孙子和外孙子的区别到底在哪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5浏览:1收藏

孙子和外孙子的区别到底在哪,第1张

外孙和自己的孙子区别大了,自己的孙子是继承自己家的姓氏和血缘,外孙无法取代,在感情上与外孙再近,还是别人家的孙子,无论再过多少年,外孙永远是外孙,随着时间的推移,外孙会与自己家的关系越来越远,因为不是自己家的血脉和姓氏,这个谁也狡辩不了和不争的实事,这个不是迷信,而是实事,你见过谁家里会供奉外爷的照片,有吗?不止是过去没有,现在没有,以后也不会有,外孙和自己的孙子都有各自的祖宗,这个祖宗是无法改变的,所以万事万物都有自然规律,家庭关系也是一样,有些人违背了自然的远近关系,其实就是破坏了自然规律,最后的结果都是不好的。这不是迷信,而是自然规律。

作为一个家庭,如果没有自己的孙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就没有这家人了,因为没有后人了,外孙家里的人气再旺都不是自己家里的,这是不争的事实。外孙是代表女儿她家的人脉……

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孩也是传后人。生了一个女孩只不过不能接户口本了,你的后代姓氏改变了而已,但你的基因还在后代中流传有一天你也会变成祖先。家谱那些东西都是老规矩,既然现在都只生一个孩子,不能适当变通一下吗?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我认为要与时俱进。家谱只把男孩当成继承人本来就是古人的偏见,没有女方的祖宗就有你儿子了啊,孩子拜两方的祖宗没什么不妥他是两家祖先的后代,但是能不能变通下别改你儿子的姓氏以外孙的名字写入家谱,你儿子是该入家谱的你才是真正的外姓人,你要真入了他家家谱你还得感谢人家呢,你除了给他们家添了条y染色体你的基因跟人家有什么关系。家谱只是个形式,给你老婆的祖先一个安慰。以后孩子越来越少,家谱会变成单支的也就是只有爷爷爸爸孙子重孙这种形式,已经不是树型了就是个棍型。由于计划生育已经没有七大姑八大姨,叔叔舅舅这些了,慢慢的会连表亲堂亲都没有的,国家这计划生育政策难免你的哪一代就是个独女,你想让家谱断了吗?所以得立新的家谱规矩不然以后谁家的家谱都可能会断的。祖宗就是你基因的最先来源,你老婆的祖先也是提供了基因的,你儿子也是一条y染色体来源你,还有一条x染色体来源于他妈妈,他妈妈的祖先也有贡献,好好想想变通下,不能因为这个伤了两家的和气。不然你有一个孙女的时候你就知道你老丈人的心情了。这只是记录血缘基因关系,别加太多什么你变成上门女婿之类的臆想那都是你自己给自己定的位置别人这么说了吗谁要这么说你,严重鄙视这个站着说话不腰腿疼的人,笑话人不如人,他的后代就得生女儿那个女婿比你还死心眼一百倍。

1、始祖:指得姓祖先,亦指有世系可考的最初的远祖。

2、始迁祖:指某地迁徙的祖先。

3、祖宗:对始祖及先代中有功德者的尊称。

4、谱牒:记述氏族或家族世系的书。

5、家谱:又称族谱,记录家族世系和事迹的书,内容记载家族的起源、发展历史,家族成员的身份事迹及相关的各种内容。

6、家乘:春秋时期晋国史书名《乘》。后因称史籍为史乘。宋黄庭坚有《宜州乙酉家乘》是日记性质,后人撰写家族之始史,袭用《家乘》之名,其内容必备家谱更广泛、更详尽。如《即墨黄氏家乘》内有明清皇帝诰命、圣旨、敕谕,家族名臣给皇帝奏疏、议,家族贤达传记、墓志、科举、著作名录、诗词文章等。

7、玉牒:(1)、古帝封禅所用文书;(2)、帝王族谱(以编年体叙帝系而记其历数称玉牒);(3)、典册。

8、考:(1)、老;(2)、父亲。后只称亡父为考。

9、妣:(1)、祖母或祖母辈以上的女性祖先;(2)、母亲。“父为考,母为妣”,后来至用户亡母。

10、谥号、谥:帝王、贵族、大臣、士大夫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

11、昭穆:古代宗法制度,宗庙或墓地的辈次排列,以始祖居中,二世、四世、六世的始祖在左方,称昭;三世、五世、七世位于右方,称穆;用来分别宗族内部的长幼、亲疏和远近。后来泛指家族的辈分。

12、伯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最小。古时常用于表字或对人的敬称。

13、出嗣、嗣:嗣即继承,接续。出嗣是指在封建宗法制度下,把自己的儿子给没有儿子的亲属做过继子。

14、过继:亦称继。指自己没有儿子,收养同宗之子为后嗣。又指入养父之家为其后嗣。

15、承祧:承奉祖庙的继嗣。后亦称为承祧子。祧:古代称远祖的庙。在封建宗法制度中继承先代,称承祧。

16、双承:继承两支的继嗣。

17、嗣子、嗣孙:无子者以同辈兄弟之子过继为后人,称“嗣子”。过继孙辈的,称“嗣孙”。

18、乏嗣:缺乏继承人。

19、止:一般指已婚无后代(儿子),即去世。

20、早卒:早年去世。

21、流寓:寄居他乡。

22、适辽:至辽宁,泛指到我国东北地区。

23、配:原配,初娶的妻子,也称“嫡妻”。继配,原配亡故后,继娶之妻。

24、嫡、庶:“嫡”与“庶”相对,嫡在封建宗法制度中指正妻;庶指妾,又称副室、偏房。

25、冢子:即嫡长子。

26、守节:在封建社会中,妇女在丈夫死后,立志不嫁,直到老死就是守节的行为。这样的妇女称为“节妇”。

27、契:古代把合同、总账、案卷、具结都称作契,后单称买卖的文卷为契。

28、契约:双方或多方同意订立的条款、文书。

29、九族:“九族”泛指亲属。但“九族”所指,诸说不同。一说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即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儿之子(外孙)、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姐妹、儿女);母族三是指母之父(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从母子(娘舅);妻族二是指岳父、岳母。

孙子和外孙子的区别到底在哪

外孙和自己的孙子区别大了,自己的孙子是继承自己家的姓氏和血缘,外孙无法取代,在感情上与外孙再近,还是别人家的孙子,无论再过多少年,...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