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姓族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5浏览:4收藏

韩姓族谱,第1张

  韩姓家谱

  韩姓家谱的内容和体例、格式,一般包括谱名、序、凡例、遗像、像赞、祠规、族约、家法、世系、传记、遗事、艺文、派字、碑记、婚冠丧祭、族产、坟茔、墓志铭、祠记、遗稿、跋等。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序、世系、传记、派语等。

  韩姓家谱的序的内容,一般都是写本支派之来历,有的序,不仅溯源,而且旁及有关分支分派;写先世事迹;阐明家谱的意义;修谱经过,等等。韩姓家谱的序,其中不少都出自名人手笔。

  北宋宰相韩琦于嘉佑七年(1062年)中秋日作《韩氏家谱序》,明代刘基于洪武三年(1370年)仲春作《黟北南阳韩氏宗谱序》,明代文学家程敏政作《南阳韩氏宗谱叙》。

  -------------------------------------------------------

  韩姓家谱文献目录

  《汾阳韩氏支谱》,1册,清韩诊敬重修,同治六年福荫堂校刊本。

  《汾阳韩氏支谱》,4卷,清韩镇岳等纂修,光绪十年恭寿堂刻本。

  《洪洞韩氏家谱》,2册,明韩景伶编,乾隆年刻本。

  《洪洞韩氏家谱》,明韩文等纂修,清韩殿魁等续修,咸丰七年钞本。

  《洪洞韩氏重修宗谱》,2卷,清韩有庆等纂修,嘉庆二十年刻本。

  《松江韩氏支谱》,2卷,清韩文衍重修,民国四年钞本。

  《松江韩氏文若公支宗谱》,民国十年韩绮章钞杂本。《扬州韩氏支谱》,4卷,清光绪十八年活字本。

  《延令韩氏族谱》,8卷,清韩长贵等重修,光绪十七年活字本。

  《润州韩氏家乘》,3卷,清韩复纂修,嘉庆二十年继锦堂木刻本。

  《镇江韩氏宗谱》,2卷,清韩有和主修,同治七年广德堂刊本。

  《金陵韩氏族谱录》,1册,清韩印纂修,光绪六年活字本。

  《润州大沙韩氏宗谱》,2卷,清宣统元年广德堂刻本。

  《毗陵韩氏宗谱》,原道堂活字本。

  《金埴韩氏家乘》,12卷,清韩树榀重修,光绪二年永思堂活字本。

  《锡山韩氏宗谱》,20卷,民国韩念祖等修,民国九年敦伦堂活字本。

  《春晖韩氏宗谱》,16卷,首1卷,清韩勰修,光绪八年昼锦堂活字本。

  《云东韩氏家谱》,5卷,清韩奕辑,嘉庆间刊本。

  《晋阳韩氏世谱》,1册,清韩学韩等辑,清光绪二十八年刊本。

  《杭州韩氏谱》,3册,钞本。

  《义桥韩氏家谱》,10卷,清韩乃建重修,同治九年永思堂活字本。

  《义桥韩氏家谱》,10卷,首1卷,民国韩拜旒接修,民国四年永思堂活字本。

  《湘南韩氏续修宗谱》,40卷,末1卷,清韩家坤主修,光绪元年重修,昼锦堂活字本。

  《湘南韩氏家谱》,68卷,清韩殿扬等增修,宣统三年昼锦堂活字本。

  《一都韩氏家谱》,16卷,首1卷,民国韩沛金等修,民国十八年昼锦堂活字本。

  《宁波相韩家谱》,清昼锦堂活字本,3册。

  《宁波韩氏宗谱》,6册,民国周颂清等纂修,民国十六年昼锦堂活字本。

  《余姚韩氏东岙支宗谱》,7卷,清韩明和修,韩明盛纂,光绪三十一年活字本。

  《咸安韩氏宗谱》,16卷,民国韩叔金等主修,韩思溶纂修,民国三十五年大本堂木刻本。

  《重编羊山韩氏宗谱》,4册,民国韩迪周、韩百年重修,民国二十年昼锦堂铅印本。

  《迁东阳高阳韩氏宗谱》,6卷,民国葛树棠纂,民国十七年活字本。

  《徽州韩氏宗谱》,1册,清钞本。

  《黟北南阳韩氏宗谱》,1册,明万历二十四年钞本。

  《南阳郡韩氏族谱》,清韩家相等纂,嘉庆三年刻本。

  《袁郡韩祠主谱》,3卷,清韩修五纂修,道光二十一年南阳堂活字本。

  《袁郡韩祠主谱》,3卷,清韩文蔚等纂修,同治七年南阳堂活字本。

  《韩焕先祠主谱》,4卷,清韩毓淇等纂修,光绪二年南阳堂活字本。

  《韩焕先祠丁享谱》,4卷,清韩毓淇等纂修,光绪二十三年南阳堂活字本。

  《万载韩氏世谱》,1册,清韩文祯等纂修,康熙四十七年刊本。

  《万载韩氏族谱》,1册,清嘉庆六年南阳堂活字本。

  《万载韩氏族谱》,1册,清道光二十八年南阳堂活字本。

  《万载韩氏荣公支谱》,3册,清韩联俊纂修,光绪十五年南阳堂活字本。

  《万载韩氏族谱》,1册,清南阳堂活字本。

  《淄川韩氏世谱》,4册,清韩瀛州等修,光绪十三年刻本。

  《淄川韩氏邑乘》,5卷,首1卷,民国韩振铭续辑,民国七年刻本。

  《栖霞韩氏谱书》,清韩元英纂,光绪二十六年钞本。

  《临沭韩氏宗谱》,钞本。

  《武汉韩氏宗谱》,清韩洪蔗、韩国海总理兼纂修,光绪三十三年韩氏南阳堂活字本。

  《花山韩氏宗谱》,民国韩继海等采辑,民国三十六年昼锦堂阖族同刊活字本。

  《新洲韩氏宗谱》,民国韩溶等续修,民国三十四年木刻本。

  《韩氏南渡支谱》,3册,清韩学志撰,道光十五年刻本。

  《云湖韩氏四修族谱》,19卷,首1卷,清韩朝瀛修,民国十五年活字本。

  《长沙韩氏支谱》,12册,清韩文龙等纂修,同治六年南阳堂木刻本。

  《长沙韩氏支谱》,6卷,民国韩开锡纂修,民国九年南阳堂刻本。

  《紫泥韩氏族谱》,1册,清韩勉兹编,咸丰九年钞本。

  《宣汉韩氏宗谱》,1卷,民国韩艳如修,民国元年木刻本。

  《合州南阳郡韩氏支谱》,1卷,民国韩氏宗祠编,民国间十四世裔孙忠槐钞本。

  《礼县韩氏家谱》,清稿本。

  《庄浪韩氏世系源流》,4卷,民国唐维翰纂修,民国十七年钞本。

  《韩氏宗谱》,23卷,首1卷,末1卷,清韩寰康等修,乾隆五十六年昼锦堂活字本。

  《韩氏宗谱》,12卷,民国韩国霖等纂辑,民国二年有怀堂活字本。

  《韩氏族谱》,4册,明韩士鳌纂辑,钞本。

  -------------------------------------------------------

  韩姓字辈派语

  《相韩谱》载,宋室南渡前,宋忠献王韩琦创订的8世派语为:

  玉 彦 口 胄,乡 卿 立 甫。

  《义桥谱》载,宋中散大夫韩休卿所订萧山韩氏8世派语为:

  心 之 言 可,山 问 日 世。

  《越韩谱》载,明刑部尚书韩邦问为绍兴韩姓所订16世派语为:

  人 淳 禾 溥,金 信 水 贞,火 明 土 永,木 茂 竹 承。

  《相州韩氏文献》载,民国十三年(1924年),经南北宗族会同集议,订32世派语,咨明内务部备案并通咨宗族占籍省分行政长官,同时转行族属繁衍县分,俾资遵守。32字为:

  一 本 大 宗,子 孙 千 载,一 修 寸 念,门 尚 中 行,

  示 以 文 为,工 其 力 作,曰 惟 、 善,卜 兆 方 长。

  《春晖谱》,所载当地韩姓20世派语为:

  学 以 全 为 范,衷 其,填 是 举,作 求 躬 昉 迪,遵 集 受 敷 宜。

  《云湖谱》,为本宗原定5字,后又增加20字,实定为25派:

  学 应 辵 知 金,世 映 兴 朝 久,

  家 承 建 业 传,作 忠 培 远 泽,

  笃 孝 绍 先 贤。

  《紫泥谱》载本支韩姓派字为10字:

  元 受 祖 宗 善,德 福 庆 昌 隆。

  《麻阳姓氏》载全县韩姓派语15字:

  友 文 迁 通 上,启 朝 正 天 子, 宗 景 志 永 仲。

  派语的用法及其规律

  凡逢字辈的单数,则取其为人名的偏旁,人名取单名;凡逢字辈的双数,则取其独立而人人名,人名取双名。如第一组“玉彦口胄”等8字,韩琦兄弟逢字辈单数“玉”字,故人名都以“玉”字为偏旁,取单名,如韩琦、韩琚、韩碹。忠献王韩琦的子侄,逢字辈双嫩“彦”字,故皆取“彦”字独立人人名,起双名,如韩琦有五子,名忠彦、端彦、纯彦、粹彦、嘉彦;他的侄子有考彦、方彦等。第三字“口”,系单数,故取其为偏旁,单名,如韩治、韩浩、韩邕等。第四字“胄”,系双数,故取“胄”字独立,双名,如韩肖胄、韩膺胄、韩仁胄、韩保胄、韩述胄等。余此类推。

  派语的使用方法,还有一种情况,即人数较少又处偏远之地的支族,其派语不是用完若干字,又另起新的派字,而是采用周而复始的办法。如湖南麻阳县栗坪乡的韩姓,就是以“友文逊通上,启朝正天子,宗景志永仲”这15字,轮转使用下去。

  派语的社会功能

  派语的功能与作用,简单地说,就是用来区分同姓同系人的辈分。如果没有字派,而仅仅只知道年龄,就很难判断同姓者某某的辈分,因为有的人年龄大反而辈分小,有的人年龄小反而辈分在前,这就会辈分不分,尊卑难辨。有了派语,在同姓交际的过程中,互通派字,祖孙父子叔侄兄弟等等关系,就一清二楚了,才不致于产生辈分世次的混乱。《相州韩氏文献》的一段话,很清楚地说明了派语的这种功能:“相韩本支得与圣贤孔、颜、曾、孟诸氏后裔同,能世次毫不紊乱,实赖有此命名、宗派维系所致也。”

韩姓家谱的序的内容,一般都是写本支派之来历,有的序,不仅溯源,而且旁及有关分支分派;写先世事迹;阐明家谱的意义;修谱经过,等等。韩姓家谱的序,其中不少都出自名人手笔。 《汾阳韩氏支谱》,1册,清韩诊敬重修,同治六年福荫堂校刊本。

《汾阳韩氏支谱》,4卷,清韩镇岳等纂修,光绪十年恭寿堂刻本。

《洪洞韩氏家谱》,2册,明韩景伶编,乾隆年刻本。

《洪洞韩氏家谱》,明韩文等纂修,清韩殿魁等续修,咸丰七年钞本。

《洪洞韩氏重修宗谱》,2卷,清韩有庆等纂修,嘉庆二十年刻本。

《松江韩氏支谱》,2卷,清韩文衍重修,民国四年钞本。

《松江韩氏文若公支宗谱》,民国十年韩绮章钞杂本。《扬州韩氏支谱》,4卷,清光绪十八年活字本。

《延令韩氏族谱》,8卷,清韩长贵等重修,光绪十七年活字本。

《润州韩氏家乘》,3卷,清韩复纂修,嘉庆二十年继锦堂木刻本。

《镇江韩氏宗谱》,2卷,清韩有和主修,同治七年广德堂刊本。

《金陵韩氏族谱录》,1册,清韩印纂修,光绪六年活字本。

《润州大沙韩氏宗谱》,2卷,清宣统元年广德堂刻本。

《毗陵韩氏宗谱》,原道堂活字本。

《金埴韩氏家乘》,12卷,清韩树榀重修,光绪二年永思堂活字本。

《锡山韩氏宗谱》,20卷,民国韩念祖等修,民国九年敦伦堂活字本。

《春晖韩氏宗谱》,16卷,首1卷,清韩勰修,光绪八年昼锦堂活字本。

《云东韩氏家谱》,5卷,清韩奕辑,嘉庆间刊本。

《晋阳韩氏世谱》,1册,清韩学韩等辑,清光绪二十八年刊本。

《杭州韩氏谱》,3册,钞本。

《义桥韩氏家谱》,10卷,清韩乃建重修,同治九年永思堂活字本。

《义桥韩氏家谱》,10卷,首1卷,民国韩拜旒接修,民国四年永思堂活字本。

《湘南韩氏续修宗谱》,40卷,末1卷,清韩家坤主修,光绪元年重修,昼锦堂活字本。

《湘南韩氏家谱》,68卷,清韩殿扬等增修,宣统三年昼锦堂活字本。

《一都韩氏家谱》,16卷,首1卷,民国韩沛金等修,民国十八年昼锦堂活字本。

《宁波相韩家谱》,清昼锦堂活字本,3册。

《宁波韩氏宗谱》,6册,民国周颂清等纂修,民国十六年昼锦堂活字本。

《余姚韩氏东岙支宗谱》,7卷,清韩明和修,韩明盛纂,光绪三十一年活字本。

《咸安韩氏宗谱》,16卷,民国韩叔金等主修,韩思溶纂修,民国三十五年大本堂木刻本。

《重编羊山韩氏宗谱》,4册,民国韩迪周、韩百年重修,民国二十年昼锦堂铅印本。

《迁东阳高阳韩氏宗谱》,6卷,民国葛树棠纂,民国十七年活字本。

《徽州韩氏宗谱》,1册,清钞本。

《黟北南阳韩氏宗谱》,1册,明万历二十四年钞本。

《南阳郡韩氏族谱》,清韩家相等纂,嘉庆三年刻本。

《袁郡韩祠主谱》,3卷,清韩修五纂修,道光二十一年南阳堂活字本。

《袁郡韩祠主谱》,3卷,清韩文蔚等纂修,同治七年南阳堂活字本。

《韩焕先祠主谱》,4卷,清韩毓淇等纂修,光绪二年南阳堂活字本。

《韩焕先祠丁享谱》,4卷,清韩毓淇等纂修,光绪二十三年南阳堂活字本。

《万载韩氏世谱》,1册,清韩文祯等纂修,康熙四十七年刊本。

《万载韩氏族谱》,1册,清嘉庆六年南阳堂活字本。

《万载韩氏族谱》,1册,清道光二十八年南阳堂活字本。

《万载韩氏荣公支谱》,3册,清韩联俊纂修,光绪十五年南阳堂活字本。

《万载韩氏族谱》,1册,清南阳堂活字本。

《淄川韩氏世谱》,4册,清韩瀛州等修,光绪十三年刻本。

《淄川韩氏邑乘》,5卷,首1卷,民国韩振铭续辑,民国七年刻本。

《栖霞韩氏谱书》,清韩元英纂,光绪二十六年钞本。

《临沭韩氏宗谱》,钞本。

《武汉韩氏宗谱》,清韩洪蔗、韩国海总理兼纂修,光绪三十三年韩氏南阳堂活字本。

《花山韩氏宗谱》,民国韩继海等采辑,民国三十六年昼锦堂阖族同刊活字本。

《新洲韩氏宗谱》,民国韩溶等续修,民国三十四年木刻本。

《韩氏南渡支谱》,3册,清韩学志撰,道光十五年刻本。

《云湖韩氏四修族谱》,19卷,首1卷,清韩朝瀛修,民国十五年活字本。

《长沙韩氏支谱》,12册,清韩文龙等纂修,同治六年南阳堂木刻本。

《长沙韩氏支谱》,6卷,民国韩开锡纂修,民国九年南阳堂刻本。

《紫泥韩氏族谱》,1册,清韩勉兹编,咸丰九年钞本。

《宣汉韩氏宗谱》,1卷,民国韩艳如修,民国元年木刻本。

《合州南阳郡韩氏支谱》,1卷,民国韩氏宗祠编,民国间十四世裔孙忠槐钞本。

《礼县韩氏家谱》,清稿本。

《庄浪韩氏世系源流》,4卷,民国唐维翰纂修,民国十七年钞本。

《韩氏宗谱》,23卷,首1卷,末1卷,清韩寰康等修,乾隆五十六年昼锦堂活字本。

《韩氏宗谱》,12卷,民国韩国霖等纂辑,民国二年有怀堂活字本。

《韩氏族谱》,4册,明韩士鳌纂辑,钞本。

-------------------------------------------------------

有谁知道韩姓的辈份用字?

韩姓家谱

韩姓家谱的内容和体例、格式,一般包括谱名、序、凡例、遗像、像赞、祠规、族约、家法、世系、传记、遗事、艺文、派字、碑记、婚冠丧祭、族产、坟茔、墓志铭、祠记、遗稿、跋等。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序、世系、传记、派语等。

韩姓家谱的序的内容,一般都是写本支派之来历,有的序,不仅溯源,而且旁及有关分支分派;写先世事迹;阐明家谱的意义;修谱经过,等等。韩姓家谱的序,其中不少都出自名人手笔。

北宋宰相韩琦于嘉佑七年(1062年)中秋日作《韩氏家谱序》,明代刘基于洪武三年(1370年)仲春作《黟北南阳韩氏宗谱序》,明代文学家程敏政作《南阳韩氏宗谱叙》。

-------------------------------------------------------

韩姓家谱文献目录

《汾阳韩氏支谱》,1册,清韩诊敬重修,同治六年福荫堂校刊本。

《汾阳韩氏支谱》,4卷,清韩镇岳等纂修,光绪十年恭寿堂刻本。

《洪洞韩氏家谱》,2册,明韩景伶编,乾隆年刻本。

《洪洞韩氏家谱》,明韩文等纂修,清韩殿魁等续修,咸丰七年钞本。

《洪洞韩氏重修宗谱》,2卷,清韩有庆等纂修,嘉庆二十年刻本。

《松江韩氏支谱》,2卷,清韩文衍重修,民国四年钞本。

《松江韩氏文若公支宗谱》,民国十年韩绮章钞杂本。《扬州韩氏支谱》,4卷,清光绪十八年活字本。

《延令韩氏族谱》,8卷,清韩长贵等重修,光绪十七年活字本。

《润州韩氏家乘》,3卷,清韩复纂修,嘉庆二十年继锦堂木刻本。

《镇江韩氏宗谱》,2卷,清韩有和主修,同治七年广德堂刊本。

《金陵韩氏族谱录》,1册,清韩印纂修,光绪六年活字本。

《润州大沙韩氏宗谱》,2卷,清宣统元年广德堂刻本。

《毗陵韩氏宗谱》,原道堂活字本。

《金埴韩氏家乘》,12卷,清韩树榀重修,光绪二年永思堂活字本。

《锡山韩氏宗谱》,20卷,民国韩念祖等修,民国九年敦伦堂活字本。

《春晖韩氏宗谱》,16卷,首1卷,清韩勰修,光绪八年昼锦堂活字本。

《云东韩氏家谱》,5卷,清韩奕辑,嘉庆间刊本。

《晋阳韩氏世谱》,1册,清韩学韩等辑,清光绪二十八年刊本。

《杭州韩氏谱》,3册,钞本。

《义桥韩氏家谱》,10卷,清韩乃建重修,同治九年永思堂活字本。

《义桥韩氏家谱》,10卷,首1卷,民国韩拜旒接修,民国四年永思堂活字本。

《湘南韩氏续修宗谱》,40卷,末1卷,清韩家坤主修,光绪元年重修,昼锦堂活字本。

《湘南韩氏家谱》,68卷,清韩殿扬等增修,宣统三年昼锦堂活字本。

《一都韩氏家谱》,16卷,首1卷,民国韩沛金等修,民国十八年昼锦堂活字本。

《宁波相韩家谱》,清昼锦堂活字本,3册。

《宁波韩氏宗谱》,6册,民国周颂清等纂修,民国十六年昼锦堂活字本。

《余姚韩氏东岙支宗谱》,7卷,清韩明和修,韩明盛纂,光绪三十一年活字本。

《咸安韩氏宗谱》,16卷,民国韩叔金等主修,韩思溶纂修,民国三十五年大本堂木刻本。

《重编羊山韩氏宗谱》,4册,民国韩迪周、韩百年重修,民国二十年昼锦堂铅印本。

《迁东阳高阳韩氏宗谱》,6卷,民国葛树棠纂,民国十七年活字本。

《徽州韩氏宗谱》,1册,清钞本。

《黟北南阳韩氏宗谱》,1册,明万历二十四年钞本。

《南阳郡韩氏族谱》,清韩家相等纂,嘉庆三年刻本。

《袁郡韩祠主谱》,3卷,清韩修五纂修,道光二十一年南阳堂活字本。

《袁郡韩祠主谱》,3卷,清韩文蔚等纂修,同治七年南阳堂活字本。

《韩焕先祠主谱》,4卷,清韩毓淇等纂修,光绪二年南阳堂活字本。

《韩焕先祠丁享谱》,4卷,清韩毓淇等纂修,光绪二十三年南阳堂活字本。

《万载韩氏世谱》,1册,清韩文祯等纂修,康熙四十七年刊本。

《万载韩氏族谱》,1册,清嘉庆六年南阳堂活字本。

《万载韩氏族谱》,1册,清道光二十八年南阳堂活字本。

《万载韩氏荣公支谱》,3册,清韩联俊纂修,光绪十五年南阳堂活字本。

《万载韩氏族谱》,1册,清南阳堂活字本。

《淄川韩氏世谱》,4册,清韩瀛州等修,光绪十三年刻本。

《淄川韩氏邑乘》,5卷,首1卷,民国韩振铭续辑,民国七年刻本。

《栖霞韩氏谱书》,清韩元英纂,光绪二十六年钞本。

《临沭韩氏宗谱》,钞本。

《武汉韩氏宗谱》,清韩洪蔗、韩国海总理兼纂修,光绪三十三年韩氏南阳堂活字本。

《花山韩氏宗谱》,民国韩继海等采辑,民国三十六年昼锦堂阖族同刊活字本。

《新洲韩氏宗谱》,民国韩溶等续修,民国三十四年木刻本。

《韩氏南渡支谱》,3册,清韩学志撰,道光十五年刻本。

《云湖韩氏四修族谱》,19卷,首1卷,清韩朝瀛修,民国十五年活字本。

《长沙韩氏支谱》,12册,清韩文龙等纂修,同治六年南阳堂木刻本。

《长沙韩氏支谱》,6卷,民国韩开锡纂修,民国九年南阳堂刻本。

《紫泥韩氏族谱》,1册,清韩勉兹编,咸丰九年钞本。

《宣汉韩氏宗谱》,1卷,民国韩艳如修,民国元年木刻本。

《合州南阳郡韩氏支谱》,1卷,民国韩氏宗祠编,民国间十四世裔孙忠槐钞本。

《礼县韩氏家谱》,清稿本。

《庄浪韩氏世系源流》,4卷,民国唐维翰纂修,民国十七年钞本。

《韩氏宗谱》,23卷,首1卷,末1卷,清韩寰康等修,乾隆五十六年昼锦堂活字本。

《韩氏宗谱》,12卷,民国韩国霖等纂辑,民国二年有怀堂活字本。

《韩氏族谱》,4册,明韩士鳌纂辑,钞本。

-------------------------------------------------------

韩姓字辈派语

《相韩谱》载,宋室南渡前,宋忠献王韩琦创订的8世派语为:

玉彦口胄,乡卿立甫。

《义桥谱》载,宋中散大夫韩休卿所订萧山韩氏8世派语为:

心之言可,山问日世。

《越韩谱》载,明刑部尚书韩邦问为绍兴韩姓所订16世派语为:

人淳禾溥,金信水贞,火明土永,木茂竹承。

《相州韩氏文献》载,民国十三年(1924年),经南北宗族会同集议,订32世派语,咨明内务部备案并通咨宗族占籍省分行政长官,同时转行族属繁衍县分,俾资遵守。32字为:

一本大宗,子孙千载,一修寸念,门尚中行,

示以文为,工其力作,曰惟、善,卜兆方长。

《春晖谱》,所载当地韩姓20世派语为:

学以全为范,衷其,填是举,作求躬_迪,遵集受敷宜。

《云湖谱》,为本宗原定5字,后又增加20字,实定为25派:

学应_知金,世映兴朝久,

家承建业传,作忠培远泽,

笃孝绍先贤。

《紫泥谱》载本支韩姓派字为10字:

元受祖宗善,德福庆昌隆。

《麻阳姓氏》载全县韩姓派语15字:

友文迁通上,启朝正天子,宗景志永仲。

派语的用法及其规律

凡逢字辈的单数,则取其为人名的偏旁,人名取单名;凡逢字辈的双数,则取其独立而人人名,人名取双名。如第一组“玉彦口胄”等8字,韩琦兄弟逢字辈单数“玉”字,故人名都以“玉”字为偏旁,取单名,如韩琦、韩琚、韩碹。忠献王韩琦的子侄,逢字辈双嫩“彦”字,故皆取“彦”字独立人人名,起双名,如韩琦有五子,名忠彦、端彦、纯彦、粹彦、嘉彦;他的侄子有考彦、方彦等。第三字“口”,系单数,故取其为偏旁,单名,如韩治、韩浩、韩邕等。第四字“胄”,系双数,故取“胄”字独立,双名,如韩肖胄、韩膺胄、韩仁胄、韩保胄、韩述胄等。余此类推。

派语的使用方法,还有一种情况,即人数较少又处偏远之地的支族,其派语不是用完若干字,又另起新的派字,而是采用周而复始的办法。如湖南麻阳县栗坪乡的韩姓,就是以“友文逊通上,启朝正天子,宗景志永仲”这15字,轮转使用下去。

派语的社会功能

派语的功能与作用,简单地说,就是用来区分同姓同系人的辈分。如果没有字派,而仅仅只知道年龄,就很难判断同姓者某某的辈分,因为有的人年龄大反而辈分小,有的人年龄小反而辈分在前,这就会辈分不分,尊卑难辨。有了派语,在同姓交际的过程中,互通派字,祖孙父子叔侄兄弟等等关系,就一清二楚了,才不致于产生辈分世次的混乱。《相州韩氏文献》的一段话,很清楚地说明了派语的这种功能:“相韩本支得与圣贤孔、颜、曾、孟诸氏后裔同,能世次毫不紊乱,实赖有此命名、宗派维系所致也。”

上海工商外国语学校与上海工商外国语学院是同一个学校吗?

是一个学校,两种称呼。

上海工商外国语学院坐落于上海洋山深水港和浦东国际航空港之间,创建于2001年,是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民办高校。

学院现开设有英语、日语、德语、法语、韩语、西班牙语、物流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秘书、饭店管理、旅游管理、商务管理、计算机及应用、工业设计技术、计算机与信息管理、电子商务、影视艺术和动漫画、数控技术应用、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等20个专业、27个专业方向,在校生近6500人。

已培养两届毕业生近3000人,平均就业率达到96%以上,在上海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

有谁知道韩姓的辈份用字?

韩姓家谱

韩姓家谱的内容和体例、格式,一般包括谱名、序、凡例、遗像、像赞、祠规、族约、家法、世系、传记、遗事、艺文、派字、碑记、婚冠丧祭、族产、坟茔、墓志铭、祠记、遗稿、跋等。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序、世系、传记、派语等。

韩姓家谱的序的内容,一般都是写本支派之来历,有的序,不仅溯源,而且旁及有关分支分派;写先世事迹;阐明家谱的意义;修谱经过,等等。韩姓家谱的序,其中不少都出自名人手笔。

北宋宰相韩琦于嘉佑七年(1062年)中秋日作《韩氏家谱序》,明代刘基于洪武三年(1370年)仲春作《黟北南阳韩氏宗谱序》,明代文学家程敏政作《南阳韩氏宗谱叙》。

-------------------------------------------------------

韩姓家谱文献目录

《汾阳韩氏支谱》,1册,清韩诊敬重修,同治六年福荫堂校刊本。

《汾阳韩氏支谱》,4卷,清韩镇岳等纂修,光绪十年恭寿堂刻本。

《洪洞韩氏家谱》,2册,明韩景伶编,乾隆年刻本。

《洪洞韩氏家谱》,明韩文等纂修,清韩殿魁等续修,咸丰七年钞本。

《洪洞韩氏重修宗谱》,2卷,清韩有庆等纂修,嘉庆二十年刻本。

《松江韩氏支谱》,2卷,清韩文衍重修,民国四年钞本。

《松江韩氏文若公支宗谱》,民国十年韩绮章钞杂本。《扬州韩氏支谱》,4卷,清光绪十八年活字本。

《延令韩氏族谱》,8卷,清韩长贵等重修,光绪十七年活字本。

《润州韩氏家乘》,3卷,清韩复纂修,嘉庆二十年继锦堂木刻本。

《镇江韩氏宗谱》,2卷,清韩有和主修,同治七年广德堂刊本。

《金陵韩氏族谱录》,1册,清韩印纂修,光绪六年活字本。

《润州大沙韩氏宗谱》,2卷,清宣统元年广德堂刻本。

《毗陵韩氏宗谱》,原道堂活字本。

《金埴韩氏家乘》,12卷,清韩树榀重修,光绪二年永思堂活字本。

《锡山韩氏宗谱》,20卷,民国韩念祖等修,民国九年敦伦堂活字本。

《春晖韩氏宗谱》,16卷,首1卷,清韩勰修,光绪八年昼锦堂活字本。

《云东韩氏家谱》,5卷,清韩奕辑,嘉庆间刊本。

《晋阳韩氏世谱》,1册,清韩学韩等辑,清光绪二十八年刊本。

《杭州韩氏谱》,3册,钞本。

《义桥韩氏家谱》,10卷,清韩乃建重修,同治九年永思堂活字本。

《义桥韩氏家谱》,10卷,首1卷,民国韩拜旒接修,民国四年永思堂活字本。

《湘南韩氏续修宗谱》,40卷,末1卷,清韩家坤主修,光绪元年重修,昼锦堂活字本。

《湘南韩氏家谱》,68卷,清韩殿扬等增修,宣统三年昼锦堂活字本。

《一都韩氏家谱》,16卷,首1卷,民国韩沛金等修,民国十八年昼锦堂活字本。

《宁波相韩家谱》,清昼锦堂活字本,3册。

《宁波韩氏宗谱》,6册,民国周颂清等纂修,民国十六年昼锦堂活字本。

《余姚韩氏东岙支宗谱》,7卷,清韩明和修,韩明盛纂,光绪三十一年活字本。

《咸安韩氏宗谱》,16卷,民国韩叔金等主修,韩思溶纂修,民国三十五年大本堂木刻本。

《重编羊山韩氏宗谱》,4册,民国韩迪周、韩百年重修,民国二十年昼锦堂铅印本。

《迁东阳高阳韩氏宗谱》,6卷,民国葛树棠纂,民国十七年活字本。

《徽州韩氏宗谱》,1册,清钞本。

《黟北南阳韩氏宗谱》,1册,明万历二十四年钞本。

《南阳郡韩氏族谱》,清韩家相等纂,嘉庆三年刻本。

《袁郡韩祠主谱》,3卷,清韩修五纂修,道光二十一年南阳堂活字本。

《袁郡韩祠主谱》,3卷,清韩文蔚等纂修,同治七年南阳堂活字本。

《韩焕先祠主谱》,4卷,清韩毓淇等纂修,光绪二年南阳堂活字本。

《韩焕先祠丁享谱》,4卷,清韩毓淇等纂修,光绪二十三年南阳堂活字本。

《万载韩氏世谱》,1册,清韩文祯等纂修,康熙四十七年刊本。

《万载韩氏族谱》,1册,清嘉庆六年南阳堂活字本。

《万载韩氏族谱》,1册,清道光二十八年南阳堂活字本。

《万载韩氏荣公支谱》,3册,清韩联俊纂修,光绪十五年南阳堂活字本。

《万载韩氏族谱》,1册,清南阳堂活字本。

《淄川韩氏世谱》,4册,清韩瀛州等修,光绪十三年刻本。

《淄川韩氏邑乘》,5卷,首1卷,民国韩振铭续辑,民国七年刻本。

《栖霞韩氏谱书》,清韩元英纂,光绪二十六年钞本。

《临沭韩氏宗谱》,钞本。

《武汉韩氏宗谱》,清韩洪蔗、韩国海总理兼纂修,光绪三十三年韩氏南阳堂活字本。

《花山韩氏宗谱》,民国韩继海等采辑,民国三十六年昼锦堂阖族同刊活字本。

《新洲韩氏宗谱》,民国韩溶等续修,民国三十四年木刻本。

《韩氏南渡支谱》,3册,清韩学志撰,道光十五年刻本。

《云湖韩氏四修族谱》,19卷,首1卷,清韩朝瀛修,民国十五年活字本。

《长沙韩氏支谱》,12册,清韩文龙等纂修,同治六年南阳堂木刻本。

《长沙韩氏支谱》,6卷,民国韩开锡纂修,民国九年南阳堂刻本。

《紫泥韩氏族谱》,1册,清韩勉兹编,咸丰九年钞本。

《宣汉韩氏宗谱》,1卷,民国韩艳如修,民国元年木刻本。

《合州南阳郡韩氏支谱》,1卷,民国韩氏宗祠编,民国间十四世裔孙忠槐钞本。

《礼县韩氏家谱》,清稿本。

《庄浪韩氏世系源流》,4卷,民国唐维翰纂修,民国十七年钞本。

《韩氏宗谱》,23卷,首1卷,末1卷,清韩寰康等修,乾隆五十六年昼锦堂活字本。

《韩氏宗谱》,12卷,民国韩国霖等纂辑,民国二年有怀堂活字本。

《韩氏族谱》,4册,明韩士鳌纂辑,钞本。

-------------------------------------------------------

韩姓字辈派语

《相韩谱》载,宋室南渡前,宋忠献王韩琦创订的8世派语为:

玉彦口胄,乡卿立甫。

《义桥谱》载,宋中散大夫韩休卿所订萧山韩氏8世派语为:

心之言可,山问日世。

《越韩谱》载,明刑部尚书韩邦问为绍兴韩姓所订16世派语为:

人淳禾溥,金信水贞,火明土永,木茂竹承。

《相州韩氏文献》载,民国十三年(1924年),经南北宗族会同集议,订32世派语,咨明内务部备案并通咨宗族占籍省分行政长官,同时转行族属繁衍县分,俾资遵守。32字为:

一本大宗,子孙千载,一修寸念,门尚中行,

示以文为,工其力作,曰惟、善,卜兆方长。

《春晖谱》,所载当地韩姓20世派语为:

学以全为范,衷其,填是举,作求躬_迪,遵集受敷宜。

《云湖谱》,为本宗原定5字,后又增加20字,实定为25派:

学应_知金,世映兴朝久,

家承建业传,作忠培远泽,

笃孝绍先贤。

《紫泥谱》载本支韩姓派字为10字:

元受祖宗善,德福庆昌隆。

《麻阳姓氏》载全县韩姓派语15字:

友文迁通上,启朝正天子,宗景志永仲。

派语的用法及其规律

凡逢字辈的单数,则取其为人名的偏旁,人名取单名;凡逢字辈的双数,则取其独立而人人名,人名取双名。如第一组“玉彦口胄”等8字,韩琦兄弟逢字辈单数“玉”字,故人名都以“玉”字为偏旁,取单名,如韩琦、韩琚、韩碹。忠献王韩琦的子侄,逢字辈双嫩“彦”字,故皆取“彦”字独立人人名,起双名,如韩琦有五子,名忠彦、端彦、纯彦、粹彦、嘉彦;他的侄子有考彦、方彦等。第三字“口”,系单数,故取其为偏旁,单名,如韩治、韩浩、韩邕等。第四字“胄”,系双数,故取“胄”字独立,双名,如韩肖胄、韩膺胄、韩仁胄、韩保胄、韩述胄等。余此类推。

派语的使用方法,还有一种情况,即人数较少又处偏远之地的支族,其派语不是用完若干字,又另起新的派字,而是采用周而复始的办法。如湖南麻阳县栗坪乡的韩姓,就是以“友文逊通上,启朝正天子,宗景志永仲”这15字,轮转使用下去。

派语的社会功能

派语的功能与作用,简单地说,就是用来区分同姓同系人的辈分。如果没有字派,而仅仅只知道年龄,就很难判断同姓者某某的辈分,因为有的人年龄大反而辈分小,有的人年龄小反而辈分在前,这就会辈分不分,尊卑难辨。有了派语,在同姓交际的过程中,互通派字,祖孙父子叔侄兄弟等等关系,就一清二楚了,才不致于产生辈分世次的混乱。《相州韩氏文献》的一段话,很清楚地说明了派语的这种功能:“相韩本支得与圣贤孔、颜、曾、孟诸氏后裔同,能世次毫不紊乱,实赖有此命名、宗派维系所致也。”

  韩

  姓氏起源:

  出自姬姓,以邑为氏或以国为氏,为唐叔虞之后裔。曲沃武公灭掉了周成王之弟所建立的韩国,封其小叔叔姬万于韩,称为韩武子,武子的曾孙韩厥以封邑为氏,称韩氏。韩厥7世孙建立韩国,公元前230年被秦所灭后,其宗室子孙遂以国为氏,称韩姓,并大都聚居于颖川郡。

  是周代晋国的始祖唐叔虞的后代。唐叔虞是周成王的弟弟,叔虞儿子被称为晋侯。晋侯的后代毕万,曾被封在韩原。毕万的后代就用封邑为名"韩"作为姓氏。

  以国为姓。韩国为战国七雄之一,开国君主是春秋时晋国大夫韩武子的后代虔。韩被秦灭后,韩国国君的后代,有的就以国名"韩"为姓。

  以少数民族的复姓改为韩姓。后魏,鲜卑族有二字姓"大汗"氏,孝文帝改革时,以"汗"与"韩"音相近,改单姓韩。

  以人名为姓。传说,上古时黄帝有子昌意,昌意生子韩流,其后有韩经,尧时为仙人,韩经之后遂为韩姓。

  聚集地:

  迁徙分布

  秦灭韩,"尽其地为颖川郡",并以韩国旧都阳翟为治所,此后,"颖川"便成为韩氏的发展繁衍中心。秦汉时期,韩氏播迁于今江苏、浙江、四川、山东、甘肃、河北、北京及北部一些地方。其中,韩襄王子孙韩王信于西汉初逃到匈奴,其子颓当、孙婴于汉文帝时归汉;西汉末年,颓当的玄孙韩骞,避王莽之乱,徙居南阳堵县。唐宪宗时,河南河阳人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是为韩氏入广东最早者。唐朝末年,河南固始韩氏随王潮、王审之入闽,在福建安家落户,清代康熙年间,大陆韩氏已有迁入台湾者,此后,有的向海外发展,移居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及欧美一些国家。

  台湾的韩姓,多在台北、基隆、阳明山、新竹、台南、台中、高雄等地,人数最多的是新竹县。台湾文献所载,韩氏由闽、粤入台,始于清康熙年间。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朱一贵起义有位叫韩任贤的义民已住在下淡水港多年。当然,这位韩任贤并不是韩氏入台的始祖,在他之前还有先人,有待进一步考据。不过大陆韩姓大批入台则是清康熙之后的事了。

  堂号

  "泣杖堂":汉朝时候,韩伯愈最孝。一次他犯了过,母亲用拐杖打他,他的眼泪像下雨一样掉下来。母亲很奇怪地问:"我过去打你,你都是欢欢喜喜地接受,今天为什么掉泪呢?"伯愈哇地一声哭了出来,对母亲说:"娘呀!过去您打得疼,我知道母亲健康有力,所以喜欢;今天杖落在我身上,我一点儿感不到疼了,我知道母亲体力衰弱了,所以难过得掉泪。"

  "昌黎堂":唐朝大文学家韩愈,河北昌黎人。他一生从事古文运动,反对骈体文的华而不实,主张恢复秦、汉时的散文体。历史上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韩姓堂号也为"颖川"、"南阳"。

  家乘谱牒

  山西:汾阳韩氏支谱不分卷、汾阳韩氏支谱四卷、洪洞韩氏家谱

  上海:松江韩氏支谱二卷、韩氏文若公支宗谱

  江苏:韩氏宗谱二卷、韩氏家乘十二卷、云东韩氏家谱五卷、晋阳韩氏世谱

  浙江:萧山义桥韩氏家谱十卷、湘南韩氏宗谱六十八卷、相韩家谱、咸安韩氏宗谱十六卷

  安徽:韩氏宗谱不分卷、南阳郡韩氏族谱

  甘肃:礼县韩氏家谱不分卷、韩氏世系源流四卷

  江西:袁郡韩祠主谱三卷、韩焕先祠主谱四卷、韩氏族谱、韩氏荣公支谱

  历史名人:

  韩 信:西汉初期官至大将军,封为楚王,后贬为淮阴侯。著名军事家。他智勇双全,治军严明,辅佐刘邦平定天下,屡建奇功,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有"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之颂。与张良、萧何并称"兴汉三杰"。著有《兵法》三篇。

  韩 愈:唐朝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首开宋明理学之先河。他还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称为"百代文宗"。

  韩世忠:南宋大将。他与岳飞同是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先在河北屡败金兵,后驻镇江曾以八千兵迎击金兀术,激战黄天荡,金兵闻之胆寒。

  韩 非:战国末期思想家,法家创始人韩国公族,与李斯同师事荀卿。他纵观天下形势,集法家思想之大成,提出"缘道理以从事",实现"法、术、势"合一,以收"道法万全"之效果。

  胡

  姓氏起源:

  关于胡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

  根据《元和姓篡》等史籍记载,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圣君虞舜的妫姓后裔。这样说来,其胡姓始祖,应当是三千多年前被周武王封为陈地的胡公满了。胡公满是虞舜的第三十三代孙,周武王的东床快婿,被封为陈侯。由此可见,中国胡氏的先祖是正统的虞舜后裔,黄帝子孙,并非后来入侵中原的"五胡"后代。

  胡氏还有两支源于古代的国名。周代有两个胡子国。一个在今河南,是西周初分封的周朝同姓诸侯国。它曾参与以楚国为首的联军去攻打吴国,后来又跟随楚国与吴国作战,楚国回师途中顺便吞并了胡子国。另一个胡国是归姓,在鲁定公时被楚国灭掉。这两个胡子国亡国之后,王族子孙都以原国名为姓,又形成两支胡氏。

  在胡氏中,曾经出现过复姓胡母氏。胡母氏这一复姓,得姓于齐宣王之时,距今有两千四百八十多年的历史。胡氏复姓,开始也很盛行。秦时,有太史令胡母敬,汉时有胡母生和胡母班。晋代以后,胡母复姓渐渐被"胡"这一单字姓氏所代替。由于其后世子孙大多改姓为胡,使得胡母复姓所传日渐减少。这大概是这一胡母复姓传之不多,至今仍然为数稀少的原因之一吧。

  胡姓中,除了源自黄帝后裔的这一支外,外族改姓胡的也为数不少。汉代以后,特别是五胡乱华之时,进入中原的外族,纷纷"改姓胡氏",为汉族胡氏冲添了新的成分,使得后来胡姓的繁衍,又多了一支世系。

  聚集地:

  迁徙分布

  至于胡氏的源地,当然是周初的封地陈国了。即今天的河南省淮阳县。从此之后,胡氏以此为源地,其后世子孙逐渐向四处延伸。经过数代的繁衍,先后南达新蔡,北到山西,并成为当时的胡姓望族。再以后,又由新蔡和山西两地的胡姓向其他各地迁居、繁衍,致使遍及了全中国。

  胡氏南迁,始于西晋末年。胡氏的后代,从中原渡江南下,先迁到安徽,然后又从安徽再迁至福建。最后由福建迁居入台湾。台湾的胡姓,至今已遍及全省。不过,居住较为集中并且人数最多的,则是台南、台北、彰化和新竹等地。

  三、堂号

  胡氏堂号主要是"澹安堂"。得名是由于宋朝胡诠所著的《谭安集》。

  四、家乘谱牒:无。

  历史名人:

  胡姓始祖,虽然可以追溯到周代的满文公,可谓渊源久远。但是胡氏在早期能够名垂史册的,却并不多见。能数得上的,只有春秋时期的名士胡衍。他以其大义化解蒲邑之危而名盛于世。除此之外,所知甚少。

  然而到了秦汉,胡氏有极为出色的表现。太史令胡母敬,作《博学篇》七章,称为"秦篆"(即后来所称的小篆);经学家胡母生,著《春秋公羊传》。胡安,是一位了不起的教育家,曾在白鹿山聚徒受经,司马相如便是他的得意门生之一;胡烈,则是一位出名的好官,他在担任襄阳太守时,筑堤灌园,曾被老百姓歌颂为"譬春之阳,如冬之日。"

  唐宋时期,是胡姓人氏才华横益、人才辈出的兴盛时期。唐代时有诗人胡曾,宋代教育家胡安定,经学家胡安国,学者胡直等。宋代教育家胡安定,开创宋代理学的先声,曾提出"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的主张,并且把讲学分经义和治事两斋,严立学规,以身示范。至于胡安国,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宋朝在王安石施行新法的时候,曾废弃先秦时期最为精辟的智慧结晶"春秋三传",将之摒诸学宫的大门之外。要不是胡安国的矢志"抢救",今天呈现在国人面前的传统文化的内容,很可能就是两样了。胡安国对于整个中华文而言,可谓是功高五岳,难怪他身后会被从祀于孔子庙,千秋万世受人瞻仰。

  元代之后,史学家胡三省,明时文学家胡应麟、胡震亨,清时经学家、地理学家胡渭,军事家胡林翼等,也是胡氏中名垂千秋的人物。

  明代在文化领域较有成就的胡姓人物有学者胡居仁、胡直,伊斯兰教学者和经师胡登洲。明末有胡正言,擅治印、绘画,与刻工汪楷等合作,改进了彩色套版印刷术。

  近现代的胡姓名人主要有:国民党右派首领胡汉民,著名学者胡适,病理学家、医学教育家胡正详,小说家胡也频。

韩姓族谱

  韩姓家谱  韩姓家谱的内容和体例、格式,一般包括谱名、序、凡例、遗像、像赞、祠规、族约、家法、世系、传记、遗事、艺文、派字、碑...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