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姓内部辈分排名表
1,山东莱芜莱城邹氏一支字辈:“青而玉复法、志学笃忠正。”
2,山东烟台龙口邹氏东支字辈:“尚云国发文王廉凤天景学元恒利贞祥”。
3,山东烟台龙口邹氏西支字辈:“尚云国发文王廉凤天景学丕显忠功大德承世继长”。
4,山东烟台龙口邹氏一支字辈:“东一承宏显龙文通大(明凯)风令长振世德润永广嘉天开瑞光吉熙兆登芳升”。
5,山东烟台龙口邹氏一支字辈:“一志喜永云书世祖”。
6,山东烟台龙口邹氏一支字辈:“同书世兆”。
7,山东威海邹氏字辈:“居恒立本、积德存良、守先延嗣、庆余绪昌”。
8,山东莱阳邹氏字辈:“克(立)学(本)世(积)德广仁敬宗裕嗣庆成绪昌”。
9,山东莱西邹氏字辈:“发振明元西王允克金国(曰)水殿土”。
10,山东邹氏一支字辈:“本仁吉永远”。
-邹姓
据祖传谱牒表明,宝峰游氏自一泉公之后第五代起开始制订辈谱,最早的字辈为:宗(第五代)、卿(第六代)、相(第七代)、绍(第八代)、圣(第九代)、士(第十代)、孔(第十一代),第十二代起改换“文献明邦”四字,但只排行到第十三代“明”字辈就中止了。到了第十四代又制订出“公、侯、伯、子、男”五字为辈谱。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族谱修订时新增十四字“道学渊源宏国族,纲常礼教振家声”作为辈谱用字,故从第二十代起启用“道”字,现今排行至第二十三代“源”字辈。二十三代第一位出生者为丰泰房游奕良(出生日期:2000年9月20日)。
宝峰游氏流传的的姓氏楹联最常见的是“立雪家声古,宝峰世泽长”,喜庆楹联是“广平仪彩凤,宝峤集文鸯”。“宝峤”亦指宝峰。
从现存的《宝峰族谱》上可以看到有关岁时祭祀的记载,但祭典规约始于何年却未作交代。以下是民国时期族谱记载的有关祭祀内容:
合族议约祭祀规程:
1 正月元旦合族拜祖(礼物略);
2 春秋祭祀列祖(礼物略);
3 中元节祭祖,十二日迎接列代祖考妣,十六日敬送列代祖考妣:
国清公 妣陈氏
朝育公 妣郑、林氏
省斋公 妣林、何氏
竹溪公 妣陈氏
一泉公 妣林氏
肖泉公 妣张氏
次泉公 妣翁氏
地主、厝主及章姓公妈(礼物略)
4 重阳节祭扫:国清公、妣陈氏,墓在过海,每年合族备银,人数多寡不拘;朝育公,妣郑、林氏,省斋公,妣林、何氏,合墓在官桥;竹溪公、妣陈氏,一泉公、妣林氏,墓在本处土地公边(礼物略)
5 祭文曰:气序流易,德泽绵长,感春露之沾濡,念祭祀之盛典。兹逢□□佳节,用怀报本,诚心忾闻,懓见精英,接于几筵,陈醴献羹,爱敬通于俎豆,伏愿箕裘克绍,振立雪之家风,祖武克绳,继广平之世泽,尚飨。
大唐游氏入莆始祖考芳名:
一世祖入莆唐大理寺评事,初任泉州别驾植公 妣诰封陈氏宜人
二世祖唐节度推官獬公 妣郑氏孺人
三世祖唐奉礼郎鄜公 妣薛氏孺人
四世祖嘉议大夫太常寺太卿彖公 妣诰封林氏恭人
五世祖宋先儒维善公 妣姚氏孺人
六世祖宋处士瑀公 妣黄氏孺人
七世祖宋儒林谟公 妣邱氏孺人
八世祖宋国子监太学生知著公 妣王氏孺人
九世祖宋宣教郎赠大中大夫继爵公 妣方氏安人
十世祖宋进士奉直大夫任广东象州守名宦辅公 妣诰封方、康氏宜人
十世叔祖进士永康节度推官允之公 妣许氏宜人
十世叔祖进士永庆节度推官伯绚公 妣江氏宜人
十一世通直郎希先公
世伯祖宋进士御史、理学御史名臣文肃酢公 妣吕氏夫人
世叔祖宋知军,赠直龙图阁学士、理学名臣文清九功公
明十四世处士良昭公、莆阳信生公
编者注:本谱所载大唐游氏入莆始祖一至十世祖芳名与莆田《紫霄游氏家乘》1913年抄本所载相近。
附注
字辈:亦称行辈、行第、班辈、字派、派语等,是家族中不同辈分之间在名字上彼此区分的特殊用字的集合。字辈的功用是为了分尊卑、别长幼,防止外人冒宗。字辈大都是由吉利和吉庆的单字组成,通常是四、五、七的倍数,连接起来,朗朗上口,形成了带有一定意义、反映一定情怀、体现本家族一定价值取向的四言、五言、七言诗。有关字辈使用的明确记载是在宋初。宋太祖赵匡胤在《玉牒大训》中指出:赵氏族属虽多,但多数居他邦,导致疏远,“因无统序,昭穆难分,纵然相遇,亦若途人,心实有憾”,于是在乾德二年(964年)下诏,设立字辈,以别源流,以序昭穆。明代以后字辈使用渐趋成熟和规范,并扩大到少数民族中去。各个家族大都制订有本族的字辈谱,族众均需按谱取名,依世递延,不得紊乱,字谱每编一次大致可以使用十几代。如山东曲阜《孔子世系谱》是:“希伯公彦承,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二)贺游永祚先生八旬双寿序
恭祝永祚游先生暨淑配郑孺人八旬双寿荣庆
皇上御极之元年,时和岁丰,民康物阜,乃颁养老之典,自公卿、大夫、士子下逮黎庶,凡七十、八十以上者,皆给酒肉以隆赐予,盖欲登斯民予仁寿之域也。而吾宝峰村永祚游先生适以八十双寿闻,余深喜其年济大耋,会际清时,因细询其得寿之由,乡之人为余道其生平,直而能忍,俭而不吝,农朴自然,事亲命而子肃,至老不倦于勤;而其德配郑孺人,孝翁姑,和妯娌,勤于耕织,中馈之假,井臼躬操,家非饶裕,常有忘贫自得之趣。余闻而思之,因恍然悟其寿所由来矣。夫,古称孝为寿之征,仁为寿之本,而厚德无疆,健行不息,亦皆可以得寿。虽在编氓,不能如学士文人之修身治学,与其天性所近,理数可推,所谓与知与能,降衷有恒也。今其子公周、公造、公丹率其孙锦侯、俊侯、道侯、涵侯、圣洽、圣高、圣蕃、圣濯、圣趣,曾孙元壹、元捷等将奉觞上寿,请序予余,余执盏以祝,永祚翁曰:君知其所以致以乎者,盖我国家深仁厚泽,涵煦二百余年,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得以休养生息,享大年而兆升平之人瑞,而不徒为一家之庆也!是为序。
敕授修职郎庚午科举人就职州学正 愚□敬修 顿首拜撰
光绪元年岁在乙亥(1875年)腊月谷旦
注:永祚公,讳名文,系下厝二房献明公长子。此寿幛现藏于下厝里。
一、姓氏源流
游(Yóu 游)源流单纯,源出有一:
出自姬姓,以祖上之字命姓。春秋时期,周历王姬胡的儿子姬友,被其兄周宣王姬静封于郑,建立郑国。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穆公有个儿子叫偃,字子游,他的孙子游皈以祖父之字命姓,其后皆以“游”命姓,称游姓。
得姓始祖:从《元和姓纂》一书考证,游氏起源于春秋时代的郑国,是郑穆公之子公子偃的后裔。由于公子偃字子游,所以他的子孙才有“以王父字为氏”而姓了游。春秋时代的郑国,是周宣王的弟弟姬友所传,后世的游氏家族,既然是传自郑国的公族,则诚然是圣君周文王姬姓的后裔。古代的郑国在今河南省中部黄河以南的地带,国都设于新郑。故子游就是游姓的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游姓在大陆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在台湾排名三十六位。源出于姬姓。春秋时期,郑穆公有个儿子名为公子偃,字子游。子游的孙子皈为纪念他的祖父,就取祖父的字中一字“游”为姓氏,称为游氏。游皈的二子游吉号子大叔,继著名宰相子产后执掌郑国国政,游氏的声名也随之大张,传播更为广泛了。春秋时候,晋桓庄之族中也有游氏。另据部份族谱记载:由王氏改姓游,明朝永乐年间王先益为游家养子,其后以游为姓。游氏堂号有:冯翊、广平、立雪、东兴。自子游传至游道保,讳匹,号五丈,当李唐世乱之时,道保南迁南闽剑州建阳禾坪村(今长坪村),建家立业,子孙蕃衍,分布江西之赣州、于都、会昌、瑞金、兴国、庐陵等地。到南宋时,因兵荒马乱,游氏68世祖,字文珀,号二三郎(约生于1131年)于1175年从江西庐陵林息坑迁来汀州上杭县胜运里阔滩坝头(今稔田镇化厚村上游屋老屋子里)开基立业。游氏从唐末五代开始,游姓在今我国南方的福建地区,就已兴盛起来。由此可见,福建的游姓,是由河南而江西、再浙江、然后逐步播迁到南方的。游氏族人迁徙外地甚多,海外有新加坡、马来西亚及香港、台湾等地区,大陆有重庆市,江西的赣州、遂川、黎川、龙南、定南、崇义,广东的河源,浙江的遂昌,福建的永定、三明、龙岩、武平、漳埔、宁化、明溪等县市。本县的歧坑、宫子前、灌子坑、沙子凹、石牌岗等乡村。台湾游姓以福建诏安移居者为多,现在分布较多的县市,有台北县、市,宜兰县,桃园县,彰化县等(余略)。
三、历史名人
游 吉:春秋时郑国正卿。据《左传》说,游吉即太叔,美秀而文,熟于典故,继子产为政,“不妨猛而宽。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之泽,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按,指子产),不及此。’与徙兵以攻萑茌之盗,尽杀之,盗少止。”
游 恭:五代时期的吴国人,学问广博,文章很好。游恭的儿子叫游简言,后来在南唐朝中当丞相。
游 复:宋朝学者,他学识极富,言行儒雅,附近人都将青年送到他门下学习。
游 酢:北宋学者、哲学家,建州(福建省)建阳人。他拜理学家程颐为师,刻苦读书,学问渊博,是“程门四大弟子”之一。元封年间中进士,再为太学博士。他与杨时初次拜见程姬姓时,程姬闭目而坐,二人站在门外而不离去。等发觉时,门外已雪深三尺。,此即“立雪程门”成语典故的由来。游酢的主要成就,还在学术方面,被后世学者尊称为“若山先生”。他所著的《易说》、《中庸义》、《论语孟子杂解》等书,尤受学者的推崇。
游 芳:明代学者。通五经,精博物理,隐居授徒。著有《皇明正音》。
东晋十六国时赵有车骑大将军游子远,北魏有雍州刺史游雅,隋代有治书侍御史游元,宋代有丞相游似,明代有按察佥事游明。
游 寿:他愤恨清廷腐败,立志革命,素为孙中山所赏识。宣统三年(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时,随黄兴攻两广督署牺牲,年仅17岁,葬于广州黄花岗,为72烈士之一。
游明根:字志远,南北朝时北魏广平任人。博学经史,孝文帝时官仪部尚书、大鸿胪卿,封新泰侯。做官五十余年,以仁和处世,以礼让接物。
游日章:明代廉州知府。嘉靖进士,在临川任了五年知县,清正廉洁,爱民如子,后任廉州知府。著有《骈语雕龙》。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广平郡:汉景帝时置郡。相当于现在河北省南部永年县一带。
冯翊郡:汉武帝时置左冯翊,为“三辅”之一,三国魏时改为冯翊郡。相当于现在陕西省大荔县一带。
2、堂号
广平堂:游氏春秋时期发祥地在原河南广平郡(今河北省鸡泽县东二十里)故堂号曰“广平堂”。古书《交际大全》载有广平郡望,其中有“声实俱茂(雅),秀美而文(吉),清德重名(酢),善诗卓识(诚之),独步六朝之伯始(肇),并膺三辟于高闾(明根)”的佳句。括号内是历代游氏先贤名,内涵深刻。
美秀堂:春秋时,有游吉(游皈的二儿子)貌美才秀,举止文雅,熟于典故。他继名相子产之后任郑国宰相,为政宽和。
仁和堂:北魏游明根任大鸿胪,处身仁和,接物礼让。故游氏又称“仁和堂”。
立雪堂:原于“程门立雪”,典出宋代学者游酢、杨时向儒学家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游酢(游氏66世祖),字定夫,号豸山,与学友杨时都已是40来岁的进士了,还要继续求学,从福建到河南洛阳拜著名儒学家程颐为师。游、杨来到程家,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蒙眬中知有二人来却不动声色,二人恭恭敬敬肃然侍立,一声不吭,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梦初醒,见是游、杨二人,装作一惊道:“啊!贤辈犹在此呼”那天正是严冬最冷的一天,门外已积雪三尺。“程门立雪”传为佳话,流传千古。
此外,游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冯翊堂”、“广平堂”、“追思堂”、“东兴堂”、“聚辉堂”、“聚顺堂”等。
============================================================
游姓宗祠通用对联
〖游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声实俱茂;
秀美而文。
——佚名撰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魏·游雅,累官雍州刺史,甚有惠政。下联典指春秋郑国大夫游吉,美秀而文,熟于典故。
尚书世第;
鸿胪名高。
——佚名撰游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南北朝时北魏广平任人游明根,字志远,博学经史,孝文帝时官仪部尚书、大鸿胪卿,封新泰侯。做官五十余年,以仁和处世,以礼让接物。
-----------------------------------------------------------------
〖游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郑国家声远;
建阳世泽长。
——佚名撰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游姓的起源于春秋时郑国。下联典指北宋游氏名人、哲学家游酢,建州建阳人。
程门新世第;
立雪旧家风。
——佚名撰游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游氏宗祠“立雪堂”通用堂联。
-----------------------------------------------------------------
〖游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大鸿胪仁和有礼;
贤卿士美秀而文。
——佚名撰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北朝时北魏广平任人游明根,字志远,博学经史,孝文帝时官仪部尚书、大鸿胪卿,封新泰侯。做官五十余年,以仁和处世,以礼让接物。下联典指春秋时郑国正卿游吉,即子太叔,美秀而文雅,熟悉典故,继子产执政。
独步六朝之伯始;
并膺三辟于高闾。
上联典指后魏·游肇,字伯始,孝文初为内秘书侍御中散,外宽内刚,耽好经传。下联典指北魏·游明根。
-----------------------------------------------------------------
〖游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九言教晋卿,郑相声名周代震;
三尺尊程子,豸山著作宋朝芳。
——佚名撰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郑国正卿游吉。下联典指北宋哲学家游酢。
基开阔滩,分坝头九大房,星罗棋布;
派衍椷林,自建阳而庐陵,椒盛瓜绵。
——佚名撰游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游氏宗祠“立雪堂”通用堂联。
绍定夫之徵,读圣贤书,方不愧建阳门第;
继太叔之美,行忠孝事,乃克振郑国家声。
——佚名撰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哲学家游酢。下联典指春秋时郑国正卿游吉。
============================================================
附录:游姓典故、趣事
〖求字〗
游宗谦去探望书法家王百谷,王百谷当时正在写字,没来得及与游宗谦寒暄。游宗谦不由大怒,便指着王百谷的字大骂道:“你以为你写的字很好吗?哼!在我们莆中一带都把它看得如粪便一般。”
后来游宗谦将离开王家,想求王百谷一幅字,碍于面子,不便索取,便令侍儿范鹿去求。王百谷也不答话,提笔便写。写完,对范鹿说:“把字拿好了。见了你家相公,对他说:又担了几石粪便来家了。”
——明·姚旅《露书》
--------------------------------------------------------------------------------
中国人民 游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游好扬少将
游好扬(1916-1991),江西省赣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军部警卫排副排长,红1军团保卫局警卫排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特务团副连长,120师358旅716团连长、营长、副团长。参加了五台、张家庄、陈庄、宝鸡等战斗,为巩固和发展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做出了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野战军第358旅716团团长,第一野战军第1军师长。率部参加了包头、沙家店、黄龙山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一兵团某师师长,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回国后任某军副军长、军长, 副司令员、顾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 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 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1年7月30日因病在沈阳逝世,终年75岁。
游胜华少将
游胜华(1912-1996),原名游辉贵,江西省赣县人。1927年参加农民运动,任乡农协书记长。1930年参加红军,任红4军11师军医处医兵。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卫生部医生,军团司令部卫生所医生,军团医院医务科科长,后方医院第二所所长,第1师3团卫生所所长,红1军团卫生部医务科科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卫生部副部长、部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卫生部部长,第19兵团后勤部副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空军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总后勤部卫生部处长,防疫局局长,负责志愿军反细菌战、云南防疟、舟山防丝虫病工作。在朝鲜因车祸受重伤。一度转业任湖南医学院院长,河北省文教委员会副主任,后回到军界,任 后勤部副部长。1964年因病离职休养。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 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6年7月25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广平郡:汉景帝时置郡。相当于现在河北省南部永年县一带。
冯翊郡:汉武帝时置左冯翊,为“三辅”之一,三国魏时改为冯翊郡。相当于现在陕西省大荔县一带。
「游」源出
游(Yóu游)源流单纯,源出有一:出自姬姓,以祖上之字命姓。春秋时期,周历王姬胡的儿子姬友,被其兄周宣王姬静封于郑,建立郑国。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穆公有个儿子叫偃,字子游,他的孙子游皈以祖父之字命姓,其后皆以“游”命姓,称游姓。
得姓始祖
从《元和姓纂》一书考证,游氏起源于春秋时代的郑国,是郑穆公之子公子偃的后裔。由于公子偃字子游,所以他的子孙才有“以王父字为氏”而姓了游。春秋时代的郑国,是周宣王的弟弟姬友所传,后世的游氏家族,既然是传自郑国的公族,则诚然是圣君周文王姬姓的后裔。古代的郑国在今河南省中部黄河以南的地带,国都设于新郑。故子游就是游姓的始祖。
迁徙分布
游姓在大陆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在台湾排名三十六位。源出于姬姓。春秋时期,郑穆公有个儿子名为公子偃,字子游。子游的孙子皈为纪念他的祖父,就取祖父的字中一字“游”为姓氏,称为游氏。游皈的二子游吉号子大叔,继著名宰相子产后执掌郑国国政,游氏的`声名也随之大张,传播更为广泛了。春秋时候,晋桓庄之族中也有游氏。另据部份族谱记载:由王氏改姓游,明朝永乐年间王先益为游家养子,其后以游为姓。游氏堂号有:冯翊、广平、立雪、东兴。自子游传至游道保,讳匹,号五丈,当李唐世乱之时,道保南迁南闽剑州建阳禾坪村(今长坪村),建家立业,子孙蕃衍,分布江西之赣州、于都、会昌、瑞金、兴国、庐陵等地。到南宋时,因兵荒马乱,游氏68世祖,字文珀,号二三郎(约生于1131年)于1175年从江西庐陵林息坑迁来汀州上杭县胜运里阔滩坝头(今稔田镇化厚村上游屋老屋子里)开基立业。游氏从唐末五代开始,游姓在今我国南方的福建地区,就已兴盛起来。由此可见,福建的游姓,是由河南而江西、再浙江、然后逐步播迁到南方的。游氏族人迁徙外地甚多,海外有新加坡、马来西亚及香港、台湾等地区,大陆有重庆市,江西的赣州、遂川、黎川、龙南、定南、崇义,广东的河源,浙江的遂昌,福建的永定、三明、龙岩、武平、漳埔、宁化、明溪等县市。本县的歧坑、宫子前、灌子坑、沙子凹、石牌岗等乡村。台湾游姓以福建诏安移居者为多,现在分布较多的县市,有台北县、市,宜兰县,桃园县,彰化县等(余略)。
堂号
广平堂:游氏春秋时期发祥地在原河南广平郡(今河北省鸡泽县东二十里)故堂号曰“广平堂”。古书《交际大全》载有广平郡望,其中有“声实俱茂(雅),秀美而文(吉),清德重名(酢),善诗卓识(诚之),独步六朝之伯始(肇),并膺三辟于高闾(明根)”的佳句。括号内是历代游氏先贤名,内涵深刻。美秀堂:春秋时,有游吉(游皈的二儿子)貌美才秀,举止文雅,熟于典故。他继名相子产之后任郑国宰相,为政宽和。
仁和堂:北魏游明根任大鸿胪,处身仁和,接物礼让。故游氏又称“仁和堂”。立雪堂:原于“程门立雪”,典出宋代学者游酢、杨时向儒学家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游酢(游氏66世祖),字定夫,号豸山,与学友杨时都已是40来岁的进士了,还要继续求学,从福建到河南洛阳拜著名儒学家程颐为师。游、杨来到程家,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蒙眬中知有二人来却不动声色,二人恭恭敬敬肃然侍立,一声不吭,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梦初醒,见是游、杨二人,装作一惊道:“啊!贤辈犹在此呼”那天正是严冬最冷的一天,门外已积雪三尺。“程门立雪”传为佳话,流传千古。
此外,游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冯翊堂”、“广平堂”、“追思堂”、“东兴堂”、“聚辉堂”、“聚顺堂”等。
游姓宗祠通用对联
〖游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声实俱茂;秀美而文。——佚名撰游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北魏·游雅,累官雍州刺史,甚有惠政。下联典指春秋郑国大夫游吉,美秀而文,熟于典故。
尚书世第;鸿胪名高。——佚名撰游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南北朝时北魏广平任人游明根,字志远,博学经史,孝文帝时官仪部尚书、大鸿胪卿,封新泰侯。做官五十余年,以仁和处世,以礼让接物。
〖游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郑国家声远;建阳世泽长。——佚名撰游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游姓的起源于春秋时郑国。下联典指北宋游氏名人、哲学家游酢,建州建阳人。程门新世第;立雪旧家风。——佚名撰游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游氏宗祠“立雪堂”通用堂联。
〖游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大鸿胪仁和有礼;贤卿士美秀而文。——佚名撰游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南北朝时北魏广平任人游明根,字志远,博学经史,孝文帝时官仪部尚书、大鸿胪卿,封新泰侯。做官五十余年,以仁和处世,以礼让接物。下联典指春秋时郑国正卿游吉,即子太叔,美秀而文雅,熟悉典故,继子产执政。独步六朝之伯始;并膺三辟于高闾。上联典指后魏·游肇,字伯始,孝文初为内秘书侍御中散,外宽内刚,耽好经传。下联典指北魏·游明根。
〖游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九言教晋卿,郑相声名周代震;三尺尊程子,豸山著作宋朝芳。——佚名撰游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春秋时郑国正卿游吉。下联典指北宋哲学家游酢。
基开阔滩,分坝头九大房,星罗棋布;派衍椷林,自建阳而庐陵,椒盛瓜绵。——佚名撰游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游氏宗祠“立雪堂”通用堂联。
绍定夫之徵,读圣贤书,方不愧建阳门第;继太叔之美,行忠孝事,乃克振郑国家声。——佚名撰游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北宋哲学家游酢。下联典指春秋时郑国正卿游吉。
附录:游姓典故、趣事
〖求字〗游宗谦去探望书法家王百谷,王百谷当时正在写字,没来得及与游宗谦寒暄。游宗谦不由大怒,便指着王百谷的字大骂道:“你以为你写的字很好吗?哼!在我们莆中一带都把它看得如粪便一般。”后来游宗谦将离开王家,想求王百谷一幅字,碍于面子,不便索取,便令侍儿范鹿去求。王百谷也不答话,提笔便写。写完,对范鹿说:“把字拿好了。见了你家相公,对他说:又担了几石粪便来家了。”——明·姚旅《露书》
张氏族谱
张小八郎 化孙公有十八子,第四子祥云;祥云公有八子,小八郎为祥云公第八子。
居程乡县怀仁乡石窟头神岗下(即嘉应州镇平县)。生一子十九郎。葬於岩前东门外。
张翱 二、良祖世系表
现按留侯为八十世,据本支谱牒所载,整理后列序如下:
〖080〗 良公,字子房。良之祖及父,相韩五世君。良住河南开封府禹州,五月初六辰时诞。辅汉定天下,后辞印避谷,从赤松学道
张仕冕
张仲英 字伟人。由江西永新,徙居湖南桂东县,创业二都上、下船塘、东水江背二地,生卒未详,葬船塘水口虎形,巽山乾向兼己亥。
配蔡氏礼娘。原葬船塘下乱石屋背船形,碑志犹存,迁葬桂阳濠头东旗人形,甲山庚向。生子三:
张一宗 生卒无考,现葬于高阳李果庄村东祖坟,推算于1706年至1756年来此居住。
张大成 木本水源,吾祖一世大成公移居广东省雷州市杨家镇西汀村已有十四代之年载,经多方面考证,其原始祖在福建省蒲田县珠玑巷(今黄石镇横塘村),讳朝神,生男三,长日星,次日光,三日福日星生男二,长苍显,次苍富。
一
张化孙 化孙公,讳衍,字传万,南宋孝宗淳熙年间中宪大夫,生于南宋淳熙二年(1175)二月二十日子时,薨于咸淳三年(1267)五月二十九日申时,享寿93岁。
张守芬
张进塘 家谱是记载一个家族自始祖以来的繁衍生息,分支迁徙,不断拓展的艰苦而光荣的历程。 张氏是中华民族中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上古时代最伟大的帝王黄帝,是张姓公认的血缘亲祖。黄帝的儿子(一说孙子)。。。挥是弓的发
张文通 福建漳州马堂张氏开基祖,原籍汀州宁化,后迁上杭,再从上杭迁到漳州马堂开基。
长子:张万隆 前页粘贴有误,该页作废。此页为重复,以此为据。
万隆属南轩公五世孙。生于元代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正月初十午时。历任衡、永州教谕。殁于至正二十年(1360年)二月十一日卯时,葬武冈州杨林寺,丁癸向。
元配
轩辕黄帝 后记与说明
一、如前言中述: 祖先者父母之父也,父母者已身之出矣。而父母之父母都不知,或不愿知者,育儿何也!何为人矣?退休后利用暮年余光,追溯本支祖源,为族人、为张姓作力所能及之事,以慰先灵,启迪后孙。
张挥 ”001受姓始祖张挥:玄嚣第五子、黄帝之孙,始制弓矢、为弓正,颛顼(3)[位78年]时赐姓张、名挥。受封广平府,分冀州之城——今河北来醢、南宫,山东的醢清、夏津、武城、高圹、平原古清河流域一带。生子: 昧、般
张显道 始祖张公显道,字惟彰,娶游氏。于明朝从山西洪桐迁至河南汝南沙河南张庄(玉皇庙张庄)。目前此脉存在于张楼张庄;罗店张庄、大李;驻马店西南全庄、河北全庄等。家谱辈份:守善启家运,惠泽柯几智。学乃如意玉,崇功
张经公 明朝永乐2年由江西吉安府吉水县迁居湖广澧州安乡县(湖南常德安乡县),生逵公,逵公生子一,锐公生子一运公,生子四,大略、大有、大盛、大德。
堂号:怀德堂 派语
初定-大启政心祖 方廷其荣 国泽昭明 儒学光华
张经 吾族明以前家谱散佚无考,成为憾事。后来吾族以经公为一世祖续之。吾族清河脉系。"百忍堂"号。经公前明从清河郡迁徙至徐州城外拐角楼街西版籍六乡村女娥山居住,娶倪氏生子瀛。生卒之年失考。合袝徐州城外奎山东侧。
张仁美 堂号:敦睦堂
原系陕西临洮府狄道县籍住西门外永乐二年(1404 甲申 )迁小民来胶州即居七级庄,配李氏合葬村东丙山壬向有祭石碑记子三。相传高密境夏庄,诸葛两处为同宗。
张学岚 族谱宗支派文词
源派一(晋湘):
学明子志兴 庭应必启文
世宏敦孝友 诗礼振家声
张彦成·思洁 伍佑张氏第一世祖 讳 彦成 字 思洁 李太君
据记吾门祖先,东汉时期,先祖嵩之四子睦(嵩之子长:壮,留原守地;嵩之二子:赞,迁徙至河北;嵩之三子彭,迁徙至河南;嵩之五子述,迁徙至沛县)先奉旨出任蜀
张显卿 (序一二七世)
公于明洪武初年始入籍上杭为首户,生于元朝庚
子年,终于洪武十四年辛酉,亨年八十有二,原葬县西
郊演武场前,后移至县南张滩与林妣合葬坤山民向,金
丝钩鳖形.本穴右脑角仍存老体扩
张惟立 讳植 号文班 又号致宗 登唐大顺二年辛亥(即891年)唐昭宗进士,历官湖南观察使。
张挥
字玉爵,号天禄,挥为弓正,赐姓张,封豫州牧
生四子:长文钦 次文选 三文盛 四文光
张,是中华民族中一个具有光荣历史与
黄帝
《史记·五帝本记》记载: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 , 五千年前出生在中华大地西北黄土高原的沮水河畔的沮源关降龙峡,时间是农历的二月初二。从此,
邹姓内部辈分排名表
本文2023-11-25 12:43:1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51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