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姓的字辈排行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3收藏

商姓的字辈排行,第1张

河北泊头商氏字辈:进九万广在振建和平礼永安宝石全。

山东汶上商氏字辈:“振玉兴文凤昭贞怀得祥”。

山东临沂商氏字辈:“玉学纪宗庆”。

山东邹城商氏字辈:“有守文振起存兴懋林玉学景宗……登庆显容贵永怀鸣凤昌贻立道德蕴家延保安祥”。

山东滕州商氏字辈:“有守文振起存兴懋林玉学景宗……登庆显荣贵永怀鸣凤昌贻立道德蕴家延保安祥”。

山东茌平商氏字辈:“本立孝思昌光先守义方”。

山东莒县商氏字辈:“有景(京)余(于)庆祥,令吉英传广”。

河南济源商氏字辈:“承敬复怀顺,存恒悦正友,本朝运隆盛,同庆万年兴”。

河南开封商氏字辈:“永亭振有明玉”。

辽宁大连商氏字辈:“立德永嘉……”。

天津宝坻商氏字辈:“民宝贵学立春”。

河北青县商氏字辈:“旺文思宗大朝国”。

河北兴隆县商氏字辈:永广文朝桂(贵)下为单名一辈-(姓与名两个字)。

湖北武汉商氏字辈:“应一锡祚忠元良世怀景泽长”。

贵州瓮安商氏字辈:“文章崇正体善者知可学继起振先训明达”。

山东泰安商氏字辈:“逢学西和广”。

山东泰安宁阳商氏字辈:“光大永在清明(鸣),积累培(丕)承,笃世泽,诗书启迪振家声”。

山东阳谷商氏字辈:登继作保建守孟兆占。

山东乐陵商氏字辈:齐欲治平建

山东沾化商氏字辈:曰照平俊嘉远至迩安文修武

山东惠民商氏字辈:兴公太希

河北邯郸临漳(商树香房一片)商氏字辈:“许友克里道,新民树其香”。

河北盐山商氏字辈:“光宗耀祖治国齐家万世其昌”。

河北故城县商氏字辈:“德洪国家庆,安邦智世祥”。

江苏徐州睢宁县商氏字辈:学士允振,作则守成,克宗正道,百世其泽

山东菏泽商氏字辈:大山景登好来义,圣敬开久有……

商姓氏的由来 姓氏源流  商(Shāng)姓源出有三:

1、出于子姓,是商王族的后裔,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载:“唐尧封帝喾之子契于此,传十四世至成汤,灭夏而有天下,以商为国号,后商被灭于周,子孙以国为氏。”相传上古时,帝喾妃子名简狄,误食燕子蛋,而生子名“契”。契长大后,被帝舜任命为司徒,教化民众。后来,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商(今陕西省商县)邑。但他却被赐姓为“子”。直到契的十四代孙汤灭了夏朗,建立了商朝,商朝的王孙贵族才开始以国名为姓氏,称为商氏。而商最终为周所灭后,商姓方从贵族之姓转为庶姓的。

2、出于姬姓,为春秋时卫国公孙鞅之后,以封邑名为氏。据《姓纂》载:“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春秋战国时期,卫国的公孙鞅投奔秦孝公,在秦国变法图强,有功而被封为商(或上)君,所以又称为商鞅,史称“商鞅变法”。他的后代就有以封地为姓氏,称为商氏。

得姓始祖:子契。商姓出自成汤,可追溯到上古的帝喾高辛氏。唐尧广封诸侯,其中一位兄弟叫作契,被封在陕西省商县一带,号为商国。契的子孙传到了第十四代,就是灭夏而得天下的成汤。所以契一向被奉为姓商的始祖。据传早在契被封于商之时,就已经出现了商姓。根据《遗子先生文集》记载:“自典而降,得姓者十四,契始封商,以子命氏。”另一种说法,根据《通志・氏族略》上记载,商汤被灭于周,后世子孙就以故国号为氏,世称商氏。故商氏后人奉子契为商姓的得姓始祖。

3、相传黄帝的重孙以地名命姓。

百家姓 商 的来源 姓氏源流 商(Shāng)姓源出有七: 1、出于子姓,是商王族的后裔,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载:“唐尧封帝喾之子契于此,传十四世至成汤,灭夏而有天下,以商为国号,后商被灭于周,子孙以国为氏。”相传上古时,帝喾妃子名简狄,误食燕子蛋,而生子名“契”。契长大后,被帝舜任命为司徒,教化民众。后来,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商(今河南商丘)。但他却被赐姓为“子”。契的十四代孙汤灭了夏朝,建立了商朝,周武王灭商后,商容和商朝王族子孙以商为姓,称商姓。 2、成汤二十五世孙皋辛隐居于商城之东,遂以商为姓。 3、相传黄帝的重孙以地名(今陕西商县)命姓。 4、(元)脱脱等《金史》附录《金史语解》载有女真姓氏和汉姓氏的对应关系:乌古论曰商。 5、《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满洲八旗姓》记载:商佳氏(Sanggiya Hala),满族姓氏,又作尚佳。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海西女真,世居鄂和(今吉林蛟河西北部),后多冠汉姓为商氏、桑氏、尚氏等。 6、《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吴库里氏(Ukuri Hala),又作乌色里,满语“细鳞鲮鱼”,满族最古老的姓氏,金旧姓“乌古论”。世居黑龙江两岸,后改汉字姓商、刘、乌、李、讷、桑等。 7、《遗山先生文集》卷三九《曹南商氏千秋录》记载:曹南商氏,族姓所起,见于远孙正奉大夫赠昌武军节度使衡所著《千秋录》备矣。盖自少典而降,得姓者十四。契始封商,以子命氏,十三世而至汤,十七世而微子代殷,后为偃王。避宋宣祖讳,改殷姓为商姓。 [编辑本段]迁徙分布 商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先秦时有孔子弟子商泽、商瞿见诸史册,均为鲁国人,加之商姓来源众多,至战国时,商姓已分布于今河南商丘、陕西商县、山东曲阜等地。两汉之际,商姓已辗转播迁于今河南平舆、陕西西安以及豫鲁交界的今河南濮阳一带,后经发展,昌盛为当地之望族,上述三地古代分属为汝南郡、京兆郡、濮阳郡,是故后世商姓有以汝南、京兆、濮阳为其郡望堂号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商姓以上述三郡为中心,呈放射状向周边播迁,今甘肃、山西、河北以及南部省份的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均有商姓人入居。隋唐之际,商姓之主流依旧繁衍于北方,但是其在南部省份的商姓也得到了发展。北宋时,河南开封人商瑗流寓西夏,仕为都知兵马使,仁宗时因奉使归宋,奏献密事,仁宗嘉其义,赐他于浙江淳安以居。南宋偏安江南后,商姓在南部省份的分布区域进一步扩大,今江西、四川、湖南均有商姓入迁。宋末元初,蒙古铁骑横行江浙一带,则商姓人有避乱播迁于福建、广东等地的。元代,世居于曹州济阴(今山东荷泽)的商姓家族繁衍兴旺,其人丁兴旺,名人辈出,尤以商挺父子为其杰出代表,其不但显达于朝廷,而且以书画扬名于世,诚为后人所仰视。明初,山西商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河南、河北、山东、陕西、甘肃等地。清康乾年间及其以后,山东、河南、河北等地之商姓有闯关东进入东北三省的,后扩展至内蒙古之东北区。此间华东、华南沿海之商姓有渡海赴台者,历民间至今,商姓分布之地愈广。 如今商姓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山东、黑龙江、河南、北京、陕西、辽宁、江苏,这八个大约占商姓总人口的74%,其次分布于湖北、安徽、浙江、重庆、天津等地。 商氏分布频率示意图商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见插图)表明:在黑吉辽、内蒙古东部、河北大部、京津、山东、河南东北、苏皖北部、重庆东南、贵州北端,商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6%以上,中心地区可达02%以上,这部分地区的覆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91%,居住了>>

商鞅的商姓来源于那种制度 商鞅,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显然,这与古时周王朝主流的分封制相关。

当时,春秋战国时期,很多人物的姓氏都会以地为姓,而这些人大多都是有自己的封地,也就是说最起码是士大夫阶级(诸侯称国,分封士大夫称家)

商式姓咋由来的,有何历史意思 商(Shāng)姓源出有:

源流一

源于子姓,出自上古时期商王朝贵族后裔,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载:“唐尧封帝喾之子契于此,传十四世至成汤,灭夏而有天下,以商为国号,后商被灭于周,子孙以国为氏。”相传,在远古时期,帝喾有个妃子叫简狄,她外出游玩是误食了玄鸟蛋,因而受孕生子名“契”。契长大后,仁惠博学,被舜帝任命为司徒,负责教化民众。后来,因契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赐姓为“子”,敕封在商邑(今陕西商县),组成了商族部落,号为“商国”。一直到契的第十四代孙成汤灭了夏王朗,建立了商王朝,其后裔王孙贵族开始以国名为姓氏,称商氏,为商王朝贵族为官者的专有姓氏。据典籍《遗子先生文集》记载:“自典而降,得姓者十四,契始封商,以子命氏。”另据史籍《通志・氏族略》上的记载:“商汤被灭于周,后世子孙就以故国号为氏,世称商氏。”

商王朝最终为周武王所灭,之后,商氏从贵族之姓转为庶姓,仍称商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史称商氏正宗。商氏族人大多尊奉契、商汤(成汤)为得姓始祖。

源流二

出自成汤二十五世孙皋辛隐居于商城之东,遂以商为姓。

源流三

相传黄帝的重孙以地名(今陕西商县)命姓。

源流四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商佳氏,亦称尚佳氏,满语为Sang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海西女真,世居鄂和(今吉林蛟河西北部),后多冠汉姓为商氏、桑氏、尚氏等。

⑵乌库理氏,亦称乌色里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乌古伦部,满语为Ukuri Hala,汉义“细鳞鲮鱼”,世居黑龙江两岸,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商氏、刘氏、乌氏、李氏、讷氏、桑氏、鱼氏等。

《遗山先生文集》卷三九《曹南商氏千秋录》记载:曹南商氏,族姓所起,见于远孙正奉大夫赠昌武军节度使衡所著《千秋录》备矣。盖自少典而降,得姓者十四。契始封商,以子命氏,十三世而至汤,十七世而微子代殷,后为偃王。避宋宣祖讳,改殷姓为商姓。

源流五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秦国大夫商鞅之后,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据史籍《姓纂》记载:“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春秋时期,卫国有一法家名士叫公孙鞅。公孙鞅,亦名卫鞅,公元前390~前338年待考,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公孙鞅是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为卫鞅,后被秦孝公嬴渠梁封于商邑(今河南淅川),后人称之商鞅。

在商鞅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族封地名称、或名号为姓氏者,称商氏,亦世代相传至今。

商姓。谁知道 100分 商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百四十四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二七。

商氏家族的根在哪啊?商氏的起源头 主要来源有两支,你要查自己的家谱才知道你自己是哪个来源的。

一为中国历史商朝王族后人,原是子姓,国灭之后,后人以国名为姓氏。通志载:商氏,子姓,商本上雒,今之商州也,及成汤有天下,始迁于亳,而命以殷,然商之号亦未废焉,商始祖契,其母曰:简狄,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陨卵取而吞之,孕而生契,舜命契为司徒,封于商,十四世至汤,放桀,又三十世至帝辛,周武王灭之,子孙以国为氏;

二即秦国政治家商鞅之后人,本为姬姓,后代以其封邑(商邑)为姓。

商姓的字辈排行 河北泊头商氏字辈:进九万广在振建和平礼永安宝石全。山东汶上商氏字辈:“振玉兴文凤昭贞怀得祥”。山东临沂商氏字辈:“玉学纪宗庆”。山东邹城商氏字辈:“有守文振起存兴懋林玉学景宗……登庆显容贵永怀鸣凤昌贻立道德蕴家延保安祥”。山东滕州商氏字辈:“有守文振起存兴懋林玉学景宗……登庆显荣贵永怀鸣凤昌贻立道德蕴家延保安祥”。山东茌平商氏字辈:“本立孝思昌光先守义方”。山东莒县商氏字辈:“有景(京)余(于)庆祥,令吉英传广”。河南济源商氏字辈:“承敬复怀顺,存恒悦正友,本朝运隆盛,同庆万年兴”。河南开封商氏字辈:“永亭振有明玉”。辽宁大连商氏字辈:“立德永嘉……”。天津宝坻商氏字辈:“民宝贵学立春”。河北青县商氏字辈:“旺文思宗大朝国”。河北兴隆县商氏字辈:永广文朝桂(贵)下为单名一辈-(姓与名两个字)。 湖北武汉商氏字辈:“应一锡祚忠元良世怀景泽长”。贵州瓮安商氏字辈:“文章崇正体善者知可学继起振先训明达”。山东泰安商氏字辈:“逢学西和广”。山东泰安宁阳商氏字辈:“光大永在清明(鸣),积累培(丕)承,笃世泽,诗书启迪振家声”。山东阳谷商氏字辈:登继作保建守孟兆占。山东乐陵商氏字辈:齐欲治平建山东沾化商氏字辈:曰照平俊嘉远至迩安文修武山东惠民商氏字辈:兴公太希河北邯郸临漳(商树香房一片)商氏字辈:“许友克里道,新民树其香”。河北盐山商氏字辈:“光宗耀祖治国齐家万世其昌”。河北故城县商氏字辈:“德洪国家庆,安邦智世祥”。江苏徐州睢宁县商氏字辈:学士允振,作则守成,克宗正道,百世其泽山东菏泽商氏字辈:大山景登好来义,圣敬开久有……

姓商的历史名人和当代名人 商容

他是第一位出现于史籍的商姓人士,传说是纣王时官拜大夫,因忠言直谏,被纣王罢官。周武王克商后,商容归周朝,钦慕他的为人,曾特别旌表其闾,并嫁以女儿,所传后裔以商为姓。这也是有的学者认为他是后世商姓得姓始祖的原因。

商高

周代数学家,他写了中国第一本数学著作《周髀算经》。

商泽

春秋末年鲁国人。字子秀,一作子季,孔子弟子,为七十二贤之一,以涉览六籍为乐。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封“雎阳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又封“邹平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称“先贤”。

商瞿

春秋末年鲁国人。字子木,孔子弟子,比孔子小二十九。孔子把《易经》传授给商瞿,商瞿传给楚国人犴臂子弘,子弘传给江东人矫子庸疵,庸疵传给燕国人周子家竖,周竖传给淳于人光子乘羽,光羽传给齐国人田子庄何,田何传给东武人王子中同,中同传给川人杨何。杨何在汉武元朔年间,因为研究《易经》出任子当朝的中大夫。

商鞅

战国时期为秦奠定统一基础的功臣,是人所共知的历史人物。当时,他以刑名法术之学,被秦孝公重用为相,定变未能令,废井田,开阡陌,改赋税之法,结果在短短的十年时间之内,使得秦国面貌大变,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秩序井然。商鞅也因此被封于商公邑,号为商(或上)君。有学者认为,商鞅的后代子孙就以封邑名作了姓氏。

商挺

元初大臣。字孟卿(1209-1288),晚号左山老人。曹州济阴(今菏泽)人。宪宗三年(1253年),奉蒙古封君忽必烈征召至盐州,任京兆宣抚司郎中,抚定关中。又升空抚司副使,受命兼治怀孟。八年(1258年),复得忽必烈召见,与商军政要务。明年,力助忽必烈取得汗位。任陕西、四川等路宣抚副使,与宣抚使廉希宪等共同挫败蒙古将领哈刺不花、浑都海等人的叛乱。改佥陕西、四川行省事,晋参知政事。世祖至元元年(1264年),召入京拜为中书参知政事。历任同佥枢密院事、佥枢密院事、枢密副使等职,于元初军政制度多所创建。九年(1272年)十月,赴京兆皇子王相府任王相。十五年(1278年)以王府内讧,株连罢职、籍家。无罪获赦后,隐居不出。死于京城。仁宗延佑初年,追封推诚协谋佐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鲁国公,谥“文定”。能诗赋,兼工书法。著有《藏春集》6卷。

商辂

字弘载,号素庵,明朝人。正统间乡、会、殿试皆第一。景泰间官至兵部尚书。成化初进谨身殿大学士。他为人平粹简重,宽厚有容,至临大事、决大议,毅然莫能夺。著有《商文毅公文》。

商景春

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进士,曾任湖南桃源知县,归休后隐居于偏僻的福清赤礁。宋末元初,景春之弟景夏组织义军抗元,失败被俘,自杀,商氏族受清剿。景春的长子商禹和第三子商当逃避于赤礁,战事过后,商禹回居石竹,商当留在赤礁,分别传下长房和三房裔孙。景春的次子商稷,逃到漳浦,见县治西南鹿溪之滨一片沃土,便住下来垦荒拓土,传衍第二房裔孙,建立商氏埔社,并传衍后裔于杜浔和诏安。

商大节

(1489年~1553年)明代大臣,字孟坚,钟祥人。嘉靖二年(1523年)进士,任丰城知县,后提升为兵科给事中,因事被谪为盐城县丞。不久,出任广东佥事,镇压海南岛黎民的反抗。后升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兼提督紫荆各关。时蒙古贵族俺答率兵入犯,进逼京都,他奉命率五城御史统领城中居民及入京应试武生守御。俺答兵退后,奉命兼管民兵,经略京城内外,官进右副都御史。为大将军仇鸾所妒,世宗听信谗言,将他下狱。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仇鸾死,其旧部为他申诉,世宗不允。次年死于狱中。穆宗即位后,赠兵部尚书,谥曰端愍。

商景兰

清初诗人。字媚生,明、清间会稽人。明吏部尚书商祚长女,祁彪佳妻。能书善画>>

商鞅真的姓商吗?人们为什么把他叫做商鞅? 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卫国(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汉族。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孝公死后,被贵族诬害,车裂而死。在位执政十九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但最后还是死于自己的法。

商衍鎏

商衍鎏(1875-1963),字藻亭,号又章、冕臣,晚号康乐老人,清代为广州驻防正白旗汉军人籍,后改称广东番禺人(民国后甚至1949年后),1875年生。著名学者、书法家。1894年甲午科举人。1904年为清朝最后一次科举考试,商衍鎏得殿试第一甲第三名,成为清末科探花,任翰林院编修。曾任侍讲衔撰文、国史馆编修、实录馆总校、文渊阁校理等职。先后任国民政府财政部秘书、江西省财政特派员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国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广东省政协常委、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等职。

中文名:商衍鎏

别名:字藻亭,号又章、冕臣,晚号康乐老人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州纸行街莲花巷

出生日期:1875年

逝世日期:1963年8月28日

职业:学者、书法家

代表作品:《清代科举考试述录》

籍贯:广州驻防正白旗汉军人;广东番禺

人物简介

商衍鎏(1875-1963),字藻亭,号又章、冕臣,晚号康乐老人,清代为广州驻防正白旗汉军人籍,后改称广东番禺人(民国后甚至1949年后),1875年生。学者、书法家。

商衍鎏从小苦读,1894年甲午科举人,在广州光孝寺西华堂读书多年,后又入学海堂、菊坡精舍、应元书院。1904年甲辰科中一甲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入进士馆。其间1906年至1909年被派往日本东京法政大学学习法政。后历任翰林院侍讲衔撰文、国史馆协修、实录馆总校官、帮提调等职。

1912年,受聘于德国汉堡殖民学院(HamburgischesKolonialinstitut,旧译:汉堡殖民学堂)东亚系(OstasiatischenSeminar)研究助理,1916年聘约期满回国。(汉堡殖民学院成立于1908年4月,并于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被撤销。1919年汉堡大学成立时,殖民学院被并入该校。)

归国后,历任北京副总统府顾问、江苏督军署内秘书、大总统府谘议、江西省财政特派员。1927年任国民政府财政部秘书。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回南京。

1960年7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1963年8月28日在广州逝世,终年88岁。

学术贡献

商衍鎏毕生研习书法,楷书学颜真卿、褚遂良,中年以后博采历代名家草书,变化自如,飞逸多姿。行书尤为流走飞动,别有一种高雅气格。1941年书的楷书心经轴,人评为“贵在能以动人行而不失空灵静默,一股清气统贯全幅”。商衍鎏的画亦有时名,尤以绘竹石著称。商衍鎏在1962年病逝于广州。著有《清代科举考试实录》、《太平天国科举考试纪略》,有《商衍鎏诗书画集》传世。

家庭背景

简介

商氏先祖在明末季移居沈阳,并在沈阳隶汉军籍,及清朝入关。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镶黄、正白、正黄上三旗驻防广州,商氏先人商国秀随汉军正白旗往广州驻防,从此商家在广州开枝散叶。(《钦定八旗通志》卷六十一,氏族志八,记有“商氏系出沈阳”,佐证了商氏迁粤家谱中,系出沈阳是准确的。)

商衍鎏的父亲商廷焕,是个穷秀才,七次参加科考皆不中,绝望之余,转而将一切希望寄托在两个儿子身上。为了二子有个安静的读书环境,商廷焕在广州住所莲花巷尾辟出一块地,莳花种竹,盖茅屋数间,取名玉莲园。二子也不辜负老父期望,“三更灯火五更鸡”,于1890年中秀才,之后二人又考中举人。

商家在广东科举史上有“禺山双凤”(商衍鎏、商衍瀛两个进士)的美誉。同时商衍鎏的两个儿子,商承祖和商承祚,都是著名的学者教授。其中商承祖曾任南京大学外文系主任,商承祚则是著名的古文字学家,中山大学教授。晚年商衍鎏撰写了《清代科举考试述录》和《太平天国科举考试纪略》,更凭记忆默写当年考题,为后世留下了非常宝贵的财富。中央新闻纪录**制片厂于1956年11月为他拍了《探花晚年》,介绍了他晚年的幸福生活。

探花商衍鎏1963年作古,其子商承祚教授1991年辞世。其家继续在岭南书写商家历史的是商承祚教授的三位子女。长女商志男原是铁路中心医院眼科专家,长子商志馥原是广东文史馆专家,次子商志(香覃)是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知名教授。

族谱

商家的四代文脉第一代:商廷焕

第二代:商衍瀛、商衍鎏

第三代:商衍鎏后人商承祖、商承祚

第四代:商承祚后人商志男、商志馥、商志香覃

商廷焕商家第一个读书人。商廷焕(1840-1887年),字蔚田,号明章。商氏文化世家的开创者,八旗军人出生,师从陈澧,自小就埋头苦读功名,七次应考乡举不中,于是不再参加科考。后迫于生计开辟私塾,其间经营惨淡,未满50岁即驾鹤西去。

商衍鎏——中国最后一个探花。

商衍瀛——著名书法家。商衍瀛(1870-1960)清光绪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癸卯翰林,清末曾任翰林院侍讲兼京师大学堂预科监督。著名书法家。商衍瀛中年后政治立场趋向保守,溥仪在《我的前半生》里提到,商衍瀛曾为溥仪复辟在张学良的奉系旧头目中活动过。

商承祖——精通德语的中国人。民国期间,曾任上海中央研究社社会科学研究所民族学组编辑,德国汉堡大学汉文研究所讲师,东京前国立中央大学文学院外文系教授,南京大学外文系教授。3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1959年加入中国作协。译著有《海涅散文选》等。

商承祚——楚文化考古的鼻祖。商承祚(1902-1991年),字锡永,号契斋。自幼好古成癖,1922年拜罗振玉为师,研习甲骨文、金文。22岁所撰著的《殷虚文字类编》是我国最早、最有建树的甲骨文字典之一,其后撰写的学术论文和著作多有创见,均为学界称道。商承祚的《长沙古物闻见记》、《长沙出土楚漆图录》更是开楚文化研究之先河,被称为湖南楚文化考古之传布和研究的开山鼻祖。

家族逸闻

关于是末代科考,民间有种传闻,说朱汝珍才是名至实归的状元郎,但慈禧太后最恨广东人,因为她的几个心头大患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都是广东人,一见朱汝珍是广东人,就一定要拉他下马。而商衍鎏在报名时填的是“广东驻防正白旗汉军”,所以避开了老佛爷的阴谋之手。另外,还有个民间传言却说,本来是商衍鎏卷子做得最好,但老佛爷认为刘春霖这个名字是吉兆,所以将他点为状元,让商衍鎏屈居探花。这些都是传说,没有依据,中探花的过程,商衍鎏先生在《清代科举考试述录》中有详细说明。

人物年表

1875年出生,商衍鎏从小苦读。1894年甲午科举人,在广州光孝寺西华堂读书多年,后又入学海堂、菊坡精舍、应元书院。1904年甲辰科中一甲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入进士馆。历任侍讲衔撰文、国史馆协修、实录馆总校官、帮提调等职。

1906年至1909年被派往日本东京法政大学学习法政。1912年应聘为德国汉堡海外商务学院汉文教授,远赴德国四年教授汉语。

1916年聘约期满回国。归国后历任北京副总统府顾问、江苏督军署内秘书、大总统府谘议、江西省财政特派员。

1927年任国民政府财政部秘书。

1927年后,鉴于时政腐败,愤而辞职,从此以卖字为生,治学为本。抗战后辗转江苏、四川等地。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由南京辗转入川,初居成都,后移眉山、乐山、夹江等地,以卖文鬻字为生。

1946年抗战胜利后,回南京。

1949年散居广州、澳门、香港。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江苏省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常委、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

1956年11月,中央新闻纪录**制片厂为他拍了《探花晚年》的影片,将他的写作和日常生活以及部分字画摄入镜头。

1960年7月被周恩来总理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晚年由儿子商承祚接回广州定居。

1963年8月28日在广州逝世,终年88岁。

人生经历

商衍鎏清朝同治十三年(1875年)生,公元1963年逝世,享寿89岁,清代为广州驻防正白旗汉军人籍,民国后改称广东番禺人。一生经历了三个时代,即清朝、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衍鎏从小即刻苦攻渎,文才出众,颇负盛名。他先后参加各种科举考试15次,终于在光绪三十年30岁时上京参加廷试,中一甲第三名探花。这次科举考试,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一次科举考试。

商衍鎏中了探花之后,曾在北京任翰林院编修、撰文、国史馆协修、实录馆总校官等职。为了改革清廷的—些积弊,曾与翰林院成员一起赴日本留学考察明治维新的状况,回国后向清廷提出改革的建议,惜未被采纳。商衍鎏虽长期受封建传统教育的影响,但能跟着时代前进,顺应历史潮流,政治思想比较开明,意识到封建制度必然灭亡,民主革命不可抗拒的道理。对孙中山推翻满清,建立共和政体表示赞同,丝毫没有主张复辟封建制度的言行,是难能可贵的。民国初年,商衍鎏及兄长商衍瀛及他们的家眷避居青岛,德国汉堡殖民学院(HamburgischeKolonialinstitut)教授奥托·福兰阁(OttoFranke,1863—1946)通过当时在青岛德华大学(Deutsch-ChinesischeHochschule,又称德华特别高等专门学堂)的校长格奥尔格·凯贝尔(GeorgKeiper)邀请往汉堡殖民学院东亚系任奥托·福兰阁的研究助理。商衍鎏携长子商承祖同往,给以留学机会。后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6年回国。回国后曾任江苏省督军署秘江西省财政特派员。任职期间,曾建议财政部修改其中不恰当的条文。财政部同意并交其执笔修改。此事为商人所知,托人说项,说如能将其条文按他们的利益改动一下,将送酬金5万元。商衍鎏不为重金所动,严词拒绝,当时传为美谈。他还常以此教自儿孙,说不义之财,决不收受,否则影响人品道德,为人所耻、可恶。商衍鎏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品德高尚,为世楷模。

商衍鎏热爱祖国,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十分痛恨。当日寇侵略中国东三省时,他在《感愤》诗中写道:惊看砧肉供刀俎,忍撤藩篱逼冀燕。莫恃匡时新有策,长蛇封豕欲难填。诗中对“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以及国民党反动派卖国投降政策必然带来的后果,给予深刻的揭露和严厉的抨击。

商衍鎏在新中国生活了14年,1949年中国解放,使灾难深重的祖国走上了光明大道,中国各阶层人民无不欢欣鼓舞。此时年过七旬的商衍鎏无限快慰,焕发了青春活力,决心为祖国、为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而党对知识分子的关怀,更使商衍鎏感到温暖,不仅生活上有了根本的改善,党和政府还先后安排他任江苏省政协委员、南京市文史馆馆长、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文史馆副馆长等职。

远离政治的商衍鎏于1912年受聘与汉堡殖民学院(HamburgischesKolonialinstitut,旧译:汉堡殖民学堂。汉堡殖民学院成立与1908年4月,为今汉堡大学的前身)东亚系(OstasiatischenSeminar)研究助理,远赴德国四年教授汉语。在德国,他还帮助筹建了汉堡殖民学院中国语言和文化系。殖民学院非常重视这项工作,专门拨出二万马克。商衍鎏编制了采购中文的书目,并向国内订购了一批很有价值的中国图书,成为奠定今汉堡大学汉语系基础的里程碑。拥有八万余册的今日的汉堡大学中文系图书馆,已经成为德国规模最大和最著名的图书馆。“末代探花”商衍鎏为促进中德文化教育的交流立下了“首创”之功。

主要著作

《清代科举考试述录》,三联书店一九五八年出版。是书乃是商衍_重要的学术著作。是一部概述清代科举制度的书。其中特设一章,详细叙述八股文的源委。在同章中,与八股文相辅而行的试帖诗,作者也撮要纪述。其他如律赋、经义、论、策、疏、经解、殿试策等等,也各附录一篇,并梢加说明,使读者可以考见其体例。书中将清代乡会试科分:殿试首选、考官场官、科举系统之类,均列成表,便于检阅。《太平天国科举考试记略》,1961由中华书局出版。书中澄清了过去比较模糊的几个问题,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商衍鎏诗书画集》,一九六二年香港自费出版。

《商衍鎏诗书画集》(戊子年增补本),文物出版社2008年出版。

《商衍鎏书章草急就篇》,文物出版社2007年出版。

人物评价

商衍鎏为人敦厚坚毅,开朗乐观。仍孜孜不倦地著书立说,把自己的宝贵经验留给后人。商衍鎏一生经历了三个不同的时代,从清朝的探花、民国时期的教授、到解放后的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广东省政协委员。特别是晚年热心于社会主义建设,成绩卓著,德高望重,是番禺跨越时代最多的一位俊才。

张振林(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商承祚教授“四大弟子”之一):旧学和新学在商衍鎏身上完美融合。商家是广东影响力相当大的文化世家之一。商衍鎏老先生是中国最后一个探花,具有历史意义,难得的是解放后老探花还在世,显得弥足珍贵。另外商衍鎏老先生思想开明,注重与时俱进。记得以前,商承祚教授家客厅里挂的照片,就是商老先生和商承祚教授两父子在书房里交流的场景。旧学与新学在科举出身的商老先生上有着完美的融合。

爱国人士

商衍鎏是一位著名的爱国人士和学者。日寇侵占东三省时,他在《感愤》一诗中写道:“惊看砧肉供刀俎,忍撤藩篱逼冀燕。”并有“长蛇封豕欲难填”之句,痛斥帝国主义的贪婪本性及反动派的卖国政策。抗战期间又愤怒声讨日冠滥炸和平城市的暴行;每闻捷报,则咏诗庆贺。他对国民党的苛政无比痛恨,曾以“斗米需钱百万多”成辘轳体长诗加以揭露。解放后,党和政府对老年知识分子的关怀与安排,使他感到温暖,多次赋诗抒怀。他老当益壮,经过三年努力,撰写了一部23万字的《清代科举考试述录》,于1958年由三联书店出版。全书材料翔实,内容丰富,条理清楚,填补了我国学术界的一项空白,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随后又著有该书姊妹篇《太平天国科举考试纪略》,1961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书中澄清了过去比较模糊的几个问题,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他还从三十馀年的诗作中选出400首,书画26幅,《画竹一得浅说》一篇,并附上徐宗浩所临柯九思《竹谱》,合为《商衍鎏诗书画集》,1962年影印出版,书中文字全部由他亲自缮写。

书法造诣

商衍鎏在书法方面造诣亦深。他的作品流传不少,在书法界有一定影响。楷书初学褚、颜,功力较深。中年以后转而致力草书,从章草下手,经过一个时期的临摹,勤习诸名家范本,使书体变化自如,飞逸多姿,60岁以后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评者谓其书法兼有颜鲁公的沉着端庄、褚河南的秀劲超逸。行书尤见神韵潇洒,刚柔相济,意趣盎然,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他亦喜画竹,并对其画理细心揣摩、钻研,他的《画竹一得浅说》近两万字,是其研究心得,初学者可以从中掌握途径。他画竹的作品不多,但幅幅风格不凡,挺拔多姿,给人以清新之感;他题画竹的诗篇不少,每以它遇严寒而苍翠不改,经风雨而坚韧不凋的高尚品格以自励。

商姓起源 商姓起源(1)出自子姓。以国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公元前十一世纪,商朝被周武王所灭,子孙有的为商氏。(2)以邑名为氏。春秋时秦国卫[yang]受封于商,子孙遂有商氏。河北保定涿州高官庄一脉是哪一脉的来源要找本村本支谱书查找,或者找本家族年老者查询,搜索商姓网吧,查找当地地方志书等当地资料,只要功夫深,多少能找到点信息。

商姓氏的由来 姓氏源流  商(Shāng)姓源出有三:

1、出于子姓,是商王族的后裔,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载:“唐尧封帝喾之子契于此,传十四世至成汤,灭夏而有天下,以商为国号,后商被灭于周,子孙以国为氏。”相传上古时,帝喾妃子名简狄,误食燕子蛋,而生子名“契”。契长大后,被帝舜任命为司徒,教化民众。后来,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商(今陕西省商县)邑。但他却被赐姓为“子”。直到契的十四代孙汤灭了夏朗,建立了商朝,商朝的王孙贵族才开始以国名为姓氏,称为商氏。而商最终为周所灭后,商姓方从贵族之姓转为庶姓的。

2、出于姬姓,为春秋时卫国公孙鞅之后,以封邑名为氏。据《姓纂》载:“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春秋战国时期,卫国的公孙鞅投奔秦孝公,在秦国变法图强,有功而被封为商(或上)君,所以又称为商鞅,史称“商鞅变法”。他的后代就有以封地为姓氏,称为商氏。

得姓始祖:子契。商姓出自成汤,可追溯到上古的帝喾高辛氏。唐尧广封诸侯,其中一位兄弟叫作契,被封在陕西省商县一带,号为商国。契的子孙传到了第十四代,就是灭夏而得天下的成汤。所以契一向被奉为姓商的始祖。据传早在契被封于商之时,就已经出现了商姓。根据《遗子先生文集》记载:“自典而降,得姓者十四,契始封商,以子命氏。”另一种说法,根据《通志・氏族略》上记载,商汤被灭于周,后世子孙就以故国号为氏,世称商氏。故商氏后人奉子契为商姓的得姓始祖。

3、相传黄帝的重孙以地名命姓。

百家姓 商 的来源 姓氏源流 商(Shāng)姓源出有七: 1、出于子姓,是商王族的后裔,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载:“唐尧封帝喾之子契于此,传十四世至成汤,灭夏而有天下,以商为国号,后商被灭于周,子孙以国为氏。”相传上古时,帝喾妃子名简狄,误食燕子蛋,而生子名“契”。契长大后,被帝舜任命为司徒,教化民众。后来,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商(今河南商丘)。但他却被赐姓为“子”。契的十四代孙汤灭了夏朝,建立了商朝,周武王灭商后,商容和商朝王族子孙以商为姓,称商姓。 2、成汤二十五世孙皋辛隐居于商城之东,遂以商为姓。 3、相传黄帝的重孙以地名(今陕西商县)命姓。 4、(元)脱脱等《金史》附录《金史语解》载有女真姓氏和汉姓氏的对应关系:乌古论曰商。 5、《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满洲八旗姓》记载:商佳氏(Sanggiya Hala),满族姓氏,又作尚佳。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海西女真,世居鄂和(今吉林蛟河西北部),后多冠汉姓为商氏、桑氏、尚氏等。 6、《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吴库里氏(Ukuri Hala),又作乌色里,满语“细鳞鲮鱼”,满族最古老的姓氏,金旧姓“乌古论”。世居黑龙江两岸,后改汉字姓商、刘、乌、李、讷、桑等。 7、《遗山先生文集》卷三九《曹南商氏千秋录》记载:曹南商氏,族姓所起,见于远孙正奉大夫赠昌武军节度使衡所著《千秋录》备矣。盖自少典而降,得姓者十四。契始封商,以子命氏,十三世而至汤,十七世而微子代殷,后为偃王。避宋宣祖讳,改殷姓为商姓。 [编辑本段]迁徙分布 商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先秦时有孔子弟子商泽、商瞿见诸史册,均为鲁国人,加之商姓来源众多,至战国时,商姓已分布于今河南商丘、陕西商县、山东曲阜等地。两汉之际,商姓已辗转播迁于今河南平舆、陕西西安以及豫鲁交界的今河南濮阳一带,后经发展,昌盛为当地之望族,上述三地古代分属为汝南郡、京兆郡、濮阳郡,是故后世商姓有以汝南、京兆、濮阳为其郡望堂号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商姓以上述三郡为中心,呈放射状向周边播迁,今甘肃、山西、河北以及南部省份的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均有商姓人入居。隋唐之际,商姓之主流依旧繁衍于北方,但是其在南部省份的商姓也得到了发展。北宋时,河南开封人商瑗流寓西夏,仕为都知兵马使,仁宗时因奉使归宋,奏献密事,仁宗嘉其义,赐他于浙江淳安以居。南宋偏安江南后,商姓在南部省份的分布区域进一步扩大,今江西、四川、湖南均有商姓入迁。宋末元初,蒙古铁骑横行江浙一带,则商姓人有避乱播迁于福建、广东等地的。元代,世居于曹州济阴(今山东荷泽)的商姓家族繁衍兴旺,其人丁兴旺,名人辈出,尤以商挺父子为其杰出代表,其不但显达于朝廷,而且以书画扬名于世,诚为后人所仰视。明初,山西商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河南、河北、山东、陕西、甘肃等地。清康乾年间及其以后,山东、河南、河北等地之商姓有闯关东进入东北三省的,后扩展至内蒙古之东北区。此间华东、华南沿海之商姓有渡海赴台者,历民间至今,商姓分布之地愈广。 如今商姓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山东、黑龙江、河南、北京、陕西、辽宁、江苏,这八个大约占商姓总人口的74%,其次分布于湖北、安徽、浙江、重庆、天津等地。 商氏分布频率示意图商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见插图)表明:在黑吉辽、内蒙古东部、河北大部、京津、山东、河南东北、苏皖北部、重庆东南、贵州北端,商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6%以上,中心地区可达02%以上,这部分地区的覆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91%,居住了>>

商姓来源于什么 :真详细baikebaidu/laddin

商姓最早出现在哪里? 商姓起源

1、相传黄帝的重孙以地名命姓。

2、出自子姓,以国名命姓。上古帝尧继位后,封他的兄弟契(姓子)于商邑(今河南商丘),后来建立了商国。商国传了十四代君主,到了成汤当商王时,灭了夏朝,建立了商朝。商朝传到商纣王时,有个忠臣叫商容,他就是第一个以商朝国名为姓的人。周武王灭商后,商容和商朝王族子孙以;商;为姓,称商姓

3、出自姬姓。战国时卫国公孙鞅投奔秦孝公,在秦国变法图强,被封于商(今河南淅川县西南),所以称为商鞅。他的后代以封邑命姓,称商姓。

请采纳!

商鞅的商姓来源于那种制度 商鞅,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显然,这与古时周王朝主流的分封制相关。

当时,春秋战国时期,很多人物的姓氏都会以地为姓,而这些人大多都是有自己的封地,也就是说最起码是士大夫阶级(诸侯称国,分封士大夫称家)

商氏家族的根在哪啊?商氏的起源头 主要来源有两支,你要查自己的家谱才知道你自己是哪个来源的。

一为中国历史商朝王族后人,原是子姓,国灭之后,后人以国名为姓氏。通志载:商氏,子姓,商本上雒,今之商州也,及成汤有天下,始迁于亳,而命以殷,然商之号亦未废焉,商始祖契,其母曰:简狄,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陨卵取而吞之,孕而生契,舜命契为司徒,封于商,十四世至汤,放桀,又三十世至帝辛,周武王灭之,子孙以国为氏;

二即秦国政治家商鞅之后人,本为姬姓,后代以其封邑(商邑)为姓。

商氏的由来,姓商的分布? ■姓氏源流

商(Shāng)姓源出有二:

1、出于子姓,是商王族的后裔,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载:“唐尧封帝喾之子契于此,传十四世至成汤,灭夏而有天下,以商为国号,后商被灭于周,子孙以国为氏。”相传上古时,帝喾妃子名简狄,误食燕子蛋,而生子名“契”。契长大后,被帝舜任命为司徒,教化民众。后来,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商(今陕西省商县)邑。但他却被赐姓为“子”。直到契的十四代孙汤灭了夏朗,建立了商朝,商朝的王孙贵族才开始以国名为姓氏,称为商氏。而商最终为周所灭后,商姓方从贵族之姓转为庶姓的。

2、出于姬姓,为春秋时卫国公孙鞅之后,以封邑名为氏。据《姓纂》载:“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春秋战国时期,卫国的公孙鞅投奔秦孝公,在秦国变法图强,有功而被封为商(或上)君,所以又称为商鞅,史称“商鞅变法”。他的后代就有以封地为姓氏,称为商氏。

得姓始祖:子契。商姓出自成汤,可追溯到上古的帝喾高辛氏。唐尧广封诸侯,其中一位兄弟叫作契,被封在陕西省商县一带,号为商国。契的子孙传到了第十四代,就是灭夏而得天下的成汤。所以契一向被奉为姓商的始祖。据传早在契被封于商之时,就已经出现了商姓。根据《遗子先生文集》记载:“自典而降,得姓者十四,契始封商,以子命氏。”另一种说法,根据《通志・氏族略》上记载,商汤被灭于周,后世子孙就以故国号为氏,世称商氏。故商氏后人奉子契为商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缺)商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商姓源自相传黄帝的重孙以地名命姓。出自子姓,以国名命姓。上古帝尧继位后,封他的兄弟契(姓子)于商邑(今河南省商丘),后来建立了商国。商国传了十四代君主,到了成汤当商王时,灭了夏朝,建立了商朝。商朝传到商纣王时,有个忠臣叫商容,他就是第一个以商朝国名为姓的人。周武王灭商后,商容和商朝王族子孙以 商 为姓,称商姓。出自姬姓。战国时卫国公孙鞅投奔秦孝公,在秦国变法图强,被封于商(今河南省淅川县西南),所以称为商鞅。他的后代以封邑命姓,称商姓。福建省的商姓祖上河南省固始人,唐末随王潮、王审知兄弟入闽,居福州东郊鼓山下横屿。传至宋庆历年间,商玄胤“相地”至福清,看中石竹山东南(今东张镇)一片“风水宝地”,便在那里定居,后裔人才辈出。商姓望出汝南郡(汉高帝时置郡。相当今河南省中部上蔡县及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

山西大槐树商姓 望采纳洛阳千家姓之――商姓商姓起源有三,其中主要的两支源于黄帝。

一、出自子姓,是汤王后代。黄帝后裔封于商(故城在今陕西商县),其后以地为氏(见《偃师姓氏源流》)。显然是黄帝后裔。《古今姓氏书辨证十阳》记载:“商王之后,以国为氏。”据《史记殷本记》、《遗山先生文集》记载,上古姬姓黄帝曾孙名帝喾,号高辛氏,继颛顼帝为天下共主,在位70年而崩,继立的帝挚不贤,仅在位年即被诸侯废黜,并改立帝喾之子放勋。即唐尧。唐尧广封诸侯,其兄弟契被封于今陕西商县一带,号为商国,于是契的部分子孙就以国名作了姓氏。帝喾生子契,赐子姓。契世代孙名汤,灭夏桀,以祖上曾封于商之故,建立商朝,传三世二王,至帝辛而为周武王姬发所灭。原商朝君王之族有的以原国名命姓,乃有商姓。

二、出自周文王姬昌少子、卫国始祖康叔。据《元和姓纂》记载,康叔建立卫国后,支庶繁蕃,形成较大的公族,至战国时有其后人商鞅,后辗转至秦,两次变法,强秦富民,以功封于商(今陕西省商县东南),人称商君。后来,商鞅受车裂之刑,其子孙后代散居各地,以商鞅封邑名为姓,乃成商姓。显然是黄帝后裔。

三、出自改姓。1、金时女真人乌古论氏,改汉姓商。2、清朝满洲八旗商佳氏、乌库里氏等均改为商姓。

商姓名人:金朝有商衡,山东省曹县人,至宁间中状元,授监察御史,直言上疏,不阿权贵,后为元军所俘,不屈而死。其子商挺,随元世祖征战有功,官至中书参知政事,追封鲁国公。清末探花商衍鎏(音流)。当代名人有商震、商景才,等等。

商姓郡望:汝南郡(今河南省中部上蔡县及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濮阳郡(今河南濮阳一带)。

商姓适用楹联:至宁状元不阿权贵(金代至宁状元商衡);殿试第一简重为人(明代大学士商辂)。三元独中明代(明朝谨身殿大学士商辂,乡、会、殿试均第一,后晋兵部尚书、大学士,为人宽厚有容);二贤并列圣门(春秋时鲁国名人商泽,孔子弟子;春秋时鲁国名人商瞿,也是孔子的弟子)。帝王后代(黄帝的重孙,以地名获商姓);贤臣子孙(商纣王的贤臣商容的后代子孙,以祖上商容之名命姓,成为商氏)。折槛生前事;遗碑死后名(清代诗人商景兰《悼亡》诗联句)。

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民之商姓后裔分布于豫、冀、鲁、陕、甘等地。

《中国姓氏起源于商朝》短文的答案 从考古的角度讲,商朝是最可能获得姓氏起源物证的朝代。那个时代是典型的奴隶制时期,国家机构已经形成,帝王的嫡子有王位继承权,某些庶子被分封。这些爵国的后裔可能以国或封地的名字逐渐形成姓氏。另外还有以官名为氏的,如太史、司马、司空、司徒;以先人别号为氏的,如唐、夏、殷;以封地为氏的,如鲁、米、卫;以先人谥号为氏的,如庄、武、穆、宣;以居住地名为氏的,如郭、池;以从事职业为氏的,如陶、屠、巫、卜等等。

商姓的字辈排行

河北泊头商氏字辈:进九万广在振建和平礼永安宝石全。山东汶上商氏字辈:“振玉兴文凤昭贞怀得祥”。山东临沂商氏字辈:“玉学纪宗庆”。山...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