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究竟隐居何处?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5浏览:2收藏

李自成究竟隐居何处?,第1张

  一是是夹山寺禅隐说,二是青城归隐说,但一般认为李自成遇难在湖北通山县九宫山。

  1、夹山寺禅隐说

  1981年,湖南石门夹山寺发现一座古墓,考古人员发现墓主人奉天玉和尚违背僧规,按俗礼下葬,而葬俗又与本地葬俗不同,最后通过种种物证认为奉天玉和尚很可能便是李自成。但疑点十分明显:在奉天玉夹山出家的历史中,奉天玉和尚与当地官员交往密切,而李自成“陕北口音,四十岁多一点,一只眼睛瞎了”的相貌特征相当明显,很容易暴露身份,这与他的身份有些不符。

  2、青城归隐说

  在青城镇苇茨湾村李文生家发现了一本抄录并补修于民国三年(1914年)的《李氏家谱》,经过考察研究,得出全新结论,李自成兵败后,化装为和尚投靠其在榆中青城的叔父李斌,晚年的李自成就生活在附近的深山大沟里,并葬于龙头堡子山下,经学者考证,《李氏家谱》中李自成除姓名与明末农民领袖李自成相同外,其余与李自成的籍贯、故里和祖辈、父母及夫人姓名等均不相同,显然不是大顺皇帝李自成。

  3、一般认为李自成遇难湖北通山县九宫山。

  这一点观点主要被清初的正史、野史的记载,如:《明史》、《乾隆御批纲鉴》、《绥寇纪略》、《见闻随笔》、《罪惟录》、《怀陵流寇始终录·甲申剩事》、《所知录》、《甲申传信录》、《明末纪事补遗》、《明亡述略》、《永历实录》等。

  注:李自成(1606年—1645年),原名鸿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

  当时中原灾荒严重,社会阶级矛盾极度尖锐,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起义军中的主力军。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并在河南汝州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四月,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会战李自成。李自成战败,退出北京,率军在河南、陕西抗击。1645年5月17日,在湖北通山九宫山元帝庙遭村民误杀。

“山西大槐树”是一个大规模的移民集结地,从那里出来的人都是来自附近州县,不能作为寻根的唯一依据。你的字辈是否合符下列规律,如是,再给你提供后面的线索:

1、“……建立永昌,元本忠良;尚仁崇义,善德声芳……”

2、“……建立正道定;邦胜聪仲友……”。

14033323

===林州家谱目录===

林州西街李氏族谱

正题名林州西街李氏族谱

责任者李修德

撰修时间2010年

摘要始祖于明洪武六年(1373)由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迁中州彰德府林县西诸翟镇(村)入户,立茔村东南半里许。本族始祖同林州市横水镇铁炉村李氏始祖李全为兄弟。族谱分八支,传24世。一支李自新后裔,二支东姚李家厂李首都后裔,三支后寨村李连财后裔,四支东头村李辅荣后裔,五支后寨村李福后裔,六支、七支、八支。

谱涉地河南省林州市

版本精装印本

数量1册

馆藏地河南省林州市

登记人李刚毅

先祖名人

六世李汉,山西绛县县丞(正八品)。

十世李璋,修职郎(正八品)

十五世李崇儒,浙江宣平、缙云知事。

十五世李崇修,九品职员。

统一续修李氏族谱序

国有史,地有志,族有谱。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追根溯源,认祖归宗,是人类的天性;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姓氏是标志家族系统,标志血缘关系的符号,也就是人的根。家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之缩影,在这里可读到祖先所处历史变革中的生存状态,处事心境、人生观、价值观,可读到吾氏之悲欢离合,生灭盛衰……为尊卑分明、亲疏明析,增进凝聚力,为促进团结,发扬传统美德,以传亲亲之念,为促进社会和谐,科学文化和经济发展,奉献族人之力,而统续修族谱。

本族始祖和横水镇铁炉村始祖李全同根、同祖、同源是同胞兄弟,明洪武初年同地、同时、同路从山西平阳府洪洞县广济寺老槐树下迁原林县城东分居西诸翟、铁炉两村,至今已六百二十余年,繁衍二十多代,已族众丁繁,迁徙广布。

本族原有家谱被族人李雨因故焚毁,致使族系紊乱。直到清雍正年后,各支系才据先人历代传承及茔地碑碣考证,分别修谱。因时局变迁,多不完整。几经隔代、口碑流失资料难祥,续编已成难事,如再不统修续,为我李氏最大憾事,难慰祖先,愧对后人。吾虽才疏学浅,阅历不深,决尽所能。仗多数族人鼎力相助,奔各地搜集谱牒、手抄本、碑碣、分单、契约、长辈口传等,统续修族谱,编辑成书,印发各支。

族谱编撰之道时近则宜,时远则难。近者二、三十年,此时长者尚存,年少者得闻其祥,时远者皆亡,得其祥难也。切望后人及时续修,别步我艰苦难愿之思。

始祖十八世孙修德讳传文谨序

公元二〇一〇年菊月吉日

李自成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人称闯王,生于公元1606年,原名李鸿基,小字黄来儿。他小的时候给地主放羊,在他父亲去世后,就在驿站当马卒,负责照看马匹。后来因为丢失公文而被撤职回家,家里贫穷,李自成经常借钱维持生计,丢了工作的他最终因为换不起债主银钱而被告到官府。官府判处他死刑,被亲友救出后,将告他至官府的债主杀死。回家之后,又发现自己的妻子与同村汉子偷情。李自成哪里受得了这个,一气之下,又将自己的妻子杀死。背负了两条人命的李自成,为了活命,最终到甘肃甘州投了当地的起义军。

后来又转投至闯王高迎祥麾下,李自成作战勇猛有位,谋略过人呢,很快受到高迎祥器重,在荥阳大会时,又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赞扬,在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自此,开启他作为一代闯王的传奇人生。世人都知道,李自成攻破了北京城,逼得明末皇帝自缢于眉山,成就如此之大,那么这位最终没有坐稳江山的大顺皇帝是怎么死的呢?

公元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入住紫禁城,大明政权从崇祯自缢而死后被李自成推翻。同年四月,多尔衮率八旗军联合明总兵吴三桂,在山海关内外会战李自成。两兵夹击下,最终战败退出北京。战败后,李自成率军在河南、陕西抗击,1645年在湖北通山九宫山遇难。李自成是怎么死的,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自说李自成是上吊而死的。这种说法,是依据清军统帅阿济格的军情奏报来说的。……自成窜走时,携随身步卒仅二十人,为村民所困,不得脱,遂自缢死。对此说法,后人多认为不可信。因为李自成领军多年,征战四方,抗压能力不至于这么弱。

二、说李自成被程九伯聚众围攻后战死。《通山县志》中九伯聚众杀贼首于小源口,就是说程九伯聚众在小源口将贼首杀死。但是《程氏宗谱》记载的却是:剿闯贼李延于牛迹岭下。这里只说了李延,而不是李自成,经史料查证后李自成又没有李延的这个别名,所以这种说法实在不好判断。

三、李自成是被当地村民误伤致死。吴伟业《绥寇纪略》中和康熙年间费密撰写的《荒书》中都说:李自成率兵路过九宫山岭,在独自一人上山祭拜元帝庙时,被村民误以为是盗匪,被村民围攻,然后徒手不敌之下,被荷锸击伤头部而死。

四、蝉隐,就是改头换面出家当了和尚。这是1981年后新出现的说法,1981年湖南石门夹山寺出现一座古墓,里面的死者奉天玉和尚违背僧规,按俗礼下葬。而葬俗也与当地习俗不一样,而里面的种种物证都使得考古人员认为,这个墓主人奉天玉和尚很有可能便是明末起义领袖闯王李自成。不过,有人提出异议,说李自成陕北口音明显,再加上他一只眼睛又瞎了,相貌特征很明显。但是根据史料,奉天玉和尚与当地官员交往甚秘,又带给了人们疑问。

五、在青城归隐山林,这是李自成亲族提出的观点。李氏后人的一本抄修于康熙年间的《李氏家谱》,经过研究,认为李自成兵败后,化装成和尚投靠了他在榆中青城的叔父李斌,晚年的李自成就生活在附近的深山大沟里,最后葬在了龙头堡子山下。

六、化名曹国公的说法,这谁一种新的说法。说李自成兵败后化名曹国公,在万古金城蛰伏6年,后来被内部叛军杀害,死于湘粤之途,马背之上。死后葬于金城山的山岭中,后迁至佛地凑云山,在当地流传的一首隐诗中,前三山,后三山,面前流水转九弯;左有青龙倚皇榜,右有白虎朝马山。

就隐藏了李自成的墓地之处。这么多种说法,让李自成的死越发显得迷雾重重,相信随着更多史料的出现,李自成是如何死的一定会有一个肯定的说法。也许是这几种说法的一种,也许是另外一种死法。

  李自成遇难湖北通山县九宫山,在前几年召开的全国李自成学术讨论会上就已被专家们所确认。但是,李自成究竟是怎样死的,却一直有争论。《明史·李自成传》也无法搞清其殉难经过。近年来,李自成殉难经过有以下几种说法: 

  自缢说

  自缢者自尽也,自己上吊而死。其根据是清军统帅阿济格向朝廷的奏报,奏报中说:“……自成窜走时,携随身步卒仅二十人,为村民所困,不得脱,遂自缢死。”但是后人认为,李自成久经沙场,果敢坚强,绝无自杀之可能。而且阿济格的说法,并非亲眼所见,故真实性甚低。 战死说

  《通山县志》中的记载为:“九伯聚众杀贼首于小源口”;而《程氏宗谱》却是这样记载的:“剿闯贼李延于牛迹岭下”;没有一个地方明确指出,程九伯的确杀死了李自成,而只是说杀死了李延。那么李延又究竟是谁?李延和李自成又可能是什么关系?他们会不会是同一个人呢? 然而,在查阅了《米脂县志》《延安府志》等李自成家乡的史料后,发现记载李自成乳名和名字说法很多,却唯独没有延字。 

  误死说 

  误死即误伤致死。清初吴伟业《绥寇纪略》中说:李自成率二十骑到九宫山,他让将士留在山下,自己上山拜谒元帝庙。当地村民“疑以为劫盗”,在李自成跪拜元帝像时,被村民在身后用荷锸击伤头部,李自成当即昏倒“不能起”。这时村民一拥而上,“碎其首”而亡。村民搜其钱物时,发现“金印”,方知道杀错了人,“大骇,从山后逃去”。 

  搏斗死说 

  康熙年间费密撰写的《荒书》中说:“李自成率十八骑,由通山过九宫山岭”时,山民“闻有贼至,群登山击石,将十八骑打败。”李自成一人和山民程九伯赤手搏斗,程九伯不是对手,被李自成摔倒在地,并骑在程九伯身上,“抽刀欲杀之”。但刀被血渍又渗人泥浆;一时没拔出。正在这时,程九伯外甥金某,从背后以铲猛击李自成头部,即刻而亡。 

  夹山寺禅隐说 

  观点:1981年,湖南石门夹山寺发现一座古墓,考古人员发现墓主人奉天玉和尚违背僧规,按俗礼下葬,而葬俗又与本地葬俗不同,最后通过种种物证认为奉天玉和尚很可能便是李自成。 但疑点十分明显:在奉天玉夹山出家的历史中,奉天玉和尚与当地官员交往密切,而李自成“陕北口音,四十岁多一点,一只眼睛瞎了”的相貌特征相当明显,很容易暴露身份,这显然与他的身份有些不符。 

  青城归隐说 

  李自成亲族提出的观点 在青城镇苇茨湾村李文生家发现了一本抄修于康熙三年(1664年)的《李氏家谱》。经过考察研究,得出全新结论,李自成兵败后,化装为和尚投靠其在榆中青城的叔父李斌,晚年的李自成就生活在附近的深山大沟里,并葬于龙头堡子山下。

李自成究竟隐居何处?

  一是是夹山寺禅隐说,二是青城归隐说,但一般认为李自成遇难在湖北通山县九宫山。  1、夹山寺禅隐说  1981年,湖南石门夹山寺发现...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