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知道陶家的族谱吗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5浏览:3收藏

有人知道陶家的族谱吗,第1张

江西奉新县在仰山乡陶家村发现一部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族谱,谱名为《陶氏十一修族谱》,共二十卷。

据族谱记载,陶渊明,字元亮,宅边有五柳树,因号称五柳先生。始居瑞州新昌县东二十五里,有渊明故里、读书堂、洗墨池、藏书觱诸遗迹。初为州祭酒,后为彭泽令。归隐浔阳不就征召,改名潜。生于兴宁乙丑六月十五,殁于元嘉丁卯九月十五日,寿享六十三,谥靖节,世祖彭泽葬德化县楚城乡眠羊山。其祖父陶茂,为武昌太守,有惠政,仍家浔阳之柴桑里。其父陶敏“性雅淡,为姿城太守,娶长史孟嘉第四女,生恂之,熙之,渊明。”陶氏后裔陶彦良,“于元符二年已卯(1099)由进贤徙居奉新法城乡之夏城,为新吴始祖。”

早梅

年代:唐 作者:柳宗元 体裁:五古 类别:静物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早梅

年代:唐 作者:张谓 体裁:七绝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林村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销。

注释

诗文解释

有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人们不知寒梅因靠近溪水而早发,以为那是经冬而未消融的白雪。

词语解释

迥:远。

傍:靠。

发:开放。

经冬:过冬。

销:这里指冰雪融化。

诗文赏析

全诗即在于写一个「早」字。寒冬刚过,百花未开,在冰雪尚未消融之际,为世界带来生机和希望的只有一束寒梅,因此无数文人墨客踏雪寻访,寻觅这凌寒独放的早梅。在远离道路的溪水桥边,诗人终于看到了似玉如雪的早梅。早梅的形象被刻画得惟妙惟肖,韵味十足,与诗人的精神心有灵犀。

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这首咏梅诗,则侧重写一个“早”字。

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又照应了“寒”字。写出了早梅凌寒独开的丰姿。第二句写这一树梅花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一个“迥”字,一个“傍”字,写出了“一树寒梅”独开的环境。这一句承上启下,是全诗发展必要的过渡,“溪桥”二字引出下句。第三句,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由于“近水”;第四句回应首句,是诗人把寒梅疑做是经冬而未消的白雪。一个“不知”加上一个“疑是”,写出诗人远望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最后定睛望去,才发现原来这是一树近水先发的寒梅,诗人的疑惑排除了,早梅之“早”也点出了。

梅与雪常常在诗人笔下结成不解之缘,如许浑《早梅》诗云:“素艳雪凝树”,这是形容梅花似雪,而张谓的诗句则是疑梅为雪,着意点是不同的。对寒梅花发,形色的似玉如雪,不少诗人也都产生过类似的疑真的错觉。宋代王安石有诗云:“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也是先疑为雪,只因暗香袭来,才知是梅而非雪,和本篇意境可谓异曲同工。而张谓此诗,从似玉非雪、近水先发的梅花着笔,写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探索录觅的认识过程。并且透过表面,写出了诗人与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读者透过转折交错、首尾照应的笔法,自可领略到诗中悠然的韵味和不尽的意蕴。

早梅

年代:唐 作者:齐已 体裁:五律 类别:静物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去,禽窥素艳来。

明年独自律,先发映春台。

注释

诗文解释

万木经受不住严寒的侵袭,枝干将被摧折。梅树的孤根却吸取地下的暖气,恢复了生气。在前村的深雪里,昨夜有一枝梅花凌寒独开。它的幽香随风飘散,一只鸟儿惊异地看着这枝素艳的早梅。我想寄语梅花,如果明年按时开花,请先开到望春台来。

词语解释

望春台:指京城,也有望春的含义。

诗文赏析

齐已是乡下贫苦人家的孩子,从小一边放牛一边读书,学习非常刻苦。几年后,能够吟诗作赋,被寺院长老发现,收进寺里作和尚。一年冬天,刚刚下过一场大雪,清晨齐已出去,被眼前的一片雪白吸引住了,突然前方的几只报春的蜡梅花引来了报春鸟围着梅花唱歌,齐已被这景色惊呆了,回寺后,马上写下了《早梅》这首诗。

这是一首咏物诗。全诗语言轻润平淡毫无浮艳之气,以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及素艳的风韵,创作了一种高远的境界寄托了自己的理想,意蕴深刻。

望梅花

年代:唐 作者:和凝 体裁:词

春草全无消息,

腊雪犹馀踪迹。

越岭寒枝香自拆,

冷艳奇芳堪惜。

何事寿阳无处觅,

吹入谁家横笛?

忆梅

年代:唐 作者:李商隐 体裁:五绝

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

注释

注释:

这是李商隐作幕梓州后期之作。写在百花争艳的春天,寒梅早已开过,所以题为“忆梅”。

一开始诗人的思绪并不在梅花上面,则是为留滞异乡而苦。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离长安一千八百余里,以唐代疆域之辽阔而竟称“天涯”,与其说是地理上的,不如说是心理上的。李商隐是在仕途抑塞、妻子去世的情况下应柳仲郢之辟,来到梓州的。独居异乡,寄迹幕府,已自感到孤孑苦闷,想不到竟一住数年,意绪之无聊郁闷更可想而知。“定定住天涯”,就是这个痛苦灵魂的心声。定定,犹“死死地”、“牢牢地”,诗人感到自己竟象是永远地被钉死在这异乡的土地上了。这里,有强烈的苦闷,有难以名状的厌烦,也有无可奈何的悲哀。屈复说:“‘定定’字俚语入诗却雅。”这个“雅”,似乎可以理解为富于艺术表现力。

为思乡之情、留滞之悲所苦的诗人,精神上不能不寻找慰藉,于是转出第二句:“依依向物华。”物华,指眼前美好的春天景物。依依,形容面对美好春色时亲切留连的意绪。诗人在百花争艳的春色面前似乎暂时得到了安慰,从内心深处升起一种对美好事物无限依恋的柔情。一、二两句,感情似乎截然相反,实际上“依依向物华”之情即因“定定住天涯”而生,两种相反的感情却是相通的。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三、四两句,诗境又出现更大的转折。面对姹紫嫣红的“物华”,诗人不禁想到了梅花。它先春而开,到百花盛开时,却早花凋香尽,诗人遗憾之余,便不免对它怨恨起来了。由“向物华”而忆梅,这是一层曲折;由忆梅而恨梅,这又是一层曲折。“恨”正是“忆”的发展与深化,正象深切期待的失望会转化为怨恨一样。

但这只是一般人的心理。对于李商隐来说,却有更内在的原因。“寒梅”先春而开、望春而凋的特点,使诗人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少年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然而紧接着便是一系列不幸和打击,到入川以后,已经是“克意事佛,方愿打钟扫地,为清凉山行者”(《樊南乙集序》),意绪颇为颓唐了。这早秀先凋,不能与百花共享春天温暖的“寒梅”,不正是诗人自己的写照吗?诗人在《十一月中旬扶风界风梅花》诗中,也曾发出同样的感叹:“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非时而早秀,“不待作年芳”的早梅,和“长作去年花”的“寒梅”,都是诗人不幸身世的象征。正因为看到或想到它,就会触动早秀先凋的身世之悲,诗人自然不免要发出“寒梅最堪恨”的怨嗟了。诗写到这里,黯然而收,透出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调。

五言绝句,贵天然浑成,一意贯串,忌刻意雕镂,枝蔓曲折。这首《忆梅》,“意极曲折”(纪昀评语),却并不给人以散漫破碎、雕琢伤真之感,关键在于层层转折都离不开诗人沉沦羁泊的身世。这样,才能潜气内转,在曲折中见浑成,在繁多中见统一,达到有神无迹的境界。

早梅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体裁:五古

园中有早梅,年例犯寒开。

**争攀折,将归插镜台。①

犹言看不足,更欲剪刀裁。

菊花

年代:唐 作者:黄巢 体裁:七绝 类别:静物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释

又题作:不第后赋菊

这首诗的题目,《全唐诗》作“不第后赋菊”,大概是根据明代郎瑛《七修类稿》引《清暇录》关于此诗的记载。但《清暇录》只说此诗是黄巢落第后所作,题为“菊花”。

重阳节有赏菊的风俗,相沿既久,这一天也无形中成了菊花节。这首菊花诗,其实并非泛咏菊花,而是遥庆菊花节。因此一开头就是“待到秋来九月八”,意即等到菊花节那一天。不说“九月九”而说“九月八”,是为了与“杀”、“甲”叶韵。这首诗押入声韵,作者要借此造成一种斩截、激越、凌厉的声情气势。“待到”二字,似脱口而出,其实分量很重。因为作者要“待”的那一天,是天翻地覆、扭转乾坤之日,因而这“待”是充满热情的期待,是热烈的向往。而这一天,又绝非虚无缥缈,可望而不可即,而是如同春去秋来,时序更迁那样,一定会到来的,因此,语调轻松,跳脱,充满信心。

“待到”那一天又怎样呢?照一般人的想象,无非是菊花盛开,清香袭人。作者却接以石破天惊的奇句——“我花开后百花杀”。菊花开时,百花都已凋零,这本是自然界的规律,也是人们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这里特意将菊花之“开”与百花之“杀”(凋零)并列在一起,构成鲜明的对照,以显示其间的必然联系。作者亲切地称菊花为“我花”,显然是把它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那么,与之相对立的“百花”自然是喻指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了。这一句斩钉截铁,形象地显示了农民革命领袖果决坚定的精神风貌。

三、四句承“我花开”,极写菊花盛开的壮丽情景:“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地尽带黄金甲。”整个长安城,都开满了带着黄金盔甲的菊花。它们散发出的阵阵浓郁香气,直冲云天,浸透全城。这是菊花的天下,菊花的王国,也是菊花的盛大节日。想象的奇特,设喻的新颖,辞采的壮伟,意境的瑰丽,都可谓前无古人。菊花,在封建文人笔下,最多不过把它作为劲节之士的化身,赞美其傲霜的品格;这里却赋予它农民起义军战士的战斗风貌与性格,把**的花瓣设想成战士的盔甲,使它从幽人高士之花成为最新最美的农民革命战士之花。正因为这样,作者笔下的菊花也就一变过去那种幽独淡雅的静态美,显现出一种豪迈粗犷、充满战斗气息的动态美。它既非“孤标”,也不止“丛菊”,而是花开满城,占尽秋光,散发出阵阵浓郁的战斗芳香,所以用“香阵”来形容。“冲”、“透”二字,分别写出其气势之盛与浸染之深,生动地展示出农民起义军攻占长安,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

黄巢的两首菊花诗,无论意境、形象、语言、手法都使人一新耳目。艺术想象和联想是要受到作者世界观和生活实践的制约的。没有黄巢那样的革命抱负、战斗性格,就不可能有“我花开后百花杀”这样的奇语和“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样的奇想。把菊花和带甲的战士联结在一起,赋予它一种战斗的美,这只能来自战斗的生活实践。“自古英雄尽解诗”,也许正应从这个根本点上去理解吧。

叹庭前甘菊花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七古

檐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明日萧条醉尽醒,

残花烂熳开何益。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

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注释

檐前:又作庭前

题菊花

年代:唐 作者:黄巢 体裁:七绝

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注释

注释:

唐末诗人林宽有这样两句诗:“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古往今来,确有不少能“解诗”的英雄,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自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一出,菊花就和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黄巢的菊花诗,却完全脱出了同类作品的窠臼,表现出全新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

第一句写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西风”点明节令,逗起下句;“满院”极言其多。说“栽”而不说“开”,是避免与末句重韵,同时“栽”字本身也给人一种挺立劲拔之感。写菊花迎风霜开放,以显示其劲节,这在文人的咏菊诗中也不难见到;但“满院栽”却显然不同于文人诗中菊花的形象。无论是表现“孤标傲世”之情,“孤高绝俗”之态或“孤孑无伴”之感,往往脱离不了一个“孤”字。黄巢的诗独说“满院栽”,是因为在他心目中,这菊花是劳苦大众的象征,与“孤”字无缘。

菊花迎风霜开放,固然显出它的劲节,但时值寒秋,“蕊寒香冷蝶难来”,却是极大的憾事。在飒飒秋风中,菊花似乎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不象在风和日丽的春天开放的百花,浓香竞发,因此蝴蝶也就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了。在旧文人的笔下,这个事实通常总是引起两种感情:孤芳自赏与孤孑不偶。作者的感情有别于此。在他看来,“蕊寒香冷”是因为菊花开放在寒冷的季节,他自不免为菊花的开不逢时而惋惜、而不平。

三、四两句正是上述感情的自然发展,揭示环境的寒冷和菊花命运的不公平。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司春之神),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这一充满强烈浪漫主义激情的想象,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宏伟抱负。统观全诗,寓意是比较明显的。诗中的菊花,是当时社会上千千万万处于底层的人民的化身。作者既赞赏他们迎风霜而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的命运而愤激不平,立志要彻底加以改变。所谓“为青帝”,不妨看作建立农民革命政权的形象化表述。作者想象,到了那一天,广大劳苦大众就都能生活在温暖的春天里。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还体现了农民朴素的平等观念。因为在作者看来,菊花和桃花同为百花之一,理应享受同样的待遇,菊花独处寒秋,蕊寒香冷,实在是天公极大的不公。因此他决心要让菊花同桃花一样享受春天的温暖。不妨认为,这是诗化了的农民平等思想。

这里还有一个靠谁来改变命运的问题。是祈求天公的同情与怜悯,还是“我为青帝”,取而代之?其间存在着做命运的奴隶和做命运的主人的区别。诗的作者说:“我为青帝”,这豪迈的语言,正体现了农民阶级领袖人物推翻旧政权的决心和信心。而这一点,也正是一切封建文人所不能超越的铁门槛。

这首诗所抒写的思想感情是非常豪壮的,它使生活在封建社会中的文人学士表达自己胸襟抱负的各种豪言壮语都相形失色。但它并不流于粗豪,仍不失含蕴。这是因为诗中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而比兴本身又融合着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与理解的缘故。

菊花

年代:唐 作者:元稹 体裁:七绝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

注释:

陶家:陶,指东晋陶渊明。

简析:

最后两句说明他偏爱菊花的原因,是历来被人传诵的句子。

菊花,不象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而元稹的这首咏菊诗,则别出新意地道出了他爱菊的原因。

菊 花

元稹

秋丝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明刊本《唐诗画谱》

咏菊,一般要说说菊花的可爱。但诗人既没列举“金钩挂月”之类的形容词,也未描绘争芳斗艳的景象。而是用了一个比喻——“秋丝绕舍似陶家”。一丛丛菊花围绕着房屋开放,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秋丛,即丛丛的秋菊。东晋陶渊明最爱菊,家中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是他的名句。这里将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秋菊满院盛开的景象便不难想象。如此美好的菊景怎能不令人陶醉?故诗人“遍绕篱边日渐斜”,完全被眼前的菊花所吸引,专心致志地绕篱观赏,以至于太阳西斜都不知道。“遍绕”、“日斜”,把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渲染了爱菊的气氛。

诗人为什么如此着迷地偏爱菊花呢?三、四两句说明喜爱菊花的原因:“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这首诗从咏菊这一平常的题材,发掘出不平常的诗意,给人以新的启发,显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在写作上,笔法也很巧妙。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渲染爱菊的气氛作为铺垫;第三句是过渡,笔锋一顿,迭宕有致,最后吟出生花妙句,进一步开拓美的境界,增强了这首小诗的艺术感染力。

和钱员外早冬玩禁中新菊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五古

禁署寒气迟,孟冬菊初坼。

新黄间繁绿,烂若金照碧。

仙郎小隐日,心似陶彭泽。

秋怜潭上看,日惯篱边摘。

今来此地赏,野意潜自适。

金马门内花,玉山峰下客。

寒芳引清句,吟玩烟景夕。

赐酒色偏宜,握兰香不敌。

凄凄百卉死,岁晚冰霜积。

唯有此花开,殷勤助君惜。

[钱尝居蓝田山下,故云。]

年代:唐 作者:郑谷 体裁:七绝

王孙莫把比荆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注释

注释: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咏菊,通篇不着一菊字,但句句均未离开菊,从菊的貌不惊人,写到人们爱菊,进而写菊花的高尚品格,点出他咏菊的主旨。很明显,这首咏菊诗是诗人托物言志的,用的是一种象征手法。

“王孙莫把比蓬蒿”,蓬蒿是一种野生杂草。菊,仅从其枝叶看,与蓬蒿有某些类似之处,那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公子王孙,是很容易把菊当作蓬蒿的。诗人劈头一句,就告诫他们莫要把菊同蓬蒿相提并论。这一句起得突兀,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有高屋建瓴之势,并透露出对王孙公子的鄙夷之情。作为首句,有提挈全篇的作用。“九日枝枝近鬓毛”,紧承首句点题。每年阴历九月九日,是人所共知的重阳节。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和赏菊的习惯,饮菊花酒,佩茱萸囊,还采撷菊花插戴于鬓上。诗人提起这古老的传统风习,就是暗点一个“菊”字,同时照应首句,说明人们与王孙公子不一样,对于菊是非常喜爱尊重的。这两句,从不同的人对菊的不同态度,初步点出菊的高洁。

三、四两句是全诗的着重处,集中地写了菊的高洁气质和高尚品格。“露湿秋香满池岸”,寥寥七字,写秋天早晨景象:太阳初升,丛丛秀菊,饱含露水,湿润晶莹,明艳可爱;缕缕幽香,飘满池岸,令人心旷神怡,菊花独具的神韵风采,跃然纸上。在这里,“湿”字很有讲究,让人想见那片片花瓣缀满露珠,分外滋润,分外明丽。“满”字形象贴切,表现出那清香是如何沁人心脾,不绝如缕。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菊花特有的形象,也感受到了菊花和那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氛围交织融合所产生的魅力。诗人在描写了菊的气质以后,很自然地归结到咏菊的主旨:“由来不羡瓦松高”。瓦松,是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初唐崇文馆学士崔融曾作《瓦松赋》,其自序云:“崇文馆瓦松者,产于屋溜之上……俗以其形似松,生必依瓦,故曰瓦松。”瓦松虽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所以“桐君(医师)莫赏,梓匠(木工)难甄”。作者以池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而瓦松虽踞高位,实际上“在人无用,在物无成”。在这里,菊花被人格化了,作者赋予它以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由来”与“不羡”相应,更加重了语气,突出了菊花的高尚气节。这结尾一句使诗的主题在此得到了抉示,诗意得到了升华。

咏物诗不能没有物,但亦不能为写物而写物。纯粹写物,即使逼真,也不过是“袭貌遗神”,毫无生气。此诗句句切合一菊字,又句句都寄寓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菊,简直就是诗人自己的象征。

琴曲歌辞·幽兰

年代:唐 作者:崔涂 体裁:乐府

幽植众能知,贞芳只暗持。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

白露沾长早,青春每到迟。不知当路草,芳馥欲何为。

和袭美木兰后池三咏·白莲

年代:唐 作者:陆龟蒙

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

还应有恨无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注释

注释:

咏物诗,描写的是客观存在着的具体的事物形象;然而这形象在艺术上的再现,则是诗人按照自己的主观感觉描绘出来的,多少总带有一种抒情的意味。以抒情的心理咏物,这样,物我有情,两相浃洽,才能把它活生生地写到纸上,才是主客观的统一体。陆龟蒙的这首《白莲》,对我们有所启发。

鲜红的夏天太阳,照耀着透出波面的莲花,明镜里现出一片丹霞。艳丽的色彩,是有目共赏的。莲花红多而白少,人们一提到莲花,总是欣赏那红裳翠盖,又谁注意这不事铅华的白莲!然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真正能够见出莲花之美的,应该是在此而不在彼。从这个意义来说,那红莲不过是“别艳”罢了。“素�多蒙别艳欺”,白莲,她凌波独立,不求人知,独自寂寞地开着,好象是“无情的”。可是秋天来了,绿房露冷,素粉香消,她默默地低着头,又似乎有无穷的幽恨。倘若在“月晓风清”朦胧的曙色中去看这将落未落的白莲,你会感到她是多么富有一种动人的意态!她简直是缟袂素巾的瑶池仙子的化身,和俗卉凡葩有着天人之别了。

这诗是咏白莲的,全诗从“素�多蒙别艳欺”一句生发出新意;然而它并没有粘滞于色彩的描写,更没有着意于形状的刻画,而是写出了花的精神。特别后两句,诗人从不即不离的空际着笔,把花写得若隐若现,栩栩如生。花,简直融化在诗的意境里;花,简直人格化,个性化了。

一首短短的咏物小诗,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是和诗人的生活情感分不开的。我们知道陆龟蒙处在唐末动乱的年代里,隐居在江南的水乡甫里(在今江苏吴江境内)。他对当时黑暗的政治有所不满,虽退隐山林,然其《笠泽丛书》中的小品文,“并没有忘记天下,正是一塌胡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铓。”(鲁迅:《小品文的危机》)因此,他对出污泥而不染、淡雅高洁的白莲,有着一种特殊的爱好;而这种心情的自然流露,就使我们读了这诗后,感到此中有人,呼之欲出。

年代:唐 作者:李贺 体裁:五律

入水文光动,插空绿影春。

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

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

注释

生:一作垂。

隔浦莲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乐府

隔浦爱红莲,

昨日看犹在。

夜来风吹落,

只得一回采。

花开虽有明年期,

复愁明年还暂时。

曲池荷

年代:唐 作者:卢照邻 体裁:五绝 类别:咏物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注释

这首《曲池荷 》,是卢照邻晚期的作品,借咏荷 以抒其情怀。借物咏怀是卢照邻的强项,清人沈德潜 在《唐诗别裁》中说 :“言外有抱才不遇,早年零落 之感。”正可以用来评论该诗。

卢照邻,志大位卑,一生坎坷多舛。他任新都尉 时染上风痹病,辞职北返 ,“羸卧不起,行已十年”, 痛苦不堪。咸亨四年(673),他写的《病梨树赋·序》 中说 :“癸酉之岁,余卧病于长安光德坊之官舍。父 老云是鄱阳公主之邑司,昔公主未嫁而卒,故其邑废, 时有处士孙君思邈居之。……余年垂强仕,则有幽忧 之疾,椿囷之性,何其辽哉 !”此时他虽求助于神医 孙思邈,但对自己身体已经不抱什么希望。常常“伏 枕十旬,闭门三月。”在《病梨树赋》中他写道:“怯 衡飙之摇落”,忌炎景之临迫。”这里的“怯摇落”与 《曲池荷》诗中的“叹飘零”是一样的含意,其中深 深寄寓着诗人一生的忧愤与感慨。

“浮香绕曲岸 ”,未见其形,先闻其香。曲折的 池岸泛着阵阵清香,说明荷花盛开,正值夏季 。“圆 影覆华池”,写月光笼罩着荷池。月影是圆的 ,花与 影,影影绰绰,莫能分解。写荷的诗作不在少数。而 这首诗采取侧面写法,以香夺人,不着意描绘其优美 的形态和动人的纯洁,却传出了夜荷的神韵 。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是沿用屈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迟暮”的句意,但又有所变化, 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早年零落的感慨。 卢照邻在去世前不久写的《释疾文》中说道:“春 秋冬夏兮四序,寒暑荣悴兮万端。春也万物熙熙焉感 其生而悼死,夏也百草榛榛焉见其盛而知其阑,秋也严霜降兮殷忧者为之不乐,冬也阴气积兮愁颜者为之 解欢。圣人知性情之纷纠 。”这不免也有诗人自己的 性格原因。由于他被病痛所折磨,对事物变化的反映 特别敏感 。如《释疾文》中所说 :“神翳翳兮似灰, 命绵绵兮若缕。一伸一屈兮,比艰难若尺蠼,九生九 死兮。同变化乎盘古。万物繁茂兮此时,余独何为兮 肠邅回而屡腐 ?”“草木扶疏兮如此,余独兰騨兮不 自胜 。”万物越是繁茂越是生机勃勃,他就越发感觉 到自己的形象枯槁。同时他对繁荣的万物是“感其生 而悼死”,“见其盛而知其阑”也有对自己和他人盛时 的回忆与感慨。他的这种思想突出表现在他晚期的诗 歌里 。《曲池荷》的前两句写的是花好月圆,而后两 句突然转写花之自悼。这花之自悼实为人之自悼。咏 物诗,“因物以见我”,乃见其佳处。除余山《竹林问 答》中说 :“咏物诗寓兴为上 ,传神次之。寓兴者, 取照在流连感慨之中,《三百篇》之比兴也。传神者, 相赏在牝牡骊黄之外 ,《三百篇》之赋也。若模形范 质 ,藻绘丹青,直死物耳,斯为下矣 。”如此看来, 可见卢照邻咏物诗之造诣。

涧底松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有松百尺大十围,

生在涧底寒且卑。

涧深山险人路绝,

老死不逢工度之。

天子明堂欠梁木,

此求彼有两不知。

谁喻苍苍造物意,

但与之材不与地。

金张世禄原

1、《梅花》宋代: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释义:

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远远的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因为有梅花的幽香传来。

2、《白梅》元代: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释义:

白梅生长在有冰有雪的树林之中,并不与桃花李花混在一起,沦落在世俗的尘埃之中。

忽然间,这一夜清新的香味散发出来,竟散作了天地间的万里新春。

3、《竹石》清代: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坚劲 一作:韧)

司仪: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4、《新竹》清代:郑燮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下年 一作:明年)

释义:

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下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高。

5、《菊花》唐代: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释义: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6、《不第后赋菊》唐代: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释义:

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

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7、《题画兰》清代:郑燮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释义:

兰花生长在山岩的顶处,它的香气飘散四溢,在突出的岩石和岩缝中,美妙的花香浓郁芬芳。

不是脚下没有浮云翻滚的喧闹,只是兰花不愿去理睬它们,不知道它们什么时候来到,更不会在它们离去时去挽留。

8、《题郑所南兰》元代:倪瓒

秋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

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

释义:

秋风凛冽兰蕙变成茅,江南寂寂生气已全消。

只有所南忠心仍不改,用泪泉磨墨抒发爱国情操。

  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广群芳谱

  清 刘灏

  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荫凉。

  欲遗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广群芳谱

  清 刘灏

  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

  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

  咏 兰

  元 余同麓

  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天。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题 画 兰

  清 郑燮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浣 溪 沙 兰 花

  仿佛铜瓶见露苗,疏花冷落澹含娇。

  湘江清泪滴春潮,岂有心心同婉娈。

  并无叶叶助风标,断肠一集是离骚。

  咏 兰

  朱 德

  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

  惟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

  咏 兰 诗

  张学良

  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

  叶立含正气,花研不浮花。

  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

  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

  幽 兰

  唐 崔涂

  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

  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

  白露沾长早,春风每到迟。

  不如当路草,芬馥欲何为!

  兰

  明 陈汝言

  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

  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

  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

  咏同心兰四绝句

  清 钱谦益

  新妆才罢采兰时,忽见同心吐一枝。

  珍重天公裁剪意,妆成敛拜喜盈眉。

  兰 花

  秋 瑾

  九畹齐栽品独优,最宜簪助美人头。

  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俦

  竹

  《诗经·斯干》

  如竹苞矣,

  如松茂矣。

  ——《诗经选》P200

  叠石流泉,

  茂林修竹。

  ——晋·王羲之《兰亭序》

  竹亦得风,

  夭然而笑。

  ——苏轼

  修竹凝妆,

  垂杨系马。

  ——宋·陆睿词句

  (郑板桥诗三首)

  枝长叶少,枝短叶多。

  世间如此,英雄奈何。

  不是春风,不是秋风。

  新篁初放,在夏月中。

  能驱我暑,能豁我胸。

  竹称为君,石呼为丈。

  赐以佳名,千秋无让。

  空山结盟,介节贞朗。

  五色为奇,一青足仰。

  竹

  唐·李贺

  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

  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织可承香汗,栽堪钓绵鳞。

  《唐诗百家全集》

  题新竹

  唐·杜牧

  数茎幽玉色,晚夕翠烟分。

  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

  渐笼当槛日,欲得八帘云。

  不是山阴客,何人爱此君。

  《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

  庭 竹

  唐·刘禹锡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唐诗百家全集·刘禹锡柳宗元卷》

  酬人雨后玩竹

  唐·薛涛

  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

  众类亦云茂,虚心能自持。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

  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

  《唐诗百家全集卷》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独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同上)

  栽竹拂枝,拂尘洒露。

  君子取之,最有用处。

  千笔淡墨,画出细竹。

  抽得心丝,无不肖曲。

  竹中有竹,竹外有竹。

  渭川千亩,此为巨族。

  ——以上三首选自《墨竹画谱》

  赋予得临池竹

  唐·唐太宗

  贞条障曲砌,翠叶贯寒霜。

  拂牖分龙影,临池得凤凰。

  《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

  冉冉孤生竹,结根太山阿。

  ——汉代诗。

  慈老竹

  唐·李白

  里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

  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

  不学蒲柳质,贞心常自保。

  当涂慈老山,竹堪为箫管。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全唐诗精华类鉴赏集成》

  《山居秋暝》诗句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风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竿万竿斜。

  竹窗闻风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以上选自《唐诗三百首》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窗雪。

  竹

  今日南风来,吹乱庭前竹。

  低昂中音会,甲刃纷相触。

  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

  风霁竹已回,猗猗散青玉。

  故山今何有,秋雨荒篱菊。

  此君知健否,归扫南轩绿。

  ——作于元丰二年(1020)湖州

  於潜僧绿筠轩

  宋·苏轼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欠大嚼,世间哪有扬州鹤。

  《苏轼诗选注》

  咏梅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早 梅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回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墨梅 居简

  莫恨丹青废画工,不须求异只须同。

  玉容不及寒鸦色,故托缁尘异汉宫。

  早梅 齐已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村前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墨 梅 张臬

  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

  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

  早梅 李公明

  东风才有又西风,群木山中叶叶空。

  只有梅花吹不尽,依然新白抱新红。

  墨梅 赵秉文

  画师不作粉脂面,却恐傍人嫌我直。

  相逢莫道不相识,夏馥从来琢玉人。

  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梅 王琪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王安石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梅 贡性之

  眼前谁识岁寒交,只有梅花伴寂寥。

  明月满天天似水,酒醒听彻玉人箫。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 庚信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真适园梅花盛放 王 鏊

  花间小坐夕阳迟,香雪千枝与万枝。

  自入春来无好句, 杖藜到此忽成诗。

  梅花绝句 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杂诗》之一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欹穸前,寒梅著花未。

  杨柳枝词 刘禹锡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凑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题梅花图 杨无咎

  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题画梅 李方膺

  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

  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

  早 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雪后梅盛开折置灯下 曾几

  满城桃李望东君,破蜡红梅未上春。

  窗几数枝逾静好,园林一雪碧清新。

  玉楼春红梅 李清照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不知酝藉几多时,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蝶恋花 欧阳修

  帘幕东风寒料峭,雪里香梅,先报春来早。红蜡枝头双燕小,金刀剪彩呈纤巧。

  旋暖金炉薰蕙藻。酒入横波,困不禁烦恼。绣被五更春睡好,罗帏不觉纱窗晓。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红楼梦》访妙玉乞红梅 曹雪芹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

  入世冷桃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槎桠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红楼梦》咏红梅花 (花字) 曹雪芹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竟奢华。

  闲厅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

  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红楼梦》咏红梅花(红字) 曹雪芹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

  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

  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红楼梦》咏红梅花 (梅字) 曹雪芹

  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

  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

  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

  江北江南春灿烂,寄言蜂蝶漫疑猜

  菊花

  晋·王淑之《兰确铭》:

  兰既春敷,菊又秋荣。芳熏百草,

  色艳群英。孰是芳质,在幽愈馨。

  晋·陶渊明《和郭主簿》: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唐·太宗《赋得残菊》:

  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露浓希晓笑,

  风劲浅残香。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

  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唐·杜甫《云安九日》: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唐·白居易《咏菊》;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吴履垒《菊花》

  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

  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

  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

  唐·李商隐《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

  罗含宅里香。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宋·苏轼《赵昌寒菊》: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

  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宋·陆游《九月十二日折菊》:

  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

  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

  宋·梅尧臣《残菊》:

  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

  宋·朱淑贞《菊花》: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金·元好问《赋十月菊》:

  秋香旧入骚人赋,晚节今传好事家。

  不是西风若留客,衰迟久已退梅花。

  明·沈周《菊》:

  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

  西风门径含香在,除却陶家到我家。

  宋·杨万里《咏菊》:

  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年华?

  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

  明·唐寅《菊花》: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董必武《赏菊》:

  名种菊逾百,花开丽且妍。秋容圃外淡,

  春意眼前旋。造化功谁与?勤劳智自专。

  赏心邀客共;歌咏乐延年。

  陈毅《秋菊》:

  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

  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唐·李白《感遇》;

  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虽言异兰蕙,

  亦自有芳菲。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

  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

  李白生于盛唐,郁郁不得志,伤感之情,跃然于纸。

  晋·陶渊明《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归田,自耕自食,悠然自得之情,溢于诗外。

  唐·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唐·黄巢《咏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黄巢《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裁,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是唐朝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他以"冲天"为主题,借菊咏志,表达了他敢于冲天摧毁封建王朝黑暗统治的豪情壮志。

  宋·史铸《咏翻集句》:

  东篱黄菊为谁香,不学群葩附艳阳。

  直待索秋霜色裹,自甘孤处作孤芳。

  宋·张孝样《鹧鸪天》:

  一种浓华别样妆,留连春色到秋光。

  能将天上千年艳,翻作人间九月黄。

  凝薄雾,傲繁霜,东篱恰似武陵乡。

  有时醉眼偷相顾,错认陶潜作阮郎。

  宋·李清照《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是宋代女词人,她把"瘦"字人词,把她的离情与菊花体态交融在一起,抒发内心久别的情感。

  明·高启《晚香轩》:。

  不畏风霜向晚秋,独开众卉已凋时。

  地荒老圃苔三径,节过重阳雨一篱。

  秋色苍茫人欲醉,寒香冷落蝶先知。

  山翁独念同衰晚,坐对幽轩每赋诗。

  明·文征明《咏菊》:

  菊裳茬苒紫罗衷,秋日融融小院东。

  零落万红炎是尽,独垂舞袖向西风。

  毛泽东《采桑子》: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沈钧儒《赏菊》:

  一丛寒菊比琼华,掩映晴窗动绿纱。

  乍觉微香生暖室,真拟奇艳出谁家。

  樱唇滴处酥融雪,粉靥羞时涉泛霞。

  莫道婆娑春意减,案头回盱有名花。

  臧克家《菊畔香》:

  北国风光,无风无雨过重阳。不去西山相红叶,来对丛黄。人倚疏篱,华傍宫墙,邑英红幛,门楼仰天望。借芬芳,只独赏,念天涯分飞雁行。不须持鳌把酒,默诵佳句分外香。人影瘦,精神畅,昂首向东天一方。

  朱德《赏菊》:

  奇花独立树枝头,玉骨冰肌眼底收。

  且聆和平共处日,愿将菊酒解前仇。

  明·戴进《画菊》:

  黄花开满院前坡,醉杀西江计汝和。

  忽见钱塘著色画,不知秋色较谁多。

  清·刘大槐《题菊》:

  翠叶丹苞斗晚霞,眼明真见故园花。

  依稀白雁江天幕,得眼篱边箬帽斜。

  清·陈鹤年《题画菊》:

  离离丰骨傲霜寒,晚节谁知事更难。

  最爱东篱闲把酒,此中容得澹人看。

  董必武《菊花,题双清楼主画》:

  托根在石罅,叶盛花亦繁。

  生机随地茁,何用费篱樊。

  齐白石《紫菊》:

  九月西风霜气清,舍南园圃紫云晴。

  看花只好朱栏外,不惹园丁问姓名。

  唐·白居易《重阳夕上赋白菊》: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唐·陆龟蒙《亿白菊》:

  稚子书传白菊开,西成湘滞未容回。

  月明阶下窗纱薄,多少清香透入来。

  宋·韩椅《和崔象之紫菊》:

  紫菊披风散晚霞,年年霜晚赏奇葩。

  嘉名自合开仙府,丽色何妨夺锦纱。

  唐·释皎然《九日与陆羽饮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宋·欧阳修《菊》:

  共坐栏边日欲斜,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宋·陆游《晚菊》:

  蒲柳如懦夫,望秋已调黄。菊花如志士,

  过时有余香。眷言东篱下,数株弄秋光。

  粲粲滋夕合,英英傲晨霜。高人寄幽情,

  米以泛酒觞。投分真耐久,岁晚归枕囊。

有人知道陶家的族谱吗

江西奉新县在仰山乡陶家村发现一部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族谱,谱名为《陶氏十一修族谱》,共二十卷。据族谱记载,陶渊明,字元亮,宅边有五柳...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