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曾;的来源?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5浏览:4收藏

姓氏:曾;的来源?,第1张

来源一:

曾姓起源于姒姓。

1、黄帝的第25子叫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鲧,鲧生禹。据说鲧的妻子因梦食薏苡而生禹,当时的舜帝就赐予禹姒姓。发明甑的曾人部落,是姒姓部落的一支。禹治水成功,舜将帝位禅让给禹。禹的儿子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国号夏后氏。

2、夏朝建都于阳城,即今河南禹州市。夏王少康封其次子曲烈为甑子爵,在甑(今山东临沂市兰陵县向城镇)建立鄫国。

3、古代习惯以封地为姓,曲烈便从此姓鄫。实力并不强大的鄫国历经夏、商、周,直到春秋,即公元前567年才被莒国所灭。怀着亡国之痛的太子巫出奔到邻近的鲁国。其后代用原国名“鄫”为氏,除去邑旁(阝),表示离开故城,不忘先祖,称为“曾”。

4、曾姓长久以来,一脉传自禹的后裔太子巫,名副其实的4000年前是一家,故有“天下一曾无二曾”的说法。 

来源二:

少数民族曾姓。在京族、彝族、土家族、布依族、满族、苗族、黎族中都有少量曾姓存在,但其绝大部分的父系是汉族。

扩展资料:

姓氏的分类

1、单姓

单姓(dān xìng):只用一个字的姓。与复姓相对。如:“王、李、张、刘、陈、智、杨、黄、赵、周、吴、徐、孙、马、胡、朱、郭、何、罗、高、林。据统计,中国有单姓6931个。

2、复姓

复姓(fū xìng),指由两个及以上的汉字组成的姓氏。如:欧阳、司马、上官、西门。复姓的来源较多,如官名、封邑、职业等,有些则源于少数民族改姓。

3、《中国姓氏大辞典》显示,中国古今各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双字姓9012个、三字姓4850个、四字姓2276个、五字姓541个、六字姓142个、七字姓39个、八字姓14个、九字姓7个

4、分别为:西木感给特杜立给特、西木萨给特杜立给特、西姆萨给特杜立给特、那乌那基尔杜立给特、秃秃黑里兀惕塔塔儿、乌朗汉吉尔莫吉尔敏、奥勒特给特玛鲁基尔、十字姓1个即:伙尔川扎木苏他尔只多。

-曾姓

-姓氏

1大清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元圣文宪王周公七十五代孙袭封一等少师少傅少保兼翰林院曾太庙主鬯东野沛然奏请蒙圣祖仁皇帝赐行辈二十字:

枝兴衍圣(崇)绪 隆(龙)

茂庆脉(传)长 (周85世)

广生忠厚嗣

永远洁(元)正方

2山东汶上县姬家沟牵头又后续40字名准是:

至德开文运

来(达)孝毓福祥

礼教培家训

信义作宝章(障)

先祖功勋著

伟名省万邦

五洲欣景慕

普天崇华光

3河南省温县护庄从周公85代新续20个字名准是:

秉志靖兴久 立帮培忠本

喜悦宏定安 普习发明新

4安阳县水冶镇姬家屯从周公115代后续20字名准是:

继旺凯福弘 承乾岐书扬

祖上太公美 先鉴智明德

5南阳市多数县区:

大明元朝战 振国玉成善

文化仁义志 太平修申安

6山东金乡姬氏族谱四卷,(民国)姬中伦纂,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木刻活字印本:

仁义永兆 凌尚云辉 光明高道 家发国安

7 河南 淅川:

国运荣昌 麟凤呈祥 岐周宇定 蓬锆克疆

8甘肃秦安县:

明成德瑞骏 昌新巨海富 生达耀荣宗 仁惠智庆兴

9河北沧州姬氏家谱,河北姬氏凡是从山东莱州即墨县北迁之民,都是林\泽二祖后裔,自十八世以下敬选:

心正身泰 世昌国治 民恩淳厚 锦辉祥兆

10河北沧州姬氏家谱: 鸿炳宝恩光 世锡汝庆元

11江苏邳州市: 云电景怀传 广(庆)生忠善寺

12安徽: 凤君在朝中 文明传广大

13陕北: 世乃存文绪 丕绍尚永清 克承良善志 继述振家声

14陕北: 世乃存文绪 丕绍尚永清 克承良善志 继述振家声 殿任君民安 丰收谷盈仓

15临夏永靖县岘塬镇姬川村:

有伏代玉文 光正良发祥 永远福寿至 得登显华堂

16 山东临沂蒙阴县野店镇北晏子村:

万、福、来、同。克、振、在、东

17 姬姓另一支字辈::

仁义永兆,凌尚云辉,光明高道,家发国安

18 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裴营村(山西洪洞县老槐树):

金殿传名永万世,玉界晓步职三台

19河南南阳 : 林海荣庆广

20河南商丘: 恭德鸿(长)

21辽宁: 凤德庆

22黑龙江: 秀、树、明、同,

23河南另一支字辈: 鹏、凌、天、艳

24河南: 忠、志、明

25姬文生 : 诰栋怀万绍文观

26姬德宇 :兴启茂德春贤

27河北定兴石柱村: 先宏周志邦 万年永扛梁

28河南姬俊华 :春长万俊德

29姬彦海: 永庆彦仁

30、南安阳一支也为周公伯禽之后。所以应该采用民国年间由国民政府受命的元圣奉祀官东野传棨牵头,召集族人代表大会公议确定,后续40字字辈:

至德开文运,来孝毓福祥;

礼教培家训,信义作宝章。

先祖功勋著,伟名省万邦;

五洲欣景慕,普天崇华光。

目前,这一时期可以很容易衔接上,有利于逐步统一周公伯禽之后的排辈。请河南安阳一支姬氏慎重考虑,以利于姬姓文化的发扬光大。

31、安徽阜阳的姬氏家谱(燕云)

国思家庆彦 仁寿年丰恒

32、山东临沂家谱辈分序列

治尔延成序,荣茂庆传长,

广生忠厚思,永远元正方。

是从山西洪洞县迁出来的!

1 炫性躁竞多自矜伐翻译这首文言文叫什么

隋书列传卷四十儒林传刘炫传 原文 刘炫,字光伯,河间景城人也。

少以聪敏见称,与信都刘焯闭户读书,十年不出。炫眸子精明,视日不眩,强记默识,莫与为俦。

左画方,右画圆,口诵,目数,耳听,五事同举,无有遗失。周武帝平齐,瀛州刺史宇文亢引为户曹从事。

后刺史李绘署礼曹从事,以吏干知名。岁余,奉敕与著作郎王劭同修国史。

俄直门下省,以待顾问。又与诸术者修天文律历,兼于内史省考定群言,内史令博陵李德林甚礼之。

炫虽遍直三省,竟不得官,为县司责其赋役。炫自陈于内史,内史送诣吏部,吏部尚书韦世康问其所能。

炫自为状曰:“《周礼》、《礼记》、《毛诗》、《尚书》、《公羊》、《左传》、《孝经》、《论语》孔、郑、王、何、服、杜等注, 凡十三家,虽义有精粗,并堪讲授。《周易》、《仪礼》、《谷梁》,用功差少。

史子文集,嘉言美事,咸诵于心。天文律历,穷核微妙。

至于公私文翰,未尝假手。”吏部竟不详试,然在朝知名之士十余人,保明炫所陈不谬,于是除殿内将军。

时牛弘奏请购求天下遗逸之书,炫遂伪造书百余卷,题为《连山易》、《鲁史记》等,录上送官,取赏而去。后有人讼之,经赦免死,坐除名,归于家,以教授为务。

太子勇闻而召之,既至京师,敕令事蜀王秀,迁延不往。蜀王大怒,枷送益州。

既而配为帐内,每使执杖为门卫。俄而释之,典校书史。

炫因拟屈原《卜居》, 为《筮途》以自寄。及蜀王废,与诸儒修定《五礼》,授旅骑尉。

吏部尚书牛弘建议,以为礼诸侯绝傍期,大夫降一等。今之上柱国,虽不同古诸侯,比大夫可也,官在第二品,宜降傍亲一等。

议者多以为然。炫驳之曰:“古之仕者,宗一人而已,庶子不得进。

由是先王重适,其宗子有分禄之义。族人与宗子虽疏远,犹服缞三月,良由受其恩也。

今之仕者,位以才升,不限适庶,与古既异,何降之有。今之贵者,多忽近亲,若或降之,民德之疏,自此始矣。”

遂寝其事。开皇二十年,废国子四门及州县学,唯置太学博士二人,学生七十二人。

炫上表言学校不宜废,情理甚切,高祖不纳。开皇之末,国家殷盛,朝野皆以辽东为意。

炫以为辽东不可伐,作《抚夷论》以讽焉,当时莫有悟者。及大业之季,三征不克,炫言方验。

炀帝即位,牛弘引炫修律令。高祖之世,以刀笔吏类多小人,年久长奸,势使然也。

又以风俗陵迟,妇人无节。于是立格,州县佐史,三年而代之,九品妻无得再醮。

炫著论以为不可,弘竟从之。诸郡置学官,及流外给廪,皆发自于炫。

弘尝从容问炫曰:“案《周礼》士多而府史少,今令史百倍于前,判官减则不济,其故何也?”炫对曰:“古人委任责成,岁终考其殿最,案不重校,文不繁悉,府史之任,掌要目而已。古今不同,若此之相悬也,事繁政弊,职此之由。”

弘又问:“魏、齐之时,令史从容而已,今则不遑宁舍,其事何由?”炫对曰:“齐氏立州不过数十,三府行台,递相统领,文书行下,不过十条。今州三百,其繁一也。

往者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其所具僚,则长官自辟,受诏赴任,每州 不过数十。

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其繁二也。省官不如省事,省事不如清心。

官事不省而望从容,其可得乎?”弘甚善其言而不能用。纳言杨达举炫博学有文章,射策高第,除太学博士。

岁余,以品卑去任,还至长平,奉敕追诣行在所。或言其无行,帝遂罢之,归于河间。

于时群盗蜂起,谷食踊贵,经籍道息,教授不行。炫与妻子相去百里,声问断绝,郁郁不得志,乃自为赞曰: 通人司马相如、扬子云、马季长、郑康成等,皆自叙风徽,传芳来叶。

余岂敢仰均先达,贻笑众昆。待以日迫桑榆,大命将近,故友飘零,门徒雨散,溘死朝露,埋魂朔野,亲故莫照其心,后人不见其迹,殆及余喘,薄言胸臆,贻及行迈,传示州里,使夫将来俊哲知余鄙志耳。

余从绾发以来,迄于白首,婴孩为慈亲所恕,棰楚未尝加,从学为明师所矜,榎楚弗之及。暨乎敦叙邦族,交结等夷,重物轻身,先人后己。

昔在幼弱,乐参长者,爰及耆艾,数接后生。学则服而不厌,诲则劳而不倦,幽情寡适,心事方违。

内省生平,顾循终始,其大幸有四,其深恨有一。性本愚蔽,家业贫窭,为父兄所饶,厕缙绅之末,遂得博览典诰,窥涉今古,小善著于丘园,虚名闻于邦国,其幸一也。

隐显人间,沈浮世俗,数忝徒劳之职,久执城旦之书,名不挂于白简,事不染于丹笔,立身立行,惭恧实多,启手启足,庶几可免,其幸二也。以此庸虚,屡动神眷,以此卑贱,每升天府,齐镳骥騄,比翼鹓鸿,整缃素于凤池,记言动于麟阁,参谒宰辅,造请群公,厚礼殊恩,增荣改价,其幸三也。

昼漏方尽,大耋已嗟,退反初服,归骸故里,玩文史以怡神,阅鱼鸟以散虑,观省野物,登临园沼,缓步代车,无罪为贵,其幸四也。仰休明之盛世,慨道教之陵迟,蹈先儒之逸轨,伤群言之芜秽,驰骛坟典,厘改僻谬,修撰始毕,图事适成,天违人愿,途不我与。

世路未夷,学校尽废,道不备于当时,业不传于身后。衔恨泉壤,实在兹乎?其深恨一也。

时在郡城,粮饷断绝,其门人多随盗贼,哀炫穷乏,。

2 古文翻译,来吧小伙

1 陆卬,字云驹。从小机敏颖悟,清雅有风度。好学不倦,博览群书,五经多通大义。善写文章,为河间邢邵所赏识。邵又与卬父陆子彰交游,曾经对子彰讲:“吾认为你像老蚌,能出明珠。我想与你为群记之交(可以百度此条)可以吗?”因此名誉日见提高,儒者与官员尤其推崇。起家员外散骑侍郎,历任文襄大将军主簿,中书舍人,兼中书侍郎,以本职兼太子洗马。自梁、魏两国开始交往,每年互派使节,卬屡次兼官宴请接待的任务。在皇帝宴席上赋诗,卬必先得,虽不能很工整,但是以反映机敏、赋诗迅速见长。

2 官拜中书侍郎,修国史。因为父亲病逝丁忧离任,居丧尽礼,父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下诏以本官起复官职。文襄当时镇邺城,嘉许他的孝行,亲自登门以慰勉。卬的母亲是东魏上庸公主,初封蓝田,是个高明的妇人,很有志向操守。卬兄弟六人,都是公主所生。所以邢邵常对人说:“蓝田公主生玉,此生不算无子。”公主教训诸子,都秉承大义方略,虽创巨痛深,出于天性,然而行动皆依礼数法度,也是母亲的训导啊。卬兄弟相率在墓侧建居哀的草棚,运土堆坟,朝廷官员赞叹推崇,发诏书褒扬。改他所居住的地方为孝终里。陆卬哀服完毕当袭父爵,不忍心接续(他父亲的)侯爵。

3 天保初年,常山王推荐卬器度才干,高洋面授给事黄门侍郎,迁吏部郎中。上洛王高思宗为清都尹,征辟为邑中正。食邑贝丘县干。后来遭母丧,因过度哀伤而憔悴不堪,几乎不完毕丧事。病势沉重,困顿昏迷。又染上了半身不遂。第五个弟弟陆抟生病临终时,谓兄弟们说:“大哥瘫痪成这样,完全是因为个性太过爱惜家人。我死的时候,一定不要使大哥知道,哭泣声万万不可太大而让他听到,让他有感而悲苦。”家人到了葬礼时,方才告诉陆卬。卬知道后因过于悲痛而死,享年四十八。卬自从在朝中,宽厚慎重严谨小心,从来不揭人的短,不矜持夸示自己的长处,言论清远,有审察识别人物优劣的才能。,朝野都感觉悲痛惋惜。赠卫将军、青州刺史,谥号曰“文”。所著文章十四卷,流行于世。北齐的祭祀祖先神明的很多歌赋,都是卬所制做的。

3 古文翻译,来吧小伙

1 陆卬,字云驹。

从小机敏颖悟,清雅有风度。好学不倦,博览群书,五经多通大义。

善写文章,为河间邢邵所赏识。邵又与卬父陆子彰交游,曾经对子彰讲:“吾认为你像老蚌,能出明珠。

我想与你为群记之交(可以百度此条)可以吗?”因此名誉日见提高,儒者与官员尤其推崇。起家员外散骑侍郎,历任文襄大将军主簿,中书舍人,兼中书侍郎,以本职兼太子洗马。

自梁、魏两国开始交往,每年互派使节,卬屡次兼官宴请接待的任务。在皇帝宴席上赋诗,卬必先得,虽不能很工整,但是以反映机敏、赋诗迅速见长。

2 官拜中书侍郎,修国史。因为父亲病逝丁忧离任,居丧尽礼,父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

下诏以本官起复官职。文襄当时镇邺城,嘉许他的孝行,亲自登门以慰勉。

卬的母亲是东魏上庸公主,初封蓝田,是个高明的妇人,很有志向操守。卬兄弟六人,都是公主所生。

所以邢邵常对人说:“蓝田公主生玉,此生不算无子。”公主教训诸子,都秉承大义方略,虽创巨痛深,出于天性,然而行动皆依礼数法度,也是母亲的训导啊。

卬兄弟相率在墓侧建居哀的草棚,运土堆坟,朝廷官员赞叹推崇,发诏书褒扬。改他所居住的地方为孝终里。

陆卬哀服完毕当袭父爵,不忍心接续(他父亲的)侯爵。3 天保初年,常山王推荐卬器度才干,高洋面授给事黄门侍郎,迁吏部郎中。

上洛王高思宗为清都尹,征辟为邑中正。食邑贝丘县干。

后来遭母丧,因过度哀伤而憔悴不堪,几乎不完毕丧事。病势沉重,困顿昏迷。

又染上了半身不遂。第五个弟弟陆抟生病临终时,谓兄弟们说:“大哥瘫痪成这样,完全是因为个性太过爱惜家人。

我死的时候,一定不要使大哥知道,哭泣声万万不可太大而让他听到,让他有感而悲苦。”家人到了葬礼时,方才告诉陆卬。

卬知道后因过于悲痛而死,享年四十八。卬自从在朝中,宽厚慎重严谨小心,从来不揭人的短,不矜持夸示自己的长处,言论清远,有审察识别人物优劣的才能。

朝野都感觉悲痛惋惜。赠卫将军、青州刺史,谥号曰“文”。

所著文章十四卷,流行于世。北齐的祭祀祖先神明的很多歌赋,都是卬所制做的。

4 求翻译《北齐书列传二十七》陆卬,字云驹少机悟,美风神,好学不倦

第三十五卷 补列传第二十七[一]裴让之弟诹之 谳之 皇甫和 李构 张宴之 陆卬 王松年 刘禕 裴让之,字士礼。

年十六丧父,殆不胜哀,其母辛氏泣抚之曰:「弃我灭性,得为孝子乎?」由是自勉。辛氏,高明妇则,又闲礼度。

夫丧,诸子多幼弱,广延师友,或亲自教授。内外亲属有吉凶礼制,多取则焉。

让之少好学,有文俊辩,早得声誉。魏天平中举秀才,对策高第。

累迁屯田主客郎中,省中语曰:「能赋诗,裴让之。」为太原公开府记室。

与杨愔友善,相遇则清谈竟日。 愔每云:「此人风流警拔,裴文季为不亡矣。

」梁使至,帝令让之摄主客郎。 第二弟诹之奔关右,兄弟五人皆拘系。

神武问曰:「诹之何在?」答曰:「昔吴、蜀二国,诸葛兄弟各得遂心,况让之老母在,君臣分定,失忠与孝,愚夫不为。伏愿明公以诚信待物,若以不信处物,物亦安能自信?以此定霸,犹□行而求道耳。

」神武善其言,兄弟俱释。历文襄大将军主簿,兼中书舍人,后兼散骑常侍聘梁。

文襄尝入朝,让之导引,容仪蕴藉,文襄目之曰:「士礼佳舍人。」迁长兼中书侍郎,领舍人。

齐受禅,静帝逊居别宫,与诸臣别,让之流涕歔欷。以参掌仪注,封宁都县男。

帝欲以为黄门郎,或言其体重,不堪趋侍,乃除清河太守。至郡未几,杨愔谓让之诸弟曰:「我与贤兄交□,企闻善政。

适有人从清河来,云奸吏敛□,盗贼清靖。期月之期,翻然更速。

」清河有二豪吏田转贵、孙舍兴久吏奸猾,多有侵削,因事遂胁人取财。计赃依律不至死。

让之以其乱法,杀之。时清河王岳为司州牧,遣部从事案之。

侍中高德政旧与让之不协,案奏言:「当陛下受禅之时,让之眷恋魏朝,呜咽流涕,比为内官,情非所愿。」既而杨愔请救之,云:「罪不合死。

」文宣大怒,谓愔曰:「欲得与裴让之同□耶!」於是无敢言者。事奏,竟赐死於家。

让之次弟诹之。 诹之,字士正,少好儒学,释褐太学博士。

尝从常景借书百卷,十许日便返。景疑其不能读,每卷策问,应答无遗。

景叹曰:「应奉五行俱下,祢衡一览便记,今复见之于裴生矣。」杨愔阖门改葬,托诹之顿作十馀墓志,[二]文皆可观。

让之、诹之及皇甫和弟亮并知名於洛下,时人语曰:「诹胜於让,和不如亮。」司空高干致书曰:「相屈为户曹参军。

」诹之复书不受署。沛王开大司马府,辟为记室。

迁邺后,诹之留在河南,西魏领军独孤信入据金墉,以诹之为开府属,号曰「洛阳遗彦。」信败,诹之居南山,洛州刺史王元轨召为中从事。

西师忽至,寻退,遂随西师入关。周文帝以为大行台仓曹郎中,卒。

赠徐州刺史。 谳之,字士平,七岁便勤学,早知名。

累迁司徒主簿。杨愔每称叹云:「河东士族,京官不少,唯此家兄弟,全无乡音。

」谳之虽年少,不妄交游,唯与陇西辛术、赵郡李绘、顿丘李构、清河崔瞻为忘年之友。 昭帝梓宫将还邺,转仪曹郎,尤悉历代故事、仪注,丧礼皆能裁正。

为永昌太守,客旅过郡,出私财供给,人间所无,预代下出,为吏人所怀。[三]齐亡仕周,卒伊川太守。

皇甫和,字长谐,安定朝那人,其先因官寓居汉中。祖澄,南齐秦、梁二州刺史。

父徽,字子玄,梁安定、略阳二郡守。魏正始二年,随其妻父夏侯道迁入魏,道迁别上勋书,欲以徽为元谋。

徽曰:「创谋之始,本不关预,虽贪荣赏,内愧於心。」遂拒而不许。

梁州刺史羊灵佑重其敦实,表为征虏府司马,卒。和十一而孤,母夏侯氏,才明有礼则,亲授以经书。

及长,深沉有雅量,尤明礼仪,宗亲吉凶,多相谘访。卒于济阴太守。

李构,字祖基,黎阳人。祖平,魏尚书仆射。

构少以方正见称,释褐开府参军,累迁谯州刺史,卒。 构从父弟庶,魏大司农谐子。

方雅好学,风流规检,甚有家风。 稍迁临漳令。

魏书出,庶与卢斐、王松年等讼其不平,并系狱。魏收书王慧龙自云太原人,又言王琼不善事;卢同附卢玄传;李平为陈留人,云其家贫贱。

故斐等致讼,语杨愔云:「魏收合诛。」愔党助魏收,遂白显祖罪斐等,并□头鞭二百。

庶死於临漳狱中,庶兄岳痛之,终身不历临漳县门。 张宴之,字熙德。

幼孤有至性,为母郑氏教诲,动依礼典。从尒朱荣平元颢,赐爵武成子,累迁尚书二千石郎中。

高岳征颍川,复以为都督中兵参军兼记室。宴之文士,兼有武干,每与岳帷帐之谋,又常以短兵接刃,亲获首级,深为岳所嗟赏。

天保初,文宣为高阳王纳宴之女为妃,令赴晋阳成礼。 宴之后园陪燕,坐客皆赋诗。

宴之诗云:「天下有道,主明臣直,虽休勿休,永贻世则。」文宣笑曰:「得卿箴讽,深以慰怀。

」后行北徐州事,寻即真,为吏人所爱。御史崔子武督察州郡,至北徐州,无所案劾,唯得百姓所制清德颂数篇。

乃叹曰:「本求罪状,遂闻颂声。 」迁兖州刺史,未拜,卒。

赠齐州刺史。 陆卬,字云驹。

少机悟,美风神,好学不倦,博览□书,五经多通大义。善属文,甚为河间邢卲所赏。

卲又与卬父子彰交游,尝谓子彰曰:「吾以卿老蚌遂出明珠,意欲为□拜纪可乎?」由是名誉日高,儒雅搢绅,尤所推许。 起家员外散骑侍郎,历文襄大将军主簿,中书舍人,兼中书侍郎,[四]以本职兼太子洗马。

自梁、魏通和,岁有交聘,卬每兼官燕接,在帝席赋诗,卬必先成,[。

5 谁知道"袁"姓氏的来历

姓氏来源1、袁氏姓源比较纯正,主要出自妫姓,即为虞舜之后。

相传上古五帝之一的舜是颛顼的后代,因生在姚墟(今山东菏泽东北)而得姚姓。他又曾住在妫汭河(今山东永济南),所以后代又有妫姓。

以妫为姓的后裔中有被周武王灭商后封为陈侯(建都于宛丘--今河南淮阳)的陈胡满,陈胡公妫满的11世孙有个叫诸的,字伯爰,其孙涛涂,以祖父的字命氏,称爰氏,春秋时世袭陈国上卿。由于当时"爰"字和"袁、辕、榬、溒、援"等字音同,所以后来的子孙就分别以这6个字为姓。

正如《袁枢年谱》所云"一姓有六字五族之异"。 2、出自其他少数民族有袁姓。

如满、蒙、回、土家、彝、瑶、白、朝鲜族等均有此姓。迁徙分布袁氏早期主要是在其发祥地河南发展繁衍,其发展中心为陈郡,尤其是汝南。

秦汉时期袁氏以向外地播迁。由于战乱、官职调迁等原因,陈郡袁氏与汝南袁氏又派生出许多支脉,如袁干的后裔有一支徙居彭城(今江苏徐州),还有一支徙居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南);袁绍的后裔有一支徙居东陵东光(今属河北);袁术的子孙分散于江、淮间,有一支居住在襄阳;袁涣的后裔有一支徙居京兆(今陕西西安),又有一支徙居华阴。

南宋有史学家袁枢为建安人(今福建建瓯),说明南宋以前,已有袁氏徙居福建。据《袁氏族谱》记载,袁安第38世孙袁志君因任广东布政使,自江西信丰迁至广东东莞温塘茶园定居,为广东袁氏开基始祖,其后裔分居兴宁、梅县、惠阳等地。

闽、粤袁氏于清代开始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有的又进而徙居新加坡、印尼及其他国家。

6 袁字的来历是什么

根据汉语词典释义,“袁”字大致说明如下:名词一、姓氏——袁姓例1:袁纥(我国古代部族名)例2:袁安,袁绍,袁可立,袁崇焕,袁世凯,袁隆平例3:袁大头,指民国初年发行铸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元,也叫 " 大头"。

二、地理、水文名词例1:地名:袁州,江西省西部,属宜春市;北上袁家,西庄袁家,江西省九江市都昌苏山镇。例2:河流:袁河,古称“芦水”,发源于武功山,东流宜春、新余、樟树注入赣江,为赣江水系。

形容词长衣的样子袁,长衣貌。从衣,叀省声。

——东汉·许慎《说文》按照康熙字典:康熙字典申集下衣部康熙笔画:10部外笔画:4《唐韵》雨元切;《集韵》羽元切;《韵会》于元切,音园;《说文》衣长貌。从衣,叀省声。

又州名:《篇海》汉宜春县,隋置袁州。又姓:《通志·氏族略》袁氏,妫姓,舜后。

陈胡公之后裔。胡公生申公,申公生请伯,十八世孙庄伯生诸,字伯爰。

涛涂以王父字为氏,世为陈上卿。亦作辕。

又作爰,《史记》袁盎,《汉书》作"爰"。《韵会》袁从口。

俗省作把 "袁" 字中的 "口" ,写成 "厶"。按照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卷八衣部 :袁:长衣皃。

此字之本义。今只谓为姓,而本义废矣。

古与"爰" 通用。如 "袁盎",《汉书》作 "爰盎" 是也。

《王风》有兔爰爰。《传》曰:爰爰,缓意。

"远"、"辕" 等字以袁为声,亦取其意也。从衣,叀省声。

盖从古文叀而省。羽元切,十四部。

注释:这里的《传》指《毛传》,也就是大毛公毛亨、小毛公毛苌所传诗经研究著作《毛诗故训传》 其作为姓氏的源流大致为:袁氏是舜的后裔,出自妫姓。周武王灭商朝以后,追封前代圣王舜的后人妫满(史称胡公满)于陈。

胡公之十三世孙辕涛涂赐邑阳夏(今河南太康),以其祖父庄爰的字为姓。袁氏自立姓之后,一直为陈国的大夫。

春秋末年,袁侨、袁克都是辕涛涂的后裔。古时袁、爰、辕、榬、溒、援等字相通。

正如《袁枢年谱》所云“一姓有六字五族之异”。据《新唐书·宰相世系》,到秦末时,辕涛涂的裔孙辕告避难与黄河、洛河之间。

辕告之少子政,以袁为氏,正式普遍地使用袁姓。袁姓的第二个来源来自外姓和少数民族的改姓。

东汉末,分布在近四川东部及重庆一代的板楯蛮,有杜、朴、袁三大姓巴夷王。袁姓同其他的姓氏一样,不断与其他民族的血缘交流。

清朝初满洲八旗中有袁姓,世居沈阳。到清末民初,旗人融化入汉族,袁姓旗人同样也回归了汉族,但其族人中已经混合了满族的血液。

其原始字义大致为: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人类遮羞保暖的穿着物。袁,甲骨文(衣)(又,伸手),表示穿衣服。

有的甲骨文加“口”,表示圆形的衣领。造字本义:古代服装的圆领。

金文将甲骨文的“又”写成“屮”,同时将“口”从甲骨文的衣外移至衣内。篆文承续金文字形。

隶书打破篆文结构,有所变形。领口为“袁”,鼎口为“员”。

以上资料来自网络。

  舜为颛顼六世孙,而禹乃颛顼孙,何故禹与舜同代,又继其位。迷惑?

  史记 :

  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

  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

  ○索隐皇甫谧云:“鲧,帝颛顼之子,字熙。”又连山易云“鲧封於崇”,故国语谓之“崇伯鲧”。系本亦以鲧为颛顼子。汉书律历志则云“颛顼五代而生鲧”。按:鲧既仕尧,与舜代系殊悬,舜即颛顼六代孙,则鲧非是颛顼之子。盖班氏之言近得其实。

  古人已有说法!!!

  http://bbsguoxuecom/viewtopicphpt=413550&sid=c229092df148460a6a3c66d75ac99a6b

  时间、天象、史册、家谱记载都是吻合的

  家谱记载 史册记载帝王 公历时间 甲历时间、天象纪录

  13 启昆

  14 黄帝 榆罔(参卢) 黄帝 前1831年 庚寅年

  15 昌意 (少昊)玄嚣 1821年

  16 颛顼 颛顼 1797年 4年1794年4月初1前后,5星正聚

  17 骆明 喾 1777年

  18 白马 尧 1749年

  19 鲧 舜 1731年

  20 文命 (就是大禹) 大禹 1699年 3年1697年8月初1,日妖霄出

  13 启昆 妣有蟜氏附宝 北迁于有熊(河南省西北部熊耳山1带)。

  14 黄帝 元妃西陵氏嫘祖 二妃方雷氏女节

  15长子昌意---------------6子玄嚣-龙苗;3休-7清

  16长子乾荒-次颛顼-3安-4始均-少子悃 蟜极 融吾 魁

  朝云之国 I 西国 北国 北狄 I I

  17伯称(服)-骆明--穷蝉- 喾 并明 颛顼孙女修清孙

  I I I I 白犬犬戎 I

  18卷章老童 白马 敬康-句望-桥牛-瞽叟 挚--尧- 大业

  19黎-吴回 鲧 敬、苟、文氏 舜-象 莘氏 房氏 皋陶

  20黎 陆终 文命-崇氏 虞氏 伯益--仲甄-理

  21 彭铿 启-姒均-余罕-杭氏 大廉-若木 甄氏 李

  I I 姒氏 余氏 黄氏 徐氏 利

  22 大彭 太康-仲康-鬲能-祭(计)-过弘-华观 费氏 贞氏

  彭氏 辛氏 I 鬲氏 祭氏 过氏 华氏 舒氏

  23 相-邓某 花氏 纪氏

  24 少康 邓氏 段氏

  25 鄫曲烈-窦龙-杼-越无余 邓氏

  26 鄫炫忠 窦氏 槐 越氏

  27 鄫坤仁

姓氏:曾;的来源?

来源一:曾姓起源于姒姓。1、黄帝的第25子叫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鲧,鲧生禹。据说鲧的妻子因梦食薏苡而生禹,当时的舜帝就赐予禹姒姓...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