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赵氏望族有多少家
1. 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赵胜家族,战国时强宗大族。
赵胜(?-前251),战国时赵国公子。平原君。赵武灵王赵雍之子,赵惠文王赵何之弟。有子孙赵代等。其后竟与赵俱亡。
2. 马服(今河北邯郸市西北)赵奢家族,战国时军功世家。
赵奢,以功封马服君。其子赵括(?-前260),善纸上谈兵。其后为马服氏,进而演为马姓。
3. 苍梧(今广西梧州)赵光家族,秦汉时官宦世家。
赵光,南越苍梧王,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封随桃侯。其子赵昌乐。赵光玄孙赵放。三者皆为随桃侯。
4. 涿郡蠡吾(今河北肃宁)赵广汉家族,汉代名宦世家。
赵广汉(?-前67),守京兆尹,其孙赵贡,其后代有名人,宋朝宗室自称为赵广汉之后。
5. 新息(今河南息县)赵临家族,西汉豪门右族。
赵临(?-前11),长女赵飞燕,次女昭仪,二子赵欣、赵钦,后徒家辽西。
6. 平陵(今湖北均县)赵长年家族,西汉官宦世家。
赵长年(?-前51),史记中的“赵成”。二子,赵欣、赵何齐。孙赵牧。
7. 南阳宛(今河南南阳)赵憙家族,东汉官宦世家。
赵憙(前4-80),长子赵代(或叫赵世),孙赵直,曾孙赵淑。
8. 京兆长陵(今陕西咸阳东北)赵岐家族,东汉名宦世家。
赵岐,兄赵袭,族人赵息。
9. 四川成都赵典家族,东汉文化世家。
赵典,父赵戒,兄子赵谦、赵温。
10. 安徽宿县东赵孝家族,东汉名宦世家。
赵孝,父赵普,弟赵礼。
11. 真定(今河北正定)赵云家族,三国武将世家。
赵云,居四川成都府红花巷内。子赵统、赵广。
12. 淮南(今安徽当涂)赵诱家族,两晋军功世家。
赵诱,子赵龚、赵胤。
13. 下邳(今江苏睢宁)赵伦之家族,南北朝隋唐官宦世家。
汉丞相赵周后代。赵彪-赵裔-赵伦之。赵伦之姐姐赵安宗嫁刘翘,生刘裕(宋武帝)。赵伦之-赵伯符-赵倩。赵伦之七世孙赵绰-赵进、赵瑰。
14. 山东平原赵彦深家族,南北朝隋唐官宦世家。
原籍南阳赵氏,东汉太傅赵憙后代,赵彦深高祖父赵难北魏时任清河(后改名平原)太守,以后定居在此。赵彦深,本名赵隐,字彦深,北齐宰相。父亲赵奉伯。七子,赵元将、赵仲将、赵叔将、赵公方。赵元将-赵义纲。赵叔将-赵尹平。赵公方-赵仁溥、赵义高。
15. 甘肃酒泉赵才家族,南北朝隋唐军功世家。
赵愧-赵寿-赵才-赵道兴-赵文皎-赵玄俊-赵怀进。
16. 河东(山西永济)赵君煦家族,隋唐官宦世家。
天水赵氏分支。赵显和-赵世立-赵君煦-赵徽-赵睿冲-赵良器、赵良弼。赵良器,六子,赵密、赵扈、赵薰、赵复、赵纵、赵衮。赵良弼,三子,赵永、赵陕、赵潍。赵复,二子,赵元阳、赵真长,孙赵鲁,等五人。赵君煦,兄孙赵珍-赵匡、赵赞。
17. 冀州(今河北冀县)赵捐家族,唐代文化世家。
赵捐-赵博光、赵博宣、赵博文。
18. 汲郡(今河南汲县)赵元亮家族,唐代官宦世家。
原籍河南河间县。赵元亮-赵广微、赵需。
19. 剑川(今云南大理北)赵善政家族,五代白族贵族世家。
赵善政后事不明。
20. 蔡州(今河南新蔡)赵德堙家族,唐五代军功世家。
赵德堙-赵匡凝、赵匡明。子孙后居成都。
21. 陕西华阴赵莹家族,五代官宦世家。
赵溥-赵孺-赵居晦-赵莹-赵易则、赵易从。
22. 秦州(今甘肃天水)赵延义家族,五代方术世家。
赵省躬-赵师古-赵温珪-赵延义
23. 涿州(今河北涿县)赵在礼家族
赵景裕-赵士廉-赵元德-赵在礼,孙赵延勋。
24. 幽州(今北京)赵德钧家族,五代宋军功世家。
赵德钧,本名赵行实,义子赵延寿(本姓刘,父刘邧)-赵赞(原名赵美)。
25. 真定(今河北正定)赵晁家族,五代宋军功世家。
赵晁-赵延溥-赵承彬-赵咸一、赵咸熙。
26. 范阳(今河北涿县)赵上交家族,五代宋官宦世家。
赵光邺-赵简章-赵上交(894-961)-赵晙、赵“日严”(日+严)。
27. 怀戎(今河北怀来)赵逢家族,五代宋军功世家。
赵崇-赵逢-赵极。
28. 河南洛阳赵安仁家族,五代宋文化世家。
赵武-孙子是赵孚-赵安仁,字乐道,三子,赵温瑜、赵良规-赵尚宽。赵良规-赵君锡。
29. 顿丘(今河南浚县)赵延进家族,五代宋军功世家。
赵珲-赵延进-赵昂。
30. 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赵邻几家族,宋代耕读世家。
赵邻几-赵东之。
31. 河南洛阳赵普家族,宋代豪门右族。
原籍幽州蓟(今河北蓟县),因后唐幽州大帅赵德钧连年用兵,不堪其苦,赵迥举族迁到常山(今河北正定县),后又迁到洛阳(922-992)。赵冀-赵全宝-赵迥-赵普-赵承宗、赵承煦。赵普弟二人,赵固、赵安易(930-1005)。赵安易-赵承庆-赵从政。
32. 山东乐陵赵镕家族,宋代官宦世家。
赵镕(944-1000)-赵忠辅、赵忠愿、赵忠厚。
33. 湖南衡山赵方家族,宋代军功世家。
赵士羊-孙赵棠-赵方-赵董、赵疑、赵范、赵葵。赵方孙赵淮为赵葵从子。
34. 汾州(今山西)孝义赵昌言家族,宋代名宦世家。
赵睿-赵昌言
35. 德州平原(今山东邹平县北)赵自化家族,宋代名医世家。
赵自化,高祖赵常,父赵知岩,兄赵自正。
36. 解州闻喜(今山西闻喜)赵鼎家族,宋代官宦世家。
赵鼎-赵汾。
37. 饶州余干(今江西余干)赵汝愚家族,宋代皇族的一支。
赵汝愚,赵元佐七世孙。太宗派。父赵善应,子九人,长子赵崇宪、次赵崇度。赵崇宪-赵必愿。曾孙赵良淳。
38. 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县)赵抃家族,宋明官宦世家。
赵抃,字阅道(1007-1084)-赵屼-赵云。
其后有一支迁居到浙江兰溪。赵年-赵晨-赵贤-赵志皋,字汝迈-赵凤梧。
39. 凤翔周至(今陕西周至)赵瞻家族,宋代文化世家。
原籍亳州永城。赵刚-赵瞻(1010-1082)-赵孝谌、赵献诚、不详、赵彦诒。
40. (益都)赵氏(今山东淄博市博山区)赵平家族
家风:严守礼教,诗书传家。
北宋靖康年间,为避乱,迁蒙阴。始祖赵平,明永乐初年再迁益都的颜神镇。赵平-赵彦名-赵廷杰(南赵分支)、赵廷毅(北赵分支)。赵廷毅-赵课-赵振业-赵继美、赵双美、赵济美、赵进美、赵元美。赵进美(1620-1692)。赵继美-赵作肃。赵双美-赵作肱-赵执信(1662-1744)、赵执谷、赵执蒲、赵执黄、赵执绥。赵进美-赵作谋、赵作耳。赵元美-赵作羹。赵执信-赵愚、赵戆、赵“孙[心底]”、赵念、赵勰、赵庆。赵执信孙九人,曾孙八人。后人还有赵吉。
41. 浙江嘉兴赵泊泽家族,宋代皇族的一支。
赵泊泽(1133-1218),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赵世鸿-赵令睹-赵子裕-赵泊浩、赵泊汶、赵泊泽、赵泊浚。宋史记载,赵泊泽-赵师边、赵师然、赵师膳;但《赵泊泽墓志》明确记载:赵泊泽子男一人,师边。孙二人,赵希励、赵希扐-赵与侵。
42. 明州(今浙江宁波)赵善湘家族,宋代皇族的一支。
赵善湘,赵允让五世孙,父赵不陋。赵善湘子四人,赵汝櫄、 赵汝榟、赵汝榗、赵汝楳。
43. 浙江东阳赵公藻家族,宋代皇族的一支。明代东阳四大姓之一为赵,清代东阳十大姓之一。
赵公藻,赵廷美之后。其后赵与调、赵与淮、赵若恢。赵若恢家族迁城内。赵若恢之孙赵希德迁东阳巍山。后人,赵贤意,赵忠浩,赵祖鹏,赵明锋,赵睿荣,赵睿雍。同治初年,又有一支赵氏宗室,迁东阳降祥头,其祖为赵世将,随高宗赵构南渡,赐地于浙江永康,该家族迁东阳后使赵氏成为东阳十大姓之首。
44. 冠氏(今山东冠县)赵天锡家族,元代军功世家。
赵天锡,父赵林。六子,其中之一为赵贲亨。
45. 临桃(今甘肃珉县)赵阿哥潘家族,元代藏族赵氏望族。
赵巴命-阿哥昌-赵阿哥潘-赵重喜-赵官卓-赵德寿。
46. 山东济南赵受益家族,元代文化世家
赵受益(1235-1293),祖赵友,父赵成,世居青州西流河之南蔡家里。金末为避兵难,赵成举族迁济南。
47. 蔚州(今河北蔚县)赵瑨家族,元代官宦世家
赵瑨,父赵昆,兄赵珪,子赵秉温,孙赵惠。
48. 山东成武赵昶家族,元代地方望族。
南宋皇室赵氏后代。赵昶,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代孙东靖王之子。元初,姐弟三人为避元兵追杀,各自逃命。其兄赵旭,流落禹城。赵昶随其姐逃到成武境郜城集落户隐迹,以国号为姓,称宋昶,县内宋氏超过万人。宋氏族人皆称“赵宋一家”
49. 颖川(今河南许昌)赵宏伟家族,元代官宦世家。
赵宏伟(1282-1326),二子,赵思恭、思敬,孙赵琏、赵琬。
50. 管城(今河南郑州)赵毓家族,元代名门望族。
原籍唐州(今河南泌县),赵毓父赵福始迁至管城。长兄赵瑞,次兄赵选。
51. 河北赞皇赵良弼家族,元代女真族赵氏望族。
赵良弼(1216-1286),女真人,兄赵良贵-赵谠,从兄赵良材。子赵训。
52. 山西怀仁赵璧家族,元代官宦世家。
赵璧(1219-1276),二子,赵仁荣、仁恭。孙赵崇、赵弘。
53. 永平府惠州赵炳家族和迁安赵胜家族,元代军功世家。
赵炳,父赵弘。子六,仁显、仁表、仁荣、仁旭、仁举、兴轨。
明代军功世家。
赵胜,史称系出汉朝赵充国后代,世居河朔。至伯父赵赤(无嗣)和父亲赵再兴,于明初始徙家永平之迁安。
两者同为一个家族,明惠州省入迁安,地处迁西。
54. 上海乌泥泾镇赵如珪家族,元代著名耕读世家。
赵如珪-赵庭芝。
55. 四川成都赵世延家族,元代蒙古族赵氏望族。
赵世延(1260-1336),曾祖“黑旦”公,祖父按竺迩,父赵黑梓。五子,三人知名,野峻台、月鲁、伯忽。
56. 黄县(今山东烟台龙口)赵永福家族,元明地方望族。
该家族原籍山东掖县,因避金兵,赵永福举家徙居此地。四子,赵仲礼、赵仲良、赵仲安、赵仲仁。后分东、西两支。
57. 山阴(今浙江绍兴)赵俶家族,明代文化世家。
赵俶-赵圭玉。
58. 浙江余姚赵锦家族,明代官宦世家。
赵锦,燕王德昭之后。南宋初年南迁余姚。赵玫-赵呙-赵埙-赵锦。
59. 豪州(今安徽凤阳)赵德胜家族,明代军功世家。
赵德胜-赵睿,赵德胜父赵仁,有五子,赵均祥、赵德胜、赵鉴、赵端、赵裕。
赵端-赵麟-赵本-赵辅-赵承庆,赵承庆四传至玄孙赵光远。
60. 益都(今山东青州)赵秉忠家族,明代文化世家。
赵秉忠(1575-1627),族谱记载:“赵氏始祖赵谨,蓟州枣强县人,因花马州军兵作乱,兄弟偕逃,避居山东。一托足于临”月局“县之行山,一栖于益都县之郑母(村)”。父亲赵喜,第十四代孙赵焕斌把状元卷献给国家。
61. 江苏常熟赵用贤家族,明代文化世家。
其先世为宋宗室简国公赵仲谈-赵士鹏,守江阴军。十传至赵实,赘于常熟钱氏,遂家常熟,赵实-赵玭-赵承谦-赵用贤-长子赵琦美,赵用贤孙赵士春、赵士锦。
62. 高邑(今河北元氏)赵南星家族,明代名宦世家。
赵南星-赵清衡。
63. 广州番禺赵介家族,明代文化世家。
赵介-赵洁、赵绚、赵释、赵纯。
64. 汝阳(今河南汝南)赵好德家族,明代官宦世家。
赵好德-赵毅。
65. 德化(今江西九江)赵光抃家族,明代官宦世家。
赵赞化-赵光抃。
66. 四川内江赵贞吉家族,明代文化世家。
赵贞吉,先祖为宋丞相赵安仁(洛阳赵安仁家族),子赵鼎柱。
67. 浙江江山赵镗家族,明代文化世家。
该家族为宋商王赵元份后代。太宗派。靖康年间,武略将军赵善孚以护高宗南渡,始家邑西乡之竹和。元代末年,赵友三又举家徒居泉塘,号泉塘赵氏。赵同鹏-赵思汤-赵志谦-赵平海-赵风山-赵镗。
68. 代州(今山西代县)赵文博家族,明代官宦世家。
赵思明-赵忠-赵文博(1424-1497)。
69. 祥符(今河南开封)赵云翰家族,明代文化世家。
原籍河北邢台。赵云翰-赵愚、赵鲁。
70. 山东济宁赵崇璧家族,明代军功世家。
原籍山东鱼台县,赵荣-赵忠(永乐中为济宁卫,遂家济宁)-赵胜-赵雄-赵禄-赵卿-赵崇璧。
71. 云南鹤庆赵德宏家族,明代官宦世家。
赵德宏(1476-1539),先世为蒙诏人,始祖为赵铎率,后有赵坚-赵连-赵获-赵春-赵应-赵敏-赵远-赵德宏。
72. 潞州(今山西长治)赵伟家族,明代官宦世家。
赵彦举-赵友谅-赵子和-赵伟。
73. 长州(今江苏苏州)赵忠家族,明代官宦世家。
赵忠,为宋宗室福王之后代。福王六代孙赵繇汴迁越再徒苏。赵孟桂-赵由瑶-赵宜睿-赵学礼赵忠。
74. 江都(今江苏扬州)赵辉家族,明代豪门右族。
赵和-赵辉,妻为明宝庆公主,朱元璋最幼女。
75. 山东寿光赵槛家族,明代官宦世家。
赵铎-赵福-赵槛-赵岳、赵岩。
76. 安徽休宁赵坊家族,明代文化世家。
赵坊,其先为陇西人。唐朝中和年间,先祖赵思举家迁到新安海宁(今安徽休宁)之龙源里。其后有赵安庆-赵光祖-赵大振-赵梦营-赵弥孝-赵象元、赵克明(五男二女)幼子赵坊。
77. 桐城(今福建泉州)赵钹家族,明代文化世家。
赵钹,原为燕山“著族“。先祖赵藻的五世孙赵彝道,迁桐城,赵彝道-赵敏敬-赵信-赵永芳-赵弼,五子,第四子为赵钹。
78. 山西垣曲赵载家族,明代官宦世家。
赵郎基-赵信-赵鼎-赵载。
79. 掖县(今山东莱州)赵焕家族,明清著名文化世家。
原为河北真定赵云的后代,赵云随刘备入四川,遂居四川成都府红花巷内。赵焕五世祖赵守义,明初任金州卫经历,因家东莱。曾祖赵秀,祖父赵惠,父亲赵孟。赵焕兄弟三人,兄赵燿,弟赵灿。赵燿-赵胤昌-赵士元、赵士亮、赵士宽、赵士完、赵士冕。赵士亮-赵玉澡、赵玉攒。赵灿-赵喜昌-赵士哲-赵涛、赵瀚。后人还有赵琳,赵琪。
80. 上海赵灼,赵焕家族,明清文化世家。
宋皇族后代,明代迁至上海县南城。赵灼弟赵焕改名赵廷炯。赵廷炯孙赵东曦(立为赵灼后)子赵子瞻,三子,赵维宗、赵维圭、赵维炎。
81. 武进(今江苏常州)赵申乔家族,明清文化世家。
赵继鼎-赵申乔、赵申季。赵申乔-赵熊诏、凤诏。
赵熊诏-赵侗学-赵绳曾-怀玉、球玉-赵振祚(子学彭)、振基。
凤诏曾孙赵钟书-赵仁基-三子,其中次子赵烈文。
82. 山东烟台牟平赵昌胤家族,明清科第世家。
原籍广西,一说云南,明洪武年间,赵怀宝举家徒居宁海(即牟平)。赵世隆-赵昌胤-6子:赞、赓、质、资、贤、贡。赵昌胤孙十余人,中字辈8人,吉(在后)字辈3人。
83. 浙江平湖赵汉家族,明清文化世家。
宋宗室后,世居平湖。赵汉六世祖赵友一。二子赵伊、赵偕。赵伊子:赵邦程、赵邦秩。赵邦秩子赵棕。赵偕-赵邦黍-赵志堂-赵昺、赵昊
84. 青岛城阳赵名一家族明清地方望族。
原居湖广省岳州府沣州慈利县枇耙树村,明洪武三年(1370)徙居山东莒县,赵名一徙居城阳。子赵亮,有6子,赵晟、昱、日下永、旻、冕、昂。此后分六大支。
85. 甘肃宁夏(今宁夏银川)赵良栋家族,清代军功世家。
先世居陕西绥德卫,后迁安边堡。赵良栋,长子赵宏灿(子之垣),次子赵宏夑(子之壁)。
86. 浙江归安(今浙江吴兴)赵景贤家族,清代官宦世家。
父亲赵炳言。长子赵深彦,次子赵滨彦,赵溱彦,赵涞彦。
87. 安徽休宁赵吉士家族,清代官宦世家。
赵吉士(11627-1706),曾祖赵廷贤,祖父赵完璧,父亲赵时腴,三子,赵道凯、赵景从、赵景行,孙12人,继字辈,曾孙4人。
88. 深州(今河北深县)赵德俶家族,清代名宦世族。
先世居山右之洪洞,明初徙居直隶,永年旋迁深州,四世祖赵秉谦,赵克中-赵廷玠-赵德俶-赵盛奎、赵盛举-赵家廉、赵家熙、赵家焘。
89. 上海青浦赵颐家族,清代文化世家。
赵颐-赵汝霖-赵逢源-赵福畴。
90. 登州大嵩卫(今山东海阳)赵作舟家族,清代名门望族。
赵作舟(1622-1695),初为滨州赵氏,远祖以军功世袭登州大嵩卫镇抚使,遂为卫人。祖父赵廷策,父亲赵景星。
91. 上海赵文哲家族,清代著名文化世家。
赵宏璧-赵绅-赵文镐、赵文鸣、赵文哲
赵文哲-赵秉渊、赵秉冲、赵秉淳。
赵秉渊-赵模、赵凯,赵模-赵继勋。赵秉冲-赵荣、赵林。赵秉淳-赵枚。
赵文哲从弟赵文钦-赵溶-赵梅、赵柄-赵光勋。
92. 贵阳赵国澍家族,清代文化世家。
赵国澍在青岩堡设馆授徒。四子:赵以焕、赵以炯、赵以炳、赵以奎。三进士、一举人。
赵以炯(1856-1906),光绪十二年进士第一,为清代第106位状元,也是清代贵州第一名状元。
93. 河南商丘赵应奎家族,清军功世家。
赵应奎1674年为江西袁州副将,其子赵衍庆、赵衍祥。
94. 山东泰安赵国麟家族,清代文化世家
赵国麟(1673-1751),其先上羽人,祖赵瑷始家泰安。其子赵起鲁。
95. 云南昆明赵光家族,清代豪门望族。
宋宗室秦王赵德芳之后。湖州迁居绍兴诸暨,再迁山阴城外西宜、华舍二村,族甚繁。
赵光太高祖赵大本、高祖赵宾[始由绍兴迁顺天(北京)]、曾祖赵文志、祖父赵煜宗、父赵坤。赵光1820年进士,1854年卒,益“文恪”。其兄赵锡奎,弟赵百禄,其子赵廷璜。
96. 山东安丘赵葵畦家族,清代文化世家。
赵葵畦,1902年贡生,二子:赵录绩(字孝陆)、赵录绰(字孝孟)
97. 仁和(今浙江杭州)赵昱、赵信家族,清代藏书世家。
赵昱(1689-1747)、其弟赵信,其从兄赵铁岩,其子赵一清,字诚夫。
98. 湖南湘潭赵启霖家族,清代豪门望族。
赵咸宁-赵照德-赵长春-赵启霖-赵家宏、赵家环、赵家寮、赵璋英(女)、赵湘莹(女)、赵寿筠(女)-赵声琅(兄弟五人、姐妹3人)-赵修诜。
赵启霖宣统年任四川提学使。
99. 武进(今江苏常州)赵衡家族,清代名门望族。
赵衡(1877-1946),字颂平,一字仲平。世居漕桥镇,其宗祠在距镇一里多的楼村。江南诸赵,多为宋太祖次子燕王后代,南渡后,散居各地,楼村支,即其一。其祖赵应辰,字星五,公正廉洁,为一乡祭酒;父赵荫棣。赵衡兄弟三人,兄赵之基,字颂眉,官河南。其弟赵之屏,字叔成,官甘肃天水。赵衡创办振声小学,与其妹婿孙宇耀共同创办养根小学。赵衡二子:赵诏熊、赵访熊,均为清华大学教授。二女:赵婉贞,赵婉和。孙一人:赵南华;孙女一人:元元。
100. 辽宁铁岭赵尔巽、赵尔丰家族,清代至民初官宦世家。
赵尔巽(1844-1927),字公镶,号次珊,又号无补。东三省总督。
其父赵文颖是道光进士,官至山东知县。
赵尔丰(1846-1911),字季和,赵尔巽之弟。其兄弟四人,三人中进士。四川总督。
赵佗,河北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南越国创始人。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遣数十万军队进取岭南,由于受到当地越族土人的顽强反抗,秦军屡遭败绩,将领战死。秦始皇遂又令其将领赵佗辅佐主将任嚣率数万水师南下增援秦军平定越地。公元前214年,秦王朝在番禺(今广州)设南海郡治,以任嚣为郡尉统管一郡的政治、军事、监察,下辖番禺、龙川、博罗、四会4个县。赵佗任龙川县令。赵在龙川筑城辟地以为治所。赵佗既致力防范越人反抗 ,又采取“和辑汉越”方针,极力安抚越族。他劝导士兵在当地养儿育女,促进汉越同化;又上书皇帝要求遣送中原居民迁居南越以传播中原文化。
公元前209年-207年,中原各地人民对秦王朝暴政群起反抗。时值任嚣病危,他命赵佗代理其职务,并嘱咐“秦政无道 ,中原扰乱,番禺背山面海,东西数千里,可以立国。”秦朝灭亡后 ,赵佗以军队攻占了岭南的桂林、象郡,统一了岭南的政权。他在当地汉越两族士民的拥戴下,建立了以番禺为王都 ,占地千里的南越国,自称为“南越武王”,从而为存在95年的南越国奠下基石 。他又对任嚣所建的番禺城作扩建,城周达十里,被称为“佗城”,成为后代广州的中心地区 。他努力协调各民族之间的关系,积极吸取中原文化,从而促使广东地区文化经济在秦末汉初年间稳步发展。公元前196年 ,汉高祖派陆贾前往处于割据状态的南越国游说 ,劝赵佗接受汉王朝的封王归化中央政权 。赵接受了汉高祖赐予的“南越王”称号,并向朝廷称臣奉贡。始此,中原地区的铁器等生产资源及技术源源不断引入南越国,启动了社会经济的进步。汉高祖死后,赵佗与吕后当政的汉朝中央政权关系一度紧张,他自称南武帝,向朝廷举兵发难。至汉文帝即位后,在朝廷的怀柔政策感召下,他主动撤销自设的帝号,其与中央政权的关系又修好始昔,维护了岭南的社会稳定。公元前137年,赵佗病逝,享年逾百岁。
赵充国(公元前137一前52年),字翁孙,西汉上邦人,是一位能骑善射骁勇多谋的军事家,在当时屯田政策上做出了卓越贡献。为人沉着勇敢,有远见深谋。充国死后与霍光等人一同画肖像于未央宫,溢曰壮侯,葬于圭卜山之阳(今清水县城西北的李崖),现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赵明诚(1081-1129),字德甫,诸城城关镇兰家村人。赵明诚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金石学家,著有《金石录》。21岁那年,赵明诚与宋朝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喜结伉俪。李清照生于北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山东济南人,自号“易安居士”。
赵汝适(1170—1231年),字伯可。宋太宗八世孙,浙江台州临海人。南宋绍熙元年(1190年)以父荫补将仕郎开始登上仕途。庆元二年(1196年)中进士后,历任湘潭县丞、绍兴府观察判官、武义知县、临安府通判、南剑州知州、福建路市舶提举、饶州知州等职。他在嘉定十七年(1224年)又兼泉州知州和南外宗正事之时,积极发展海外贸易以宽民力而助国用,并多方查阅城外图籍,咨询来泉蕃商编著《诸蕃志》二卷,上卷志国,下卷志物。它是一部记述宋代我国对外贸易的专著,在《宋史·外国传》和宋人著作中多处引用,后被收入明代《永乐大典》。
赵公明:(生卒年待考),赵公元帅,相传秦朝得道于终南山,被奉为“财神”。
传说中的玄坛爷赵公明是四大元帅之一,以黑虎为坐骑,一脸虬髯,威风凛凛。赵元帅奉天门之令,巡察五方,明朝张天师炼丹时,曾奏请玉皇大帝派遣威猛神将前来守炉,当时玉皇大帝指派下凡的就是赵公明。张天师得道飞升之后,赵公明卸下守炉之职,主掌世人之功过鉴察,有“龙虎玄坛”之称。
关于赵公明的生平有多种不同的说法,一说赵公明本是日精所化,在后羿射下九日之后,他就化身为人,手持银鞭,身骑黑虎,隐居四川一地,直到张天师请他守护丹室后,才受封为“玄坛元帅”。一说赵公明原是峨嵋山罗浮洞洞王,商朝末年,当姜子牙率兵对抗文太师时,赵公明受太师之请下山帮忙,没想到却惨逝世于姜子牙七箭封喉的法术下。
等到大业抵定,姜子牙在封神台上大封诸神时,一身武艺的赵公明就被封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率领招宝、纳珍、招财、利市四名部下,负责迎祥纳福之职。据说,他能驱雷役电,除瘟禳灾,主持公道,求财如意,人称之为“赵公元帅”,因此民间尊赵公明为“武财神”。
赵宣子:(公元前653~前601年),谥号“宣孟”,又名赵孟、赵盾,狄国人。春秋时期著名晋国执政者。
赵鞅:(公元前?~前458年),即赵简子,又名志父,亦称赵孟。春秋末年晋国正卿。
赵括:(公元前?~前260年),马服君赵奢之子,也叫马服子。著名战国时期赵国将领。纸上谈兵者。
赵婕妤:(公元前?~前1年),女,又名赵飞燕,汉成帝皇后。
赵晔:(公元?~80年),字君伯,会稽山阴人(今浙江绍兴)。著名东汉学者。
赵岐:(公元108~201年),字卿,初名嘉,字台卿,京兆长陵人(今陕西咸阳)。东汉儒家学者,经学家。
赵雍:(公元前?~前295年),赵武灵王,名雍,赵肃侯之子。春秋战国时期赵国国君,在位时间从公元前325~前299年为期二十六年。
赵云:(公元?~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今河北正定)。三国时期著名蜀国将领,为“五虎上将”之一。
赵文渊:(生卒年待考),字德本,南阳宛人(今河南南阳)。著名北周书法家。
赵胜:(公元前?~前251年),号平原君。著名战国四公子之一,惠周文王、孝成王时期的宰相。
赵歧:(公元108~201年),初名嘉,字邠卿、台卿,京兆长陵人(今陕西咸阳)。著名东汉经学家。
赵奢:(生卒年待考),邯郸人(今河北邯郸)。战国时著名赵国将领。赵括之父。
赵壹:(生卒年待考),字符叔,汉阳西县人(今甘肃天水)。著名东汉辞赋家。
赵高:(公元前?~前207年),赵国贵族,后入秦国为宦官。
赵葵:(公元1186~1266年),字南仲,号倍庵,南宋衡山人。著名南宋政治家、书画家。
赵之廉:(生卒年待考),清朝杰出书画家,篆刻家。
赵之堔:(公元1781~1860年),字次闲,号献父、献甫、宝月山人。浙江钱塘人(今浙江杭州)。著名清朝书法家、金石篆刻家。
赵翼:(公元1727~1810年),字云菘,号瓯北,江苏阳湖人(今江苏常州)。著名清朝诗人、史学家。
赵武灵王:名雍,战国时赵国的第六位国君,改革赵军传统装束,实行“胡服骑射”,提高了赵军战斗力,使赵国成为战国后期一度能与秦国抗衡的军事强国。
平原君赵胜:战国四大公子之一,以“食客数千人”而著称。
赵奢、赵括父子:赵奢善用兵,因功被封马服君。赵括善于纸上谈兵,短于实践,被秦名将白起击败于长平,四十万赵军被活埋。
赵云:常山(今河北正定)人,三国时蜀名将,勇武果敢,刘备曾赞誉他一身是胆。
赵匡胤:河北涿州人,陈桥兵变,建立宋朝,杯酒释兵权,加强中央集权。
赵普:蓟(今北京市西南)人,北宋初期的贤相,为北宋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美誉。
宋徽宗赵佶:政治上昏庸,丧权辱国,被俘后禁于金国,艺术上却卓尔不群,曾创立宫厅院体画派,其书法被称为“瘦金体”。
赵孟頫: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元代杰出书画家,其笔法圆转遒丽,人称“赵体”。对后世影响甚深,人称一代宗师。
赵之谦: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清末三大画家之一,其书、画、篆刻对后世都影响甚深。
赵戴文:山西五台人,同盟会会员,国民党元老,民国时任国民党山西省主席。
赵登禹:山东菏泽人,国民党二十九军师长,长城抗战血战赤峰口,芦沟桥事变后,在保卫北平的战斗中壮烈捐躯,是抗战中最早牺牲的中国军队高级将领之一。
赵树理:山西沁水人,当代著名作家,著有《三里湾》、《李有才板话》、《小二黑结婚》等,其语言朴实生动,多反映当时新农村生活。
赵元任:天津人,当代语言学家,通晓中、英、德、法等多种语言,诸多领域,颇有建树,在学术界享有盛誉,著述颇丰,有《中国语入门》、《现代吴语的研究》、《语言问题》、《赵元任歌曲选》等。
赵尔陆(1905-1967)山西省崞(今原平)县人。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28团特务连党代表,中央苏区红一纵队教导队党代表、第二支队支队长,红四军第29团团长,红四军军需处处长,红一军团供给部部长,前敌指挥部供给部部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供给部部长,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冀晋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晋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驻张家口第五小组中共代表,晋察冀军区参谋长,华北军区参谋长,第四野战军第二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第二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机械工业部部长、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国家经委副主任,中央军委国防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兼国防工业政治部主任。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第八届中央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7年2月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62岁。
赵镕(1899-1992)字伯陶,云南省宾川县彩凤村人。1919年在昆明参加“五·四”运动,1923年赴广州投身国民革命军东征北伐。1924年在拱卫军任参谋。1926年入朱德创办的南昌军官教育团任副官、书记长。1927年加入中国***。参加过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总部军需员,红12军经理部会计科科长,红9军团供给部部长,红四方面军供给学校校长,红32军供给部部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供给部副部长,冀热察挺进军供给部部长,晋察冀军区供给部副部长、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驻涞源办事处主任,晋察冀军区兵站部政治委员,华北军区后勤运输部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会计学会顾问,中国老年历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2年2月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93 岁。
赵启民(1910-1997)陕西省蓝田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陕西泾阳游击队第三中队队长,红26军第二团排长,三团副连长、连政治指导员,78师参谋主任,陕北省苏维埃政府军事部科长,延安县军事部部长,红宜延军分区代司令员,独立第二团团长,独立师第三团团长。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四支队八团参谋长,第五支队参谋长兼十团政治委员,新四军二师五旅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代政治委员,第七纵队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34军政治委员,华东军区海军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兼国防科委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7年2月7日因病逝世,终年87岁。
赵杰(1913- )又名赵东斌,河南省商城县人。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12师34团营部书记,团供给处政治指导员,红九军第25师25师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第27师80团作战参谋兼特务营营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军部作战参谋,江北指挥部作战参谋,第4支队司令部参谋、副参谋长,新四军第2师司令部参谋处处长,第5师13旅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渤海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参谋长,第6纵队参谋长,第三野战军第24军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7兵团兼浙江省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装甲兵指挥所副主任、主任、副司令员,志愿军装甲兵第一指挥所副司令员、主任,坦克3师师长,志愿军坦克兵司令员。率部参加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和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回国后,任浙江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南京军区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赵俊(1915-1994)原名赵诗元,安徽省六安县人。1929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少年先锋队,参加了当地的打土豪劣绅活动和六霍起义。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3月由团转入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华民族解放少先队分队长,六安县政治保卫局审讯科科员、副科长,红四方面军12师34团营部书记,第34团供给处政治指导员、团作战参谋,红9军25师司令部作战科科长、侦察科科长,第27师80团作战参谋兼特务营营长。参加了鄂豫皖、川□苏区的反“围剿”和苏家埠战役及长征。抗日战争初期,进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历任新四军军部作战参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作战参谋,新四军四支队司令部参谋、副参谋长,新四军第2师参谋处处长,淮南军区路东军分区参谋长,新四军第5师13旅参谋长。参加了开辟淮南抗日革命根据地和挺进敌后反摩擦、反“扫荡”斗争。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渤海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华东野战军10纵参谋长,第6纵参谋长,第三野战军第24军参谋长,参加了中原突围、泰安、孟良崮、济南、豫东和淮海、渡江等战役战斗。中华人民共和国后,历任浙江军区兼第七兵团副参谋长、参谋长。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副军长。参加了1953年春季反登陆战役准备。回国后又参与指挥了解放一江山岛的战斗,任浙江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55年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1957年毕业,任南京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江苏省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4年11月因病逝世,终年79岁。
赵峰(1914- )原名赵世钦,河南省泌阳县人。1932年到国民党部队当兵,两年后回家。1936年为***做地下交通工作,1937年参加豫南红军游击队任卫生员。1938年任新四军第四支队8团队军医,同年加入中国***。抗日战争时期,1939年任第五支队10团卫生队队长,1940年任10团1营营长。1941年任第二师5旅司令部作战参谋,第14团参谋长,1942年任15团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到东北任东北松江军区哈东军分区独立1团团长,独立2师1团团长,第四野战军49军145师433团团长、师参谋长。参加了临江、辽沈、平津、渡江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任广西军区钦廉军分区副司令员,第48军146师师长。1952年入军事学院学习,1955年任越南军事顾问团顾问,1956年回国,任第26军副军长、军长。1978年到1983年任山东省军区司令员,1979年到1983年任山东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是中国***第九、十届中央候补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赵鹤亭(1914-1990)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1军骑兵连班长、排长、连长、指导员。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1团骑兵排长,八路军东进纵队骑兵大队政治教导员,特务营营长,冀南军区特务团团长,第1军分区副司令员,第3军分区32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2纵5旅副旅长、鄂豫军区第4军分区副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第50军148师副师长。参加了上党、邯郸、鲁西南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军148师副师长、代师长、师长。参加了第一至四次战役,1951年50军第二次入朝作战,参加了朝鲜西海岸攻岛作战和西海岸反登陆防御。回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副军长,辽宁省军区副司令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0年2月5日因病在沈阳逝世,终年76岁。
古代赵氏书画名家有很多,具体罗列以下几位:
1、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他的画作名品甚多,关于道教内容的有《玄真观图》、《三教图》、《轩辕问道图》、《松石老子图》、《溪山仙馆图》等。又有《玄元十子图》,画道教人物关尹子、文子等十人像,并旁书小传。
2、赵佶,于崇宁三年(1104)二十三岁时书踢童贯。朱丝界栏,素笺本,纵三十点九厘米,横三百二十二点一厘米,楷书,字大寸许,每行十字前后百行。此卷原为清宫旧藏,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现藏上海博物馆。
3、赵雍,元代书画家。字仲穆,湖州(今属浙江)人。赵孟頫次子。以父荫入仕,官至集贤待制、同知湖州路总管府事。书画继承家学,赵孟頫尝为幻住庵写金刚经未半,雍足成之,其联续处人莫能辨。擅山水,尤精人物鞍马,亦作界画。书善正、行、草,亦长篆书。精鉴赏。传世作品有《兰竹图》、《溪山渔隐》等
4、赵之谦,(1829年-1884年),中国清代著名的书画家、篆刻家。汉族,浙江绍兴人。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伪叔,号悲庵、梅庵、无闷等。赵之谦的篆刻成就巨大,对后世影响深远。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师都从他处受惠良多。
5、赵孟坚,中国南宋画家。生于庆元五年(1199),卒于景定五年(1264),一说卒于咸淳三年(1267)。字子固,号彝斋;宋宗室,为太祖十一世孙,浙江湖州人。曾任湖州掾、转运司幕、诸暨知县、提辖左帑。工诗善文,家富收藏,擅梅、兰、竹、石,尤精白描水仙;其画多用水墨,用笔劲利流畅,淡墨微染,风格秀雅,深得文人推崇。有书法墨迹《自书诗卷》,绘画《墨兰图》、《墨水仙图》、《岁寒三友图》等传世,著《彝斋文编》4卷。
6、赵左,五代·南唐〕江宁(今江苏南京)人,生卒年不详。后主李煜朝(961-975)为画院学生,擅画山水、林木、人物,长于构图布局。所画皆江南风景,多作楼观、舟楫、水村、渔市,点缀花竹,表现“烟波浩渺、风光明媚”之山光水色尤具独到。传世作品有《江行初雪图》卷,绢本,设色,纵259厘米,横3765厘米,描绘叶落雪飘、北风呼啸时节江岸渔村渔民捕鱼之艰辛生活状况,用笔方硬劲挺,水纹纤细流利,笔法生动活泼,气韵苍润高古,天空用粉弹洒作小雪,似见雪花轻盈飞舞入水即溶之景,人物形象生动。图右有金章宗行书:“江行初雪,画院学生赵干状。”无款印,图中有“神品上”三字,钤有元“天历之宝”玺、“柯九思印”印、金“明昌宝玩”印;押缝有明“御府宝玩”、“内殿珍玩”、“群玉中秘”三玺及清“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和收藏家安岐藏印三方、梁清标藏印五方,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7、赵昌,字昌之,北宋时期(公元11世纪),广汉剑南(今四川剑阁之南)人,生卒年不详。性情爽直高傲,刚正不阿。时州伯邵牧争求笔迹,不肯轻与。工书,擅画花果,多作折枝花,兼工草虫。初师滕昌祐,后过其艺,亦效徐崇嗣“没骨法”,常于清晨朝露未干,围绕花圃观察花木神态,调色描绘,自号“写生赵昌”。当时盛行厚彩重色,而赵昌所作一片平滑,明润匀薄,活色生香。传世作品有《四喜图》轴,图录于《中国名画宝鉴》;《粉花图》轴,图录于《中国名画集》;《写生蛱蝶图》卷,相传为其所作,现藏故宫博物院;《写生杏花图》册页,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8、 赵伯驹(1120-1182),南宋著名画家。字千里。宋宗室。宋太祖七世孙,赵令穰之子。官至浙东兵马钤辖。工画山水、花果、翎毛,笔致秀丽,尤长金碧山水。远师李思训父子。笔法纤细,直如牛毛,极细丽巧整的风致,建南宋画院的新帜。宋高宗极其爱重,曾命他画集英殿屏风,赏赐很厚。对楼台界画亦尽工间之极。
9、赵伯骕,赵伯驹的弟弟,字希远,以文艺从侍高宗左右,亦长山水、花木,尤工设色。《松隐集》里说:“赵希公及共兄千里,博涉书史,皆妙于丹青,以萧散高迈之气,见于毫素”。作品有《风云期会图》、《春山图》、《阿阁图》、《后赤壁图》、《文会图》、《鸟雀图》等。留传到现在的有《汉宫图》、《阿阁图》、《万松金阙图》等。
10、赵原,中国元末明初画家。生卒年不详。本名元,入明后因避朱元璋讳而改作原,字善长,号丹林。莒城(今山东莒县人,一作东平(今属山东)人,)寓居苏州(今江苏苏州)。善诗文书画,明洪武初奉诏入宫,因所画不称旨而被杀。擅山水,师法董源、王蒙,作品多作浅绛山水,笔墨圆劲秀逸。亦长于画竹,画法多变,有龙角、凤尾、金错刀之称。有《合溪草堂图》、《晴川送客图》、《溪亭送客图》、《陆羽烹茶图》等传世。
11、赵葵(1186-1266)南宋儒将,宋宗室。字南仲,号信庵,一号庸斋,衡山(今属湖南)人,京湖制置使赵方季子。历经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五朝,一生以儒臣治军,为南宋偏安作出卓越贡献。历任中大夫、左骁骑将军、华文殿直学士、淮东安抚制置使、湖南安抚使、资政殿学士、福建安抚使、枢密使兼参知政事、丞相兼枢密使等。咸淳二年逝世,追赠太傅,谥忠靖。工诗善画,传世作品有《杜甫诗意图》。
12、赵令穰〔北宋〕,字大年,汴京(今河南开封市)人,生卒年不详,宋太祖赵匡胤五世孙。官至光州防御使﹑崇信军观察留后,卒赠“开府仪同三司”,追封“荣国公”。远师李思训父子。代表作品《风云期会图》、《春山图》、《阿阁图》、《后赤壁图 》、《文会图》、《鸟雀图》等。留传到现在的有《汉宫图》、《阿阁图》、《万松金阙图》等。
13、赵孟性(1199-1267),南宋画家。嘉兴海盐(今属浙江)人,字子固,号彝斋。太祖十一世孙。宝庆进士。曾为湖州掾,入转运司幕,知诸暨县,嗣为御史所劾,罢归。后曾作贾似道幕僚。工水墨梅、兰、竹、石,取法扬无咎。尤精白描水仙,笔致细劲挺秀。能诗,善书法。存世书画有《白描水仙卷》、《墨兰卷》、《自书诗卷》等。著有《彝斋文编》。
中国历代赵氏望族有多少家
本文2023-11-24 23:12:4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47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