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旅游攻略自由行攻略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5浏览:2收藏

鼓浪屿旅游攻略自由行攻略,第1张

鼓浪屿旅游攻略自由行攻略路线:三丘田码头-船屋-八卦楼-杨家园-杨家园-大夫第-殷承宗别墅-褚家园-菽庄花园。

1、三丘田码头

建于1840年之前,是鼓浪屿最早的渡口之一,鼓浪屿早期住民由此摆渡进出岛。后来,码头发展成为货物进出岛的重要集散地。1985年之后,新码头启用,旧码头逐渐废弃。

2、船屋

由美国归正教医生郁约翰设计,建于1920年,建筑设计因地制宜极富创意,欧式风格,简洁明快,形如一艘即将远航的邮轮。

3、八卦楼

鼓浪屿近代建筑的代表。由台商林鹤寿筹资、郁约翰主持设计,始建于1907年。然而工程过于庞大,开支日渐不敷,最终工程未尽,林鹤寿倾家荡产,无奈避走台湾,后由日本人草草修整。

4、杨家园

在20世纪初鼓浪屿的建房高潮中,1913年前后,菲律宾华侨杨忠权、杨忠懿兄弟向英国差会购得旧房一栋,拆除后陆续建成由四幢洋楼构成的杨家园别墅群。

5、番婆楼

由旅菲华侨许经权为孝敬母亲而建,落成于1924年,造型华丽别致,特别是屋顶山墙上以西洋女王头像的泥塑为装饰,故街坊邻里称此楼为“番婆楼”。

6、大夫第

始建于清嘉庆元年,是鼓浪屿现存最早的闽南红砖民居,主人黄_斋。黄_斋生三子,长子黄琨石出仕,官至户部监印,为四品京官,故宅院悬挂“大夫第”匾额,以示显赫。

7、殷承宗别墅

1924年,殷承宗父亲购得此地,并交由其大儿子殷祖泽设计,既有闽南石乡特色,又有欧洲文艺复兴风韵。1942年,著名钢琴演奏家殷承宗出生于此。

8、褚家园

1932年,旅菲华侨褚嵩田回归厦门,并斥资在鼓浪屿建造这座结合南洋与闽南风格的寓所。1933年落成后,成为鼓浪屿别具风格的风貌建筑。

9、菽庄花园

甲午战争后,清廷割让台湾给日本,台湾富绅林尔嘉举家内渡,于1913年在仿照台北板桥别墅,参照江南名园而修建花园,取名“菽庄”,与主人的字“叔臧”谐音。

10、廖家别墅

建于19世纪末,后由廖氏兄弟买下。1919年,中国近代著名文学家林语堂与廖家二**廖翠凤在鼓浪屿举行婚礼,婚后曾在此居住,故又称“林语堂故居”。

1三车道和七车道三坊七巷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南后街,是南后街两侧由北向南排列的小巷的总称。三坊七巷始于晋代,形成于唐五代,明清时期达到顶峰。时至今日,古巷巷的风貌已基本传承。三坊七巷是中国规模较大、保护较好的历史文化街区,有“中国城市李芳体系活化石”和“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的美誉。2古田会议旧址古田会议旧址,位于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原为廖氏宗祠,为单层砖木结构宗祠建筑,有休息山,四合院朝西。除了祠堂,还有古田会议八个红色大字,永放光芒。3鼓浪屿鼓浪屿,位于厦门思明区,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与厦门隔海相望。这里有独特的侨乡风情,美味的闽南小吃,各种异国风情的建筑,让鼓浪屿独具特色,被誉为海上花园。日光岩是鼓浪屿的最高峰,海拔只有927米。这是看厦门最好的地方。

本家啊!

廖(Liào 飂)姓古老多支,源出有六:

源流一

  据《左传·昭公二九年》及《风俗通》等资料所载,相传帝颛顼有个后裔叫叔安,夏时,因封于飂国(又作蓼国,今河南省唐河县南),故称飂(古廖字)叔安,其后代以国名飂为氏,称廖氏,是为河南廖姓。

源流二

  据《广韵》、《姓氏考略》等资料所载,周文王有个儿子叫伯廖,因受封于廖邑,其后裔也有以邑名廖为氏,称廖氏。这支廖氏,望出巨鹿。

源流三

  据《潜夫论》云:“皋陶庭坚之后,封于蓼(今河南固始县),子孙以国为氏。”尧、舜的贤臣皋陶的后裔夏时受封于蓼,春秋时英、立等小国,即皋陶后人所建。楚穆王四年灭英、立二国,其后子孙有以国为氏;或以姓为氏,即为廖氏。

源流四

  据《小溪廖姓祖祠房谱廖姓考源》所载,缪、颜二姓皆皇帝所赐,商末,殷纣王执政时,残酷无道,缪、颜二姓有隐居于黄河西北(今陕西与山西交界处黄河段),改姓为廖。

源流五

  据《廖氏大宗谱》所载,明代福建人张元入赘廖家,改姓廖,其子孙遂为廖姓。

源流六

  出自赐姓或其他小数民族有廖姓。清乾隆二十三年赐台湾土著七姓,其一为廖;仫佬、瑶、水、苗等族均有廖姓。

四川省宣汉县土黄镇廖氏字辈: 刚嗣理荣讯,中光鉴淇林,点城万天梦,孙泰海询琮,年二孝日时,五尚仲侗添,思贵永大琇,正文希元显,可绍先人志,宜谋百代光,家声期振作,德泽自延长,如树能培植,蓬勃竟发扬,千秋锺毓秀,才华出栋梁。

广东连州市城西上河村廖氏所取用的清朝咸丰年间重修宗祠碑记上所刻的班辈词句即为:

国家兴隆,定有贤良,缵承基绪,世代修积,乃生才俊,光耀门庭。

广西全州县廖氏民国十七年重修《廖氏族谱》时,从《千字文》中选出60个字,作为廖氏新增60代辈派:

宏惟嘉晋运,达士志连承。启盛长思建,益安宝惠新。

任朝如茂学,济义敬超明。与庆良生广,作康景以文。

受贻宗道远,秉定咏业敦。用振为发永,则章万世英。

廖氏新的统一字辈:

三、才、四、维、正、学、行、宗、泽、立、伟、尚、承、

章、钟、书、俊、志、锡、鸿、业、敏、哲、体、道、达、

远、康、荣、和、超、咸、障、葆、化、华、国、任、重、

树、弘、良、兰、玉、秉、德、文、望、新、光。

重庆奉节县久发公后裔廖氏的字辈谱是:

久为德有 永吉祥应 宏开泰运

江西龙南廖氏的字辈谱是:

绍庭为国瑞,光彩振家声。

大雅乡马冈厝德安公的字辈谱是:

德(十五世)先春荣瑞景明,祥公衍庆自天成,文章显达仁为贵,远绍渊源启俊英。

东势镇武威千十公的字辈谱是:

汝(九世)宗登玉岳元衍,孟仁上世庆昌期,朝廷承裕随芳锡,华国文章启应时。

三岑乡田尾三口灶盈汉公的字辈谱是:

日(六世)大玉英圭,锡钦绍盈世,文才登科甲,振作泰隆兴,家声布春晖,光前子孙贤,祖泽喜超然。

观音乡武威世崇公的字辈谱是:

国(十五世)泰民安逢景运,文经武纬振家声。

厚福道烈、道顺公的字辈谱是:

寿则吾宦,永世朝恩,以承天禄;椿松千载茂,兰桂四时春,燕翼诒谋远,鸿图德业新。

厚福道昭公的字辈谱是:

崇(十二世)天有荣华,富贵万年嘉,克守祖功德,兴隆同一家。

平寨嵌下天兴公的字辈谱是:

再(一世)友永元道,天理振仕,宜可时世,大有进德,继述显名扬,传家礼义长,箕裘隆百代,宗绪庆荣昌。

清武溪口日享公的字辈谱是:

宗(一世)友永元道,日大继子心,为朝廷国土,良名万世钦,文章千载荣,中恕一生金。(按:此派及以下七派皆属于张廖)

老六大位公派:

信(二十一世)能攻先德,作述照古今,本基源流远,诒谋正清深,克治祖家法,基庆式五金门。

台北市武威安溪的字辈谱是:

文(三十世)章克立,修德为先,乃能世守,受福于天。

台北县土城乡子燧公的字辈谱是:

子(九世)邦文士,心上慕鹏程,绳武光前烈,诒谋奕世享。

台中市西屯区勤朴公的字辈谱是:

光(十五世)明正大,克夺世德,耀振家昌。

台中市西屯下庄仔问公的字辈谱是:

傅(十八世)家德谊惇仁礼,华国文章本史书。

桃园县大溪镇大鱼池及马坑的字辈谱是:

烈(十四世)世文国以,丁财福禄昌,苍梧千载茂,丹桂五枝香。

田背港尾日旺公的字辈谱是:

上(十世)国朝廷时士天,正心大学本宜先,荣光献瑞成名世,列位圣君亦尚贤。

武威根标公的字辈谱是:

(大房)相(十四世)朝镇贵天新振,庆运兴文元德昌;

(晚房)相(十四世)朝镇庚水集瑞,德胜荣华国家兴,

(大房、晚房共同)盛(二十八世)登凤彩传芳发,修学文武锦兰清,忠良仁义鸿龙王,桂汉雄光万世英。

西螺镇下浦里元表公的字辈谱是:

文(十六世)明登仕锦松国恩,武有正镇奉天发隆。

西螺镇小茄苳理明公的字辈谱是:

利(十三世)文士子日初兴,必世居仁郁乃登,恒立良心存美德,宜昭孝义有芳称,时逢茂对宜恭仰,秉礼传家蔼善能,溶哲向辉延博庆,扬光大智缵高腾。

郑坑的字辈谱是:

荣(十四世)后登朝上,光华振世昌,松青千古茂,富贵庆绵长。

湖南衡南县相市镇有个廖家铺里辈谱是:

英育元济广,人义道相同————资料提供者,(紫砚斋)

广西融安长安镇塘寨村的廖氏字辈谱是:

红氏惜定玉,日汉兆光(十四代)天 ,世代荣华贵,长明富万年

廖姓家谱介绍  谱牒是记述姓氏家族世系的书,有“家谱”、“族谱”、“宗谱”、“家乘”等名称,虽然名称不同,但实际上并无多少区别。谱牒起源很早,可以追溯到商代,因为有了甲骨文,于是商王的世系就被记录下来了,这实际上就是商朝王室的家谱。到周朝的时候,已经设置了专写王室家谱的史官,有了我国最早的谱牒著作《世本》。谱牒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为后人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司马迁写《史记》就从中得到很大帮助。《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本于兹,于是略推,作三代世表第一。”

修谱  修谱的目的在于敬宗收族。如果一个家族没有族谱,那就不可能了解家族的世系源流,连先人是谁都不清楚,自然也就谈不上尊祖敬宗了。加上年代过得越久,子孙后代不通采往,亲情就会日益淡薄,因而也就失去了家族的凝聚力。所以古人把修谱看得很重,认为国无史就会有失国政,家无谱就会有失家法,国史、家谱二者同等重要。宋代苏洵曾经说:“人家三世不修谱,则为小人矣。”明代方希哲认为修谱能够起到垂范后世的作用,他说:“古之贵乎谱者,非特以著世次,纪官位,而夸于人也。盖将使后人观之,而考人品之醇疵,明流泽之广狭,而益思所以自立云尔。”

廖姓族人历来重视修谱工作,如张廖家族谨守的“七嵌”中的第七嵌就规定:“迁籍外出,姓张姓廖听其自便,然必须修谱,庶几知木之有本,如水之有源,乃序谱之宗—旨也,子孙分布虽远,序谱一查,天下犹一家焉。”

族谱的倡修以欧阳修、苏洵最为得力,他们不仅亲自编写本族的家谱,而且提出了编写族谱的体例和方法。他们的谱法、谱例影响很大,成为后来族谱形式的规范。

从廖氏命姓帝世、食采周初来看,年代是相当的久远。叔安、伯廖和皋陶的后代都有自己的封国,召伯廖虽然不是诸侯,但他的身份是周朝的卿士,应该算是贵族。古人看重家世,屈原写《离骚》,开篇就是叙述家世:“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按常理推测,最迟在周初廖姓就有了自己世系的记录,尽管名称不一定叫谱牒或家乘。及至春秋、战国时期,大国争霸,七雄并起,像廖国这类小国陆续被大国所兼并,且不说沦为奴隶,起码诸侯、贵族的名分是保不住了。再加上秦始皇焚书坑儒,读书人隐姓埋名都惟恐来不及,能够顾得上祖宗的人大概不会很多。汉代廖姓出了个名人廖扶,人称北郭先生,教过许多学生,算是凤毛麟角了。此后,历三国两晋南北朝,打仗的日子很多,社会动乱,而廖姓从叔安至子璋的各代世系仍得以流传下来,实属不易。虽因时代久远,其中不免有错乱的地方,但其价值仍然十分珍贵。

唐宋时期,廖姓人文蔚起,谱牒随之而兴。从唐代天宝年间廖琳碹所撰谱序来看,《虔化廖氏族谱》当是现在确知的廖姓最早的族谱。既有谱序,族谱的存在也就无容置疑,只是可惜现已失传。宋代廖姓人修谱的盛况,从欧阳修、朱熹、陆九渊、文天祥等名人所撰序、跋中得到充分反映。自明清以迄民国,可以说是举国上下,无族无谱。

家谱体例  从家谱的体例上看,大多采用前序、后跋、中正文的体例,分别阐述修谱源起、家族起源、各支谱系、族规家法、宗祠祭祀等内容。

从编排体例上看,尽管在门目设置和内容详略上不尽一致,但就整体而言,其基本格式是一致的,即一般说来大都有谱名、谱序、凡例、谱论、恩荣录、图像、源流考、五服图、世系表、仕宦记、家传、祠堂、坟茔、族产、族规、昭穆、后跋等内容。如民国十四年廖佩珣先生监修,廖佩鎏等编纂的《惠阳廖氏家谱》,全书分上下二卷,上卷首载宗支谱,内分族姓源流、宗图及各地始祖简明图等;次载恩荣谱,内分进士、举人、贡生、仕宦、封赠、文学、国学、学校毕业、保举,及捐纳、旌节、耆寿等目。下卷首载坟茔谱,内述各代墓域;次载艺文谱,内分经、史、子、集四目;次载家传谱;末载杂录谱。清宣统元年世彩堂本(湖南衡山)《廖氏七修族谱》 18卷,卷一至四谱序、碑记、传记、寿序、墓志铭,卷五至十四齿录,余卷为宗规、墓图、祠堂记、祭田、契约、四礼、山图等。民国十六年本《嘉定廖氏宗谱》6卷,卷一序、氏族源流,卷二世系,卷三世纪表,卷四传状、碑铭,卷五撰述志,卷六宗祠志。有朱熹跋,陆九渊、廖鸿章撰文。 ”

《廖氏族谱诗》一  作者:廖鸿章

源头深处话流长,本固根繁万代扬。敦义人伦明上下,家兴孝友乐虞唐。

天伦莫大尊亲至,人道当归太古常。幸得名公文叙谱,笔端花彩永生香。

《廖氏族谱诗》二  作者:廖文旦

武威世德绵千载,衍秀分支绪万重。五岭东南联一气,八闽遐迩旧同宗。

渊源悠远传忠孝,恩义周全笃友恭。还望光前无遏佚,根深实固比乔松。

编辑本段祭祖大典  [2]世界廖氏齐聚唐河县

首席记者郭启朝通讯员韩学广张子阳

本报南阳讯前日上午,“古蓼国国王廖氏始祖叔安公纪念馆开工仪式暨己丑年世界廖氏祭祖大典活动”在蓼山山顶举行。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唐河是中华廖姓之根,蓼国故地被公认为世界廖姓华人的祖地,千百年来,廖氏子孙秉承世训,孜孜以求,有的旅居海外,有的在国内创业发展,但是,他们始终牢记着祖籍发源地——唐河县湖阳镇。

据廖氏宗亲总会会长廖泽云介绍,2006年9月世界廖氏宗亲总会在广东省惠州市成立,2007年4月15日,该宗亲会在湖阳镇蓼山成功举办了“丁亥年世界廖氏宗亲祭祖大典”及“蓼王庙廖氏始祖叔安公纪念馆”奠基仪式。这次廖氏宗亲回唐河寻亲祭祖,是该宗亲总会组织的又一次大型活动,对传承血脉,汇聚廖姓力量,共筑祖地辉煌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历史意义。

编辑本段门楣题辞  万石流芳:源自北宋顺昌人(今福建顺昌)廖刚,又名世芳,字用中,又字仁庵,号高峰,宋神宗(赵玥)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出生于顺昌县交溪乡,三十六岁时宋徽宗(赵佶)崇宁五年丙茂科进士,宋崇宁至大观年间(公元1102~1107年)赐进士第出身,御史中丞改宋工部尚书(掌管全国水土工程的大臣,从一品),封少师,宣和二年,岁次辛亥,盗贼入顺昌,公遣其子谕贼,贼知公素守信义,遵命散去,地方得赖安宁,甚为君主倚重,召封为吏部员外郎,请营建康(南京)亲拥六师,以杜金人窥伺,历拜御史中承,知无不言,当时蔡京秦桧专权,亦为之畏惧、任吏部尚书至士卒,至南宋高宗(赵构)绍兴十三年(公元1143年)逝世,享年七十三岁。不但是宋朝的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还是一位军事家。子四皆士,皇上赐每人官禄两千石,父子五人共享万石,时人号称万石廖氏。诗云:“万石家声远,三州世泽长、瓜锦欣瓞衍,栾世庆荣昌。”

编辑本段廖姓宗祠通用联故四言通用联  三州世泽;万石家声:上联典指自晋至唐历时数百年廖氏家族之显赫。“三洲”是指廖氏先祖廖彦光的六世孙有三兄弟封为郡公,长为廖延邦,封清河郡公;次为廖延龄,封武威郡公;三为廖延春,封太原郡公。这是廖氏首次分为三郡,也就是三洲的由来。下联典故的说法有两种:一是据说汉时廖扶(即北郭先生)聚谷万石救济百姓灾荒,故而家声远播;另一说是宋时廖刚和四个儿子均年薪二千石,共万石,父子号称十贵,其居舍门额宋御封为“万石家风”、“世彩堂”。“万石”指廖刚,宋徽宗崇宁年间(公元1102~1106年)官至工部尚书;他的四个儿子廖迟、廖过、廖遂、廖遽同朝为将帅,年俸禄都在两千石(一石为六十千克)谷以上,五人皆重信义,一门官俸累计超过一万石。

绿荔名族;紫桂书堂:此联为廖氏宗祠“汝南堂”堂联。

名荣万石;性慧六龄:上联典指北宋顺昌人廖刚,字用中,号高峰,少年时曾跟从杨时学习,崇宁年间进士。宣和初年官监察御史,当时蔡京专权,他奏论无所回避,后出知兴化军。南宋绍兴年间历官吏部员外郎、御史中丞,对于朝政知无不言,曾建议起用有德望的旧相,因此得罪了秦桧,改任工部尚书。著有《高峰文集》。他四个儿子廖迟、廖过、廖遂、廖遽都任将帅,做到太守一级的官,当时人称“万石廖氏”。下联典指宋代顺昌人廖衡,幼年时机敏过人,六岁能写文章。县尉下乡催租时遇见他,把他抱到县衙,他当场吟诵《雨中山茶》诗,人们大为惊奇。十三岁中乡举,后任转运判官。

山茶咏句;性慧六龄:全联典指宋廖衡,幼警敏绝人,六岁能属文。吟雨中山茶诗,人皆大奇之。

著归田集;称谪仙人:上联典指北宋将乐人廖正古,字明远,治平年间进士,任西安知县,有惠政,曾多次提出王安石的“青苗法”于民不便。后辞官回乡,著《归田集》。下联典指北宋初顺昌人廖执象,字逊父,七岁能写诗。道士陈抟见到他时,说:“你是谪仙人(才学优异,如谪降人世的神仙)啊,但是不能久留尘世。”他不到二十岁就进京城向朝廷进献诗文,太宗看到后也称好,后参加省试时,得急病而死。

绿荔名族;紫桂书堂:上联典指北宋宜宾人廖有衡,字致平,熙宁年间进士,官至朝议大夫。家中有两棵荔枝,果实为绿色,味道甜美,他的好友黄庭坚称他家为“绿荔廖氏”,后来人们便用这个称呼来区别他和其他廖氏家族。下联典指北宋荆州人廖君玉,字国华,元祜年间以朝请郎知英州。他平生好学,此时在桂山建书堂,名叫“紫桂堂”,政务闲暇时就在堂中读书、吟诗。

名荣万石;世彩名堂: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廖刚,忠正耿直,疏陈无所避,官御史中丞,不阿权贵,几欲抗秦不成,改工部尚书,所生四子,皆居高官,人称“万石廖氏”。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廖莹中,建书堂名“世彩堂”。

汝南世泽;五经家声:上联典指廖郡望族居汝南郡。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廖谨,恬静力学,淹贯经史,人号“廖五经”。

五言通用联  武功垂汉史;威德冲神朝:此联为廖氏宗祠“武威堂”堂联。联以鹤顶格,由首句的第一个字“武”和第二句的第一个字“威”构成“武威”堂名,是指武威郡廖氏。武威廖氏由得姓始祖飂叔安,至春秋时,飂伯高 改飂为廖之后,至汉朝便有廖氏祖先因武功而记载大历史上。上联“垂汉史”的“垂”是指流传,记载的意思,即是指汉朝的历史已有记载。“飂”,是古廖字。

万石家声远;三州世泽长:此联为廖氏宗祠“汝南堂”堂联。

力行仁义事;奉献忠孝心:福建省南平市樟湖镇溪口村廖氏宗祠联。溪口村是南平廖氏最为集中的一个行政村,人口约五千人,廖氏宗祠就座落一村后的一小坡上。晋末永嘉之乱,中原人民为了避乱事,相携外迁,廖氏祖先就于其时入闽。今日溪口廖氏始祖廖钱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由尤溪入溪口村,从此繁衍生息,是为溪口廖氏开基始祖。宗祠南向,占地约五亩,原址现湮没于水库区内,九五年迁于现址。祠宇系仿清建筑风格,宽大敞整洁,门墙中额为清嘉庆甲子年石刻“廖氏宗祠”,昭然醒目。门前左侧面立有数方清代重修祠碑记,以及现今《迁祠记》碑。祠之正厅设一神龛,龛中供廖氏祖先神牌,上额“武威隆望“,”“武威”即其郡望,各地廖氏多同此,以示宗族源流长远。祠厅内的这一副对联题味隽永,是廖氏先祖对后代的谆谆教诲,其后代遵循祖训,力体身行,历代努力不辍,终使家族兴旺昌盛,蕃衍各地,其中海外尤以台湾、东南亚颁较广。在香港,廖氏为当地四大姓氏之一,其祖先多源出于延平,在台湾的安平、彰化、淡水等地,延平廖氏裔亲亦不在少数。按照旧例,溪口廖氏于每年正月初六,春秋致祭,宗祠逢每年八月秋风便邀请五十岁以上老人相聚于此,增进亲谊。有清康熙、乾隆及民国七年三修《廖氏族谱》,1995年又新修有《南剑龙溪廖氏族谱》。

六言通用联  肇候封于德庆;倡节义于南宫:上联典指明朝时期的巢湖(今属安徽省)人廖永忠,征南将军,封德庆侯。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南京大理少卿廖庄,是一个生性刚烈、恬淡的人,喜面折人过。因一封奏折惹怒了明景帝,被贬至四川宁羌驿,充任驿丞。景泰八年正月,英宗复辟,史称“夺门之变”,廖庄被起复回到南京。

七言通用联  派衍天横源流远;郡封武威世泽长:此联为廖氏宗祠“武威堂”堂联。

八言以上通用联  慈孝友恭,一堂吉庆;诗书礼乐,满室荣华:此联为廖氏宗祠通用堂联。

感念恩深,小姑呕血;伤心春尽,嫠妇悲吟:上联典指廖忠臣妻欧阳氏抚养小姑,与亲女同乳,欧阳氏殁后,小姑泣至呕血,病年余。下联典指清廖云锦为马氏妇,早寡,其《咏秋燕》诗云:“伤心春雨香泥尽,羡尔先归到故乡。”

二水绕金盆,源长流远;三峰朝祖庙,人杰地灵:福建省宁化县地区廖氏宗祠通用联。

世彩堂高,历代多贤承祖训,武威望重,传家有道起人文:此联为廖氏宗祠通用堂联。

崇连祠堂,诏邑山连鲲岛峙;远寻地脉,官陂水合虎溪流:福建省诏安县官陂镇廖氏宗祠崇远堂联。此联以鹤顶格镶嵌“崇远”堂名。上联“诏邑”,指的就是福建省诏安县,“官陂”,指的就是诏安县的官陂镇,而“虎溪”,指的就是位于台湾省云林县的虎尾溪。如此一对楹联简单而清楚地说明此支廖氏族人所从而来的问题。

甘肃武威,承前启后源流长;闽杭觉坊,继往开来子孙昌:福建省上杭县蓝溪镇觉坊村廖氏大宗祠联。上杭蓝溪镇觉坊村的廖氏大宗祠为廖氏花公始祖祠。该祠堂占地面积500多平方米,分前后两殿,内有木柱,外有围墙,砖木结构,造型独特,称“蟹型”二宝地,寓意为“家庭旺,子孙昌”。此支廖氏始祖花公与冯夫人仙逝后合葬于上杭庐丰公路旁,形曰“田鸡浮塘”。1983年重修,每年春秋祭祀,前来进香拜祖裔孙,车水马龙络绎不绝。据廖氏族谱载:“花公官汀居杭,卒于官地汀州,运回觉坊安葬,路经杭之庐丰绿荫水口时,突然风雨大作,扛夫们只好把棺柩停放在路旁一块高地上,急于避雨休憩,待雨后回到停棺场,棺柩却没于地下,故而草草筑坟,放上一块小墓碑以作纪念……此坟筑起后,附近人家每晚都能听到处处蛙鸣。而逢暴雨,四周田园被淹,唯此坟始终浮于水面不没,故而传之为‘田鸡浮圹’。”

竹杖青奇,万里河山归杖下;青囊元妙,一天星斗隐郎中:江西省兴国县三僚村廖氏杨公祠联。廖屋村杨公祠安放的是杨救贫祖师和廖金精的塑像。三僚廖氏尊奉的开基祖和杨救贫勘舆术的传承人是廖金精。廖金精名瑀,字伯瑀,相传其曾入山学道,长居虔化县(今宁都)翠薇峰金精洞,自 号“金精山人”,故后世称其为廖金精。相传他年方十五,已经精通四书五经,乡人称其为“廖五经”。唐末兵荒马乱,科举不继。廖瑀的父亲廖三传擅长堪舆,廖瑀自幼耳濡目染,转而研究堪舆之术。杨救贫在兴国、宁都、于都一带活动时,廖瑀与杨筠松相遇于虔化,起初他不服杨救贫,年轻气盛,屡屡与杨公斗法。有一次,黄陂廖氏请杨救贫去堪定一个门楼位置。廖金精预先用罗盘定准了方位,并在地下埋了一个铜钱做标记。杨救贫来后,却不用罗盘,只是用手里的一根竹竿,随手往地下一插,却正中了铜钱中间的方孔。廖金精这下服了杨公,虔诚地拜杨公为师。廖金精原来住在宁都中山坝。为早晚追随杨公,他随师傅迁到兴国三僚村居住,后来得到杨公亲传青囊秘籍。三僚廖氏杨公祠大门的这副对联,就暗寓了这个故事。廖瑀著有《怀玉经》、《俯察本源歌》、《一盏灯》等著作传世。

学术仿西欧,开弟子新知识;文章宗北郭,振先生旧家风: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廖氏宗祠“万源祠”联。为纪念三世祖政廖妣梁安人,廖政第七世孙旺生、九生、曹福、石崇、汝贤等五大房后裔于清道光二十八年戊申岁(公元1848年)在上杭古田建廖氏宗祠“万源祠”,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前堂为议事厅,厅前正中上悬“廖氏宗祠”匾额,后堂为祭祀厅,配祀一脉宗支神位。左右横舍二落四间,还有天井、门坪等。祠宇建筑精巧,典雅堂皇,周边古木参天,壮观秀丽,龙脉腾起,堪称风水宝地。民国初年,为推行新学,该祠改设“和声学校”。祠堂大门横批石刻“北郭风清”(为纪念先祖扶公,字文起,号北郭先生,东汉时人,博学多才),两边镌刻着这副对联。此联实为办学宗旨,意谓: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为本族培养新型弟子,继承弘扬优良家风。1929年红四军进驻古田后,该祠又改为“曙光小学”。1929年冬,著名的古田会议在廖氏宗祠“万源祠”召开,该祠成了古田会议会址而永载史册,誉传五洲。

武不屈、文不惊,须立丈夫志气;威可畏、仪可象,乃为君子规模:此联为廖氏宗祠“武威堂”堂联。以鹤顶格嵌堂名。

溯源本于西周,祖德文谟昭百代;肇冠堂兴南宋,家声世彩振千秋:清朝时有翰林院学士廖甡返乡拜祖,嘉庆封送这一副饯别送行对联作廖氏堂联。这副对联对仗工整,气势磅礴,上联点出了廖氏是“周文王之后”的悠长历史;下联通过嘉庆赞誉廖刚德行,激励廖氏子孙弘扬“世彩家声”。

祖德溯三洲,源远流长,看此日人文蔚起;宗功承万石,根深叶茂,喜今朝景远维新:此联为廖氏宗祠“汝南堂”堂联。

源远流长,自唐朝为御史、中丞祖德宗功,当思发扬光大;溪清水秀,由博州迁豫章、南墅瓜繁椒衍,毋忘好友新朋:江西省上犹县仔阳乡源溪村廖氏宗祠联。

尧时著姓,周代分支,念先人志砺雄师,树侯封于德庆,疏陈大本,倡忠义于公庭,骏声振播而骏业开,早负千秋才望;籍隶漓江,宦游贺水,喜此地瑞云毓秀,绍世彩之明堂,桂井飘香,荐宗功之庙食,燕翼贻谋则燕毛聚,律成万古家风:广西贺州市贺街镇廖氏宗祠正堂楹联。

  惠阳--廖氏

  廖姓在北宋《百家姓》中排第342位。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统计,县境内廖姓总人口为5131人,排在22位。主要分布在陈江镇幸福管理区,良井镇北联管理区,镇隆镇山顶、塘角管理区横排村等地。

  姓氏来源 据《廖氏族谱》载,黄帝的后裔叔安封于廖国(古属河南汝南郡,今唐河县湖阳镇),以国为姓,人称廖叔安。被奉为廖姓始祖。

  迁徙足迹

  廖氏第四十七世廖惠,字怀清,因战乱,隐居鄄城(今属山东省鄄县北旧城集),公元前246年复迁河南。第六十八世廖子璋于西晋咸宁二年(276)以武功封左衙镇国大将军镇守南京,家居该处,其中廖从宪,字维圣,于东晋建武元年(317),由洛阳迁居浙江省松阳县顺义乡诚信里归仁堡。第七十一世廖世钦承袭父爵“征吴大总管”,镇守山西泽州,遂迁居山西高平县。第七十二世廖诚希任扬州太守,避五胡之乱,于东晋太元九年(384)从山西高平县复迁浙江松阳县居住。第七十九世廖崇德,于唐朝贞观末期(640~649)任虔化县令时,由浙江松阳迁居虔化县(治所在今江西宁都县西)石泥排,被奉为江西虔化始祖。第八十三世廖四十一郎因避乱迁居福建汀州宁化县石壁寨。第九十四世廖花,世居福建延平县(治所在今福建省南平市),北宋末期自顺昌县合阳圩迁居上杭县郭坊(今兰溪乡),被尊为上杭开基祖。第九十六世(上杭三世)廖敏,字纳斋,于南宋初期由上杭迁居永定黄沙再迁县城席草铺。第九十八世(上杭五世)廖仲远于南宋末年迁居梅州,为梅州始祖。第一○一世廖德源于明朝初期从梅县坜林坪圳背(今梅州梅江区坜明村)开基,被奉为兴宁一世祖。其孙廖思温从和山迁居叶塘三口塘万安围开基。廖氏兴宁第十三世廖端盛的后裔廖庆文兄弟于清朝初年迁至归善县甲子渡下径(今惠阳陈江镇)。

  根出地望 汝南郡,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设置,境域相当于今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治所在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

  祠堂对联 三洲世泽 万石家声

  注:三洲——廖彦光官封清河太守,其六世孙有三兄弟封为郡公(公的一种等级,北周时定食邑1000户至800户不等,唐朝时改为正二品,食邑2000户)。长为廖延邦,封清河郡公;次廖延龄,封武威郡公;三为廖延春,封太原郡公。这是廖氏首次分为三郡。也就是三洲的由来,故后代以“三洲”作为堂联。

  万石——指廖刚,字用中,宋代顺昌人。宋徽宗崇宁年间(1102~1106)官至工部尚书。他的4个儿子廖迟、廖过、廖遂、廖遽同朝为将帅,年俸禄都在2000石(120斤为一石)谷以上,5人皆重信义。一门官俸累计超过1万石。

  (由陈江镇廖炳林、镇隆镇塘角村廖国军提供《廖氏族谱》)

  广西--廖 氏 源 流

  一、桂林漓江廖氏(湖南永州籍):

  尊贤尊贵二公明末从湖南永州府零陵县珠玑巷迁来,现已传至第十八代子孙。漓江廖氏现分布居住在桂林蚂蝗洲、新蚂头、安新洲、訾洲、九娘庙、卫家渡、上下龙门村、柘木镇;灵川县城、灵川镇大面福灵村、下秦村、灵川县大圩镇;阳朔县城航运公司、阳朔兴坪、官岩村、上、下桃园村、浪石村、阳朔县杨堤乡留公村、双全村;以及下游平乐县、昭平县、梧州市等沿漓江两岸的二十多个居住地,有人口约6000人。

  由于历史上分散的原故,从第八代开始便修成了两套家谱,各房只好并列使用。现记录如下:

  谱一:尊福贵财,庆金玉明远,宏开有万年,家奇执国政,盛福益智民,安邦兴文武,仁道定乾坤,江山增美锦,宝华照君贤;

  谱二:尊福贵,财庆金玉兴,子(梓)明(维)承(高)政(镇、振)德,继(志)仕建(耀)其宗,家传学业远,兰贵(桂)定国中;

  (两谱补充说明:两谱均为玉字辈后重修,重修时因不知财字辈前的“尊福贵”三辈,故谱一有福字重复,谱二有贵字重复。)

  漓江廖氏当今在世的老人最大辈份是“有”或“镇”字辈,最小辈份是“国”或“宗”字辈,前后共有七代辈份在世。

  注:

  1、灵川县海洋乡街上廖氏也是从湖南迁来,情况暂未弄清。

  2、重庆市涪陵区廖万国说他依稀记得家谱有“永正文明远,世泽有万年”两句,与谱一中“庆金玉明远,宏开有万年”非常接近。

  二、灵川县灵川镇廖家村廖氏(江西籍):

  廖家村分为源件头、东件头、西件头三支廖氏,各有祖厅,共一个宗祠。各件头廖氏先祖都口传来自江西,在相隔三十年到五十年间,先后从江西来灵川廖家落户,他们的上代,是否有血缘关系或亲情关系,未能查明。三支家谱如下:

  源件头:积琳、茂柏、显、应、俊、芝、德、克、兆、复、振、大、万……(积琳公的祖父是敏暄,父亲是馀政)

  东件头:如胜、仲冬、一绵、粤、联、廷冠文致任,宜永世代兴,高宗立志德,士子享荣华;(如胜公的父亲是谷玺)

  西件头:钦相、源兴益维丕,英格怀宏载,天开文焕春晖远,裔绍蕃滋祖荫延;

  廖公积琳是源件头廖氏第一代先祖。武威堂后裔。

  积琳公处士,生于明朝弘治十一年戊午九月十八日,即生于公元1498年,殁于嘉靖三十年辛亥,即公元1551年。积琳公墓碑载明其祖父敏暄,祖母秦氏八妹,父亲馀政、母亲秦氏、长兄积玘、弟积琼,子:茂柏、茂杨、茂梅。积琳公原配肖氏,名门江西付籍陶家村客人肖资次女,内助贤良,不幸中年弃世,二子长成,继娶莫氏,仍生两嗣。

  廖公钦相乃西件头始祖。先辈有口传来自江西,但口述不详,又无文字记载,世远年湮,难以查考。

  钦相公墓原葬于湘山寺今学校旁,墓毁碑失,生殁无考。始祖母赵老太君墓葬于江头上,碑载生于明朝嘉靖壬辰六月二十六日,乃公元1532年。据此知,在廖家村定居已四百五十年左右。几百年来,先辈与本村源件头、东件头廖氏和睦相处,勤建家园,迄今已繁衍一十七代。

  始祖钦相公,妣赵氏,生八子:源兴、源旺、源涌、源茂、源盛、源松、另一子出继白乔村、还有一子出继亭子头村。源松迁居本县潭下镇黄柏村。族谱:源兴科必成,明凤宇立文,天开丙焕春晖远,裔绍蕃滋祖荫延;

  家谱记载西件头有六世祖丕勋公(妣胡氏、雷氏、刘氏,生英仪、英杰、英儒),雍正壬子恩科举人,乾隆大桃一等实授安南县知事(注:当时知事后来称知县),兼平广顺等州知州。此次查墓碑知:十世祖宏普公清授军功六品,有国手称号。

  廖公仲冬公登士郎是东件头廖氏之先祖。

  墓碑上记有其祖父谷玺、祖母苏氏、父亲如胜、母亲秦氏。如胜公墓葬于引水源往岭坪走去的路下边,碑载如胜公生于明朝嘉靖戊子正月,即公元1528年,孝男仲春、仲冬。

厦门鼓浪屿是一处非常有名的旅游景点,这里有着众多的游玩景点,非常值得小伙伴们前去游玩,那么鼓浪屿到底有哪些好玩的旅游景点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日光岩(适合眺望)

日光岩本叫“晃岩”,相传郑成功来到晃岩,看到此地景色胜过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开称之为“日光岩”。此处是鼓浪屿的最高峰。站在日光岩上,可以看到鼓浪屿全景,天气好的时候还能看到金门。

开放时间:7:00-18:00

景区内的索道、百鸟园、**院的开放时间:冬季8:30-18:15;夏季8:30-18:45

门票价格:60元

2、琴园

琴园是浸透着文化艺术韵味的观赏游览区。园内建有百鸟园、音像馆、艺术画廊和缅怀先烈的英雄颂园。此外,还有旋律广场、琴思广场、流音小筑、听涛崖等,可谓处处与钢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鼓浪屿上诞生过许多音乐才子和钢琴诗人,岛上钢琴居全国之冠,所以,被誉为“钢琴之岛”、“音乐家的摇篮”。

门票价格:20元

地址:厦门市鼓浪屿英雄山

开放时间:7:00-18:45

3、万国建筑博览

万国建筑博览近年陆续建成的:有原鼓浪屿公园中改海底世界;有郑成功高大雕像及浮雕的皓月园;有中国著名妇科专家林巧稚大理石像的毓园;灌木花卉、棕榈婆娑、华果飘香的会桥亚热带植物引种园;陈列厦门千年历史、特区建设概貌的厦门博物馆;颂扬英雄业绩的郑成功纪念馆;以及延平公园和港仔后游泳场、中山图书馆、人民体育场,和有园林建筑风格的鼓浪屿别墅、观海园旅游渡假地、鼓浪屿宾馆等。

在鼓浪屿上178平方公里中,有这么多功的公园和馆舍,其密度恐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

开放时间:全年开放

4、海底世界

厦门海底世界坐落在鼓浪屿东岸黄家渡,原为鼓浪屿公园,紧靠轮渡码头它拥有来自世界各大洲,各大洋的海水淡水鱼类350多种一万多尾。厦门海底世界坐落在鼓浪屿东岸黄家渡,原为鼓浪屿公园,紧靠轮渡码头。走在轮渡码头上一眼就看到花坛族拥有一个海蓝色水晶宫建筑,那就是“厦门海底世界”。

开放时间:全年开放。8:00-18:00(夏季延长半小时)

门票价格:成人:70元/人;儿童、军人、老人:40元/人;离休老人可免票。

5、林语堂故居

林语堂故居是其夫人廖翠凤的家,是鼓浪屿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原为二层别墅,因年久失修,已塌圯一层。林语堂结婚的厅堂、新房仍在。

别墅为英式,拱券回廊,前部为两房夹一厅,为两层坡顶。后部中间为小花圃,两旁为二层小楼,连着前面的主房,后花园里还有鱼池。

别墅的线脚重叠纤丽,而二楼的栏杆却甚简约。地下隔潮层并不低矮,保证了其上的厅房干燥舒适。一楼中厅拱券前为一长长的石阶,石阶四周为古榕、龙眼、玉兰,把小花园笼罩得浓荫婆娑,清新凉爽,一派温馨的氛围。

林语堂在鼓浪屿求学,寄寓这里。结婚后,他就是从这里走向世界,成为世界文化名人的。

地址:漳州路44号

6、金瓜楼

金瓜楼建于1922年,1924年由旅菲华侨黄赐敏买下作为住宅。该楼是一座用中国传统装饰工艺装修的别墅洋楼,全部梁柱、檐楣、板角都饰有花卉、禽鸟、植物浮雕,既有乡土气息,又有洛可可的韵味。窗是欧式的,均装百叶。内部的厅堂布局又是中西结合的,既有中式的厢房和公用的厅堂,又有欧式壁炉和宽廊。这种用中国传统工艺装饰洋楼的手法,反映了广大华桥的乡土情结,这也是金瓜楼的独特风格。

地址:泉州路99号

7、八卦楼

鼓浪屿近代建筑的代表。由台商林鹤寿筹资、郁约翰主持设计,始建于1907年。然而工程过于庞大,开支日渐不敷,最终工程未尽,林鹤寿倾家荡产,无奈避走台湾,后由日本人草草修整。

鼓浪屿风琴博物馆以八卦楼为主体,是目前世界最大的风琴馆,出生在鼓浪屿的澳大利亚华人胡友义先生从世界各地收藏了近八十架古风琴珍品,这其中有正在展出的英国诺曼·比尔管风琴,以及目前正在修复并即将在新馆展出中国最大的管风琴——卡萨翁第700号巨型管风琴。

8、菽庄花园

甲午战争后,清廷割让台湾给日本,台湾富绅林尔嘉举家内渡,于1913年在仿照台北板桥别墅,参照江南名园而修建花园,取名“菽庄”,与主人的字“叔臧”谐音。

鼓浪屿钢琴博物馆位于菽庄花园的“听涛轩”,馆内陈列胡友义先生收藏的近百架古钢琴,其中有稀世名贵的镏金钢琴,世界最早的四角钢琴,最大的立式钢琴,古老的手摇钢琴,以及一百多年前的脚踏自动演奏钢琴和八个脚踏的古钢琴等藏品。

鼓浪屿音乐小史鼓浪屿早在1920年代已成为世界闻名的“国际社区”,这使鼓浪屿人有条件率先引进钢琴,成为中国最早拥有钢琴和接触西洋音乐的地方。而西方传教士在这个小岛上建教堂办学校为西洋音乐的普及和传播培育了肥沃的土壤。鼓浪屿因此音乐氛围弥漫,居民音乐素养极高,音乐人才辈出,鼓浪屿因此得以“钢琴之岛”“音乐之岛”著称于世。

9、海天堂构

建于1920-1930年间,由旅菲华侨黄秀_和黄念亿联合购地建造,为五幢对称式别墅群,以中楼为中轴线向两侧展开。设计博采中西文化之长,堪称中西合璧之经典。

10、三丘田码头

建于1840年之前,是鼓浪屿最早的渡口之一,鼓浪屿早期住民由此摆渡进出岛。后来,码头发展成为货物进出岛的重要集散地。1985年之后,新码头启用,旧码头逐渐废弃。

11、船屋

由美国归正教医生郁约翰设计,建于1920年,建筑设计因地制宜极富创意,欧式风格,简洁明快,形如一艘即将远航的邮轮。

12、杨家园

在20世纪初鼓浪屿的建房高潮中,1913年前后,菲律宾华侨杨忠权、杨忠懿兄弟向英国差会购得旧房一栋,拆除后陆续建成由四幢洋楼构成的杨家园别墅群。

13、番婆楼

由旅菲华侨许经权为孝敬母亲而建,落成于1924年,造型华丽别致,特别是屋顶山墙上以西洋女王头像的泥塑为装饰,故街坊邻里称此楼为“番婆楼”。

14、大夫第

始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是鼓浪屿现存最早的闽南红砖民居,主人黄_斋。黄_斋生三子,长子黄琨石出仕,官至户部监印,为四品京官,故宅院悬挂“大夫第”匾额,以示显赫。

15、殷承宗别墅

1924年,殷承宗父亲购得此地,并交由其大儿子殷祖泽设计,既有闽南石乡特色,又有欧洲文艺复兴风韵。1942年,著名钢琴演奏家殷承宗出生于此。

16、褚家园

1932年,旅菲华侨褚嵩田回归厦门,并斥资在鼓浪屿建造这座结合南洋与闽南风格的寓所。1933年落成后,成为鼓浪屿别具风格的风貌建筑。

17、廖家别墅

建于19世纪末,后由廖氏兄弟买下。1919年,中国近代著名文学家林语堂与廖家二**廖翠凤在鼓浪屿举行婚礼,婚后曾在此居住,故又称“林语堂故居”。

18、重兴鼓浪屿三和宫记摩崖石刻

石刻附近原有三和宫,祭祀妈祖。清嘉庆八年(1803年),福建水师提督王得禄在宫前修整战船准备剿匪,祈求妈祖保佑。十年后,王得禄凯旋,重修三和宫,并写下《重兴鼓浪屿三和宫记》,详述事件始末。

19、日光岩寺

建于明代正德年间,原名莲花庵,1586年重建。因建于日光岩山麓,每当太阳升起,阳光正射到山石和寺内,故名。1936年,弘一法师曾在东厢寮房闭关静修,并自题舍匾“日光别院”。

20、协和礼拜堂

建于1863年,是鼓浪屿最早的教堂,由岛上美国归正教会、英国伦敦公会、英国长老会信徒捐款兴建,时称“国际礼拜堂”,1875年改称“协和礼拜堂”,1911年翻建。

21、天主堂

典型的哥特式建筑。1912年,西班牙天主教神父马守仁任厦门教区主教后,将教堂搬至西班牙领事馆内,1917年在领事馆西侧新建现存天主堂。

22、三一堂

为方便岛上人数日增的教徒做礼拜,于1934年由厦门港、新街和竹树脚三个礼拜堂联合筹建此教堂,取名“三一堂”,既寓意三堂共建,又寓意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

23、安献楼

1906年,美国基督教牧师安理顺(BLAnderson)来鼓浪屿传教和办学,后在鸡山路买下一片山地,于1934年建成一幢石砌三层楼校舍,作学校女生部。为纪念其功绩,该楼也称“安献楼”。

24、基督教徒墓园

墓园集中在安献楼周边,大致呈三角状分布,墓葬年代主要在清代和民国期间,墓主以当年居住在鼓浪屿的华人基督徒为主,墓式反映了基督教本土化的历史。

25、美国领事馆旧址

1893年,美国于现址修建驻厦领事馆,原建筑毁于1904年一场大火,现存领事馆建筑是1930年翻建的。所用红砖全部从美国进口,带有浓烈的美国古典复兴建筑色彩。

26、中南银行旧址

1921年,印尼华侨黄奕住发起创办中南银行,总行设在上海。厦门分行设立于1922年。中南银行成立当年即发行钞票,现存旧址是当年中南银行设在鼓浪屿的办事处。

27、英国领事馆旧址

1843年厦门开埠,英国率在鼓浪屿先派驻领事,19世纪60年代正式在鼓浪屿建领事馆。领事馆建筑为三层红砖楼,结构方正严谨,是鼓浪屿早期殖民建筑风格的代表。现建筑为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在原址上重建。

29、英国领事公馆旧址

鼓浪屿第一个领事公馆。1843年厦门开埠,英国率先派驻领事,先是在鼓浪屿租用民房,尔后向英商购此别墅作为领事公馆。

30、毓德女学堂旧址

1847年美国归正教会在厦门开办“女学堂”。后女学堂失火,于是迁址到鼓浪屿田尾,称“田尾女学堂”或“花旗女学”,并于1921年发展成中学,改名“毓德”。学校首任主理是美国人打马字·马利亚姑娘(EMTaimage)。

31、观海别墅

建成于1918年,后于1926年由华侨黄奕住买下。原是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公寓,为仿法式建筑,观海视野极佳。

32、美华沙滩

是老厦门人、老鼓浪屿人最喜欢去的沙滩。这段沙滩水质优良,砂砾柔软,适合游泳,同时也是传说中“鼓浪石”的所在地。

福建免费旅游景点有:

1、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座落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南后街,是从南后街两旁从北至南依次排列的坊巷总称。三坊七巷自晋代发轫,于唐五代形成,到明清鼎盛,如今古老坊巷风貌基本得以传续。三坊七巷为国内现存规模较大、保护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有“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的美称。

2、古田会议旧址

古田会议旧址,位于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原为廖氏宗祠,是一座东朝西的单层歇山四合院式砖木结构宗祠建筑。在宗祠之外,还有古田会议永放光芒八个红色大字,熠熠生辉。

3、鼓浪屿

鼓浪屿,位于厦门市思明区,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与厦门市隔海相望,这里既有独特的侨乡风情,又有美味的闽南特色小吃,各式的异国建筑,更是让鼓浪屿别具一格,素有海上花园的美誉,日光岩是鼓浪屿的最高峰,海拔仅仅只有927米,此处是观望厦门的最佳之地。

4、长汀古城

长汀古城,位于龙岩市长汀县兆征路,是一处4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一座1200多年的古城,在这座古城内,能够感受到慢节奏的生活,还能体验到古色古香,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自然景观,被称为最美的山城。

5、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位于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厦门著名古刹,依山面海,整座寺院气势宏伟,错落有序、大雄宝殿是南普陀寺寺院的中心,具有典型的闽南佛殿的特点,大殿正中供奉三世尊佛高大的塑像,殿后供奉西方三圣。

鼓浪屿旅游攻略自由行攻略

鼓浪屿旅游攻略自由行攻略路线:三丘田码头-船屋-八卦楼-杨家园-杨家园-大夫第-殷承宗别墅-褚家园-菽庄花园。1、三丘田码头建于1840年之前...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