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有多少哈萨克族人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5浏览:2收藏

法国有多少哈萨克族人,第1张

2000。哈萨克族大多数分布在哈萨克斯坦,另在蒙古国、士耳其、巴基斯坦、印度、德国、俄罗斯、美国等国也有分布,约1000万人口,只有少部分在法国,约为2000人。哈萨克族是世界著名的游牧民族之一,有着发达的畜牧业,主要培育养殖马、牛、骆驼、绵羊、山羊等牲畜,因此生活饮食以肉、乳、多种乳制品为主,并加食面食、小米等。以奶豆腐、炒面、小米粉等七种食物混合制成“吉尼提”,是营养价值极高的食品。

哈萨克族自布头和黑布头有哪些区别?

答案:哈萨克族自布头和黑布头的区别主要在于颜色和使用场合。

解释:自布头是指哈萨克族男性头上戴的帽子,通常是由棉花和羊毛混合编织而成,颜色较浅,多为白色或米色,适合在春、秋季节穿着。而黑布头则是哈萨克族男性夏季戴的帽子,颜色为黑色或深灰色,由较轻薄的棉布制成,适合在夏季佩戴。

拓展:哈萨克族的自布头和黑布头是其传统服饰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自布头代表了生命、幸福和繁荣,黑布头则是哈萨克族男性草原生活的象征。在哈萨克族文化中,帽子不仅是功能性的物品,更是文化和美学的象征,代表着族群团结、传统价值和个人身份的意义。

步骤:哈萨克族男性佩戴自布头和黑布头并无固定的步骤,通常是根据当地气候、时令来选择佩戴的帽子,自布头在春、秋季节穿着较多,黑布头则是在夏季佩戴。同时,佩戴自布头和黑布头在哈萨克族传统节日和婚礼等重要场合也是必不可少的。

举例:在哈萨克斯坦举办的“Astana世博会”上,哈萨克族代表团展示了传统服饰和首饰,其中就包括自布头和黑布头。通过这个展示,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感受到哈萨克族悠久的文化传承和美丽的传统服饰。

据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全世界哈萨克人代表大会”2005年的统计:

哈萨克斯坦 8560000

中国 1480000

乌兹别克斯坦 1660000

俄罗斯联邦 1310000

蒙古国 126000

土库曼斯坦 110000

吉尔吉斯坦 65000

阿富汗 21000

土耳其 19000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10000

乌克兰 6906

德意志 2600

白俄罗斯 2016

法国 2000

捷克 1850

巴基斯坦 1600

阿塞拜疆 1480

伊拉克 1400

美国 1300

沙特阿拉伯 1100

叙利亚 910

加拿大 800

奥地利 700

以色列 490

英国 460

约 旦 410

瑞典 200

韩国 200

埃及

190

我国的哈萨克族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少数分布于甘肃省阿克赛哈萨克自治县和青海省海西蒙古族哈萨克族自治州。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哈萨克族人口数为1250458人。主要从事畜牧业。

哈萨克民族以热情好客闻名。凡客人来都要宰羊待客,如果客人辞行,主人要立即去马厩抚摩马的肚子,看是否吃饱了,然后在小心地牵出来,否则便为失礼。如果天色以晚,则一定要挽留客人住宿,否则会遭到左邻右舍的指责。

哈萨克族中还盛行相互济助的良好习俗。互相帮助被哈萨克人看作是美德,如果谁拒绝帮助有困难的,那么他就失去了被别人帮助的权利,同时还会被同部落的人看作是破坏礼俗的人。

哈萨克族在遇到喜事时,要撒奶疙瘩、方块糖、水果糖、包尔沙克等,让人们抢着吃,分享欢乐。哈萨克人将这种表示祝福和欢乐的仪式称之为“恰秀”,即“撒”的意思。

尊老爱幼是哈萨克族的传统美德,年轻人见到老年人得主动打招呼问候,进门或行走时,要让老年人先走,吃饭喝茶时要请老年人坐上席。

“哈萨克”翻成汉语的意思就是“勇敢的自由人”。哈萨克族是世界著名的游牧民族之一,同时又是一个重要的跨国民族,总人口现已超过千万。哈萨克族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的汉代,他们分布很广,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欧亚大陆中心腹地,从阿尔泰山、天山向西直到里海约300多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地域,都有哈萨克民族活动的痕迹。目前仅在新疆的哈萨克族就有120多万人,主要分布在新疆的北部和东部地区。

一、文体娱乐

哈萨克族的娱乐活动,既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又有广泛的群众参与性,其娱乐方式与骑马、放牧、狩猎等生产活动密切相关,主要有赛马、摔跤、叼羊、姑娘追、马上角力等。据说叼羊活动起源于中世纪。当时,牧业上的狼害相当严重,牧民对狼特别仇视,一旦猎获了狼,大家便一涌而上争相抢夺,以此开心取乐。后来就逐渐由叼狼演变为叼羊的群众性娱乐活动。 在哈萨克族中,赛马不仅是参赛者个人的事,而且是关系整个氏族部落荣誉的事。赛马中得到的奖品,主人一般都不会占为已有,而是将其中的相当一部分分给亲人、朋友,和大家一起分享。

姑娘追:“姑娘追”哈萨克语“克孜库娃”,是哈萨克族青年男女喜爱的一种马上体育活动;也是青年男女表达爱慕之情的特殊方式。青年男女通过“姑娘追”互相认识、互相了解,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姑娘追”一般在夏秋季节空旷、平坦的草甸上举行,远近牧民都骑马前来参观。据说很早以前,有两个哈萨克部落的头人结成了儿女亲家,在姑娘准备过门那天,来接亲的人有意夸赞他们新郎的马是最好的千里马。新娘的父亲听后便说:“我女儿骑的马才是最好的马,不信可以比一比,如果你们的马能追上我女儿的马,今天姑娘就过门,否则就改日再说。”于是比赛开始了。姑娘因为对小伙子早有好感,于是故意放慢速度假装让小伙子追上,借机进行交流和沟通,返回时她又让小伙子在前面跑,自己在后面追赶,结果把“追姑娘”变成了“姑娘追”。于是“姑娘追”就由此产生了。从此以后,哈萨克族有许多青年男女就是通过这种嬉戏式的相互追逐和交流产生了好感,萌发了爱情,并结为终身伴侣。如今的这种活动已不再拘限于青年男女,有时一些结了婚的成年男女也会参与其中,但一般要求男女双方要年龄相近,因为这样才可以随意的做游戏和开玩笑。 关于“姑娘追”有许多美丽的传说,从前有一只白天鹅化为女子,和一位猎人结为夫妻,成为哈萨克人的始祖。他俩结婚那天,骑着两匹白色的骏马,像白天鹅一样,飞来飞去,互相追逐。据说这就是“姑娘追”的由来。这个传说反映了“姑娘追”这种马上游戏是从古代沿袭而来的习俗。“姑娘追”多在喜庆节日举行,是民俗风情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热情好客的哈萨克姑娘会邀请远道而来的游客共同参加这种马上娱乐活动。

叼羊:叼羊是哈萨克民族为祈祷祝福而举行的一种马上娱乐活动,同时又是一种对抗性强、争夺激烈、集勇猛、顽强和机智于一体的马背体育竞赛。叼羊是新疆各兄弟民族普遍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特别是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等牧民更是擅长这种马上运动。盛夏时节,牧场绿草如茵,草茂马壮之际,牧民在休闲时,成群结队自发地组织叼羊活动。

摔跤:摔跤是哈萨克族传统的体育活动之一,是一种力量和技巧的对抗性运动。每逢婚礼、割礼、周年祭祀都会举行摔跤活动。马上角力,又称马上摔跤。其方式是参加活动的人分成两组,一对一进行比赛,二人比力量、比技巧,看谁能把对方从马背上揪下来,或直接拉到自己马上,即算胜利。

赛马:赛马是哈萨克族人十分喜爱的一项传统的体育娱乐活动。赛马有赛走马和赛奔马两种。赛走马,是比马的速度耐力、稳健美观。一般用的是五岁以上的成年马,骑手也是成年人。赛奔马也多用五岁以上的马,参加赛马的骑手大多是十二三岁的男孩。在哈萨克族中,赛马不仅是参赛者个人的事情,而且是关系整个氏族部落荣誉的事。赛马往往在婚礼和重要的节日里举行,而且经常是最后的压轴节目,也就是说,赛马一结束,庆典也就最终收场。

马上角力:亦称马上摔跤,其方式是参加竞赛的人分成两组,一对一进行比赛。两人比力量、比灵巧,看谁能把对方揪离马背并扔在地下,或抱到自己马上即算胜利。比赛时有许多人围观,围观者都希望本部落的选手获胜,不时地为选手呐喊助威。

马背拔河:两个人骑在马上,拉一条两米多长的皮绳,中间地上划一长缍为界,谁骑的马配合得好,谁就可以把对方拉过界河。

骑马抢布:这是哈萨克族年轻人锻炼身体骑马本领的娱乐活动之一。布长一米左右,颜色或红或绿。开始时,先由一个小伙子拿着布骑马飞跑,其他人乘马尾追。被追上人发现快要被追上,必须迅速将布交给先追上自己的人,然后大家继续追赶第二次拿到布的人。这样连续不断,犹如接力赛车一样。骑手们跨过河流,越过高山,冲破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险阻,直玩到大家尽兴方罢。这种活动主要是锻炼年轻人骑马的本领和意志。

射元宝:射元宝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箭射元宝;另一种是用枪元宝。前者是自古相传的选拔神箭手的娱乐活动;后者是近代形成的。古时候用箭射金葫芦,后来改作箭射元宝。其方式是立一高杆,上端拴一横木,把用红绸布包着的元宝用细绳拴在横木的一头,用箭射断吊着元宝的绳子。比赛者从百余步外策马飞奔,到五十步左右处向目标射箭。如射断绳子,元宝落地,则可得元宝,并被人们称为“神箭手”,以后这一活动改为步枪射银币了。

哈萨克族的“恰秀”:各个民族都有向人们表示祝福的方式,如藏族人献哈达、蒙古人敬奶酒,而哈萨克族在遇到喜事时,却要撒奶疙瘩、方块糖、水果糖、包尔沙克等,这种表示祝福和欢迎的仪式,哈萨克人称之为“恰秀”即撒的意思。哈萨克草原上遇到喜事,都要搞“恰秀”,让人们抢着吃,分享欢乐。草原上来了尊贵的客人,也要搞“恰秀”,表示尊重和欢迎。一般“恰秀”都是由妇女来搞,这位妇女必须是年纪较大、儿子齐全、丈夫健在、本人德高望重、深受群众爱戴者。人们相信由这样的妇女来搞“恰秀”,会给人们带来吉祥和幸福。 有些“恰秀”则由自己人来搞。如在夏季第一次挤马奶时,则要在挤马奶的地点喝奶茶,并要邀请邻居和亲友们一起来喝。同时还要在马驹头上和拴马驹桩子上抹些酥油,这时,由家里的年长的妇女来撒喜食,以祈求人畜两旺,吉祥平安。

阿依加勒克舞:阿依加勒克舞,即月亮舞,是一种广泛流行于阿勒泰地区的哈萨克民间集体舞蹈,可由男女几人或多人列队成环形圆月状共舞。舞蹈特点是两人对跳,多为拍手、踮脚, 、互拍、自点、对点、双双旋转,并排旋转,换位旋转,交换舞伴。节奏欢快,动作幅度较大,颇具美感,感染力强,且动作简单易学,初学者十分钟内便可掌握要领,半小时后便可成为熟练的舞伴。 月亮舞是哈萨克青年男女传递感情的一种方式。每年草原上举办阿肯弹唱盛会时,经过一天的热闹,老人和小孩们都已疲倦,回毡房休息,成年人聚在毡房里举杯畅饮,情窦初开的小伙子和姑娘们的精力仍然充沛未尽,他们随着欢快的音乐在月亮下翩翩起舞,成双成对消失在朦胧月色之中……游人可和当地的青年男女在额尔齐斯河畔的篝火边,尽情地载歌载舞。

阿肯弹唱会:阿肯弹唱会是哈萨克民族古老的、最具有群众性的传统文化活动之一,逢年过节,红白喜事乃至有朋友来临,亦或在每年山花烂漫之际,能歌善舞的牧民,聚集在一起,怀抱冬不拉,即兴作诗,自弹自唱,这就叫阿肯弹唱会。它的形式与规模大小不一,有数十人,百人,乃至数千人,具有娱乐性和竞歌性两种,场面欢快热烈,形成草原上一道奇异、优美的民族风景线,若此时游客亲临其境,一定会体验到原始、浓郁的民族风情,流连忘返。

二、禁忌

哈萨克族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禁忌,比如不能骑着快马直冲主人家门,因为这会被认为是挑衅或是报丧和传送不吉利的消息;做客时,不能坐在主人放有食物的箱子或其它生活用具上,他们认为食物是上天赐予的,是圣洁的;在毡房内不要坐床,应盘坐在地毯上,最好不要把两腿伸直,也不要脱掉鞋子;在交谈和吃饭时,不要剪指甲和打哈欠,否则就是对主人的极不尊重;主人做饭时,客人不要动餐具,更不要用手拨弄食物或掀锅盖;主人割给客人吃的肉或是送给客人晚上住宿用的被褥一定不能拒绝,要愉快的接受,否则主人会认为你瞧不起他;饭前饭后,主人都会给客人倒水洗手,洗完后不要乱甩手,而应直接用毛巾把手上的水迹擦干;还有不能当面夸主人家的孩子尤其不能说他的孩子“胖”,也不能当面赞美主人家的牲畜和猎犬等;不能追打主人家猎犬和看门狗,也不要当面清点主人家的牲畜数量;不能跨越拴牲畜的绳子;走路时遇到羊群应绕道而行,更不能骑马直冲羊群;不能用手或棍棒指点人数,否则会认为你在把人当作牲畜清点;在哈萨克族家做客,一般不要超过两天;借用的马在归还时要卸下马鞍,否则会认为是不礼貌的。

三、毡房

哈萨克族长期以来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很早就发明创造了适合游牧生活便于搬迁近似于蒙古包式的流动房屋——毡房。哈萨克族的毡房主要由骨架、围墙、房顶、房毡、门5个部分组成,其中毡房的骨架是由柳木做成的圆栅和顶圈构成,围墙用横竖交错相连的柳木栏杆构成,可以自由拆合,圆形顶圈既是屋顶又是窗户,外观与蒙古包相似,白天揭开用来通风透光,夜间盖上以防风寒,房门通常都面朝东南。毡房里布置有一定特色,中间是火塘,右半部摆放食物、炊具,右上方是床铺,毡墙上有各种图案的挂毯,地上铺着地毯,毡房正上方摆放箱子等,左侧毡墙处放置垫桌,垫桌上放被褥、枕头。城镇居民都喜欢在卧室或客厅墙上布置挂毯,喜欢色彩鲜艳的饰物,在享受现代化生活同时,仍保留着哈萨克族传统文化。

四、葬礼

在哈萨克民族中,存在着灵魂不灭的观念,他们认为人死后,灵魂会离开人体而独立存在,所以特别注重死后的葬礼。葬礼基本上是按照 教规进行的。与其他一些民族有所不同的是,每当有人前往吊唁与遗体告别的时候,通常由死者的女亲属相互拥抱,一起哀唱挽歌,并通过这种哭唱的方式,告诉人们死者的生平。吊唁结束后,按规定由宗教人士依麻木用清水为亡者净身,再用白布裹身,最后举行祷告仪式进行土葬。

五、宗教

哈萨克族曾经信仰过原始宗教、佛教、景教等,后来才信奉了 教。即使在信奉 教以后,他们仍然还保留着不少原始宗教的遗迹。如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祖先崇拜和萨满教等。公元8世纪, 教开始传入哈萨克草原,到15世纪以后逐步占据了统治地位。在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中,带有较浓厚 教色彩的节日主要有两个:肉孜节和古尔邦节。

六、礼仪

哈萨克族的人生礼仪独具一格,别有特色。他们主要有诞生礼、摇篮礼、满月礼、割礼、婚礼和葬礼等。与汉族人的满月礼有所不同,哈萨克族的满月礼是在婴儿出生后的第四十天举行。在这一天,要专门给洗净后的婴儿全身擦上羊油并剃发。

在基层牧区的哈萨克家庭中,至今还保留着一种被称为“还子”的习俗。“还子”是指每对新婚夫妇要把婚后所生的第一个孩子送给男方的生身父母。祖父母会把这个孩子当作自己亲生的最小的儿女来对待。从小到大,不论在家里还是在外面,彼此之间都以父(母)子相称。孩子对他(她)真正的亲生父母则以哥嫂(或姐)相称。父母对自己的这个儿女也同样要以弟妹相称。这种习俗在其他民族当中实不多见。

哈萨克人热情好客,不分彼此,在他们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祖先的遗产中一部分是留给客人的。只要沿途有哈萨克,那怕你走一年的路,也用不着带一粒粮、一分钱。”当然在喀纳斯这种旅游服务区内,所有人从事的都是一种商业经营活动,这种感觉你可能体会不到。但如果有时间去走访一下其它边远的牧区,哈萨克人那种先天固有的热情好客和乐善好施你就可以真切的体会到了。

哈萨克人见面时总要相互问候一番。特别是遇有远方的贵客光临时,主人不仅会拿出香喷喷的奶茶、油果子、奶酪、糖果等家里现有的上好食品,还要专门宰上一只肥羊招待客人,以示尊敬。哈萨克人吃抓肉,特别是吃盛有羊头的抓肉时,有很多约定俗成的规矩。当主人把盘子放到桌上后,所有在座宾客,先行祈福,再由主客把盘中的羊头拿起,并割下羊头右颊上的一片肉给座中年长的主人表示接受主人的盛情,然后再割下一只羊耳给主人家的小孩或座中年幼者。意思是让他们听长辈的话,之后就把羊头还给主人。以上礼仪结束后,大家才开始动手割肉吃。

七、婚俗

在过去,哈萨克人的婚姻大多数是由父母包办的,属明显的买卖婚姻。缔结婚姻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财礼的多少,在过去的哈萨克民间有这样一句俗话“美丽的姑娘值八十匹骏马,一个人生下几个女儿,就可以成为一个大巴依(即大地主、大富豪)”。如今,这种不良的习俗和观念已有了很大转变。现在哈萨克人的结婚择偶仍然十分讲究门当户对。另外,男方家庭还特别注意女方的母亲,他们有句谚语:“母亲是女儿的影子,母亲好,女儿也一定错不了。”按照哈萨克的习俗约定, 同一部落特别是七代以内的近亲不能通婚。哈萨克族的结婚仪式十分隆重,结婚前都要举行一系列走访和喜庆娱乐活动,他们对氏族部落内的任何一家婚事都象自家办喜事一样热情参与、欢乐与共。婚礼这天,男女双方以及双方的歌手都要唱许多约定俗成的婚礼歌。其中新娘在最后离开父母家人时,要唱与父母亲人的哭别歌。姑娘出嫁后,第一次回娘家,娘家还要给姑娘送一份厚礼,有条件的一般要送 100只羊,15匹马。条件差的也要尽力而为,有所表示。哈萨克族结婚后的男女在日常生产生活上的分工是十分明确的,属于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内”。

法拉比 (870-950年)

法拉比是一位杰出的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通晓多种语言,在哲学、心理学、音乐、文学、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和人文学等领域均有非凡成就,有20余部著作传世,代表作有《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争论》、《亚里士多德与埃利亚派之间的鸿沟》、《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幻想》、《科学的起源》、《音乐全书》等。

米尔咱·马黑麻·海答尔(1499-1550)

16世纪哈萨克杜拉惕部著名历史学家。他的历史巨著《拉失德史》是研究中亚史必不可少的重要著作,引起世界历史学界的关注,有英文、中文等译本。

阿布赉(阿布里曼素尔)(1711-1771)

哈萨克汗国著名可汗。他勇敢地担负起领导抗击侵略的历史重任,在1723-1756年长达30多年的哈萨克-准噶尔战争时期,不仅表现出他的军事天才,而且在清王朝、准噶尔和俄国的外交关系中显露出了他杰出的外交才能。1757年遣其11部各头人组成使团前往北京朝觐。接着于1758、1759、1760年连续三年派使者去北京和热河朝觐,同时促进了哈萨克汗国与清朝的贸易往来。阿布赉曾出兵征讨布亦鲁特部和中亚及伏尔加河一带的卡尔梅克人,取得重大胜利。

阿拜·库南拜(1845-1904)

哈萨克族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民主主义诗人,近代哈萨克书面文学的奠基人。他以纯洁精炼的语言和现实主义手法创作了大量的诗歌、长诗、散文和哲学作品。他为哈萨克诗歌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他以精巧的构思、精练的语言对哈萨克草原现实生活进行了深刻细致、入情入理的解剖,提出尖锐而又令人心悦诚服的评判。

他善于用非常简短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并热情歌颂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的向往。他以既富于哲理性,有富于战斗性文章启迪了哈萨克人民的思想,赢得了哈萨克人民的崇敬。他的大量诗歌和箴言无论其思想性,还是其艺术性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阿拜的作品有俄、美、英、法、土耳其、中等译本,得到广泛好评。

一、猎骄昆弥

猎骄昆弥是哈萨克民族族源之一的乌孙部族的首领,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公元二世纪,猎骄之父难兜靡被遭受匈奴打击的大月氏所杀,猎骄为匈奴单于收养。成年之后他为匈奴人征战,屡建功勋。后来,猎骄决意脱离匈奴钳制,便于公元前161年率领乌孙部族进入伊犁河流域,重建乌孙国,王都赤谷城。乌孙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拥有12万户,人口63万,胜兵188万,是西域最大的国家。

公元前105年,乌孙与西汉王朝联姻,汉朝公主细君远嫁乌孙猎骄昆弥。后来,年事已高的猎骄昆弥要求细君改嫁自己的孙子岑陬,即军须靡为妻。乌孙与西汉王朝联姻及乌孙势力的发展对匈奴形成了巨大的威胁,达到了“断匈奴右臂”,共同夹击匈奴的目的。猎骄昆弥和乌孙部族为中华民族版图的完整归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康 法 藏

康法藏(643—712)哈萨克族康居部人,生长于洛阳,母亲为汉族人,故梵汉兼通。世代相承康居丞相。28岁时出家于太原寺,是华严宗的创始人,佛教高僧。唐朝天授年间,与吐火罗高僧释弥陀山等僧人共同翻译《无垢陀罗尼经》。他不仅对中国的佛教事业做出了贡献,还是一个爱国主义仁人志士,对大唐的统一事业建立了功绩。同时他也是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曾经在唐朝名噪一时。

三、霍尔胡特

霍尔胡特诞生于7—8世纪锡尔河流域的乌古斯—克普恰克联盟时期。在当时,他是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弹唱家。他曾经担任统治阿勒泰、额尔齐斯河及七河地区三位可汗的宰相,制定抗御外敌侵扰,合理利用土地和水源,解决民间纠纷、整编军队,整顿集会,婚丧礼仪等方面的法律。他富于创新精神的执政能力,富于哲理的论述深得民心,成为了当时闻名遐迩,德高望重的人物。后人们为纪念他,将他的言论整理成册——《霍尔胡特圣贤之书》。该书的手抄本现在收藏在梵蒂冈图书馆和德国图书馆内。《霍尔胡特圣贤之书》全面记述了乌古斯—克普恰克联盟自建立、发展至衰亡的过程,反映各民族在抵御外侵的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团结意识与爱国精神;也记述了乌古斯—克普恰克人民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以及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情况,这部作品是研究哈萨克民族的文化、历史、哲学、习俗、宗教、语言、伦理等学科的宝贵资料,它包括格言部分和十二篇叙事长诗。

四、艾卜·奈斯尔·法拉比

艾卜·奈斯尔·法拉比(870—950)出生于现在的哈萨克斯坦奥特拉尔城。他是9—10世纪中亚地区突厥语系民族文化史上的思想巨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后世学者称他是人类文明史上继亚里士多德之后的“第二导师”。

童年时期,他学习突厥语言,系统地研习语法、音乐、数学、物理、天文等学科。为了追求梦想,他十几岁就去了伊朗和巴格达,在那儿苦学十年之久,广交文人学士。他一生足迹遍布伊朗、巴格达、耶路撒冷、埃及、叙利亚等国家和地区。945年,他到达叙利亚,受到国王重用,并享有丰厚的俸禄。当时的学者们评价他是“精通哲学、逻辑学、音乐学、教育学的著名学者,具有博学才识的法拉比。”950年,法拉比不幸逝世,叙利亚国王亲自为他主持国葬,将他安葬在大马士革城的马维亚公墓。

法拉比用毕生的精力汇集东西方文化的精粹,在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上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据统计,他一生撰写了三百多部著作,主要著作有《社会现象学》、《科学系统论》、《亚里士多德著作注释》、《论灵魂》、《论理性》、《知识大全》、《音乐大全》、《论诗歌艺术规律》等。

五、霍加·阿合买提·亚塞维

霍加·阿合买提·亚塞维是11世纪哈萨克族著名的诗人、神学家。他出生于现在的哈萨克斯坦齐姆肯特州赛里木地区。他出生望门贵族,自幼天资聪明,勤奋好学。17岁开始创作诗歌,并逐步跻身于东方诗人之列。

他曾经师从当时的亚塞维城著名的学者阿尔斯兰和布哈尔城著名的学者玉斯甫·哈米达尼,并在他们逝世之后继承他们的事业,先后担任不同的神职。

他创作于晚年的诗歌代表作《警言集》即是诗人创作的顶峰,也是亚塞维神学文学流派的代表作。他本人也因此成为神学文学的奠基人。这部诗歌集的主题是歌颂伊斯兰教义,宣传当时盛行于中亚的神学理念,传播宗教教规,宣扬人们应当舍弃世俗的快乐,以求得来世的永恒幸福,提倡做人应忠诚厚道。

六、屈 出 律

屈出律(—1218),哈萨克乃蛮部族王子,西辽政权最后一位实际统治者。1204年,乃蛮部族的塔阳汗为成吉思汗击败,乃蛮部族随之败溃。屈出律于1208年流亡西辽的首都,为西辽国王耶律直鲁古收留。屈出律很快取得了耶律直鲁古的信任,耶律直鲁古将女儿嫁给了他,并委托其处理国事。1211年,屈出律在花剌子模的支持下发动政变,软禁耶律直鲁古,成为西辽的实际统治者。执政期间,屈出律改变了西辽的宽容政策,强行推行佛教信仰,引起国内民众不满。1218年,哲别率蒙古大军讨伐屈出律。屈出律众叛亲离后逃亡巴达克山,被当地民众抓获后送蒙古军处决。

七、乃 贤

乃贤(1309—1368)哈萨克民族葛逻禄部人,字易之,别号何朔外史,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生活的时代正是元朝由盛转衰,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的时期。他四处奔走,体察社会各阶层境况,寻找补偏救弊之方,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胸襟。并写下了大量以热情歌颂富饶美丽的大好河山和现实批判为内容的诗歌。他用汉语创作诗歌,并达到了相当高的造诣,可以说是多民族统一中华民族团结的灿烂花朵。他没有民族偏见,十分同情处在生活最底层的汉民族劳苦大众。他一生的行为和诗歌创作都表现了忧国忧民的思想。

八、脱 脱

脱脱(1314—1355)哈萨克族蔑尔乞惕部人。他是元朝武宗、仁宗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军事家马札尔台之子,从小生活在热爱汉文化的家庭之中,聪明好学,随汉儒学习汉文经史,且膂力过人。1331年文宗执政时期,背授予虎符,忠侍卫亲军都指挥使。1335年又提调左阿速卫。1341年顺帝任命脱脱卫中书右丞相,录军国重事。辽、金、宋三史编撰都总裁官。他前后两度任右丞相达十年之久。

脱脱博才多学,抱负远大,顺应历史潮流,不带民族偏见,与顽固久势力及逆行那个不懈的斗争,。在危难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开辟了新局面。

九、阿山海戈·萨比提

阿山海戈·萨比提是15世纪哈萨克著名的哲学家、诗人。他博学多才,见多识广,而且长寿。他的原名叫阿山,海戈(悲愁之意)则是人民鉴于他一生忧国忧民,悲愁不已,而冠于他的尊称。他曾经担任金帐汗国,哈萨克汗国的重臣。

无论是在可汗的宫殿,还是在广阔的草原,阿山海戈都旗帜鲜明地主张统一,反对分裂,强调各民族和睦相处。他痛谏破坏统一的统治者,宣扬平等、和睦和互助。他曾经骑着白骆驼,为寻找水草丰美,风和日丽,没有剥削和压迫的乐土而奔波一生。

十、哈 斯 木 汗

哈斯木汗(1509—1518)系哈萨克汗国第三任可汗。1511至1518年在位。执政期间,制定了哈萨克汗国的第一部法典—《哈斯木汗法典》。这部法典包括财产法、民事法、刑事法、兵役法和使臣法等五项内容。这部法典制定之后,哈萨克社会秩序安定,人民安居乐业。这部法典奠定了哈萨克汗国的法律基础。之后,哈萨克汗国由额斯木汗制定的《额斯木汗法典》和由头克汗制定的《七项法典》都是在此基础修订的。

十一、贾尼别克·别尔达吾列提

贾尼别克·别尔达吾列提(1714-1792)是哈萨克汗国的创建者之一。十三世纪,哈萨克民族各部为了共同抗御成吉思汗的侵略征服,开始建立部族联盟。十五世纪中叶,由贾尼别克和阿布赉等部族首领联合创建了哈萨克汗国。贾尼别克被民众尊称为“贤士贾尼别克”。他不仅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军事家,还是一位能言善辩的雄辩家,一位出口成章的诗人。在民族的危难关头,他与哈萨克民族英雄阿布莱、哈班拜、博甘拜、纳吾热孜拜等共同抗御准噶尔蒙古贵族的叛乱,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十二、阿布赉·瓦里

阿布赉·瓦里(1771—1781)出生于哈萨克族中玉兹的一个贵族世家。他生活的时代正是准噶尔蒙古贵族叛乱,沙皇俄国向哈萨克草原大肆进犯的非常时期。童年时,他怀着父亲被准噶尔叛军所杀害的家仇,怀着国土被侵占,人民被压迫的国恨颠沛流离,在各地流浪。成年之后加入了抗击准噶尔叛军,屡建功勋,使哈萨克民族转危为安。1735年他成为了中玉兹的可汗。

在抗击准噶尔叛乱的长期斗争中,阿布赉成长为了既有政治远见,又有指挥才能的军事战略家,同时也造就了一支能征善战的英雄队伍。1743年,他受到哈萨克人民的一致拥戴,成为了哈萨克民族三个玉兹的可汗。后来,阿布赉率军与前来抗御准噶尔叛军的清朝军队并肩协同作战,并大获全胜。他于1757年6月率哈萨克民族的三个玉兹先后归顺清朝,1771年阿布赉可汗被清政府封为可汗。

十三、阿拜·胡南巴依

阿拜·胡南巴依(1845—1904)出生于哈萨克斯坦塞米巴拉金斯克州成基斯乡一个部落首领家庭。他是哈萨克民族近代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民主主义诗人。他自幼聪明好学,才思敏捷,精通阿拉伯、波斯、察哈台、俄罗斯等语言,博览群书,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

他出身豪门,却永远站在被奴役的人民一边,甚至不惜与代表封建主利益的父亲断绝关系。他广泛参与社会活动,创办新学,普及科学知识,提倡吸收新思想,学习新知识,改造社会。他以诗歌为武器,抨击封建制度,反对沙俄侵略,痛斥出卖民族利益的走狗行径,唤醒和团结哈萨克人民。他的诗歌被誉为“哈萨克民族生活的一面镜子”。

阿拜·胡南巴依以他在特殊时期所表现出来的超凡思想与智慧,对民族文化进步做出的重大贡献而在哈萨克民族近现代史上以及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具有一席无以替代的显赫地位。他那博大精深的思想,令人震撼的人格魅力,沉重而神圣的匡世救民的使命感,为民族振兴而义无反顾不懈斗争的执著精神,使全体哈萨克人民尊奉他为哈萨克民族的精神象征。他的作品已经被译为英、法、德、中、俄、土耳其等文字在全世界广为流传。1995年,阿拜·胡南巴依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名人。同时,1995年也被命名为阿拜年,世界各地举行了不同形式的纪念活动。

十四、玛怡和·哈卡普

玛依和·哈卡普(公元前711年——687年)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倡导哈萨克三大部族结成联盟。他是哈萨克民族法律的奠基人,首次规范了哈萨克民族的习惯准则,制定了初步的偿命法、偿畜法、草场法、婚姻法、盗窃抢劫惩办法、证据认定法 ,提倡公平裁决,公正执法。

十五、脱翰邻勒汗

脱翰邻勒汗是11世纪突厥联盟克烈部族的著名可汗,曾经以金朝的名义打败塔塔尔人,辅佐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该行政。

十六、哈班拜·霍加胡里

哈班拜·霍加胡里(1691—1770)是阿布莱可汗抗击准噶尔叛乱和沙俄侵略的著名军事家、民族英雄、社会活动家,曾经参加了阿布莱可汗统帅的所有战役。也是曾经打败多名不可一世的蒙古勇士,立下赫赫战绩的大力士。

十七、叶山格里德·胡达依纳扎尔

叶山格里德·胡达依纳扎尔(1711——1781)著名的军事家、开明官吏、社会活动家。曾经与阿布莱可汗、哈班拜英雄携手并肩抗击准噶尔叛乱和沙俄侵略,毕生致力于保家卫国,造福人民的伟大事业。

十八、白山布·朵南拜

白山布

·

朵南拜(1803——1872)中国新疆布尔津县人,哈萨克民族冬布拉音乐作曲家,曾经创作一百多首冬布拉乐曲。他还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才思敏捷、能言善辩的雄辩家。

十九、塔扎别克·普斯尔曼拜

塔扎别克·普斯尔曼拜(1804—1871)是追随阿布莱可汗英勇抗击准噶尔叛乱和沙俄侵略的民族英雄,开明的毕官、著名的神枪手、摔跤手。

二十、哈依拉克拜·夏勒克

哈依拉克拜·夏勒克(1828——1877)中国新疆额敏县人。著名的冬布拉音乐作曲家、演奏家。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贤明的毕官、。

二十一、齐德·沙勒恒拜

齐德·沙勒恒拜(1839——1912)中国新疆伊犁人。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民族英雄、贤明的毕官、雄辩家。

二十二、博克·吉尔哈朗

博克·吉尔哈朗(1846——1904)中国新疆青河县人,贤明的首领、民族英雄、社会活动家、雄辩家。他毕生致力于推翻封建反动统治,反对压迫和剥削,建立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

二十三、达莫江·克西吾拜

达莫江·克西吾拜(1861—1908)中国新疆塔城人。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民族英雄,毕生致力于推翻封建王朝,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伟大事业。

二十四、艾赛提·乃蛮拜

艾赛提·乃蛮拜(1867——1923)出生于哈萨克斯坦斜米州哈尔哈热勒县。著名的抒情诗人、作曲家、阿依特斯阿肯、歌唱家。

二十五、阿合提·乌鲁木吉

阿合提·乌鲁木吉(1868——1943)中国新疆富蕴县人。中国哈萨克民族书面文学的奠基人、杰出的知识分子、著名诗人、教育家、旅行家、著名社会活动家。他曾经游历阿拉伯、欧洲诸国,并于1891年在俄罗斯喀山出版社出版了叙事长诗《吉汗夏》,此书曾经再版17次。1943年死于国民党盛世才的监狱。

二十六、达茹拜·苏沃尔特

达茹拜·苏沃尔特(1872—1939)中国新疆托里县人,贤明的首领、社会活动家。他毕生致力于推翻封建反动统治,反对压迫和剥削,建立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

二十七、贾布克拜·布里和尼西

贾布克拜·布里和尼西(1874——1958)中国新疆伊犁人。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民主主义人士、教育家。满清、国民革命以及社会主义革命期间曾经积极投身社会事务。从1923年开始开办新学堂,宣传进步思想,传授新知识。

二十八、巴依毛拉·哈热克

巴依毛拉·哈热克(1878—1937)中国新疆和丰县人。他是中国哈萨克民族现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奠基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社会活动家。

二十九、阔德克拜·玛热勒拜

阔德克拜·玛热勒拜(1888——1937)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州热依木别克县人,著名的社会活动家、诗人。

三十、夏里普汉·阔格岱耶夫

夏里普汉·阔格岱耶夫(1901—1942)中国新疆阿勒泰人。新疆三区革命著名将领、哈萨克民族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曾经为阿勒泰地区的解放事业和民族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1942年死于国民党反动派盛世才的监狱。

三十一、唐加里克·卓勒德

唐加里克·卓勒德(1903——1947)中国新疆新源县人,中国哈萨克民族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杰出的进步诗人、作曲家、社会活动家。曾经三度被国民党盛世才投入监狱,受到非人的折磨。第三次出狱不久就去世了。

三十二、达列里汉·苏格尔巴依耶夫

达列里汉·苏格尔巴依耶夫(1905—1949)出生于蒙古人民共和国巴彦沃勒盖省。中国哈萨克民族现代军事家、社会活动家。曾经担任新疆三区革命军阿勒泰师师长、三区革命临时政府阿勒泰行署专员。1946年曾经获得三区革命军将军军衔。1946年至1949年,曾经担任新疆临时政府卫生厅厅长、阿勒泰行署专员。曾经获得三区革命军金星奖章、一级解放胸章、人民英雄奖章。

三十三、阿克巴尔·叶斯博森

阿克巴尔·叶斯博森(1911—1944)中国新疆尼勒克人。新疆三区革命军将领、民族英雄、雄辩家。

三十四、杜别克·努尔塔扎

杜别克·努尔塔扎(1921—1947)中国新疆裕民县人,中国哈萨克民族年轻的哲学家、著名的教育家、编辑、艺术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他在自己暂短的一生中,提倡改革,提倡新学,号召人民投身革命,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

纯手打,求采纳!

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哈萨克族总人口为12505万人,其中:男性6339万人,女性6166万人;性别比为10280。与10年前的'四普'相比,哈萨克族人口增加了1397万人,增长率为1258%,平均年增长率115%。 在哈萨克族人口中,城镇人口有1907万人,占总人口的1525%;乡村人口10597万人,占总人口的8475%。与10年前相比,哈萨克族城镇人口比率提高了118个百分点。  哈萨克族在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分布,主要集中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有12450万人,占哈萨克族总人口的9957%。另外,哈萨克族人口在2000人以上的地区只有甘肃省,其余地区都不到1000人。  从各年龄段的人口比例看,少年儿童人口(0-14岁)比重为3079%,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比重为6629%,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占292%,与1990年相比,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下降了1213个百分点,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和老年人口比重分别增加了1184和028个百分点。1990年和2000年哈萨克族人口的性别年龄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  15岁及以上人口有8654万人,在15岁以上的人口中,文盲人口232万人,文盲人口比率为268%,其中男性成人文盲率为188%,女性成人文盲率为348%。与1990年相比,文盲人口减少了551万人,文盲率下降了967%。  6岁及以上人口11265万人,其中,受过小学以上(含小学)教育的占9608%,受过初中以上(含初中)教育的占4763%,受过高中及中专以上教育的占1723%,受过大专、大学教育的占410%。平均受教育年数787年,比10年前增加142年。  在15岁及以上人口中,劳动力为6143万人,其中从业为5731万人,失业412万人(按'五普'长表推算),劳动参与率为6697%,在业率为6247%,失业率为671%。从业人口中,从事第一产业的占7791%,从事第二产业的占385%,从事第三产业的占1825%。  从职业看,2000年从事脑力劳动工作的占全部从业人口的比率为1469%,从事城市体力劳动的比率为819%,从事农村体力劳动的比率为7712%。具体地说,担任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占从业人口的比率为187%,担任技术工作的占967%,办事员占315%,商业、服务员的比率为336%,从事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作的比率占479%,从事农林牧渔工作的占7712%,而从事其他工作的比率占004%。  在哈萨克族15岁及15岁以上的人口中,已婚比例为6466%,初婚比例为5728%,再婚的人数占196%,离婚比率为078%,丧偶比例为464%。  在1999年11月1日-2000年10月31日期间,全国哈萨克族出生人口为20720人(按长表推算),总和生育率为156。出生性别比为10495,其中一孩出生性别比为9836,二孩出生性别比为11000,三孩出生性别比为12768。  在1999年11月1日-2000年10月31日期间,全国哈萨克族死亡人口为6450人,其中:男性3864人,女性2586人。粗死亡率为519‰,其中男性为613‰,女性为422‰,婴儿死亡率为2620‰,预期寿命为6739岁。

法国有多少哈萨克族人

2000。哈萨克族大多数分布在哈萨克斯坦,另在蒙古国、士耳其、巴基斯坦、印度、德国、俄罗斯、美国等国也有分布,约1000万人口,只有少部分...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