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孔字辈的排名?详细点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4收藏

谁知道孔字辈的排名?详细点,第1张

孔氏家谱

孔姓出自殷商 三千悠久历史

实际上,孔姓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古老的姓氏,他们的祖先,可以远远地追溯到4400多年以前的帝喾高辛氏。帝喾是黄帝的孙子,曾经继黄帝及其父少昊之后,领导中华民族70年,因此孔姓的人,当然也是黄帝的后裔。

关于孔姓的来源,《广韵》上面有这样的记载:“殷汤之后,本自帝喾次妃兰狄吞乙卵生契,赐姓子氏;至成汤以其祖吞乙卵而生故名履,字太乙,后代以子加乙,始为孔氏。至宋孔父嘉,遭华父督之难,其子奔鲁,故孔子生于鲁。”

由此看来,孔性是出自殷商的子姓,而殷商的开国之君殷汤,则是帝喾的次妃所生的儿子契的后代,殷汤为了纪念自己的祖先是吞乙卵而生,就取字为乙,传了若干代,到了春秋时代,在宋国的孔父嘉,为华督所杀,他的儿子就跑到鲁国避难,并且在鲁国定居,所以孔子才会是鲁国人。

《史记孔子世家》上面,对于孔姓的渊源,有更为详细的说明:“孔子,宋微子之后,宋襄公生弗父何,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胜,胜生正考父,考父生孔父嘉,五世亲尽,别为公族,姓孔氏。孔父嘉生木金父,木金父生睾夷,睾夷生防叔,防叔畏华氏之逼,奔鲁。”

从这段记载,可以明显的看出,殷汤的后代以孔为姓,是始自孔父嘉。孔父嘉是春秋时代宋国的人,所以孔氏之得姓,应该也已经有了三千年的悠长历史。

《广韵》和《史记》上面对于孔姓的记载,内容大致相同,唯一的不同,是关于孔父嘉的后代奔鲁的记述:《广韵》上说,避华督之祸跑到鲁国的是孔父嘉的儿子木金父;《史记》上则说,奔鲁的是孔父嘉的孙子睾夷。实际上究竟是谁最先到鲁国开基,迄今仍众说纷纭,找不到确定的答案。

不过,无论哪一位才是鲁国孔氏的真正开山始祖,孔子之为孔父嘉的六世孙,已经是个不争之论。据考证,孔子的父亲是叔梁纥,祖父是伯夏,伯夏则是防叔之子。由此可见,孔父嘉不但是孔姓的创造人,而且的确是2000多年来举世同钦的至圣先师孔子的六世祖。

孔子以下的孔氏家谱,历2000余年如一日,把每一代子孙都记载得源源本本。因此,孔子的历代子孙究竟都做了些什么,各种史书上的记载也未曾间断过,而且交代得清清楚楚。

像这样,能够把孔氏的世系追溯得分毫不爽,岂不是孔姓的人比别姓的人幸运,而又足以自豪自傲的地方!孔,的的确确是一个尊荣无比的汉族姓氏。

孔姓辈份:

孔姓辈分

惟/戈 温 扌/纟 昭/昌 光 仁 宀/曰 延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宗 若 端 王 扌/应 元 之/万 氵 思 克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以下由中央政府颁布

希 言 公 彦 承 弘/宏 闻 贞 尚 胤/衍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兴 毓 传 继 广 昭 宪 庆 繁 祥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令 德 维 垂 佑 钦 绍 念 显 扬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建 道 敦 安 定 懋 修 肈 彝 常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裕 文 焕 景 瑞 永 锡 世 绪 昌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一说,孔子生年一般按《史记·孔子世家》所记为鲁襄公二十二年,而生月生日《史记》未记,按《谷梁传》所记“十月庚子孔子生”。换算为当今之公历应为公元前551年9月8日生。

二说,传统的祭孔日期定在农历八月二十七日,据说是出自出自孔氏家谱,国民政府曾据此定夏历八月二十七日作为教师节。

三说,最近研究:文字科学家通过研究并运用现代天文学方法,推算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2年10月9日。这一结论不仅将先前一般认为的孔子诞生年份提前了一年,而且改写了孔子的生日,确认孔子1999年诞辰2550周年。

研究文章:

孔子的生年,历来就有问题。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在《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逝世处就感叹说:"《经》、《传》生年不定,致使孔子寿数不明。"可见这一问题由来已久。本世纪已经出现了几种不同的孔子诞辰,各持一端,在年、月、日上皆有异说,使得各处的纪念活动无法一致。其实只要引入天文学方法,就可以明确解决这一重要的历史年代学问题。

比较流行的孔子生年,是依据《史记·孔子世家》中"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得出,鲁襄公二十二年即公元前551年。但此说有两个问题:

一是与《史记·孔子世家》下文叙述孔子卒年时,说"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不合。因为鲁哀公十六年即公元前479年,551-479=72岁。这只能用"虚岁"之类的说法勉强解释过去。

二是没有孔子出生的月、日记载。这就是说,仅仅依靠《史记·孔子世家》,无法为今天的孔子纪念活动提供任何具体日期。

另一种说法的文献依据是《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先看原始文献:

《春秋公羊传》:"(襄公)二十有一年,……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冬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十有一月,庚子,孔子生。"

《春秋谷梁传》:"(襄公)二十有一年,……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冬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庚子,孔子生。" 这里两者都明确记载孔子出生于鲁襄公二十一年,即公元前552年;又都明确记载了孔子出生日的纪日干支——庚子。所不同者,一为十一月,一为十月。

我们可以先从文献本身的自洽程度,来判断《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两者的记载中谁更可信。从纪日干支的简单排算就可知:九月庚戌朔,接着十月庚辰朔,接下去二十天后是庚子,则此庚子只能出现在十月,整个十一月中根本没有"庚子"的干支。可见《春秋公羊传》的记载自相矛盾。因此,显然应以《春秋谷梁传》的记载作为出发点——即孔子出生于鲁襄公二十一年,(按照《春秋》所用历法的)十月庚子这一天。

接下来要确定"十月庚子"这一天是公历的几月几日。这没有象确定鲁襄公二十一年是公历哪一年那么简单。首先,这里牵涉到春秋时代的历法,其中月份是怎么安排的——简单地说,就是那时历法中的正月相当于现今夏历的几月,而这一点目前尚无定论(先前某些孔子诞辰有误即与此有关)。为了绕开这一尚无定论的问题,而将结论唯一确定下来,我们就不得不求助于天文学。

非常幸运的是,《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在孔子出生这一年中都记载了日食,这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天文学依据。日食是非常罕见的天象,同时又是可以精确回推计算的天象。《春秋》242年中,共记录日食37次,用现代天体力学方法回推验证,其中大部分皆真实无误。经推算,公元前552年,即鲁襄公二十一年这年中,在曲阜确实可以见到一次食分达到077的大食分日偏食,而且出现此次日食的这一天,纪日干支恰为庚戌,这就与"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的记载完全吻合。而在次年,即鲁襄公二十二年,没有任何日食。

为了确定这次庚戌日食的日期,我们采用不考虑月份的记时坐标,即天文学上常用的"儒略日",这是一种以"日"为单位,单向积累的记时系统——中国古代连续不断的纪日干支系统实际上与"儒略日"异曲同工。公元前552年发生曲阜可见日食的那个庚戌日,对应的儒略日为1520037。而儒略日与公历的对应是早已明确解决了的,与1520037对应的是公元前552年8月20日。

至此我们已经获得了一个确切无疑的、同时又与春秋历法无关的立足点:即公元前552年8月20日,对应于鲁襄公二十一年九月庚戌朔日。接下去的工作就只需根据干支顺序作简单排算即可,结果可以用表格表示如下:

儒略日 史籍记载历日 天象与事件 公历日期(公元前)

1520037 襄二十一年九月庚戌朔 日食 552年8月20日

1520067 襄二十一年十月庚辰朔 日食(实际未发生) 552年9月19日

1520087 襄二十一年十月庚子 孔子诞生 552年10月9日

1546536 哀十六年四月己丑 孔子去世 479年3月9日

所以结论是:

孔子于公元前552年10月9日诞生,公元前479年3月9日逝世。

注意这个结果方才与《史记》中"孔子年七十三"的记载确切吻合。

先前有不少论者,在孔子诞辰问题上,定年依据《史记》说,定月日却又依据《谷梁传》说,而此两说在生年上明明是相互矛盾的。不先辨别哪一种史料更可信,以决定取舍,却在两种相互矛盾的记载中"各取所需",从逻辑上是说不通的。这样做无法保证立论的自洽。

根据上述结论,邮电部在1989年发行"孔子诞辰2540周年"纪念邮票,在年份上并无差错,因为1989+(552-1)=2540年(没有公元0年,故减1),只是日期上稍有出入而已。同样道理,今年1999年就是孔子诞辰2550周年,具体纪念活动的日期,则应确定为10月9日

上官

121 江苏武进

(清)上官星宝 上官庆元六修

清同治十三年(1874)宝善堂铅印本 十册

历史所

注:上官达始终于明万历二十三年。

122 江苏武进毗陵符言上官氏族重修宗谱八卷

(民国)上官廷修等重修

民国八年(1919)宝善堂活字本 八册

北图

123 江苏武进毗陵洛阳上官氏族谱十二卷

(民国)上官荣泉重修

民国十一年(1922)宝善堂木活字本

南开大学

注:始修于明万历间,此为七修。

124 浙江遂昌上官氏宗谱六卷宗

民国三十五年(1946)刊本

浙江遂昌县石练乡柳村

125 山东临沭上官氏支谱

钞本

山东临沭县郑山乡西海子

126 湖南湘潭中湘上官氏五修族谱十卷末一卷

(民国)上官之蜾等纂修

民国十八年(1929)敦本堂活字本 十册

北图

《湖广安陆府荆门州上官氏庆源图略序》

谨按:吾上官氏谱系散处于齐越闽洛吴楚者不一,而自江右徙楚荆者则近之,真正派也,其姓氏之自与始生之,祖后裔之繁世泽之远,想在旧谱上历历可考。惜初刻者沦于宋季之干戈,继梓者灾于国初之兵燹,其一二仅存者又残缺于世还遗散于人亡,遂使后之人懵懵然,莫知千载而上厥初生民谁为吾主,则有其始之莫或及之,有其本之莫或报之,此孝子慈孙千百年不纾之恨也。顾尚考孔氏家谱,其夫人为上官氏,则上官氏之族自成周有之,周之前无可考……至东汉有郎中公资,晋有洛阳守巳,李唐御世人文辈出,而首兴则西台侍郎公仪,后历五代,赵宋洎我皇明代不乏贤,抒华掞藻则文采溢云霞,蒙难捐躯则义胆耀虹日,防奸杜敌则忠猷与智虑交深,遗思却馈则仁泽共清风济美,抗疏极言则正气塞霄壤二间,树勋报政则良躅接汉庭诸史,弃事游神则玄抱脱尘凡千劫,显绩班班史册,而姓氏不异矣……祖父有知,当使谱系之失者终获,疑者终信,残缺者终完,而涣散者终乃萃也。子孙中有显扬贤才者向其遡千派汇一源,修全谱为家庆光哉……

江西上官氏家族与湖北上官氏家族之渊源

江西省吉安市上官氏祠堂为“花萼堂”,此祠堂下有同族两支,即:桃林支派和庆泽支派。桃林支派和庆泽支派为同宗,否则不可能同续一谱,现存湖北荆门地区《上官氏宗谱》(明光绪三十年修)原本上每页均印有“花萼堂”字样,且记录有两支详情,但桃林支派和庆泽支派两支之上溯渊源资料已毁于战火,暂无可考。

湖北荆门地区《上官氏宗谱》(光绪三十年续修本)之《吉水县桃林上官氏谱记》<花萼堂序>载:“上官氏其先福建邵武人也,宦流吉州,因家桃林。厥祖讳均者,登哲宗元佑八年(公元1092年)戊辰进士,授正言历御史擢尚书左丞,子讳悟登徽宗大观三年(公元1110年)已丑进士,授判江陵迁刺德州,子翔宇讳鹗(注:荆门《上官氏宗谱》记载:唐永徽宰相仪之九世孙上官均(生于宋英宗治平元年〔公元1064〕,卒于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生三子:长子怡、次子悟、三子恒。怡生四子:沔、淮、沛、涿。悟生子潼。恒后无记载。潼生二子:墀、圻。圻生四子:诏、该、谋、谏。 诏公生子鹗……)者发自贤良科任巴邺县尉,迁知吉州(由此可见,鹗公应为桃林上官氏入吉州(今江西吉安市)第一人),事仁宗皇庆(注:元朝仁宗皇庆年代为公元1312—1313年,推断此时段应为鹗公入吉州时间)癸丑嗣秩魁江西行省解元……”

湖北荆门地区《上官氏宗谱》之《上官氏庆泽》载:“宋绍兴之元年(公元1131年)三月,宋抚州路儒学教授上官仕英,号乐轩,徙吉州路永丰县四十五都(据此记载,仕英公为上官氏庆泽支派入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第一人,先于鹗公一百多年进入吉安),地名空坑水南,卒葬水南之门前,娶孙氏生子四:大郎、二郎、三郎、四郎。”

仕英公三子三郎徙居永丰县明德乡三十八都带,原地名上带,娶宦氏,生子景先。

景先公娶董氏,生子二。子文明徙居吉水,另一子徙居泰和。

文明公娶湖西罗氏,生子二:长有贵,次叔贵。

有贵公由江西吉水徙湖北宜昌府长阳县,嗣续繁盛,长乐、三界场等处上官氏(官氏)皆为其后焉。派序名:永世必昌应志大希宗明秉正思祖泽开光维兴国……

叔贵公娶王氏生子平翁。

平翁公娶黄氏生子朝愈。

朝愈公娶刘氏,生子四:玉辉、玉清、玉振、玉成。

玉成公(朝愈公四子)生子二:长习礼,次习经。

习经公生子三:长任美、次任高、三任达。

《荆门州上官氏祠堂序》载:……上官氏在吉州最称望族,国初以来,衣冠文物项背同望,宏治间(注:推断应为明弘治年间,即公元1488年—1506年,此时段也与任高公生卒时间相符)进修翁讳习经者携其仲子缵修翁任高商于楚,因婚荆门,钜姓实谓谷村李者,遂家焉……

习经公长子任美娶吉安大栗女,生子乳名折仔,有足疾。任美公后由湖北荆门迁湖北黄冈(据查,现黄冈市黄州区档案馆存有《官氏族谱》二十卷,因未亲睹,不敢枉断为何支何派,推断应为任美公之后)。

习经公次子任高(公元1449年—公元1516年),号缵修,定居荆门,提为荆门州上官氏家族第一世。现荆门及其周边地区上官氏(官氏)皆为其后。

习经公三子任达娶吉安杨九实女,生子二:昱、旻。其后不祥。

新谱将在2009年完稿付印

从古至今,《孔子世家谱》已有2500年的悠久历史。最近一次《孔子世家谱》修订数据截止到1937年,收录56万人。

据《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会长、孔子第77代孙孔德墉介绍,受国际儒学联合会的委托,1998年孔子的后人在香港注册了《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开始收集族人资料,进行第五次修订,目前协会已在世界各地建立了450多个续修机构,至今已收到世界各地120多万份孔子后裔的资料,证实孔子后裔繁衍到83代,辈分最小的是“念”字辈的一名十多岁的小女孩,现在辽宁省。

据续修工作协会续谱办公室主任孔德宏介绍,现在续修工作已全面进入编辑阶段。据其预计,新谱将在孔子诞生2560周年(2009年)完稿付印。据估计,目前健在的孔子后裔至少有300余万人,在大陆的孔子后裔有250余万人。在香港、台湾地区以及韩国、美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地,也分布着大批孔子后裔。

随朝廷南迁,分为南北两宗

孔氏的命运,注定随历史浮沉。北宋靖康元年,金兵大举南犯,后来掳走宋徽宗、宋钦宗两个皇帝。宋高宗赵构仓皇南下,逃到了今商丘一带,建立南宋王朝,不久又南下扬州。

公元1128年,宋高宗在扬州举行郊祀,征召孔子后裔参加,以表明自己的正统身份。此时,孔子第四十八世孙孔端友奉诏带族人南下扬州。

后来,宋高宗又辗转来到临安,将这里当做行在。宋高宗下令赐孔氏定居衢州,并在那里兴建家庙,供奉孔子夫妇楷木像,一切礼仪和曲阜一样,孔氏南宗就此形成。

夏邑县前文联主席陈进说,孔端友南渡后,金国扶持刘豫建立伪齐政权,刘豫封孔端友胞弟孔端操次子孔璠为“衍圣公”,主奉曲阜孔林孔庙祭祀。后来,金国和蒙古贵族都曾在曲阜册封过“衍圣公”。

如此一来,“衍圣公”出现了南、北两宗并立的情况,而且一直持续到元朝。 孔氏南宗让出“衍圣公”,北宗成为正宗

元朝统一后,有大臣上疏称,孔氏有南宗、北宗,但只应有一个“衍圣公”,应由孔子的嫡传后裔,即衢州孔端友的后人袭封。元世祖觉得很有道理,便钦定南宗为“衍圣公”,且下令他们从浙江衢州搬回山东曲阜奉祀。

孔氏南宗的第六代“衍圣公”孔洙奉诏入京,他对元世祖说,他的六代先祖都葬在衢州,并建有衢州家庙,实在不忍放弃衢州的祖坟,愿将“衍圣公”爵位让给孔氏北宗。

元世祖十分感动,称赞他“宁违荣而不违亲,真圣人之后也”。从此,曲阜的北宗成为孔氏正宗。失去“衍圣公”爵位后,孔氏南宗开始失去政治优势,地位日衰。孔氏南宗以衢州为中心,广播儒学,仅元朝就有孔氏后裔22人出任学官。 清代之后,不少孔姓人移居海外

南北朝时,孔氏开始大规模南迁,进入今浙江、安徽等地。盛唐时期,渐渐分布于今江苏、浙江、江西等地。元明时期,北方的山西、辽宁和南方的江苏、云南、贵州、四川等地都有孔氏。清代后,孔氏不仅遍布全国各地,而且不少人移居海外。

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说,元代以后,孔氏开始向海外迁徙。元至正九年,承懿公主远嫁高丽忠肃王之子,孔子第五十四世孙孔昭侍从,并留在高丽。孔昭才华横溢,得到高丽王朝重用,官至宰相,死后他葬在昌原(今韩国庆尚南道昌原市一带),封号为昌原君。

孔昭的后代在高丽累世为官,三代出了两个宰相,成为高丽王朝的名门望族。如今韩国的孔氏,都是孔子的后裔。高丽王朝也崇扬儒学,孔氏在那里很受优待。

后来,高丽国王认真研究了孔氏家谱,认为高丽孔氏的籍贯应该是曲阜,而不是昌原。此后,韩国这支孔姓人便都说自己是山东人,老家在曲阜。

孔氏至今已繁衍80多代,但不管社会状况如何变化,孔氏的辈分始终不乱。这是如何做到的?请继续关注《我从哪里来》。

过10年编修,“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已近尾声,目前已完成全部调查工作,全世界将收录180万名孔子后裔,其中在中国台湾有3000人,预计该家谱在2009年完稿付樱

据台湾联合报发自北京的报道,“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会长、孔子第77代孙孔德墉表示,“孔子世家谱”第五次续修工作在1996年启动,孔子后裔最近一代已繁衍到第83代,是一名“念”字辈的辽宁省10多岁小女孩。

孔德墉说,台湾孔氏后裔的调查工作进行很顺利,共有3000名孔子后代被收录;台湾最近的一代是孔子第80代孙的孔佑仁(今年1岁)。据了解,孔佑仁也是前“考试院长”孔德成的曾孙。

孔德墉指出,“孔子世家谱”已有2500年历史,距上次大修已70年,那次就是由孔德成主持编修,始于1930年,成于1937年,当时收录56万人,称为“民国谱”。根据现有资料估计,目前健在的孔子后裔至少有300多万人,大陆最多,有250万人,其余分布较多的地区有中国的香港和台湾、韩国、美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地。

“孔子世家谱”因为繁衍时间之长、族系复杂、编辑之广、核查严谨与保存完备,二○○五年被列为金氏世界纪录的“世界最长家谱”。孔德墉表示,“孔子世家谱”目前已排至一百零五代,各代都遵循着既定辈分,从辈分就可知道自己的一支繁衍到哪一代。目前发现重名者以“孔宪明”最多,共有一千一百九十二人。

孔德墉说,“孔子世家谱”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家族史与正史、地方史志一样是国家历史的组成部分,透过“孔子世家谱”能与同时期的文化相辅相成,发现更多的历史人文价值,也提供研究儒家学说及人口学、社会学、教育学等方面的重要参考数据。

孔姓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古老的姓氏,他们的祖先,可以远远地追溯到4400多年以前的帝喾高辛氏。

帝喾是黄帝的孙子,曾经继黄帝及其父少昊之后,领导中华民族70年,因此孔姓的人,当然也是黄帝的后裔。

关于孔姓的来源,《广韵》上面有这样的记载:“殷汤之后,本自帝喾次妃兰狄吞乙卵生契,赐姓子氏;至成汤以其祖吞乙卵而生故名履,字太乙,后代以子加乙,始为孔氏。

至宋孔父嘉,遭华父督之难,其子奔鲁,故孔子生于鲁。”

由此看来,孔姓是出自殷商的子姓,而殷商的开国之君殷汤,则是帝喾的次妃所生的儿子契的后代,殷汤为了纪念自己的祖先是吞乙卵而生,就取字为乙,传了若干代,到了春秋时代,在宋国的孔父嘉,为华督所杀,他的儿子就跑到鲁国避难,并且在鲁国定居,所以孔子才会是鲁国人。

《史记孔子世家》上面,对于孔姓的渊源,有更为详细的说明:“孔子,宋微子之后,宋襄公生弗父何,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胜,胜生正考父,考父生孔父嘉,五世亲尽,别为公族,姓孔氏。

孔父嘉生木金父,木金父生睾夷,睾夷生防叔,防叔畏华氏之逼,奔鲁。”

从这段记载,可以明显的看出,殷汤的后代以孔为姓,是始自孔父嘉。

孔父嘉是春秋时代宋国的人,所以孔氏之得姓,应该也已经有了三千年的悠长历史。

《广韵》和《史记》上面对于孔姓的记载,内容大致相同,唯一的不同,是关于孔父嘉的后代奔鲁的记述:《广韵》上说,避华督之祸跑到鲁国的是孔父嘉的儿子木金父;《史记》上则说,奔鲁的是孔父嘉的孙子睾夷。

实际上究竟是谁最先到鲁国开基,迄今仍众说纷纭,找不到确定的答案。

不过,无论哪一位才是鲁国孔氏的真正开山始祖,孔子之为孔父嘉的六世孙,已经是个不争之论。

据考证,孔子的父亲是叔梁纥,祖父是伯夏,伯夏则是防叔之子。

由此可见,孔父嘉不但是孔姓的创造人,而且的确是2000多年来举世同钦的至圣先师孔子的六世祖。

孔子以下的孔氏家谱,历2000余年如一日,把每一代子孙都记载得源源本本。

因此,孔子的历代子孙究竟都做了些什么,各种史书上的记载也未曾间断过,而且交代得清清楚楚。

大家都知道汉末时的名士、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是孔子的后人,他是在建安十三年(208)被曹操诛杀灭门,但是历史上的孔子后裔不乏其人,于是就有人产生疑问:孔融被灭门了,那么后来的孔子后人是什么情况呢?

孔融画像

孔融并非嫡孙

在《后汉书•孔融传》中,开篇介绍孔融是: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

看到了吧?原文并没说他是“二十世嫡孙”,他这种“二十世孙”,当时在鲁国估计还有一大堆。

例如在《孔庙礼器碑》的碑文中,记载了在东汉永寿二年(156年),孔子后人在地方政府的组织下,一起捐钱修缮孔庙的故事。最后按照惯例,把捐钱的人物名字记录在上,其中就有很多孔家后人的姓名。

对了,其中还有孔融的父亲孔宙的大名。

左下角小图有:君讳宙,就是孔融之父

由此可见,在东汉时,孔子的后裔在鲁国有很多人,这些后裔中的嫡系子孙,也就是宗族大支,在两汉时期,都是养尊处优的存在,一直传承到现代。

孔子嫡系子孙的传承

在《后汉书•孔僖传》中,就简单列了一下东汉的传承情况:

王莽时,十五世孙孙均封褒成侯;

光秀帝时(37年),十六世孙孔志继封褒成侯;

和帝时(92年),十七世孙孔损徙封褒亭侯;

十八世孙孔曜;

十九世孙孔完。孔完大约在献帝初(约190年)逝世,大概是因为战乱的缘故,朝廷无法安排侯爵继承事宜,所以侯国处于“国绝”状态。

孔氏家谱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国绝”和“国除”,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国绝:王侯逝世,继承人必须得到朝廷登记认可,并派使者前往封国进行新的封拜仪式,才算完成法理继承。即使有王侯继承人存世,没有完成这个仪式,都不能擅自宣布继位。因此被称为“国绝”。

国除:王侯因获罪被剥夺爵位,或王侯逝世后没有合法的继承人得到朝廷认可,最终朝廷将封国废除,重新划归地方政府管辖,称为“国除”。

唐章怀太子李贤在《孔僖传》做注时补充了从魏晋到唐代的情况:

魏文帝曹丕登基后,封二十一世孙孔羡为崇圣侯;

晋武帝司马炎登基后,封二十三世孙孔震为奉圣亭侯;

北魏封二十七世孙孔乘为崇圣大夫;

太和十九年(495年),北魏孝文帝封二十八世孙孔珍为崇圣侯;

北齐时,封三十一世孙(孔某)为恭圣侯;北周武帝时,改封邹国公;隋炀帝时,改封绍圣侯。

唐贞观十一年(637年),封孔德伦为褒圣侯。

曲阜孔庙

孔融与孔子嫡系

从史书中统计的孔子后裔情况,可见在东汉末年,孔融在世时,孔子嫡孙是孔完。

孔完是十九世孙,和孔融的父亲孔宙是平辈。

孔完死了,后人孔羡未能及时得到朝廷策封认可,处于国绝状态。

从封侯制度上看,孔羡必须要等到朝廷的继封认可。

从宗法制度上看,孔融并非孔子嫡系,和嫡系孔羡是两家人了。何况两人的血脉远近在史书上也难以考证,倒是后世流传的《孔氏世系》有提供佐证:

红线为孔子嫡系传承脉络,孔融位置在左侧,已经属于旁支了。

孔融之死

孔融是在建安十三年五月(208)被东汉朝廷定罪诛杀的。

祸端是孔融一直与曹操不对付,明面上阻止曹操专权,暗中还取笑曹操,这让有心在冀城独立专权的曹操非常不满。于是曹操安排孔融的仇人郗虑担任御史大夫,指使府中擅长写文章的路粹给孔融罗织罪名,最后把孔融给判了弃市(在市场斩首给百姓观看)。

孔融的妻子和孩子一同被诛杀,他两个孩子还留下了“覆巢之下无完卵”的典故。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孔融案”只牵连到他的家人,并未影响孔子嫡系子孙,所以二十一世孙孔羡安然无恙;而且,因为两汉时,整个社会尊崇儒家的缘故,孔子嫡系后裔的神圣性在此时已经形成。

何况曹操只是想除掉孔融而已,绝无可能去动孔子嫡孙的。

谁知道孔字辈的排名?详细点

孔氏家谱 孔姓出自殷商 三千悠久历史 实际上,孔姓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古老的姓氏,他们的祖先,可以远远地追溯到4400多年以前的帝喾...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