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姓建立哪些政权?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4浏览:2收藏

慕容姓建立哪些政权?,第1张

一、前燕

慕容皝、慕容儁、慕容暐;

二、后燕

慕容垂、慕容宝、慕容详、慕容麟、慕容盛、慕容熙;

三、西燕

慕容泓、慕容冲、慕容顗、慕容瑶、慕容忠、慕容永;

四、南燕

慕容德、慕容纳、慕容超。

五、北燕

慕容云。

历史上慕容氏建立的政权:

1、前燕

前燕(337年~370年),十六国时期鲜卑族贵族首领慕容皝所建立的国家,国号为“燕”,全盛时的统治地区包括冀州、兖州、青州、并州、豫州、徐州、幽州等部分,历三世两主,共十九年。从慕容皝称王算起是三十四年。

337年十一月,辽东公慕容皝自立为燕王。342年,击败了后赵的二十万大军,解除了来自中原的压力,建都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市)。

燕王慕容儁四年(352年)十一月,慕容儁称帝,建年号元玺,迁都到蓟城(今北京市)。随后的几年前燕平定了北方的局势。357年,定都在邺(今河北省临漳县)。

燕幽帝建熙十年(369年),枋头战役中吴王慕容垂大败桓温,此时前燕到达鼎盛,但是后来前燕朝廷小人迫害慕容垂、慕容楷等人。建熙十一年(370年)十一月,仅一年时间,前秦灭亡燕国。

2、后燕

后燕(384年~407年)是十六国时期鲜卑慕容氏诸燕之一,建立者为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五子慕容垂,定都中山,后迁往龙城,全盛时有今河北、山东及辽宁、山西、河南大部分地区。

384年,慕容垂在荥阳自称燕王,建立后燕。初期后燕实力强盛,曾打退东晋、击败前秦、攻灭西燕,一度成为当时东亚最强大的政权,但后燕在395年的参合陂之战中惨败于北魏拓跋珪,396年六月,北魏攻下后燕都城中山。

自此后燕被一分为二,一蹶不振。后燕迁都到龙城,此时的后燕内乱不断,最终在407年被北燕高云所取代。

3、西燕

西燕(384年~394年),十六国时期慕容泓继前燕亡国以后建立的政权,史家称其为西燕,属于慕容氏诸燕之一。定都长子(今山西省长子县)。

盛时有今山西﹑河南各一部分。因为西燕国祚过短(享国不足一纪)且国力不盛,崔鸿撰《十六国春秋》时未对该政权独立列出,故西燕政权不在五胡十六国之内。

慕容永时期的西燕疆域北邻北魏,东面与慕容垂的后燕政权以太行山为界,西部为铁弗匈奴刘卫辰部和姚苌的后秦,南与东晋隔太行黄河相望。

4、南燕

南燕(398年-410年),十六国时期慕容氏诸燕之一,由慕容德所建,398年建都滑台。统治范围包括今山东及江苏的一部分,国号为燕,先后定都滑台、广固。

慕容德原是后燕宗室范阳王。397年,当后燕君主慕容宝在参合陂战役为北魏击败后,后燕被截成南北两部分。398年慕容德在滑台(今河南省滑县)自称燕王。

399年滑台为北魏攻占,慕容德率众向东,攻取青州兖州,入据广固(今山东省青州市)。400年,慕容德改称皇帝。405年,慕容德病逝,侄子慕容超嗣位。

409年东晋刘裕率师北伐,410年二月广固失陷,南燕亡。

5、北燕

北燕(407年~436年)是十六国时期慕容云、冯跋建立的政权。

407年,冯跋发动政变灭后燕,拥立后燕惠愍帝慕容宝的养子,高句丽人高云(慕容云)为帝,都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市),仍沿用燕国号,史称“北燕”。

409年,慕容云被部下离班、桃仁所杀,谥号惠懿帝。冯跋平定政变后即位于昌黎(今辽宁省义县)。据有今辽宁省西南部和河北省东北部。436年被北魏所灭。

北燕因其都龙城,又名黄龙,因此南方的刘宋称其为黄龙国。也有史书因其地处东北称其为东燕,但较为罕见。

中国姓氏繁多,有些姓氏因为少见而显得神秘和珍贵。

禤、司徒、冼、植等一系列姓氏主要在广东,在山东从未听说。

尉迟(尉)、邴、咸、展、逄(不读feng)、位、蔚这一系列姓氏,除了尉迟、蔚、位,其他姓氏只在山东省见过。注:位姓(原始来源不详)一般是“魏”的改写,尉(原源于姬姓、尉迟、以及官职),可能系蔚姓(猜测)等的改写。

闭、玉、覃、兰(蓝)、农(侬)、蒙、韦多分布于广西,广西之外比如山东很少见,但在山东见到过兰(蓝)、韦、覃和玉。注:兰、蓝姓不同源,但近代有人将蓝姓写作兰姓;农姓亦作“侬”。

别姓,人口稀少,山东省有分布,仅在山东省的某个频道听说过。

我曾经在成绩单上看到一位姓“佗”的,这可能是我这辈子见过最小的姓氏了。上面列举的姓氏人口数量均多于“佗姓”。

还比如说粟,栗这些姓氏,虽然说它们在《中国四百大姓》(下文称《四百大姓》)中排名300之前,但我很少看到这些姓氏

还有门姓,盖姓,只在我们那里见过,我有个同学姓门,不过这个姓应该多数在北方,《四百大姓》中排到300名之外

巨姓,这个姓氏也蛮罕见的,由于人口稀少,《四百大姓》中没有相关数据

慕姓,据说山东省有一些是来自于慕容姓,我遇到过这个姓氏,盲猜他应该是慕容姓改的,我也没有深入了解

再诸如蔺姓(同学)、纵姓(低年级的学弟学妹成绩单看到的)、茹姓、遇姓、苑姓(比如说苑琼丹,但我有一位同学姓苑)、谌姓(我知道奥运冠军谌龙,谌利军,这个姓氏有两个读音)

另,除了上文提到的慕姓,某些稀有姓氏,可能他本来是比较其他姓氏:

比如说衣姓,栖霞那边有,说和马姓有关,传说有一个叫衣马营的地方,衣姓主要分布在山东省,我碰见过,有一位同学,这个姓氏在《四百大姓》排三百八十七;

慕容\慕”姓氏的由来与演变

“慕容”,是鲜卑慕容部族的名称,后被用作本部族人的姓氏。那么,“慕容”是怎么来的呢?

《晋书·慕容廆载记》称其曾祖莫护跋,(魏初)“时燕代多冠步摇冠,莫护跋见而好之,乃敛发袭冠,诸部因呼之为步摇,其后音讹,遂为慕容焉”。意思是说,当时北方的汉人流行戴步摇冠(一种带有悬垂装饰物的帽子),莫护跋见了也很喜欢,也做了一顶,整天戴在头上。鲜卑人见了他这种打扮,都称他为“步摇”,因当地语言“步摇”同“慕容”读音相近,所以传到后来就成了“慕容”。从莫护跋的孙子慕容涉归开始,便干脆以“慕容”作为部落和姓氏的名称。西晋时,慕容涉归儿子慕容廆占领燕北、辽东一带,自称鲜卑大单于,他的子孙正式以慕容为姓。

在两晋十六国时期的中国北方大地上,鲜卑慕容氏家族南征北战,建国立业,叱咤风云,先后在北方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燕、南燕等割据政权,占据了中国北方的大半疆土,它们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直到鲜卑化汉人建立的冯氏政权北燕被北魏灭亡以后,鲜卑慕容氏家族瞬间便跌落深谷,上百万的鲜卑慕容氏贵族和平民百姓,为了保全性命,大都更名改姓了,或融化在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族人民中间。除相当部分慕容氏人随从汉姓,还有相当部分人取“慕容”的第一个字改姓“慕”,或者改取与鲜卑慕容氏有密切关系的其他姓氏,有很少一部分人仍然坚持使用慕容本族原姓,如北魏有青州刺史慕容白曜、五代十国时有慕容彦超、宋代有慕容延昭,等等。

但实际上,“慕容”称号的出现,时间还要早一点。据《三国志·魏书·鲜卑传》注引《魏书》,东汉桓帝(公元146~167年在位)时,檀石槐分鲜卑为东、中、西三部,中部鲜卑之“大人”(首领)中即有慕容之名。但这里提到一个事实,即“慕容”和“步摇”的谐音关系。

步摇本是指一种首饰, 汉刘熙《释名·释首饰》:“步摇,上有垂珠,步则摇动也”。“步则摇动”应是“步摇”的原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步摇”一词在文献中屡屡出现,或称步摇,或称“金步摇”,或称“步摇钗”、“步摇花”。

中国考古中发现的步摇实物,主要出土在辽西地区发现的慕容鲜卑人墓中,从朝阳十二台袁台子发现的慕容鲜卑人进入辽西的早期墓,到前燕建国后的北票房身、喇嘛洞和朝阳袁台子、西营子慕容鲜卑人墓葬,再到北燕皇帝冯跋之弟冯素弗墓(公元415年)等,都发现了慕容鲜卑人喜爱的“金步摇”饰品。就是文献记载的慕容鲜卑贵族普遍使用的“步摇冠”。

正是历史上的慕容因亡国后大部迁到中原及其它地区,或与当地民族融化,或已更改了原有的姓氏,流传到今天的慕容姓氏已经甚少,因此才会显得寻找“慕容”有多么重要。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前燕、后燕、北燕、南燕、西燕作为慕容氏建立和统治的北方帝国,对推动中国的历史进程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寻找“慕容”的过程,也是研究“慕容”民族史发展的过程,作为中国上千个姓氏中的“慕容”,他与其他姓氏民族同样是华夏民族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曾经创造了辉煌历史的“慕容”,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民族文化,多个国家政权,无数个让人们难以忘却的历史瞬间。感谢你能关心寻找“慕容”活动,并参与到其中来。

《三国志·鲜卑传》记载,汉桓帝时,北方的鲜卑族分为中、东、西三部,慕容氏则出自东部鲜卑中。关于“慕容”姓氏,《通志·氏族略》的记载,慕容氏出自中古时期,部族首领高辛氏的后裔,建立鲜卑国,自言慕二仪(天地)之道,继三光(日、月、星)之容,因此以“慕容”为姓,称为慕容氏。另外,史书对于东部鲜卑部族首领莫护跋的记载,说他率部定居辽西,“见燕代少年多冠步摇冠,意甚好之,遂敛发袭冠。诸部因呼之‘步摇’,其后音讹,遂为‘慕容’焉。”由此,部落之名称为“步摇”。而莫护跋的后人,取部落族名为之“姓氏”,遂为慕容。其后,慕容氏在辽西称王建国,并不断扩大势力和疆土,到东晋十六国时期,先后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燕”、“南燕”等,这是历史上不争的史实。慕容氏建立的政权亡国后,其慕容氏族人确因躲避迫害,大部分散居中原和其它地区,或将“慕容”姓氏为“慕”,或因与其它地区的汉人混居改为他姓。你们那里保存下来的宗族谱十分重要,很可能是研究“慕容氏”或“慕”氏族亲源流的重要资料

慕容复为鲜卑人的后代,自称根据“大燕皇帝世系谱表”,十六国时的前燕、后燕、南燕等国的诸位慕容氏人都是他的祖先。

慕容氏一族武功高强,威名远播,英俊潇洒、风度翩翩,名震江湖。

慕容复为了达成祖训的兴复大业,广习各路各派的武功,而钟情于己的表妹王语嫣借此与他亲近。麾下有邓百川、公冶乾、包不同、风波恶四大家将。

然而慕容复一心一意以祖传训诫为重,欲兴复大燕的国家大业,为人心机颇重、城府极深,为了达成目的不择手段。

慕容复通过参合庄”还施水阁“与曼陀山庄”琅环玉洞“,习得各门派的多样武功,及继承家传绝招“斗转星移”。

扩展资料

慕容复,金庸作品《天龙八部》中的人物,出身于武林世家姑苏慕容。其真实身份是于五胡十六国时期入侵中原,并建立多个“燕国”的鲜卑族贵族慕容氏余脉,是个没落的天潢贵胄,其名字中的“复”字就是要时时提醒他要复国称帝。

曾经与丐帮帮主乔峰并称为“北乔峰南慕容”,为江湖年轻高手中的双峰。他面如冠玉,文武双全,潇洒闲雅,机警多智,是金庸笔下少有的翩翩美公子。

与姑苏慕容的历代高手一样,慕容复也以武功博学而著称于世,更号称“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令江湖中人无不忌惮三分。最后因复国屡屡受挫而发疯。

-慕容复

慕容姓建立哪些政权?

一、前燕慕容皝、慕容儁、慕容暐;二、后燕慕容垂、慕容宝、慕容详、慕容麟、慕容盛、慕容熙;三、西燕慕容泓、慕容冲、慕容顗、慕容瑶、慕...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