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家的家谱
王姓始于周朝共和年间(约前841—前828年),周平王即位后,封太子晋为太原郡晋阳王,父爵子袭。到第三代时以王为姓,名王道行,此为王氏始祖。王氏宗族,兴盛与晋代,衰败于明代。自周至明在朝为官者170余人,其中晋代就有66人。
著名者有官至西晋太保,名列二十四孝的王祥;东晋重臣、南迁士族首领,时称“王与马共天下”的王敦、王导兄弟;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则为书法家。
1、王祥(184年,一作180年-268年4月30日),字休徵。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西孝友村)人 。三国曹魏及西晋时大臣。
王祥于东汉末隐居二十年,在曹魏,先后任县令、大司农、司空、太尉等职,封爵睢陵侯。西晋建立,拜太保,进封睢陵公。泰始四年(268年)去世,年八十五(一作八十九),谥号“元”。有《训子孙遗令》一文传世。
王祥侍奉后母极孝,为二十四孝之一“卧冰求鲤”的主人翁,有“孝圣”之称。
2、王敦(266年-324年),字处仲,小字阿黑,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东晋将领、权臣。
王敦出身于琅琊王氏,在西晋时期官至扬州刺史,永嘉之乱后消灭江州刺史华轶、镇压荆湘流民起义,与堂弟王导一同辅佐晋元帝建立东晋,担任大将军、江州牧,封汉安侯。他掌控长江中上游的军队,统辖州郡,自收贡赋,对东晋政权造成极大威胁。
永昌元年(322),王敦以诛杀刘隗为名,在武昌起兵,攻入建康,诛除异己,被拜为丞相、江州牧,进爵武昌郡公。他还屯武昌,后又移镇姑孰,自领扬州牧。太宁二年(324年),王敦再次起兵攻建康,不久病逝于军中,时年五十九岁,其叛乱不久便被晋明帝平定,自己亦被剖棺戮尸。
3、王导(276年-339年9月7日),字茂弘,小字赤龙、阿龙。琅玡郡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时期政治家、书法家,历仕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
王导出身于魏晋名门“琅邪王氏”,早年便与琅玡王司马睿(晋元帝)友善,后建议其移镇建邺,又为他联络南方士族,安抚南渡北方士族。东晋建立后,先拜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武冈侯,又进位侍中、司空、假节、录尚书事,领中书监。与其从兄王敦一内一外,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格局。
咸康五年(339年),王导去世,年六十四。成帝举哀于朝堂,遣使追谥“文献”。葬礼规格同霍光、司马孚,为东晋中兴名臣之最。
王导善书法,以行草最佳。他学习钟繇、卫瓘之法,而能自成一格,在当时有很高的声望。有草书《省示帖》、《改朔帖》传世。
4、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5、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两为"二王",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
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序》等。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
扩展资料:
王羲之族谱发现地
1991年,两当县志办公室在征集名人族谱时,退休干部罗建堂先生提供的线索,在本县太阳乡火神庙村村民王文信处发现《王羲之族谱》,一套共十四册,其中总谱一册,分谱十三册。
该族谱是清仁宗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由湖北通山人王福利送至两当,接谱人为王福明,王文信为王福明的六世孙。据推测,王福明鼓励可能在湖北通山,因事居留两当。
《王羲之族谱》除了记载王氏源流系世外,对明末王氏各宗族分布地区也做了详细记载,是研究王羲之家族历史的珍贵资料。
现存于两当文化馆。
—王祥(魏晋时期大臣)
—王敦(东晋将领、权臣)
—王导(东晋政治家、书法家)
—王献之
—《王羲之族谱》
因为谢家和王家一直是望族,在司马懿时期就帮助其夺权,东晋时又帮助其巩固地位。
北方司马氏之所以能推翻曹氏的统治,主要也是依赖北方世家大族的支持。其中以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颍川庾氏,太原王氏等四大家族为首,在司马懿夺权的过程当中站出来挺了司马氏。
王谢世家,在魏晋南北朝那是响当当的字号,即使在门阀林立的东晋,王谢两门也自视极高,婚嫁除了入宫攀龙附凤以外,都只在两族之内进行。
他们两家在晋朝消亡之后仍是风光不减,直到梁武帝时大枭雄侯景向两族求婚被拒绝,遂视此为平生恨事,最后造反时顺便将王谢两族彻底诛绝,王谢的数代风流到此嘎然而止。
扩展资料:
西晋愍帝被俘后,司马睿在晋之贵族与门阀大族的支持下于318年称帝,即帝位。他即位后,因在皇族中声望不够,势力单薄,得不到南北士族的支持,皇位不稳。
但他重用王导,王导使南方士族支持司马睿,也使北方南迁的士族拥护司马睿,进而稳定东晋政权,维持偏安江东的局面。
司马睿十分感激王导,任他为宰相,执掌朝政,时人谓王与马,共天下。东晋是门阀政治发展的鼎盛时期,较显著特征是皇权的衰落。王、谢、庾、桓等门阀大族先后共同支配着东晋王朝。
参考资料:
中国的姓氏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时期,这些姓氏在后来也各有不同,在当朝来说,皇室所属的国姓应该是最尊贵的。但在历史上来说,这个姓氏才应该算是天下第一贵姓,这个姓氏家族传承了1700年,期间出了36个皇后36个驸马,还有92个宰相。可谓是中国古代的第一望族了,这个姓氏就是琅琊王氏家族的王姓。
琅琊王,人如其名,是长期生活在琅琊郡的王姓贵族。琅琊王出自姬姓,其始祖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司王成夫。太子成父是周恒王的次子,但他投奔齐国,被管仲推荐为齐国的大司空。太子成父的后代以王为姓,定居齐国。
秦汉时期,王翦、王贲也是王氏的后裔之一,而这对父子是秦始皇统一的关键人物,秦始皇除了依靠孟氏之外,还依靠王翦、王贲。秦末战乱,为了躲避战乱,王翦的孙子王离带着家眷去了琅琊郡的临沂,这就是琅琊王家的祖先。
琅邪王氏家族在东晋西晋末年306年的永嘉之乱中全面兴盛。很多家族为了躲避战乱纷纷南迁,王氏家族也在南方,司马睿就是在王氏家族的支持下在建康建立了东晋王朝,王氏家族的地位不是其他家族可以比拟的。纵观古代历史上的众多家族,很少有能与王氏相提并论的。
魏晋时期,只有陈郡谢氏能与王氏抗衡,而陈郡谢氏也是数一数二的大家族,肇始于魏晋。主要是在淝水之战中,陈郡以谢安为首的谢氏家族为东晋的胜利立下了很大的功劳。盛世时期与琅琊王并称王谢,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即是两家。但随之鼎盛的家族也有失去的一天,于是王谢二字就成了显赫家族的代名词。
《二十四史》记载,从东汉到明清,琅琊王家培养了以王绩、王羲之为代表的90位宰相,此外还有600多位文人名士、36位皇后、36位公主。权力最大的时候,直接姓王或与王家有关的人达到75%,"王马两家,共天下"的美誉当之无愧。
琅琊王的后裔中最著名的应该是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被称为书圣。但再大的家族也有衰败的一天,他们兴盛了一千七百年,南朝时的琅琊王已经逐渐败亡,但家族的名声还在,只是名声高于实力,出了很多文学名人,比如王俭、王戎等人。到了隋唐时期,真正意义上的琅邪王氏已经不复存在。
不过,他们在唐朝仍然产生了四位宰相,但与鼎盛时期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兰陵萧氏是唐代南朝兴盛的四大家族中唯一的一支,陈郡谢氏曾称琅琊王氏,在唐代没有宰相。取而代之的是另一批人,即关陇集团。传说单函也是关陇集团的成员之一,关陇集团的另一位李渊的母亲还是来自单函家族。
参考文献:《二十四史》《晋书》《宋书》
中华五千年的悠悠长河中,历朝历代都不乏有权有势的豪门大族,其中有四大家族在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一、陇西李氏
陇西李氏,是中国古代以陇西郡为郡望的一个李氏家族。秦汉时期设置陇西郡,是李姓的郡望之一。陇西李氏在秦代与汉代是著名的武将军人世家。这个家族涌现过西汉飞将军李广、秦国名将李信等著名将军。陇西李氏李渊灭隋,建立唐朝,开创了一个文化兴盛的伟大时代。
代表人物:李广、李信、李渊。
李广,西汉时期的名将。汉文帝十四年,匈奴大举入侵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从军抗击匈奴,因为精通骑马射箭,斩杀匈奴首级很多,被任为汉中郎。后任右北平郡太守。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
李信,战国末期秦国著名将领。 秦王政二十一年,李信率领先遣部队最先抵达易水河畔,以轻装骑兵突进大败燕太子丹,迫使燕太子丹逃入燕都蓟城坚守。不久,王翦率领大军抵达并攻克蓟城,此役之后李信深得秦王政信任。
李渊,唐朝开国皇帝。出身于北周的贵族家庭,七岁袭封唐国公。因隋文帝独孤皇后是其姨母,得隋文帝垂爱。谯、陇、岐三州刺史。大业九年,迁卫尉少卿。大业十三年,升任太原留守。时隋朝土崩瓦解,李渊与李世民等于五月杀副留守王威、高君雅,起兵晋阳。武德二年至三年,遣世民率兵东渡黄河,击退了刘武周、宋金刚。又命世民东击据洛阳称帝的王世充,四年,击灭援救王世充的窦建德,迫降王世充。此后各地农民起义军及地方割据势力相继被剪除,从而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
二、沛县刘氏
沛县刘氏是中国历史上最显赫的皇族。西汉皇族、东汉皇族、蜀汉皇族、刘宋皇族,皆出自沛县刘氏。
代表人物:刘邦、刘秀、刘备、刘裕。
刘邦,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秦时任沛县泗水亭长,因释放刑徒而亡匿于芒砀山中,陈胜起事后不久,刘邦集合三千子弟响应起义,攻占沛县等地,称沛公。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军进驻灞上,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鸿门宴后封为汉王。楚汉战争时期他知人善任,能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击败项羽统一天下。
刘秀,东汉开国皇帝。新朝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的汉室宗亲刘秀在南阳郡乘势起兵。更始三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鄗县南千秋亭登基称帝。后经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政权,结束了自新莽末年以来长达近二十年的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完成统一大业。
刘备,蜀汉开国皇帝。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曾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赤壁之战时,刘备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
刘裕,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自幼家贫,初为北府军将领。自隆安三年后,对内平定孙恩和桓玄,消灭桓楚、西蜀、卢循、刘毅、司马休之等割据势力,使南方出现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永初元年,刘裕代晋自立,定都建康,国号“宋”,史称刘宋或南朝宋。
三、陈郡谢氏
陈郡谢氏,中国古代著名家族,顶级门阀之一。陈郡谢氏起家于魏晋时期,在著名的“淝水之战 ”中,以谢安为首的谢氏家族为东晋大胜立下至伟的贡献,奠定了陈郡谢氏为东晋以及南朝 的当轴士族。以至后人将门阀士族鼎盛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比喻为“王谢”并称的年代。
代表人物:谢安、谢石、谢玄、谢琰。
谢安,东晋政治家、名士。谢安少以清谈知名,最初屡辞辟命,隐居会稽郡山阴县之东山,与 王羲之、许询等游山玩水,并教育谢家子弟。后谢氏家族于朝中之人尽数逝去,他才东山再起 ,历任征西大将军司马、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职。简文帝逝后,谢安与王坦之挫败桓温篡位意图。桓温死后,更与王彪之等共同辅政。在淝水之战中,谢安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为东晋赢得几十年的安静和平。
谢石,东晋将领。 谢石早年历任秘书郎、黄门侍郎等职,曾领水军在涂中抵御前秦军,以功封兴平县伯,后升任尚书仆射。太元八年,前秦苻坚南侵,谢石以征虏将军兼假节、征讨大都督,统领谢玄等于淝水之战中大破前秦军。以功迁任中军将军、尚书令,进封南康郡公。太元十年,升任卫将军,加散骑常侍。更进开府仪同三司。
谢玄,东晋名将。谢玄有经国才略,善于治军。早年为大司马桓温部将。太元二年,为抵御前秦袭扰,谢安荐谢玄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他招募北来民众中的骁勇之士,组建训练一支精锐部队,号为“北府兵”。太元四年,率兵击败前秦军的进攻,进号冠军将军,加领徐州刺史。 淝水之战中,谢玄任前锋都督,先遣部将刘牢之率部夜袭洛涧,首战告捷。继而抓住战机,计诱前秦军后撤,乘势猛攻,取得以少胜多的巨大战果。太元九年,率兵为前锋,乘胜开拓中原,先后收复了今河南、山东、陕西南部等地区。
谢琰,东晋后期重要将领。太元八年,前秦南侵东晋,淝水之战爆发,谢琰任辅国将军,率八千精兵与桓伊和谢玄抵抗前秦大军,在前秦军队不战自溃的情况下率军渡过淝水将前秦军队击溃。太元十年,谢安去世,谢琰为其守丧,同年十月,因淝水之战的战功获封望蔡公。丧期结束后任征虏将军 、会稽内史。之后任左仆射、右仆射、护军将军等重要职务。 隆安二年, 王恭起兵讨伐司马道子,谢琰受任假节、都督前锋军事。王恭兵败被杀之后,谢琰迁徐州刺史。隆安三年,以徐州刺史的身份加任督吴兴、义兴二郡军事,与 刘牢之率军镇压孙恩起义 ,并成功击败孙恩叛军,杀死其领袖 许允之、丘尪,逼得孙恩再次逃往海岛躲藏,朝廷下诏令谢琰以本官领会稽内史。
四、琅琊王氏
琅琊王氏是中国古代顶级门阀士族,晋代四大盛门“王谢袁萧”之首(也有称“王谢桓庾”),是中古时期中原最具代表性的名门望族,素有“华夏首望”之誉称。
代表人物:王导、王羲之、王献之。
王导,东晋时期政治家、书法家。王导早年便与琅玡王司马睿(晋元帝)友善,后建议其移镇建邺,又为他联络南方士族,安抚南渡北方士族。东晋建立后,先拜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武冈侯,又进位侍中、司空、假节、录尚书事,领中书监。与其从兄王敦一内一外,形成“ 王与马,共天下”的格局。王导善书法,以行草最佳。他学习钟繇、卫瓘之法,而能自成一格,在当时有很高的声望。有草书《省示帖》、《改朔帖》传世。
王羲之,书圣,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琅琊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李志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代表作《兰亭序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王献之,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王献之自幼随父练习书法,以行书及草书闻名,但是在楷书和隶书上亦有深厚功底。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为“二王”。并有“小圣”之称。还与 张芝、钟繇、王羲之并称“书中四贤”。张怀瓘在《书估》中评其书法为第一等。
最佳答案: 王谢是东晋时期两位名相王导、谢安家族政治生活场景的古居,座落在闻名海内外的南京夫子庙秦淮河南岸乌衣巷内。 东晋时期,秦淮河两岸人烟稠密,乌衣巷地区成为朝廷达官贵族的居住区,华宅高第,鳞次栉比,以宰相王导、谢安为代表的王、谢两大家族成员多居住于此。 王、谢家族涌现出的王羲之、王献之、谢眺、谢惠连、谢灵运等文化巨人,给中国文化、艺术带来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中唐诗人刘禹锡曾到此寻访,见王谢古居已人去室空,往日繁华无处探寻,深感世事沧桑,遂写下“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
王谢两家指的是古代的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这两家在古代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两个非常强大的家族,其影响力是后世的名门望族所不能比肩的,不过可惜这两家在侯景之乱时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从此王谢两家的盛况不复存在。
王羲之家的家谱
本文2023-11-25 05:11:4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49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