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缸砸的家喻户晓的司马光,当时救的人是谁,很有名气吗?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5浏览:3收藏

砸缸砸的家喻户晓的司马光,当时救的人是谁,很有名气吗?,第1张

提到司马光,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他是《资治通鉴》的作者,还有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这位皇帝在位时,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至于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同样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司马光砸缸,著名历史故事,发生在宋朝河南光山一带。讲述司马光用大石砸破水缸救出掉在大水缸里同伴的故事,出自于《宋史》。那么,问题来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那么你知道司马光救的那个人是谁?值得注意的是,司马光救得这个人,并不是普通人。而这,无疑是老师没有告诉我们的情况。

首先,司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11月17日),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 “光”。而就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也发生在光山县,也即今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一带。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众所周知,对于小孩子,遇到这样的情况自然非常害怕,自然都跑了。不过,司马光七岁的时候稳重的就像一个大人,听到老师讲解《左氏春秋》,非常喜爱。因此,在面对小伙伴掉落水中的情况时,司马光不仅没有慌张逃跑,而是想借助于自己学过的知识,以此解决这一问题。

于是,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在水缸被司马光砸破之后,里面的水自然也迅速流淌出来了。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因为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人们便认为司马光自幼便聪明无比,日后必成大器。并且,在小学语文课本中,之所以出现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是希望他们能够学习司马光的精神,遇到事情的时候不要慌乱,要冷静思考,寻找解决的办法。当然,因为篇幅所限,所以,司马光砸缸所救的小孩,自然没有在课本中细说,自然老师也没有告诉学生。

值得注意的是,司马光所救出的小孩,复姓上官,名为尚光,也即和司马光一样,两人的名字中都带有光字。由此,在笔者看来,上官尚光这个名字,很可能也是因为他出生在光山县一带,所以才得名的,这也符合他和司马光成为小时候玩伴的情况。根据《宋史》等史料的记载,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在成年后为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也即在北宋历史上,司马光是一位非常重要的大臣。

对此,作为司马光的朋友,上官尚光也通过寒窗苦读,成为北宋时期的大臣和历史学家。而且,上官尚光成年后移居城西龙堤南坡,并建亭名曰“感恩亭”, 以报司马光救命之恩(对于上官尚光的事迹,光山县现居上官姓氏家谱中也有记载,上官姓氏后裔众多知晓该故事)。在上官尚光去世后,后人为了纪念此举,遂将此坡改称上官岗或尚光岗。

四,如果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体现的是遇到事情不慌张,并且要冷静思考的主旨。那么,就上官尚光之后的行为,则告诉我们需要记住他人的恩情,也即教育我们需要保持一颗感恩的心。进一步来说,我们可能做不到司马光一样做事冷静,尤其是在那么幼小的时候,可以想出砸缸救人的计策,但是,我们可以学习上官尚光的感恩心态,换而言之,聪明不是每个人都能学到的,但是,感恩却是每一个人都能学会

    一、姓氏来源

  1 源于谕姓:东汉谕猛之后,现在喻姓的主要一支。分布在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重庆、河南、陕西、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浙江、安徽、福建等地。

2 源于俞姓:远古黄帝时代,有个医官叫俞跗,他的后代相传姓俞,到南朝梁代俞药被赐姓为喻,为喻姓一支之祖。南宋时的喻樗,就是俞药的十六世孙。分布在江西、湖南、江苏、浙江、湖北、安徽等地。

二、郡望堂号

苍梧郡、南昌郡、江夏郡(现在湖北省云梦县),为谕猛之后。

严州郡、钱塘郡、桐庐郡、豫章郡,为俞药之后。

三、历代名人

喻猛 字骄孙,后汉人,为薛令,和帝永元己丑(公元89年)升苍梧太守,为清白吏,郡人称之。改姓喻,为喻姓第一大支始祖。

喻合

字匡孙,好学不慕荣宠,隐居庐山北阜,布衣蔬食三十余年,晋武帝征召入相,不起。

喻凫

字坦之,号均羽,唐文宗开成五年(公元840年)进士,乌程令,曾与唐代名诗人李商隐、方干、无可等唱和,有诗集一卷传世。

喻汝砺

字迪儒,号三嵎,宋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进士,官礼部员外郎,直秘阁学士,张邦昌僭立,趣百僚入贺,汝砺扪其膝曰:“不能为贼臣屈。”遂挂冠去,号扪膝先生,有《扪膝稿》。

喻樗

字子才,号湍石。南宋建炎进士,为人性直好议论,赵鼎与语奇之,荐授秘书省正字。以不主和议出知舒州怀宁县,通判衡州致仕。秦桧死,起为大宗正丞,转工部员外郎,知蕲州。孝宗即位,用为提举浙东常平,以治绩著称。喻樗善识鉴人才,尝言沈晦、张九成进士当第一,后果然。有《中庸大学论语解》、《玉泉语录》。

喻皓

北宋初建筑家,浙东人,特别擅长建塔。他在负责建造开封开宝寺塔时,考虑到开封地处平原,多西北风,就在建塔时使塔身略向西北倾斜,以抵抗主要风力。在建造杭州梵天寺塔时,他又科学地解释了木塔的稳定问题。他所著的《木经》三卷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建筑专著,现已佚。

喻昌

字嘉言,清朝新建人。读书研究医术,于清朝初年成为名医。治疗多奇中。在研究《伤寒论》方面有许多新发现,著成《尚论篇》,又著有《医门法律》,根据治病的实例写成《寓意草》,这三部书合称《喻代医书三种》,为中医著作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年80,预知死期,坐论而逝。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远古黄帝时代医官俞柎。属于帝王赐姓改姓为氏。据史籍《姓苑》记载,远古黄帝时,有个医官叫俞柎,他就是喻氏的祖先,俞柎的后代相传姓俞。 经三千多年到宋建炎年间(公元1127~1130年),俞氏一族后代有个叫俞樗,聪明好学,举为进士,精通世故,无所不知,宋高宗赵构喜欢他“佯佯知喻”,就将“喻”字赐给他为姓氏,从此以后,俞樗的后裔子孙就称喻氏,世代相传至今。

喻氏后人大多尊奉俞柎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公族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或复姓省文简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俞豊氏,芈姓,楚公子食采于南阳豊亭,因氏焉。”

在宋朝以后,在俞豊氏族人中有的与喻氏合并为一,省文简改为单姓喻氏,亦有省文简改为单姓俞氏、豊氏者。豊氏,就是现在的豆氏。

源流三

源于官位,出自秦、汉朝时期官吏使喻,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使喻,亦称作喻使、喻令,就是传令官。在史籍《史记》中就记载:汉朝初期,在公元前180年农历7月18日太后吕雉逝世后,西汉开国名将灌婴立即屯军十万于荥阳,并“遣使喻至齐王及其他诸侯处”,专待吕氏一族有谋夺汉位之变,即群起而诛之。此后太尉周勃与丞相陈平在宫中作内应,后在齐王刘肥的命令下,“至辛酉(农历8月27日),斩吕禄,笞杀吕嬃,分部悉捕吕氏男女,无少长皆斩之。”在汉王朝“廷灭诸吕”这一历史事件中,大将军灌婴派出的那些“使喻”,就是与其他诸侯和大臣们联络的传令官。使喻、喻使、喻令之官称一直沿用至王莽篡汉之际,到东汉时期改称长史令,下辖若干长史。

在使喻、喻使、喻令等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位姓氏者,称喻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四

源于谕姓,出自春秋时郑国贵族后裔渝氏,属于以音讹变字为氏。在史籍《路史》中记载:“郑后有渝氏,通作喻。”在史籍《通志略·氏族略》也记载:“今喻氏多作谕氏”。渝氏、谕氏改为喻氏始于东汉,始祖为苍梧太守谕猛,以谕定与喻字形相近,读音也往入混淆难分,喻字又比谕字少四笔(指繁体),遂改为喻氏。

按史书记载:“谕猛,字骄孙,后汉人,为薛令,汉和帝永元己丑(公元89年)升苍梧太守,为清白吏,郡人称之。改姓喻,为喻姓第一大支始祖。”谕猛的后代,在汉朝并未全部改为喻氏,直到东晋,还有裔族豫章人谕归,作过曲阜令,著有《西河记》,他也是谕猛的后代。谕归后来也改为喻归。

另,今有诸多姓氏书籍中跟随着《通志略·氏族略》的记述而定论:“在谕归改为喻归之后,世上再无谕氏”——这个结论是十分错误的!在今湖南省的长沙市、张家界市、衡阳市,云南省曲靖市、迪庆州,台湾省的云林县等地,依然有许多谕氏族人分布,他们都是谕猛的后裔子孙。因此,在姓氏学领域研究的过程中,切忌“人云亦云”,而且绝不能以“抽样调查”的结果作为考察结论。

源流五

源于鲜卑族渝汾氏,在史籍《姓脑》中记载:“渝汾,夷姓,鲜卑部族。”鲜卑族渝汾氏,实际上源出喻婆罗门,出自秦汉之际生活在西北地区的古山羌氏族部落,史书中对其记载极缺,曾一度依附于匈奴,在匈奴民族被汉武帝刘彻击溃之后,该氏族部落游牧于代北地区。到了南北朝时期,在拓跋·诘汾为首的拓跋鲜卑部迁徙到原匈奴旧地之后,占领了东西一万二千里,南北七千余里的广袤之地,由于拓跋·诘汾率部迁徙立了大功,在部落间颇有威望,拓跋·诘汾的儿子北魏神元皇帝拓跋·力微(公元174~277年)遂利用西北地区一度强大的鲜卑没鹿回部,逐渐吞并了其他鲜卑部落和当地各个少数民族部落,之后又吞并了没鹿回部,从此拓跋·力微便成为统帅骑兵二十万的大酋长,并建都帐于五原(今内蒙古五原)。这个期间山羌喻婆罗门被兼并入鲜卑白部大人所率领的陇西鲜卑。

(公元258年),拓跋·力微迁都于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和林格尔)。为了表示自己有莫大的权势,于当年夏农历4月在盛乐祭天。诸部大人皆来助祭,只有白部大人观望不至。于是拓跋·力微怒而杀白部大人,诸部畏服,拓跋部从此取得了西北地区鲜卑诸部的统率权,并取得了大酋长的世袭权。从此,山羌喻婆罗门氏族部落逐渐融合入鲜卑民族,分迁于山西汾河流域,以故部落名称为姓氏,称渝汾氏。到了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元宏)执政,他于太和十九~二十年(公元495~496年)将都城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至洛阳(今河南洛阳),使鲜卑势力入主中原,统一了中国北方,之后大力推行汉化改革政策,在其过程中,渝汾氏族人再次被分化入鲜卑各部,分改为喻氏、于氏、俞氏、渝氏等,逐渐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六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苗族、侗族、彝族、土家族、藏族、傣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喻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喻氏,世代相传至今

喻怎么读姓氏介绍如下:

喻,汉语常用字(一级字),读作yù,喻的初文在《说文解字》中为篆文“谕”字,晚出于隶书为“喻” ,其本义是说明、告知,又可引申为沟通,知晓,比喻等义。

此字晚出,始见于隶书。喻的初文为篆文谕字,隶书、楷书改从言为从口,以从言、从口意义相通。字形从口、指发声的部位;从俞,表示音读。在六书中属于形声。

由“口”和“俞”构成。“俞”字表示船队通过水关,整个字的意思是水关上的人说船队过关要像其他船队一样接受检查,由此产生说明,比喻的含义。也可理解为船上的人说知道船队过关要接受检查,由此产生明白的含义。

喻姓是中华民族的古老姓氏之一,百家姓中排列第三十六位。早在唐、宋时期撰写的百家姓氏一书中,喻姓就收入其中。据史书记载,喻姓起源于黄河流域,主要生活在我国中原一带,喻猛为喻姓始祖。

各支始祖:喻蕃衍:喻氏自东汉苍梧太守孟始,后子孙蕃衍,播迁南昌、新建、丰城、进贤、奉新、高安、上高、新昌、新喻、安义、彭泽、馀干、玉山等县。是为江西喻氏始祖。

喻启元、喻良荣、喻钸:喻启元于南宋建炎间自湖北江夏徙浙江桐庐;四传至良荣,淳熙间迁居会稽王城;良荣曾孙钸、结兄弟,始迁剡北之喻湾。是为剡北喻氏始祖。

喻大武:北宋熙宁间,十数传至贵甫,明景仄四年再迁邑之遵化乡清溪一甲。是为清溪-甲喻氏始迁祖。

喻韬、喻子西、喻子惠:喻韬在北宋建隆间由浙江钱塘迁湖南宁乡之南村,其孙子西、子惠分居邑之龙牟、南岸,遂分为两大支。十六世时幼派再分为山坑、周田、香山等支。是为宁邑喻氏始祖。喻原桢:明初迁居浏阳杨林。是为湖南浏阳杨林喻氏始迁祖。

喻 姓族谱资料1: 喻姓的族谱资料存放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368浙江黄岩雇浦喻氏宗谱□□卷

(清)喻绍钟修

清光绪元年(1874)敦占堂刊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卷3、4)

10369浙江黄岩雇浦喻氏宗谱不分卷

(民国)喻绍珍 喻舜暘三修

民国十一年(1922)稿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首一册、末一册)

民国十二年(1923)石印本 六册

日本 美国

10370浙江嵊县剡北喻氏宗谱四卷

(清)喻忠洽纂修

清道光二十年(1840)萃涣堂活字本 四册

历史所

10371浙江嵊县剡北喻氏宗谱四卷

(清)喻节廉等纂修

清同治四年(1865)萃涣堂活字本 四册

北图

10372浙江嵊县剡北喻氏宗谱四卷

(清)喻道文等纂修

清光绪九年(1883)萃涣堂活字本 四册

北图

10373江西南昌敷林喻氏礼义信三派接修族谱

□□卷

(清)喻新祺撰 喻中佩校修

清同治十二年(1873)敦伦堂活字本

江西档(存卷首、卷13)

10374江西万载藏溪喻氏族谱□□卷

木活字本

江西图(存一册)

10375湖北新洲喻氏宗谱十卷

(清)喻大勋 喻奉璋等续修

清光绪元年(1875)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新胜乡许岗村 湖北新洲县

和平乡细方村

注:谱始修於清康熙十五年、

10376湖北新洲喻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喻正荣 喻本堂等修

民国十八年(1929)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红旗乡徐河村

注:喻文和等创修於清咸丰十一年。

10377湖北黄陂县姚家集喻氏宗谱二十卷

(民国)喻鸿模等纂修

民国七年(1918)刻本 十五册

湖北图

10378湖南喻氏十二修族谱□□卷

民国十五年(1926)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17)

注:散居宁乡、湘乡等地。

10379湖南宁乡泉田喻氏支谱八卷首二卷

(清)喻少选 喻缙连纂

清同治六年(1867)王会友堂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首上、下,卷7)

10380湖南宁乡泉田喻民族谱□□卷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4、45、46、50、55、58、59)

10381湖南宁乡泉田喻氏续修支谱十二卷

(民国)喻咏梧修 喻令熙等纂

民国二十五年(1936)笃本堂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1-3、5、7、9-12)

10382湖南宁乡沩宁喻氏十修支谱十卷首一卷末

一卷

(清)喻棣堦等修 喻东溪等纂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首、末)

10383湖南宁乡沩宁喻氏十三修支谱十一卷

民国二十九年(1940)雍睦堂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1)

10384湖南宁乡河坞喻氏三修支谱□□卷

(民国)喻忠宪修 喻光华纂

民国十四年(1925)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1-6)

10385四川长寿喻氏族谱一卷

(清)喻师鲁纂

清乾隆十七年(1752)写本

四川长寿县茗兰乡顺山村

10386 蒿溪喻氏族谱十三卷首一卷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念先堂刻本 十五册

北京大学

10387 喻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喻九一纂修

民国二十年(1931)活字本 十二册

北图

10388湖北黄岗 氏宗谱九卷首二卷

清光绪十九年(1893)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和平乡扬垸村

“雇浦喻”为仙浦喻

10368浙江黄岩雇浦喻氏宗谱□□卷

(清)喻绍钟修

清光绪元年(1874)敦占堂刊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卷3、4)

10369浙江黄岩雇浦喻氏宗谱不分卷

(民国)喻绍珍 喻舜暘三修

民国十一年(1922)稿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首一册、末一册)

民国十二年(1923)石印本 六册

日本 美国

扶风郡:周朝时期置郡,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兴平县、咸阳市一带地区。汉朝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置右扶风,与京兆、左冯翊合为三辅,治所在今陕西省兴平市,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以西、凤翔县一带。三国时期曹魏国改名为扶风郡,治所在隗里(今陕西兴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麟游县、干县以西,秦岭以北、山东省平原县以南一带地区。五代时期后汉将其辖地定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一带地区。西晋朝时期移治到池阳(今陕西泾阳),南北朝时期的北魏移治所到好畴(今陕西乾县)。隋、唐两朝以今陕西岐州一带为扶风郡。

苍梧郡:汉朝时期置苍梧郡,治所在广信(今广西梧州),其时辖地兼有湘、粤各一部。南北朝时期仅辖今梧州一带。隋朝时期改为封州。唐朝时期改为梧州,而后一直沿用至今。

南昌郡:亦称南昌府,汉朝时期豫章郡治。隋朝时期为洪州治所。五代时期的南唐及明、清诸朝为南昌府治,明朝初期曾为洪都府治,其时辖地均为今江西省南昌市。

江夏郡:西汉高祖时设置,治所在安陆(今湖北云梦),其时辖地在今湖北省安陆市、钟祥县、潜江市、钙阳县东部,以及河南光山县、新县西部、信阳市东部、淮河南部一带地区。三国时期的曹魏、孙吴各置江夏郡:吴国孙权在曹魏黄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分江夏、豫章、庐陵三地设江夏郡,治所在武昌(今湖北鄂城),其时辖地在今湖北省武汉市至江西省九江市一带地区;曹魏的江夏郡治所在上昶(今湖北云梦西南部)。西晋灭吴后,还治旧地,改为武昌郡。南北朝时期宋国移治到夏口(今湖北武昌),辖区缩为今武汉及其附近一带。隋、唐两朝的江夏郡即鄂州。

严陵郡:唐朝的严州治所在今桐庐西北,严州以严子陵居此而得名严陵郡。宋朝时期以睦州为严州,治所在建德(今浙江建德)。明、清两朝为严州府。民国时期的建德县治在旧府治。1958年西迁今浙江建德。

钱塘郡:秦朝时期始置钱溏县,治所在灵隐山麓,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杭州市及以西一带。南北朝时期的陈朝祯明元年(丁未,公元587年)改置钱溏郡。隋朝开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废钱溏郡置为杭州,移治到钱唐(今浙江杭州灵隐山麓,浙江省杭州市)。唐朝时期将“溏”改加“土”偏傍为钱塘。民国时期,钱塘与仁和县合并为杭县。

河东郡:古代河东郡有四:①指今整个山西省。②秦朝初期(庚辰,公元前221年)置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夏县),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夏县、临汾市、万荣县、永济市、闻喜县一带地区。东晋时期移治到蒲坂(今山西永济蒲州镇)。隋、唐两朝为蒲州河东郡。隋朝时期又分蒲坂,置河东县为治所。在明朝被并河东县,划入蒲州。③唐朝时期有河东道,又设河东节度使,道治在蒲州,节度使治所在太原(今山西太原)。④宋朝时期有河东路,治所在并州(太原府,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北以内长城为限,而兼有今陕西东北角。大金国时期分为河东南路、河东北路,南路的治所在平阳(今山西临汾),北路的治所在太原府,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黄河以东夏县一带地区。明朝时期并河东县入蒲州。

  喻姓

  一、姓氏源流

  喻(Yù)姓源出有三:

  1、出自俞姓,为远古黄帝时代医官俞柎,被赐姓喻氏。据《姓苑》载,远古黄帝时,有个医官叫俞柎,他就是喻姓的祖先,俞柎的后代相传姓俞。到南宋建炎(1127-1130)时,俞姓的后代有个叫俞樗,聪明好学,举为进士,精通世故,无所不知,皇帝喜欢他佯佯知喻,就将喻姓赐给他,他的子孙就相传姓喻,称为喻氏。

  2、喻姓源于谕姓,为春秋时郑国贵族的的代。《通志略·氏族略·五》载:“今喻氏多作谕氏”。谕姓改为喻姓始于西汉,始祖为苍梧太守谕猛,以谕定与喻字形相近,读音也往入混淆难分,喻字又比谕字少四笔(指繁体),遂改为喻姓,谕猛的后代,在汉代并未全部改为喻姓,直到东晋,还有谕归,作过曲气阜令,他也是谕猛的后代。到谕归改为喻归之后,世上再也没有谕姓了。

  3、出自芈姓,源自俞豆氏与喻姓合并为一。《通志·氏族略》载:俞豆氏“芈姓,楚公子食采于南阳豆亭,因氏焉”。俞豆氏已与喻姓合并为一,称为喻氏。

  得姓始祖:俞柎。据《周礼疏》记载:“黄帝臣有医官俞柎,当为俞姓之始。”俞柎,黄帝臣,善医术。据《淮南子》、《韩诗外传》、《说苑》等书中均有其事迹记载,或作“俞跗”、“逾跗”、“臾跗”。《说苑》云:“俞逾柎之为医也,搦脑髓,束肓莫,炊灼九窍,而定经络,死人复为生人。”俞柎的后代相传姓俞,称为俞氏。到了南宋建炎时,俞姓的后代有个叫俞樗,聪明好学,举为进士,精通世故,无所不知,皇帝喜欢他佯佯知喻,就将喻姓赐给他,他的子孙就相传姓喻,形成了些支喻氏。故喻氏后人奉俞柎为喻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喻姓在大陆和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远祖起源于春秋时期,据说是郑国贵族的后裔。发展和演变:东汉时期,苍梧太守谕猛改“谕”为“喻”姓。到了,东晋时期,喻猛的后裔谕归,也改姓“喻”姓,从此,史书上再也没有出现过谕姓,到了晋代,全都改成了“喻”姓。据《姓苑》载,南宋建炎进士俞樗,就是俞柎的十六世孙。博学多才,又有误解人之目,皇帝因而赐为喻。谓其晓喻一切。分布在江西、湖南、江苏、浙江。在宋朝时候,宋朝人俞樗,进士出身,多才多艺,是梁俞药的后代。被皇帝赐姓为喻。现在喻姓的主要一支。分布在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重庆、河南、陕西、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安徽等地。喻姓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河东(秦初置。在今天山西省黄河以东、夏县一带),江夏(汉高帝置。相当于今天湖北省武汉一带),南昌(汉代豫章郡治,隋为洪州治,五代南唐及明、清为南昌府治,均为今江西省南昌市)三大郡望,在当地发展成为望族,因此,喻姓世称河东望,江夏望,南昌望。

  三、历史名人

  谕 猛,字骄孙,后汉人,为薛令,和帝永元己丑(公元89年)升苍梧太守,为清白吏,郡人称之。改姓喻,为喻姓第一大支始祖。

  喻 合:字匡孙,好学不慕荣宠,隐居庐山北阜,布衣蔬食三十余年,晋武帝征召入相,不起。

  喻 药:南朝梁时,梁武帝重用士族,赐安州刺史俞药为喻姓,这是喻姓的开始。喻药本为南昌人,后迁徙到严州(今浙江省建德东北)。喻药的第十六世孙喻樗为南宋著名学者,被皇帝赐姓为喻。

  喻 凫:字坦之,号均羽,唐文宗开成五年(公元840年)进士,乌程令,曾与唐代名诗人李商隐、方干、无可等唱和,有诗集一卷传世。

  喻 皓,北宋初建筑家,浙东人,特别擅长建塔。他在负责建造开封开宝寺塔时,考虑到开封地处平原,多西北风,就在建塔时使塔身略向西北倾斜,以抵抗主要风力。在建造杭州梵天寺塔时,他又科学地解释了木塔的稳定问题。他所著的《木经》三卷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建筑专著,现已佚。

  喻 樗:字子才,号湍石。南宋时,为人性直好议论,赵鼎与语奇之,荐授秘书省正字。以下主和议出知舒州怀宁县,通判衡州致仕。秦桧死,起为大宗正丞,转工部员外郎,知蕲州,孝宗即位,用为提举浙东常平,以治绩著称。喻樗善识鉴,尝言沈晦、张九成进士当第一,后果然。有《中庸大学论语解》、《玉泉语录》。

  喻 侃:字伯经。婺州义乌香山(今义乌东河乡)人。义乌著名文人喻良弼之侄。进士出身,为官清廉勤政,然仕途坎坷。致仕后,闭门著书立说,著述颇丰。喻侃出生于书香门第,家学泽厚绵长。自喻良倚、喻良能兄弟同科登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进上第后的六十年间,一门六进士,成为南宋时期喻氏家族引以自豪的荣耀。

  喻 时:明代光山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仕至南京兵部侍郎,《明史》有传。

  喻 昌:字嘉言,清朝新建人。读书研究医术,于清朝初年成为名医。治疗多奇中。在研究《伤寒论》方面有许多新发现,著成《尚论篇》,又著有《医门法律》,根据治病的实例写成《寓意草》,这三部书合称《喻代医书三种》,为中医著作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时年80岁,预知死期,坐论而逝。

  喻汝砺,字迪儒,号三嵎,宋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进士,官礼部员外郎,直秘阁学士,张邦昌僭立,趣百僚入贺,汝砺扪其膝曰:“不能为贼臣屈。”遂挂冠去,号扪膝先生,著有《扪膝稿》等。

  喻惠洪:一名德洪,字觉范。宜丰县桥西乡潜头竹山里人。宋代著名诗僧,俗姓喻(一作姓彭)。自幼家贫,14岁父母双亡,入寺为沙弥,19岁入京师,于天王寺剃度为僧。当时领度牒较难,乃冒用惠洪度牒,遂以洪惠为己名。后南归庐山,依归宗寺真静禅师,又随之迁靖安宝峰寺。惠洪一生多遭不幸,因冒用惠洪名和结交党人,两度入狱。曾被发配海南岛,直到政和三年(1113年)才获释回籍。惠洪精通佛学,长于诗文,著述颇丰,尤以《冷斋夜话》最著名。成语“满城风雨”、“脱胎换骨”、“大笑喷饭”、“痴人说梦”等典故均出于此书中。宜春历代诗人的诗作,仅惠洪的《秋千》诗被收入《千家诗》中。其题于宜春城北崇胜寺的一首咏竹诗,深得黄庭坚等历代诗家赞赏,以宋诗精品被收入《宋诗鉴赏辞典》。

  喻茂坚:明代官吏。重庆市荣昌县人。明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授南京铜陵知县。数年后调任浙江临海知县,力革溺死女婴之陋习。正德十四年(1519年)任福建监察御史。嘉靖元年(1522年)巡抚陕西,平定总兵李隆之乱。嘉靖二年(1523年),巡抚河南、直隶时,严惩贪官污吏,有政绩。历任山西布政使、郧阳巡抚、应天巡抚等职,其间参与镇压各地农民起义。任淮阳总督负责漕运期间,节省修漕经费白银10万余两,代纳庐、凤、淮、扬4府百姓水荒积欠钱银18万两,升任南京刑部侍郎。后秉公查处楚世子英耀杀父一案,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升任刑部尚书。因上疏营救谏官夏言,弹劾奸相严嵩,触怒明世宗,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冬辞官还乡。还乡后倡议并主建荣昌乐雅书院。在刑部任内曾主持编纂《问刑条例》。

  喻宜萱:当代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江西省萍乡人。20世纪30年代曾在上海国立音专和美国康乃尔大学主修音乐,以后赴法、英、瑞士、意大利等国家考察音乐教育,在纽约、费城、旧金山、佛罗里达和巴黎、伦敦举行过数十场独唱音乐会。建国后,在中央音乐学院任声乐教授和声乐系主任兼副院长,同时继续从事演唱活动。嗓音饱满宏亮,气息控制稳坚,运用自如,音质柔润,色彩浓郁,富于抒情戏剧性;演唱风格朴素醇厚,热情奔放。曾两次应邀担任国际声乐比赛的评委。除选编、译配多种声乐教材,主编《声乐表演艺术文选》一书外,还撰写有二十余篇论文。

河南新乡有姓喻的人。河南是中国姓氏的重要发源地,在现在常见的100个大姓里,源于河南的有73个,比如中国第一大姓“李”就起源于河南洛阳。在人们流传的“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和“陈、林、李、许、蔡,天下占一半”里说到的七大姓氏,也都是源于河南。而新乡作为河南的一部分,自然也有许多姓氏的人生活在这里。包括卢、崔、丁、高、申、穆、邱、章、柴、喻等。新乡,别名牧野,是河南省地级市。地处河南省北部,南临黄河,与郑州、开封隔河相望;北依太行,与鹤壁、安阳毗邻;西连焦作并与山西接壤;东接油城濮阳并与山东相连。新乡市总面积为8249平方公里。

砸缸砸的家喻户晓的司马光,当时救的人是谁,很有名气吗?

提到司马光,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他是《资治通鉴》的作者,还有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