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施耐庵是一个怎样的人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5浏览:2收藏

究竟施耐庵是一个怎样的人,第1张

施耐庵(约1296~1370):中国元末明初作家。名子安,一说名耳。兴化(今江苏兴化县)人,原籍苏州。

相传施耐庵是《水浒传》的作者。明嘉靖十九年(1540),高儒《百川书志》载:“《忠义水浒传》100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说:此书为“钱塘施耐庵的本”。万历年间,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编水浒传,特为盛行。”今人一致认为施耐庵是《水浒传》作者。

有关施耐庵生平事迹材料极少,搜集到的一些记载亦颇多矛盾。自20世纪20年代,江苏兴化地区陆续发现了一些有关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谱》、《施氏长门谱》和《兴化县续志》卷十三补遗载有《施耐庵传》1篇、卷十四补遗载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1篇。据这些材料分析,施于元明宗至顺二年(1331)中进士,曾官钱塘二年,因与当权者不和,弃职还乡,回到苏州写作《水浒传》,追溯旧闻,闭门著述,悒悒不得行其志。还有的传说他此时与元末农民起义将领张士诚有过联系。

另外有资料:

公元 1296 年(元成宗元贞二年岁次丙申)秋

一岁,生于苏州城外施家巷,取名彦端,字子安,号耐庵。父名施元德,字长卿,母为卞氏。施氏

是孔子弟子施之常的后裔。

明人王道生《施耐庵墓志》:“公讳子安,字耐庵。生于元贞丙申岁,为至顺辛未进士。”又

说:“盖公殁于明洪武庚戌岁,享年七十有五。”注:王道生,此人待考。淮安王寿萱自云是王道生后裔,

但未提供家谱。

并见白驹出土文物,署名“施子安”的残碑。

1979 年 8 月 8 日,盐城地委宣传部曹晋杰、兴化县委宣传部刘嘉谷、大丰县委宣传

部吴春霖等,至兴化县调查施耐庵遗迹。兴化县新垛公社施家大队农民施庆满提供: 1978

年秋,挖到墓志方砖一块,系明代嘉靖甲申仲冬壬申月《处士施公廷佐墓志铭》其中部份文字尚清

晰可见,云:“施公讳翔,字廷佐,祖籍姑苏,生高祖施公元德,于大元丙申生曾祖彦端,会元季兵起,乱

及苏,……故迁兴化遂白驹。生祖让,字以谦。生父文昱,字述元。……”此碑于

1978 年秋在出土后,曾被施庆满取去盖咸菜缸。注:这碑证明王道生对施耐庵生年之说有据;且

能反证王道生的《施耐庵墓志》决非有人托名杜撰。施耐庵原籍苏州之说亦成立。施耐庵恰生活在“元季兵

起”至“及世平”的元末明初之际亦有实证。

又,《故处士施公墓志铭》:“处士施公讳让,字以谦,鼻祖世居扬之兴化,后徙海陵白驹,本望

族也。先公彦端,积德累行,乡邻以贤德称。”并说:“先公耐庵,元至顺辛未进士,高尚不仕,国初,征

书下至,坚持不出,隐居著《水浒》自遣。”

又,《施氏家簿谱》:“彦端,字耐庵→让,字以谦……”注:施耐庵先期的家谱资料与后期出土的家

族资料一一相符;王道生的《施耐庵墓志》反复被证明有据。

又,白驹施氏后裔《国贻堂施氏家簿谱·施氏长门谱序》中说:“族本寒微,谱系未经刊刻,而手抄

家录,自明迄清,相延不坠。”这表明,施氏谱是代代直录,不同于清代一些追录式的家谱。一个世代不居

官的“微寒”人家,代代直录,其可靠性是可知的。

又,《文艺报》 1952 年第 21 号丁正华、苏从麟《施耐庵生平调查报告》中说:“施耐庵

兄弟三人,长即耐庵(又称子安),名彦端,传白驹及施家桥一支;次名彦明,传苏州阊门外一支;次名

彦才,传兴化施家庄(施家桥东北十余里)一支。”

清代乾隆《吴县志》载:“城外十八巷”,其中“施家巷(有施子祠,故名),在怀胥桥

北。”现怀胥桥北仍有大小施家弄。

同上,“施子祠在阊门外,久废。雍正十三年,贤裔施浚文等请改建于元和县利一图祀临濮侯施之

常。”注:施之常是孔子七十二北子之一。又,施家桥在“旧长洲县治府学龙门东。”

清赐进士出身诰授奉直大夫户部主事陈广德于咸丰四年所作《施氏族谱序》中说:“施氏为先贤施

之常之裔。”

据《新闻报》 1928 年月日 11 月日刊登胡瑞亭文:“所供十五世祖讳耐庵。”故施元德当

为施之常的十四世。

又:据白驹施保国提供的资料, 1852 年,施耐庵后裔施占鳌和袁吉人在淮安访先人遗迹,

称施耐庵之父名施长卿,母卞氏。注:母卞氏之说与施耐庵与卞元亨为表兄弟之说相符。

关于施耐庵的卒年代和籍贯,众说纷纭,有的系推算,有的系略说,并无确证。至于生平,各说亦

略有细节差异。我们依王道生之说。其他诸说,略列于后:

1

据苏州大学历史系教授陆振岳提供的清初《顾丹午笔记》(手抄本)中说:“施耐庵,钱塘人,与

刘青田相契。明太祖搜罗人材,刘荐耐庵,命访之。适耐庵作《水浒传》甫竣。刘阅之,遂不言荐。归报

太祖曰:‘此人心思才力已耗尽于一部小说矣。用之何益!’”注:顾丹午,名公燮,约为乾隆时苏州名

流。苏州地方史料中引用《顾丹午笔记》之处甚多。这一条笔记,能证明施耐庵是刘伯温同时代人,且与

刘伯温相契,而且在钱塘有过经历,《水浒》的初稿已在施耐庵隐居时完成。而且,施耐庵确有不肯为明

太祖出山的经历。至于籍贯,只是顾丹午的一说。

2 淮安市(今淮安市楚州区)图书馆陈阳( 98 年时 86 岁)的“打印稿”中说:“施

耐庵(约 1298-1370 ),原名施耳,施子安。……元代至顺年间的进士,曾在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

做官。……刘伯温与施耐庵同榜进士。……张士诚起兵,也多次派步将施的好友卞元亨来请施作谋士……带着弟

子罗贯中乘船逃到淮安,隐居在淮城棋盘街东头都土地祠西侧一个单门独院的知友家中。这个知友在苏北

里下河地区开了一爿最大的当铺店。家中豪富,院中有假山水榭、亭台楼阁(今新华池后边)。老板为人

不俗,喜结天下名流。……施耐庵竟以楚州(今淮安)的萧湖、勺湖、越湖、洪泽湖、白马湖、蓼儿洼湖荡

芦苇沼泽及山东水泊梁山为背景,更以淮安画家龚开画的有关《三十六人赞》这线索,闭门创作了巨著

《水浒传》、《隋唐志传》、《三遂平妖传》等奇书。……《水浒传》……成书于淮安,最后客死于淮,淮地

好友备棺木运回原籍兴化安葬。”注:此说据《兴化县续志》卷十三《施耐庵传》:施耐庵原名耳,白驹

人,祖籍姑苏,……。”按:这两份资料同出一源,其中“名耳”一说,其实也有道理,因为施耐庵既到淮安

是“隐居”,或许是避祸,当然要隐去真名,姑且以“耳”为名有何不可?但仍保留了他的字“子

安”。“耳”者,与“而”同音,“耐庵”有“而”,“彦端”亦有“而”,这也许是施耐庵

的心计吧!施耐庵到过淮安,与大丰白驹发现的《木榜文》内容相符,这决不是移花接木了。

3 近代淮安市陈民牛编辑《淮安人名辞典》,赵朴初题书名,冰心题写扉页,由天津

古籍出版社出版,辞典中有施耐庵小传。(略)

4

北京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张惠仁《施耐庵生卒年新论》(提纲)中说:“四十年代、五十年代各有一

知名学者撰文提供过施耐庵的另外二种生卒年:一说生于是月日

1290 年,卒于年,卒于是 1364 年;一说生于 1260 年,卒于 1340

年,……”接着说:“据《施耐庵学刊》第一期介绍,……兴化县资料室主张卒年为 1328 ——

1420 左右。该刊第 2

期杨钟淮文章提出了两种可能:一为 1323 —— 1397 ;一为 1320 —— 1394 。又见陈辽提

出 1332 —— 1406 说;刘冬提出

1308 —— 1382 年说。”于是说;“施耐庵生于元仁延佑七年岁次庚申( 1320 年),卒于明太

祖洪武二十七年岁次庚辰( 1400

年)”注:《处士施公廷佐墓志铭》中已有“于大元丙申生曾祖彦端”字样,且与早期传世的王道生

《施耐庵墓志》“生于元贞丙申岁”相合,其他的考证似是多余了。

清代之前,疏于考证,但是凡有一说,都有来历。现略列于后:

明人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元人武林施某所编《水浒传》特为盛行。……世传施号耐庵,名、

字竟不可考。”注:这里指在“武林”刊行的书中有一部《水浒传》,而不是指施耐庵是武林人。因为“名、

字竟不可考”,当然不知其人的籍贯了。“施耐庵”是刊行时的署名,所心胡应麟先称“施某”,继称“施号耐

庵”。胡应麟是很谨慎的,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因为他采访不到隐居的大作家,只也点到为止。

清代以来,以文字资料作为考证依据的居多,有的近乎推测。如, 1919 年,曲学大师吴梅

在《顾曲麈谈》中提出:“《幽闺记》为施君美作。君美名惠,即作《水浒传》之耐庵居士也。”注:孙楷

第亦持此说,在《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中说:“耐庵即施惠号,见传钞本《宝敦楼传奇汇考目》,惠字君美

(一云字君承),钱塘人。”按:两位大师忽视了《水浒传》的艺术风格,只是扣住了“钱塘”“施”字下了

考证。写《幽闺记》的手笔决不会去写大气磅礴的《水浒传》。

上世纪初,开始对施耐庵实地考察,施墓被挖,拓片丢失,但肯定了施耐庵墓的真实地址。上世纪

的五十年代起,由于省、地、县政府的实地考察,保存了施氏后代墓中的实物,恰与口碑、家谱、王道生

的《施耐庵墓志铭》等一一吻合,显露出了施耐庵的真实身世。

公元 1308 年(元成宗大德十三年) 十三岁,在苏州城外的浒墅关季氏家塾就读。

据兴化县清末邑庠生刘仲书于 1919 年在今大丰白驹镇闻长者杨小岚言:“耐庵是苏州阊门外

人,父亲是撑船的,十三岁到浒墅关读私塾。”注:苏州的浒墅关是大江南北的水运要隘,一条大运河贯通

南北。这“浒”字,对施耐庵的印象该是极深刻的。按:“父亲是撑船的”一说存疑,用苏州话的说法“爷是

船浪人”,即是靠行船谋生的人,那末,施耐庵之父也许是走南闯北的商人,浒墅关是他外出行商的必经之

地。如果是“撑船的”苦力,他的孩子也读不起私塾。因为走南闯北,江湖经历和见闻甚多,施耐庵不会不

听到。十三岁的孩子有一点独立生活能力,此时离家就读是可能的。

公元 1311 年(元武宗至大四年) 十五岁,在季家继续就读。

在季家就读的时间很长,所以此后季先生的女儿嫁给了他。也许季先生与施耐庵之父的交谊本来就

深,或者“门当户对”。

这年,刘伯温( 1311-1375 )生。注:刘伯温系施耐庵的同榜(辛未)进士。注:《浙江通

志》有“辛未余阙榜”,中载“刘基”名。元代科举混乱,江苏未有辛未科举记载的资料可查,但施氏家谱、

木主都记载为施耐庵系“辛未进士”。刘、施同榜是可以认定的。

公元 1314 年(元仁宗延佑元年) 十九岁,考中秀才,同季氏结婚。

《施谱后序》作者施振达的侄儿施藩提供的材料说:施耐庵“十九岁中秀才,二十九岁或三十岁中

举,三十五岁入翰林。”

公元 1320 年(元仁宗延佑七年) 二十五岁,被荐为“孝行信义”。

据兴化刘仲书于 1919 年在白驹闻长者杨小岚言:施耐庵“二十五岁后,被苏州官吏于诸户内特别

推荐有孝行信义。”

公元 1324 年(元泰定帝泰定元年) 二十九岁,中举。

这年,卞元亨生。据盐城便仓《卞氏宗谱·柏门老人年谱》:“元泰定帝致和(泰定)元年庚午(甲

子)生公。”注:“柏门老人”系卞元亨之号。按:生卒年待考定。卞元亨之父与施耐庵之母这宗族,所以

有表亲之说。

公元 1330 年(元文宗至顺元年,岁次庚午) 三十五岁,赴考途中经梁山泊,作了些

考察。

一说,施耐庵“庚午一科会试,中了进士”。注:此说为兴化刘仲书于 1919 年录自白驹长者杨小

岚口述。按:疑是“庚午一年赴试,中了进士。”

一说,明洪武年间,山东郓城县周庄有个名叫周铎的人,字文振,做过袁州知府。在他所写的笔记

(手抄本)中,有这样一条记载:“施耐庵者,江南才子也。元至顺间,赴大都,应试不第,乃师国子监司

业刘本善,荐任郓城训导。力倡农桑。与教谕不洽,辞之。游梁山水泊。次年复至大都,中进士。官钱塘

二载。后归隐,不知所终。”(转录自曹晋杰、朱步楼《施耐庵新证》学林出版社1986年11月1版第84-

85页)按:这条记载可补施耐庵中进士之前的一段经历,非常重要,录此以备参考。又:据山东菏泽市文

联朱希江云:山东梁山、郓城一带,民间也有施耐庵任郓城县学训导的传说。

约于这年,罗贯中生。注:参见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罗贯中“盖元明间人(约一三三

0 ——一四 00 )。”

公元 1331 年(元文宗至顺二年,岁次辛未)

三十六岁,入翰林;一说“中进士”。开始做二年钱塘(今杭州市)的官,与刘基(刘伯温,浙江青

田人)相契。

由西桥施宝宽提供的木质神主牌(即《施氏木主》)上写“元辛未进士始祖施 考 公

耐庵府君……之位”

明人王道生《施耐庵墓志》:施耐庵“为至顺辛未进士,曾官司钱塘二载,以不合当道权贵,弃

官归里,闭门著述。”

明人杨新《故处士施公让墓志铭》:“先公耐庵,元至顺辛未进士,高尚不仕。”

《明史·刘基传》:称刘基为“至顺间进士。”

《浙江通志》:“至顺二年辛未余阙榜:“张宗文,开化人;刘基,青田人,御史中丞;……”按:此

虽为浙江一省之榜,可见“辛未进士”之说有据。但元时科举混乱,江苏的材料未获,施耐庵的中进士之材

料一时找不到正史资料佐证。

1933 年上海中西书局出版的《古本水浒》梅寄鹤叙中说:“元末的时候,他(指施耐庵)和刘

伯温同拜一位先生读书。说起来他们是同窗兄弟。”按:“同榜”亦以主考官为师门,相互称“同窗”,未必

曾是同一先生所教。此是梅氏根据有关传说写下的话,不足为据。但可见施、刘二氏之谊非一家之说。

施耐庵(约1296年—约1370年),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泰州兴化人,祖籍苏州,舟人之子,生于兴化白驹镇(今盐城市大丰区),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6岁中进士。36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 

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71岁或72岁迁兴化,族迁白驹场、施家桥。朱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终年74岁。

嘉靖间出版郭勋家刻的《忠义水浒传》二十卷一百回本、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袁无涯刊《忠义水浒全传》一百二十回本,署名是“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与之相近的还有明万历三十年(1602)前后容与堂刻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署名是“施耐庵撰,罗贯中纂修”。

扩展资料:

施耐庵医术武功皆了得 曾制服4个手持铁棍恶霸

苏州城外灵岩山上,住着一个外地逃荒来的农夫,以种植经营茶园糊口。一日,本地一个恶霸路过,强夺茶园,毒打农夫,还赶了农夫下山。施耐庵赴苏州时,得知此事,决心打抱不平,便带这个农夫到衙门告状。

该恶霸慑于施耐庵的名气,极不情愿地将茶园还给了农夫。但从此,却对施耐庵恨之入骨。他出银两雇了4个武艺颇高的恶棍,企图暗算施耐庵。

这天,4个恶棍围截了正独自走在路上的施耐庵。一个使铁棍的恶棍首先扑上去,举棍就朝施耐庵的头顶劈,施耐庵侧身让过,双手即刻抓住了铁棍,接着飞起一脚将对方踢出一丈多远。

这时,其他3个恶棍一齐冲了上来,欲将施耐庵置于死地。而此时的施耐庵不慌不忙,将已夺到手里的这根铁棍左拨右点,上挥下捣,不一会儿,众恶棍就招架不住,纷纷败退。

施耐庵又一横棍,一扬手,阻拦了他们的退路,4个恶棍无一能够脱逃。无可奈何之下,他们只好哭叫“施大人,棍下饶命”。

施耐庵见他们俯首求饶,便也罢手,朗声喝道:“回去告诉你们的主子,不服气可以再来。”恶棍回去向恶霸如实禀报,恶霸听后也胆战心惊,从此再也不敢在乡里寻衅。

从此,施耐庵武艺高强之名远扬。施耐庵一面专心著书,一面习武健身,一直活到74岁。

-施耐庵

人民网-施耐庵医术武功皆了得 曾制服4个手持铁棍恶霸

1.施陈宗谱六卷┊务本堂┊(清)施如全等┊清光绪10年(1884)┊安徽六安东乡

  2.浏东南溪施氏六修谱族┊吴兴堂┊施传福主修┊民国24年[1935]┊不详

  3.临濮施氏族谱┊堂号不详┊作者不详┊1968┊福建不详

  4.钱江石厦施氏生支图6页┊堂号不详┊作者不详┊1976┊福建不详

  5.[施氏族谱]1册┊堂号不详┊作者不详┊清光绪7年(1881)┊广东顺德

  6.施氏宗谱6册┊堂号不详┊作者不详┊民国35年(1946)┊湖北黄冈

  7.施氏宗谱[59卷首2卷]63册┊堂号不详┊作者不详┊1990┊湖北黄冈

  8.施氏宗谱[70卷首8卷又2卷]80册┊堂号不详┊作者不详┊民国36年(1947)┊湖北黄冈

  9.施氏宗谱6册┊堂号不详┊作者不详┊民国35年(1946)┊湖北麻城

  10.施氏宗谱[59卷首2卷]63册┊堂号不详┊作者不详┊1990┊湖北麻城

  11.施氏宗谱[70卷首8卷又2卷]80册┊堂号不详┊作者不详┊民国36年(1947)┊湖北麻城

  12.施氏宗谱[59卷首2卷]63册┊堂号不详┊作者不详┊1990┊湖北浠水

  13.临濮施氏族谱┊堂号不详┊作者不详┊1968┊江苏不详

  14.施氏世谱6册┊堂号不详┊作者不详┊清康熙9年(1670)┊江苏崇明

  15.施氏先世事略┊堂号不详┊作者不详┊民国16年(1927)┊江苏崇明

  16.施氏宗谱[44册]┊堂号不详┊作者不详┊民国23年(1934)┊江苏崇明

  17.施氏宗谱[44册]┊堂号不详┊作者不详┊民国23年(1934)┊江苏松江

  18.孟墅施氏宗谱[8卷]┊堂号不详┊作者不详┊清光绪5年(1879)┊江苏武进

  19.施氏宗谱54双页┊堂号不详┊作者不详┊1800s┊江苏武进

  20.鹤溪施氏宗谱[26卷]26册┊堂号不详┊作者不详┊民国23年(1934)┊江苏武进

  21.施氏宗谱十六卷┊存仁堂┊(民国)施文和等┊民国36年(1947)┊江苏常州

  22.施氏宗谱十六卷┊存仁堂┊(清)施汝镛等┊清宣统3年(1911)┊江苏常州

  23.施氏先世事略七编┊上海朱锦堂┊(民国)施鸿元┊民国16年(1927)┊上海崇明

  24.临濮施氏族谱┊堂号不详┊作者不详┊1968┊台湾不详

  25.[施氏家谱]1页┊堂号不详┊作者不详┊1984┊台湾嘉义

  26.施氏家谱2页┊堂号不详┊作者不详┊1978┊台湾苗栗

  27.[施氏]生庚簿16页┊堂号不详┊作者不详┊1966┊台湾南投

  28.施家传史13页┊堂号不详┊作者不详┊1984┊台湾南投

  29.施家族谱20双页┊堂号不详┊作者不详┊1984┊台湾南投

  30.施家族谱23页┊堂号不详┊作者不详┊1982┊台湾南投

  31.(施氏)户籍20页┊堂号不详┊作者不详┊不详┊台湾台北

  32.[施氏]祖谱(漳浦迁台)25面┊堂号不详┊作者不详┊1980┊台湾台北

  33.[施氏族谱]48页┊堂号不详┊作者不详┊1985┊台湾台北

  34.施姓家谱(母系)1册(37页)┊堂号不详┊作者不详┊1981┊台湾台北

  35.施家族谱5页┊堂号不详┊作者不详┊1979┊台湾台北

  36.施氏祖谱13页┊堂号不详┊作者不详┊1981┊台湾台北

  37.施氏祖谱简述附表20页┊堂号不详┊作者不详┊1980┊台湾台北

  38.临濮堂施氏族谱1册┊堂号不详┊作者不详┊民国12年(1923)┊台湾台北

  39.[施氏]家传5面┊堂号不详┊作者不详┊1979┊台湾台南

  40.临濮堂施氏族谱1册┊堂号不详┊作者不详┊民国12年(1923)┊台湾台南

  41.(施氏林氏)奉祀录3页┊堂号不详┊作者不详┊1983┊台湾彰化

  42.[施典公派下系统图]2页┊堂号不详┊作者不详┊民国33年(1944)┊台湾彰化

  43.[施氏]基督教家庭族谱1册(14页)┊堂号不详┊作者不详┊1956┊台湾彰化

  44.[施氏手抄家谱]4页┊堂号不详┊作者不详┊1982┊台湾彰化

  45.[临濮堂施氏族谱]70页┊堂号不详┊作者不详┊1969┊台湾彰化

  46.[钱江施氏家谱]35页┊堂号不详┊作者不详┊1978┊台湾彰化

  47.施族合谱序1册(18页)┊堂号不详┊作者不详┊1982┊台湾彰化

  48.施氏族谱1册(53页)┊堂号不详┊作者不详┊民国16年(1927)┊台湾彰化

  49.施氏祖谱13页┊堂号不详┊作者不详┊1981┊台湾彰化

  50.临濮堂施氏族谱1册(27页)┊堂号不详┊作者不详┊1980┊台湾彰化

  51.临濮堂施氏族谱1册┊堂号不详┊作者不详┊民国12年(1923)┊台湾彰化

  52.钱江施氏上新厝房份家谱1册(93页)┊堂号不详┊作者不详┊民国20年(1931)┊台湾彰化

  53.钱江施氏上新厝房份家谱123页┊堂号不详┊作者不详┊1978┊台湾彰化

  54.钱江长房西头房份施氏家乘45页┊堂号不详┊作者不详┊1973┊台湾彰化

  55.施氏宗谱[44册]┊堂号不详┊作者不详┊民国23年(1934)┊浙江安吉

  56.肇峰施氏宗谱[8卷]8册┊堂号不详┊作者不详┊民国13年(1924)┊浙江金华

  57.华峯施氏宗谱[5卷]┊堂号不详┊作者不详┊民国26年(1937)┊浙江金华

  58.桐乡浮山施氏宗谱[33卷]41册┊堂号不详┊作者不详┊民国6年(1917)┊浙江桐乡

  59.安吉施氏宗谱18册┊堂号不详┊作者不详┊清光绪22年(1896)┊浙江吴兴

  60.施氏宗谱32册┊堂号不详┊作者不详┊清光绪22年(1896)┊浙江吴兴

  61.施氏宗谱[44册]┊堂号不详┊作者不详┊民国23年(1934)┊浙江吴兴

  62.施氏宗谱[44册]┊堂号不详┊作者不详┊民国23年(1934)┊浙江武康

  63.萧山新田施氏宗谱16册┊堂号不详┊作者不详┊清光绪26年(1900)┊浙江萧山

  64.萧山航坞施氏宗谱30册┊堂号不详┊作者不详┊民国3年(1914)┊浙江萧山

  65.萧邑航坞山北施氏宗谱[10卷]10册┊堂号不详┊作者不详┊清光绪13年(1887)┊浙江萧山

  66.萧邑航坞山北施氏宗谱[12卷]12册┊堂号不详┊作者不详┊清光绪30年(1904)┊浙江萧山

  67.新田施氏宗谱不分卷┊敦睦堂┊(清)施粹中┊清嘉庆8年(1803)┊浙江萧山

  68.施氏宗谱[44册]┊堂号不详┊作者不详┊民国23年(1934)┊浙江孝丰

  69.鄞城施氏家乘十卷首一卷┊培远堂┊(民国)戴廷祐┊民国24年(1935)┊浙江鄞县

  70.(施氏)唐先志2册┊堂号不详┊作者不详┊1997┊浙江永康

  71.[施氏]莲湖二房世系图1册┊堂号不详┊作者不详┊1997┊浙江永康

  72.[施氏]长川志1册┊堂号不详┊作者不详┊1997┊浙江永康

  73.五指岩前村志1册┊堂号不详┊作者不详┊1998┊浙江永康

  74.前陈村志1册┊堂号不详┊作者不详┊1996┊浙江永康

  75.唐先施氏宗谱存1册(卷1)┊堂号不详┊作者不详┊清康熙51年(1712)┊浙江永康

  76.姚江施氏宗谱[4卷]4册┊堂号不详┊作者不详┊清光绪32年(1906)┊浙江余姚

  77.烛溪施氏宗谱[12卷首1卷]10册┊堂号不详┊作者不详┊民国30年(1941)┊浙江余姚

  78.烛溪施氏简谱[2卷]2册┊堂号不详┊作者不详┊民国30年(1941)┊浙江余姚

  79.余姚大施巷施氏宗谱[12卷]12册┊堂号不详┊作者不详┊民国20年(1931)┊浙江余姚

  80.余姚大施巷施氏宗谱十二卷┊奉思堂┊(民国)施见久┊民国20年(1931)┊浙江余姚

究竟施耐庵是一个怎样的人

施耐庵(约1296~1370):中国元末明初作家。名子安,一说名耳。兴化(今江苏兴化县)人,原籍苏州。相传施耐庵是《水浒传》的作者。明嘉靖...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