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巨亏近10亿,王卫身家缩水1340亿,顺丰如何度过至暗时刻?
出品 | 探客Tanker
作者 | 行者
编辑 | 蛋总
5月28日,京东物流在香港上市,上市首日收涨超33%,报417港元每股,成交额约717亿港元,市值为25402亿港元。这是继京东 健康 上市后,京东集团体系内又一家成功上市的企业。
这不禁引发了外界对刘强东的调侃——“东哥又有公司上市了!”“东哥这几年为人低调了,但办企业还是高调的”。
话说回来,“东哥”这个称呼似乎是刘强东身上最突出的标签之一。中国的互联网大佬,大多数时候都用一种谆谆教诲的师者形象示人,也许是因为互联网思维的拓展都靠这些传道者不遗余力的身体力行,也许是跟很多人高学历、高智商的创业背景有关。
但在这其中,有两个人是例外。跟很多“同道”喜欢外界称自己为“老师”不同,这两位大佬更愿意与员工“称兄道弟”,而“江湖情义”就成了这两家公司留给外界最深刻的印象。
他俩就是京东的刘强东和顺丰的王卫。
一个颇为有趣的故事是,刘强东每年都要选个日子,与库管、配送人员一起吃果冻,吃完果冻后再用果冻杯和他们一起喝白酒。原因在于当年京东第一个配送站出现时,在场有人提议喝点酒庆祝一下,但没有那么多的酒杯,刘强东就让人买来果冻,大家把果冻吃完,以果冻的杯子当酒杯,共饮一杯白酒。
这是京东辉煌的开始,也是刘强东在京东抹不去的“大哥形象”。很多时候,刘强东称呼大家为“兄弟”,兄弟们也都叫他“东哥”。
王卫也是如此。
2016年4月17日,一位顺丰快递小哥不小心把一辆正在倒车的小轿车剐蹭了,司机下车后又打又骂,说话非常难听,还连扇小哥6个耳光。
因此,别看刘强东和王卫这两人在某些方面属于“同行是冤家”,但不忘江湖情义的作风依然让他们有时会隔空惺惺相惜。
如今,随着京东物流的成功上市,同为“江湖大哥”的两人,在同一片商业江湖中,终于狭路相逢。
事实上,刘强东跟王卫之间的关系颇为复杂。
一方面,江湖气息浓重的二人,很多时候几乎同气连枝,甚至经常生出“世上有知己”的感觉。因此,双方之间互动不断,相互支援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2017年6月1日,王卫公开与菜鸟决裂,当晚刘强东就出面声援:“我相信顺丰的质量、王卫的为人!如今公民发送的一切公家快递信息,不论是不是该平台的都被拿走!曾经严重守法!公民的隐私信息谁来维护?呼吁有关部门调查!”
另一方面,刘强东和王卫在公司运营层面的思考还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在员工待遇上有明显差别。就在刘强东声援王卫前三个月,顺丰刚刚上市时,IPO申请书披露顺丰并没有给所有的物流小哥上五险一金,这和刘强东坚持给一线员工上五险一金的作风不同。
据了解,在员工支出方面,2020年京东物流共计为一线员工支出261亿,按招股书披露的2020年底一线员工数量进行保守估算,平均每位员工年支出近11万,月支出近9000元。这算是业内极少有的坚持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的企业。
关键是京东物流和顺丰都在物流领域均投入重金。
顺丰自不必说,物流是其主业;而京东物流则是刘强东力排众议、顶住万难,甚至“砸锅卖铁”建立起来的京东第一竞争力,自2007年以来,一步步自建物流、搭建配送队伍与自建仓库,直至如今走到上市,京东物流的每一步都走得颇不容易。
但说到底,两人之所以能惺惺相惜,原因就在于很长一段时间里,京东物流跟顺丰之间几乎没有直接的竞争关系。
虽然顺丰也做电商的生意,但京东物流不可能接京东平台之外其他电商平台的单子。更何况,在京东平台上京东自营全部采用京东物流,只有品牌商开的店铺,才可能使用顺丰物流。
因此,双方基本上是“井水不犯河水”的态势。
然而,从2019年业内传出刘强东有意将京东物流拆分上市的消息后,双方的处境变得日益“尴尬”起来。
因为为了解决投资人认为“大客户收入占比过高”的问题,京东物流逐渐开始“去京东平台化”。而依据京东完整的供应链管理和库存体系,京东物流这两年在工业和电商供应链管理上面,签下了不少大型企业的客户。
根据京东物流此前递交的IPO申请书来看,2018-2020年9月,京东物流外部客户收入占比从299%已增长至438%,而营收总增长率为5938%。这已经说明京东物流在享受了集团业务增长的同时,外部客户收入占比还能快速提高。
原因特别简单。
京东物流是一个跟所有物流公司完全不同的形态,与其把它称作为一家物流公司,不如把它看作是一个给电商平台配套的仓储物流和管理体系。
实际上,京东更多的时候是用“以存储代替运输”的方式来维持高周转的货物运输,正是这种方式保证了京东平台的地方自营商品8小时内的送货时效。
而这套管理体系以及在建立基础之上的信息化系统,如果对接到一些工业生产企业,正好能解决这些企业急需的供应链管理问题。
而这点恰恰跟顺丰的业务产生了交集。因为这种涉及到供应链管理的高端物流,以往是顺丰业务的基本盘,但现在京东物流的介入引发了双方之间的竞争。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初京东集团的定位正式升级为“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招股书显示,2020年京东物流一体化供应链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达到758%,这就是对其进军高端物流的一个有力证明。
正因为建立在这样业务拓展方向明晰的基础上,东哥在2020年年初重启了京东物流赴港上市的进程,并于5月28日成功上市,上市首日收涨超33%,报417港元每股,市值为25402亿港元。
京东物流成功上市,对顺丰而言,无疑是友商变得更强大了,竞争压力也随之加大。
从招股说明书公布的数据看,京东物流2019年无论在仓库面积还是总收入方面,都遥遥领先于国内其他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商。
这意味着在顺丰原本占据优势的高端企业物流领域,京东物流逐渐成为了领跑者。
据「探客Tanker」观察,为了应对京东物流带来的挑战,就在2月份京东物流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书的几天后,顺丰发布公告表示拟收购港交所上市的最大的国际物流公司嘉里物流。最新消息显示,这场收购几乎尘埃落定。在28日京东物流上市当天,顺丰公告拟以巨资收购嘉里物流超过518%的股份。
在2月份发布这一个惊天收购后的交易日,顺丰股价大涨,迎来了1247亿元的 历史 最高股价。不过,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颇为“魔幻”了。
4月22日,顺丰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营收巨亏989亿元,上年同期盈利907亿元,同比下降20901%。此消息一出,震惊市场,王卫为此公开致歉,履职四年的财务负责人伍玮婷女士请辞。
随后,顺丰的股价一路狂泻,截至5月28日收盘,股价已腰斩至6985元,相比较春节前期的高价高点,顺丰的市值蒸发了2730亿元,王卫本人身价缩水1340亿元。
已经有媒体表达态度,认为2021年顺丰“流年不利”。
实际上,在极兔入局之后,电商快递领域的价格战愈发激烈,顺丰虽然不看重低端市场,但也不得不真金白银地投入与新玩家竞争。
据新浪 财经 报道,受现在不正常的市场价格影响,顺丰单票收入已持续22个月下降,而且降幅持续达两位数。最新数据显示,顺丰单票收入为1574元,同比下滑1212%。
关键是在顺丰一直占有优势的供应链市场中,现在也遇到了不小的问题。
2017年,王卫曾雄心勃勃地表示,顺丰要对标的“不仅是4千亿的传统快件配送市场,而是12万亿的大物流市场”。
香港知名投行分析师李歆认为,为了实现王卫的这一个愿景,顺丰不惜投入巨资,在全球大举收购供应链物流公司。“这两年很多国际知名的供应链企业都挂上了顺丰的标签,今年更是准备以17555亿元的大手笔拿下了嘉里物流518%的股份。”李歆对「探客Tanker」表示。
不过,他认为顺丰现在依然没有从这些收购中获取足够多的利益。“从财报数据来看,这些在供应链领域的高额投入尚未实现预期收益,已经成为王卫心中最重要的一块心病。”他补充道。
4月9日晚,王卫业绩说明会上回应业绩亏损时表示,顺丰控股今年二季度肯定不会再出现亏损,但全年利润回到去年同期水平的可行性不高。
这其实说明王卫也知道,顺丰新增的利润无法覆盖成本,而其亏损的原因关键在于盈利能力的问题,尤其是毛利率下降给公司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王卫之所以被人看作“商场枭雄”,就在于每当面对突发事件,他都会有自己的想法,这次也不例外。
就在很多人都在琢磨,顺丰和王卫究竟会用什么方式来解决自身面临的危机时,2月10日,顺丰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简称顺丰房托,SFREIT)向港交所递表,这被人看作是王卫对顺丰新增收入变现渠道的一个重要尝试。
最新消息显示,5月5日顺丰房托已经开始公开招股,发售价介于每基金单位468港元至516港元,集资最多约2683亿港元;5月17日正式在港交所挂牌,股份代号2191。
值得一提的是,顺丰房托上市性质是REITs基金,王卫打的算盘是走一条“物流资产证券化”的道路。
所谓REITs基金,其实是将自己持有的固定资产物业转换成若干份每份标明价格,然后变成一个公募的基金,在证券交易所上市。而所购买的人跟股票一样,按所持有的份额,在这样物业年度的收入中获取分成。
「探客Tanker」认为,王卫选择REITs这条路解决自己收入下降的问题,确实是有自己深度的考量。
事实上,对于物流地产来说,REITs基金模式的意义重大。物流地产是典型的重资产行业,一般物流地产项目只能通过物业经营来获取租金等经营性收入,而不能一次性出售回笼资金,投入资金的回收一般需要十年以上。
因此,发行REITs就能盘活资产,并使得顺丰由重转轻,既能获得充裕的现金流,有效解决资金难题,又能持有稀缺的土地资源,实现规模化扩张,优化收益,可谓一举多得。
当然,在物流地产领域,将这套轻资产手法玩得风生水起的正是老大哥普洛斯。
这几年,普洛斯不动声色地通过出售REITs基金份额,从而撬动了3到5倍的杠杆,获得巨额流动资金,成为在中国乃至亚洲快速扩张的根本。
据悉,截至2020年底,普洛斯已经成为亚太地区最大规模的物流地产经营服务商。
而且,这家公司旗下募集并运行了7支专门投资于中国的私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300多亿元,衍生的基金管理规模也突破百亿美元级别,年获取的基金管理费达到过亿美元级别。
香港另一家投资基金研究部的负责人王雪莹对「探客Tanker」表示:“顺丰想发行REITs基金,固然有想办法拓展收入来源的想法,更是跟京东物流上市有关。”
在她看来,京东物流与顺丰很多高级业务是重合的,现在京东物流已经追上了,顺丰想要与其竞争就必须获取更多的资源。“因此,顺丰选择发行REITs基金,也跟筹集资本与京东物流在其他高端领域竞争有关。”她说。
而此前在谈及顺丰房托上市事宜时,顺丰的高层也不可避免地表露,通过这个基金融资的想法。当时,顺丰房托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翟迪强就曾表示,“顺丰控股在香港成立顺丰房托是策略性部署融资计划的一部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顺丰房托的成立将会为集团提供很好的融资渠道。”
而选择在香港上市房托基金,王卫或许认为自己占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
首先,从2020年开始,国家已经在公募REITs基金方面展开了诸多的调研,并认可这将是下一个资产证券化的方向。其次,顺丰已经操作过类似的基金,有了自己的经验。
早在2018年12月,顺丰就试水过资产证券化,成立了国内首单类永续物流地产储架类REITs“华泰佳越-顺丰产业园一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当年首期发行募资规模达1846亿元,公司实现资产增值投资收益约808亿元。
2019年,第二期募集资金总规模136亿元,实现资产增值投资收益614亿元。截至2020年底,该专项计划募资已超过45亿元。
最后,港交所也推出了REITs的利好政策。
2020年12月4日,香港《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守则》修订,放宽REITs投资限制,包括容许房托投资物业发展项目时超过现有的资产总值10%的上限,将房托基金的借款限额由资产总值的45%提高至50%等。
而且,在港股上市的类REITs也有不俗表现,比如越秀REITs在上市后实现惊人增长,资产规模从45亿元提升至2020上半年的363亿元。
正是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王卫下定决心在香港推动顺丰REITs基金的上市。
然而在王雪莹看来,REITs并非是解决顺丰发展困境的万能药,“一只REITs能否有优异表现,不止取决于上市市场的基本情况,更取决于旗下投资性物业的运营情况。”
目前,顺丰房托基金涉及的物业资产为三处,也就是佛山桂城丰泰产业园、芜湖丰泰产业园以及位于香港的亚洲物流中心-顺丰大厦,按照招股书显示资产总估值达60亿港元。
“这其中香港物流园区面积最大、租金最高,估值也最高,达52亿港元,在整个资产组合中分量最重。不过2020年受诸多因素影响,香港物业租金下跌17%,为200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王雪莹认为,这使得顺丰这个REITs基金的收益肯定显著降低,未来分红缩水,整体收益率会出现较大的负增长。
“从招股书中能看出,这也导致投资物产的公允价值出现波动,录得亏损为646百万港元,使得顺丰房托2020前9月的期内盈利仅32万港元,与2019年同期相比跌去998%。”王雪莹对「探客Tanker」补充道。
而在李歆眼中,他并不看好顺丰这只基金的发展,最起码在当下阶段的发展,“从上市申请书可以看出,仅香港一地的波动,就直接拉低了利润表现,而佛山、芜湖二地并非一线城市,租金水平的上涨空间恐怕也难以撑起较高收益。”
另外,他还认为顺丰这三个所谓的物流地产发展潜力有限,“顺丰关联租户的租金占到了同期总租金收入的八成,租金收入总额前5名中有3名来自顺丰控股。”
实际上,根据招股书数据显示,过去三年间顺丰关联租户占顺丰房托基金总收益的百分比分别为624%、721%及783%;租赁予顺丰关联租户及由顺丰关联租户运营的可出租面积,所占百分比分别约为452%、623%及763%。
正因此,李歆对「探客Tanker」表示:“这样的单一客户和关联交易过高的现实,都会对基金收益预期有一定影响,从而降低投资人出手的兴趣。”
而从上市首日的股价表现来看,市场的反馈恰如上述两位分析师所料。这个在公开发售阶段获超额认购的新股,却未能持续获得投资者的认可,上市首日遭遇破发。
5月17日开盘顺丰房托报449港元/股,较发行价484港元/股跌98%;截至首日收盘,其股价跌至416港元/股,跌幅近15%。
有意思的是,就在顺丰发行的基金上市破发的同一天,京东物流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招股事宜。
据「探客Tanker」当时获得的多家香港券商数据,截至当日下午6时,京东物流孖展暂录11276亿港元,以公开集资额792亿港元计,相当于超额认购约1413倍。
今日,京东物流成功上市及其股价表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凸显出了资本市场的态度——京东物流在开盘时大涨超过16%,最终报417港元每股,市值达2540亿港元。
资本市场对顺丰房托和京东物流的“一冷一热”,可能会让刘强东和王卫两位大佬思量许久。而如今的一个现实是,昔日互相声援的同行,终于要在同一个战场上相对,谁也不能“手下留情”。
毕竟,股市与商场正如同江湖一般,向来就是一个以成败论英雄的地方。
文中题图来自:图虫创意,已获授权。
提起国内马姓人士相信大家最先想到的必然是两大互联网企业巨头创始人,阿里的Jack Ma(马云英文名)和腾讯的Pony Ma(马化腾英文名),两人均当过中国首富,统领着两大互联网企业阵营,能力、财富、地位上不分伯仲。
不过,要说顺应形势的应变能力,我觉得Pony明显更胜一筹。
Jack从阿里董事局退休后(还是阿里背后的实控人)并没有消停,去年在外滩金融峰会上的发言让人惊讶,紧接着迎来了蚂蚁暂停上市、阿里被罚182亿元。
Pony则不同,低调异常,时刻保持顺势而为,最近企鹅又做了一件大事, 顺应了国内目前的反垄断大势。
目前的电商领域可谓三国鼎立,阿里虽还能独占鳌头但优势越来越小,京东以及拼多多的实力不可小觑,尤其是京东,凭借着自有物流体系与完善的售后服务硬是凿出了一条非常深的护城河,竞争对手们根本无法模仿。
不过,你可能不知道京东集团最大的股东并不是创始人东哥而是企鹅。
根据京东的公告显示,东哥本人持有京东集团139%的股份, 低于第一大股东HUANG RIVER持有的169% ,而HUANG RIVER即为企鹅的旗下的公司。
当然,东哥手上的股份拥有一票顶十票的表决权力,京东的实际控制权在他手上。
企鹅就这样作为京东的头号股东经过了好多年,但最近形势却发生了变化。
前两天企鹅公司突然发布了分红公告,只是这次分红有点特殊,不是分现金是分股票而且分的还不是企鹅自家的股票。
根据公告显示,每持有21股企鹅股份就能免费得到1股京东集团的股票,这个操作可以简单理解为“买企鹅送京东”。
从法律上来说,将公司拥有的任何财产分配给股东都是可以的,哪怕是公司的办公桌都能分,只是实物(其它公司的股票也是实物)分红并不多见,反正在A股市场我是没有听说过。
企鹅这次会将持有的457亿股京东集团股份分配给股东,作为企鹅最大的股东,南非报业集团将得到最多的京东集团股份,完成分红后会跻身京东集团前五大股东行列。
同时,企鹅持有的京东集团股份比例则从169%下降到了23%,企鹅的总裁 刘炽平也不再是京东集团的董事会成员了。
无论从持股比例还是董事会的参与程度来说,京东算是被企鹅“抛弃”了。当然,企鹅在公告中也表示未来会继续和京东保持战略关系,签订的合作协议依然有效。
真说企鹅“抛弃”京东可能有些过了,但企鹅确实在为了顺应反垄断形势而收缩业务。
京东的体量已经不是企鹅当初投资时能比拟的了,如果说那时投资京东还能够理解为支持中小公司并享受企业发展带来的收益, 那么现在再拿着京东最多的股份确实有垄断之嫌, Pony的这次“端腕”体现了其对国家政策的支持、极高的敏感度以及极强的应变能力。
可以肯定的是,未来腾讯还会继续收缩业务版图,尤其是减持那些已经发展成为巨无霸的企业,比如美团、拼多多等。
(大家是不是没想到企鹅还是这两家互联网巨头的大股东呢?)
“抛弃”京东支持反垄断的做法让大家看到了Pony极强的应变能力,其实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展现,前几年我已经发觉了。
70后和80后应该知道当年的“3Q”大战,企鹅和360打的不可开交,甚至双都祭出了消费者只能在两者之间选一个的大招。
双方虽然口头上都很强硬,但360明显干不过企鹅。
这也难怪,杀毒软件不是刚需。
不中毒的话几乎用不到,瑞星、小红伞、卡巴斯基、麦咖啡等同类替代品很多;而网民们一天不用QQ就受不了,通讯是刚需且没有替代品。
我记得当时和一位朋友在网上聊天,对方通过QQ发出了支持360的消息,结果过了几秒钟又发了一条“仅限于精神上”。
结果可想而知,360溃不成军,没多久就被大量网友卸载了,如果腾讯乘胜追击的话估计现在就没有360这家公司了。
最后有关部门出来调停,企鹅非常配合,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没有提出任何要求立马和360握手言和。
Pony没有因为胜利而被冲昏头脑,从这个事件开始我注意到了他拥有远胜于绝大部分企业家的应变能力。
再举一个例子。
去年互联网网贷新规出台,其中要求从事互联网小贷业务的公司必须达到最低实缴资本。
在很多人还没看明白新规的时候,企鹅旗下的互联网小贷公司已经增加了实缴注册资本,符合监管这块Pony向来都是反应最快的。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腾讯音乐放开独家音乐版权等,就不一一列举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企鹅的名声向来不好,从抄袭之王到 游戏 之王,相比于其它互联网巨头来说,企鹅是最遭骂的。
不过,在阿里、美团、滴滴等互联网大厂被实施重罚的当下, 我们发现名声最差的企鹅虽然也经历了一些处罚,但那种能上热搜的大罚几乎没有听过。
这点很容易被大家忽略,其实这绝对算是一种能力,顺势而为、快速应变的能力在任何领域都是核心竞争力,能够帮助企业“避坑”,低调的Pony堪称这方面的大师。
最后放一张当年Pony在企鹅年会上的热舞动图。
我相信看过视频的朋友应该能认可Pony婀娜多姿的舞姿让其在舞台上一点违和感都没有,和其在复杂的政商舞台上凭借灵活的身段游刃有余一样。
文 鉴史人
编辑 鉴史人
2019年4月份,刘强东在京东集团内部发了一封2000字的信,东哥在信中表示:
“ 2018年全年亏损超过23个亿,而这已经是第十二个年头亏损了。如果这么亏下去,京东物流融来的钱只够亏两年 ”
“给大家取消底薪也不是为了降低大家的工资,相反,是极大地增加了大家的收入”
这是当时刘强东针对 京东取消配送员底薪 一事给出的一个回应。
东哥在信中一番掏心窝子的话,让整个集团的员工颇有感触,纷纷表示要“誓死”与东哥和京东共进退!
从亏损12年,到如今超越顺丰,成口碑第一,京东物流原来一直是刘强东下的一盘“大棋”!
2007年,为了让京东商城更好地服务于用户,京东集团宣布开始 建立自己的物流体系 。
公布没过多久,位于北京潘家园站的第一个京东物流站点正式营业,这也宣告着京东物流的正式起航。
其实刚开始京东自建物流引起过非常大的争议,不管是行业内还是京东集团内部,都对于刘强东的这个决定表示不理解。
因为自建物流的模式是和其他电商平台完全不一样的模式,风险极其大,但是刘强东仍然认为这将是未来的京东 “杀手锏” 。
在刘强东看来,这不仅可以让物流的成本降低,还将极大地提升消费者的体验以及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
于是刘强东力排众议,非常坚定地走上了自建物流的道路。
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对于自建物流的争议,刘强东并没有用什么宏观理论来解释,而是说了一段非常接地气的话:
东哥这个回答也是非常幽默真实了,虽然带有开玩笑的成分在里面,但是从言语中也可以看出来 东哥自建物流的决心 。
到了2010年,京东物流做了一件让当时所有物流行业看起来不可能的事—— 推出“211限时达”。
“限时达”的主要内容就是指:“用户的下单时间若是早上11点前,那么京东就保证当日送达,而若是在当日晚上11点前下单,那京东就保证次日送达”。
也正是这个在当时整个物流行业看起来是不可能做到的举措,如今却成为了电商物流配送服务的顶尖标杆。
2012年8月,刘强东注册了 “京邦达” 公司,公司主要业务就是京东物流,此后,京东也将818作为京东物流的生日,一直到现在,每到这个日子,京东打折力度也是相当大。
从2010年到2015年,京东逐渐完善自建物流模式,不仅建立了自己的仓库以及自营团队,顶住了京东零售千亿的订单压力。
还通过建设 亚洲一号 ,将京东物流的客户服务以及时效性打造成了全球物流行业的标杆之一。
而京东物流最重要的转折时刻发生在2017年。
要知道,在之前,京东物流就像大家从字面理解的那样,就是仅仅为京东电商平台服务的一个物流公司而已。
而从这一年开始,京东集团宣布 京东物流将独立运营 ,除了服务于京东电商,也开始为外部客户提供服务。
刘强东认为,想要更完善的物流生态体系,京东物流必须是一个独立运营的整体,它技能服务于京东商城,也应该有自己的一套系统。
刘强东甚至表示:“长期来看的话,除了国家邮局体系外,民营物流将会很长一段时间都是2+1的结构,也就是京东和顺丰两大巨头+一个依赖于平台的打酱油者”。
也正如刘强东所说,独立出来的京东物流如同一匹脱缰的野马,在业务、规模上不断地拓展。
然而,即使东哥再怎么褒奖京东物流,甚至是为了这个“亲儿子”砸了几百亿,但京东物流还是无法避免一个不争的事实—— 一直在亏损,从没盈利 。
这个曾经让刘强东引以为傲的项目,似乎如今正在变成一个累赘?
2019年4月15日的凌晨,刘强东在公司内部邮箱发了一封邮件,而正是这封邮件的内容,在京东集团内部以及行业内都引起了轩然大波。
邮件主要内容除了一些掏心窝子的话,那就是文章开头提到过的—— 京东物流的盈利状况问题。
耿直的刘强东,丝毫不隐晦地将京东物流的老底摆上了台面,并告诉所有人: “京东物流融来的钱只够亏两年”。
于是为了挽救京东物流的兄弟,东哥不惜背负一身骂名,取消数万名配送员的底薪。
这在当时的行业同伴看来是极其危险的一招,弄不好就可能使京东物流从内部逐渐瓦解。
而就在同一时间段,网络上传来一片关于京东物流的负面评价:
当时大部分用户表示京东快递和其他快递在使用体验上,并没有什么差别了,不管什么东西,第一反应就是放在自提柜。
还有人表示,自己为了让京东送货上门,直接将付款方式改成了货到付款。
账目的亏损以及京东快递的风评急速下滑,让京东物流的运营状况岌岌可危,似乎已经“泯然众人矣”。
但或许是东哥的个人魅力,也或许是让大家从信中看到了自己的诚意,京东物流的大批员工虽然有点不愉快,但很少有人在这个时候离开。
而为了解决京东物流的消极状态,刘强大也是花了大量的时间。
总之,彼时的京东物流就像一个深不见底的洞,不管砸入多少时间和资金,似乎一时半会都看不到成效。
但这个“无底洞”并没有动摇东哥,在他看来,电子商务的核心就是物流,想要将京东电商区别于其他平台,就必须坚持自建物流。
对此,刘强东当时也说了一段非常经典并且有深度的话:
而其实京东之所以能够肆无忌惮地“烧钱”,那还是不得不提一下京东商城运营模式的优势所在。
要知道,淘宝商城主要是 C2C ,也就是个人卖家占主流,而京东则是 B2C ,C2C虽然发展熟迅速,但是账款问题,也就是现金流时常会出问题。
而京东则不会,京东的收账来源主要是企业,相比个人,企业的背书更强大,也有更充足的现金流。
因此,京东从一开始就不担心钱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京东物流即使亏损了12年,也还不至于倒闭的原因。
在熬过了大规模的前期投入之后,随着成本的减少,京东物流的净亏损也开始减少,从2018年的28亿到2019年的22亿。
而到了2020年,在Q2财报分析师电话会议上对外透露,京东物流甚至是直接扭转局势,实现了 盈亏平衡。
不仅如此,更是在去年的7-9月份实现了 月赚85亿 的骄人成绩,同比增长92%,成为京东集团所有业务中增速最快的一个项目。
而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收入都是当初不被人看好的外部业务,到2020年前三季度的时候,京东物流的外部客户收入就已经占据了京东物流的434%。
这就意味着,如今京东物流的收入组成一半是来自京东集团,也就是京东商城等各平台,而另一半就是来自于外部客户。
不止如此,当年东哥取消快递员底薪时,承诺的让弟兄们收入翻倍的承诺也实现了。
根据京东物流2020年第二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快递员的平均工资同比增加了5%,而月收入达到2万的更是增长了163%。
就像东哥说的那样,早期跟着京东一路走过来的,有很多在北京的都已经买了房成了家。
留得住人心,赢得了名声,京东物流可以说是打了一个大大的翻身仗,而这胜利的背后, 其实是京东的伟大布局。
目前,中国的物流行业可以说是三足鼎立—— 顺丰速递、菜鸟物流、京东物流 各占一边天。
顺丰速递不仅与阿里系的菜鸟物流有合作,也自建物流体系,而京东则是服务于京东电商以及外部客户,但不与其他物流体系合作。
菜鸟物流则是在收购的路上一去不复返,整合了多个快递公司,打造自己独有的一套物流平台,为阿里系电商提供配送服务。
虽然看起来各有各的“打法”,但其实在核心业务上是殊途同归的,所以在业内一直有一个敏感的话题:
物流企业到底是依附于各种平台存活,还是应该独立发展比较好?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刘强东一直是比较耿直并且不怕得罪同行的,他始终认为只有独立发展才能长久:
也正是这样的核心理念,成为了京东物流的 “制胜法宝” ,京东物流也按照着刘强东的构想一步步发展到如今,有了非常牢固的地位。
根据2020年年报显示,截止到2019年年底,京东物流在全国就已经有了 700多个仓库 ,加上京东云仓在内的话,京东物流仓库总面积达到了惊人的 1690万平方米 。
而近年来,随着武汉、成都等地的 “亚洲一号” 仓库的启用,京东物流已经形成了遍布全国,总计25个“亚洲一号”仓库的智能物流园,这也是亚洲最大的只能仓库群。
如此规模的全国布局,就是京东物流能够以难以想象的速度,迅速将快递送往我们手中的原因。
不仅如此,京东物流近些年来也开始不断聚焦下沉市场,发起“千县万镇24小时达”时效提升计划。
根据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年, 京东物流的“24小时达”就已经覆盖了全国88%的区县 。
也正是这种种服务的提升,也为京东物流带来了良好的口碑。
在去年2月份,国家邮政局公布了快递年度服务满意度调查,结果就是京东物流位列第一。
而根据 Chnbrand (中国品牌力指数)2021年度顾客推荐度指数显示,京东已经超越了顺丰,成为客户服务度排行第一名的存在。
而如今,京东物流还获得了货运航空公司的批准,那就意味着“海陆空”三栖布局即将完成,到时候必定使物流效率再提高一个层次。
并且不得不提的是,京东除了物流效率令人叹服,在每次灾难时,只要附近有京东仓库,都会无条件捐赠的行为也让人敬佩。
去年疫情严重的时候,也是京东物流站出来承担了整个医疗系统的流转, 钟南山院士 还亲自为其题词褒奖。
可以说,一时之间令京东物流的声望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点。
而根据2020年北京政府采购网的公告显示,北京京邦达贸易有限公司,也就是京东物流,正式成为了今年 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指定物流服务商 。
这些看似不是很起眼的点滴,却正是京东崛起的最好证明!
而如今京东物流也正式上市,国际发售59亿股,香港公开发售1827万股。
成为继京东 健康 、京东数科后,京东旗下第三家分拆的拟上市公司,员工数量 突破100万 ,盈利高达 168177亿港元 !
所以关于整个物流行业的竞争,到今天似乎也有了明确的结果。
那么,你们觉得顺丰快递和京东快递哪个使用起来更方便快捷呢?
新冠疫情冲击之下,2020年什么生意最不好做?
酒店?餐饮? 旅游 ?影视?
没有最难,只有更难,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但,跨越各细分行业来看,囿于疫情引发的“消费降级”,受冲击最大的生意之一,一定有奢侈品。
香奈儿停产、Gucci零订单、LV亏损2000亿……这些坏消息在过去的两个月层出不穷,更有分析师预计,奢侈品市场规模预计在2020年萎缩15%-35%,全年损失预计6000至7000亿人民币。
4月6日,胡润研究院发布了《疫情两个月后全球企业家财富变化特别报告》,滑铁卢NO1的也是玩奢侈品的大佬——LV掌门人伯纳德·阿诺特,过去两个月损失了2000亿元,相当于每天损失30多亿,荣膺全球损失最惨的富豪。
但是,我们也发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现象,这些传统产业大佬纷纷折戟的时候,竟然有一位神秘的互联网富豪,精准的踩着疫情防控的步点儿赚钱了!
没错,他就是“不知妻美”的京东掌门人刘强东,俗称东哥。
东哥是怎么赚钱的呢?
首先,我们要说的就是“强一代”互联网BOSS们最擅长的资本运作了,早在2017年,京东就投资了英国著名的奢侈品电商Farfetch,持股比例约为167%,投资本金只有区区397亿美元。
Farfetch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呢?
根据网站上的介绍,Farfetch创立于2008年,是全球最受瞩目、增长最快的高端 时尚 电商网站。公司以零库存的平台模式,对接全球超过40个国家的400多家买手店,覆盖超过1600个 时尚 品牌。
说到这里很多小白明白了,它的定位类似于YNAP和寺库,奢品大举“电商化”,寻求消费场景突破的资本化产物之一,只不过人家的根据地是在海外(英国),面向的也是来自全世界的海淘剁手党。
但是,虽然类似于寺库,但Farfetch的股价表现却要比寺库强上太多——这也是东哥能够“躺赚2020”的原因之一。
根据纽交所数据,自今年以来,farfetch的股价已累计上涨超过120%,市值达75亿美元,最新的股价已经来到了2222美元/股。
东哥这笔持股到底赚了多少钱呢?现在已经很难计算了,因为farfetch上市以来的股东结构已经变复杂了,考虑到有部分财务投资变为了直接合作,京东的持股比例应该有所稀释,但是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比原来的397亿美元,仍然是要翻上几倍的。(farfetch目前的价格接近其发行价,远高于东哥的持股成本)
当然,投资赚钱是眼光和运气的问题,作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电商之一,能够把奢侈品类经营好,才是实力的真正体现。
这方面来看,东哥显然也颇有心得,至少在2020年的上半年表现,京东的奢侈品矩阵还是相当给力的。
以618的数据来观测,当天在京东平台,包含Prada、Miu Miu、Salvatore Ferragamo等在内的逾百个品牌成交额同比翻10倍以上,10分钟内奢侈品成交金额更是增长超500%。
当天的战绩落定,奢侈品服饰配件成交额同比增长213%、奢侈品鞋靴成交额同比增长172%,成为京东618增长最快的品类。
奢侈品成为京东618的最强增长引擎,这在过去是怎么也令人意想不到的。
当然,京东奢侈品布局的成功,也和京东对Farfetch的投资有关联。
2019年,京东放弃了自建平台路线,将Toplife并入Farfetch中国。截至目前,Farfetch平台涵盖了3400多个品牌,其中500多个品牌为合作伙伴。
其实,京东的这一步棋是非常聪明的,它深知自己没有精准的用户运营,也缺乏Farfetch的运营管理水平,干脆选择一边投资,一边谈合作,把Farfetch弥足珍贵的资源“接口”要过来,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的精准营销能力完成“1+1大于2”的流量变现。
值得一提的是,京东的玩法也很 健康 ——收购过来之后,Farfetch仍将作为独立品牌面向消费者,而不是通过京东商城销售其商品。这似乎从一定程度上保留了Farfetch的独立性,但是,京东在这次合作中并非隔岸观火——同样,利用京东的黑珑 科技 和大数据资源,在中国建立自动化营销体系;“京东支付”以及小额信贷服务“京东白条”将成为 Farfetch 平台上的首选方式;此外,其物流也使用京东近期推出的“京尊达”,强强合作背景下,两者几乎是各收渔利。
当然,和京东互相“利用”也是Farfetch喜闻乐见的,根据财报, 2019年该公司的全年GMV同比增长52%至213亿美元,突破20亿美元大关,营收同比更是大涨69%至 102亿美元。
无视疫情余波,两条战线高歌猛进,东哥的奢侈品梦做得不亦乐乎,看着LV,巴宝莉的创始人们在两鬓斑白之际还要痛下止损令(关闭门店、打折清仓),精准埋伏的京东却能够逆势出击,吃掉它们线下的份额,顺便在线上收口提高自己的合作话语权,此时此刻春风得意的东哥,想不会心一笑恐怕都难了。
最近因为听证会的事情,东哥又上了一波热搜。
曾经的东哥,大名顶顶,企业实实在在做大做强,
人设屌丝逆袭,大气高调,
将自己的光辉形象和企业品牌捆绑在了一起,
时不时便有各种新闻霸占互联网上的各个知名平台。
记得多年前,他和奶茶妹妹只是传绯闻的阶段,
他的花边新闻就没断过,
那照片的清晰程度,拍摄的完美角度,
讲真,太像摆拍的了
并且双方当事人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东哥是直接不回应,奶茶妹妹是直接予以否认,
然后后来发生的大家就都知道了……
就问脸疼不?
所以一直对这对的好感度不强
后来时不时的能看到一些正能量的他们的视频,
比如东哥奶茶夫妇衣锦还乡,回报乡亲父老,
霸气侧漏的让多少大款无地自容!
比如东哥慰问基层快递小哥,表示绝不选择外包,对待员工亲如兄弟,
这些都收获了很大一波的好感度的,
毕竟东哥一路从屌丝奋斗成功,创办名企,又娶到了知名美娇妻,
从他的言行,觉得是个有热血有担当的愿意回馈 社会 的企业家,
至少他希望并极力想维持的人设是这样的。
为此他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真金白银的投入,
结果也是可喜的,人们对于他个人的关注和对于京东的关注度同样的高。
只可惜,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东哥说话办事调门过高。
事物在不断演化,今天的优势,明天可能是劣势。
特别是对待下半身这等大家茶余饭后乐于谈论的桃色新闻,
对于一直关注他们的贫民屌丝们来说就像是一场狂欢,
大家纷纷扒那个让东哥控制不住的女人的来历、长相,
那她与奶茶妹妹做对比,
眼见他们起高楼,眼见他们楼塌了。
哦,原来他也不过是个凡人呀,
名人的人设崩塌,
不能不说满足了诸多吃瓜键盘屌丝内心深处看笑话的隐秘快感。
大家兴奋异常,分析的条条是道,
男人们多从理性角度持“阴谋论”,
觉得东哥太冤,被人设了局。
女人们多从感性角度难过于又一个理想丈夫的倒下,
感叹世上还有好男人吗?
世上的男人是不是都会犯这样的错误?
法律层面,不敢妄评,
诸多细节的曝光,已还原出真相的七八分,
然后,不论如何,
东哥到底还是睡了不该睡的人,
并且人尽皆知,名誉尽毁,
毁掉的不仅是名声、家庭成员的信任、还有孩子的尊重与崇拜、
还有现有的事业,及未来无法估量的可能的机会,
人,越在高处,越应低调,
始终保持警醒敬畏之心,
因为人生一直是进行时,从来没有终局。
做人,做企业也是一样。
作者 | 魏文
来源 | 润商 财经 ID | runshangcaijing
“ 65岁前不会退休。 ”“ 目标是做世界最大电商。 ”
2018年1月,刘强东现身瑞士小镇,这是他首次参加达沃斯论坛。当时的刘强东,一如既往的高调,且目标远大。
然而,同年8月31日的“明州事件”,改变了刘强东的人生轨迹。
从此,他不再公开露面,并且陆续卸任京东相关公司法人、董事、高管职位。
正是在刘强东淡出的2019年,“新掌门”徐雷带领之下,京东实现盈利122亿元,交出 历史 上最好成绩。
2020年4月,刘强东又将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的法人、总经理等职务也交给了徐雷。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为京东商城的运营主体,承担了京东集团90%以上的收入,是京东的重器。
刘强东这一“退”,步子大得出奇。刘强东真的要“退休”了?徐雷真的要荣升京东新掌门?
对此,京东方面回应: 正常管理动作 。
京东的“管理”变动,并非表面上看起来的这么简单。
2012年底,原UT斯达康高管隆雨考虑是否加入京东之时,刘强东问她:“ 你觉得京东最大的瓶颈是什么? ”
“是你。”隆雨直言不讳,“ 如果不改变你现在的管理风格,很快你就会成为这家公司的瓶颈。 ”
在此前一年,沈皓瑜辞去百度副总裁之职,加入京东担任首席运营官。他发现,当时京东内部直接向刘强东汇报的人数多达22人。
而西方现代管理学认为,公司CEO直接管理人数在6人左右为宜。
不仅直接管理的人数超标,刘强东还在京东内部实行一种名为“ABC管理”的模式:
除了直接汇报的22人之外,刘强东还要了解这些人直接下属的动态。他甚至养成了请基层员工吃饭的习惯,席上,快递员可以畅所欲言,尽情倾诉自己的想法。饭后,他们的问题通常会很快得到解决。
“ 他的邮件就是圣旨,大家会把手上的事情先放下,赶紧把他说的事情先做了。 ”
由于这种“义气”决定,京东内部微观问题的重要性、贯彻力度,难免会优先于宏观战略。京东内部形成了外界褒贬不一的“兄弟文化”。
刘强东则是众人公认的“东哥”,是京东最大的大哥。
他个人手握京东约1/5的股权,由于“AB股”(同股不同权),却一度拥有4/5的投票权,一直保持着对京东的强大掌握力和权威。
京东的文化,是围绕刘强东本人而展开的。京东日常工作,同样如此。在京东每天的早会上,全国100多位部门经理都要参加,庞大的京东集团根据刘强东每天做出的决策而运行。
刘强东也早已意识到随着规模扩大,自己在管理上的心有余力不足。从2009年,就给旗下高管充分的财权、人事权,并且“只看结果,不管过程。”
“我忙不过来,你来负责企业销售吧。”2009年3月的一次早会上, 刘强东就将京东市场开拓的重任交给了京东集团事实上的第一任CMO徐雷 。
为了进一步引入现代化管理理念,改变原来的“粗狂”,2011年,刘强东重金挖掘沈皓瑜、蓝烨、隆雨等外部高管,输入新鲜血液。
然而,正如隆雨所说,京东最大的瓶颈还是刘强东。
故事要从1996年刘强东第一次创业讲起。
拿着自己编程积累的资金,以及从亲戚朋友那里借来的钱,刘强东在人大附近盘下了一家餐厅,做起了连锁餐饮的梦。
由于当时他正在读大四,忙着准备毕业论文,很少去到店里。没想到,厨师和收银私下串通,把食材的价格谎报了一倍。最终,员工挣了钱,刘强东却背上了20万元的债务。
“ 我当时失望极了,人是善还是恶?我对员工都这么好,他们却这样对我,为什么? ”
刘强东对员工的确很厚道,当老板第一天就给全体员工每人发了一块卡西欧手表。并且规定员工不再吃顾客的剩菜,要单独做新的。听说员工住地下室,他专门租了两个大院子,装了空调给他们做寝室。
首次创业给刘强东上了一课,“ 管理不能相信感情 ”。从此,他对每个环节产生了强烈的控制欲。
1998年3月,刘强东再次创业时,他每天早出晚归,频繁出没于中关村电子市场,事无巨细地考察元件规格、商品价格、进货渠道……
吃透细节,了解了其中门道之后,刘强东花了2000元月租租下了一个4平米的柜台。坚持“正品行货,明码标价”在中关村经营起了刻录机和光盘。
尽管拒绝杀价,但在遍地假货的中关村,京东的产品质量广受好评。并且,刘强东还开发了一套傻瓜式多媒体系统,只要摁两个按钮,就能把录像带转成VCD,所有客户包教包会。
由于质量、服务双重优势,到了1999年底,京东已经占据中关村光磁市场60%以上的份额,月流水直奔100万元。柜台从1个发展到20多个,招收了40多名员工。
为了避免重蹈开饭馆时的覆辙,1999年初,刘强东就在公司管理上引入数字化管理系统,通过这个比感情更靠谱的管理系统,他可以清楚掌握每一款商品的进货渠道、进货价、零售价和销售情况。
由于坚持正品,盈利空间被压缩得像纸一样薄。员工工作强度大,收入却并不高。从早上8点工作到晚上10点,一周工作6天也是常事。
每到晚上9点多,刘强东经常招呼大家一起吃饭喝酒。酒桌上,刘强东让大家畅所欲言。
虽然刘强东在席上很少说话,不过,员工所提的问题,事后通常都能得到解决。这种行动方式,让京东早期的员工很有凝聚力,白天积极干活,晚上痛快喝酒。 京东文化的种子就种下了。
然而,这种粗放的管理模式只适合小公司、小家族企业。
2011年,京东已经发展到3万人规模。这样一个庞大的组织,如果还是靠一个人来管理,即使是事必躬亲的诸葛亮亲自上阵,也要被累死。
也是在这一年,京东开始从外部重金引进了一批CXO。
“ 一旦你说话,人们马上会闭嘴的。 ”
2013年,刘强东要去美国学习,“强制”自己学会放权,并学习如何放权。同年的5月底到6月初,京东进行的“人才盘点”,是刘强东去美国学习前参与的最后一件“公司大事”。
在这次盘点中,隆雨要求刘强东“要学会用耳朵去听、用心去看”,全程不能说话,做一名纯粹的观摩者。
对此,刘强东回复了两个字:“遵命。”
经过50多场“人才盘点”,京东确定了重点培养的人才矩阵。并通过大规模调岗,培养管理者的综合能力。比如原来负责IT数码的副总去管理百货,原来的投资负责人去做了开放平台。
“今天的盘点,让我更加放心把公司交到你们手上去运营。”盘点结束的当晚,刘强东请了所有CXO喝酒。
以前部门副总遇见问题总是习惯性找到刘强东,并且通常会得到解决。此后再有副总找上来,刘强东学会了拒绝:“你这是越级汇报,是不允许的。”
随着刘强东的“务虚”,京东的CXO们开始坐在一起商量战略,管理更多的京东业务。
刘强东出国期间,腾讯集中精力发展电商业务,试图“趁虚”打垮京东。最终却将拍拍网卖给京东,腾讯成为京东的股东而告终。由此说明,即使离开刘强东,京东的CXO们也同样拥有打硬仗的能力。
隆雨说,“ 从美国回来,刘强东更能克制自己,容忍度更高,也更加成熟了。 ”
刘强东的确变了,他不再“每天发邮件说这个客户那个客户怎么不高兴了”,而是更乐意探讨京东的战略和文化。
甚至每天早上京东最大业务——京东商城的内部会,刘强东也已经不再参加。
2009年到2011年,徐雷操刀期间,让京东坐稳了电商平台前两名的交椅。不过,徐雷喜欢寻找刺激,将京东带上快车道之后,徐雷离开京东加盟了优购鞋城。
直到2013年,刘强东变了,京东也变了。徐雷又被找了回来。
重回京东执掌市场部的徐雷发现,原来经常和自己一起喝酒的刘强东,现在中间隔着当时的集团CMO蓝烨、CEO沈皓瑜。自己再和老刘见一面都不容易。
出去两年再回来,京东已经具备了现代化管理体系和人才。 不过,问题依旧存在。
由于“空降”高管太多,当初的“元老”徐雷负责的项目、手里的权力,被一压再压,剩下的职务只有刚兼任了半年的无线业务部负责人。很多老同事看不下去,纷纷劝他,“跟东哥好好谈谈。”
徐雷却丝毫没有被人取代后的怨气,该走什么流程就走什么流程,该找谁审批就找谁审批。
徐雷的能耐和脾气,刘强东都很清楚。这或许只是一次考验。
“老徐,那TM是个大坑。”
由于移动互联网刚刚兴起,缺少成熟案例参考,再加上当时的京东无线端业务部门缺乏协调,产品、研发、运营各自为战,且内部山头文化严重,堪称京东内部最“乱”的部门。
对于老同事的好言相劝,徐雷表示,“ 既然没有选择,干脆一条道走到黑。 ”
他到了无线部,第一件事就是,立规矩。他认为,只有让所有人进入一个设定好的“程序”,整个部门才会更有效率。
只用了2年时间,徐雷不仅带出了无线应用开发团队,还将京东商城APP做成京东平台超过7成的流量来源。 徐雷成为了京东转型移动互联网的引路人 。
在京东内部,徐雷被认为是唯一一个能当着刘强东的面说不的人 。并且,只要徐雷认为正确,就会坚持到底。
“不要再整红6月了,就直接突出618。”2014年之前,京东内部普遍认为“红六月”一个月的促销,促销期更长,物流压力也没那么大,并且和天猫双十一走出差异化“不用学他们”,只有徐雷坚持主打618。
如今,电商节日中,除了年尾的双十一,就是年中的618。
2016年,徐雷升为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这个先后缔造京东PC、移动时代辉煌的“京东最有战斗力的人”,开始着手推动了京东商城APP、PC和微信手Q前端业务及团队闭环整合,正式推出商城营销平台体系。
不论是此后的京东营销体系,还是无界零售等重大战略,也都是徐雷亲自操刀。刘强东虽然手握京东大权,不过,京东已经产生敢于和刘强东走不同道路的“掌权者”。并且,刘强东也愿意将大权交给这样的人。
早在2018年7月16日,京东就曾发布公告,集团CMO徐雷轮值京东商城CEO,向刘强东汇报。只是明州事件之后,“刘退徐进”的迹象更加明显。
徐雷接手之后,第一次公开亮相,就丝毫“不客气”:
“ 我们的组织能力和行为方式也出现了问题:客户为先的价值观被稀释、唯KPI论和“交数”文化盛行、部门墙越来越高、自说自话、没有统一的经营逻辑、对外界变化反应越来越慢,对客户傲慢了…… ”
徐雷发表演讲时,调整后的京东三大事业群(大快消、电子文娱、 时尚 生活)总裁直接向徐雷汇报。长期由刘强东一人强势控制的京东,第一次有了同时领导三大事业群的“第二人”。
“ 某某市场有多大,超过几千亿的规模,但这个市场跟我有什么关系呢? ”
这个部队大院长大、戴耳钉,身上纹着“无所谓无所畏”的京东新任管理者,被临时推到聚光灯下,却并不慌张。
过去,京东因为“欲望”做了无数个项目。理清逻辑之后,徐雷亲自操刀,只保留和电商主业相关的部分,那些没做好的项目一概“关停并转”。
如同当初重塑京东移动事业部,徐雷开始重塑京东。1年后,京东盈利122亿元,交出 历史 以来最好成绩。
今年4月,刘强东将京东商城的运营主体——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的法人、总经理等职务,也一并移交给了徐雷。
时代变了,公司的管理理念也变了。当初那个“如果不能控制这家企业,我宁愿把它卖掉,彻底退出”的刘强东,和从前相比,已经大不相同 。
END
Hello,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资讯!
说到刘强东,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作为我国知名电商平台京东的创始人,刘强东也被网友们亲切的称呼为“强东哥”。
虽说这两年刘强东开始逐渐淡出大众的视线,但作为互联网领域知名企业家,强东哥的传说从未在江湖上消失过。就在不少人以为刘强东真的就这么遗憾谢幕时,一个好消息再次传回来——达达集团正式登陆美国纳斯达克。这次刘强东又“赌”赢了,并且一夜之间狂赚112亿!
要知道,当初达达选择京东时,刘强东直接占据了其474%的股份,即使到现在,也还剩余453%。按照达达上市首日收盘1599美元计算,达达的市值约为3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48亿元,而刘强东所拥有的就是112亿元人民币。而达达的创始人蒯佳祺也因为79%的占股,身价达到了196亿元,并且现在的蒯佳祺才38岁而已。
作为当时同时被阿里、美团看上的“黑马”,为什么蒯佳祺会选择京东呢?不少网友都不太能理解,毕竟阿里作为我国互联网领域数一数二的巨头,都说大树底下好乘凉,怎么样也应该优先选择阿里不是?
但刘强东也不是吃素的。相信大家在选择工作时也会有这样的顾虑,这家公司所提供的东西,是不是我想要的,与我今后的发展能不能相吻合?而不是一味地看工资高低。
刘强东正是抓住了蒯佳祺的想法,一举拿下达达。蒯佳祺希望达达是能够独立发展的,而不管是美团还是阿里都无法满足蒯佳祺的愿望,美团的王兴行事较为“霸道”,一路都是自己干的,怎么会允许达达自己独立发展?而阿里就更不用说了,本身就有一套完整的体系,被阿里收购的公司没几家能保持独立运营。
所以当刘强东抛出“2亿美元资金与京东到家”的橄榄枝时,还保证达达的独立运营,一举就拿下去了达达这匹黑马,让马云也有些措手不及。而现在的事实也证明了,当初的刘强东并没有赌错,并一夜狂赚了112亿!
营收巨亏近10亿,王卫身家缩水1340亿,顺丰如何度过至暗时刻?
本文2023-11-25 12:44:4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51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