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皇室家谱 树状图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5浏览:3收藏

英国皇室家谱 树状图,第1张

  (1)威塞克斯王朝

  House of Wessex

  埃格伯特 King Egbert

  埃塞尔沃夫 King Aethelwulf

  埃塞尔巴德 King Aethelbald

  埃塞尔伯特 King Aethelbert

  埃塞尔雷德一世 King Aethelred I

  阿尔弗雷德大帝 King Alfred the Great

  爱德华一世 King Edward I the Elder "长王"

  埃塞尔斯坦 King Athelstan

  埃德蒙一世 King Edmund I

  埃德雷德 King Eadred

  埃德威格 King Eadwig (Edwy)

  埃德加 King Edgar the Peaceable "和平王"

  爱德华二世 King Edward II the Martyr "殉教王"

  埃塞尔雷德二世 King Aethelred II the Unready "无头脑者"

  埃德蒙二世 King Edmund II the Ironside "铁甲王"

  (2)丹麦王朝

  Danish Line

  克努特大帝 Canute I the Great(丹麦文作Knud den Store)

  哈罗德一世(哈拉尔) Harald I, Harefoot "兔足王"

  克努特二世(哈德克努特) Canute II, Hardicanute/Hardeknud

  (3)威塞克斯王朝

  House of Wessex

  爱德华三世 King Edward III the Confessor "忏悔王"

  哈罗德二世 Harold Goldwin

  2,英格兰君主[1066--1603]

  (1)诺曼王朝

  House of Norman

  1066-1087 威廉一世 King William I the Conqueror

  1087-1100 威廉二世 King William II Rufus "红毛王"

  1100-1135 亨利一世 King Henry I Well-Educated, Beauclerc "儒雅王"

  1135-1154 斯蒂芬 King Stephen (布卢瓦王朝)

  (2)安茹王朝

  House of Anjou

  1154-1189 亨利二世 King Henry II Curtmantle "短斗篷王"

  1189-1199 理查一世 King Richard I Coeur de Lion "狮心王"

  1199-1216 约翰 King John Lackland "无地王"

  (3)金雀花王朝

  House of Plantagenet

  1216-1272 亨利三世 King Henry III

  1272-1307 爱德华一世 King Edward

  I Long Shank "长脚王"

  1307-1327 爱德华二世 King Edward II

  1327-1377 爱德华三世 King Edward III

  1377-1399 理查二世 King Richard II

  (4)兰开斯特王朝

  House of Lancaster

  1399-1413 亨利四世 King Henry IV

  1413-1422 亨利五世 King Henry V

  1422-1461, 1470-1471 亨利六世 King Henry VI

  (5)约克王朝

  House of York

  1461-1483 爱德华四世 King Edward IV

  1483 爱德华五世 King Edward V

  1483-1485 理查三世 King Richard III

  (6)都铎王朝

  House of Tudor

  1485-1509 亨利七世 King Henry VII

  1509-1547 亨利八世 King Henry VIII

  1547-1553 爱德华六世 King Edward VI

  1553 简•格雷 Lady Jane Grey

  1553-1558 玛丽一世 Queen Mary I the Bloody "血腥玛丽"

  1558-1603 伊丽莎白一世 Queen Elizabeth I

  3,苏格兰君主[到1603}

  (1)亚尔宾王朝

  House of Alpin

  肯尼思一世 King Kenneth I McAlpin

  唐纳德一世 King Donald I

  君士坦丁一世 King Constantine I

  艾德王 King Aed

  奥凯德王 King Eochaid

  唐纳德二世 King Donald II

  君士坦丁二世 King Constantine II

  (2)邓凯尔德王朝

  House of Dunkeld

  马尔科姆一世 King Malcolm I

  英多尔夫王 King Indolf

  杜夫王 King Dubh

  科林王 King Cuilean

  肯尼思二世 King Kenneth II

  君士坦丁三世 King Constantine III

  肯尼思三世 King Kenneth III

  马尔科姆二世 King Malcolm II

  邓肯一世 King Duncan I

  麦克白 King Macbeth

  卢拉赫王 King Lulach

  (3)坎莫尔王朝

  House of Canmore

  马尔科姆三世 King Malcolm III (Canmore)

  唐纳德•班 King Donald Ban

  邓肯二世 King Duncan II

  唐纳德•班和埃德蒙(共同执政) King Donald Ban and King Edmund

  埃德加 King Edgar the Peaceable "和平王"

  亚历山大一世 King Alexander the Fierce "暴躁王"

  大卫一世 King David I

  马尔科姆四世 King Malcolm IV the Maiden "未婚王"

  威廉 King William the Lion "雄狮王"

  亚历山大二世 King Alexander II

  亚历山大三世 King Alexander III

  玛格丽特女王 Queen Margaret (Maid of Norway)

  (4)巴里奥尔王朝

  House of Balliol

  约翰•巴里奥尔 John Balliol

  (5)布鲁斯王朝

  House of Bruce

  1306-1329 罗伯特一世 (罗伯特•布鲁斯) King Robert I the Bruce

  1329-1371 大卫二世 King David II

  (6)斯图亚特王朝

  House of Stewart

  1371-1390 罗伯特二世 King Robert II

  1390-1406 罗伯特三世 King Robert III

  1406-1437 詹姆斯一世 King James I

  1437-1460 詹姆斯二世 King James II

  1460-1488 詹姆斯三世 King James III

  1488-1513 詹姆斯四世 King James IV

  1513-1542 詹姆斯五世 King James V

  1542-1567 玛丽•斯图亚特 Queen Mary of Scots

  1567-1603 詹姆斯六世 King James VI

  4,英国君主[1603--]

  (1)斯图亚特王朝

  House of Stewart

  1603-1625 詹姆斯一世 King James I

  1625-1649 查理一世 King Charles I

  (2)共和政府

  1653-1658 奥利弗•克伦威尔,护国公

  1658-1659 理查•克伦威尔,护国公

  (3)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House of Stewart

  1660-1685 查理二世 King Chales II

  1685-1688 詹姆斯二世 King James II

  1689-1694 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 King William III and Queen Mary II

  1694-1702 威廉三世 King William III

  1702-1714 安妮女王 Queen Anne

  (4)汉诺威王朝

  House of Hannover

  1714-1727 乔治一世 King George I

  1727-1760 乔治二世 King George II

  1760-1820 乔治三世 King George III

  1820-1830 (1811-1820 摄政) 乔治四世 King George IV

  1830-1837 威廉四世 King William IV

  1837-1901 维多利亚女王 Queen Victoria

  (5)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

  House of Sachsen-Coburg-Gotha

  1901-1910 爱德华七世 King Edward VII

  1910-1917 乔治五世 King George V

  (6)温莎王朝

  The House of Windsor

  1917-1936 乔治五世 King George V

  1936 爱德华八世 King Edward VIII

  1936-1952 乔治六世 King George VI

  1952- 伊丽莎白二世 Queen Elizabeth II

  一继承人:威尔士亲王查尔斯王储殿下(伊丽莎白二世的长子)

  第二继承人:威尔士的威廉王子殿下(查尔斯王储的长子)

  第三继承人:威尔士的亨利王子殿下(查尔斯王储的次子)

  第四继承人:约克公爵安德鲁王子殿下(伊丽莎白二世的次子)

  第五继承人:约克的比阿特丽斯公主殿下(约克公爵的长女)

  第六继承人:约克的欧吉妮公主殿下(约克公爵的次女)

  第七继承人:威塞克斯伯爵爱德华王子殿下(伊丽莎白二世的三子)

  第八继承人:塞文子爵詹姆士 (威塞克斯伯爵的儿子)

  第十继承人: 路易斯•温莎

帝王是古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有一些专用的名号与称谓,别人不得冒充。

商:王

周王:天子

秦王:始皇帝

皇帝自称:联、寡人、孤、予一人等。

臣下对皇帝的称呼:陛下,上,今上,皇上,人主,万岁,万岁爷,县官,大家,天家,官家等。

对于刚刚故世的还未有谥号的皇帝,通常称为“大行”等。

后宫称谓

1、后、帝王的正妻。夏代帝王生时称“后”,死后称“帝”。后稷、后羿

等的“后”,都是君长的意思。

商代君主生前称“王”,死后称“帝”。在商代,“后”开始成为君主配偶

的专称。

《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妃曰后。”

2、皇后:皇帝正妻的称呼,始于秦朝。历代相袭。

3、王后:国王的正妻。

4、皇孋:皇后的别称。《后汉书。皇后纪赞》:“祁祁皇孋,言观贞淑。”

5、元妃、元嫡:国君或诸侯元配夫人的称号。《左传》隐公元年:“惠公元

妃孟子,孟子卒,继室以声子,生隐公。”

6、元后、元配:帝王的正妻,元配皇后。《明史。后妃传二》:“穆宗即位

,礼臣议:‘孝洁皇后,大行皇帝元配,宜合葬袝庙。”

7、女主:女子为君者,多指临朝执政的太后。《史记。吕太后本纪》:“太

后女主,欲王吕氏。”

8、君妇:君主正妻的称呼。

9、梓童:皇帝对皇后的称呼。

10、慈壶、慈闱:对帝王母亲或皇后的敬称。宋范成大《丙午东宫寿》诗:

“晨昏两慈壶,诗礼一贤王。”

11、中宫:皇后的住处,代称皇后。

12、国阴:后妃的别称。古代称男为阳,女为阴,所以帝王的后妃称国阴。

13、御妻:帝王之妻,也叫“御女”、“女御”,位在世妇之下。《礼记。

昏义》:“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

听天下之内治。”

14、天下母、天地母:都是对皇后的敬称。《汉书。元后传赞》:“及王莽

之兴,由孝元后,历汉四世,为天下母。”

15、娘娘:皇后或宫妃的称呼。

16、坤极:皇后的别称。《后汉书。梁皇后纪》:“梁小贵人宜配天祚,正位坤

极。”

17、妃:对皇帝的妾及太子、王、侯的妻子的称呼。

18、妃子:皇帝的妾,地位次于皇后,在诸妾中地位较高。

19、妃嫔:帝王妾侍的统称。唐杜牧《阿房宫赋》:“妃嫔媵嫱,王子皇孙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历代帝王妃嫔众多。《礼记。昏义》:“古者,天子

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秦始

皇灭六国,尽收其宫女充实内廷;汉武帝妃嫔有昭仪、婕妤等四级;晋武帝有宫

女近万人;康熙有妃嫔五十一人。

20、嫔、九嫔:皇宫中的女官名,也是帝王的妃子。嫔,也称嫔妇。《周礼

。天官。内宰》:“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九御亦即九嫔。据说,宫中

女官九人一御,九御八十一人。历代多用其制,但名称不一。唐代以昭仪、昭容

、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为九嫔(《新唐书。后妃传》)

21、妃嫱、嫔御、嫔嫱:宫中的女官,天子、诸侯的姬妾。妃嫱地位高于嫔

御。

22、贵人:宫中女官,妃嫔的称号。东汉光武帝始置,其地位仅次于皇后。

此后,历代沿用其名,但地位的尊卑并不相同。例如,清代贵人位在皇贵妃、贵

妃、妃、嫔之下。

23、贵妃:妃嫔的称号,在皇帝姬妾中地位最高,仅次于皇后。南朝宋武帝

时始置,与贵嫔、贵人号称三夫人,位比相国。隋以后历代均沿置。

24、贵嫔:宫中女官名,也是皇帝的妃子。魏明帝时地位仅次于皇后。以后

,历代多沿用,但地位尊卑不尽相同。

25、德妃、贤妃:宫中女官名,亦是皇帝妃嫔的称号。唐时为正一品。

26、淑妃:宫中女官名,三国魏明帝始置。当时地位较高,仅次于贵嫔和夫

人。以后历代多设置。

27、太妃:已故皇帝的遗妃。清制,皇帝的祖父或父亲遗留的妃嫔,分别称

皇贵太妃、贵太妃。

28、椒房:又称“椒室”。汉代皇后所居宫殿,用花椒一类的香料和泥涂抹

墙壁,取其温、香、多子之义,以表示吉利。后来就以椒房代称皇后。应劭《汉

官仪》:“皇后称椒房……”

29、淑媛:宫中女官名,三国魏文帝时始置。位在淑妃后。

30、惠妃、丽妃、华妃:宫中女官名,亦是皇帝妃嫔的称号。唐玄宗开元时

置。《旧唐书。后妃传。序》:开元中,“乃于皇后之下立惠妃、丽妃、华妃等

三位,以代夫人,为正一品。”

31、少妃:先秦诸侯之妾的称呼。

32、储妃:太子妃。

33、东妃:太子妃。

34、美人:宫中女官名,亦是皇帝妃嫔的称号。西汉始置。据传,汉宫妃嫔

有十四等,美人位居第五等。以后一直到明代,宫廷中皆有美人名号。

35、良娣:太子妃妾的称号,始于西汉。此后,魏晋至隋唐后宫皆沿置。

36、女君:君主的妃妾尊称嫡妻为女君。

37、内宠、内嬖、嬖人:帝王宠幸的姬妾。《左传》僖公十七年:“齐侯好

内,多内宠,内嬖如夫人者六人。”

38、正嫡、正室:嫡妻、正妻的别称。

39、侧室、别室、别房:妾的别称。

40、继室:诸侯次妃的别称。

41、大娘、小娘:皇后与妃妾的别称。清梁章钜《称谓录》:“天子妻古称

大娘。”

42、细君:原为古代诸侯之妻的称呼,后来转化为妻子的通称。

43、夫人:周代诸侯的嫡妻。《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

夫人。”后来,诸侯之母也可称夫人。汉代皇帝的妾皆称夫人。魏晋以后,或称

夫人,或另立名号。

44、寡小君:古代国君夫人对诸侯自称的谦词。《礼记。曲礼》下:“夫人

自称于天子,曰老妇;自称于诸侯,曰寡小君。”后来臣民对别国也谦称本国国

君的夫人为寡小君。

45、内官:先秦时诸侯妻妾、宫廷女官的称号。后代多有沿用。

46、内主:先秦时诸侯夫人的称呼。后代有时也指皇后。《晋武帝立皇后大

赦诏》:“以仪刑万邦者,必须内主。”

47、少君、小君:先秦时称诸侯的妻子为少君或小君。

48、姬:古代帝王的妃妾。《汉书。外戚传》:“高祖薄姬,文帝母也。”

49、娣娰:古代帝王诸妾的合称。年长者为娰,年幼者为娣。后世娣娰也指

妯娌。

50、媵:陪嫁的妾。古代诸侯的女儿出嫁时常以妹妹或侄女从嫁为侍妾,称

为媵。

51、媵御、媵妾:随嫁的侍妾。又称媵侍、媵婢。

52、妾、侍妾:妾的本意为女奴。帝王后妃之下的侍女通称为妾或侍妾。

53、长妾、贵妾:古代诸侯有子的妾。

54、贱妾、副妾:诸侯地位低下的妾 。

55、小星:古时侍妾的别称。

56、昭仪:宫中女官名,亦是帝王的侍妾。汉元帝时始置。汉朝妃嫔在皇后

之下有十四等,昭仪是第一等。“位视丞相,爵比诸侯王”。后世虽然亦多沿用

此名号,但地位尊卑不尽相同。

57、昭容:宫中女官名,亦是帝王的侍妾。汉武帝时始置。魏晋至隋唐多被

沿用。杜甫《紫宸殿退朝口号》:“户外昭容紫袖垂,双瞻御座引朝仪。”

58、昭华:宫中女官名,亦是帝王的侍妾。魏明帝始置。后世亦有置此名号

者。

59、修仪:宫中女官名,亦是帝王的侍妾。魏明帝始置。后世虽然亦多沿用

此名号,但地位尊卑不尽相同。

60、修容:宫中女官名,亦是帝王的侍妾。魏文帝始置。后世虽然亦多沿用

此名号,但地位尊卑不尽相同。

61、婕妤:又作婕伃。宫中女官名,亦是帝王的侍妾。汉武帝始置。当时有

赵婕妤、尹婕妤等。婕妤在汉朝妃嫔十四等中列第二等。后世(明代以前)虽然

亦多沿用此名号,但地位尊卑不尽相同。

62、娙娥:汉宫女官名,亦是妃嫔的称号。汉武帝始置。在汉宫妃嫔十四等

中位列第三。后世沿用此称号者不多。

63、容华:汉宫女官名,亦是妃嫔的称号。汉武帝始置。在汉宫妃嫔十四等

中位列第四。后世亦有沿用此称号者,但地位不高。

64、充依:汉宫女官名,亦是妃嫔的称号。汉武帝始置。在汉宫妃嫔十四等

中位列第七。后世亦多沿用此称号,但名称略有不同。南朝宋称“充衣”,隋代

称“充仪”。

皇后为何称“梓童”?

封建社会中最高统治者皇帝的正妻皇后,统摄六宫,母仪天下,地位相当显赫,但是皇后有一个奇怪的称号,常常被皇帝称为或自称为“梓童”。

“梓童”之名是何意?对此人们颇费猜详。

据有的专家考证,“梓童”原作“子童”最早见于《全相平话五种》:“妲己乃问天子曰:‘大王前者行文字天下人进宝,近日进得何宝?将来与子童随喜看之。’”(《武王伐纣平话》)

“吕后:‘子童领旨,九月二十一日未央宫下,斩讫韩信也’。”(《前汉书平话》)

“高祖圣旨言:‘寡人去游云梦,交子童权为皇帝,把三人赚人宫

中,害其性命’。”(《三国志平话》)

在明代小说中,“子童”逐渐被“梓童”所替代,用于对皇后的称呼。例如《西游记》中“那国王急睁眼睛,见皇后的头光,他连忙爬来道:‘梓童,你如何这等。’”)《西游记》八十四回)

最早出现“子童”名称的《全相平话五种》,其著作的年代当在南宋之中或元至元之初。此时正是通俗文学大发展之际,随着通俗文学的发展,一大批新语汇产生,“子童”当是其中之一。

“子童”这个词汇实际上有根源,它应该是由“小童”衍化而来。

“小童”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正配夫人的自称。《论语·季氏》中说:“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

皇帝

封建时代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在我国,皇帝的称号始于建立秦王朝的赢政。皇帝在封建社会里至高无上,被称为“至尊”、“国家”、“圣上”、“上”等。他们视国家为自己的私产,提倡忠君,宣称忠于他们就是忠于国家。中国古代常以“龙”与“日”作为帝王的象征。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多以“御”称之,如:御用;御旨;御览;御驾等。《史记秦始皇本纪》:“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朕为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唐杜甫《北征》诗:“至尊尚蒙尘,几日休练卒。”《宋史司马光传》:“先帝亲郊,不受尊号。末年有献议者,谓国家(指皇帝)与契丹往来通信,彼有尊号我独无,于是复以非时奉册。”参阅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皇后

亦称“中宫”。皇帝的正妻。先秦只称“后”,秦以后天子称皇帝,其嫡配方称皇后。《国语周语中》:“王德狄人,将以其女为后。”《汉书外戚传上》:“汉兴,因秦之称号,帝母称皇太后,祖母称太皇太后,适称皇后,妾皆称夫人。”颜师古注:“适读曰嫡。后亦君也。天曰皇天,地曰后土,故天子之妃,以后为称,取象二仪。”《三国志吴志吴主权步夫人传》:“权为王及帝,意欲以为后,而群臣议在徐氏,权依违者十馀年,然宫内皆称皇后,亲戚上疏皆称中宫。”

皇子

皇帝的儿子。年稍长,一般均封王侯,统称诸王。在宫廷里常是子以母贵;如能继帝位,则又母以子贵。清代皇子又称“阿哥”。《史记孝武帝本纪》:“孝武皇帝者,孝景中子也。母曰王太后。孝景四年,以皇子为胶东王。”《北史魏纪》:“武泰元年春正月乙丑,生皇女,秘言皇子。”《清稗类钞宫闱皇子皇女之起居》:“皇子生,无论嫡庶,甫堕地,即有保母持付乳媪手。一皇子乳媪四十人,保母、乳母各八,此外又有针线上人,浆洗上人,灯火上人,锅灶上人。既断乳,即去乳母,增谙达,凡饮食言语行步礼节皆教之。六岁,备小冠小袍褂小靴,令随众站班当差,教之上学,即上书房也。黎明即起,亦衣冠入乾清门,杂诸王之列,立御前。门限不得跨,内侍举而置之门内。唯与生母相见有定时,见亦不能多言。十二岁,有满文谙达教满语。十四岁,教弓矢骑射。至十或十八而婚。”

长公主

简称“长主”。皇帝姐姐的称号。《汉书外戚传孝文窦皇后》:“代王独幸窦姬,生女嫖。孝惠七年,生景帝文帝立数月,公卿请立太子,而窦姬男最长,立为太子。窦姬为皇后,女为馆陶长公主。”颜师古注:“年最长,故谓长公主。”又《孝昭上官皇后》:“昭帝始立,年八岁,帝长姊鄂邑盖长公主居禁中,共养帝。盖主私近子客河间丁外人。上与大将军闻之,不绝主欢,有诏外人侍长主。”《宋史后妃传上太祖母昭宪杜太后》:“[太后]治家严毅有礼法。生邕王光济、太祖、太宗、秦王廷美、夔王光赞、燕国陈国二长公主。

贵人

宫廷女官名。东汉光武帝置,位次皇后,金印紫绶。历代沿用其名,而尊卑不一。《后汉书皇后传》:“及光武中兴,斩雕为朴,六宫称号,唯皇后、贵人。贵人金印紫绶,奉不过粟数十斛。”又“光武郭皇后讳圣通,真定槁人也更始二年春,光武击郎,至真定,因纳后,有宠。及即位,以为贵人。”《清史稿后妃传孝钦显皇后》:“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安徽徽宁池广太道惠徵女。咸丰元年,后被选入宫,号懿贵人。四年,封懿嫔。六年三月庚辰,穆宗生,进懿妃。”按,孝钦即慈禧。

修仪

亦写作“修仪”。宫中女官名。起于三国魏。位处修容之下,比关内侯。前蜀花蕊夫人《宫词》之十五:“修仪承宠住龙池,扫地焚香日午时。等候大家来院里,数看鹦鹉念宫词。”大家,指皇帝。《文献通考帝系四》:“魏因汉法,母后之号皆如旧制,自夫人以下,世有增损文帝增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明帝增淑妃、昭华、修仪。”宋高承《事物纪原嫔御命妇修仪》:“魏明帝所置修仪,隋炀帝以为九嫔。”

阏氏

汉代匈奴称其君主的妻妾为阏氏。《史记陈丞相世家》:“其明年,以护军中尉从征反者韩王信于代。卒至平城,为匈奴围,七日不得食。高帝明陈平奇计,使单于阏氏,围以得开。高帝既出,其计秘,世莫得闻。”裴骃集解:“苏林曰:‘阏氏音焉支,如汉皇后。’桓谭《新论》:彼陈平必言汉有好丽美女,为道其容貌天下无有,今困急,已驰使归迎取,欲进与单于,单于见此人必大好爱之,爱之则阏氏日以远疏,不如及其未到,令汉得脱去,去,亦不持女来矣。阏氏妇女,有妒媔之性,必憎恶而事去之。”《汉书匈奴传下》:“王昭君号宁胡阏氏,生一男伊屠智牙师,为右日逐王。”《后汉书南匈奴传》:“及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敕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

单于

汉代匈奴人称其君长为单于。《史记匈奴列传》:“[孝文四年]单于遗汉书曰:‘天所立匈奴单于敬问皇帝无恙。”《汉书匈奴传》:“单于姓挛鞮氏,其国称之曰‘撑犁孤涂单于’。匈奴谓天为‘撑犁’,谓子为‘孤涂’,单于者,广大之貌也,言其象天单于然也。”唐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之三:“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太后

1、帝王母亲的尊称。《史记吕太后本纪》:“使者三反,赵相建平侯周昌谓使者曰:‘高帝属臣赵王,赵王年少。窃闻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赵王并诛之,臣不敢遣王。’”《新唐书后妃传上高宗则天顺圣皇后武氏》:“帝崩,中宗即位,天后称皇太后,遗诏宫国大务听参决。”明沈德符《野获编宫闱圣母并尊》:“唐宋人主妃为嫔所出者,御极以后,尊后为太后,而进所生母为皇太妃。虽恩礼无异,而嫡庶尚分也。至后唐庄宗,以嫡母为太妃,而以生母为太后,冠履倒置我朝列帝非后出者,比临御时,多不并尊。唯景帝初登极,尊皇太后孙氏为上圣皇太后,生母贤妃吴氏为皇太后。”按,清代凡皇帝生母均为皇太后。

2、列国诸侯或诸王的母亲的尊称。《战国策赵策四》:“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按:赵太后为赵孝成王之母。《史记外戚世家》:“高祖崩,诸御幸姬戚夫人之属,吕太后怒,皆幽之,不得出宫。而薄姬以希见故,得出,从子之代,为代王太后代王立十七年,高后崩。大臣议立后,疾外家吕氏强,皆称薄氏仁善,故迎代王,立为孝文皇帝,而太后改号曰皇太后。”

婕妤

亦写作“倢伃”。宫中女官名。汉代婕妤往往晋封皇后。《汉书外戚传序》:“至武帝制倢伃、傛华、充依,各有爵位倢伃视上卿,比列侯。”颜师古注:“倢,言接幸于上也。伃,美称也。”又《外戚传上孝宣许皇后》:“时许广汉有女平君,年十四五广汉重令为介,遂与曾孙,一岁生元帝。数月,曾孙立为帝,平君为倢伃。是时,霍将军有小女,与皇太后有亲。公卿议更立皇后,皆心仪霍将军女,亦未有言。上乃诏求微时故剑,大臣知指,白立许倢伃为皇后。”前蜀花蕊夫人《宫词》之三二:“婕妤生长帝王家,常近龙颜受逐翠华。杨柳岸长春日暮,傍池行困倚桃花。”

福晋

满语。清朝亲王、世子、郡王之妻称福晋。有正、侧之分。《清史稿后妃传序》:“太祖初起,草创阔略,宫闱未有位号,但循国俗称‘福晋’。福晋盖‘可敦’之转音,史述后妃,后人缘饰名之,非当时本称也。”又《后妃传高宗孝贤纯皇后》:“高宗为皇子,雍正五年,世宗册后为嫡福晋。”又“皇后,乌喇那拉氏,佐领那布尔女,后事高宗潜邸,为侧室福晋。”《清会典宗人府》:“凡福晋夫人之号,各视其夫之爵以为差。亲王正室封亲王福晋,世子正室封世子福晋,郡王正室封郡王福晋。亲王封侧福晋四人,世子、郡王封侧福晋三人。”

格格

1、满语,“**”之义。清代皇族女儿的称呼。《清会典宗人府》:“格格之等五,不入五等曰宗女。”《清稗类钞称谓皇室皇族之女称谓》:“亲王之女称郡主,郡王及贝子、贝勒、辅国公之女称县主。然除公主外,虽有郡主、县主资格,如未奉有正式封号者,皆统称格格。大抵称格格者,以次女以下之处子为多。若其长女,未得正式之封号者亦罕。”

2、清代亲王的妾,位次于侧福晋。《清史稿后妃传孝圣宪皇后》:“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四品典仪凌柱女。后年十三,事世宗潜邸,号格格。”又《纯悫皇贵妃》:“纯悫皇贵妃,耿氏。事世宗潜邸,为格格。”

宫眷

宫廷中妃嫔、宫女的统称。明刘若愚《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内有哕鸾宫、喈凤宫,凡先朝有名封之妃嫔、无名封之宫眷养老处也。各有应答养膳银,吃用至病终之后,该号殿看门官禀知司礼监,监官典簿题知,奉旨著照某封某氏例发送。”又《饮食好尚纪略》:“七月初七日夕节,宫眷穿鹊桥补子,宫中设乞巧山子。”《清稗类钞宫闱宣宗杀宫眷》:“道光中,某夜,宣宗在乾清宫,盛怒,厉声呵斥,立召值班侍卫王某入宫门,授以宝刀,令一宫监带至某宫第几室,于床上取一宫眷首覆命,不知其为何事也。”

昭容

宫廷女官名。《陈书后妃传序》:“世祖天嘉初,诏立后宫员数,始置贵妃、贵嫔、贵姬三人,以拟古之三夫人。又置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修华、修仪、修容九人,以拟古之九嫔。”《旧唐书后妃传上中宗上官昭容》:“中宗上官昭容名婉儿,西台侍郎仪之孙也。父庭芝,与仪同被诛,婉儿时在襁褓,随母配入掖庭。及长,有文词,明习吏事。则天时,婉儿忤旨当诛,则天惜其才不杀,但黥其面而已。自圣历以后,百司表奏,多令参决。中宗即位,又令专掌制命,深被信任。寻拜为昭容,封其母郑氏为沛国夫人。”《宋史后妃传上苗贵妃》:“妃以容德入侍,生唐王昕、福康公主。封仁寿郡君,拜才人、昭容、德妃。”

良娣

太子妾中的品级较高者,地位仅次于太子妃。《汉书外戚传上卫太子史良娣》:“卫太子史良娣,宣帝祖母也史良娣家本鲁国以元鼎四年入为良娣,生男进,号史皇孙。”又《元后传》:“会皇太子所爱幸司马良娣病,且死谓太子曰:‘妾死非天命,乃诸娣妾良人更祝诅杀我。’太子怜之,且以为然。及司马良娣死,太子悲恚发病,忽忽不乐,因以过怒诸娣妾。”《旧唐书后妃传下肃宗张皇后》:“天宝中,选入太子宫为良娣禄山之乱,玄宗幸蜀,太子与良娣俱从肃宗即位,册为淑妃。”清吴伟业《永和宫词》:“比来欢笑同良娣,奉使龙楼佩贾兰。”

额驸

清朝公主的丈夫称额驸。《清史稿职官志四》:“公主额驸,位在侯、伯上。尚固伦公主曰固伦额驸,秩视固山贝子;尚和硕公主曰和硕额驸,秩视超品公。”又《礼志八》:“额驸及其父母见公主俱屈膝叩安,有赍赐必叩首逮道光二十一年,宣宗以为非礼所宜,稍更仪注,额驸见公主植立申敬,公主立答之,舅、姑见公主正立致敬,公主亦如之。”

可敦

我国古代鲜卑、蠕蠕、突厥、回纥、蒙古等族最高统治者可汗的正妻。亦写作“可贺敦”、“可孙”、“恪尊”、“合屯”、“合敦”。《新唐书突厥传上》:“突厥阿史那氏,盖古匈奴北部也。居金山之阳,臣于蠕蠕,种裔繁衍。至吐门,遂强大,更号可汗,犹单于也,妻曰可敦。”《魏书蠕蠕传》:“大会国人,号地万(人名)为圣女,纳为可贺敦。”

亲王

皇族中封王者称亲王。亲王之名始于南北朝后期。郑樵《通志职官略》:“北齐有王公侯伯子男六等之爵,王位列大司马上,非亲王则在三公下。”又曰:“至[隋]炀帝唯留王公侯三等,余并废之。皇伯叔昆弟皇子,是为亲王。”至唐“定制皇兄弟皇子为王,皆封国之亲王。”

天子

对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他们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政权,自称其权力出于神授,是秉承天意治理天下,故称天子。他们还宣扬自己生下来就有许多瑞徵,还有所谓“天子气”。人们还把他们比作龙,称为“真龙天子”。《诗大雅常武》:“徐方既同:天子之功。”《史记高祖本纪》:“高衣,沛丰邑中阳时春,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晋书天文志中》:“天子气,内赤外黄,四方;所发之处当有王者,若天子俗有游外处,其地亦先发此气。”《宋史后妃传上太祖母昭宪杜太后》:“太祖拜太后于堂上,众,皆贺。太后愀然不乐,左右进曰:‘臣闻母以子贵,今子为天子,胡为不乐?’太后曰:‘吾闻为君难,天子置身兆庶之上,若治得其道,则此位可尊;苟或失驭,求为匹夫不可得,是吾所以忧也。’”《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净鞭响了三下,内官一队队捧出金炉,焚了龙涎香,宫女们持了宫扇,簇拥着天子升了宝座,一个个嵩呼舞蹈。”

公主

帝王、诸侯的女儿的尊称。周朝称王姬,战国始称公主。汉代称皇帝的女儿为公主,后世沿之。《史记吕太后本纪》:“齐内史士说王(齐王)曰:‘太后独有孝惠与鲁元公主。今王有七十馀城,而公主乃食数城。王诚以一郡上太后,为公主汤沐邑,太后必喜,王必无忧。’”裴骃集解引如淳曰:“《公羊传》曰‘天子嫁女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故谓之公主。”《宋书前废帝纪》:“山阴公主*恣过度,谓帝曰:‘妾与陛下,虽男女有殊,俱托体先帝。陛下六宫万数,而妾唯驸马一人。事不均平,一何至此!’帝乃为主置面首左右三十人。”《旧唐书后妃传上中宗韦庶人 》:“后主优宠亲属又欲宠树安乐公主,乃制公主开府,置官属安乐恃宠骄恣,卖官鬻狱,势倾朝廷,常自草制敕,掩其文而请帝书焉,帝笑而从之,竟不省视。又请自立为皇太女,帝虽不从,亦不如谴。所署府僚,绵猥滥非才。又广营第宅,侈糜过甚。长宁及诸公主迭相仿效,天下咸嗟怨之。”《清稗类钞宫闱皇子皇女之起居》:“皇女于其母,较皇子尤疏,自堕地至下嫁,仅与母数十面。其下嫁也,赐府第,不与舅姑同居,舅姑且以见帝礼谒其媳。驸马居府中外舍,公主不宣召,不得共枕在保母,即管家婆是也,否则必多方阻之,责以无耻。虽入宫见母,亦不敢诉,即言不听。故国朝公主无生子者,有亦驸马侧室所出。若公主先驸马死,则驸马当出府,房屋器用悉入官。”又《称谓皇室皇族之女称谓》:“本朝公主有二称,皇后所生固伦公主,妃嫔所生曰和硕公主。”

美人

宫廷女官名。自汉代至明朝,宫中均的美人名号。《汉书外戚传序》:“汉兴,因秦之称号又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之号焉美人视二千石,比少上造。”颜师古注:“二千石,月得百二十斛,一岁凡得一千四百四十石耳。少上造,第十五爵。”《旧唐书职官志三》:“美人四人,正三品,《周官》二十七世妇之位也。掌率女官,修祭祀宾客之事。”《宋史后妃传上沈贵妃》:“沈贵妃大中祥符妆,以将相家子被选。初为才人,历美人、婕妤、充媛,至德妃。”

女秀才

明代宫廷女官名。从知书识字的宫女中选拔。明沈德符《野获编补遗宫闱女秀才》:“凡诸宫女曾受内臣教习,读书通文理者,先为女秀才,递升女史,升宫官,以至六局掌印,则为清华内职,比外廷通显矣。但止六品衙门。”又“永乐二年,左都御史陈瑛诬驸马梅殷与女秀才刘氏为邪谋,则女秀才之名久矣。嘉靖初年行皇后亲蚕礼,内赐酒饭,以夫人秀才为第一等,而供事命女辈反次之。”

诸侯

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周制,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汉时诸侯国由皇帝派相或长吏治理,王、侯仅食赋税。《左传

现代的日本人,恍然于编纂伪史的无聊,才渐渐敢于说真话,不过有时又过火,认为他们的历史都不可信,尤其不愿意承认他们的皇室是由中国传流下来的。但是我们的学者卫挺生博士,在他不朽的大作中,确实证明了神武天皇就是徐福。

日本之有正史始于第四十代的天武天皇。在壬申之后,这位君主认为当时所传的史实误谬颇多,真实的情形常常过了一段时期之后,便走了样,必须制订正史。他于是命令了一位二十八岁有照相板记忆力的稗田阿礼,根据史料《帝纪》、《旧辞》等,重加整理,去伪留真,来制订一部正史,以传后世。

但是经过三十余年后,稗田阿礼并没有能完成他修史的大业,而阿礼已经老迈不堪,到了元明女帝时代,不能不另外敕谕一位文笔非常秀丽的太朝臣—— 安万侣,来帮忙阿礼共同续写那未完成的著作,这就是所谓的《古事记》 (公历712年完成)。在古事记之外,天武天皇还创立了一所历史编纂馆,任命了一大批编纂委员,要他们仿效中国的《史记》、《汉书》的纂写方式,广搜数据成为一部完备的国家纪录。

经过整整四十年的工夫,这部巨作完成了,就是现今还流传的用汉文写下来的《日本书纪》,公历720年完成,共三十卷,一、二两卷是神话,第三卷是日本正史的开始 ——《神武纪》。 神武纪》是神武天皇本纪,其中最重要的描述,是东征的一役,虽然很像是一篇神话,但叙述的行踪忽东忽西、忽行忽止,尤其他在不同地区留滞的期间忽长忽短,不像是故意的虚构。据卫博士的考证,根据《神武纪》的记载:

一、“可确知神武天皇不生长于日本,乃乘天盘船自高天原飞降者。天盘船谓航海之楼船。‘飞降’谓操纵风帆而来,‘高天原’乃指海外之一地而言。”

二、当时日本文化的程度,停留在绳文文化时代,并没有任何冲击,能使日本忽然飞跃到青铜的弥生文化。据卫博士的研究:“近年,自筑紫至远贺川口,出土青铜器时代之刀剑戈矛镕范甚多,与《神武纪》所云,居‘吉备’数年以蓄兵食之语相应,‘兵’即兵器。神武东征途中先折而西行,停驻远贺川口多日,因其地为其兵器制造区,故亲往视察制造情形,从已出土之兵器而言,其形式与先秦之大陆中原之刀剑戈矛无异,可见神武兵工之技工来自大陆。

日本产铜之各地,多在伊豫安艺以东,而当日制造兵器之场所,反集中九州岛的西北,去矿场甚远,显然当时日本铜矿尚未被发现,不得已乃自大陆齐楚沿海运铜入倭,铜矿笨重,故将其冶铸集中于日本去齐楚海岸最近之港湾,因而自唐津以至冈田皆成其冶铸之工业区。”以上说明了神武东征武器的来源。

神武是谁呢?卫博士肯定地说,他必然是徐福。徐福到了日本之后,为了避免秦始皇的追踪、侦访,甚至于讨伐,他利用了语言的隔阂来保持他的秘密。

他禁用当时通用的中国语言,甚至采用了秦始皇的愚民政策,认为人民有了知识之后,便会兴风作浪,“以古而非今”了。文字是罪魁,是知识思想最可怕的媒体,所以他根本废弃了文字,在文字还没有流布很广的时候,便扼杀了它。那时其手下还有几千名由齐楚各地征调而来的童男女,他不授以中国文化,反而让他们倭化。

这时大局已平定,他这批青年战友,一个个也已长大成人,便让他们和当地土著男女婚配,创立家业,断绝他们思乡的念头。他为了示范,娶了原始居民木族中的贺茂氏的女儿——媛蹈鞴五十铃媛为正妃,翌年并立她为皇后。他自己在辛酉年即位于橿原宫,称帝了。

以上是卫博士根据《神武纪》,再考证了我国各书类中有关徐福的记载而推断的,合情合理。显然的,神武确有其人,确有其事,唯独有一点不能符合的是神武即位之年。照《神武纪》中明确的记为辛酉之年,为纪元前660年,约当春秋齐桓公葵丘之会一匡天下的时候,距离徐福之生,四百有余年,所以徐福似乎不可能就是神武。

不过神武时代,日本根本尚未纪年。日本本来无历,是从钦明天皇时代,由百济的历博士一位名叫观勒的高僧传授得来,到了推古女帝九年辛酉,才由当时主政的圣德太子推行历法于全国。除了历法之外,圣德太子还制订了冠位、朝仪、宪法,确实应了中国谶纬家的预言,辛酉是个革新之年。圣德太子为了修史,不能不订一个大吉祥的日子,作为日本的开国之期,因此他认为辛酉年最能象征革故鼎新,而为了表示日本是与我国相埒的古国,于是订了推古九年辛酉以前的第二十一个辛酉,为神武即位之年。

是神武千余年后,他四十余代的子孙硬替他装上去的,焉能可信!不过辛酉每逢六十年必有一次,假定真的是辛酉年,如若不是第二十一个,而是第十七个辛酉,那也能吻合了。

总之卫博士的研究,解答了历史上的大谜。为什么徐福三次出海?三千童男女的踪迹何处去了?日本何以忽然由绳文时代,一跃而到了精美的青铜器时代?不过这并不能使得我们与日本之间更密切,徐福的原意似乎就是想隔绝日本与大陆的关系的。

姑不论日本的学者有没有雅量来承认这一事实,日本的第一位君主的来源,我们总算是清楚了。神武以后,根据《古事记》与《日本书纪》,有八代帝王,而无事迹。据日本学者水野佑的研究,这八代帝王根本无其人,名字是虚构的。这当然可能。那是因为把神武的存在提前了四百年,当然产生了很长的空隙,为填这四百年的空档,至少需要八代以上的君主,当然只能是有名而无事迹的阙史时代了。由于把神武提前了四世纪,日本的古代史的真伪更难确定。真实可考的史实,要从仁德王开始了。

英国皇室家谱 树状图

  (1)威塞克斯王朝  House of Wessex  埃格伯特 King Egbert  埃塞尔沃夫 King Aethelwulf  埃塞尔巴德 King Aethelbald...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