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爱新觉罗子孙qq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5浏览:2收藏

清朝皇帝爱新觉罗子孙qq,第1张

爱新觉罗,罗马字转写为Aisin Gioro(穆麟德式转写),历史上清朝皇室姓氏。“爱新”是满语“金”的意思。作为姓氏,发源地在宁古塔旧城东门外三里。“爱新觉罗”这个姓氏是根据远祖部族支系远近划分的。意思即为爱新部族远支。

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近70年间,爱新觉罗家族流散各地,皇族身份已成了历史,政府行为的修谱已无可能,纯正的血统已无保障,婚姻状况也日趋复杂,几乎没有任何家谱问世,家族人口的统计已很困难。但1937年之前康德伪皇帝在伪满洲国最后一次整体的修缮了家族谱系,所有宗室、觉罗都罗列其上,现存中国国家图书馆。后爱新觉罗密雅纳支派根据原先存留下来的碟谱和东北辽中新民地区的情况又由家族族长带领修缮了谱系,《爱新觉罗宗谱密雅纳支》 每十年系统修订一次,已经成为定规。经辽宁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的批准,爱新觉罗密雅纳支派恢复了家庙,每年的阴历五月十三举行家族内祭祀。

爱新觉罗,拉丁文转写为 Aisin Gioro ,是清朝皇室姓氏。满语“爱新”是族名,“金”的意思。“觉罗”是姓氏,是以努尔哈赤祖先最初居住的地方“觉罗”(今黑龙江省伊兰一带)作为姓氏,发源地在宁古塔旧城东门外三里。“爱新觉罗”这一姓氏的含义是,金子般高贵神圣的觉罗族。

满洲姓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姓(满语中“姓氏”一词的穆林德夫转写为hala 、哈拉),一部分是基于血缘宗亲关系的族名(mukūn、穆昆)。爱新觉罗一姓中,爱新是族名,觉罗是姓。“觉罗”与“爱新觉罗”两者的关系类似汉族中“某姓”和“某家族”的关系(李姓与赵郡李氏,谢姓与陈留谢氏,张姓与桐城张氏,翁姓与常熟翁氏等)。除爱新觉罗外,觉罗这一姓氏还有伊尔根觉罗、舒舒觉罗、通颜觉罗、嘉穆瑚觉罗、西林觉罗等分支,都源于同一始祖。因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该族遂成望族,以全称相称,“爱新”遂变为姓氏的一部分。

清代将爱新觉罗氏分为宗室和觉罗,以示血缘远近区别,同时将一些有功之臣赐姓为觉罗,如觉罗纳木泰(原姓舒穆禄)、觉罗吴拜(原姓瓜尔佳)等。清亡以后族人多取汉姓,如金、王、孙、艾、罗、肇、范等。

[编辑本段]家族世系谱

按《满洲氏族通谱》,努尔哈赤原本姓觉罗。

宋朝徽钦二帝及其从亡的宗室大臣等后裔,基本上都转化为赫哲族,也有的融合于斡朵怜、胡里改两万户部落中,南迁辗转落脚地方(今辽宁省桓仁县境内),后称董鄂部。但他们都以“觉罗”~赵为姓。又因其为中原贵姓,故女真人中也有随之姓觉罗~赵者。后又因诸觉罗氏的居地或处境不同,乃演化为:伊尔根觉罗、阿颜觉罗、舒舒觉罗、葛籣觉罗、西林觉罗、通颜觉罗、扈伦(呼伦)觉罗、嘉木瑚觉罗、阿哈觉罗、伊拉拉觉罗、察拉觉罗等等。诸觉罗的前两(三)个字是地名或身份,后两个字是姓。这些觉罗~赵姓都是在“爱新觉罗”之前就有的。

明朝建州女真大首领锁罗骨,以赵为姓。又称伊尔根觉罗,相对伊尔根觉罗的民觉罗,爱新觉罗意思是官觉罗,其实就是官赵。

爱新觉罗氏统治中原初期,子孙并未按照辈分命名,康熙年间才开始采用汉人按辈分取名的方法。康熙初年,几名皇子曾先后以“承”、“保”、“长”三字命名,康熙二十年才固定划一采用“胤”字,其中康熙帝之子雍正的名字为胤禛,孙辈用“弘”,曾孙辈用“永”。乾隆时,又根据他作的一首诗,定了后人用“永”、“绵”、“奕”、“载”。道光时定了“溥”、“毓”、“恒”、“启”,咸丰时定“焘”、“闿”、“增”、“旗”。1938年修续爱新觉罗氏宗谱的同时,溥仪又添了12个字,“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

清朝皇族兄弟在避讳上亦没有划一方法。胤禛登基后,其兄弟则改名为“允”字辈,但其子乾隆帝弘历即位后,并不要求兄弟避讳。当乾隆传位予永琰后,为免其他人要改名,反而将永琰改名为颙琰。道光帝绵宁继位后也把自己名字改为旻宁。

家族庞大,为了细分,由嘉庆开始,又规定同辈同一世系第二个字的部首要相同。例如咸丰帝叫奕詝,有同父异母兄弟奕、奕誴、奕譞等,他们的名字的第二个字都是“言”部。庆亲王奕劻,因其不是道光之子,则是“力”部。

顺序 辈份用字 部首 例

1 雍正 胤 / 允 示 胤禛(雍正帝)

允礽(原太子)

2 乾隆 弘 日 弘历(宝亲王)

3 嘉庆 永 / 颙 王 永琪(荣亲王)

颙琰(嘉庆帝)

4 道光 绵 / 旻 心 绵亿(荣郡王)

旻宁(道光帝)

5 咸丰 奕 糸

言 奕纬(隐志郡王)

奕譞(醇亲王)

6 同治

光绪 载 水 载沣(醇亲王二世)

7 宣统 溥 人 溥俊(原大阿哥)

8 毓 山 毓岩(宣统帝嗣子)

9 恒 金 恒镇(毓岩长子)

咸丰帝只有两子,长子同治帝无嗣,次子未命名夭折;而光绪帝和宣统帝均无子嗣,因此将道光帝的直系子孙当作近支。道光帝是“绵”字辈,近支至“恒”字辈已为六世,“启”字辈以下行辈的第二字偏旁已无统一了。

[编辑本段]爱新觉罗家族的分布

16世纪80年代,爱新觉罗氏还只是一个人数很少的家族,包括努尔哈赤的六祖以及他们22个儿子所组成的家庭。

自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到末代皇帝溥仪清朝灭亡止,后金、清朝一共存在296年,经历了11代12位皇帝。在这近3个世纪中,后金、清朝的皇帝,拥有众多的王妃皇后,他们的子孙也拥有远超过常人妻室与妃妾,加上中国崇尚多子多孙的古老传统习俗,因而爱新觉罗家族子孙繁衍十分迅速。

有的学者认为,后金入关前,在第2代皇太极时期,皇族成员约有100人;到第3代顺治时期,皇族成员是419人;到第4代康熙时期,皇族成员约有490人;到第5代雍正时期,皇族成员已超过1000人;到第7代嘉庆时期,皇族已近4700人;清朝灭亡以后,到20世纪30年代,皇族后裔已达2万人。1936出版的《爱新觉罗宗谱》,收集了这个家族几百年来的世袭繁衍材料。自16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努尔哈赤这一支系的后裔,仅男性就有近34万多人,整个宗室的后裔有46万多人,还有觉罗系统的后裔计34万多人,合计有8万多人,而这还仅仅是男性。如按皇子与皇女的比例来计算的话,那么,爱新觉罗家族在3个多世纪中,宗室的后裔有 8万多人,觉罗的后裔有近6万人,整个爱新觉罗家族计有后裔近14万人。这近300年的时间,爱新觉罗家族,由于处于一个拥有特权的时期,子孙繁衍的速度是很快的。

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近70年间,爱新觉罗家族流散各地,皇族身份已成了历史,政府行为的修谱已无可能,纯正的血统已无保障,婚姻状况也日趋复杂,几乎没有任何家谱问世,家族人口的统计已很困难。但1937年之前康德伪皇帝在伪满洲国最后一次整体的修缮了家族谱系,所有宗室、觉罗都罗列其上,现存中国国家图书馆。后爱新觉罗密雅纳支派根据原先存留下来的碟谱和东北辽中新民地区的情况又由家族族长带领修缮了谱系,《爱新觉罗宗谱密雅纳支》 每十年系统修订一次,已经成为定规。经辽宁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的批准,爱新觉罗密雅纳支派恢复了家庙,每年的阴历五月十三举行家族内祭祀。

不过,一种趋势是很明显的,爱新觉罗氏的人口,仍然还在不断膨胀,血缘关系也由近及远,逐渐形成众多分支。据估计,如今爱新觉罗氏大致有30—40万人。 其实到清朝最后的三代皇帝,由于近亲结婚,几乎是没有子女,有也是早早夭折,所以现在估计子孙很少。

爱新觉罗这个姓,后来也有了简化,有的改为"肇",有的为"罗"等等。

爱新觉罗氏后裔在全国分布广泛,其生活状态多种多样,对待“爱新觉罗”姓氏的态度也各不相同。

爱新觉罗家族的子孙当中,有一位最有才华的人物,名叫爱新觉罗恒强,据说是宗室里面最出色的一位青年代表人物,只是详细资料不详,是怡亲王之后,汉名叫吕强,此姓的由来据说是按皇宫的宫去掉了帽子而为吕而来!

爱新觉罗贝怡 真是格格?

爱新觉罗贝怡 不是格格。

她只是一个模特。

爱新觉罗这个姓在清朝属于皇性,如果爱新觉罗贝怡生活在清朝的话,那么她就至少是格格之类的。

扩展资料:

爱新觉罗是清朝国姓,但是在满文资料中很少使用这个名称,如《满文老档》和《满洲实录》中,爱新觉罗一共只出现过三次。文献上,对于其姓氏的起源的各种说法,经常自相冲突,学者一般相信,这个姓氏是由清朝皇室创造,用来塑造其地位。

爱新觉罗,是清朝皇室姓氏。满语“爱新”为金的意思。常见说法称“觉罗”为姓的意思,但实际上满语中“姓氏”一词原文为hala(汉语哈喇、哈拉),gioro为首领之意。

满洲姓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姓(哈拉),一部分是基於血缘宗亲关系的族名(穆昆)。爱新觉罗一姓中,觉罗为姓,爱新是族名,两者的关系类似汉族中某姓和某家族的关系(张姓与桐城张氏,翁姓与常熟翁氏等)。

除爱新觉罗外,觉罗这一姓氏还有伊尔根觉罗、舒舒觉罗、通颜觉罗等分支,都源於同一始祖。因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建立後金,该族遂成望族,以全称相称,“爱新”遂变为姓氏的一部分。如同那拉氏有叶赫那拉、乌拉那拉、辉发那拉等分支(叶赫、乌拉均为地名),瓜尔佳氏有苏完尼瓜尔佳、安图瓜尔佳等分支一样。

参考资料:

——爱新觉罗

爱新觉罗·贝怡不是正宗的皇室格格吧?

不是,溥仪没有生育能力,哪来的什么曾曾孙女?、

但也有可能是的,可能是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他们的后代 下面我来给你一一分析: 爱新觉罗·贝怡应该20几岁,不可能是努尔哈赤长房后裔,努尔哈赤属于远支,他们的名字大多都是三个字 皇太极的可能也不大,比顺治小的只有韬塞(皇太极第10子)有后代,但他们都以奉国将军世袭,再往下就是平民,也不敢这么张扬 顺治的也不可能,真正袭下去的只有福全和常宁,年龄都很小,而且都在北方,怎么可能去做那种事? 这个人肯定是个 ,叫什么王贝怡,李贝怡吧。。。 说不定她连努尔哈赤是谁都不知道。。。 爱新觉罗家族启儒是不是正宗皇室后代文化艺术

爱新觉罗启儒,是启功的堂弟。而启功的家谱是

雍正皇帝胤禛——五子和亲王弘昼——一子永璧——二子绵循——三子奕亨——五子载崇——二子溥良——长子毓隆——独长子恒同——独长子启功。 能算是皇室后裔吧。 他的字按官方说法没平方尺要8000-40000我说的是官方哦。 爱新觉罗·溥任孩子

与前妻共有

三子二女,分别为长子金毓嶂、二子金毓峑、大女儿金毓琨、二女儿金毓珵、幼子金毓岚。 80后的爱新觉罗后代

有很多80后的爱新家后裔的

但是一般姓氏都用汉姓 也是历史的问题 不过现在很多爱新的后人尝试改回满姓 也是正反两种意见的 一派爱新后人认为,这是对自己姓氏的尊重 但是另一派爱新后人则认为,没有这个必要,而且很不方便 据我所知,有几支近支的宗室已经改回老姓了,身份证上就是爱新觉罗某某 现在还有爱新觉罗的后代吗

现在还有爱新觉罗的后代。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近70年间,爱新觉罗家族流散各地,有的家族流散南方,甚至多有改变民族者,宗室身份已成了历史, 行为的修谱已无可能,纯正的血统已无保障,婚姻状况也日趋复杂,几乎没有任何家谱问世,家族人口的统计已很困难。

但1937年之前康德伪皇帝在伪满洲国最后一次整体的修缮了家族谱系,所有宗室、觉罗都罗列其上,现存中国国家图书馆。后爱新觉罗四川支派(该支派家谱多有丢失)根据原先存留下来的碟谱和东北辽中新民地区的情况又由家族族长带领修缮了谱系。

《爱新觉罗宗谱密雅纳支》 每十年系统修订一次,已经成为定规。经辽宁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的批准,爱新觉罗密雅纳支派恢复了家庙,每年的阴历五月十三举行家族内祭祀。

扩展资料:

背景来源

爱新觉罗是清朝国姓,但是在满文资料中很少使用这个名称,爱新觉罗一共只出现过三次。文献上,对于其姓氏的起源的各种说法,经常自相冲突。所以这个姓氏是由清朝皇室创造,用来塑造其地位。

爱新觉罗,是清朝皇室姓氏。满语“爱新”为金的意思。常见说法称“觉罗”为姓的意思,但实际上满语中“姓氏”一词原文为hala(汉语哈喇、哈拉),gioro为首领之意。满洲姓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姓(哈拉),一部分是基於血缘宗亲关系的族名(穆昆)。

爱新觉罗一姓中,觉罗为姓,爱新是族名,两者的关系类似汉族中某姓和某家族的关系(张姓与桐城张氏,翁姓与常熟翁氏等)。除爱新觉罗外,觉罗这一姓氏还有伊尔根觉罗、舒舒觉罗、通颜觉罗等分支,都源於同一始祖。

因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建立後金,该族遂成望族,以全称相称,“爱新”遂变为姓氏的一部分。如同那拉氏有叶赫那拉、乌拉那拉、辉发那拉等分支(叶赫、乌拉均为地名),瓜尔佳氏有苏完尼瓜尔佳、安图瓜尔佳等分支一样。

清朝统治者将爱新觉罗氏分为宗室和觉罗,以示血缘远近区别,同时将一些有功之臣赐姓为觉罗,如觉罗纳木泰(原姓舒穆禄)、觉罗吴拜(原姓瓜尔佳)等。清朝灭亡以后宗室多改汉姓,如金、廖、赵、肇、罗、艾、朱。而大部分皇室就改成了金,也有一些皇室改姓廖。

觉罗一词在女真语里是“远方”的意思,后来,就演变成了远支,与宗室(uksun)区分开来,比如满语里外祖父(goro mafa)外祖母(goro mama)外孙(goro omolo),觉罗其实就是远支的意思。觉罗后来发展成为一个姓gioro。

爱新觉罗氏族的来源有多种说法,上文也有说法说来自满语的“远支”。但其来源与历史上的 无大关联。有叙述说是来源自廖氏,此说法为有学者认为是谬误。廖字读Iiao,古音为lao,而觉罗在满语读gioro,辅音为g,与之无关。

且清代时候的汉语“觉罗”读音和“廖”字读音除“罗”字相近外,相差甚远,但仍有欲攀关系者,改姓为“廖”。

新觉罗,满文书写为(如图),拉丁文转写为 Aisin Gioro ,是清朝皇室姓氏。满语“爱新”是族名,“金”的意思。“觉罗”是姓氏,是以努尔哈赤祖先最初居住的地方“觉罗”(今黑龙江省伊兰一带)作为姓氏,发源地在宁古塔旧城东门外三里。“爱新觉罗”这一姓氏的含义是,金子般高贵神圣的觉罗族。 满洲姓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姓(满语中“姓氏”一词的穆林德夫转写为hala 、哈拉),一部分是基于血缘宗亲关系的族名(mukūn、穆昆)。爱新觉罗一姓中,爱新是族名,觉罗是姓。“觉罗”与“爱新觉罗”两者的关系类似汉族中“某姓”和“某家族”的关系(李姓与赵郡李氏,谢姓与陈留谢氏,张姓与桐城张氏,翁姓与常熟翁氏等)。除爱新觉罗外,觉罗这一姓氏还有伊尔根觉罗、舒舒觉罗、通颜觉罗、嘉穆瑚觉罗、西林觉罗等分支,都源于同一始祖。因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该族遂成望族,以全称相称,“爱新”遂变为姓氏的一部分。 清代将爱新觉罗氏分为宗室和觉罗,以示血缘远近区别,同时将一些有功之臣赐姓为觉罗,如觉罗纳木泰(原姓舒穆禄)、觉罗吴拜(原姓瓜尔佳)等。清亡以后族人多取汉姓,如金、王、孙、艾、罗、肇、范等。 [编辑本段]家族世系谱 按《满洲氏族通谱》,努尔哈赤原本姓觉罗。 宋朝徽钦二帝及其从亡的宗室大臣等后裔,基本上都转化为赫哲族,也有的融合于斡朵怜、胡里改两万户部落中,南迁辗转落脚地方(今辽宁省桓仁县境内),后称董鄂部。但他们都以“觉罗”~赵为姓。又因其为中原贵姓,故女真人中也有随之姓觉罗~赵者。后又因诸觉罗氏的居地或处境不同,乃演化为:伊尔根觉罗、阿颜觉罗、舒舒觉罗、葛籣觉罗、西林觉罗、通颜觉罗、扈伦(呼伦)觉罗、嘉木瑚觉罗、阿哈觉罗、伊拉拉觉罗、察拉觉罗等等。诸觉罗的前两(三)个字是地名或身份,后两个字是姓。这些觉罗~赵姓都是在“爱新觉罗”之前就有的。 明朝建州女真大首领锁罗骨,以赵为姓。又称伊尔根觉罗,相对伊尔根觉罗的民觉罗,爱新觉罗意思是官觉罗,其实就是官赵。 爱新觉罗氏统治中原初期,子孙并未按照辈分命名,康熙年间才开始采用汉人按辈分取名的方法。康熙初年,几名皇子曾先后以“承”、“保”、“长”三字命名,康熙二十年才固定划一采用“胤”字,其中康熙帝之子雍正的名字为胤禛,孙辈用“弘”,曾孙辈用“永”。乾隆时,又根据他作的一首诗,定了后人用“永”、“绵”、“奕”、“载”。道光时定了“溥”、“毓”、“恒”、“启”,咸丰时定“焘”、“闿”、“增”、“旗”。1938年修续爱新觉罗氏宗谱的同时,溥仪又添了12个字,“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 清朝皇族兄弟在避讳上亦没有划一方法。胤禛登基后,其兄弟则改名为“允”字辈,但其子乾隆帝弘历即位后,并不要求兄弟避讳。当乾隆传位予永琰后,为免其他人要改名,反而将永琰改名为颙琰。道光帝绵宁继位后也把自己名字改为旻宁。 家族庞大,为了细分,由嘉庆开始,又规定同辈同一世系第二个字的部首要相同。例如咸丰帝叫奕詝,有同父异母兄弟奕、奕誴、奕譞等,他们的名字的第二个字都是“言”部。庆亲王奕劻,因其不是道光之子,则是“力”部。 顺序 辈份用字 部首 例 1 雍正 胤/ 允 示 胤禛(雍正帝) 允礽(原太子) 2 乾隆 弘 日 弘历(宝亲王) 3 嘉庆 永/ 颙 王 永琪(荣亲王) 颙琰(嘉庆帝) 4 道光 绵/ 旻 心 绵亿(荣郡王) 旻宁(道光帝) 5 咸丰 奕 糸 言 奕纬(隐志郡王) 奕譞(醇亲王) 6 同治 光绪 载 水 载沣(醇亲王二世) 7 宣统 溥 人 溥俊(原大阿哥) 8 毓 山 毓岩(宣统帝嗣子) 9 恒 金 恒镇(毓岩长子) 咸丰帝只有两子,长子同治帝无嗣,次子未命名夭折;而光绪帝和宣统帝均无子嗣,因此将道光帝的直系子孙当作近支。道光帝是“绵”字辈,近支至“恒”字辈已为六世,“启”字辈以下行辈的第二字偏旁已无统一了。 [编辑本段]爱新觉罗家族的分布 16世纪80年代,爱新觉罗氏还只是一个人数很少的家族,包括努尔哈赤的六祖以及他们22个儿子所组成的家庭。 自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到末代皇帝溥仪清朝灭亡止,后金、清朝一共存在296年,经历了11代12位皇帝。在这近3个世纪中,后金、清朝的皇帝,拥有众多的王妃皇后,他们的子孙也拥有远超过常人妻室与妃妾,加上中国崇尚多子多孙的古老传统习俗,因而爱新觉罗家族子孙繁衍十分迅速。 有的学者认为,后金入关前,在第2代皇太极时期,皇族成员约有100人;到第3代顺治时期,皇族成员是419人;到第4代康熙时期,皇族成员约有490人;到第5代雍正时期,皇族成员已超过1000人;到第7代嘉庆时期,皇族已近4700人;清朝灭亡以后,到20世纪30年代,皇族后裔已达2万人。1936出版的《爱新觉罗宗谱》,收集了这个家族几百年来的世袭繁衍材料。自16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努尔哈赤这一支系的后裔,仅男性就有近34万多人,整个宗室的后裔有46万多人,还有觉罗系统的后裔计34万多人,合计有8万多人,而这还仅仅是男性。如按皇子与皇女的比例来计算的话,那么,爱新觉罗家族在3个多世纪中,宗室的后裔有 8万多人,觉罗的后裔有近6万人,整个爱新觉罗家族计有后裔近14万人。这近300年的时间,爱新觉罗家族,由于处于一个拥有特权的时期,子孙繁衍的速度是很快的。 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近70年间,爱新觉罗家族流散各地,皇族身份已成了历史,政府行为的修谱已无可能,纯正的血统已无保障,婚姻状况也日趋复杂,几乎没有任何家谱问世,家族人口的统计已很困难。但1937年之前康德伪皇帝在伪满洲国最后一次整体的修缮了家族谱系,所有宗室、觉罗都罗列其上,现存中国国家图书馆。后爱新觉罗密雅纳支派根据原先存留下来的碟谱和东北辽中新民地区的情况又由家族族长带领修缮了谱系,《爱新觉罗宗谱密雅纳支》 每十年系统修订一次,已经成为定规。经辽宁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的批准,爱新觉罗密雅纳支派恢复了家庙,每年的阴历五月十三举行家族内祭祀。 不过,一种趋势是很明显的,爱新觉罗氏的人口,仍然还在不断膨胀,血缘关系也由近及远,逐渐形成众多分支。据估计,如今爱新觉罗氏大致有30—40万人。 其实到清朝最后的三代皇帝,由于近亲结婚,几乎是没有子女,有也是早早夭折,所以现在估计子孙很少。 爱新觉罗这个姓,后来也有了简化,有的改为"肇",有的为"罗"等等。 爱新觉罗氏后裔在全国分布广泛,其生活状态多种多样,对待“爱新觉罗”姓氏的态度也各不相同。 爱新觉罗家族的子孙当中,有一位最有才华的人物,名叫爱新觉罗恒强,据说是宗室里面最出色的一位青年代表人物,只是详细资料不详,是怡亲王之后,汉名叫吕强,此姓的由来据说是按皇宫的宫去掉了帽子而为吕而来!

麻烦采纳,谢谢!

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近70年间,爱新觉罗家族流散各地,有的家族流散南方,甚至多有改变民族者,宗室身份已成了历史,政府行为的修谱已无可能。纯正的血统已无保障,婚姻状况也日趋复杂,几乎没有任何家谱问世,家族人口的统计已很困难。

近代有据可考的爱新觉罗的后人有有大书法家启功,女画家爱新觉罗·毓崌。

一、启功:

出生于书香世家,启功之祖父毓隆(1872年-1923年)幼承家学,在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甲午恩科二甲109名进士,散馆授编修。

启功之曾祖父溥良(1854年-1922年)年轻时,请求革去封号、俸禄,参加科举,并考中光绪六年(1880年)二甲第三十七名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

启功之远祖和亲王弘昼(1712年-1765年)是历史上有名的荒唐王爷,喜好办丧事,吃祭品,但亦有历史学家指他其实是为免卷入弘时(雍正三子)和弘历(雍正四子乾隆皇帝)对皇位的争夺而以“荒唐”为名韬光养晦。

雍正帝胤禛——五子和亲王弘昼——一子永璧——二子绵循——三子奕亨——五子载崇——二子溥良——长子毓隆——独长子恒同——独长子启功

二、爱新觉罗·毓崌:

字紫薇,1960年出生于天津,著名画家、天津美术学院教授。是当今爱新觉罗氏家族中最年轻的女画家。自幼在父亲(当代著名国画家溥佐)的指导下,学习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她刻苦自励,寝馈其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扩展资料:

1937年之前康德伪皇帝在伪满洲国最后一次整体的修缮了家族谱系,所有宗室、觉罗都罗列其上,现存中国国家图书馆。

后爱新觉罗四川支派根据原先存留下来的碟谱和东北辽中新民地区的情况又由家族族长带领修缮了谱系,《爱新觉罗宗谱密雅纳支》 每十年系统修订一次,已经成为定规。经辽宁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的批准,爱新觉罗密雅纳支派恢复了家庙,每年的阴历五月十三举行家族内祭祀。

-爱新觉罗

-启功

-爱新觉罗·毓崌

清朝皇帝爱新觉罗子孙qq

爱新觉罗,罗马字转写为Aisin Gioro(穆麟德式转写),历史上清朝皇室姓氏。“爱新”是满语“金”的意思。作为姓氏,发源地在宁古塔旧城东...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