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阳双望庄氏是从哪里来的?
“庄严”一词是由近义词素构成的复合词,“庄”即是“严”即是“庄”。说起来有趣,潮汕庄氏与严姓,原本也是一家,或者说,“庄”是从“严”分出来的。
庄严本是一家
庄姓原出楚国楚庄王之后。“庄王”是他死后的谥号,他的后代就以谥为姓。至东汉时才分出个“严”姓。汉明帝名“庄”,因要避讳,“庄”须改姓。有臣子建议将“庄”姓改为“严”氏,音变了,意义却没变。这个建议得到明帝的批准和社会认同,从此中国就有了“严”这个姓氏。汉代之后,已没有必要为明帝避讳,已改姓严的大部分恢复原姓庄,但小部分没有改。如受到光武帝特别尊敬的严光严子陵因为太出名了,所以没有改也不便改,历史上一直称他严光,只有少数典籍称他庄光,就是这个缘故。严光的后代也就一直以严为姓。这庄与严的关系是整个中国庄氏的事情,当然并不局限于潮汕,但也可以从中了解到潮汕严姓为何较少原因。
庄哲兄弟毁家迎宋帝
庄氏入闽较早,随陈元光父子率兵平漳潮“蛮獠啸乱”的部将中就一位一名叫庄肃鸾的。战事结束后,庄肃鸾携眷居漳州。到了唐末五代初,王潮王审知提兵由河南入闽,他们的外甥庄森同行,后择地居泉州,这一派称庄森为开闽、开潮始祖。宋末,宋端宗被元兵一路追赶,逃到泉州。招抚使蒲寿庚准备献城降元,拒纳南宋小朝廷。泉州庄氏此时已是富甲一方,为泉城望族。庄森的第十五代庄哲、庄光兄弟毁家抒难,变卖家产作军需,外出城南七里迎端宗。他们的家丁和端宗部队会合后也不敢再入城,庄氏兄弟保护端宗继续南逃进入潮州。
庄光入潮隐江东
庄哲后裔移果陇
宋室灭亡后,庄哲兄弟被乱兵冲散,庄哲逃回福建同安,在同安落户立籍,今日同安庄氏,便是其后裔。庄光留住潮州,隐居今之潮州江东镇上庄。后又分迁秋溪都庄(今之庵埠)及潮阳新兴乡豪波,再迁新龙(今属和平镇)。明泓治年间,同安庄氏又有一支移居普宁,创村建乡,是为果陇庄氏。果陇庄氏为潮汕庄氏第一聚居地,人口达三万之众,其次是潮州江东镇之中庄,人口有二万多,连同上庄下庄,总人口又超过三万。再其次是潮阳之峡山镇之上东浦、西胪镇之东凤。潮阳有庄氏人口共三万七千多,澄海有姓庄者二千,绝大部分是从庵埠庄陇迁来。庄陇现有庄姓三千。估计,全潮汕庄氏人数当在十五万以上。
潮汕庄氏的著名人物有大家熟悉的庄世平,还有庄明瑞、曾任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的庄根南少将等。反面人则有洪之政的“智囊”庄生雁。
自汉代由庄改严之后再没有改回本姓的那一部分严氏,在全国人口一直很少。台湾的姓氏学者也找不到他们入闽入台的线索,潮汕也一样,潮阳有严姓一百四十,澄海不上百,估计全潮汕在千人之内。潮阳有宋代进士严祖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北宋末年,李清照在乌江边上的轻吟浅唱,让很多人思考了这个问题:为什么项羽不肯回到江东,东山再起呢?
项羽兵败亥下,总结自己失败的教训时,认为是“天亡我,非战之罪”。但面对乌江船夫要求回江东东山再起时,项羽以天亡我、无颜见江东父老两条理由拒绝回江东,自杀而死。
项羽的失败,是不是天亡我,姑且不讨论。但项羽为何无颜回江东,仅仅是因为8000子弟只剩他一人?
想要知道项羽为何无颜见江东父老?而江东父老是谁呢?这就要从项羽的身份说起。否则,我们无法理解项羽的羞愧之心。
《史记》记载:项羽是楚国下相人,即今天的江苏宿迁人,也就是说,江东是项羽的出生地。项羽祖父项燕,在秦灭楚中战败自杀。
项羽家族世为楚将,被封于项,以封地为姓。
项地,位于今河南省沈丘县与项城市之间,原为项国(子爵),后被齐灭,再被楚占领。至于项羽祖先什么时候由于什么功绩、什么时候被封于项地,无从考察。
但为什么项羽家族封地在河南,出生地却在江苏呢?
这个原因,还得从春申君黄歇开始说起。春申君黄歇曾陪同楚国太子熊完到秦国作为质子。熊完和黄歇从秦国逃回楚国后,就当上了楚王,即楚考烈王。熊完任命黄歇为楚国丞相,并封淮北二十县作为黄歇的封地。十五年后,黄歇以淮北过于靠近齐国边境,不方便楚国直接管理,要求换封地到江东。楚王答应了。
当时项氏家族的封地,应该也是和黄歇一起换封地到江东了。下相应该就是当时楚国换给项氏的封地。
为什么要换封地呢?黄歇不是为了自己私利而换封地,而是为了楚国利益换封地。因为楚国的贵族都有封地,初期的若敖氏,著名的昭氏、景氏、屈氏、庄氏,都是几百年的老世家、老贵族。项氏,由于不知道被封之前的姓氏,所以不清楚是不是老世家。
楚国贵族的封地,实行的都是自治性质:人事任命、赋税等都是有贵族自己独立完成,楚王没有资格插手。贵族自己建立自己的私兵保卫自己的封地,这些私兵通常是族内子弟为主,即所谓的子弟兵。
实际上,楚国的军队就是楚王自己的军队+贵族封臣的私兵。
由于封地,不受楚王的管理,出于战争和财税的需要,黄歇才主动要求把丰沃的淮北封地(不只是黄歇自己的封地,也包含其他人的封地,如项氏)换到江东去。
这就是公元前254年春申君黄歇换封地的事情。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项羽家族封地在河南的项地,却出生在江苏的下相。项羽出生在公元前232年,距离换封地只有22年。
从这个时间来看,除了项燕是在封地项地出生之外,项羽父亲、项梁、项伯应该都是在下项(新封地)出生的。
项燕作为楚国抗秦的主将,战败自杀。也因此提高了项氏家族在江东的声望。因此,项燕的儿子项梁在楚国灭后、因杀人罪在吴中逃避时,借助父亲的声望,暗中笼络当地精英。
陈胜等造反后,项梁会同项羽杀死会稽代理太守殷通,迅速启用当年所笼络的人脉,收服吴中兵。在成功控制会稽后,项梁、项羽的第一个措施是:“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
下县,应该是指下相县,以前项氏封地。精兵八千人,就是以前项氏家族子弟所组成的家族私兵。
项梁、项羽就是带着这八千项氏家族子弟兵渡江抗秦。项梁、项羽就是以这八千家族子弟兵为骨干进行反秦。
这也就是为什么项羽、项梁的作战能力,比其他造反的诸侯都要强悍的原因。虽然,项羽、项梁本身作战也勇猛。
对比其他:陈胜吴广、刘邦、武臣、韩信:底层人出身,作了秦国的底层官吏,毫无声望;田瞻等六国贵族后人,虽然身份高贵,有声望,但手底无人,即便当年是有封地,可除了楚国的封臣能有私兵外,都不能拥有私兵。
相对于项羽、项梁有家族私兵、又暗中笼络人心等长期进行造反准备,六国后人都是仓促起兵,毫无根基,也就不堪一击,再说普通的老百姓也不会支持。陈胜吴广都是不想死,不得不反;刘邦则是机会主义者——赌一把的心态。
到了这里,应该可以理解为什么项羽不肯回江东了:当年带着八千项氏子弟雄赳赳、气昂昂的渡江打拼,希望创出一番事业,结果几年下去,只剩下自己一个人一副穷酸相的回来了。这种羞愧心理,任谁都难以接受。
宁愿死在外面,也不回家——一副北漂的心理!这就是自杀时北漂青年项羽的心理。
我在网上找到的:潮汕庄姓超十五万,分布潮州、潮阳、澄海、普宁等地;严姓较少,约有在千人之内。
“庄严”一词是由近义词素构成的复合词,“庄”即是“严”,“严”即是“庄”。说起来有趣,潮汕庄氏与严姓,原本是一家,或者说,“庄”是从“严”分出来的。 庄严本是一家
庄姓原出楚国楚庄王之后。“庄王”是他死后的谥号,他的后代就以谥为姓。至东汉时才分出个“严姓”。汉明帝名“庄”,因要避讳,“庄”须改姓。有臣子建议将“庄”改为“严”氏,音变了,意义却没有变。这个建议得到明帝的批准和社会会同,从此中国就有了“严”这个姓氏。汉代之后,已没有必要为明帝避讳,已改姓严的大部分恢复原姓庄,只有小部分没有改。如受到光武帝特别尊重的严光(严子陵)因为太出名了,所以没有改也不便改,历史上一直称为严光,至于少数典籍称他庄光,就是这个缘故。严光的后代也就一直以严为姓。这庄与严的关系是整个中国庄氏的事情,并然并不局限于潮汕,但也可以从中了解整个严姓为何较少原因。 庄哲兄弟毁家迎宋帝
庄氏入闽较早,随陈元光父子率兵平漳潮“蛮獠啸乱”的部将中就一位名叫庄肃鸾的。故事结束后,庄肃鸾携家眷居漳州。到了唐琳五代初,王潮王审知提兵由河南入闽,他们的外甥庄森同行,后择地居泉州,这一派称庄森为开闽、开潮始祖。宋末,宋端宗被元兵一路追赶,逃到泉州。招抚使蒲寿庚准备献城降,拒纳南宋小朝廷。泉州庄氏此时富甲一方,为泉城望族。庄森的第13代庄哲、庄光兄弟毁家纾难,变卖家产作军需,外出城南七里迎端宗。他们的家丁和端宗部队会合后也不敢再入城,庄氏兄弟保护端宗继续南逃进入潮州。 庄光入潮隐江东,庄哲后裔移果陇
宋室来亡后,庄哲兄弟被乱兵冲散,庄哲逃回福建同安,在同安落户立籍,今日同安庄氏,便是其后裔。庄光留住潮州,隐居今之潮州江东镇上庄。后又分迁龙溪都庄陇(今之庵埠)及潮阳新兴乡豪波,再迁新龙(今属和平镇)。明弘治年间,同安庄氏又有一支移居普宁,创村建乡,是为果陇庄氏。果陇庄氏为潮汕庄氏第一聚居地,人口达3万之众,其次是潮州江东镇之中庄,人口有2万多,连同上庄下庄,总人口又超过3万。再次是潮阳之峡山镇之上东浦、西胪镇之东凤。潮阳有庄氏人口共37000多,澄海有姓庄者2000人。估计,全潮汕庄氏人数当在15万以上。
潮汕庄氏当今的著名人物有大家熟悉的庄世平,还有庄明瑞、曾任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的庄根南少将等。
自汉代由庄改严之后再没有改回本姓的那一部分庄氏,在全国人口一直很少。台湾的姓氏学者也找不到分们入闽入台的线索,潮汕也一样,潮阳有严姓140,澄海不上百,估计全潮汕在千人之内。潮阳有宋代进士严祖洽。
出处:《潮汕百家姓》 作者:卢继定
潮阳双望庄氏是从哪里来的?
本文2023-11-25 02:11:3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48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