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三家分晋都是哪三家?
三家分晋是指东周时代,韩、赵、魏等氏族纷纷独立建国、致使晋解体的事件。因此韩、赵、魏三国又被合称为“三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周天子始封三家为诸侯国。司马光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的记载就从这一事件开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作为春秋与战国的分界。
晋无公族周代各诸侯国通常都将公室子孙分封为大夫,各家大夫都有封地,以血缘关系作为公室的屏卫。而晋国骊姬之乱时,晋献公却逐杀诸公子,从此晋国不再分封公子、公孙为大夫,史称“晋无公族”。到晋成公时以“宦卿之适子而为之田,以为公族”,赵盾又将各家异姓大夫代为公族,晋公室的力量由此衰微,独立意识渐强的异姓卿大夫力量兴起。
六卿晋文公、晋襄公时,狐氏、赵氏、先氏、郤氏、胥氏等氏族颇有权势,以后又有韩氏、魏氏、栾氏、范氏、荀氏等强大世族。春秋中期以后,十余家卿大夫控制晋国政局。经过激烈兼并,到春秋晚期只剩下赵、魏、韩、范、智、中行氏六家,称为“晋国六卿”。
三家灭智春秋末期,范氏、中行氏两大夫被灭,晋国只剩下智、赵、韩、魏四家,其中以智氏最强。担任正卿的智伯荀瑶恃强向韩康子、魏桓子索得土地,在向赵襄子索地遭拒后,于周贞定王十四年(前455年)攻打赵氏,并胁迫韩、魏两家出兵合围。赵襄子退居晋阳固守。智伯围困晋阳两年,而不能下,引晋水淹灌晋阳城。危急中,赵襄子派张孟谈说服韩、魏两家倒戈,放水倒灌智伯军营,大破智伯军,擒杀智伯。十六年(前453年),三家尽灭智氏宗族,瓜分其地,是为晋阳之战。此战为日后“三家分晋”奠定了基础。
三家分晋周考王七年(前434年),晋哀公死,晋幽公即位。韩、赵、魏瓜分晋国剩余土地,只有绛与曲沃两地留给晋幽公。从此韩、赵、魏称为三晋。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由周天子封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是为三家分晋,与晋侯并列。此即《资治通鉴》中春秋时代与战国时代的分界点。
周显王二十年(前349年),韩、赵二家瓜分晋后悼公残余的食邑,晋国彻底灭亡。
晋国在(前七世纪)国君姬重耳即位时,追随他流亡的那些大臣,就组成了一个世袭的贵族统治集团,这个统治集团曾为晋国建立长期霸权。范家、中行家、荀家、韩家、赵家、魏家。六大家族共同掌握权力,成为鲁国三桓政治的复制品,
晋国国君跟鲁国国君一样,地位越降越低。再经过百余年的排挤倾轧,到本世纪(前五)四十年代,六大家族又发生火并。范家、中行家在火并中失败,被驱逐出国,于是只剩下四大家族
到纪元前四五三年,韩、魏、赵三家联军向睡梦中的荀家兵团发动突击,荀家全族被屠。
现在,晋国只剩下三大家族。史学家为了方便,像称“三桓”一样,称韩、魏、
赵三家为“三晋”,晋国国君就更没有份量了。反而到三家去朝见。
晋国曾是春秋四大强国之一,首任国君是周武王的儿子唐叔虞。后来晋国在晋献公时期,因为打败楚国而正式崛起,成为当时一霸。不过春秋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期,没有哪个诸侯国能一直处于领导地位,此后晋国也是同样开始步入衰落,最后被韩、赵、魏三家瓜分,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晋。等晋静公被杀后,晋国就算是彻底灭亡了。为什么曾为天下一霸的晋国最后会落得一个被瓜分的局面呢?这其中就跟晋国当时发布的一项制度有很大的关系。
公元前633年,晋文公改革军制,每军各设一名将、一名佐,按地位高低分别是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中军将权力最大,为正卿(上卿),中军佐为次卿(亚卿),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四个则是下卿。
三军六卿由跟随他流亡的卿族大臣担任,将佐来自狐氏、先氏、郤氏、胥氏、栾氏、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赵氏、魏氏等十一个家族。六卿职位并非固定,一旦有去世空缺,根据才能和次序递补。六卿对外出战掌握军队,对内也管理内政,这项制度也就流传下来。
按照春秋时期世袭制度,卿大夫官职世代可以接替,卿大夫听命于国君,管理国家;对外时,六卿团结一致,共策共力,尊王攘夷,抵御四夷入侵,维护周室王朝,捍卫华夏文明。
曾任六卿的十一个家族中,狐氏、先氏、郤氏、胥氏、栾氏、韩氏六族姬姓源出于国君,但是血缘已经出五服;智氏、中行氏、魏氏都属于周朝公族,智氏和中行氏源自荀氏。也就是掌握晋国内政和对外征战的核心家族都是都是客卿。
周代分封制,王子王孙,公子公孙都拥有很大权力,晋国继承制度却与众不同。
晋献公在位时,担心国内公子公孙势力太大,几乎夜不能寐。大臣士蒍献计策,离间群公子,8年时间将公族屠杀干净。
晋献公有贾女、齐姜、狐季姬和小戎子姐妹等后妃,生了太子申生、重耳、夷吾等公子。前672年,即晋献公五年,伐骊戎,骊姬、骊姬弟(妹妹),俱爱幸之。
在骊姬影响下,太子申生被逼自杀,重耳、夷吾逃到别国。重耳后来虽然继位,但是父亲诡诸的做法也影响到了他。
从此以后,晋国历代公子只能流亡其他诸侯。而掌握内政和军事的六卿却世代传承,各个大家卿大夫不断坐大。晋国国君和周天子一样成了傀儡。晋桓公二十年(前369),赵成侯、韩懿侯迁晋君于屯留。晋桓公三十年(前359年),赵成侯与韩昭侯分晋,迁晋君于端氏。晋静公八年(前349年),赵国夺取晋国的端氏,又将晋君迁回屯留。不久,韩玘杀晋君,晋国最终灭亡。
战国时期有一个叫先轸的先人,春秋晋国执政,初为下军之佐,后升中军元帅,职掌国政。先轸曾经率领晋军在崤山一带打败秦军,他的儿子先且居后来继位中军元帅,在彭衙再一次打败秦军。且居有子曰克、孙彀等,相继辅佐晋襄、灵、成、景诸君。后因故遭灭族,其后各有流散。
春秋战国时期,三家分晋都是哪三家?
本文2023-11-25 01:16:4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48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