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董鄂妃的一些相关资料
董鄂妃是清廷内阁大臣鄂硕的女儿,闺名珊瑚。她本来是顺治异母弟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的嫡福晋(正式妻子),本来是可以以此贵妇人的身份,平平安安、养尊处优地渡过一生的。但是上天另有安排:皇帝大伯爱上了她。襄亲王为此羞愤而死。董鄂氏服丧刚二十七天,顺治帝便召她入宫,立为贤妃。这时顺治十九岁,董鄂氏十八岁,时间是顺治13年(1656年)。立为贤妃后仅仅一个月零三天,她又被破格晋封为皇贵妃。而且这一次的破格在整个清王朝的历史上也是空前绝后的:少年皇帝为册立皇贵妃居然下令大赦天下。可见按照皇帝的本意,光让董鄂氏做皇贵妃都还太不够了,很应该把皇后的位子也让她来坐才是。---郎才女貌,本来倒也是一对佳偶,然而少年亲王之死,却已经注定了这场拥挤的爱情故事将以悲剧结局。
顺治帝一生有十九位后妃。活着成为皇后的两位都姓博尔济吉特氏。第一位是顺治生母皇太后孝庄的娘家侄女,但是小皇帝认为她“妒嫉”、“奢侈”,加上她是当时的摄政王多尔衮挑选的,所以才两年时间皇帝和她的缘份就到了头,她被废为静妃。第二年,孝庄皇太后又从娘家接来了三位侄孙女,并将其中一位立为新皇后。但是这位皇后虽然品貌双全,皇帝仍然不喜欢她。过了两年董鄂氏入宫,皇后的宝座就更是摇摇欲坠了。
然而董鄂氏是一个冰雪聪明的女子。她深切明白自己的身份并非“正嫡”,人生经历又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从现代人的角度看,此时的董鄂氏只是一个少女,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无法决定婚姻;又在两个强势的男性间无力抉择爱情。然而三百五十年前,十八岁的董鄂氏不但得不到任何谅解,还要独自承担着“红颜祸水”的罪名:活着的皇帝没人敢说他错,死去的襄亲王更没有错,有错的就只能是她了。)
从前的襄亲王福晋董鄂氏,现在以皇妃的身份重新走进了皇城。然而,在偌大的紫禁城里生活着的,并不仅仅是爱她的顺治帝,还有一群因为她而失去帝宠的女人(在她们每个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庞大的外戚家族);还有因为这起爱情事件而失去儿子的襄亲王生母靖懿太贵妃;以及同样因为这个原因而与皇帝母子失和的皇太后孝庄。
因此,董鄂妃在后宫里从来没有恃宠而娇,相反,她生活得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当她得知顺治帝要找岔二次废后,是要立自己为后时,反而苦苦为皇后求情,甚至以死相谏。为了表示谦让,她甚至称皇后为“母”;皇后生病,她“五昼夜目不交睫”。皇后的族妹悼妃去世,她悲哀得就象是她的亲妹妹死去了一样。对于其它的妃嫔也是如此:恪妃石氏患病,她亲自照料三天三夜,端汤喂药。她还抚养了承泽郡王的两个女儿和安王的一个女儿,照料这三个小姑娘无微不至,如同亲生的一样。至于服侍太后,她更是察颜观色,小心翼翼,左右奔走,“无异女侍”,太后偶染微恙,董鄂妃更是“朝夕奉侍,废寝食”;她不干预政治,甚至不肯超越礼制和顺治同桌吃饭;但是同时她反复规劝顺治理政要谨慎小心,不可以发布错误的政令累及百姓;秋决犯人时,她流着眼泪请求顺治要再三细查案情,不能枉杀无辜;在个人素养方面,董鄂氏的书、画、经、史、佛学等均有相当的造诣。
结果,她的努力终于化解了皇太后的敌意,得到了皇太后的认可,到后来,太后的身边简直就少不了董鄂氏了,把她当成女儿一样地看待。
然而董鄂氏毕竟只有十八岁。长年过度的劳累、自责和惶恐,慢慢蚕食她的生命。
不久,董鄂氏生下了皇四子。这个可爱的小生命带给她无尽的欢乐和寄托,更让顺治帝心花怒放。所有的人都不怀疑,大清帝国的龙椅,总有一天是要让这个襁褓中的小小人儿坐上去的,
但是这个小人儿只给了他的父母一百零八天的快乐,就将他们带进了痛苦的深渊。出世一百零八天后,还没来得及取名的皇四子就在深邃隐秘的紫禁城里原因不明地死去了。顺治追封他早夭的皇位继承人为荣亲王,并专修陵寝。
然而死去的孩子即使被封为亲王,也安慰不了活着的母亲。董鄂妃产后哀痛,失于调养,丧失了生育能力。病体支离的她勉强支撑了两年,也离开了人世。她死的时候不足二十二岁,和顺治只有四年姻缘。悲痛的顺治追封她为“端敬皇后”。
顺治为董鄂氏亲笔写下了数千字的《端敬皇后行状》,深切哀悼。身体虚弱的顺治不久染上了天花。面对病魔,迭遭打击的皇帝早已意志消沉,无力与之对抗,奇迹自然也就不会出现在他身上。
第二年(1661)正月初七凌晨,沉沉夜色中,二十三岁的福临驾崩于养心殿,离董鄂妃去世的时间,才不过四个多月。(他和董鄂妃死后都是火化的。因此,空荡荡的孝陵里的确没有他和董鄂妃的棺椁,只有他们的骨灰坛。)
鄂妃谥号清世祖孝献皇后(-1660年),董鄂氏,世祖福临(顺治皇帝)之妃,内大臣鄂硕之女。18岁入宫。顺治皇帝对她十分爱恋,宠冠后宫。顺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立为贤妃。十二月,进为皇贵妃,行册立礼,破格颁诏大赦,其父亦进为三等伯。次年,生皇四子,仅三月夭折,未命名。
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卒。世祖哀痛至极,亲制行状悼念,追谥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民间传说,顺治因失去董鄂妃而出家。康熙二年(1663年)六月,两人合葬孝陵(清东陵)。
在清初历史上,存在着很多疑案,长期以来不仅是史家研究的热点,也是文学界、艺术界关注、演绎的重要题材,顺治帝是否出家即为其中之一。而在这一问题中,受到顺治帝万般宠爱的董鄂妃自然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很多的影视剧和小说中,都讲到顺治皇帝因为董鄂妃病死而心灰意冷,执意出家为僧,给当时的清朝政局带来了巨大的震动。可以说,董鄂妃本无意于政治,但她的一举一动,特别是她的死却给清初政局产生了巨大影响。而关于她的传说,更使她带上了许多神秘的色彩。
秦淮名妓董小宛说。
《清宫演义》、《清宫十三朝》等小说,均将孝献皇后董鄂妃说成是秦淮名妓董小宛。简要情节是:清军统帅洪承畴本是好色之徒,早闻“秦淮八艳”(马湘兰、卞玉京、李香君、柳如是、董小宛、顾眉生、寇白门、陈圆圆)之名,尤慕董小宛。洪在攻占江南时,果然生获董小宛,藏之府中,企图霸占,无奈小宛誓死不从。洪无计可施,最后不得已,于顺治二年(1645)将小宛献入皇宫,遂成为顺治帝宠妃。也有说小宛是豫亲王多铎俘获,送入宫中的。
董小宛,历史上确有其人,名白,字青莲,生于明朝天启四年(1624),秦淮名妓。崇祯十五年(1642),19岁的董小宛从良,嫁给了比她大14岁的著名的“四公子”(方以智、陈贞慧、侯方域、冒襄)之一的冒襄为妾。二人感情真挚,相敬如宾。战乱中,夫妻二人颠沛流离,相依为命达9年之久。董小宛终因劳瘁过度,于顺治八年(1651)正月初二日病死,时年28岁,葬于如皋昌氏的影梅庵。
为什么将风马牛不相及的董小宛与董鄂妃扯在一起了呢?可能是因为她们俩的姓中都有一个“董”字,二人又都是倾国倾城的绝色佳人。一些文人在编写野史时,为了使情节离奇,有吸引力,或出于对清朝皇帝的故意中伤,于是便采用了移花接木之术,将董小宛说成是董鄂妃了。其实,董鄂妃的“董”是满语译音,“董鄂”也有译为“栋鄂”、“东古”、“冬古”、“东果”的。
襄亲王福晋说。
现在也有许多著述和影视剧,认为董鄂妃原是襄亲王的福晋,后被顺治帝纳入宫中,成为宠妃。襄亲王,博穆博果尔,清太宗皇太极的十一子,生于崇德六年(1641)十二月二十日申时,其生母是皇太极并建五宫中的麟趾宫贵妃博尔济吉特氏,顺治十二年(1655)二月二十一日册封为和硕襄亲王,翌年七月初三日己刻卒,年仅16岁。
顺治帝幼年即位,母亲孝庄文皇后对他管教极严,加之朝廷大权长期由叔叔多尔衮掌管,形成了暴躁、猜忌的性格。孝庄文皇后出于政治顺治皇帝册立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诏书上的考虑,将自己的侄女、蒙古科尔沁部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之女立为皇后。这位小皇后从小娇生惯养,尖酸刻薄,并不能体谅顺治帝的苦衷,常常与顺治帝发生口角,小两口的感情并不和谐。因此,顺治帝觉得事事皆不顺心,内心很是苦闷。清初有命妇轮番入侍后妃的制度,董鄂氏经常到后宫入侍,这便给顺治帝与董鄂氏的相识相恋提供了机会。董鄂氏的美貌和才情深深地吸引了这位多情的少年天子的心,而董鄂氏的丈夫常年出兵打仗,闺中寂寞,也对顺治帝产生了好感。两个情谊相投的人迅速坠入了情网。《汤若望传》中有一段汤若望的回忆:
顺治皇帝对于一位满籍军人之夫人,起了一种火热爱恋。当这一位军人因此申斥他的夫人时,他竟被对于他这申斥有所闻知的天子亲手打了一个极怪异的耳掴。这位军人于是乃怨愤致死,或许竟是自杀而死。皇帝遂即将这位军人的未亡人收入宫中,封为贵妃。这位贵妃于一千六百六十年产一子,是皇帝要规定他为将来的皇太子的。但是数星期后,这位皇子竟而去世,而其母于其后不久亦薨逝。皇帝陡为哀痛孝康章皇后(康熙生母)像所致,竟致寻死觅活,不顾一切。
这位皇子是皇几子,生母是谁?汤若望没有明说。福临共有8个皇子,除玄烨外,在7个皇子中,皇二子福全、皇五子常宁、皇六子奇授、皇七子隆禧、皇八子永干等5人皆卒于康熙朝,勿庸考虑。这样只剩下皇长子钮钮和皇四子。钮钮生于顺治八年(1651)十一月初一日,殇于顺治九年(1652)正月三十日,只活了89天,生母是庶妃巴氏。此子虽也是早殇,但不是殇于顺治晚年,而且他的生母是庶妃巴氏,未封过贵妃,因此,钮钮和巴氏不可能是汤若望所说的皇子和那位贵妃。现在只剩下皇四子。该子生于顺治十四年(1657)十月初七日,殇于顺治十五年(1658)正月二十四日,生母是皇贵妃董鄂氏,即后来的孝献皇后。董鄂氏死于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由此看来,汤若望所说的只能是皇四子和皇贵妃董鄂氏。但这里有两个出入,一是皇四子生年是公元1657年,而汤若望所说是1660年;二是皇四子生母是皇贵妃,而不是贵妃。
传说也罢,猜想也好,最后归于一致的认识就是,这位董鄂氏姿容绝代,才华出众,在佳丽三千的后宫中赢得了顺治帝专一的爱情,并至死不渝。
提问者问清世祖顺治帝的宠妃董鄂氏到底是何出身,无非是在暗示董鄂氏与名妓董小宛之间的联系。且不去说身份差异、地域交集等等,就说一点,董小宛在顺治元年时已经二十一岁了,而彼时的清世祖才六岁!换言之,董小宛比清世祖大了十五岁。按照正常逻辑,恐怕没有多少男人会和比自己大十五岁的女人“谈恋爱”吧?当然,像明宪宗朱见深那样的特例除外,但根据史料分析,清世祖似乎并没有明宪宗那样的特殊爱好……
董鄂氏的背景
根据史籍记载,孝献端敬皇后董鄂氏,满洲正白旗人,顺治十三年时入宫。彼时正白旗早已被多尔衮强行升格为了上三旗之一。换言之,董鄂氏是上三旗满洲女子,不是汉女,更加不姓董!满洲人虽然没有汉民族传统意义上的姓,但某种程度上,满洲人的氏就充当了汉民族传统意义上姓的角色。什么意思?董鄂氏不姓董,人家姓董鄂!和“秦淮八艳”里的那位董小宛八竿子都打不着……
更重要的是,董鄂氏并不是旗下的包衣或者普通百姓,她的父亲鄂硕官居内大臣,属于武职高级官员,在形成定制之后为武职从一品。内大臣是作为领侍卫内大臣的副职存在的,与领侍卫内大臣一样、上三旗每旗两员,共计六员。在清朝,这个职位是武职中相当高的了,在形成定制之后,清王朝的驻防将军、绿营提督也不过从一品而已。换言之,董鄂氏是一品高官家的大家闺秀!远不是后来的什么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孝仪纯皇后魏佳氏那些包衣出身者可比的。
除此之外,董鄂氏幼年时,鄂硕作为武将曾经驻扎在江南一带,董鄂氏自幼在江南长大,性格中既有满洲女子的东北大妞性格,又融入了许多江南女子的婉约、柔情因素。而这和她后来为清世祖所钟情,或许存在着很大的关联,因为她“与众不同”,清世祖自然另眼相待……
宠冠六宫
顺治十三年,董鄂氏刚进宫便跨过了许多低等级后宫“职位”,被直接册封为了贤妃。这或许与她上三旗的出身和父亲鄂硕的职位有一定关系,但多少还是可以体现出清世祖对她的中意。就在董鄂氏进宫短短一个月之后,清世祖便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为由,下旨册封其为皇贵妃。
彼时清王朝刚刚入关不久,各项制度还不甚健全,在董鄂氏之前,清王朝、包括后金政权,从来没有出现过皇贵妃!即便是明王朝,被封为皇贵妃的后宫女子也是凤毛麟角。因此,皇贵妃是有着特殊含义的,清世祖册封董鄂氏为皇贵妃实际上就是在向朝野释放政治信号——“朕又想要废后了!”为此,清世祖还特地大赦天下,从清世祖原配废后博尔济吉特氏以及继后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当年的待遇来看,董鄂氏的待遇已经严重“超标”了,俨然已经盖过了皇后!这就是为何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不待见董鄂氏的原因所在,因为她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出自孝庄文皇后家族的继后——孝惠章皇后的地位!
但是,清世祖显然并没有满足于此。顺治十四年,董鄂氏为清世祖生下了一个儿子,已经有三个儿子的清世祖居然当众宣布:“此朕第一子!”清世祖何意?不认前三个儿子了?显然不是。清世宗此言实际上就是在“昭告天下”:“这是朕的第一个嫡子、嫡长子!将来皇位就是他的了。”不是吗?自此,清世祖欲立董鄂氏为后的想法已经非常明确了。为了这个“准嫡子”,清世祖甚至不惜又一次大赦天下,而这是明王朝皇太子才能享受的待遇,一切不言而喻。可彼时孝惠章皇后还活着!虽然没有生育,但万一生出儿子呢?谁算嫡长子?董鄂氏虽然不弄权,但她的受宠已经严重危害到了博尔济吉特氏家族和孝庄文皇后的切身利益!
丧子殒命
只可惜,董鄂氏的儿子命薄,根本无福消受。出生短短数月便夭折了。清世祖也是十分痛心,甚至不惜违反祖制、将这个连名字都没有来得及取的儿子追封为了荣亲王!由此也足见清世祖对董鄂氏的宠爱。因为丧子之痛、加之身体本就单薄,董鄂氏的健康每况愈下,于顺治十七年香消玉殒……也有一说董鄂氏是死于天花感染。董鄂氏一死,孝庄文皇后和孝惠章皇后也长松了一口气!
平心而论,董鄂氏活着时并没有什么出格的表现,这个人既不争风吃醋、也不干政弄权,属于典型的“良家妇女”。但是,清世祖对她的过度宠爱某种程度上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博尔济吉特氏家族和孝庄文皇后的切身利益,因此对这个儿媳孝庄文皇后一直不太待见。董鄂氏去世后,清世祖下令追谥其为孝献皇后,剩下一连串累谥就不去赘述了。彼时孝惠章皇后还活着,清世祖居然就这么冒天下之大不韪,“妻在、以妾为妻”了,这在民间是要受到严重处罚并责令改正的行为!董鄂氏虽然去世了,但这桩公案仍然没有结束!
顺治十八年,清世祖驾崩,上庙号世祖,谥章皇帝。按照制度,正牌皇后在皇帝丈夫去世之后是要系帝谥的。但孝惠章皇后活着、清圣祖康熙帝的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也活着,让这个侧室后来者居上,先系帝谥显然谁都不愿意!最终,董鄂氏的孝献皇后直到清亡也没能加上清世祖的谥“章”,成为了清王朝唯一拥有独立谥号、不系帝谥的皇后。当然,晚清恭忠亲王奕欣的生母孝静成皇后最初也是这样的待遇,但“麒祥政变”之后,慈安、慈禧太后还是给她补齐了……
关于董鄂妃的一些相关资料
本文2023-11-25 04:38:2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49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