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德川家康的生卒年月?
德川家康(1541—1616),日本战国时代末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江户幕府的第一代将军。
德川家康,(とくがわ いえやす)(天文11年12月26日-元和2年4月17日;1543年1月31日—1616年6月1日)年生于名古屋附近的冈崎,为冈崎城主松平广忠之长子,原姓松平氏,小名竹千代,初名元信,后改名元康,最后改名家康,1566年奉敕改姓德川。德川家康的先祖是发迹于三河地方的一个土豪,在战国时代逐渐上升为战国大名,到松平广忠这一代时,松平氏已领有整个三河国。但其领国被夹在势力较强的两个大名尾张的织田氏和骏河的今川氏之间,地位很不巩固。
1547年松平广忠与尾张的织田信秀作战,为请骏河的今川义元援助,将六岁的家康送作今川氏的人质,但中途被织田氏所夺,监护在热田有两年之久(一说被扣在那古屋)。在此期间,其父广忠被自己的近臣暗杀。1549年担任今川军师的太原雪斋指挥七千大军攻陷三河的要冲安祥城并掳获了守将织田信广,雪斋遂跟织田信秀交涉,成功以信广交换被劫走的松平竹千代(德川家康)。德川家康便返回冈崎,仅十日又作了今川氏的人质。八岁至十九岁这十二年间,德川家康作为人质住在骏河。
1560年桶狭间之战,织田氏大败今川氏,今川义元阵亡。从此德川家康摆脱今川氏而独立,1562年与织田信长结成同盟,开始全力经营三河。由于他求成心切,采取过激措施,激起了1563年三河国全境的一向宗起义。经过他近一点的攻战,残酷地镇压了起义后,才逐渐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基地。
1568年德川家康的同盟者织田信长进入京都,迈出了统一全国的第一步。这时已在三河打下了坚实基础的德川家康开始采取东进政策。1570年他联合织田信长在妹川打败浅井氏、朝仓氏,将治所迁往滨松。但这时武田信玄也想夺取全国政权,为扫清进军道路上的障碍,屡次出兵远江和三河。
1572年10月,武田信玄率四万五千人大举进军京都。德川家康闻讯率自己所部及织田信长援军一万余众迎战于三方原。此战便被称为三方原合战。由于双方兵力悬殊,且用兵之妙信玄又略高一筹,结果德川、织田联军大败,织田援将·平手凡秀战死。此战死伤千余,德川家康逃回滨松。此役德川家康虽然打了败仗,但武田信玄却十分佩服德川军的勇猛顽强。武田信玄的猛将马场信秀事后对信玄说:“看了三河军的尸体,面朝我军倒下的都是脸朝下,面向滨松倒下的都是脸朝上,这说明这些士兵都是向前冲杀时战死的,因想逃跑而被处斩的一个也没有。”据说德川家康就是经过此役而取得了“海道一雄”的名声。
此后德川家康一面与武田氏对抗,一面加强领内建设。1575年5月,联合织田氏于长筱之役大破武田胜赖,1581年陷远江的高天神城,把武田氏驱逐出远江。翌年随织田氏灭掉武田氏,领有骏河。
1582年织田信长死于本能寺。信长一死,围绕政权落入谁手的问题各大名之间展开了激烈斗争。本能寺之变时德川家康正在界市,因急取近道需经伊势返回三河,期间由服部半藏等护送平安回到三河,才免遭危难。
德川家康返回冈崎后,发现中央的实权已被丰臣秀吉夺去。为了积蓄实力准备将来与丰臣秀吉分庭抗礼,他更加坚定了东进的决心。不久发兵占领了甲斐,同时把手伸进了信州。至1583年前后,德川家康已先后把三河、远江、骏河、甲斐、南信浓五国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当时东海道地区兵农分离进行得很缓慢,还没有像大内氏和北条氏那样形成大名的城下町,家臣和自己的封地还紧密地联在一起,因此要控制家臣必须牢牢地控制住土地。鉴于这种情况,德川家康当时对所属家臣一律采取给予封地的形式,通过土地这个纽带来控制家臣。
这一时期德川家康也很重视发展领内的工商业。早在三河国时他就把三河的小山新市作为“乐市”,免除各种税役。迁入滨松后,他又整顿了各种工商业团体。征服甲斐后,统一了通过甲斐全境的度量衡,招揽外地商人到三河、远江进行贸易。通过这些措施,德川家康不仅稳定了对新领地的控制,而且增强了经济实力。
此后丰臣秀吉步步推进国内的统一,不久当上了关白和太政大臣,名副其实地掌握了全国政权。丰臣秀吉与德川家康之间也很自然地变成了近似于主从关系的一种关系。
丰臣秀吉征伐九州时,德川家康未被征调,摆脱了一次巨大的消耗。但1590年征伐小田原时他参加了战斗。北条氏灭亡后,德川家康被封于关八州,年贡260万石。1590年8月1日德川家康离开五国迁往江户(现东京),从此采取一系列措施,权利经营关东。
首先,采取新办法配置家臣。德川家康在靠近江户的武藏、相模等地,集中了直辖地和封地在一万石以下的下级家臣。万石以上的高级家臣配置得尽量远些,分布的密度是关东的西南部略稀,东部与敌对性大名接壤的边境地带较密。显然,这样配置是一种临战体制。而且他在进入关东的同时,便决定将封地换算成产量发给家臣。这些措施对进一步控制家臣,巩固关东新领地起了很大作用。
其次,德川家康为了调整农村中的租佃关系,稳定新领地的秩序,还开展了大规模的检地。其具体办法是,在土地登记册上,在隶属农民登记人姓名的右上方标上人名肩书,表明该人耕种的土地其领有权是属于哪个名主的。这样做,是既承认身为领主的名主的土地领有权,使其负担交缴年贡的责任,另一方面又承认租佃者尚不稳定的耕作权。这种措施对治理关东这种比较落后的地区是得策的。
最后,德川家康也十分注意发展领内的工商业。为了解决陆路运输和吸引外地商人来江户经商,从江户和周围农村征调人夫建立了道中云马役。为了解决水路交通问题,组织人力挖掘沟渠,使船舶可以直接停靠江户城下。又指定专人管理领内的度量衡;委托从旧领地跟来的土豪式商人发展江户的市区建设和对工商业进行管理;1592年以后,铸造了号称武藏小判的一两金币,以促进货币流通。随着江户建设的步步进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外地商人纷纷来到江户。德川家康对关东的建设,为他后来夺取全国政权提供了巨大的经济支援和巩固的根据地。
1598年丰臣秀吉死后,德川家康是五大老的首领。1600年,他进攻上杉景胜。接着于当年9月的关原之战打败石田三成,掌握了全国政权。1603年2月,被朝廷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右大臣、源氏的长者(即源氏的族长、家主)。同年,他在江户开设幕府。1605年,把将军职让给了儿子秀忠,退居骏府城,但作为大御所仍然掌握着军政实权。1615年5月大坂(今大阪)之役,灭掉丰臣秀赖,实现了所谓的“元和偃武”。1616年3月,出任太政大臣。4月17日死于骏府城,终年76岁,葬于久能山。翌年,追谥正一位,受东照大权现的敕号,后改葬日光山。
日本的战国时代,诸侯割据,大名之间争夺政权的斗争十分激烈,实现国家统一是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形势下,德川家康要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必须对统一的大局有清醒的认识,因时、因地制宜,采取灵活的政策和策略。在这一点上,可以说他是顺应了时势,举措得宜的。
本能寺之变以后,丰臣秀吉捷足先登,抢先控制了局面,使德川家康失去了一次夺取全国政权的机会。当时大局虽然对他很不利,但这时他与丰臣秀吉之间的关系和实力已非昔日的织田信长与他的关系可比。为了改善自己的处境,他采取了有限的行动。1584年,德川家康应织田信雄之请,与丰臣秀吉战于小牧、长久手,就是出于有限目的的一种有限行为。长久手之战,德川家康打败了丰臣秀吉的一个支队,打死了丰臣秀吉的勇将池田信辉,迫使丰臣秀吉以相当有利于他的条件讲和,这对全国都很有影响,丰臣秀吉对德川家康不得不另眼相待。丰臣秀吉出兵朝鲜时,没有把德川家康的部队编入渡海战列。表面上看,这似乎是德川家康的幸运,其实这是德川家康运用自己的实力和采取巧妙的策略得来的。丰臣秀吉出兵朝鲜,使丰臣政权和西南大名损失惨重,而德川家康却在和平建设中积蓄了财力,壮大了力量。这些变化是丰臣氏政权崩溃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德川家康后来夺取全国政权的重要转折点。
注意内治是德川家康取得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德川家康的内治是和改组与强化封建秩序溶为一体的。在取得全国政权前,每占领一地,总要对新领地的统治加以整顿,而不是一味追求武力扩大版图。夺取全国政权后,为了巩固政权,除保持丰臣秀吉的政治成果外,又采取了一系列改组和强化封建秩序的措施。
一是没收和削减敌对性大名的领地,充实幕府的经济基础:德川家康没收了87个敌对性大名的领地,总收入量为414万石(一说没收了90个大名的领地),减封了三个大名的领地,总收入量为207万石(一说减封四家大名领地)。其中的3/4转封给自己的功臣和亲近大名,其余的1/4划为德川氏的直辖地,再加上甲斐、信浓、美浓、近江、越前、佐渡、陆奥南部等地区的直辖地,总收入量达6万石以上,此外,德川家康还把佐渡、石见、伊豆等地的重要矿山和京都、大坂、奈良、骏府、长崎等重要城市和港湾地划为幕府直辖。这样,幕府就几乎控制了全国的大部分重要财源。
二是建立起幕藩体制的封建统治制度。德川家康根据对幕府的向背,把全国的大名分成三类。第一类是他的儿子和德川氏的近支宗族,这一类叫做“亲藩”;第二类是忠于自己和自己祖先的功臣,这叫做“谱代大名”,“亲藩”和“谱代”是幕府政权的支柱;第三类是关原之战前与德川家康同为大名的人,或战时曾忠于丰臣秀吉战后降服的大名,属于这一类的叫做“外样大名”。德川家康把三种类型的大名混杂相间,使亲藩和谱代大名监视外样大名。其次,为了加强对武士的统治,树立幕府的权威,又于1615年颁布了《武家诸法度》。其要旨是奖励文武、诫逸乐奢华、守节俭、严阶级(即服饰、乘舆的等级规定)、不得蓄浪人、不得擅自修缮城池、不得私婚、不得结党,但最主要的是规定了大名的“参觐交代”制。按规定,全国外样大名分为东西两半,半住江户,半住领地;每年4月为东西两半部大名的交代时期(对谱代大名另有规定),大名的妻子须常住在江户,事实上作为人质,大名依地位带领侍从,构成“诸侯行列”,按期到江户参觐交代。由于“诸侯行列”人数众多,往返于江户和领地之间的耗费十分巨大。因此这一制度不仅可以使幕府实际上把江户交代的大名作为人质而加以控制,还可以大量消耗大名的财力,使之无力叛乱。与此同时,德川家康还进一步推行丰臣秀吉的兵农分离政策,完善了身份制度,把整个日本社会划分为身分世袭的士、农、工、商四个等级,每个等级内部又贯穿着纵的主从关系。最后,在1615年还针对皇室、朝廷、寺社颁布了《禁中及公家诸法度》和五山十刹的法度。这样,以身分制为核心,以幕府为政权的中枢,上对天皇、公卿,下至各藩大名、一般武士、僧侣、农民、手工业者、商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幕藩体制。德川幕府就是主要靠这个体制来统治全国。
第三,在对外事务方面,德川家康不是个完全的锁国主义者。创立幕府后,他立即遣使朝鲜,并于1608年恢复了和朝鲜的邦交。与此同时,又积极谋求与明朝的间接贸易。他出于对军需物资和生丝贸易的需要,创立幕府后的初期,对发展与西欧各国的贸易也很积极。1608年,他聘用英国人三浦安针为外交顾问、贸易事务官,并向他学习世界知识、天文和数学。他甚至默许基督教的传播,后来因感到危及日本传统的封建统治,又加以禁止。1612年,幕府在直辖地首先颁布禁教令,翌年便把这一法令推行到全国。1615年起,进而对朱印船贸易也严加限制。
第四,德川家康大力提倡文治。他十分好学,喜欢读有关治国平天下的经史典籍,鉴于字镰仓幕府以来佛教势力已与庄园制紧密结合的事实,他在创立幕府前一直抑制佛教,推崇儒家思想。创立幕府后,他认为庄园制已彻底摧毁,佛教因失去旧的经济基础和遭到沉重的政治打击也已衰落,这时恢复佛教的威信,对巩固新政权不仅无害而且有益,因此晚年逐渐扶植佛教,与名僧探讨各宗的佛法,日益趋于儒佛合一的思想统治。
德川家康一生的最大业绩在于他继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之后,改组和强化了日本的封建秩序,把日本封建社会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他开创的德川幕府在日本历史上维持了长达260多年的和平统一局面,这给日本封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比庄园制时代略好一点的社会环境。但是,德川家康所改组和强化的日本封建制度,仍然是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基础上。严格的身分制度把每个人都死死地固定在一个狭窄的框子里,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他推动海外贸易并非要民间贸易自由发展,走上近代重商主义的道路,而是出于幕府政治和经济的需要,维护封建的政治统治,其范围只限于由极少数幕吏、大名、特权大商人所把持的官方贸易,一旦超出幕府的政治需要,就立即加以取缔或限制。1612年颁布的禁教令,实际上是德川幕府政治锁国的开始,从1615年开始对朱印船贸易的限制,则是一种部分的经济锁国,是德川幕府后来全国锁国的先声。此外,德川家康晚年推行儒佛合一的思想统治,对日本人民的思想起了很坏的束缚作用。这种影响甚至一直延续到明治维新以后。
德川家康的家训
「一、人の一生は、
重き荷を负うて远き路を行くが如し。
急ぐべからず。
二、不自由を常と思えば不足なし。
三、心に望みおこらば困穷したる时を思い出すべし。
四、堪忍は无事长久の基。
五、怒りを敌と思え。
六、胜つことばかり知りて负くるを知らざれば、
害その身に至る。
七、己を责めて、人を责むるな。
八、及ばざるは过ぎたるに胜れり。」
1 人的一生就像挑着重担走远路一样不该着急
2 把不自由当作平常的话,就没有不足之处
3 当感到没有希望的时候,该想起以前困境之时
4 忍耐是长久没事的基本
5 把愤怒看成敌人
6 只知胜利而不知失败者,灾难降之身
7 自责可,不能责怪与他人
8 达不到胜过于过头 / 过犹不及
=====================================================================================================
粤语完整版
幼年
佢喺三河国冈崎出世,父亲系第八代当主松平广忠,母亲系水野忠政个女,叫於大之方,不过佢阿妈喺细过嗰阵受到今川家嘅庇护,因此佢同母亲已经离别,父亲广忠为咗对抗织田信秀,於是同今川氏结盟,竹千代成为咗人质,被送到骏河骏府。
[编辑] 人质嘅日子
不过送到府中期间,就被织田信秀部下捕获。不过喺两年后,织田信秀嘅庶长子织田信广被广忠逮捕,於是广忠提出交换人质嘅条件,虽然当时广忠已经死咗,但系今川义元唔允许竹千代成为冈崎城主,呢几年就喺骏府渡过,期间受到义元嘅家臣太原雪斋教育。14岁元服,改名为松平元信,两年后改名松平元康,同义元嘅侄女筑山殿进行婚姻,元康先至可以返到冈崎城。
[编辑] 桶狭间之战
桶狭间之战松平元康率领三河众成为战役嘅先锋,率先突袭敌军。不过另一边,当主今川义元喺休息期间被织田信长嘅毛利新助同服部小平太杀死,於是元康返到冈崎城,不过到冈崎城嘅时候,发觉今川家已经放弃哩座城,城裏一个人都冇。於是元康正式从今川家独立起嚟。
[编辑] 清洲同盟
德川家家纹1562年,同今川氏嘅今川氏真断交,改为同织田信长结盟,是为清洲同盟,第二年改名为家康。1566年,平定咗三河领地内嘅一向一揆,统一三河国。同年,从朝廷任命为三河守,并改姓德川。之后家康集中攻击今川氏嘅领土,间接令到今川氏冇咗大名嘅身份。1570年家康的根据地由冈崎城改为曳马嘅滨松城。
[编辑] 同信长共渡苦难
当时幕时将军足利义昭曾经游说渠加入信长包围网嘅行列,义昭赐与副将军一职,不过家康断然拒绝。其后家康喺姊川之战中协助出兵,令到浅井长政同朝仓义景嘅势力大幅减退。不过1572年嘅三方原之战对武田信玄大败,几乎令到德川家有灭亡危机。好在武田信玄嘅主要目标系上洛,德川家避免咗一次灭亡嘅危机,无耐,武田信玄喺向西的途中病死,武田军返到甲府。两年后,喺设乐打败咗武田胜赖,令到武田家势力大幅衰退。跟住喺1582年由於木曾义仲背叛武田家,令信长对武田的讨伐开始,家康协助信长攻下支城,最终令武田胜赖喺天目山自尽,武田家灭亡,战后获得骏河一国领地。
[编辑] 本能寺之变同秀吉嘅决战
同年,获得丰臣秀吉嘅接见,到安土城一游,期间家康同佢部份嘅家臣逗留安土城,不过织田信长喺京都遭到明智光秀嘅暗算而死亡,织田领内陷入大乱,当时德川家康仍然近畿领域,有被追杀嘅危险,当时服部半藏提议由伊贺逃离,最终成功逃脱。之后同后北条氏结盟,又积极扩充领土,使到佢成为拥有五国嘅大大名。
羽柴秀吉喺山崎打败明智光秀后,更喺贱岳之战打低柴田胜家,而秀吉下一个嘅目标系德川家。羽柴军同德川军喺小牧长久手两地对峙。秀吉派遣突袭队攻击家康嘅营地,不过家康事先察觉,将突袭队总大将羽柴秀次击退。虽然家康喺小牧长久手之战打赢咗一场胜仗。不过后来秀吉改打织田信雄,信雄最后同秀吉讲和,於是家康亦提出和议,最终将三男秀康送往大坂城做人质。
1586年随秀吉攻打竹佐嘅长宗我部元亲、越中嘅佐佐成政。而且派鸟居元忠进攻上田城失败告终。加上家臣石川数正突然出走,投靠丰臣秀吉。终於喺10月同秀吉达成咗从属嘅要求,秀吉嘅妹妹朝日姬成为家康嘅正室。秀吉嘅生母大政所送往冈崎城成为人质。10月27号家康到大坂城拜见秀吉,正式成为从属关系。
[编辑] 秀吉家臣时代
家康喺11月返到滨松,同月,被秀吉分封到骏府等五国嘅领地。喺1590年嘅小田原征伐中,协助秀吉成功包围小田原城,令到守军不战而降。之后,更被秀吉分封关东七国,成为咗百万石嘅大名。之后虽然秀吉派兵出征朝鲜,但家康以讨伐北条嘅残党为名义,令到德川家最多喺名护屋城做守备嘅工作。
[编辑] 关原之战
1598年,丰臣秀吉病死。由年仅6岁嘅丰臣秀赖继位。家康藉机安排自己嘅亲属获得领地,又同大名安排婚姻。终於引嚟亲丰臣嘅家臣不满,特别系石田三成。自从三成受到七将(加藤清正、福岛正则等)两者关系极度紧张,更传出有人暗杀家康。终於喺1600年初,东北地方大名上杉景胜嘅家臣直江兼续写咗直江状,令到家康好嬲。终於下令所有大名准备讨伐会津嘅上杉景胜,不过喺家喺去到上野国,收到石田三成以打倒家康为目标,喺佐和山城起兵,家康立即兴行军议,大部份大名支持讨伐三成,於是军队折返江户城,并派遣先锋先由西进发,调查三成嘅动向。
9月1日家康本队喺江户城出发,14号到达美浓,当家康到达后,三成队离开佐和山城,三成嘅家臣岛左近喺杭濑川击退咗中村一荣同有马丰氏嘅迎击队。
15号,两军喺关原开战,是为关原之战,最初嘅战况对德川军极为不利,直到中午,战况先至有变化,家康派遣一队铁炮队对小早川秀秋作恐吓射击。最终令到小早川秀秋倒戈,向大谷吉继嘅阵地杀去,战况先至有改变,最终东军赢咗呢场仗。
家康喺关原之战取胜后,分封领地,将大多数支持西军嘅大名除封,并安排新领土畀佢嘅支持者,而丰臣家只系得65万石嘅大名。
[编辑] 就任将军
1603年,家康喺伏见城招请朝廷嘅人士,并且喺二条城就任将军,成立江户幕府,而家康就系江户幕府嘅第一位将军,虽然家康喺1606年将将军嘅位置让给次男德川秀忠,并且以骏府城用嚟隠居嘅地方,但系家康仍然掌握实权,从佢处理冈本大八事件同埋大久保长安事件可见一番。
[编辑] 大坂之阵
家康虽然安排秀忠其中一个女千姬同丰臣秀赖进行婚姻,不过家康有意消灭丰臣家。终於方铭寺寺钟起名嘅问题引嚟家康嘅不满,原因系条目写咗啲对德川家唔吉利嘅嘢,於是家康尝试迫使秀赖劝降,但系领内引起好大嘅反弹,终於迫使家康命令所有大名出兵到大坂。1614年12月到爆发大坂冬之阵,不过由於守军嘅反抗强劲,迫使家康用议和嘅方式,成功令大坂城嘅防御力大减。
不过由於大坂城冇意放弃抵抗,而且重新将城外嘅堀重新起过,终於家康第二次出兵,夏之阵入面,虽然丰臣军多次派军队迎击,不过德川军步步进迫,最终喺天王寺冈山之战击败丰臣军,秀赖喺哩场战争中切腹自尽。战后,家康实行一国一城令同武家诸法度等条例,进一步巩固幕府嘅领导地位。
[编辑] 病逝
家康喺1616年四月十七喺骏府城病死,享年75岁,佢嘅墓地喺东京都日光东照宫,到佢死后,秀忠先至真正控制江户幕府。
[编辑] 家族
[编辑] 妻妾
正室:筑山殿 (濑名,关口亲永女)
继室:骏河御前(旭姬,丰臣秀吉妹)
侧室:长胜院(阿万之方,小督局,永见吉英之女)
侧室:西乡局(阿爱之方)
侧室:西郡局
侧室:阿茶局
侧室:良云院(阿竹之方,市川昌永之女)
侧室:下山殿(於都摩之方,秋山虎康之女)
侧室:於牟须之方(三井吉正之女)
侧室:於茶阿之方(朝觉院,花井氏之女)
侧室:阿梶之方(英胜院,太田康资之女)
侧室:阿龟之方(相应院,志水宗清之女)
侧室:於万之方(养珠院,正木邦时之女)
侧室:阿夏之方(清云院,长谷川藤直之女)
侧室:阿梅之方(莲华院,青木一矩之女)
侧室:阿六之方(养俨院,黑田直政之女)
侧室:阿仙之方(泰荣院,宫崎泰景之女)
仔
松平信康(1559年—1579年)(母:筑山殿)
结城秀康(1574年—1607年)(母:小督局)
德川秀忠(1579年—1632年)(母:西乡局)
松平忠吉(1580年—1607年)(母:西乡局)
武田信吉(1583年—1603年)(母:於都摩)
松平忠辉(1592年—1683年)(母:阿茶局)
松千代(1594年—1599年)(母:茶阿局)
仙千代(1595年—1600年)(母:阿龟)
德川义直(1600年—1650年)(母:阿龟)
德川赖宣(1602年—1671年)(母:阿万)
德川赖房(1603年—1661年)(母:阿万)
私生子(未确定):铃木一藏(1565年 - ?)
私生子:永见贞爱(1574年—1605年)(母:阿万)
私生子:松平民部(1582年—1616年)(母:法光院)
私生子:小笠原权之丞(?—1615年)(母:三条氏)
私生子(未确定):土井利胜(1573年—1644年)
女
长女:龟姬(1560年—1625年)(母:筑山殿) - 奥平信昌室
次女:督姬(1565年—615年)(母:西郡局) - 北条氏直 池田辉政室
三女:振姬(1580年—1617年)(母:良云院) - 蒲生秀行 浅野长晟室
四女:松姬(1596年 - 1598年)
五女:市姬(1607年—1610年)(母:英胜院)
养子
松平家治 - 奥平信昌次男、家康之孙
松平忠政 - 奥平信昌三男、家康之孙
松平忠明 - 奥平信昌四男、家康之孙
良纯入道亲王 - 后阳成天皇第八皇子
养女
小松姬(大伦院) - 本多忠胜女、真田信之室
满天姬(叶纵院) - 松平康元女、福岛正之・津轻信牧室
荣姬(大凉院) - 保科正直女、黑田长政室
阿姬(光照院) - 松平定胜女、山内忠义室
莲姬(长寿院) - 松平康直女、有马丰氏室
国姬(荣寿院) - 本多忠政女、堀忠俊・有马直纯室
龟姬(圆照院) - 本多忠政女、小笠原忠真室
万姬-{(敬台院)}- - 小笠原秀政女、蜂须贺至镇室
久松院 - 松平康元女、田中忠政・松平成重室
净明院 - 松平康元女、中村一忠・毛利秀元室
唐梅院 - 松平康亲女、井伊直政室
高源院 - 冈部长盛女、锅岛胜茂室
清净院 - 水野忠重女、加藤清正室
贞松院 - 保科正直女、小出吉英室
名不明 - 松平康元女、松平忠政 菅沼定芳室
名不明 - 松平康元女、冈部长盛室
宇喜多秀家 宇喜多秀家(うきたひでいえ 罗马字:Ukita Hideie 1573年-1655年12月17日)是日本战国、安土桃山时代的大名。宇喜多直家之嫡子,自幼即允文允武,是最受丰臣秀吉喜爱的养子之一。丰臣秀吉病逝后,他成为支持丰臣家最力的诸侯之一。在关原之战时,秀家倾宇喜多家之全力,力抗德川家康所代表的东军。后来秀家所支持的西军虽然战败,但秀家并未被处死,而是流放到八丈岛。而他也得到了其他大名的支持,其子孙到明治时代回复身份。
关原合战前宇喜多秀家的动向
庆长五年(1600)正月爆发的宇喜多家的家中骚动直接影响了宇喜多家和秀家的命运。《浮田家分限帐》可以让让现代人大致了解庆长四年前后宇喜多家家臣团的构成情况。据此可知,在宇喜多家中知行地在一万石以上的家臣有谱代众户川肥后守、冈越前守、长船吉兵卫、花房志摩守和一门笔头宇喜多左京亮(秀家的从兄弟,后改名为坂崎出羽守直盛)、外样笔头明石扫部头六人。他们六个人的知行地合计约十五万石,加上三百七十多名部属和与力的知行地则有二十二万多石,这相当于宇喜多家六成的军力。宇喜多家的家中骚动正是由这些重臣的反目引起的。
要搞清楚事情的原委必须从文禄三年(1594)说起。由于和秀吉的特殊关系,宇喜多秀家在大坂居住的时间要远多于本领。秀家是一员能征惯战的武将,却不是一位合格的大名。由于缺乏经营领国的经验,自己又必须长期陪伴在秀吉的身旁,秀家便将领国全权委托给重臣户川肥后守治理。在营建伏见城的时候,宇喜多家的笔头家老长船纪伊守直盛(长船吉兵卫的兄长)给秀吉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在秀吉的授意下,长船纪伊守取代户川肥后守成为宇喜多家的家宰。于是,在宇喜多家的内部形成了以长船纪伊守为核心,中村次郎兵卫(跟随秀家夫人豪姬的原前田家家臣)、浮田太郎卫门为骨干的长船派阀。长船派阀的大权独揽在宇喜多家内部催生出一个以谱代重臣为主的反长船派。反长船派的领袖是
知行二万四千石的宇喜多左京亮。长船派和反长船派之间的对立与冲突直接导致了宇喜多家的家中骚动。《备前军记》把两派家臣对立、冲突的原因归结为:日莲宗与基督教的对立(长船纪伊守直盛是基督教徒)、检地实施中的不公平、不满秀家的奢侈浪费等等。在这些表面现象的背后隐藏着更深刻的原因。宇喜多家的谱代重臣们优先考虑的是如何维护
本家的利益,宇喜多秀家首先想到的是如何维护丰臣政权。因此,在承担丰臣政权过重的军役负担的问题上,主君秀家和他的重臣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庆长三年(1598),长船纪伊守病死(一说被反长船派毒害),接替他的正是反长船派的领袖宇喜多左京亮。宇喜多左京亮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他一上台就大肆迫害长船派,长船派中最遭嫉恨的中村次郎兵卫慌忙逃往大坂寻求秀家的庇护。不依不饶的左京亮气势汹汹的来到大坂要求主公秀家交出中村次郎兵卫,秀家断然拒绝了他的无理要求。遭到秀家的拒绝之后,宇喜多左京亮纠集户川等人的兵力二百五十余人占据了大坂玉造的宇喜多屋敷,公开竖起了叛旗。作为当事人的秀家对此束手无策,唯有请求各大名调停。天正五年(1600)正月,德川家康的干预平息了这次骚动。家康对祸首宇喜多左京亮、户川肥后和花房志摩的处罚出人意料的轻微,他们理应被处以极刑,却仅仅受到了追放的处罚(不单如此,家康还在暗中资助他们),其他参与骚动的家臣则被命令返回冈山原籍,宇喜多家的家宰由一惯保持中立的明石扫部头全登接任。然而,那些被勒令归参的家臣们并没有全部返回冈山,不但如此他们中的绝大多数竟然退藩作了牢人。从《浮田家分限帐》中可知,宇喜多家在这次骚动中丧失的重臣除了冈越前守、宇喜多左京亮、户川肥后守和花房志摩守以外,还包括秀家的马回众长田右卫门丞、中吉与兵卫和六个主力军团的组头明石久藏、浮田平吉等四十六名,他们的知行地共有约十四万石(占家臣总知行地的百分之四十)。正是这些叛臣构成了宇喜多军的中坚,尽管秀家竭尽全力试图重建军事体制,但是他们的叛离还是严重削弱了宇喜多军的实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宇喜多家的败亡不正肇始于此吗?
关原合战中的秀家
庆长五年(1600)二月,为了处理家中骚动的善后事宜,宇喜多秀家返回了阔别已久的冈山城。回到领国之后,秀家立即着手重建家臣团和重整军备。经历了一番动荡之后的宇喜多家在民心和士气上都遭到了沉重的打击。原本在实力上就和德川家相差悬殊的宇喜多家,此时就更难于与其抗衡了。秀家对此并非没有认识,然而当石田三成在大坂举兵之际,他还是毅然率领一万五千大军于七月二日赶到了大坂。秀家与三成的默契合作是建立在何种基础之上呢?笔者以为,秀家响应三成完全是为了报答秀吉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此时的秀赖正如当年幼年丧父的秀家,他要象秀吉当年对待自己那样一心一意的保护秀赖,这正是秀家和其他所有西军将领的本质区别。
七月十六日,毛利辉元进驻大坂,西军成立了以辉元为统帅、秀家为副统帅的战时指挥体制。七月二十五日,秀家率军自大坂出发,八月一日开始攻打伏见城。伏见城陷落后,秀家返回大坂稍事休整便挥戈东向、兵发美浓。宇喜多军兵分两路,秀家取道近江进入美浓,明石全登率领主力经由伊势进入美浓,全军在八月下旬进驻大垣城。九月十四日,
在关原合战的前哨战杭濑川之战中,明石全登率精兵八百参战斩获颇多。在关原的主战场上,宇喜多军位于大谷军和小西军之间,全军共一万七千余人。秀家将全军分为五队,分别交由明石扫部头全登、长船吉兵卫、宇喜多源三兵卫、浮田太郎右卫门和延原土佐指挥。不久以前的家中骚动对宇喜多军的损害是十分明显的,诸多重臣的退藩令全军的动员力锐减了百分之四十。值得一提的是,户川肥后守作为东军加藤嘉明的前锋出现在关原战场上,那些背叛秀家的旧臣也大多如此。
九月十五日,决战从宇喜多军和福岛军之间的猛烈交火开始了。整个上午,宇喜多军和福岛军的战况呈现出一进一退的焦着态势。福岛正则是东军的前锋,福岛军的当面之敌人正是西军的中坚宇喜多军。一万七千余宇喜多军面对六千多福岛军没能占到什么便宜,难道是他们的战斗力不足吗?福岛的部下是素不习战的尾张兵,秀家手下的备前人和备中人不可能不如他们。毫无疑问,其中的缘由必须从战场外去寻找。《冈山县古文书集》中收藏的户川肥后守与明石全登之间的通信,时间是关原合战前不久的八月十八日、十九日。明石扫部在给户川肥后的书信当中哀叹“情况很糟糕”并认为东军“人才济济”、“实力出乎意料的强”。身为宇喜多家家宰的明石全登在决战前夕的悲观情绪反映了宇喜多军上下当时的普遍心理,怀着这样的厌战情绪的宇喜多军自然不可能象在朝鲜那样奋战了。最后,小早川秀秋的临阵背叛决定了战场的胜负,然而对宇喜多秀家而言,他的失败却并不只在战场之内。
1、没有关原合战德川能否建立幕府肯定是有变数的。
2、从实际形势来说,丰臣氏无法成为日本长治久安的统治者,中国有毛利、越后有上杉、东北有伊达、九州有岛津,德川家康能够建立幕府靠不仅仅是实力与权谋,更多的是声望和资历。丰臣氏子幼母弱,文武纷争,所托非人,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3、应该说不是,权力的制衡是关键,现在的情况是文武、臣主之间缺乏最基本的权力制衡。
1598年丰臣秀吉死后,德川家康是五大老的首领。
日本的战国时代,诸侯割据,大名之间争夺政权的斗争十分激烈,实现国家统一是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形势下,德川家康要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必须对统一的大局有清醒的认识,因时、因地制宜,采取灵活的政策和策略。在这一点上,可以说他是顺应了时势,举措得宜的。
本能寺之变以后,丰臣秀吉捷足先登,抢先控制了局面,使德川家康失去了一次夺取全国政权的机会。当时大局虽然对他很不利,但这时他与丰臣秀吉之间的关系和实力已非昔日的织田信长与他的关系可比。为了改善自己的处境,他采取了有限的行动。1584年,德川家康应织田信雄之请,与丰臣秀吉战于小牧、长久手,就是出于有限目的的一种有限行为。长久手之战,德川家康打败了丰臣秀吉的一个支队,打死了丰臣秀吉的勇将池田信辉,迫使丰臣秀吉以相当有利于他的条件讲和,这对全国都很有影响,丰臣秀吉对德川家康不得不另眼相待。丰臣秀吉出兵朝鲜时,没有把德川家康的部队编入渡海战列。表面上看,这似乎是德川家康的幸运,其实这是德川家康运用自己的实力和采取巧妙的策略得来的。丰臣秀吉出兵朝鲜,使丰臣政权和西南大名损失惨重,而德川家康却在和平建设中积蓄了财力,壮大了力量。这些变化是丰臣氏政权崩溃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德川家康后来夺取全国政权的重要转折点。
注意内治是德川家康取得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德川家康的内治是和改组与强化封建秩序溶为一体的。在取得全国政权前,每占领一地,总要对新领地的统治加以整顿,而不是一味追求武力扩大版图。夺取全国政权后,为了巩固政权,除保持丰臣秀吉的政治成果外,又采取了一系列改组和强化封建秩序的措施。
一是没收和削减敌对性大名的领地,充实幕府的经济基础:德川家康没收了87个敌对性大名的领地,总收入量为414万石(一说没收了90个大名的领地),减封了三个大名的领地,总收入量为207万石(一说减封四家大名领地)。其中的3/4转封给自己的功臣和亲近大名,其余的1/4划为德川氏的直辖地,再加上甲斐、信浓、美浓、近江、越前、佐渡、陆奥南部等地区的直辖地,总收入量达6万石以上,此外,德川家康还把佐渡、石见、伊豆等地的重要矿山和京都、大坂、奈良、骏府、长崎等重要城市和港湾地划为幕府直辖。这样,幕府就几乎控制了全国的大部分重要财源。
二是建立起幕藩体制的封建统治制度。德川家康根据对幕府的向背,把全国的大名分成三类。第一类是他的儿子和德川氏的近支宗族,这一类叫做“亲藩”;第二类是忠于自己和自己祖先的功臣,这叫做“谱代大名”,“亲藩”和“谱代”是幕府政权的支柱;第三类是关原之战前与德川家康同为大名的人,或战时曾忠于丰臣秀吉战后降服的大名,属于这一类的叫做“外样大名”。德川家康把三种类型的大名混杂相间,使亲藩和谱代大名监视外样大名。其次,为了加强对武士的统治,树立幕府的权威,又于1615年颁布了《武家诸法度》。其要旨是奖励文武、诫逸乐奢华、守节俭、严阶级(即服饰、乘舆的等级规定)、不得蓄浪人、不得擅自修缮城池、不得私婚、不得结党,但最主要的是规定了大名的“参觐交代”制。按规定,全国外样大名分为东西两半,半住江户,半住领地;每年4月为东西两半部大名的交代时期(对谱代大名另有规定),大名的妻子须常住在江户,事实上作为人质,大名依地位带领侍从,构成“诸侯行列”,按期到江户参觐交代。由于“诸侯行列”人数众多,往返于江户和领地之间的耗费十分巨大。因此这一制度不仅可以使幕府实际上把江户交代的大名作为人质而加以控制,还可以大量消耗大名的财力,使之无力叛乱。与此同时,德川家康还进一步推行丰臣秀吉的兵农分离政策,完善了身份制度,把整个日本社会划分为身分世袭的士、农、工、商四个等级,每个等级内部又贯穿着纵的主从关系。最后,在1615年还针对皇室、朝廷、寺社颁布了《禁中及公家诸法度》和五山十刹的法度。这样,以身分制为核心,以幕府为政权的中枢,上对天皇、公卿,下至各藩大名、一般武士、僧侣、农民、手工业者、商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幕藩体制。德川幕府就是主要靠这个体制来统治全国。
第三,在对外事务方面,德川家康不是个完全的锁国主义者。创立幕府后,他立即遣使朝鲜,并于1608年恢复了和朝鲜的邦交。与此同时,又积极谋求与明朝的间接贸易。他出于对军需物资和生丝贸易的需要,创立幕府后的初期,对发展与西欧各国的贸易也很积极。1608年,他聘用英国人三浦安针为外交顾问、贸易事务官,并向他学习世界知识、天文和数学。他甚至默许基督教的传播,后来因感到危及日本传统的封建统治,又加以禁止。1612年,幕府在直辖地首先颁布禁教令,翌年便把这一法令推行到全国。1615年起,进而对朱印船贸易也严加限制。
第四,德川家康大力提倡文治。他十分好学,喜欢读有关治国平天下的经史典籍,鉴于字镰仓幕府以来佛教势力已与庄园制紧密结合的事实,他在创立幕府前一直抑制佛教,推崇儒家思想。创立幕府后,他认为庄园制已彻底摧毁,佛教因失去旧的经济基础和遭到沉重的政治打击也已衰落,这时恢复佛教的威信,对巩固新政权不仅无害而且有益,因此晚年逐渐扶植佛教,与名僧探讨各宗的佛法,日益趋于儒佛合一的思想统治。
德川家康一生的最大业绩在于他继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之后,改组和强化了日本的封建秩序,把日本封建社会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他开创的德川幕府在日本历史上维持了长达260多年的和平统一局面,这给日本封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比庄园制时代略好一点的社会环境。但是,德川家康所改组和强化的日本封建制度,仍然是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基础上。严格的身分制度把每个人都死死地固定在一个狭窄的框子里,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他推动海外贸易并非要民间贸易自由发展,走上近代重商主义的道路,而是出于幕府政治和经济的需要,维护封建的政治统治,其范围只限于由极少数幕吏、大名、特权大商人所把持的官方贸易,一旦超出幕府的政治需要,就立即加以取缔或限制。1612年颁布的禁教令,实际上是德川幕府政治锁国的开始,从1615年开始对朱印船贸易的限制,则是一种部分的经济锁国,是德川幕府后来全国锁国的先声。此外,德川家康晚年推行儒佛合一的思想统治,对日本人民的思想起了很坏的束缚作用。这种影响甚至一直延续到明治维新以后。
日本动漫实在是一个很庞大的体系,包括了日本的历史、民俗、传说、宗教信仰,总之是太多了,看你问到明治维新的部分,建议去看《简明日本通史》,其他的可以查阅日本风俗、宗教研究一类的书,这些书有一些写得非常通俗易懂,城市里大一点的图书馆一般会有,还有就是大学里的图书馆。
明治维新毁灭了旧的封建秩序,开创了新时代,无论在日本历史还是世界史上都具有深远的影响。维新主角并非四强藩藩主,而是广大中下级武士和平民。下面,就先依照藩属来介绍这一时代的风云儿。
长州(毛利)藩
长州是开国与尊王倒幕的急先锋,藩主毛利敬亲率领强大的家臣团,先后两次抵御住幕府号召的诸藩围剿,并在其后的戊辰战争中,成为倒幕军主力。
狂飙突进的高杉晋作(1839~1867)
首次认识高杉,是在真船一雄的漫画《幕未西医外传》中。当时只知道他是位维新志士,创建了奇兵队,二十七岁时得肺病死去。后来,又读了有关史籍,才了解了他惊人的魅力所在。
明治维新有三杰(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和西乡隆盛),但同时代另有三人的声名更在三杰之上,即长州的高杉晋作、土佐的坂本龙马和幕臣胜海舟。
高杉晋作初名和介,又名春风,号东行,藩主亦曾名为东一(东邦第一人)和谷潜藏(深谷潜龙)。他家世为长州谱代重臣,曾就学于大思想家吉田松阴门下,与久坂玄瑞、入江久一并称为“松下三高足”。
1862年,高杉远航中国,目睹满清遭受列强压迫,沦为半殖民地的现状,激发其危机意识。回国后,即领导藩内的反幕运动。他提出“大割据”策略,组织以平民和农民为主体的“奇兵队”,深为毛利敬亲所重。
1864年,英、法、荷、美四国舰队进攻长州下关,长军战败,其后不久,幕府又发动了第一次征长战争。长州的守旧势力趁机夺取藩政,向幕府投降谢罪。12月15日,高杉在马关功山寺以八十人起义,短短三个月即横扫整个长州,夺回了政权。
1866年,幕府发动第二次征长战争,出动二十几个藩十五万大军,沿大岛口、艺州口、石州口、九州口四路进兵,故又称“四境战争”。高杉担任长州海军总督兼九州口参谋,以一当十,获得全胜,并于次年1月,逼降征长主力小仓藩。4月,高杉肺结核病发作去世。
高杉是维新时代最惊天动地的英雄人物,同时代人称其“无人可以企及”。KOEI的名作《维新之岚》把他设定为武力162、学力128、魅力161、并且先进性的提升方面排名第一,真是绝不夸张。高杉曾出访中国,在上海居住过,对中国一直怀有强烈的友好感情,这也是与其它志士不同的地方。
但是有趣的是,高杉虽然鼓吹“四民平等”,吸收农民参加奇兵队,但他本身却往往一副上级武士的臭架子。生前,他自称“奇兵队开辟总督”,率扈从、携艺妓、张羽伞,悠然醉步于马关街头,并告诫其妻雅子“牢记武士之妻与町人百姓之妻的身份区别”。他死后,雅子也因此始终不接受身居高位的高杉旧友伊藤博文与山县有朋等人资助,说:“武士之妻,再穷也不能靠足轻辈的接济过活。
老成持重的木户孝允(1833~1877)
原名桂小五郎(父姓和田,他是过继给桂家),后为躲避幕府迫害才改名木户贯次,又改名为木户孝允,号松菊。
桂是维新三杰之一,也出自吉田松阴门下,并在江户斋藤弥九郎的道场中学习剑术(神道无念流),成绩突出,第二年即当上塾头。1858年,他被任为驻江户的长州藩做太检校。
幕府大老井伊直弼为了打击尊王攘夷派,于1858年兴起安政大狱,吉田松阴与桥本左内、赖三树三郎等志士均被处死。桂受此事刺激,倒幕思想成熟,此后往来于江户、京都与萩城之间,联络同志,准备起事。
1864年6月,桂与长州、土佐、熊本诸藩志士相约在京都三条河原町的旅馆池田屋秘密集会,遭新撰组袭击,死伤多人。桂红运当头,不但因为迟到逃过一劫,而且其后四处躲避追捕时,还认识了一位红颜知己——原姓生咲的艺妓二代目几松。这位几松,就是后来的木户孝允夫人松子。
戊辰战争爆发时,西乡用兵于前,桂与大久保治政于后。维新胜利,桂与大久保亦同时参加岩仓使节团去欧美各国考察,其间矛盾虽日益激化,但依旧于1877年联手击败急于对外扩张的西乡隆盛。
其后大久保独裁体制建立,桂受排挤,一度愤然下野。1877年西南战争爆发后不久,四十五岁的他即病死于京都。
奇怪的是,《维新之岚》中对桂各项数值都设得很普通,尤其思想的先进性更是偏低,真是莫名其妙。
首任总理大臣伊藤博文(1841~1909)
原名俊辅,松荫门下,1871年随岩仓使节团访问欧美前是桂的忠实追随者,以后则日益亲近大久保利通。
伊藤的初露头角是在高杉晋作成立奇兵队后,他也组织了力士队,并参加1864年的功山寺起义。维新胜利后,长时间在政府中担任要职。1877年桂病死,1878年大久保被刺杀,1881年大隈重信辞职,他遂实居政府枢要。1885年任首届内阁总理大臣。
伊藤是个老牌帝国主义分子,积极主张侵朝侵华。1909年与俄使密商吞并朝鲜事宜,前往哈尔滨,10月26日被朝鲜爱国志士安重根枪杀,真是大快人心。
“俗吏”井上馨(1835~1915)
长州下级武士出身,倒幕志士。曾在四境战争中守卫艺州口,不但击败来敌,并且反攻迫使艺州藩求和,维新后屡任要职,与肥前的大隈重信等积极推进资产阶级改革,结果被保守派西乡隆盛和江藤新平等骂为“俗吏”——当然井上也反骂西乡为“蠢子”。
井上一度弃官从商,帮助奠定了三井财团的基础。1876年代表日本在对朝鲜的不平等条约《江华条约》上签字。1907年被授予侯爵。
军事奇才大村益次郎(1824~1869)
原姓林田,名永敏,长州医生,曾在大坂向绪方洪庵学习西医和荷兰话,后入幕府讲武所但任教授,翻译西洋兵书。
桂小五郎与之接触,感觉这个沉默寡言的奇特(长相好象鲇鱼)家伙似乎满腹经纶,一打听原来是本藩人,于是想尽办法把他搞回本州,在藩校明伦馆教授兵学。
四境战争时,大村防卫石州口,长衫木屐,指挥若定,攻入滨田藩,获得全胜。1868年新政府东征军攻入江户后,天野八郎等在上野组织彰义队,与东征军对峙,西乡隆盛等屡战不胜,结果大村以绝对劣势兵力,一天即结束了战斗,天野被擒,彰义星散,全日本为之惊诧不已。
大村平素不会说话,只知埋头苦干。上野之战时,彰义队声势浩大,大村遂拟将政府军中战斗力最强的萨摩兵布置于最危险的阵地。西乡隆盛见此计划,惊问大村:“君欲使萨兵全灭乎?”大村想了半天,竟然老老实实地回答:“然”。西乡于是无话可说。
维新后,大村担任新政府兵部大辅,因为欲将军制改为洋式,受到攘夷派的攻击,终遭暗杀。可怜的是,他当时没被刺死,折腾一个月,却因伤口感染,而一命呜呼了。
陆军元帅山县有朋(1838~1922)
号素狂、言雪,别号芽城山人、椿山庄主、无邻庵主、小淘庵主、古稀庵主(起字号上瘾的家伙),通称狂介。年轻时加盟奇兵队,并任军监。功山寺起义后不久,举队投奔高杉,其后又参加了四境战争和戊辰战争,功劳显赫。
和月伸宏的《浪客剑心——明治剑客浪漫谈》中,山县曾小小露了一面,大家还有印象吧。当时他是陆军中将,不过1899年时升任元帅。另外,他还于1889、1898年两次组阁。
人才鼎盛的长州
长州的尊攘夷思想之祖,当然是吉田松阴(1830~1859),他的门下,除高杉、桂、伊藤外,还有在师门与高杉齐名的入江久一(1837~1864)、久坂玄瑞(1840~1864)、品川弥二郎(1843~1900)、益田右卫门介(1833~1864)等,都为维新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而松阴所以能够明目张胆地鼓吹尊王思想,与长州重臣周布政之助(1823~1864)的支持有很大关系。此外,长井雅乐(1819~1863)的《航海运略策》则为维新志士从攘夷到开国的思想转变奠定了基础。
非出松阴门下而成为长州维新领袖的有方泽真臣(1833~1871),他曾与大久保利通一同进京接受讨幕的密诏。不过,他最后的下场也和大久保一样,被人给刺杀了。
另外,长州还出了个家伙叫乃木希典(1849~1912),此人维新后才加入陆军,曾参加甲午中日战争,后任台湾总督,又在旅顺和俄国人鏊战过(真是我国之大仇敌)。不过他之所以出名,在于明治天皇去世时,乃木夫妇自杀以殉,所以被日本军国主义份子尊为“军神”,竟与南北朝时楠木正成相提并论。芥川龙之介在短篇小说《将军》中,倒是把他骂到狗血喷头。
萨摩(岛津)藩
萨藩在维新中的作为仅次于长州,但在新政府中掌握的权限,却在长州之上。藩主岛津齐彬是个大野心家,也因此萨军的实力最为雄厚。
“庶民的英雄”西乡隆盛(1827~1877)
小名吉兵卫、吉之助、大名隆永,维新后才改隆盛,雅号南洲。曾与僧人月照共同鼓吹尊王攘夷,不为藩中所容,于是相约投水自杀。月照沉底,西乡却幸运地被救。
萨、长宿怨已久,多亏中冈慎太郎和坂本龙马的联络,西乡和桂小五郎才终于见面,商定了两藩联合倒幕事宜。戊辰战争时任军事统帅。胜利后,因在征韩论(西乡主张利用对朝鲜战争,转移国内矛盾)问题上与大久保对立而辞职回到萨摩。
西乡在萨摩(鹿儿岛县)广收门徒,开办军校、维持治安,实际是建立了不受中央控制的独立王国。1877年,他被不平士族拥立发动西南战争,不久失败,切腹自杀。
但是日本人对西乡的印象非常之好(仅次于龙马),称之为“庶民的英雄”,演绎出种种传说——为什么?天晓得。
其弟西乡从道,未随兄参加士族叛乱,1898年升任陆军元帅。
独裁者大久保利通(1830~1878)
名利济,通称正助,后称一藏,号甲东。维新三杰之一,萨藩的重臣。他起初推行公武合体政策(公持朝廷,武持幕府,公武合体即天皇和将军分享权力),后因情势变化,转变为讨幕派。
他和西乡私交甚厚,戊辰战争时,西乡掌兵,大久保掌民,合作十分默契。但通过其后参加岩仓使节团出访欧美,大久保日渐赞同桂小五的内治为先的主张,反对西乡的“征韩论”。西乡被迫辞职归乡,大久保则作为内务卿,控制了明治政府的实权,从此二人仇隙日深。
当时的内务省,其权限除行政外,还包括治安、工商业及部分财政、司法权。大久保并以大隈重信(大藏卿)和伊藤博文(工部卿)为左右手,建立了完整的独裁体系。
《剑心》中的大久保沉稳睿智,忧国忧民——确实他的统治对日本迅速富强起来,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西南战争的翌年(1878),大久保于行路途中被刺。
鹿儿岛群雄
战国末期,岛津氏就以其强大的家臣团称雄九州。二百余年后,岛津久光(岛津齐彬之兄、次代津忠义之父)统率下,又是人才辈出,成为西南第一强藩,倒幕之主力。
岛津的倒幕派家老,除西乡外,还有与大久保利通共组诚忠组的小松带刀(1835~1870)。其它人才还有曾密谋刺杀幕府大老井伊直弼的有马新七(1825~1862)、虽眼足均有缺陷却擅长兵法谋略的伊地知正治(1828~1886)、外交奇才寺岛忠则(1832~1893)、人称“人斩新兵卫”的大刺客田中新兵卫(?~1863)、参加过甲午海战的东乡平八郎(1847~1934),外号“刽子手”的中村半次郎(1838~1877)等。
另有两个人物值得小书一笔。一是黑田清隆(1840~1900),他曾作为箱馆征讨参谋攻陷榎本武扬的基地五稜郭。但战争胜利后,他却四处奔走为榎本请命,并终于使其获释。1888年,黑田亦组阁成为首相。
还有就是在关西闻名一时的大财阀五代友厚(1835~1885),与其它实业家不同,他并非商人世家,而是由士转商,萨藩的优秀人才。
土佐(山内)藩
藩主山内容堂,是公议政体(诸候集体执掌国事)的极力鼓吹者,因此上下的藩论也无不受其影响——即使著名的龙马之“船中八策”,也带有浓厚的公议色彩。
龙马飞腾——坂本龙马(1835~1867)
熟悉战国历史的朋友,一定记得明智光秀的封地中心是在坂本城——龙马的坂本姓氏,源之于此。光秀之婿明智秀满(左马之助),传说未死于山崎合战,而是逃到了土佐的长冈郡,四代至八兵卫,开了一家居酒屋“才谷屋”,六代至八郎兵卫,始取得乡士资格。八郎兵卫大名直益,正是坂本龙马(本名直柔)的祖父。因此,龙马和其它大部分维新志士不同,一是身份低微,只是个乡士,再就是非常有钱(才谷屋是土佐有数有大商家)。他的剑术得自于千叶道场,习北辰一刀流——也即北辰流狼牙拔刀射术的由来(“快枪手”龙马?)。
故事的发生在龙马脱藩东上江户、谋刺幕臣胜海舟的前后。龙马曾经对一位密友说:“我喜欢小太刀,小太刀灵活,比太刀实用。”朋友深以为然,未曾想再见龙马,他却掏出来一柄手枪:“这个比小太刀更具威力。”
胜海舟是开国论的先驱,抱持着攘夷思想的龙马把他作为行刺目标、必杀的奸党。但是,胜精辟的思想终于使龙马认识到,不开国并发展经济、强大国力,亦无以抵御列强。那位朋友再见龙马,龙马掏出的是一部开国论书籍:“手枪只能杀伤敌人,此书可以振兴日本!”
成为胜海舟门徒的龙马,构思出了自己独特的共和政体论。1864年,他在长崎龟山创立了商社“社中”,又名“龟山社中”,也就是后来声名显赫的“海援队”。“海援队”不仅仅是商务贸易组织,它是尊王志士们的总联络站和情报站。利用“海援队”,龙马把大量金钱投入到尊王倒幕运动中去,并反复奔走,终于促成了萨长两藩的联合。
1867年,龙马与后藤象二郎一起完成了“船中八策”,主张将军奉还大政,把国体改为君主立宪制。“船中八策”中的许多条文。日后被原封不动地搬入明治新政府的宪法和各种法律规章中去。
龙马短暂的一生,为日本的振兴耗尽了心力,所以才会说:“我相信日本的长夜终将迎来黎明。”但他没能看到黎明。1867年1l月15日,他在京都近江屋遭一名自称大和十津川乡士的刺客突然袭来,龙马眉心中刀,立即死亡。同时一起殒难的,还有“陆援队”队长中冈慎太郎。刺客,据传是“新撰组”前身“浪人队”的首领之一佐佐木只三郎——但细察情势,当时许多人都有杀害龙马的动机,他究竟死于谁手,也许永远是一个谜。
龙马可以说是日本历史上最幸运的人,因为他死后大名传播天下,甚至蜚声海外,并且深受各阶层的爱戴——大众百姓,认为他是拯救日本的平民英雄;资产者认为他是近代日本商业的始祖;民主派认为他是民主先驱;保守派认为他是尊皇的忠臣;军国主义者认为他是帝国海军的保护神。因此,龙马的名声远在“维新三杰”、甚至高杉和胜等人之上,不能不说是种异数。
龙马由生到死的盟友——中冈慎太郎(1838~1867)
“海援”、“陆援”,互为表里,虽然慎太郎之创立“陆援队”,灵感是来自“社中”,但龙马之把“社中”改编为“海援队”,实际是仿效“陆援队”。相比之下,“海援队”更象商团,龙马更象辩士,而“陆援队”仿佛军队,慎太郎无疑是名战士。虽然有关“龙马的主要目的是赚钱,慎大郎的主要目的才是维新”的论调简直是屁话,但中冈慎太郎在明治维新中的作用,确实并不小于龙马。23岁时,慎太郎加入了武市瑞山(半平太)为首的土佐勤王党。1865年,他发起了萨长联盟运动,并在龙马的帮助下获得完全成功,同年,完成名著《时势论》,鼓吹改革的中心在一个“战”字。1867年7月创办“陆援队”,同年11月往京都拜访龙马,死于近江屋之变。时年30岁,比龙马还小3岁。
稀代的暗杀者——冈田以藏(1838~1865)
以藏出身于土佐藩最下级的乡士之家,从小立志成为宫本武藏一样的大剑客,但是,以他的身份,很难进入一流的道场学习。他只有藏在道场外偷学,于是形成了别具风格的暗杀剑法。
上级乡士,同时也是土佐勤王党的领袖武市瑞山的道场开张了,以藏终于得到正式拜师学艺的机会,并以其惊人的天赋得到瑞山的赞赏。1856年,瑞山前往江户游学修行,以藏也被允许随行。在江户三大道场之一的桃井道场,以藏苦学并得到了镜心明智流的真传。此后,他又陪伴瑞山,在防长和九州地方游历修行,剑客以藏的大名,从此轰传天下。
在跟随瑞山学习剑术的同时,以藏也逐渐接受了尊王思想。游学结束后,他进入京都,开始狙击并斩杀佐幕派人士,也即实施所谓的“天诛”,因而被称为“刽子手以藏”(人斩以藏)。他不但暗杀了官员、浪人,仅有案可察的就有近二十人,并且还在1863年2月23日,把京都等持院中三代足利将军的木像枭下首来,晒在四条河原,以表示对现政权的德川将军之威吓。
1865年,以藏在京都被捕,其后被引渡给土佐藩,经残酷的拷打后处以死刑,首级在雁切河原示众,享年28岁。板垣虽死,自由不亡——板垣退助(1837一1919)
山内容堂的重臣,精通西洋兵法,成为土佐勤王党的领袖之一。戊辰战争中任总督府参谋,攻击奥羽越列同盟的中心会津城,获得了极大的胜利。明治初年任政府参议,1873年因提出征韩论,与西乡隆盛一起辞职。翌年组织爱国公党,建议设立民选议院,掀起自由民权运动,并领导建立立志社和爱国社等团体,推进国会开设请愿运动。
1881年,板垣创立自由党,被选为总理。大隈重信、伊藤博文等执政者对他万分头痛,遂于1882年由政府资助他到欧洲各国游历考察。1883年板垣回国后解散自由党,脱离民权运动,1896年任内务大臣,1898年与大隈重信共同组阁,俗称“隈板内阁”,再任内务大臣。
在推行自由民权运动时,板垣曾遭到暗杀,身负重伤。当时。他说出了那句名言:“板垣虽死,自由不亡。”
四国的强藩,土佐之雄杰
论思想的进步,土佐不如长州,论在维新中的推动作用,土佐不如萨摩;但从龙马到板垣
问德川家康的生卒年月?
本文2023-11-25 03:18:2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48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