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抗美援朝,中国志愿军的小说有哪些?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4浏览:2收藏

关于抗美援朝,中国志愿军的小说有哪些?,第1张

1,《东方》

《东方》是当代作家魏巍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1978年9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东方》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个英雄团为中心,把前线和后方穿插交错起来进行描绘,通过对朝鲜战场和中国农村阶级斗争的描写,展现了中朝两国人民进行这场伟大的反侵略战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昨天的战争》

《昨天的战争》通过描写战争,对人性、生死和人类命运的影响或作用而进行深入思考的多元性艺术作品。

3,《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

《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作者是(美)贝文·亚历山大。这是一本著名的美国人反思朝鲜战争的书籍。作者以亲历者的身份,用一个军事史学家和军事战略家的眼光,时隔多年后冷静地审视这场战争的整个经过。

4,《半岛烽烟》

《半岛烽烟》一书是以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尾,第二次战役初,这中间的一次具体战斗为背景,描写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人民军和朝鲜游击队紧密配合,协同作战,全歼侵朝美军欧姆师的战斗故事。

5,《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第一次出版的时候,名为《远东 朝鲜战争》,现在重新修订后再版,采纳了众多读者的意见,更名为《朝鲜战争》。同时,在修订的过程中,采纳军史专家的意见,将书中所有的电文重新一一核对;并在海内外一部分读者的建议下,引用了此书出版后美军最新问世的战争史料。

抗美援朝十大电视剧是《战火熔炉》《三八线》《跨过鸭绿江》《功勋》《上甘岭》《三八线上的女兵》《英雄儿女》《奇袭》《烽火列车》《我的战争》。

1、《战火熔炉》

《战火熔炉》讲述了赵和、雨三湾和陈天放等志愿军将士众志成城、不屈不挠保家卫国的故事。该剧于2020年10月24日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首播,并在优酷视频同步播出。

2、《三八线》

该剧讲述的是1950年鸭绿江上的渔民遭美军战斗机轰炸后,村里两个小伙子参加志愿军奔赴朝鲜、保家卫国的故事。

3、《跨过鸭绿江》

《跨过鸭绿江》讲述了往朝鲜作战的志愿军指战员不畏强敌、英勇斗争的战斗的故事。2022年10月,该剧入围第33届电视剧“飞天奖”。

4、《功勋》

电视剧《功勋》的第一单元《能文能武李延年》聚焦志愿军一级英雄特等功臣李延年,真实还原了李延年和战友们在抗美援朝战场上顶住敌人数次反扑、夺回失守的3466高地的英雄事迹。

5、《上甘岭》

《上甘岭》以第15军45师134团8连为主线,12军指战员为副线,聚焦上甘岭43天的壮烈战斗,讲述了志愿军依托坑道工事,艰苦卓绝战斗,扭转朝鲜战争局势的故事。

6、《三八线上的女兵》

《三八线上的女兵》讲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的五名女志愿军战士的故事。

7、《英雄儿女》

该片讲述了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战士王成阵亡后,他的妹妹王芳在王文清的帮助下坚持战斗,最终和养父王复标、亲生父亲王文清在朝鲜战场上团圆的故事。

8、《奇袭》

《奇袭》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某侦察分队在连长方勇的率领下在敌后展开作战的故事。

9、《烽火列车》

讲述了抗美援朝初期,美军为阻挠我志愿军向南挺进,炸毁了清川江大桥,刘风等人冒着生命危险,把军火提前运到前线,保证我军作战需要的故事。

10、《我的战争》

《我的战争》改编自巴金的小说《团圆》,讲述了一群平凡又伟大的年轻人为了保卫国家毅然决然远赴他乡,在残酷的战场上所发生的那些关于爱情、友情、亲情的传奇故事。

-战火熔炉

-功勋

一、姓氏源流

司(Sī)姓源出有六:

1、神农为上古部落首领时,有一位专事占卜的大臣名司怪,其后代子孙以司为姓,称司氏,见《元命苞》。

2、出自以祖字为氏。据《左传》载,春秋时,郑国有大夫名司成,其子孙以祖字为姓。为司氏一支。

3、出自以人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叔虎,被封于郄,建立郄国,下有卿士司臣,其后亦姓司氏。

4、出自以官名为氏。据《尚友录》载,春秋时有程国,伯爵,时称程伯。至程伯休父时,为周王室司马官,受周天子赐为官族,其支庶子孙遂为司姓。

5、亦出自以官名为氏。据《世本》载,春秋时卫国卫灵公有子公子郢,其子孙世为卫国司寇,后裔以官名为氏,姓司寇氏,司寇亥就是他的后裔,后改为单姓司。

6、出自复姓简化所改。历史上的复姓司德、司空、司功、司徒、司城等,其后裔亦改为单姓司,称司氏。

★★★司姓始祖:司成。

二、迁徙分布

(缺)司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关于司姓的来,说法不一,但皆认同是来源于官名。《左传》上说,春秋时期郑国有大夫司成。在《通志·氏族略》上记载,司姓是郑国司臣之后,望族出于顿丘。而《尚友录》上则说,程伯林父在周担任司马,周天子赐以官族,因而得姓。此外,根据《世本》的记载,司姓是卫灵公之子公子郢的后代,郢的子孙当了卫国的司寇,因此就以官为姓氏……等。据《姓氏考略》的考证,司氏的最早繁衍中心,是古代的顿丘,这个地名曾经出现过《诗经》之中。在春秋时代,顿丘是属于卫国的一个邑,到了战国时代又改为隶属于魏国,位置大约在今河南省浚县的西方,这是司姓子孙的发祥地。

三、历史名人

司居敬:元朝时恩县(今山东省平原县等地)人,生活简朴,为人耿直至元末为邹县尹。他勤政爱民,常到各地查询民情。当地县民当时最大的困难,是要把田赋运到胶州交纳,路途遥远,往返困难。他曾三次上书,要求改运滕县,终于得到允许。后来又了解到许多人想读书,但没有学校,于是他建造学宫,广设学田,把自己的藏书也捐给学宫。他离职后,县民为他刻石,歌颂他的功德。

司允德:字执中,元朝时东阿人。自幼失父,伺侯母亲以孝见称。他勤奋读书,由太学生累官翰林国史院修撰。母卒筑庐墓侧守孝,有鸣鹤百余只,翔舞上空,久而始去。后立瑞鹤亭于墓侧,以资纪念。

司良辅:代州人,元代儒学正,笃学敦行,高隐不仕,家居教授程朱之学,为一方敬仰的学者。

司九经:字圣典,宁夏人。清朝将军,官至宣化总兵。一辈子骑马打仗,征川、滇、塞北及西藏,为朝廷平定边疆,过着艰苦的军旅生活,受人赞扬。

司昌龄:字静山(1726-?),贡生,高平石末村人,清学者。其祖为御史,其父司九经曾受业于陈文贞相国之门。司昌龄从小受儒学熏陶,乐善 古。少年时,他曾受业于丹阳名士丁苍恒先生,成年后,潜心著述,至老不倦,二十年足迹不入城市。雍正末年,本地官员举荐他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辞不赴试,家里藏书万卷,学富四方,高平学者多拜其为师。纂述凡数百卷,计有《十一史精华》、《古学精华》、《泫文备征》、《紫峰集》、《泫志拾遗》等书。县令曾聘请其主编县志,因年老而婉言谢绝,但其所著《泫志拾遗》多为后来修志者所采纳。归安名士沈树德与之情趣相投,共好古文,交往很深,沈树德曾感叹说“余不遇昌龄,谁知余者,昌龄不遇余亦谁知昌龄也”。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顿丘郡:晋武帝时置郡,相当于现在河南省浚县一带地区。

2、堂号

淮右堂:宋朝时候舒州团练司超,屡立战功,在蔡州、绛州、郑州、蕲州等地做官。这些地方都属淮河之右,他熟悉淮右江山的险易,所以打起仗来百战百胜。

============================================================

司姓宗祠通用对联

〖司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姓启司马;

望出顿丘。

——佚名撰司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司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战功居首;

直道交推。

——佚名撰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元城人司超,曾在后汉、后周做官,因战功官至舒州团练使。归宋后,随太祖讨季重进,战功居诸将之首。历官蔡、绛、郑、蕲诸州,屡立战功。下联典指元代恩州(今河北省境内)人司庠,字公序,号立斋,与弟司廙同为至治元年(1321年)进士,官至陕西行台侍御史,立朝鲠直无顾忌,廷臣多惮之,为时人所推崇。后辞官教授,四方来学者甚众。随器成材,俱有师法。

-----------------------------------------------------------------

〖司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才行敷荣于春署;

直方砥节于西台。

——佚名撰司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元·司庠,与弟同举进士,官陕西行台侍御史。其立朝鲠直,后辞官教授,善恩才施教,求学者每每随器成材。

-----------------------------------------------------------------

〖司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兄弟联芳,雄文有二;

韬钤独裕,国士无双。

——佚名撰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舒州团练司超事典。司超,元城人。仕汉历周,屡立战功,归宋,历迁蔡、绛、郑、蕲等州。由于他久在淮右,悉知江山险易,故往往师出有功。司超及其弟俱为当时名人。下联典指元代御史司庠事典。

居家教授,驩州所仰;

按脉察疾,疗病如神。

——佚名撰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元代儒学正司良辅,代州人,笃学敦行。居家教授,日讲程朱之学,为一方所宗仰。下联典指明代名医司轲,阳信人。精医术,按脉察疾,疗病如神。齐鲁间宗之。

宣化总兵,旗开得胜;

舒州团练,师出有功。

——佚名撰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总兵司九经,字圣典,宁夏人。戎马一生,征川、滇、塞北及西藏,官至宣化总兵。下联典指宋代舒州团练司超事典。

============================================================

附录:司姓典故、趣事

〖苏联献花,中国祝贺〗

司中峰少将是山东邹县西下店区望云村人,1916年出生。出身贫农,1938年1月参加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2月入党。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作战勇敢,历任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团政委、叁野22军66师196团政委、22军政治部直工部长等职。

1951年1月1日,中央军委命令在南京成立空军轰炸机10师,由22军66师政治部主任司中峰、参谋长蒋亭率领该师一半部队与空2师轰炸机团及两个航校毕业的空地勤人员组成。司中峰任空10师政治部主任。司中峰到空军轰炸机10师任职后,积极配合师政委王学武做好政治工作,在部队中普遍进行“在陆军基础上建立空军”的教育,使大家明确了自己的任务,安心本职工作。

1951年司中峰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志愿军空军轰炸指挥所空10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轰炸敌岛作战。

1952年6月,司中峰接替调华东空军“叁反”办公室任副主任的王学武任师政委。司中峰口才好,政治水平高,要求严,对苏联顾问也不迁就,在干部战士中威信高。有一次当师长刘善本第一个放单飞后,苏联顾问看到他起飞的动作很稳,就对司政委说:“他回来后,你给师长献花。”“我们不搞这个。”司政委解释说。“你们的政治工作不行。”顾问很不客气地说。“中国人不习惯献花,我们表示祝贺很好。”说完这话,司政委就请顾问一起上车到着落线去。小车刚到不久,刘师长驾驶着新轰炸机平稳准确地落到T字布旁边,迅速地滑到着落线来。快步第一个迎过去,向他表示热烈的祝贺。当司中峰告诉他,苏联顾问要给他献花表示祝贺时,刘善本听了哈哈大笑,眼泪都笑出来了。“免了吧?”司中峰笑着问。“免了。”刘善本爽朗地回答。刘善本向顾问走去,顾问问:“你笑什么?”“政委向我表示祝贺,我非常高兴,这比献花还好。”三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司中峰十分注意和师长刘善本团结协作,共同担起搞好空十师的担子。在他们的领导下,短短的几年里,空十师就先后获得上百面锦旗、奖状,立过集体一等功、三等功。1960年,司中峰升任空六军政治部主任,以后还担任过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空6军政委。司中峰1964年晋升少将。司氏族人世居望云,司中峰为望云祖21世孙,为族中唯一的将军,在当地素有“司家枪杆”之称。

--------------------------------------------------------------------------------

中国人民解放军司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司中峰少将

司中峰(1916-2003),山东省邹县西下店区望云村人。1937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参加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同年加入中国***。

抗日战争时期,任山东滕县自卫队政治指导员,鲁南军区直属第4团连政治指导员,苏鲁支队营副政治教导员、大队政治委员,八路军115师教导第2旅5团营政治教导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鲁南军区警备第9旅17团政治处副主任,第18团政治处主任,鲁南军区警备第8旅19团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7师19团、20团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22军66师196团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22军政治部直工部部长,师政治部主任,空军轰炸机10师政治部主任,空军6军政治委员,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等职。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村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3年6月19日因病在唐山逝世,享年87岁。

1、我们的背后就是祖国,我们不能后退一步!

2、只要我们还有一口气,就要战斗到底!

3、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胜了强大的敌人,守卫了祖国的和平!

4、在战场上,我们同生共死,一起为了祖国而战斗!

5、我们的目标,就是胜利!胜利!胜利!

6、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和平,我们义无反顾!

7、在战斗中,我们学会了勇敢,学会了坚强,也学会了牺牲!

8、我们不仅仅是在战场上战斗,我们还在战斗中成长!

9、敌人的炮火越猛烈,我们的信念就越坚定!

10、在战场上,我们是永不磨灭的火焰,燃烧着青春的激情!

11、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千千万万的人在为我们加油鼓劲!

12、每一个战士的牺牲,都是我们永远的痛!

13、只要我们还在战斗,希望就永远不会熄灭!

14、真正的英雄,是在战场上拼尽全力,却从不言败的人!

15、我们宁愿战死在战场上,也不愿屈服于敌人的脚下!

16、敌人永远无法战胜我们的意志,因为我们有着坚强的信念!

17、在战场上,我们没有性别,没有年龄,我们只有一个身份,就是战士!

18、我们的战斗,是为了让后代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

19、战争虽然残酷,但我们的信念更加坚定!

20、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关于抗美援朝,中国志愿军的小说有哪些?

1,《东方》《东方》是当代作家魏巍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1978年9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东方》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个英雄团为中心...
点击下载
上一篇:族谱怎么续下一篇:赵姓家谱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