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从侄沈遘为大清官包拯家谱题词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4浏览:2收藏

沈括从侄沈遘为大清官包拯家谱题词,第1张

柳哲

我在一套清道光癸巳年(1833)《包氏宗谱》上,发现了一幅北宋科学家沈括的从侄、翰林学士沈遘为北宋大清官包拯所编家谱《莲花手卷》的题词“宝藏”,弥足珍贵。该家谱不独载有包拯手书家训,当时名家范仲淹、沈遘、韩熙载、胡铨、赵汝愚、方逢辰、钱象祖、张九成、李宗勉、王珪、张环等,也都留下了稀世墨宝,殊为难得。

北宋科学家沈括大名鼎鼎,如雷贯耳,妇孺皆知。沈遘,为沈括从侄,虽然几乎湮没无闻,但他也非凡夫俗子,他是一位饱学之士,更是一位大清官。他廷试第一,因为以官员身份就试,故列第二,仅得榜眼。他为官清廉,造福一方,克己奉公,忠孝传家,为人称道。

沈遘,字文通,浙江杭州钱塘县(今杭州)人,生于宋仁宗天圣三年(1025),卒于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四十三岁,与弟弟沈辽、叔叔沈括俱有文名,称为“三沈”。皇祐元年(1049),弱冠之年,登进士第,为榜眼。出任江宁府通判,归,上奏本治论10篇,为仁宗所欣赏。除集贤校理,不久,为起居舍人,修起居注,加知制诰,因其父犯事免职,出知越州。嘉祐七年(1062)为尚书礼部郎中,徙知杭州,英宗时召知开封府,迁龙图阁直学士。

沈遘才干超群,明于吏治,他先后出任越州、杭州、开封知府,所到之处,恩威并用,令行禁止,多有建树,老百姓无不称赞他:“此杭州沈公也”。百姓无力丧葬的,给予赈济;对孤女,亲为作主婚嫁者,凡数百人;有养良家女为娼优者,悉令其父母领回。又曾在杭州主持凿井,引西湖水入城,方便百姓,时称“沈公井”。每文士投贽,必择其贤者而誉之。待人诚信,下属皆愿为之效力,故当时后进之士多归附。处理政务,只需半日,即可与宾客旧友往来谈笑,“沛然有余暇”,友人交口称其能。

天妒其才,英年早逝。他无怨无悔地走过了短短四十三年的人生,守丧尽礼,无疾而终。斯人已去,精神永存,《西溪集》(10卷)、《文献通考》,流传于后世。精彩人生,虽然短暂,忠君爱国,清廉有声,吏为民役,爱民如亲,死而不亡者寿!

沈遘其人,百度搜索,寥寥无几,传世墨宝,仅见于《中国历代行书珍迹》(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收录有沈遘的尺牍。沈遘手迹,大字所书,遒劲有力,心正笔正。从落款“学士”可知,该墨宝当写于其“龙图阁直学士”、“翰林学士”任上。家谱乃传家至宝,沈遘题词“宝藏”,更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沈遘与包拯,先后为开封知府,他们人品高洁,志趣相投,惺惺相惜,包拯编修家谱,沈遘题词支持,自然是情理中事。该墨宝的发现,对于研究沈遘生平与书法艺术,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包拯是由长嫂养大。

包公出世的时候,他父亲做了个梦“见一个半空中祥云缭绕,瑞气氤氲;猛然红光一闪,面前落下个怪物来,头生双角,青面红发,巨口撩牙,左手拿一银锭,右手执一朱笔,跳舞着奔落前来。”

他爹不知道那是奎星下界,吓醒后,丫鬟告诉他夫人生一位公子。他父亲以为是“家门不幸,生此妖邪”。又加上包公的二哥挑唆,就把他给扔了。

后来他大哥把他捡回来,交给他大嫂,他大哥大嫂把自己刚出世的孩子偷偷交给别人抚养,亲自来抚养小包公,转瞬过了六个年头,总以兄嫂呼为父母,起名就叫黑子(这是包公又叫包黑子的来历)。

包公已到七岁,这一年他母亲老夫人过生日见小包公去拜寿,想起自己的孩子,这时候他大嫂才告诉婆婆包公的事,从此包黑认过他的父母,改称包山夫妻仍为兄嫂,但是对大哥大嫂非常尊敬,就有了民间长嫂如母的传说。

扩展资料:

事迹:

1、包拯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于宋仁宗天圣五年考中进士 ,被授任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知县。几年之后,他的父母相继去世。

包拯直到守丧期满,还是徘徊犹豫、不忍离去,同乡父老多次前来劝慰勉励。直到景祐四年包拯才赴京听选,获授天长知县。

2、包拯出使辽国时,辽国命馆伴对包拯说:“你们不久前在雄州(今河北保定市雄县)城开了便门,就是想引诱我国的叛徒,以便刺探边疆的情报吧?”

——长嫂如母

因为他生前从事海上航运业务,创造出了不菲的成绩,这位包青天的直系嫡孙名为包玉刚,其职业身份是航运家、银行家、商人、富豪,其生前所创造的环球航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的业务是做航运事业,在他的刻苦钻研、勤奋不已的努力下,让他的公司不仅在激烈的国际航运市场占得了一席之地,同时带动了国家航运事业的发展,因此人们将他称为世界船王。

在他多年经商的生涯中,同时也让自已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在坊间曾有传闻,说他巅峰时期将所有的资产加起来可以直接购买一个国家,经过他多年的苦苦经营,他一度将他的海上王国推上了事业顶峰,其稳坐世界七大船王的第一把交椅,在1981年的时候,当时他的公司拥有的船只总载重吨位达到二千多万吨,在国际海运市场上拥有强有力的统治能力,因此当时美国的《财富》在介绍他的时候将其称为“海上的统治者”。

包玉刚得知自已是包拯29代嫡孙的经历介绍:

说起包玉刚得知自已是包拯29代嫡孙的事情,还得从一段意外经历说起,包玉刚出生于1918年浙江宁波一个小商人家庭,从小家境还算富裕,他的父亲包兆龙也是一位小有名气的商人,从小很重视对子女教育的培养,受过良好教育的包玉刚在成年后就离开了宁波远走他乡去创业打拼,一直到1984年这一段时间他都不清楚自已是包青天的直系嫡孙,在1984年的时候在在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就年已66岁的包玉刚,因为对故乡怀有深厚的感情,便决定回到故土访问,主要目的也是想用自已的财富为家乡人民做一些善事,带动家乡的发展。

在回乡之旅中他参观了被称为是江南最古老的藏书楼“天一阁”,当时的工作人员听闻来访的人是大名鼎鼎的世界船王包玉刚老先生,当时恰好在“天一阁”里有珍藏的一套《包氏家谱》,就特意拿出来给包玉刚老先生看,结果在这本书中竟然意外发现了自已竟然是包拯的29代嫡孙,当时这一惊喜发现让一辈子见过大风大浪的包玉刚老先生,竟像一位小孩子一样高兴得直呼喊起来,心情是非常的激动,后来这个消息就被媒体传染开来,想信包拯这位历史上最有名的大清官在知道自已的后世这么有出息之后,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沈括从侄沈遘为大清官包拯家谱题词

柳哲我在一套清道光癸巳年(1833)《包氏宗谱》上,发现了一幅北宋科学家沈括的从侄、翰林学士沈遘为北宋大清官包拯所编家谱《莲花手卷》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