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平定大小金川土司叛乱:双方在碉楼展开攻防战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4浏览:4收藏

清朝平定大小金川土司叛乱:双方在碉楼展开攻防战,第1张

碉楼主要分布在岷江、大渡河、雅砻江上游流域羌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居住区。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后汉书·西南夷列传》中就如此记载“:冉駹夷者,……众皆依山居止,垒石为室,高者十余丈,为邛笼”。“邛笼”为羌语“碉楼”的音译。“邛笼”的营建者冉駹,是古羌人的一支,秦汉时期主要生活在岷江上游一带。到隋唐时期,碉楼建筑在四川西部和藏东地区广泛盛行。《隋书·附国传》载:附国“近川谷,傍山险,俗好复仇,故垒石为石巢而居,以避其患。其石巢高至十余丈,下至五六丈,每级丈余,以木隔之。其方三四步,石巢上方二三步,状似浮图,于下级开小门,从内上通,夜必关闭,以防盗贼。”明代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也有类似记载“:威、茂,古冉駹地,垒石为碉以居,如浮图数重,门内以楫木上下,货藏于上,人居其中,蓄圈于下,高至二三丈谓之鸡笼,十余丈谓之碉。”

据汉文史书记载,今岷江、大渡河上游嘉绒藏族居住的地区,在隋唐时期是古羌人部落“嘉良夷”的居住地。这一地区属于民族迁徙、融合的走廊地带,各民族在艰难的迁徙过程中,相互交流、融合,嘉绒藏族的先民就是隋唐时期居住在此地区的西山诸羌与迁徙而来的吐蕃人相融合而形成的。因此,在生活习俗等各方面受羌族文化的影响比较突出。现在,居住在川西北的大、小金川的嘉绒藏族的房屋建筑形式与羌族的碉楼相同。这种碉楼建筑文化一直影响到藏东、藏南地区。

一个民族不论其最初的居住形式如何,其先民们从事构筑营造活动的目的总是为了抵御自然和外族的侵害,希望得到一个稳定的,能保护自己的居所,求得生存休憩的空间。居住在岷江、大渡河和雅砻江上游的羌族、藏族的先民也不例外。由于长期以来民族之间以及民族内部频繁出现的冤家械斗,除需要他们将大多数村寨建筑在半山或高山易守难攻处外,还需在住房的附近建坚固而高大的碉楼,用以防御敌患和储存粮草。这就为碉楼的产生创造了先决条件。

岷江、大渡河、雅砻江上游地区在民族迁徙、历史演进过程中,到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了十八大土司控制该地的格局,即通常说的嘉绒十八土司。大、小金川土司即为其中的成员。两金川地区“地不过千有余里,僻在四川省之西,其西北通甘肃回部,西南控前藏,与十八家土司部落毗连”,即大、小金川地区近接成都,远连卫藏,是内地联系 、青海、甘肃等藏族地区的桥梁和咽喉地带,自古在川藏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元明清以来的历代中央王朝在此推行土司制度,羁縻、管理其地。到清雍正之后,大、小金川土司势力壮大,常常恃强凌弱,蚕食邻近土司,使川西边地不得安宁。到乾隆年间,这种态势不但没有得到遏制,反而两金川土司势力有了进一步的扩大。使川西嘉绒地区各土司的均势被打破,更重要的是,两金川土司阻碍了藏族地区与中原地区正常的商贸往来,其势力威胁到内地的安全和康藏的稳定,为了“永靖边圉”,乾隆帝决定兴师进剿,乃有大、小金川之役。

乾隆帝两次用兵金川,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付出了较大的代价,其原因除了天时、地势和人员等方面的因素外,碉楼也是其中的因素之一。两次金川战争常常是围绕着“攻碉”和“守碉”而进行的。

对于嘉绒藏区的碉楼建筑,清人如是描述:“(四川)西北垒石为房,其高大仅堪栖止者,曰住碉,其重重枪眼高至七、八层者,曰战碉。各土司类然”。“碉楼如小城,下大巅细。有高至三四十丈者,中有数十层。每层四面,各有方孔,可施枪炮。家各有之,特高低不一耳。”“金川碉楼与天接,鸟飞不上猿猴绝”……我们从史料中能体会到大、小金川地区,乃至嘉绒地区碉楼林立,易守难攻,相互沟通,彼此接应的特点,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战争防御优势。“金川碉墙皆系斜眼,金川兵在碉内,由上望下,窥视我兵放枪,甚便而准,我兵在外放枪击打,为上口里层斜墙所挡,不能直透”。清军在攻克康萨尔碉后,进碉内见“碉顶有石板遮盖之地窖,……查看窖内西北,有地穴一道,穴顶用木板上托,旁用大木顶柱,颇为宽大,步行无烦伛偻。系潜与第二碉卡相通之路。……至第二、三贼碉,其外皆护以木城。而第二碉之外,又筑有石卡接应。”

笔者在实际调查中,同样可感受到碉楼建筑设计的科学性。碉楼建筑皆就地取材,以泥土和石块建造而成,外形美观,墙体坚实。碉楼大多与民居寨楼相依相连,也有单独筑立于平地、山谷之中的。其外形一般为锥形多棱柱体:有四角、五角、八角的,少数达十三角。其高度一般不低于十米,多在三十米左右,高者可达五六十米。石墙内侧与地面垂直,外侧由下而上向内稍倾斜。从用途上看,不同位置的碉楼,有不同的功用,大概分为家碉、寨碉、阻击碉、烽火碉、风水碉、伏魔碉等。家碉是嘉绒藏区村寨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多修在房前屋后,并与住房紧密相连,一旦战事爆发,即可发挥堡垒作用。寨碉通常是一寨之主的指挥碉,也常用做祭拜祖先。阻击碉一般建在村寨的要隘处,起着“一碉当关,万人莫开”的作用。烽火碉多在高处,可为村与村、寨与寨之间传递信号,同时也能用于作战。风水碉多建在村寨的神山之中,用来求福保平安。伏魔碉是用来避邪祛祟的。从宏观上看,一个村落即是一个完整的碉寨,构成一个完整的建筑群。它们以主碉为中心,呈扇形向左右分布。低处的碉寨、碉卡,高处的碉楼、转经楼,最后汇聚于主碉,形成以主碉为中心的扇形群体建筑。主碉通常背靠悬崖,面向大江,周围群碉犹如众星拱月,甚为壮观。在战争中,这些碉寨即是以守待攻的防御体系。从微观上看,村寨与村寨之间设有通道,通道在各家房下,四通八达,数米一掩体。转弯处皆有屯兵之所,可藏兵数十人,通道沿线凿有通气孔、照明洞、箭眼以及防守口等。村寨中,碉房与碉房间也设有地下通道,顶部有外道,形成空中户户相通,地下家家相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格局。同时,沿着各家、各寨的通道,均挖有水道。水道通向每家每户,每家门口均开有一取水口,水道的其他地方全部封闭。这样不仅有利于保护水质,更使来犯之敌取水困难。用于作战的碉楼,一般都十分高大、坚固,每层四周都有内大外小的射击孔,有专门储存粮食、弹药的地方。楼顶周围建有掩体,并设有施放狼烟的地方和设施。墙体外面四周均嵌有石板,以便在危急时刻,从高处撤离到地面,进入地下通道。从碉楼在战略防御体系上的完善,就不难理解清军面对犹如弹丸之地的大、小金川地区,为何要付出较大的代价,才取得了大、小金川战争的胜利。

在第一次金川战争中,随着战争的步步深入,时任川陕总督的张广泗所率清军在大金川的战碉面前束手无策。张广泗意识到攻打碉卡之艰难,他向乾隆帝奏陈:“臣自入番境,经由各地,所见尺寸皆山,陡峻无比,隘口处所,则设有碉楼,累石如小城,中峙一最高处,状如浮图,或八、九丈,十余丈,甚至十五、六丈者。四周高下皆有小孔,以资瞭望,以施枪炮。险要尤甚之处,设碉倍加坚固,名曰战碉。此凡属番境皆然,而金川地势尤险,碉楼更多。至攻碉之法,或穴地道,以轰地雷;或挖墙孔,以施火炮;或围水道,以坐困之。种种设法,本皆易于防范,可一用而不可再施。且上年进攻瞻对时,已尽为番夷所悉,逆酋皆早为预备,或于碉外掘壕,或于碉内积水,或护碉加筑护墙。地势本居至险,防御又极周密。营中向有子母、劈山等炮,仅可御敌,不足攻碉。据臣纪山制有九节劈山大炮二十余位,每位重三百余觔,马骡不能驮载,雇觅长夫抬运,以之攻碉,若击中碉墙腰腹,仍屹立不动,惟击中碉顶,则可去石数块,或竟有穿者,贼虽颇怀震惧,然却甃补如故”。在张广泗屡屡损兵折将的情况下,乾隆帝决定派大学士、军机大臣、果毅公讷亲为经略,赴金川指挥战事。讷亲提出以碉攻碉之策,“臣思贼番因险据碉,故能以少御众。今我兵既逼贼碉,自当令筑碉,与之共险,兼示以筑室反耕”,此策遭到了乾隆帝的否定。为了攻碉,乾隆帝决定演练云梯兵,调满洲及索伦兵替换绿营兵,请终南山道士用五雷法术击碉“,命章嘉国师做法事诅咒。章嘉国师偕同助手做了几天' 威猛大朵玛'法事”,“此后数年中,章嘉国师多次奉皇上圣旨抛掷食子(做法事),几乎未得闲暇”。这些插曲反映出清朝上下为克金川战碉而无所不用其极。

正如大学士傅恒在上奏中对当地情形的分析:“我兵虽众,枪炮所及,惟抵坚壁,于贼无伤。贼不过数人,从暗击明,枪不虚发。是我惟攻石,而贼实攻人。我无障蔽,而贼有藏匿,且多掘土坑,急则开壕,人不能越。战碉锐立,高于中土之塔,建造甚巧,不逾数日而成,其余随缺随补,顷刻立就。且人心坚固,至死不移。碉尽碎而不去,炮方过而人起。客主形殊,劳逸势异。攻一碉难于克一城。”金川土司正是凭借陡峭的地势和坚固战碉,据险扼守,负隅顽抗,多次击退清军的进攻。因此,傅恒提出改变进攻策略:“逾碉勿攻,绕出其前”,多路出击,避实击虚,使其失去屏障,方使战势出现转机,但终未取得决定性的胜利。究其原因,正如乾隆帝给傅恒的降谕中讲到:“是贼据地利,万无可望成功之理。”乾隆十四年(1749年),第一次金川战争以岳钟琪的成功劝降而告终。

在第二次金川战争中,激烈的战事均发生在碉楼最为密集的地方,如勒乌围、噶拉依等处。勒乌围是大金川土司的主要官寨之一,前阻大金川河,后负高磡,地势险要,墙垣坚固,官寨四周建有战碉,有高达二十四层者,卡寨鳞栉,联络接应,备御甚严。要攻破勒乌围,就必须先扫除其四周的碉寨,而这些碉寨常常是“小起石包,复有深沟横截。贼于沟内向上放枪,迎击不绝,我兵难以超越。”“而番人之碉卡,其料皆取于近地。集众合作,不难终日而成。无论大炮轰击,未能顷刻摧坚,即幸借大炮之力,攻破一碉,贼即乘其残垒,退而复筑。”最后,清军采用“首戴柴捆,手推沙土囊,进薄磡边,层叠垒砌,顷刻成木栅三重,俯击磡下贼”的方法进攻。对于沟穴之地,则用炮轰击“,贼众之掘沟以抗者,轰击立毙”。为了攻破大、小金川土司的坚固防线,乾隆帝派遣了他在第一次金川战争后建立的健锐云梯营前往金川参战,以期收到奇效。同时选派测量技术精熟的西洋人傅作霖奔赴金川进行实地测量,设计火炮,制造出当时较为先进的火炮武器--冲天炮,助金川战事。“但官寨高大坚厚,惟仗炮力逐渐轰摧,不能不稍延时日。自当以截断后路为迅捷。今官兵所占之地,已插在勒乌围、转经楼中间。其磡上往来之路已断。但此下尚有路一条。在崖磡之下,河滩之上。而官兵欲断此道,其前复有大碉寨一座,寨之左右又联以群寨。必须攻克此处,则其余寨落既易扫净。”为了攻破勒乌围,清军花费了九个月的时间,进行了十分艰难的战斗,才向前推进了二十里的路程。可见,碉楼坚固的防御体系给清军的进攻带来了困难,于是,清廷改变了作战方式。

在采取军事打击的同时,清军对于在战争中投降的两金川民众实行怀柔安抚政策。对于各路投降的大小头人,虽然他们曾经率众舍死固守,但是很难分别出其所犯罪行的轻重,况且为数过多,又系投降乞命,不忍诛杀,便酌量分别安抚。鉴于金川与周边各土司的微妙关系,阿桂特檄谕金川邻近的各土司,告知他们一旦金川土司逃窜到各土司领地,寻求援助时,要“立即捉拿缚送……若敢容留隐匿,或纵其逃往他处,则本将军等必带征剿儹拉、促浸得胜之各省步兵、三杂谷土兵直捣尔等之巢穴,令满洲、索伦及青海额鲁特等项马兵,从西宁前进,会攻尔等。……逃到何处,即追至何处”。各土司纷纷表示:“无分昼夜送到将军跟前去,别说男人,就是一个妇女逃来,也必拿了送去”。阿桂从金川周边藏区的各土司入手,严防外部力量对金川的暗中支持,实行坚壁清野,孤立金川土司的势力,更重要的是警告其他土司不要逆朝廷意愿而行,否则金川土司下场即是其未来,致使“贼众乘间出寨,掘草根食之,饥饿窘迫如此。”到乾隆四十(1775年)年七月,清军兵分两路,从河(大金川河)北、河南形成合围之势,四面合攻勒乌围官寨,大金川土司的兵将开始尚进行一些抗拒,但当见清朝官兵从四面涌入,遂溃散而逃。清军从投降的民众口供中得知金川人“已饿死了一半,只是促浸(即大金川)有田地的人还略有些口粮,也将就吃不了一个月,就是土司的粮食也不够两月了”。如此看来,大金川土司在清军四面围攻,坚壁清野的战术下,到了内忧外患,军心涣散,走投无路的境地。清军因此取得了第二次金川战争的胜利。

第二次金川战争之所以取得胜利,主要是由于清廷吸取了第一次金川战争的经验教训,采取了有别于上次战争的战略、战术。战略上,清朝中央采取恩威兼施的政策,在武力威慑下实行怀柔,一方面尽力安抚来降的土民,以动摇军心,瓦解力量;另一方面则利用强大的武力,镇压反抗的土司、头人等。在战术上,采用坚壁清野的政策,围困抵抗清军的金川土民,使其内部因粮草、弹药、武器等的匮乏而出现人心涣散,丧失战斗力,即从内部消耗金川土司的力量。同时,调遣训练有素,能征善战的特种部队--健锐云梯营,专门攻打碉楼,并以火炮为主战武器,充分发挥火炮的威力,在火炮轰击的掩护下,发挥健锐云梯营的特长,从四面多路围攻,对金川土司施以打击。在这样的战术下,尽管清军花费了很长的时间,消耗了大量的银两,付出了一定的人员伤亡,但是最终攻破了高险坚固的碉楼,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文/南不二

-1-

阿来的《尘埃落定》就像是一部叙述他自身故事的书,“尘埃落定”比喻事情经过许多变化,终于有了结果;或是经过一阵混乱后将结果确定下来。把这个成语用作这本书的书名,就像是诉说一个结局,预示着书中的土司制度再怎么不可一世,再怎么称霸一方,但最终也是只能沦为历史车轮下的一道带有民族特色的辙印。

本书其实在开头就侧面刻画了土司家的命运。“水从楼上倾倒下去,确实有点粉身碎骨的味道,有点惊心动魄。”土司家族的命运就像这水一般,最终落得如此田地。但随后的一句“但今天,厚厚的积雪吸掉了那声音。”本应该轰轰烈烈的土司消亡,却变得悄无声息。没有哪位土司能抵抗的过改革的命运。

作者阿来从小在藏区生活,藏族的血统来自他母亲,他父亲则是一个把生意做到川西北藏区的汉族人,而他自己出生与生活的环境是大渡河上游的"嘉绒藏族"村庄,属川藏高原的一部分,这里的藏族世世代代过着半牧半农耕的生活。也只有内心深处深受藏族文化熏陶的人,才能写出如此一篇带着浓浓藏族精神的文学。《尘埃落定》是一部叙述藏族的土司制度有兴盛时期到衰落乃至退出时代发展的故事。本书以第一人称“我”——一个傻子的视角为引,叙述了因土司制度而跌宕起伏的故事。

-2-

麦其土司家的二少爷,却是一个从小就被认为是傻子的人。总看着天空傻笑,做出一些别人都不愿意做的傻事。作为土司家的少爷,有继承土司之位的机会,但麦其土司只会把它传给大少爷——一个自以为事的聪明人。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一个注定是混吃等死的“傻子”却有着超时代的预感和举止,不以常理出牌,在几场家族斗争和土司纷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当各大土司都应为**的暴利而着迷,甚至放弃大量的粮食改种**的时候。傻子少爷建议多种粮食。麦其土司的想法和傻子少爷不谋而合。果真,第二年其他土司领地百姓闹饥荒,而麦其家则是赢家,大卖粮食。在这时,傻子虽然还是“傻子”,但是已经可以加入家庭议会了。人们不愿意认为傻子少爷比他们聪明,只是认为傻子少爷只是碰巧说出了麦其土司的想法。但是傻子少爷已经由此建立了自己的亲卫队——一个侍女、一个仆人、一个行刑人、一个管家。走上了属于自己的道路,不争地位不争财产,只为一个平和的生活。

-3-

这傻子少爷也有他的小九九,他就像能洞察每一个人的心灵一般,他知道家族中每一个人每一个事的关联,土司与家庭、土司与下属、土司与土司之间的关系。就像现在流行的一句话:看透不说透。他知道恰到好处的显露出一些才智让看不起他的人大吃一惊。可是当他们害怕了,要把他当做聪明人来看待的时候,他就会立即像个“傻子”。

当看到这里的时候,不由得想到唐宣宗——李忱,他本就是唐宪宗的一个庶子,出身低微。看上去呆呆的,兄弟们都爱拿他开玩笑,后来登基的唐武宗李炎想尽办法杀害他,他却装疯卖傻36年,为保住自己的性命。被仇公武当做傀儡皇帝辅佐登基后才显露治国才智。傻子少爷虽然没有李忱这样“登基”想法,但是却有李忱的才智谋略。

第二个显露“傻子”聪明过人的事情是麦其土司让兄弟俩个看守南北方的粮仓,大少爷则是积极发挥聪明好斗”的精神与其他土司征战,结果是赔了粮仓又折兵一败涂地。傻子少爷则是和土司周旋,开仓赈灾民搞好关系。最后不仅为麦其家扩大了领土,还娶了最美的姑娘成为茸贡土司的女婿。甚至把粮仓地变为最热闹的集市。

-4-

故事叙述到这里,在我们看来本应是人生赢家的傻子少爷,却再次一落千丈。妻子的背叛,麦其家的不信任,哥哥的明争暗斗。其实说白了,都是不敢相信一个傻子可以做的这样的好,他所做的一切不都像是一个“傻子”能做出来的。

从深层的意思来看,也许他们发现了二少爷不是一个傻子,也发现他居然可以装疯卖傻这么多年作掩护那是有多大的野心,没有人能猜透傻子少爷的想法,土司他们也不敢相信傻子,也不愿相信这个事实。在这一回的打击下陪伴他的只剩那四个人这次还多了一个没有舌头的书记官。当他再次装出一副傻样,装出了人们愿意接受的一副模样,麦其把他放回了他的“领地”——那片属于他的小集市。他在他的小集市里见证了更多的事实,直至在这里死去。

-5-

这部小说单从外表看,就像是讲述了一个傻子的逆袭,一个隐忍多年最终成功的老套鸡汤故事。如果是这样则忽略它里面描述的人物特点,每个土司都是个土皇帝,土司与土司之间都是亲戚关系,但是亲兄弟还明算账呢,更何况他们。

在书中讲述到人性的一面中,说道土司的权利可以让人“重现生机”。当麦其土司把土司位传下去就渐渐老去,变成个那个日渐沧桑、精神萎靡的前任土司。当继承人大少爷被暗杀,他重新掌权却是一天比一天年轻,用一个可笑的例子来说:他都可以好好的吃一顿饭了,每天精神气倍足,可见贪权之人对地位的痴迷。他当土司的所谓“好处”,竟是“晚上睡不着觉,连自己的儿子也要提防。侍女卓玛对于生活的迷茫,最初是傻子少爷的人,嫁给银匠。她一直就在迷茫中活着,有的只是底层人的卑劣。可当她陪着傻子少爷把集市建起,她找到了做上位者的自信,不在有过去的下等人的卑劣。一心求死的书记官,因为傻子少爷的“傻劲”而找到活下去的目标——记录麦其家的兴衰。

傻子少爷不止一次的预言到土司家族、土司制度的未来:“我确实清清楚楚地看见了结局,互相争雄的土司们一下就不见了。土司官寨分崩离析,冒起了蘑菇状的烟尘。腾空而起的尘埃散尽后,大地上便什么也没有了。”这段话不久变成了真实的现状。

-6-

土司家的故事就像是一个荒诞的话剧,荒诞的开头荒诞的人。在剧中唯一一个清醒的人、一个喜欢思考的人——“傻子少爷”却被他们认为是最不清醒的那一个。一个清醒的人怎么会愿意参加糊涂人组织的游戏?他最终回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小土地。老土司沉迷于权力的游戏不能自拔,土司继承人为了英雄游戏英勇好斗,土司间为了一点利益游戏弄得你死我活。清醒的人最终选择逃离那片土地。

马尔康最佳旅游季节

 马尔康,位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历史上属于嘉绒藏族十八土司之梭磨、松岗、卓克基、党坝四个土司辖地,故又称“四土”地区。以下是我整理的马尔康最佳旅游季节,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马尔康,藏语意为“火苗旺盛的地方”,引申为“兴旺发达之地”。是以原嘉绒18土司中卓克基、松岗、党坝、梭磨四个土司属地为雏形建立起来的,亦称“四土地区”。县城马尔康镇系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州府驻地,是全州政治、文化、金融、信息中心。00 马尔康县于1956年4月21日正式建立。位于青藏高原南缘、四川盆地西北部,北靠阿坝、红原大草原,南与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小金四姑娘山紧邻,距离省会成都365公里。全县幅员面积6639平方公里。县辖3镇11乡,104 个行政村,234个村民小组。全县属高原峡谷区,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地面海拔在2180米至5301米之间,空气质量达到全国Ⅰ级标准。00 县境内交通便利,国道317线纵贯全境。移动电话、程控电话、无线寻呼网络覆盖城区和所有乡镇。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100%。 米亚罗位于红原—理县的路上,而去马尔康就要稍稍绕一下了(约88KM,2小时)。可以去看马尔康私、卓克土司官寨、婆陵甲萨古城遗址等。

 最佳旅行时间是夏季。

  推荐景点

 “四土”地区风光旖旎,气候特殊,土地肥沃,较完整地,明清以来一直就是嘉绒藏族的文化中心。

  西索民居

 西索民居里的寨子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远目望去犹如一座壁垒森严的古堡。

 寨内民居均为三层石楼建筑,石楼的砌法和碉楼相似,墙体均用片石砌成,墙面平整、相交棱角突出,象刀口般锋利;门框和窗框都有雕刻、绘画,家家户户三楼露台上修砌有煨桑用的火炉。

  卓克基土司官寨

 卓克基土司官寨位于马尔康市东南约8公里的卓克基镇,地处梭磨河与西索河交汇处的高地上,也是马尔康至成都、小金两条公路的交叉点,依山傍水,景色秀丽。

 卓克基土司官寨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建筑,始建于1918年,是末代土司索观瀛亲自创意设计并组织修建的。整个建筑由四组碉楼组合而成封闭式的四合院,院内中心部分为天井,单层面积达1500平方米。

  松岗碉群

 始建于清朝初年,共由四个风格各异,沿河两岸对峙的古碉组成,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两个碉楼位于直波村,被称为直波碉楼。

 直波碉群共2座,依山势南北分布。南碉在村内、北碉在村北山脊上,两碉相距50米。其外型均呈八角形,内呈圆形,整体由下往上渐内收成锥体形。

  大藏寺

 大藏寺位于马尔康市区正北,经大郎足沟至沙尔宗乡的林场公路54公里处以西一侧。属于大藏乡春口村一居民组,海拔3530米,西南与沙尔宗乡和马尔康镇本真接壤,北界红原县四寨乡。

 大藏寺所在地,山形如一头巨象,寺院建在象的颈部。此外,附近山势如同环绕中央,自然形成一座十三尊大威德金刚坛城之排列。在寺院中心可远眺东、南、西、北各有一峰,是坛城的四方护法。

  昌列寺

 “昌列”是藏语,意为闭关处。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历代高僧隐修闭关的地方,出现过很多位在藏传佛教历史上有重要地位的高僧大德。

 它初创于十三世纪四十年代,属藏传佛教宁玛派,距近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宁玛派的著名寺院之一。上世纪80年代在老寺院的基址上进行了重建。

  梭磨河峡谷三景

 梭磨河大峡谷位于马尔康以东,起于鹧鸪山山脚的刷马路口止于马尔康白湾乡热足,全长91公里,垂直高差890米。

;

金昌旅游景点有哪些 金昌旅游必去景点攻略

1、骊_古城:又名“犁_古城”,位于中国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海拔2,400米左右,始建于西汉时期,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城市和军事要塞,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民族融合性典型城市

2、永北海子公园:在当地又称北湖,距县城北1公里,因清泉汇集,潭水若漫而得名。北海子正处于祁连山北麓东大河冲积扇边缘的地下水出露带,泉水汇流注入金川河。诸泉之中,以马踏泉最为著名,泉水上涌,常年不息,永昌八景中的“柳池映月”、“金水潺声”二景即在此处。

3、位于县城中心:又名声教楼。清嘉庆二十一年本《永昌县志》称:“晨夕考钟伐鼓,以振文教,故为声教。”始筑于明万历初年,十四年(1586)建成。楼规制呈方形,分台基与楼体两部分

4、圣容寺塔:座落于金川西村的一山岗上,塔因寺而名,建于唐代。其形与西安小雁塔相仿,是河西现存的最早的古塔建筑

5、金川峡水库:位于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县城北12公里的金川河峡谷中,库容面积6500万立方米

金川县旅游景点

金川县旅游景点:

1、金川河谷

金川是全世界范围内最大的原生态、高海拔雪梨种植区。从明末清初年间开始,嘉绒藏族就开始在这里广泛种植具有高度耐寒性和药用功能的雪梨树。经过几百年来的不断生长栽培,金川境内的雪梨种植区沿大渡河畔绵延百余里,数量达到十余万株,规模很大,在河谷山涧,呈梯度排列。

2、沙耳乡

“沙耳尼”系嘉戎藏语译音略称,意为“阳光明亮之地”。沿省道211经过青宁乡、咯尔乡到达梨花最佳观赏区沙耳乡,沙耳乡的金江村、金坪村、大坪村、丹扎木村、山梗子村都是梨花观赏的最佳区域,从211省道下来,各村都有水泥路通往梨花观景点/台,沙耳乡是摄影爱好者的必游之地。

3、甲居藏寨

藏寨从大金河谷层层向上攀缘,一直伸延到卡帕玛群峰脚下,整个山寨依着起伏的山势迤逦连绵,在相对高差近千米的山坡上,一幢幢藏式楼房洒落在绿树丛中。或星罗棋布,或稠密集中,或在高山悬崖上,或在河坝彩林间,不时炊烟袅袅、烟云缭绕。

4、中路藏寨

这里是摄影人的乐园。她有21座存留下来的大小不同、形式各异的碉楼,或藏在民居群中,或孤独的守在荒野。还有宁静如诗般的田野,能非常清晰地眺望墨尔多神山。这里还有与丹巴其他地方完全不同的民居,是丹巴日照时间最长的地方。

5、中国碉王

马尔邦关碉位于四川阿坝州金川县马尔邦乡,高达512米,基宽65×5米,顶宽3米,是目前已知保存较好的古碉,被誉为“中国碉王”,迄今已有近300多年的历史,为原大金川土司莎罗奔的小官寨碉。

金川区景点

金水湖、金川公园、紫金花城景区、紫金花卉示范种植基地、金川圣容寺等。

1、金水湖:金水湖景区位于戈壁城市甘肃省金昌市市区东部,总占地面积约236公顷,是西北最大的人工中水蓄水景观带。景区蓄水池由五个不同面积的湖面组成,总水面面积约60公顷,总蓄水容量约230万立方米。

2、金川公园:位于城区中心,南临公园路,北临庆阳路,东接金汇里,西靠金谷里小区)。始建于1983年8月。2008年以来,又对人工湖驳岸、码头、园桥进行了改造,在人工湖周边完成绿地改造,成为集游览、休闲、娱乐、健身、餐饮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绿地园林。

3、紫金花城景区:金昌市将旅游开发融入城市建设之中,积极探索独具特色的“景中城”“城中景”个性化城市建设,同时将景区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整体谋划推进,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了城市承载能力,为加快全市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4、紫金花卉示范种植基地:走进金昌龙首新区,400亩各类花卉构成了金川区紫金花卉的种植基地,形成了一片花的海洋。站在紫金花卉示范种植基地,顿时被这一片神秘的“花海”所震撼。

5、金川圣容寺:圣容寺位于县城北10公里处。据多种佛教史籍记载,北魏太武太延元年(435年),西去印度的刘萨诃和尚行至番禾郡(今永昌县)东北望御谷山,预言此山裂开当有瑞像(佛像)出现,时平则佛像俱全,时乱则首落。

金川县有哪些旅游景点

去金川县旅游哪里最好玩,金川县有什么好玩的地方,不少去金川县旅游的人都有这个问题,下面我就为你介绍金川县有哪些旅游景点。

1、土基钦波观音庙

土基钦波观音庙建于公元七世纪(土基钦波是指四臂观世音菩萨),有长达1200多年的历史,它具有独特的藏旌建筑风格,气势雄伟,规模庞大,经过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扎巴和信徒的维护修建,到现在建筑面积达1822平方米。庙内供奉着观音菩萨、莲花生大师、文殊菩萨等100多尊神像,庙中还有各种价值昂贵金银塔,并藏有大量经卷。庙壁上挂满笔调考究的唐卡,内外墙壁上有色彩鲜艳的壁画,壁画尽雕刻佛教传略,具有浓郁的佛教文化风格。该庙第年农历正月十五跳神,庙会称“跳布扎”。僧人们带上面具,淋漓至地演绎人世间的因果报应,叫人们改邪向善。

2、金川广法寺

曾被列为清代四大皇庙之一的广法寺,位于金川县南,安宁乡末末扎境内,距县城23公里.该寺前身名雍忠寺,“雍忠”意为吉祥神,由本教八个派列中的雍志本得名,为黑教寺院。乾隆四十一年帑银重修,赐名广法寺。御书“正教恒宣”扁额,悬于殿堂.厂法寺建筑雕塑宏伟壮观,富丽堂皇,正殿西南而立,纯金屋顶映日生辉,前后四门有四座藏经塔,玲珑古朴,辉映生彩、寺内钟鼓齐鸣,诵经朗朗,聚僧曾达2000余众,嘉绒佛徒凡欲进西藏深造,无广法寺所授名号,入藏无果,有则能优厚晋级。这里不仅有让人留恋往返的古建筑物,而且还有让人浮想联翩的传说,据传,宋代有一苯波教高僧,于嘉绒藏区主山神一一嘉莫木尔多山狮子岩下石洞中发现了苯教寺、稀贵经卷,经卷中有“苯教东方主寺”三建造图,其中一位土司叫拉谢雍忠,为大鹏所生花蛋变为人,受父差遣传授苯教于金川,后与魔头斗胜而成了国王.

3、索乌山风景区

索乌山风景区,位于金川县城东部万林乡二甲村线碉沟内,面积100余平方公里,景区地质结构以花岗岩为主,以松木坪为中心向周边幅射的索乌大庙、菩萨沟、线碉沟、竹厂沟,大树子沟等景点组成。索乌庙 索乌庙位于男、女山的山脚下,该庙原坐北向南,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殿顶为单檐歇山式,造型古朴雄伟。中间为乾隆皇帝亲笔题写的匾额索乌大庙。1944年靖化县政府又拨款重修,更显得雄伟壮观,可惜,在-中完全被毁,现仅存木结构庙房二层三间,供有莫尔都、索乌、哈姆神像和神位,年年朝拜者络绎不绝,香火不断。菩萨沟 菩萨沟为风景名胜集中区,它又分为男山、女山、城墙山、棋盘山。男山,亦称索乌(意思是先祖父)。是索乌山主峰,海拔3750米,象一高大威武的男子汉,昂首挺胸,目光炯炯,高出云霞。因其山体自然形成一尊巨大的佛像。女山,又名哈姆峰,传说为嘉绒藏区十八土司辖区的第一大神山嘉莫尔都山神之女,是索乌山主峰之一。

4、嘎达山风景区

嘎达山风景区位于金川西北部安宁地区一带,距县城42公里,景区面积近100平方公里,是古东女国和青藏高原上最古老的原始宗教——苯波教圣地。在状如圈椅的苍茫环山中,莽莽-之上翻腾着万态云霞;流彩山岗之中,飞瀑与奇峰怪石相映相衬,刚柔济溶;凌空绝壁之间,古庙遗文光影神色杂陈期间。嘎达山风景区由中国碉王——关碉、龙龟飞瀑、自然天成高达240米的东巴·石菩萨、巨型岩洞、悬空古庙群、原始森林等景观组成。中国碉王——关碉 此碉威然矗立,高达495米,是目前已知保存较好的最高古碉,被誉为“中国碉王”,迄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本世纪40年代,著名学者马长寿先生在考察井冈山五次反围剿的'碉堡时指出:“中国之碉源出四川,四川之碉源出金川”,这是嘉绒藏族对丰富战争艺术的杰出贡献,著名美国记者索尔兹伯看到金川的石碉惊叹,这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明珠。

5、金川阿科里风景区

阿科里躲在阿坝的一个高原河谷里,安安静静地等待你去发现它,爱上它。这里,有淳朴的藏族人民,有高山、河流、原始森林、村庄,更有很难见到的藏族古风民情。阿科里是一个真正的“世外桃源”,它被一条名叫“太阳河”的河流滋养着,延续着神奇而古老的文明。如果你愿意,请跟我们一起走近它。

6、阿坝御制平定金川之碑

阿坝御制平定金川之碑简介 该碑位于金川县安宁乡炭厂沟口,并有碑亭,建立于清乾隆51年。该碑座东向西,面对大金川河。碑为穹降形碑首,碑首上浮雕二龙戏珠图案。碑身为长方形,正面以汉文刻平定金川喝拉依战事史略,全文447字。碑身背面以满文和藏文刻与正面汉文字内容相同的碑文,碑高450米,宽2米,厚130米。碑下为龟座,座高080米,长430米,宽2米。该碑外建有碑亭,以保护该碑。碑亭平面呈方形,而阔3间4柱830米,进深亦3间4柱830米。

到G317川藏北线自驾游,沿途美景不断,是公认的景观大道,但是驾驶难度也要高很多,那么在G317川藏北线线自驾游玩有哪些比较好玩的地方呢?下面就为大家推荐了游玩路线。

川藏北线跟川藏南线有所不同,是一条进藏保通路、军事物资运输主干道,国家重视程度比较高,路况不会很差。

而北线G317原是由川入藏的一条补充线,沿线城市也没有南线那么富裕,国家没那么重视,存在没钱保养、修路的情况,导致路面状况非常糟糕。

十几年前走G317的旅行者甚至都无法相信这是一条国道,进而戏称它为“假国道”。

由于它所穿越的地方比G318更加偏僻,海拔更高,峡谷、高山更多,再加上当时公路条件差的现实因素,使它的驾驶难度远在G318之上。

如今,随着国家基建实力的提升,G317的路况比以前好了不少。接下来,就随着G317川藏北线一路往西,见那精彩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遗迹,了解它与G318的不同。

这一路上,既有墨香纸白的圣地德格、“西天瑶池”玉隆拉措,又有曾经“川藏第一险”的雀儿山、“天空之城”孜珠寺、“天湖”纳木错。

羌藏文化段

走进汶川,来到羌族聚居区,也就走进了羌文化的世界,作为世界zui古老的文化之一,汉文化、藏文化均与它有所关联。

第一站 汶川

一场地震,举世瞩目。

从成都过都江堰再去汶川,这一段路实际上是走在G213上,并沿着岷江离开四川盆地进入横断山。因此刚出成都,你就可以很快体验到横断山脉带来的压迫感,雄伟的高山与凶险的深谷组成的壮美绝景,不绝于眼。

一进入邛崃山脉,zui先碰见的小镇是汶川映秀镇,为阿坝州南大门。14年前,这座小镇因不幸身处震中,几近完全摧毁。

如今,小镇已完成重建,留下了映秀震中遗址,共同组成zui大的5•12地震遗址。

而从汶川沿着岷江支流之一的杂谷脑河一路往西,就会来到理县。它既是G317正式往西走所途经的第一个县,也是体验横断山区美景与凶险结合的极佳之地,如毕棚沟、米亚罗。

如果你时间比较充裕,可以走G347到阿坝县,然后再去莲宝叶则,只需要签一个安全协议,就可以开车进去露营。

汶川县距马尔康市204公里,行车用时约3小时20分钟;一路走G317过理县、米亚罗、鹧鸪山,即可抵达马尔康。

第二站 马尔康

从梭磨河到土司官寨

离开岷江流域,进入大金川流域,沿着G317向西而行,穿过鹧鸪山隧道,就会遇见梭磨河。

河因嘉绒十八土司之一的梭磨土司而得名,梭磨属嘉绒藏族的一支,与卓克基、松岗、党坝三土司的领地组成马尔康的行政区域雏形。

因这里地处汉藏交界,离汉区比较近,所以汉化程度较高,大多数人既会说嘉绒语,也会说汉语。

之后沿梭磨河往西,来到川藏北线第一座高海拔城市、阿坝州首府——马尔康。初次听到这座城市时,也许有人会奇怪,为什么它的名字像一个人的名字

马尔康因为玛康寺得名,寺为一位叫做玛康的活佛所建,而玛康又可以汉译为马尔康。

在梭磨河畔,有一处土司遗址,卓克基土司官寨,为嘉绒十八土司之一卓克基生活办公的地方。红军长征时,毛主席与其他中央领导在这里住了一周,就往北过草地。

如果你看过阿来写的《尘埃落定》,那大概会对这里感到熟悉,因为小说中的主人公原型就是官寨的主人。

在马尔康跟观音桥之间,有一条S211接上G248,可以进入网红的金川河谷,每年3月中旬到4月上旬,整个金川河谷都会开满梨花,非常漂亮。马尔康市距观音桥镇70公里,行车用时约1小时30分;继续走G317过松岗镇、白湾乡、温古村,沿杜柯河到观音桥镇。

川西民俗段

川西民俗,是川西地区在独特的地域、历史条件下,所发展起来的一种乡土文化,与中原文化迥然不同,但在与中原文化交汇的地方,又呈现出融合的特点。

第三站 观音桥

观音道场

一千五百多年前,陶渊明创造了一个令无数后人寻找的桃花源——纯朴而自然的田园配以怡然自得的生活,成为人们忘却凡间事的乐土。

观音桥,恰是众多桃源寻觅者眼中的一处,小桥流水人家与信仰坚定的朝圣者成为镇中zui美的风景线。

实际上,观音桥镇因建于1850年的观音寺而得名,也是古时进藏的一个驿站点,所以镇中观音寺的名字用的是汉文。

观音寺,全国三大观音道场之一,为众多信徒心中的圣地,据说来朝圣三次,就相当于去了一次布达拉宫。

离开观音桥,一路往西,在色曲桥前有一个分叉口,如果你想去色达,可以从这里往北走G227,过吾依乡、壤塘到青海的班玛县,再转G548往南到色达,zui后回到G317。这条路线,如果有时间的话,非常值得走一走,壤塘文化、色达文化非常丰富,同时也是羌藏文化走廊,可以深入体验羌藏文化。

观音桥镇距炉霍县185公里,行车用时约3小时20分钟;沿杜柯河、色曲,经蒲西乡、石里乡、翁达镇,后穿老折山隧道,过泥巴乡就到炉霍县。

第四站 炉霍

天空下的蓝宝石

炉霍县城没有什么特别人文景观,这实际上是一个交通枢纽点,往南面可以走G350、G248到塔公草原、新都桥,再接上川藏南线G318。

也可以直接走G350穿越四姑娘山到映秀镇,这一段是著名的网红公路——熊猫大道。

不过在离开县城后,在充古乡可以碰见一个清澈如碧玉的湖泊——卡萨湖,每逢候鸟迁徙时,可以在这里见到壮观的水鸟自然风光。

从卡萨湖边上的Y004向西北走,可以去到四通达乡,乡内有一座奶龙山,为朵康地区闻名的神山,传闻为格萨尔王三十员大将的屯兵练兵之地。

沿着G317再往西,翻越海拔3980米的洛戈梁子垭口,进入雅砻江流域,甘孜也就到了。

这里是茶马古道的一处重要驿站,也是格萨尔文化流传zui广、传承zui完整的地方。

格萨尔王城,建于世界三大史诗之一《格萨尔王传》中“霍岭大战”遗址上,一处人工痕迹非常明显的景区,就在G317旁边,对于想了解格萨尔文化的旅行者而言,是一个不错的窗口。

甘孜县距德格县184公里,行车用时约3小时45分钟;由甘孜县往西走G317,过错阿镇、马尼干戈镇、玉隆拉措,后穿过雀儿山隧道,经柯洛洞乡到德格。

第五站 德格

藏族文化圣地

甘孜县与德格县之间隔着一座曾被誉为“川藏第一险”的雀儿山,及一个美丽的湖泊,玉隆拉措,也叫新路海。

玉隆拉措,有“西天瑶池”之称,是川藏北线G317上的一处明珠,探访者并不多。zui佳的观景点是公路边上的小坡,天气好时,早点的话可以碰见日照金山。

雀儿山,山体海拔6168米,垭口海拔5050米,原本是老川藏公路的必经之地,但随着海拔4378米的雀儿山隧道通车,老路年久失修,塌方严重,乱石纵横,除了越野探险者以外,很少人探访。

穿过隧道,进入金沙江流域,也就来到了藏族三大文化中心的德格县。

德格印经院,藏传佛教圣地,藏族三大印经院之首,世界规模zui大的手工木版印刷地,收藏着70%左右的藏族文化古籍。

印经院不像佛学院,很难发展壮大,如果想看与两百多年前无异的藏经制作过程,那么只能趁早,一旦泯灭于时间,再也见不到了。

如果你不着急穿过雀儿山,可以选择在雀儿山山脚下的马尼班戈镇走S456到石渠县,见一见松格玛尼城。

德格县距江达县93公里,行车用时约2小时20分钟;从龚垭镇往南穿岗托隧道,后过金沙江而到岗托村,再穿矮拉山隧道到同普乡,沿着字曲河到江达县即可。

康巴风情段

康巴,又叫康巴地区,是我国三大藏族聚居区之一,在自然景观上,高原湖泊、绿色草原无不令人耳目一新;在民族文化上,一年到头的节日数不胜数,从隆冬到盛夏,再到金秋、阳春,赛马会、金马节、迎秋节等节日接续而来。

第六站 江达

秘境桃源深藏其中

从德格往南,穿过岗托隧道,再过金沙江,便正式离开四川,进入西藏的江达。

当年解放军18军从这里强渡金沙江,仅用一天的时间就击退了驻守在岗托村的藏军,并成功解放岗托村,村子成了“西藏解放第一村”。

雪巴祥水山庄,深处雪巴沟秘境,它的出现既解决了岗托镇住宿的问题,也更加靠近雪山深谷,犹如远离尘世的世外桃源。

居住其中,只需要推开窗户,就能够见到峡谷、河流、雪山相互映衬的美景,抬头看,雪山垂直自然风光带非常明显与震撼。

之后穿越海拔3970米的矮拉山隧道、海拔4240米的雪集拉山垭口,来到澜沧江流域。

江达县距昌都市230公里,行车用时约4小时45分钟;全程走G317,与旁边的他念他翁山脉并行,经卡贡乡、青泥洞乡、妥坝乡,之后在柴维乡一直往南到昌都市。

第七站 昌都

西藏和平解放的关键

昌都,藏东zui重要的一座城市,进入这座城市,实际上就已经进入了明清时期进藏的官道及驿站。

这条驿道的路线,在四川境内大体跟现在的318国道重合,进藏以后则在317国道和318国道之间,沿着藏东芒康山脉、宁静山脉和他念他翁山脉及河流的走势逶迤前行,然后从昌都西行,经索县、比如县夏曲镇、再经当雄到拉萨,横越藏北草甸和草原,大体与今天317国道平行,被称为“大北路”。——才华烨主编

入藏八线[M]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03

昌都也是当年解放军和平解放西藏的关键,是“以打促和”的决战点,当持续19天的昌都战役以解放军的绝对胜利而落下帷幕,西藏也实现了和平解放的目标。

昌都北面与西面,是扎曲与昂曲,这两条河流进入昌都后汇成澜沧江,因此澜沧江这个名字,是从昌都开始。

离开昌都往类乌齐这一段公路,是G317与G214的共线段。这条路上,在2019年以前,必须经过有着“鬼门关”之称的珠角拉山(4688米,垭口4600米)。后来珠角拉山隧道通车,这座山不再是进藏的阻碍。

当然,如果你希望体验一下老路,可以在珠古村直接走上去,缺点是因隧道的开通,老路缺乏维护,变得更加难走,也更危险。

穿过隧道后,很快就到G214与G317相交的类乌齐,这里也可以说是进藏官道与唐蕃古道的交汇点。

类乌齐县距丁青县142公里,行车用时约3小时20分钟;走G317经卡玛多乡、觉恩乡、沙贡乡可到丁青县;孜珠寺位于觉恩乡与沙贡乡之间,需从G317转Y535,走盘山小路去到。

高寒草原段

从丁青走出来,基本就在那曲藏北高寒草原上,这是一片未曾开发的处女地,美丽富饶与绿色生机“统领”这片草原的一切。虽然难以见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色,但可以更清楚见到悠哉的牛羊。

第八站 丁青

孜珠寺

丁青位于他念他翁山脉与念青唐古拉山脉之间的怒江河谷地带,曾是外象雄的中心。在县城的西面,有一座海拔4800米的孜珠山。

山上矗立着一座三千多年历史的寺庙——孜珠寺,传闻佛祖弘扬佛法的时候,曾到这里传法,并给予加持。

它既是康区一带苯教仪轨保存zui完整的寺庙之一,也是观音菩萨的道场之一,繁盛时期的僧人多达三千余人。

如果你对萨普神山感兴趣,可以在过巴青县、索县后,在扎拉乡向比如县方向走,经拉错多、察夸村、扎学多、杂玛多、察隆村等村庄后,抵达比如县,之后往东南走上G558,到羊秀乡修整一下,zui后再去萨普神山。自

丁青县距那曲市476公里,行车用时约8小时40分钟;由丁青往西走G317,穿过斜拉山隧道就可到巴青县,后过索县、扎拉乡、夏曲镇、达前乡、孔玛乡而到那曲市。

念唐雪山段

相比起南面的喜马拉雅山、北面的昆仑山闻名遐迩,念青唐古拉山略显低调,它不是划分国界、省界的山脉,而是与冈底斯山一同划分西藏南北的重要自然分界线。

第九站 那曲

那曲草原

那曲,原是老G317的终点,如今早已不是结束点,而是一个枢纽中心,G317从这里继续往西北延伸至阿里噶尔。

纳木措,天上神湖,它zui迷人的地方在于因一年四季的不同,而呈现出不一样的蓝色光焰,有时只需要站在湖边几分钟,就可以在云层翻涌、湖面波澜的情况下,亲眼见到梦幻般的蓝色舞曲。

一般而言,旅行者都会跑去青龙乡再去到纳木错旁边的圣象天门,但由于目前纳木错北岸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划分问题,该景点也已经封闭。

圣象天门正处于保护区核心区,根据现有相关法律条例,不允许任何单位、个人、游客进入核心区。

因此,只能去纳木错南岸的扎西半岛,但目前半岛住宿设施均已拆除,不再提供餐饮与住宿,比较适合有露营需求的旅行者。

当然,如果你已经很疲惫了,也可以直接在那曲走上那拉高速G6,一脚油门到拉萨。

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沿着G317从那曲一路走到阿里,但作为初次进藏或者没有那么多时间的话,直接走G109或者那拉高速G6到拉萨。由于G109是一条进藏的物流大通道,沿途限速、大卡车都特别多,遇到堵车的时候,你会堵到崩溃,建议不是为了纳木措,可以直接走那拉高速G6。

那曲市距拉萨市332公里,行车用时约5小时35分钟;在那曲往南走G109,过当雄而到拉萨;或者直接走上那拉高速G6,4个小时就可以抵达拉萨。

                                                  行走丹东

                                                    杨全富

      对丹东我有着一种痴迷的爱,这都是源于丹巴地名的来历,丹巴就是取丹东、巴底和巴旺地名的首字而得名,从中可以得知丹东在丹巴的历史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又或许是丹东乡是丹巴县海拔最高,离县城最远而取其首字也未可知。很想去走进他的怀抱,然而路途的遥远,又没有找到合适的旅伴,所以只好一次次在落寞之中等待机会,等待的次数越多,那份思念就更浓厚,梦中多少次与她亲密接触,然而那都是海市蜃楼,朦朦胧胧的。今年单位要组织教师到丹东小学监考,机会难得,我第一个报名参加了此次远足之行,虽然前方的路充满了神秘与未知。

                                                  路途见闻

      我们一行五人在九点三十分左右开始从丹巴出发,翻过布科村时,天气一下变得高深莫测起来,天空中布满了乌云,不停的翻滚着,偶尔才能从云缝中看见几缕蓝色的天幕,绵延的山峰仿佛触手可及,路边黑白相间的藏式民居整齐的排列着,在藏房的最高端,彩色的经幡在微风中孤零飘舞。

          车行数里之后,突然,一束阳光撕破那阴暗的云层,穿透迷朦混沌的天空,照射在远处山边藏寨上,无与伦比的神秘、辉煌。这就是高原峡谷特有的魔幻般的自然景象!未待细细心赏,太阳吝惜地收回他那无以言状的光芒。此刻,如果可以永无失落地留住那缕光,我愿用我最宝贵的东西来换取!

        汽车开过杨柳坪之后路便开始凹凸不平,车也随着路面的起伏左右摇摆起来。虽然柏油路在去年已经贯通,但是这里的地质较为疏松,峡谷上方的岩石在多雨的季节中崩落了许多,将下面刚修葺一新的道路砸得坑坑洼洼的。因为路况很差前面又在修路,所以只能在在颠簸之中慢慢前行。汽车的发动机沉闷的响着,车窗在摇摆中就像打击乐器发出铿锵刺耳的声响,同车的几位同事都开玩笑说这真是一场免费的歌舞盛宴,真是苦中作乐。在车窗外,景物随时变换着,有时峡谷挤在一起,一条弯曲的马路贴着崖边勉强通行。看着峭立的削壁,让人胆战心惊的。有时天地的界限忽然敞亮起来,就像一个聚宝盆似的围拢过来。

        到半途时,同行的支教教师文娉忽然大声的叫起来,我睁开睡眼朦胧的眼,向窗外望去,哦,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无与伦比的美丽画面,在森林的环抱下,一片草坪静静的躺在其中,我们连忙停下车,怀着激动的心情向草坪奔去。在这一平方千米大小的草原上,一群群羊群悠闲的散布其中,几座白色帐篷的上空炊烟袅袅,在微风的吹拂下慢慢的散开,弥漫在草原的上空。几只秃鹰在天上翱翔,盘旋在空中,有时聚拢在一起,有时又分散开来,任上升的气流将它慢慢托起。草地上盛开着各种艳丽的野花,那淡淡的清香味沁人心脾。告别了城市的喧嚣,这就是一个与世无争的世界,是那样的静谧,那样的辽远。我躺倒在这片被绿色的草及各种颜色的野花渲染的土地上,与大地进行了一次亲密的接触,任草地上的露珠钻进我的衣服里,让那凉意在身体里扩散。在我的身旁,草地上的野花怒放着,有的一簇一簇的,就像孔雀开屏的羽翅;有的散落在草地上,从草丛中偶尔露出自己艳丽的面容;有的独树一帜,长得异常的高大,几多细小的花朵围绕在枝桠上,就像是漫天的繁星。因为刚下过雨,每一朵花的花瓣上还残留着露珠,在微风的吹拂下滚动着,在阳关的照射下显得更加的晶莹剔透,使整个场景动中有静,魅力无穷。我站了起来,与同事们在这片草坪上尽情的欢唱,尽情的疯跑,虽然我们都已经是而立之年的年龄,但是被这美景带回了了童年,无拘无束的大声喊叫,直抒胸臆。在一阵疯跑之后,我又一次躺倒在草地上,此时太阳从云缝中偷偷的露出了脸,暖暖的照射在草坪上,由于阳光的照射,我身边的草丛散发出青草和野花的香味。我极目向天空望去,高原的天仿佛更加的蓝,就像一块晶莹剔透的蓝宝石似的。一朵朵如棉花般的白云在蓝天上自由的飘飞,有时分散,有时聚拢,与草坪中的羊群相映成趣。我闭上了眼,在软绵绵的草地上尽情的将整个身体放松,霎时间,周身百骸悠然升起一丝慵懒的感觉,霎时使人忘记了所有的疲劳,忘记了人世间所有的烦恼。

        高原的微风从身边静静的吹过,还带有一点淡淡的寒意,鼻尖嗅到的都是微风带来森林的清香味。同事们都像我一样静静的躺在草地上,他们也像我一样尽情的将身体放松,享受着高原的施舍。过了很久,我们告别了这片让人流连忘返的草坪,又向前方出发。高原的天就像小孩的脸似的,刚才还晴空万里,没想到一眨眼的功夫蓝天又被乌云遮盖,压的很低,接着就下起了绵绵细雨,前方气雾弥漫,我们在车中只能盼望这多变的天早些放晴。终于开出了乌云的势力范围,我们又开始享受造物的恩赐,我们都不约而同的摇下车窗,让和暖的风吹进汽车里。车在奋力的向前奔驰,外边的景物也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随之改变,远处的山都是连绵的青冈树和草甸,我知道,马上就要到达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了。转过几座山脚,跨过几条河流,终于看见了高原小镇的一角。在一路颠簸之后,我们到达了丹东,这个海拔3200 余米的高原小镇。

        镇子很小,很明显的感觉到它的冷清,路边几乎没有行人,一条小河穿城而过,路旁的民居大都是用石头砌成,每座房屋都有五层,最底下是饲养牲畜的地方,二楼才是锅庄、厨房、主卧,三楼是客房,四楼是经堂,整个房屋的建设主要是考虑了当地的气候特征,所以用石板盖成屋顶,这样才不会被雨水浸透,经久耐用。我们走下了车,这时候天又下起冷冷的雨,我们像小鸟一样包裹着自己走到了街上,同行的陈老师更是夸张到了极点,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穿上了厚厚的冬装,将拉链都拉到了颈上,引来路人的侧视,也引来我们对他善意的玩笑。一大群小孩围着我们,裹挟着我们前进,仿佛是看到了天外来客似的,从他们的眼里我读出了高原小孩独有的童真味。

                                          清晨的高原小镇

      夜幕降临,我和几位老师被安排到一家旅游接待户家中住宿,夜晚的丹东,万籁俱寂,偶尔传来的一两声狗叫声都仿佛是从遥远的天际传来的梵音,是那样的辽远,更存托出高原小镇的寂静。在同伴们的梦语与呼噜声中我也渐渐沉入梦乡。

        清晨,一缕天光从窗户里挤了进来,窗外鸟的叫声也从单调的一两声而渐渐热闹起来。我连忙穿上衣裳,信步走出房间,走向清冷的街道,去感受高原小城不一样的风景。由于连日阴霾天气的缘故,丹东这个小镇的早晨还依然有点寒意,充满了秋日的味道,街道边一条小河泛着白色的浪花咆哮着,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路边的野草倔强的挺直了身躯,有些草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在不堪重负之后,终于低下头,那一颗颗露珠就忽然滑落下去,悠忽间钻进了草丛中再也寻觅不到它的踪迹。那小草仿佛卸掉了包袱似的,又一次将身躯挺得笔直,接受着我目光的检阅。几只山雀扑棱棱的从树丛中惊起,飞上树梢,在起伏的枝条上卖弄起自己的歌喉。天光越来越明亮,随着木门吱吱的叫声,早起的主妇们睁着睡眼朦胧的眼打开了房门,站在门前贪婪的吮吸着清晨湿润的空气,她们的动作很慵懒,但是又是那样的有条不紊,走到门前,从柴堆里捡起几根木柴,抱在怀里走回了家中,不一会儿,整个小镇的上空弥漫着轻纱似的烟雾,在小镇的上空久久的徘徊,最后汇成一片,形成薄薄的雾,与晨雾一起随风飘向山顶,那是炊烟袅袅升起后聚散在一起形成的奇观,使我回忆起小时候家乡炊烟飘浮的景象。我继续走在街上,漫无目的的前行,终于走出了小镇的包围,来到野外,这时天空中又飘起了柔柔的细雨,如丝如缕,落在树枝上,落在草地里,落在我的身上,都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就像是一位温柔的少女,慢慢的、轻柔的来到这个世界,为高原增添了不少的颜色。

                                          二道桥温泉

      在离丹东乡两公里的地方,有一处天然温泉。早就听别人说过这水有神奇的疗效,很多拄着拐杖的老人来到这里泡上几天,在离开时完全可以甩掉拐杖,又像一位正常人一样行走自如。其实我对这种传闻也是深信不疑,在丹巴境内还有多处这样的温泉,人们最爱到这些地方去泡脚,因为温泉里富含多种矿物质,能治疗多种皮肤病,特别是对老寒腿、风湿病有很好的疗效。而生活在高原的人由于气候原因,很多人都容易患上风湿病,随着年龄的增大,这些疾病也逐渐的显露出来,在高原你会看到这样的景象,拄着拐杖的老人行走在乡村小径、大街小巷中。为了治愈这些疾病,他们在闲暇之余最爱到到温泉里泡一下脚。我和几位老师下午放学之后开着车向温泉出发,车在泥泞的道路中颠簸前行,转过几道弯后我们来到了温泉处,这里的小地名叫二道桥,也许是在小河上卧着一座木桥而得名的吧。在二道桥,一共有十几户人家,全部以温泉为中心环绕修建,当我们到达时,温泉池里有几位妇女正在洗澡,几位中年男人坐在旁边高声的谈论着,池子里的她们毫不避嫌,全身赤裸的坐在温泉水里,尽情的享受着池水的爱抚,池塘里竟然还有一位大叔,他们互相搓着背,真有一种回归自然、超凡脱俗的感觉。我和几位同事因为传统思想的作祟,不好意思呆在水池旁边,只好走进一农户家里等待,心里盼望着她们快点洗完。同行的美女老师来自大城市,我们都认为她在众目睽睽之下绝对不敢下水洗澡,然而她却毫不在意池水旁的男孩们,将外套脱下,穿着长裤、毛衣就下水洗澡了,让我们瞠目结舌,为她的的精神所倾倒。时间过了很久,这位老师才洗漱完备,又全身湿漉漉的走了回来,丹东下午的气温很低,我们这时还围坐在钢炉边取暖,而她却赤着脚,浑身湿漉漉的,好像已与温泉融为一体而不知寒冷了,因为等待的时间太长了,天空中黑色的幕布渐渐的拉伸开来,我们只好悻悻然的回到了学校里。

        第二天晚上12时,我们几个又开着车去洗澡,天空中飘起蒙蒙细雨,澡堂里恢复了宁静,因为有黑夜的遮掩,我们才脱去了全身的束缚,赤条条的溜进了澡堂里,那高温的水霎时穿透皮肤,热得我们呲牙咧嘴,只好站起来跑出去,等一会儿再坐回来。丹东小学的校长告诉我们,在水里不能乱动,这样水温就不会那么高了。我们学着他的样,静静的躺在水里,果然水再没有那么烫了。我闭上眼睛,享受着温泉给予我的恩赐,那热力

清朝平定大小金川土司叛乱:双方在碉楼展开攻防战

碉楼主要分布在岷江、大渡河、雅砻江上游流域羌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居住区。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后汉书·西南夷列传》中就如此记载“:冉駹...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