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这个姓在百家姓里排名多少?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4收藏

“臧”这个姓在百家姓里排名多少?,第1张

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 1--8

冯陈诸卫 蒋沈韩杨 9--16

朱秦尤许 何吕施张 17---24

孔曹严华 金魏陶姜 25---32

戚谢邹喻 柏水窦章 33---40

云苏潘葛 奚范彭郎 41--48

鲁韦昌马 苗凤花方 49---56

俞任袁柳 酆鲍史唐 57--64

费廉岑薛 雷贺倪汤 65---72

滕殷罗毕 郝邬安常 73---80

乐于时傅 皮卡齐康 81---88

伍余元卜 顾孟平黄 89---96

和穆萧尹 姚邵堪汪 97---104

祁毛禹狄 米贝明臧 105--112

百家姓排112位。

姓氏源流

臧姓起源有三。

一是以邑名为氏。春秋时鲁国国君鲁孝公的儿子名彄(kōu)”,字子臧,被封在臧地(在今山东省境内郯城西南),建立“臧”国,他的子孙后代就以“臧”为姓。

二是春秋时鲁惠公之子名欣,字臧,其子孙以其字作为自己的姓氏,亦称为臧氏。三是“臧”姓出自鲁国公族后代,而鲁国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的长子伯禽的封地,因此,两支“臧”姓起源于周朝王室之姓,姬姓。

■郡望堂号

地望分布:江苏东海县,山东沂水县、诸城市。

■迁徙分布

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两省,还有河北,河北有很多很多。如臧庄子、臧村、臧家屯、臧家庄等。

■臧姓名人

臧荼,西汉有燕王;

臧旻,东汉有出使匈奴的中郎将;

臧荣绪,南朝齐有史学家;

臧懋循,明代有文学家、戏曲家;

臧琳,清代有文学家;

臧赐,春秋时鲁国大夫。

臧洪,东汉末年人,曾游说各地首领,共同讨伐董卓。

臧中立,是宋代的名医,他在元丰年间来到鄞南胡,每天治愈数千名病人。

臧霸,字宣高,费县方城镇一带人,是三国时期曹操手下著名大将。曾任琅琊相,类同临沂地区行政长官第一把手。他为人正直义气,李景星在《四史评议·三国志》中,称他为“气节之士”。

臧克家 臧克家同志,笔名少全、何嘉,是诗人闻一多先生的高徒。

■臧姓宗祠通用对联

〖臧姓宗祠四言通用对联〗

志士全义;

刺史建功。

——佚名撰臧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广陵射阳人臧洪,字子源,举孝廉,初任即丘长,董卓专权时,他任广陵太守张超的功曹,劝说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等联合讨伐董卓。后来归附袁绍,历官青州刺史、东郡太守,曹操围攻张超时,袁绍不去救援,他便与袁绍断绝了关系。袁绍攻打东郡,城破后被杀。下联典指南朝宋莒县人臧质,字含文,文帝时任徐、兖二州刺史。元嘉末年镇守盱眙,抵御北魏的进犯有功,又参与讨伐元凶刘劭,封始兴郡公。

志士全义;

刺史能军。

——佚名撰臧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

东海世泽;

谏鱼家声。

——佚名撰臧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春秋时鲁国大夫臧彄。曾谏鲁隐公如棠(今山东省鱼台县西北)观鱼。

云台勋绩;

郜鼎铭箴。

——佚名撰臧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朝臧宫从光武征战,以勇著称,破群贼,以功封郎陵侯,云台著其勋绩。下联典指春秋宋华父督弑殇公,以郜大鼎赂鲁,桓公取之,臧孙达谏之。周内史称其“谏之以德”。

生应瑞梦;

计脱孤儿。

——佚名撰臧姓宗祠通用联

南朝徐陵,号孝穆,其母臧氏尝梦五色云化凤而生徐陵。鲁乱时,鲁孝公保姆臧氏以子代孝公,孝公得免害,号称“义保”。

〖臧姓宗祠五言通用对联〗

鄞南显奇效;

水乐留丰功。

——佚名撰臧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名医臧中立,毗陵人。元丰中,至鄞南湖,日治愈病人数千人。见《尚友录》。下联典指明代书法家臧性,字孟痒,鄞县人。永乐中,以善书征秘阁,缮写《永乐大典》。官宜兴令,刚毅严谨。见《尚友录》。

〖臧姓宗祠六言通用对联〗

义和招民千户;

文仲历仕四君。

——佚名撰臧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朝宋临海太守臧熹,字义和,好经籍,后习骑射,志立功名。晋隆安初人武帝至建业,收图书、器物、封府库。就临海太守,整顿纲纪,招致流民,归者千余家。下联典指春秋鲁国正卿臧孙辰,名辰,字文仲,历仕庄、敏、僖、文四朝,老成持重,维护宗法礼治,对外主张加强 助。互曾亲自携带币器,告籴于齐,以赈鲁饥。

〖臧姓宗祠七言通用对联〗

东邻西舍千祥聚;

海宴河清万象新。

——佚名撰臧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臧姓名门望族居住院地“东海”(郡)嵌字联。

万人御敌称忠勇;

百卷宏篇见匠心。

——佚名撰臧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官吏臧纾青(1796-1854),字牧庵,江苏省宿迁人。道举人。鸦片战争爆发后,曾团练乡兵万人,备以御敌。1841年入扬威将军奕经幕府。他反对妥协求和,主张奏召林则徐至浙江襄办军务,创伏勇散战法以破英国侵略军。下联典指南朝齐史学家臧荣绪(415-488),东莞莒(今山东省莒县)人。少耽书史,有志节,与吴康长期隐居京口(今江苏镇江),潜心著述,成《晋书》一百一址卷,记两晋史事详尽,为唐初官修《晋书》的主要依据。

徐孝穆生应瑞梦;

鲁义保计脱孤儿。

——佚名撰臧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朝·陈徐陵母臧氏事典。下联典指周·鲁孝公保姆臧氏。

凌霄羽毛原无力;

坠地金石自有声。

——臧克家撰臧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当代诗人、文学家臧克家自题联。

〖臧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对联〗

气干雄宏,擢二州民牧;

学问淹博,修一代史书。

——佚名撰臧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朝宋刺史臧质,字含文,有气干,文帝以为徐、兖二州刺史。后因功封始兴郡公。下联典指南齐主簿臧荣绪,莒人。钝笃好学,括东、西晋为一书,纪录志传百一十卷,又著五经序论。隐居教授,自号被褐先生。

==

臧氏溯源

作者:臧运和

一、远代先祖追溯

臧氏在《百家姓》中排列第112位,数大姓。据《中华姓氏溯源》载,春秋时,周公封子于鲁,臧姓出自姬姓。春秋鲁孝公之子 ,食邑于臧(今山东境内),其后因邑为氏。又鲁惠公有子名欣,字子臧,其后以字为氏。望出东海(今山东郯城西南)。由此可见,臧姓祖居山东无疑。史称“臧氏祖居东鲁,本仁祖义,世代相承”。鲁孝公之子僖伯(谥号),名 ,为鲁国大夫。鲁隐公五年(公元前718年),僖伯上疏谏隐公“观鱼谓之乱政”,公不听忠言,后被人戮而夺位,在历史上留下了“矢鱼于棠”(棠——邑名,在今山东鱼台县东北)的记载(见《古文观止》中《臧僖伯谏观鱼》篇)。故臧威信极高,封鲁地郯为国(今山东郯城西南古称东海),后以臧为姓,世代为鲁卿,昭昭可考。僖伯之子臧哀伯(谥号),名孙达,鲁国大夫,他曾谏鲁桓公(桓公二年,公元前710年)“国君以身作则”的重要性,很得后人的称颂。因此,臧与复姓臧孙皆为一族。《中华姓氏溯源》载,臧 ,臧欣皆为一家,均系鲁公后代。

二、近代族居简考

元朝末年,为反抗朝廷统治,各地农民纷纷起义,经过数年混战,元朝灭亡,后由朱元璋建立明朝。由于连年战争的兵火和瘟疫的传染,山东复地人烟稀少,土地荒芜,朝廷采取移民的措施来扭转惨不忍睹的社会局面。即在洪武二年(1369年)大量移民于山东,所以山东大部分来自山西洪洞县和江苏东海十八村。

莒县臧氏大部分自江苏东海和胶东迁来。据《重修莒志》载,“莒州十区臧家庄臧氏,原籍江苏省东海县当路村,始迁祖胤祚于明洪武二十三年迁至莒县黑坊口,四世成儒迁居臧家庄,分三支,今传至十七世。”“五区龙宿庄臧氏,始迁祖瑾于明洪武年间由登州府福山县迁居莒北龙宿庄(今属诸城马庄乡),生四子,长熊分支诸城枳沟,次子龙迁居石埠集,三子凤居龙宿庄,四子虎迁居昌乐辛旺集。

五莲臧氏分两大支系,一支属诸城臧氏,祖居诸城琅琊台,有主谱,子孙后代散居有记载;另一支属枳沟崖上庄(即臧家崖)臧氏,族无主谱,各支均有支谱,谱中均记载:“吾祖世居东鲁”,据有关资料考证,此两支属一族,均从东海和胶东迁入。崖上庄分谱载“不知何朝何代先世何人始迁于登州府福山县,延至明洪武年间先祖讳武复由登州迁回故土安居崖上庄(笔者注:可见原来就在崖上庄住过,故用“迁回故土”),世世相传”。崖上庄臧氏即现在的诸城市枳沟镇臧家崖村,始迁祖武迁来后居住多年,子孙繁衍较快,自明初起就有人做官,家族随之兴旺,五世祖哲以儒士起家,官至布政使(即省长)。六世祖虎以孝行成名,得入忠孝祠兼之。五世祖臻有子十二人,族类之繁,一盛一日,时潍水之滨熙熙攘攘者,大抵吾族居多也。”(见崖上庄臧氏谱序)。以后逐年析居,遍布于潍河两岸。诸城市枳沟镇的东安、西安,枳沟后街、臧家崖、前后水清沟、杨家洼、山子前和五莲县的汪湖村、泥牛子村、杨家沟、辉沟子、高泽、西云门、窝疃、段家庙、宅科等村,均有崖上庄臧氏居住。尤其明末壬午诸城兵乱,迁居大江南北之族人甚多。据崖上庄支谱序中载:“……昔丁先生之任霍山县也,其上台臧大人系陕西人,自称出自崖上庄……”又江南境内有臧氏独立村,曰“杨家行”,云“自杨家洼”(属诸城枳沟镇)出族。”今已代远年湮,无从考究。因本支无主谱,虽有支谱但年久失修,分居各地的后代无记载,故不能如实统计其族人散居住地,实是遗憾。崖上庄臧氏与诸城臧氏同族不同谱,但辈序排列却相同,只是世不相同,同样一辈却差三世,这是因为没有统一族谱所造成的。近年来崖上庄臧氏由后水清沟运德主持,运堂负责印刷,“运”字辈“树权”兄执笔新修一部主谱,把该族系的部分分谱系统起来,是一件大好事,为后代子孙留下了宝贵财富,成为崖上庄臧氏追根求源的依据。其辈序诸城臧氏原有族谱修于明末,创始人六世祖允德,此谱从春秋到明代,其中有唐人作序,可惜在明崇祯壬午兵乱中毁于战火。到清康熙年间七世祖振荣时任广西怀集知县,又升江西宁州知府,借归里休养之机,又续修新谱,因前谱毁,先祖失考,只能从记忆中的始祖智开始新修。谱成于康熙二十九年庚午(1690年)仲春,七世祖振荣作序。七十三年后,于清乾隆二十八年癸未(1763年)春,由九世祖应钧祖续修。二十六年后又由九世祖毓云第三次修谱。六十年后,又由十一世祖翰、十二世祖炅,于清道光二十九年己酉(1849年)第四次修谱,此谱称“道光谱”,目前能查到的仅有此谱由十世同族人共同议定三十二字为今后排辈之序,其是:伟臣著望、家运传真、日初山广、如泽方循、佑兹砺品、醇睦今人、恪先训后、庚亦经陈。“以上三十二字从十二世始,每辈只用一字,按序排列。目前从苏北到山东,臧氏大部分用此“辈”字排序。同姓相遇,论资排辈,亲如一家,否则如同异姓路人一般。

诸城臧氏族谱对族居地记载清楚,清康熙“琅琊碑记”中云:“吾祖居琅琊台,再乃迁居瓦屋庄,后又迁居于城(诸城城里)……”,又据祖辈相传云,诸城臧氏乃于明洪武二年由江苏省东海宿迁县迁入诸城琅琊台。又据长兴眉锡在康熙《诸城臧氏族谱》序中谓:“……即自吾鲁僖伯公以后之散处于大江以南,大海以北者之俱可寻源溯委也……”,六世祖新德在康熙年间的谱序中云“臧氏之来诸城也,肇基于琅琊台,开创之人已湮乎无闻……”。所以诸城臧氏自江苏省东海宿迁县移民至诸城琅琊台,后迁居瓦屋庄,又居城里,确信无疑。相传,琅琊台始迁先祖兄弟三人从东海宿迁县迁来琅琊台,因生活困难,长兄去登州福山县,其他二人留住琅琊台,相传三世,曾有讳班祖在此居住,现有坟茔九座为证。因前谱毁于战乱,新修谱只能从迁祖智从琅琊台迁居诸城城南瓦屋庄,后又迁城里记载。二世祖斐,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贡生,初任湖广景陵卫经历,后升直隶真定府定州同知;三世祖节、符、策三人,节祖敕赠文林郎,太湖知县,南京兵部右侍郎。四世祖惟一,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右侍郎、赠工部尚书,人称大司空。四世中有祖四人,惟一、惟几、惟精、惟时,均居住在诸城城里。

三、现代族人分布

诸城臧氏自四世祖惟一中进士始,家业从此发迹,子孙后代繁盛,主要分布在诸城城里、五莲的仁里、胶南的西十字路。到七世以“振”辈分支时,达到鼎盛时期,共有三十一支,现分述如下:

一、惟一祖后:长子尔用,官生,诰赠奉政大夫,刑部郎中(子二人,嗣德、懋德)。次子尔劝,明万历十六年(1598年)举人,万历二十年壬辰科(1592年)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赠兵部尚书,人称大司马(继子一人:允德)。三子尔动,无子。四子尔令,明万历四十六年戊午(1618年)科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科进士,官至山西冀南道按察副使,因故告归,适遇明崇祯壬午诸城兵乱,带头奋起抗清殉难于城下(子五人:世德、允德、永德、同德)。五子尔寿,官生,壬午抗清殉难(子二人,新德、成德)。六子尔昌,附生(出嗣于惟几)。该支人数较多,分布极广,诸城南北吾族人俱多也,共分如下世系:

嗣德世系:振猷;懋德世系:振佐;允德世系:振荣、振乾;世德世系: ;永德世系:振奇;文德世系:振鲁;同德世系:振采;新德世系:振声、振衣、振翼;成德世系:振莪、振芳、振华。由于战乱,子孙皆投奔各自的庄园居住,以上各世系分布在:诸城的展村、薄板台、董家沟、韩戈庄、邓戈庄、横沟、张家沟、管家庄子、高疃、王村、黑龙沟子、毛庄、兰家庄、曹家庄、封家官庄、三里庄、下茁山、北戈庄、刘家沟、刘家黑龙沟子、老屯庄、铁沟、指挥、徐家庄、乔戈庄、黄疃、孟家店子、西十字路(胶南市)、王家庄、西公、青墩、潘旺、朱解、胡埠岭、胡家楼、小店子、新庄、岳旺庄、黄家窑、小苏家庄、许家沟、史家沟、木营老庄、宋家庄子、辛家窑、胡沟、寿塔寺、台家庄、关东老庄、焦家庄子、臧家庄。五莲县的明古庄、玉皇庙、瓦窑沟、范家车村、朱家老庄、岭东、小坪、袁家庄。莒县的魏家官庄、庄家山。还有分布在安丘、高密、胶县等地。现已传至二十一世。

二、惟几祖后:继子一人尔昌,附生(其有子三人,达德、容德、育德)。达德世系:振铎、振凤、振权;容德世系:振鹏;育德世系:振京、振扬、振昱(止)、振宜。后因家族大,分支析居。分布在:诸城县的陆家庄、朱解、东潘旺庄、陈家潘旺庄、王满庄子、宋家楼子、辛家窑、黑龙沟子、史家埠、悦庄、院西、莒北大马庄(今属诸城),洛庄、孟家窑、朱留庄、龙池子、我乐子、王戈庄、孔家庄、沙岭子庄、高家洛庄、田家庄、孙村、北十里堡、张家屯、黑龙沟。东北烟房子沟。五莲县的仁里村、泊子村、黄崖圈、花园、于家崮子。日照的臧家荒。现已传至二十世。

唯以上两大家族庞大、兴旺。

三、惟精祖后:嗣光世系:瑞征、嘉征(止)、奎光(止);启光世系(止);龙光世系:汝谏;重光世系:汝众;禧光世系:汝明;宠光世系:汝瀚。分布在:诸城县的瓦屋庄、我乐子、许家河子、范家庄子、辛家窑、刘家黑龙沟子、台家村、楼子、后疃、臧家楼子、七吉村、陈家窑、石岭、位井子、北戈庄、沙戈庄、土墙、松园、北程戈庄、郝家村、高乐埠、臧家庄、黄疃、孙戈庄、龙石头河等。

四、惟时祖后:龙正世系:之秀、之进、之举。分布在:诸城的汉车、洛庄;五莲县的福禄头、福禄并。

以上各支系行辈一样,均按十世族人规定辈序排列,有条不紊,族人相逢,亲如一家。

五莲县仁里臧氏迁祖纯、 ,由诸城辛家窑迁居仁里村(原属诸城县),后因支系繁茂,由仁里迁出至孔家泊(泊子村)花园、黄家圈、于家崮子,日照的臧家荒等村,又有少数迁居胶东、北京、四川的重庆、陕西、辽宁、黑龙江等省,建国前还有去香港、台湾者。有的还侨居美国等国家搞科研或经商。

五莲县玉皇庙臧氏迁祖宸纲于清雍正年间由诸城徐家庄迁入,锡鹄祖由玉皇庙又迁至瓦窑沟,分支后的一支迁居范家车村。黄崖圈臧氏迁祖 由仁里村迁入,分支后又迁入松柏乡的白庙子、香店,现已传至十八世。五莲县叩官镇的于家崮子,许孟镇的花园,日照东港区的臧家荒等村的臧氏亦由许孟镇的仁里村迁入,因年代久远主谱无记载,始迁祖失讳。五莲许孟镇的福禄头、福禄并臧氏由诸城汉车迁入,谱有记载。

日照两城臧氏由诸城迁入。五莲还有少数臧氏由胶南迁来。五莲的朱家老庄、岭东、小坪、袁家庄臧氏均由诸城郝戈庄迁入。

随着社会的发展,移居外地的方式也多,如:当兵专业就地安排工作,移民支边,干部南下、考学就业等。因此吾臧氏除在山东地界繁衍生存外,散居于全国各地甚多,从大江南北到海疆边陲,都有吾臧氏族人的足迹。如云南、四川到东北的黑龙江都有诸城臧氏、崖上庄臧氏、胶东臧氏安家落户,繁衍生存,但都没有忘记祖居地山东诸城、崖上庄、福山县。

四、臧氏官爵叙略

自东周至今臧氏名人辈出。春秋时有臧孙辰、臧孙许、臧纥皆为官。在鲁国执政的臧文仲、历仕鲁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四君,曾废除关卡,以利经商。春秋时鲁国大夫臧武仲,官司寇。汉初有臧茶被项羽封为燕王,后拥刘邦称帝。南朝有臧奉先曾任建陵令,臧庸民任国子监助教,有史学家臧荣绪(415—488),齐莒县东莞人,著《晋书》一百十卷,在唐初流行的十八家《晋书》中号为较完善的一部,还著有《嫡论》、《拜五经序论》、《续同记》等。臧陵、臧严均属莒县东莞人,皆任参军。东汉时臧昱,广陵射阳人(江苏宝应东)人,灵帝时为扬州刺史,后任使匈奴中郎将。臧洪(160—195)东汉广陵射阳人,字子源,任青州刺史,东郡太守。明朝有臧惟一,官至南京兵部右侍郎,赠工部尚书。臧尔劝兵部右侍郎,赠兵部尚书。臧允德任锦衣千总。以上三人属诸城人。臧懋循明戏曲家、文学家,浙江长兴人,明万历八年进士,曾任南京国子监博士,后弃官归里,著有《古诗所》、《唐诗所》、《元曲》等。清朝有臧庸(1767—1811)经学家。臧应选、臧琳皆为官。臧振荣,诸城人,任江西宁州知府,政绩显赫,很受百姓称颂。臧在新,字与咸,江苏阜宁人,清任虎门炮台教练,后赴日本,归国后被孙中山委以淮上司令,后被害于烟雨台。

民国初年,有诸城臧汉臣、臧济臣、臧少枚、臧文山等人响应孙中山号召,参加同盟会,组织起义,推翻了诸城清政府,建立了诸城民政府,臧汉臣任民政长(县长),其他人办学堂培养人才,推动民主革命。现代有臧克家、臧云蘧,臧乐源,臧东升,臧云远,臧云飞,臧鸣亚,臧恩堂,臧松年,臧云衢,臧星望,臧子望,臧坤等,从三十年代起拥护***的领导,积极参加革命,现在有的成为高级领导干部、作家、诗人、作曲家、艺人等。

从明代万历年间到清道光年间的三百年间,仅诸城臧氏据不完全统计就有:进士5人,举人14人,武举3人,拔贡2人,贡生28人,廪生7人,监生136人,附生77人,官生5人,庠生4人,武生4人,增生5人,秀才多人。兵部右侍郎2人,赠尚书2人,布政使2人,兵备使2人,主事郎中5人,巡抚2人,翰林院招待1人,翰林7人,翰林院译馆官生1人。知府3人,知州5人,州同13人。知县17人,经历11人,工部屯田主事1人,锦衣卫千户1人。吏目3人,守备2人,主簿1人,巡检1人,大理司丞2人,县丞1人,州判1人,司务1人,寿官4人,提举1人,刑部主事2人,中书舍人1人,理问8人,训导6人,教谕10人,八品12人,九品15人,通判1人。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又有许多臧氏族人走向社会,或文或武,部省市级干部很多。尤其恢复高考后,吾族人读大学的人数猛增,已有博士、研究生走向不同岗位。还有在海外搞科研工作的,他们都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力量。

童姓是宋元著名姓氏 关于童姓的来源,是记载于唐人所著的《姓纂》一书:“颛 顼生老童,子孙以王父字为氏,望出渤海。” 老童在我国的姓氏源流上也是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帝喾时 专司“光融天下”的前后两位祝融氏——重黎和吴回,便都是老童的 儿子。重黎的子孙,是后世的司马氏;吴回的子孙,繁衍更广,后世 的岑、胡、彭、钱、曹、坐、娄、苏、顾、温、董等姓,都是吴回的 后代。由此可见,把源自老童的这一家人形容为“同宗而不同姓的大 家族”,实在是顶恰当不过的。 童姓的先人,早期主要都是活动于山东省的北部地方,然后 逐渐向南播迁,到了宋、元之际,终于成为南方各地的一个著名姓氏。 这一点,从2000年来童姓人士在历史上的活动情形,便可获得了解。 最早在历史上出人头地的童姓人士,是东汉时期山东诸城地 方(姑幕)善名传遍遐迩的大好人童仲玉,以及他两位名登《后汉书》 的“循吏传”的杰出儿子童恢和童翊。 历史上的童姓饱学高士,真是不胜枚举,譬如,唐代的童翰 卿,是宣宗和懿宗年间工于诗词的著名才子;曾任袁州教授的童宗说, 也是唐朝时以眉宇秀整,尚友拔俗而见称的名士,著有一部《柳文音 注》,被当时的学者尊称为“南城先生”。 童姓家谱 童10836全国雁门重氏宗谱八卷 (清)童启栢 童世德等纂 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木活字本 二册 安徽博 注:该族散居浙江开化,江西德兴、玉山等地。 10837江苏江都维扬江都童氏支谱 (民国)童润之二修 民国十六年(1927)木刻本 江苏江都县昌松乡薛河七队(存三卷) 注:谱初修於清光绪十八年童兆旺童年富。 10838江苏武进毗陵童氏宗谱十卷 (民国)童近忠等重修 民国三十六年(1947)树滋堂刊本 十册 南开大学 注:童氏家谱首修於宋淳熙间。此为九修。 10839浙江馀姚童氏宗谱十卷首二卷瓜爬图二卷 (清)童坤祺 童贻承等续修 清宣统元年(1909)德裕堂刻本 哈尔滨师大 注:书口题《童氏宗谱》宋咸淳元年童荧甫初谱。 10840浙江慈溪鸿门童氏厚本堂祭田图霞蔚书屋 塾田图不分卷 清光绪木活字本 二册 天一阁 10841浙江慈溪鸿门童氏宗谱十七卷首一卷 (民国)童赓年编纂 民国十八年(1929)厚本堂木刻本 十八册 河北大学 天一阁 注:版心作《慈东童氏宗谱》。 10842浙江绍兴舍浦童氏宗谱二十三卷 (清)童宝善 童德爵重修 清光绪十八年(1892)居善堂木刻本 二十二册 北图 河北大学 浙江图 10843浙江兰溪雁门童氏宗谱二卷 (清)童凤铿重修 清光绪三年(1877)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和平乡 10844浙江兰溪重万村童氏宗谱四卷 (清)童华行 童春海重纂 清光绪十八年(1892)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圣山乡(缺卷3) 注:清乾隆十三年初纂。 10845浙江兰溪汤溪童氏宗谱五卷 民国元年(1912)木刻本 浙江兰溪溪县下王乡前童村 10846浙江兰溪塘边童氏宗谱四卷 (民国)童辉重纂 民国二年(1913)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圣山乡 注:初纂於清嘉庆五年。 10847浙江兰溪雁门童氏宗谱四十四卷 民国五年(1916)修刻本 浙江兰溪县文管(不全) 10848浙江兰溪童氏宗谱六十七卷 (民国)童燮海续修 民国六年(1917)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女埠乡 10849浙江兰溪童氏宗谱四十卷 民国六年(1917)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上新方乡上新方 10850浙江兰溪凤山童氏宗谱八卷 民国十一年(1922)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金湖乡东莞 10851浙江兰溪柳卜塘下童氏宗谱四卷 (民国)丁森源重纂 民国二十一年(1932)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圣山乡 注:清道光元年初纂。 10852浙江兰溪童氏宗谱八卷 民国二十八年(1939)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孟湖乡(缺二卷) 10853浙江兰溪童氏宗谱十卷 民国二十九年(1940)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高潮乡黄坑边 10854浙江兰溪童氏宗谱四卷 民国三十年(1941)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杨塘乡 10855浙江浦江浦阳童氏宗谱四卷 民国四年(1915)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下陈乡毛山突村 10856浙江开化童氏宗谱 石印本 浙江开化县档(存二卷) 10857浙江常山雁门童氏宗谱三卷 (民国)刘斯茂续修 民国三十四年(1945)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宋坂乡彭川 注:首修於清乾隆四十三年。 10858安徽泾县泾川童氏宗谱十二卷 (清)童善卯 童良寐等修辑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陇东程介五等活字本十 二册 历史所 注:扉页题《童氏家乘》,版心题《童氏宗谱》,童 秀始修於元正元四年。 10859江西童氏宗谱二卷 (清)童二尹续修 清光绪三十年(1904)翰墨园刊本 一册 科图 10860湖北新洲童氏宗谱三卷 (民国)童振福 童家旺续修 民国三十三年(1944)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马河乡蔡咀村 注:清乾隆六年童泮公童声彦等创修。 10861湖北黄冈童氏宗谱 清敦本堂刊本 湖北黄冈县档(存九卷) 注:记事止清咸丰十年。 10862湖北黄冈童氏宗谱二十二卷 (民国)童绍文重修 民国三十七年(1948)木刻本 浙江兰卷溪县建设乡虹霓山村 10863湖北黄冈童氏族谱二卷 (民国)童万钟纂修 民国三十八年(1949)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黄店乡 10864湖南童氏族谱二十四卷首三卷末一卷 (民国)童定评 童定墀纂修 民国敦睦堂木活字本 湖南图(存十八卷) 注:该姓在长沙、湘阴。 10865湖南湘乡童氏族谱□□卷 (清)童定青修童坤与纂 清嘉庆十八年(1813)鹰门堂活字本 三册 湖南图(存卷首、4、7) 10866湖南湘乡童氏续修族谱□□卷 (清)童胜陛修 童继芸 童思辉等纂 清同治六年(1867)南城堂活字本 四册 湖南图(存卷首、3又一部存卷首) 10867湖南湘乡岱岳童氏族谱八卷 (民国)童胜丰修 章继晃纂 民国十三年(1924)惟馨堂活字本 一册 湖南图(存卷1) l0868湖南湘乡童氏续修族谱□□卷 民国三十四年(1945)活字本 二册 湖南图(存卷21、22) 10869湖南湘阴童氏族谱□□卷 清光绪年间活字本 二册 湖南图(存卷7-15) 10870 童氏宗谱 (清)童冠群修 清嘉庆十三年(1808)刻本 四册 北图 10871 童氏宗谱十四卷 (清)童正庆等重修 清光绪十五年(1889)树滋堂活字本 十五册 北图

在中国的历史上,在宋代以后,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文人做官后,梦寐以求的想得到一个谥号--文正。而作为统治者的皇帝,是不轻易的把这个谥号给人的。在历史上,能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人,大多都是当时文人敬仰的对象。

历史上谥号“文正公”的大臣:

  李昉(925-996),字明远,北宋文学家,深州饶阳县五公村人。至道二年(996年),李昉陪皇帝去南郊祭祀,跪拜时摔倒,几天后去世。赠司徒,谥文正(家谱为文正,宋史为文贞)。 王旦(957—1017),北宋大名莘县(山东)人,字子明。太平兴国进士。真宗时入相,进太保,当国最久。事至不胶,有谤不校,引荐朝士,不令其人自知。以天禧元年(1017年)卒,寿六十一,追封魏国公,谥文正。 王曾(978-1038),青州益都(今山东益都)人,字孝先。 黄中庸(1030—1110)字长行,号军城居士。福建兴化军城府西巷(今莆田雷山巷110-111号其故居黄文正公祠尚存)北宋会元传胪进士,累官至太常寺卿、侍中兼枢密副使。卒赠侍中,谥文正。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苏州)人。皇佑四年(1052)卒,谥文正,赠魏国公。 司马光(1019~1086), 山西闻喜县涑水乡人, 字君实,陕州夏县(山西)涑(s ù)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官至宰相,当政八月即逝,追封温国公,谥文正。 咸平中(998—1003)取解试、省试、殿试皆第一,成为科举史上连中“三元”的状元。死于任上享年六十一岁。赠侍中,谥文正。 蔡卞(1048-1117)字元度,兴化仙游人,蔡京弟。徽宗政和七年(1117),蔡卞告假返乡祭祖,逝于途中,享年70岁,赠太傅,谥文正。 郑居中(1051-1123),字达夫,北宋河南开封人,进士及第,由中书舍人连升至翰林学士。因与蔡京不合,罢改资政学士,后再出任枢密院,官累特进,寻拜居中为少保、太宰,仍事事与蔡京立异。入朝暴遇疾回舍,数日卒,年六十五。赠太师华原郡王,拜太宰,加少师,封燕国公。卒谥文正。 蔡沈(1167--1230) ,字仲默,宋建阳人,世称九峰先生。绍定三年,蔡沈逝世,谥“文正”。 (此人得谥文正不知是本谥,还是元明两代追谥或加谥的,尚待考,也请知之者指点) 金虞仲(1143-1198)字质夫,武州宁远人也,仕为辽相。归金,授枢密使平章政事,封秦国公。年五十五卒,谥文正。天会七年,赠兼中书令。正隆二年,改赠特进、濮国公。(生卒年待考) 张行简(1145——1215),莒州日照(今山东日照县)人,字敬甫。卒于金宣宗现佑三年(1215)。金世宗大正十九年(1179) 己亥科状元。贞佑三年(1215),病逝于任上。朝廷追赠银青光禄大夫, 谥文正。

  耶律楚材(1190-1244),金与蒙古国官员。契丹族,字晋卿,号湛然居士,蒙古名吾图撒合里(意为长髯人)。契丹皇室后裔。卒后追封广宁王,谥号文正。 耶律有尚 字伯强,辽东丹王十世孙。卒年八十六,赐谥文正。(待考) 窦默(1195-1280) 元初名医、名臣、名儒,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字汉卿,广平府肥乡县城西村人。卒后追赠太师,封魏国公,谥文正,故后人多称其“窦太师”和“窦文贞(正)公”。 许衡(1209-1281) 元怀孟河内人,字仲平,号鲁斋。及死后,世祖加赠司徒,封魏国公,谥文正。 刘秉忠(1216-1274)字仲晦,初名侃,因从释氏,又名子聪,拜官后始更今名。其先瑞州人也,世仕辽,为官族。卒赠太傅,封赵国公,谥文贞。成宗时,赠太师,谥文正。仁宗时,又进封常山王。 廉希宪(1231—1280),元代政治家,维吾尔族。其祖上均为高昌世臣。大德八年(1304),追封魏国公,谥文正。加赠恒阳王。 何玮(1240-1310),易州易县人。至大元年,迁太子詹事,兼卫率使。三年,改河南行尚书省平章政事,卒。赠太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梁国公,谥文正。 吴澄(1249-1333),抚州崇仁(今江西崇仁)人,字幼清,学者称草庐先生。元统元年(1333),卒于家,年八十五。赠江西行省左丞、上护军,追封临川郡公,谥文正。 王寿(1250-1310),字仁卿,涿郡新城人。卒年六十,赠银青荣禄大夫、平章政事、上柱国、蓟国公,谥文正。

  方孝孺(1357~1402)字希直,一字希古,明建文帝之忠臣,宁海人。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工文章,名书室曰正学,官侍讲学士,因拒燕王草即帝位诏之命而被杀,福王时追谥文正。 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明湖广茶陵(今属湖南)人, 长期生活在北京。天顺八年(1464)进士,官至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为朝廷重臣。1516年(正德十一年),李东阳病逝,享年70岁,赠太师,谥文正。 谢迁(1449-1531),字子乔,浙江余姚人。明成化11年(1475),谢迁应试,得中状元,授修撰职。明孝宗时,以少詹事入内阁,参预机务,随即加任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辅政时天下皆称之为贤相。武宗嗣位,加少傅,后以年老而辞归。卒谥文正,着有《归田稿》。 刘理顺(1581-1644),字复礼,杞县人。万历中举于乡。十赴会试,至崇祯七年始中式。及廷对,帝亲擢第一,还宫喜曰:“朕今日得一耆硕矣。”拜修撰。益勤学,非其人不与交。卒后赠詹事,年六十三,谥文正。清朝赐谥文烈。 倪元璐(1593~1644) 字玉汝,号鸿宝,浙江上虞人,李自成攻陷京城时,自缢而亡,谥文正,清代时追谥文贞。

  汤斌(1627~1687) ,别号荆岘,晚号潜庵,河南睢州人。雍正中,入贤良祠。乾隆元年(1736),谥文正。道光三年,从祀孔子庙。 刘统勋(1698-1773)字延清,另字尔钝,清内阁学士,刑部尚书,高密县逄戈庄(原属诸城)人。卒于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年75岁,谥文正,乾隆帝临其丧,见其“室无长物,寒气袭人”,为之大恸。回至乾清门,对诸臣流涕道:“朕失一股肱!”不久又道:“统勋乃不愧为真宰相!”可见对其倚重与尊宠。 朱珪(1731-1806)字石君,号南厓,直隶大兴人。乾隆年进士,授仁宗学,官至体仁阁大学士。逝世,嘉庆帝亲往府上吊唁,由于朱家大门低矮,御车不能入,嘉庆帝便步入,并哭之深哀,给帑银二千五百两治丧,晋赠太傅,入祀贤良祠,予谥“文正”。上亲临奠三爵。 曹振镛(1755—1835),字俪生,号怿嘉,尚书文埴子。道光十五年卒,道光帝亲临吊丧,下诏褒恤,赐谥文正,入祀贤良祠。 杜受田(1788~1852),字芝农(杜愕子),清山东滨州人(今滨城镇南街杜家),道光进士。1852年(清咸丰二年)七月九日,在实施赈务途中触染暑疫,卒于淮安清江浦,时年64岁。咸丰帝甚痛,赠太师、大学士,谥“文正”。 曾国藩( 1811 ~ 1872 )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湖南湘乡人。1872年3月在南京病卒。赠太傅,谥文正。 李鸿藻(1820—1897),字兰孙,直隶高阳人。光绪二十三年(一八九七年)以病乞假,旋卒,年七十八岁。予谥文正,赠太子太傅。 孙家鼐(1827~1909),字燮臣,号容卿、蛰生,别号澹静老人,谥文正,寿州(今寿县)人,1827年4月7日(清道光七年三月十二日)生。咸丰九年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卒年八十有二,赠太傅,谥文正。

台湾郑氏朝廷

  陈永华(1620—1680)字复甫,福建同安人。明亡时刚中秀才,后参加郑成功军,为成功谋士。收复台湾后,任总制,留守厦门。郑经嗣位,官至东宁总制使,尽力辅佐。在台湾建立屯田制度,提倡种蔗制糖,设置学校。后为冯锡范、刘国轩所忌。1680年3月,陈永华自请解除兵权,因忧悒成疾,当年在台湾病逝。郑经亲临吊丧,谥文正。

作者:臧运和

臧氏在《百家姓》中排列第112位,数大姓。据《中华姓氏溯源》载,春秋时,周公封子于鲁,臧姓出自姬姓。春秋鲁孝公之子 ,食邑于臧(今山东境内),其后因邑为氏。又鲁惠公有子名欣,字子臧,其后以字为氏。望出东海(今山东郯城西南)。由此可见,臧姓祖居山东无疑。史称“臧氏祖居东鲁,本仁祖义,世代相承”。鲁孝公之子僖伯(谥号),名 ,为鲁国大夫。鲁隐公五年(公元前718年),僖伯上疏谏隐公“观鱼谓之乱政”,公不听忠言,后被人戮而夺位,在历史上留下了“矢鱼于棠”(棠——邑名,在今山东鱼台县东北)的记载(见《古文观止》中《臧僖伯谏观鱼》篇)。故臧威信极高,封鲁地郯为国(今山东郯城西南古称东海),后以臧为姓,世代为鲁卿,昭昭可考。僖伯之子臧哀伯(谥号),名孙达,鲁国大夫,他曾谏鲁桓公(桓公二年,公元前710年)“国君以身作则”的重要性,很得后人的称颂。因此,臧与复姓臧孙皆为一族。《中华姓氏溯源》载,臧 ,臧欣皆为一家,均系鲁公后代。 元朝末年,为反抗朝廷统治,各地农民纷纷起义,经过数年混战,元朝灭亡,后由朱元璋建立明朝。由于连年战争的兵火和瘟疫的传染,山东复地人烟稀少,土地荒芜,朝廷采取移民的措施来扭转惨不忍睹的社会局面。即在洪武二年(1369年)大量移民于山东,所以山东大部分来自山西洪洞县和江苏东海十八村。

莒县臧氏大部分自江苏东海和胶东迁来。据《重修莒志》载,“莒州十区臧家庄臧氏,原籍江苏省东海县当路村,始迁祖胤祚于明洪武二十三年迁至莒县黑坊口,四世成儒迁居臧家庄,分三支,今传至十七世。”“五区龙宿庄臧氏,始迁祖瑾于明洪武年间由登州府福山县迁居莒北龙宿庄(今属诸城马庄乡),生四子,长熊分支诸城枳沟,次子龙迁居石埠集,三子凤居龙宿庄,四子虎迁居昌乐辛旺集。

五莲臧氏分两大支系,一支属诸城臧氏,祖居诸城琅琊台,有主谱,子孙后代散居有记载;另一支属枳沟崖上庄(即臧家崖)臧氏,族无主谱,各支均有支谱,谱中均记载:“吾祖世居东鲁”,据有关资料考证,此两支属一族,均从东海和胶东迁入。崖上庄分谱载“不知何朝何代先世何人始迁于登州府福山县,延至明洪武年间先祖讳武复由登州迁回故土安居崖上庄(笔者注:可见原来就在崖上庄住过,故用“迁回故土”),世世相传”。崖上庄臧氏即现在的诸城市枳沟镇臧家崖村,子孙繁衍较快,自明初起就有人做官,家族随之兴旺,五世祖哲以儒士起家,官至布政使(即省长)。六世祖虎以孝行成名,得入忠孝祠兼之。五世祖臻有子十二人,族类之繁,一盛一日,时潍水之滨熙熙攘攘者,大抵吾族居多也。”(见崖上庄臧氏谱序)。以后逐年析居,遍布于潍河两岸。诸城市枳沟镇的东安、西安,枳沟后街、臧家崖、前后水清沟、杨家洼、山子前和五莲县的汪湖村、泥牛子村、杨家沟、辉沟子、高泽、西云门、窝疃、段家庙、宅科等村,均有崖上庄臧氏居住。尤其明末壬午诸城兵乱,迁居大江南北之族人甚多。据崖上庄支谱序中载:“……昔丁先生之任霍山县也,其上台臧大人系陕西人,自称出自崖上庄……”又江南境内有臧氏独立村,曰“杨家行”,云“自杨家洼”(属诸城枳沟镇)出族。”今已代远年湮,无从考究。因本支无主谱,虽有支谱但年久失修,分居各地的后代无记载,故不能如实统计其族人散居住地,实是遗憾。崖上庄臧氏与诸城臧氏同族不同谱,但辈序排列却相同,只是世不相同,同样一辈却差三世,这是因为没有统一族谱所造成的。崖上庄臧氏由后水清沟运德主持,运堂负责印刷,“运”字辈“树权”兄执笔新修一部主谱,把该族系的部分分谱系统起来,是一件大好事,为后代子孙留下了宝贵财富,成为崖上庄臧氏追根求源的依据。其辈序诸城臧氏原有族谱修于明末,创始人六世祖允德,此谱从春秋到明代,其中有唐人作序,可惜在明崇祯壬午兵乱中毁于战火。到清康熙年间七世祖振荣时任广西怀集知县,又升江西宁州知府,借归里休养之机,又续修新谱,因前谱毁,先祖失考,只能从记忆中的始祖智开始新修。谱成于康熙二十九年庚午(1690年)仲春,七世祖振荣作序。七十三年后,于清乾隆二十八年癸未(1763年)春,由九世祖应钧祖续修。二十六年后又由九世祖毓云第三次修谱。六十年后,又由十一世祖翰、十二世祖炅,于清道光二十九年己酉(1849年)第四次修谱,此谱称“道光谱”,能查到的仅有此谱由十世同族人共同议定三十二字为今后排辈之序,其是:伟臣著望、家运传真、日初山广、如泽方循、佑兹砺品、醇睦今人、恪先训后、庚亦经陈。“以上三十二字从十二世始,每辈只用一字,按序排列。从苏北到山东,臧氏大部分用此“辈”字排序。同姓相遇,论资排辈,亲如一家,否则如同异姓路人一般。

诸城臧氏族谱对族居地记载清楚,清康熙“琅琊碑记”中云:“吾祖居琅琊台,再乃迁居瓦屋庄,后又迁居于城(诸城城里)……”,又据祖辈相传云,诸城臧氏乃于明洪武二年由江苏省东海宿迁县迁入诸城琅琊台。又据长兴眉锡在康熙《诸城臧氏族谱》序中谓:“……即自吾鲁僖伯公以后之散处于大江以南,大海以北者之俱可寻源溯委也……”,六世祖新德在康熙年间的谱序中云“臧氏之来诸城也,肇基于琅琊台,开创之人已湮乎无闻……”。所以诸城臧氏自江苏省东海宿迁县移民至诸城琅琊台,后迁居瓦屋庄,又居城里,确信无疑。相传,琅琊台始迁先祖兄弟三人从东海宿迁县迁来琅琊台,因生活困难,长兄去登州福山县,其他二人留住琅琊台,相传三世,曾有讳班祖在此居住,现有坟茔九座为证。因前谱毁于战乱,新修谱只能从迁祖智从琅琊台迁居诸城城南瓦屋庄,后又迁城里记载。二世祖斐,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贡生,初任湖广景陵卫经历,后升直隶真定府定州同知;三世祖节、符、策三人,节祖敕赠文林郎,太湖知县,南京兵部右侍郎。四世祖惟一,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右侍郎、赠工部尚书,人称大司空。四世中有祖四人,惟一、惟几、惟精、惟时,均居住在诸城城里。 诸城臧氏自四世祖惟一中进士始,家业从此发迹,子孙后代繁盛,主要分布在诸城城里、五莲的仁里、胶南的西十字路。到七世以“振”辈分支时,达到鼎盛时期,共有三十一支,现分述如下:

一、惟一祖后:长子尔用,官生,诰赠奉政大夫,刑部郎中(子二人,嗣德、懋德)。次子尔劝,明万历十六年(1598年)举人,万历二十年壬辰科(1592年)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赠兵部尚书,人称大司马(继子一人:允德)。三子尔动,无子。四子尔令,明万历四十六年戊午(1618年)科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科进士,官至山西冀南道按察副使,因故告归,适遇明崇祯壬午诸城兵乱,带头奋起抗清殉难于城下(子五人:世德、允德、永德、同德)。五子尔寿,官生,壬午抗清殉难(子二人,新德、成德)。六子尔昌,附生(出嗣于惟几)。该支人数较多,分布极广,诸城南北吾族人俱多也,共分如下世系:

嗣德世系:振猷;懋德世系:振佐;允德世系:振荣、振乾;世德世系: ;永德世系:振奇;文德世系:振鲁;同德世系:振采;新德世系:振声、振衣、振翼;成德世系:振莪、振芳、振华。由于战乱,子孙皆投奔各自的庄园居住,以上各世系分布在:诸城的展村、薄板台、董家沟、韩戈庄、邓戈庄、横沟、张家沟、管家庄子、高疃、王村、黑龙沟子、毛庄、兰家庄、曹家庄、封家官庄、三里庄、下茁山、北戈庄、刘家沟、刘家黑龙沟子、老屯庄、铁沟、指挥、徐家庄、乔戈庄、黄疃、孟家店子、西十字路(胶南市)、王家庄、西公、青墩、潘旺、朱解、胡埠岭、胡家楼、小店子、新庄、岳旺庄、黄家窑、小苏家庄、许家沟、史家沟、木营老庄、宋家庄子、辛家窑、胡沟、寿塔寺、台家庄、关东老庄、焦家庄子、臧家庄。五莲县的明古庄、玉皇庙、瓦窑沟、范家车村、朱家老庄、岭东、小坪、袁家庄。莒县的魏家官庄、庄家山。还有分布在安丘、高密、胶县等地。现已传至二十一世。

二、惟几祖后:继子一人尔昌,附生(其有子三人,达德、容德、育德)。达德世系:振铎、振凤、振权;容德世系:振鹏;育德世系:振京、振扬、振昱(止)、振宜。后因家族大,分支析居。分布在:诸城县的陆家庄、朱解、东潘旺庄、陈家潘旺庄、王满庄子、宋家楼子、辛家窑、黑龙沟子、史家埠、悦庄、院西、莒北大马庄(今属诸城),洛庄、孟家窑、朱留庄、龙池子、我乐子、王戈庄、孔家庄、沙岭子庄、高家洛庄、田家庄、孙村、北十里堡、张家屯、黑龙沟。东北烟房子沟。五莲县的仁里村、泊子村、黄崖圈、花园、于家崮子。日照的臧家荒。现已传至二十世。

唯以上两大家族庞大、兴旺。

三、惟精祖后:嗣光世系:瑞征、嘉征(止)、奎光(止);启光世系(止);龙光世系:汝谏;重光世系:汝众;禧光世系:汝明;宠光世系:汝瀚。分布在:诸城县的瓦屋庄、我乐子、许家河子、范家庄子、辛家窑、刘家黑龙沟子、台家村、楼子、后疃、臧家楼子、七吉村、陈家窑、石岭、位井子、北戈庄、沙戈庄、土墙、松园、北程戈庄、郝家村、高乐埠、臧家庄、黄疃、孙戈庄、龙石头河等。

四、惟时祖后:龙正世系:之秀、之进、之举。分布在:诸城的汉车、洛庄;五莲县的福禄头、福禄并。

以上各支系行辈一样,均按十世族人规定辈序排列,有条不紊,族人相逢,亲如一家。

五莲县仁里臧氏迁祖纯、 ,由诸城辛家窑迁居仁里村(原属诸城县),后因支系繁茂,由仁里迁出至孔家泊(泊子村)花园、黄家圈、于家崮子,日照的臧家荒等村,又有少数迁居胶东、北京、四川的重庆、陕西、辽宁、黑龙江等省,建国前还有去香港、台湾者。有的还侨居美国等国家搞科研或经商。

五莲县玉皇庙臧氏迁祖宸纲于清雍正年间由诸城徐家庄迁入,锡鹄祖由玉皇庙又迁至瓦窑沟,分支后的一支迁居范家车村。黄崖圈臧氏迁祖 由仁里村迁入,分支后又迁入松柏乡的白庙子、香店,现已传至十八世。五莲县叩官镇的于家崮子,许孟镇的花园,日照东港区的臧家荒等村的臧氏亦由许孟镇的仁里村迁入,因年代久远主谱无记载,始迁祖失讳。五莲许孟镇的福禄头、福禄并臧氏由诸城汉车迁入,谱有记载。

日照两城臧氏由诸城迁入。五莲还有少数臧氏由胶南迁来。五莲的朱家老庄、岭东、小坪、袁家庄臧氏均由诸城郝戈庄迁入。

随着社会的发展,移居外地的方式也多,如:当兵专业就地安排工作,移民支边,干部南下、考学就业等。因此吾臧氏除在山东地界繁衍生存外,散居于全国各地甚多,从大江南北到海疆边陲,都有吾臧氏族人的足迹。如云南、四川到东北的黑龙江都有诸城臧氏、崖上庄臧氏、胶东臧氏安家落户,繁衍生存,但都没有忘记祖居地山东诸城、崖上庄、福山县。 自东周至今臧氏名人辈出。春秋时有臧孙辰、臧孙许、臧纥皆为官。在鲁国执政的臧文仲、历仕鲁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四君,曾废除关卡,以利经商。春秋时鲁国大夫臧武仲,官司寇。汉初有臧茶被项羽封为燕王,后拥刘邦称帝。南朝有臧奉先曾任建陵令,臧庸民任国子监助教,有史学家臧荣绪(415—488),齐莒县东莞人,著《晋书》一百十卷,在唐初流行的十八家《晋书》中号为较完善的一部,还著有《嫡论》、《拜五经序论》、《续同记》等。臧陵、臧严均属莒县东莞人,皆任参军。东汉时臧昱,广陵射阳人(江苏宝应东)人,灵帝时为扬州刺史,后任使匈奴中郎将。臧洪(160—195)东汉广陵射阳人,字子源,任青州刺史,东郡太守。明朝有臧惟一,官至南京兵部右侍郎,赠工部尚书。臧尔劝兵部右侍郎,赠兵部尚书。臧允德任锦衣千总。以上三人属诸城人。臧懋循明戏曲家、文学家,浙江长兴人,明万历八年进士,曾任南京国子监博士,后弃官归里,著有《古诗所》、《唐诗所》、《元曲》等。清朝有臧庸(1767—1811)经学家。臧应选、臧琳皆为官。臧振荣,诸城人,任江西宁州知府,政绩显赫,很受百姓称颂。臧在新,字与咸,江苏阜宁人,清任虎门炮台教练,后赴日本,归国后被孙中山委以淮上司令,后被害于烟雨台。

民国初年,有诸城臧汉臣、臧济臣、臧少枚、臧文山等人响应孙中山号召,参加同盟会,组织起义,推翻了诸城清政府,建立了诸城民政府,臧汉臣任民政长(县长),其他人办学堂培养人才,推动民主革命。现代有臧克家、臧云蘧,臧乐源,臧东升,臧云远,臧云飞,臧鸣亚,臧恩堂,臧松年,臧云衢,臧星望,臧子望,臧坤等,从三十年代起拥护***的领导,积极参加革命,有的成为高级领导干部、作家、诗人、作曲家、艺人等。

从明代万历年间到清道光年间的三百年间,仅诸城臧氏据不完全统计就有:进士5人,举人14人,武举3人,拔贡2人,贡生28人,廪生7人,监生136人,附生77人,官生5人,庠生4人,武生4人,增生5人,秀才多人。兵部右侍郎2人,赠尚书2人,布政使2人,兵备使2人,主事郎中5人,巡抚2人,翰林院招待1人,翰林7人,翰林院译馆官生1人。知府3人,知州5人,州同13人。知县17人,经历11人,工部屯田主事1人,锦衣卫千户1人。吏目3人,守备2人,主簿1人,巡检1人,大理司丞2人,县丞1人,州判1人,司务1人,寿官4人,提举1人,刑部主事2人,中书舍人1人,理问8人,训导6人,教谕10人,八品12人,九品15人,通判1人。

随着时代的发展,又有许多臧氏族人走向社会,或文或武,部省市级干部很多。尤其恢复高考后,吾族人读大学的人数猛增,已有博士、研究生走向不同岗位。还有在海外搞科研工作的,他们都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力量。

“臧”这个姓在百家姓里排名多少?

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 1--8冯陈诸卫 蒋沈韩杨 9--16朱秦尤许 何吕施张 17---24孔曹严华 金魏陶姜 25---32戚谢邹喻 柏水窦章...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