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我有一把明代叉尺,为什么不在十八般兵器之列,却是防身利器 ?
马未都看似文弱书生,却是一个喜欢舞刀弄枪的另类书生。笔者一直认为马未都精于瓷器,善于家具,再有其他,未曾想马未都给了我们一个惊喜。他还喜欢收藏一些冷兵器,这就让人大跌眼镜了,这里边的学问很多,就是能够勉强留下来的东西,一般人难以接触到。所以,马未都的“兵器库”中就有一些让人看着摸不着头脑的东西。马未都曽表示“我有一把明代叉尺,不在十八般兵器之列,却是防身利器”,这种兵器确实是很不一般,究竟是什么呢?一般人也只是听说。笔者就位大家说说马未都收藏的这个尺,感受一下冷兵器的魅力。
马未都收藏冷兵器,这在业内是非常有名气的。以他己有藏品为例,就有一把非常厉害的冷兵器,就是永乐皇帝的佩剑。当然了,这当然不是真品,而是一个复制品。真品在法国军事博物馆,至于价钱也是我们所不能承受的天文数字。马未都倘若对于冷兵器没有研究,也不会大动干戈的收藏冷兵器这个相对冷门的范畴。毕竟,马未都在收藏上也是一个谨慎的人。
关于冷兵器,众所周知,我国的冷兵器门类很多,人们通常将其称之为“十八般兵器”。有的人能够如数家珍,有的人不一定能说明白,笔者特意为大家献上一张图,如下图为我们全面地展示了这十八般兵器的面貌。马未都手里的这件冷兵器,并不在十八般兵器之内,而是一把明代叉尺。大家伙也看到了,十八般兵器中并没有尺这一兵器,可是依旧不能掩盖尺的锋芒。按照马未都的说法,这把尺的具体年代,应该是明代。
这把尺看着也就跟胳膊差不多,不要小瞧了人家,虽不在十八般兵器之列,却是防身利器。马未都指出,尺属于钝兵器的一种,以力伤人从而令对方造成内伤。这把明代叉尺,看着小却便于藏匿于袖间。我们都知道,古人的衣服比较宽松,尤其一个袖子里,估计自己也不知道能放多少东西。防身又要讲究隐秘,所以这把叉尺就很有优势能够满足防身的隐蔽性与突然性,从而切实地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这把尺如何做到呢?前文说到叉尺属于钝兵器的一种,这就让它的功能得到了完美的展现。钝兵器中,这须臾之间就能让对方招架不住。比如一个鹅蛋大小的锤子,冷不丁地往别人身上敲一下,不是让你骨折就是让你很难受。可见,这种东西确实是很让人头疼。马未都说这是防身暗器,所言不虚啊!这种东西不仅威力大,而且设计的也很精美,尺身之上有纹饰,看起来颇具审美性。
收藏如人生,机会有时候就摆在你的面前,自己没有珍惜而从手中流失,那么自己就会处于懊悔恼桑之中。马未都之所以能够收藏叉尺这样冷门的东西,也得益于他有一双经过打磨的火眼金睛。除此之外,马未都确实是在收藏上精通,要不然也不会搞到不在十八般兵器之内的叉尺。马未都的这把叉尺,具体价值多少,怎么来的,他也是闭口不谈。
乾隆是一个爱玩的人,对于什么东西都愿意追求极致,无论什么都要更上一层楼。众所周知,乾隆是一个富二代,恐怕没几个人知道乾隆的奢侈程度到了什么地步?马未都手里头有一把鎏金镶玉的乾隆宝刀,那是相当的厉害,刀出鞘有一股寒气逼人。马未都手里的这把乾隆宝刀究竟什么来路?这把刀的庐山真面目是什么模样?
宝刀配英雄,这是古今英雄梦寐以求的事情。话说乾隆也是一位好大喜功的主儿,什么事情都爱尽显奢侈。乾隆营造圆明园耗资何止亿兆白银?一把宝刀鎏金镶玉,那实在是小儿科啊!这把刀究竟怎么到了马未都手里头,小编查阅资料也不得而知。网络舆论一直以来认为马未都手里的文物,那是骗来的。实则不然,此言谬矣。在小编看来,马未都的做派还是比较正的,断不至于走歪路子。
关于这把乾隆宝刀的来路,小编暂且不做过多赘述。这把宝刀做工很是讲究,由西域上等好玉所作,雕工也是相当细致有水准。马未都所藏乾隆宝刀,应属玉柄刀。这种刀的外形还是蛮漂亮的,呈灰色。大家伙可别觉得,这玉器呈灰色就不是什么好玉,其实这是一种相当大的误区。乾隆时期,玉柄刀的工艺大多取自西域痕都斯坦制作工艺,相当繁琐,效果也是相当漂亮。
马未都手里头的这把玉柄刀长不过胳膊,短不过匕首,纯属一种把玩欣赏的道具。然而,大家可别小瞧了这种把玩观赏的玉柄刀,东西还是好东西,能够感受到一股杀气。估计大家伙看到这里,又觉得小编在这里瞎抡。这里头又有讲究了,且听小编为大家说说其中的讲究。马未都把刀拽出刀鞘的时候,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来自刀刃寒光带来的那种寒气。一把宝刀是否有杀气,主要还是看到出鞘是否能够给人带来震撼。
众所周知,一把刀的好坏取决于刀刃本身的锻造。这把刀厉害之处就在于,刀出鞘后有一股寒气逼人。一则,这把刀经人不少,聚集了不少人气,看起来还真有那么点意思。二则,马未都虽珍藏许久,可出鞘刹那依旧有一股寒气逼人。这也能从侧面反映出马未都对于稀缺冷兵器的保养手段确实是高超,看得出他是一个冷兵器研究方面的专家。马未都的这把刀价值连城,单单乾隆把玩过的宝刀,这价值本就是无可估量的。
这把刀时间已久,看得出上头有不少包浆。这把乾隆宝刀,现如今在马未都手中。这把宝刀也让我们见识了乾隆皇帝的奢华与内涵,这真正的奢侈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内在。乾隆宝刀正是如此,这也难怪乾隆被称为“最强富二代”,此誉也绝非浪得虚名啊!冷兵器发展到了乾隆时期也算是登峰造极,可是热兵器时代已经来临,冷兵器无可奈何的走向了没落。乾隆的这把宝刀也代表了游牧民族的一种文化图腾,还是很有点文化内涵的。
马未都在公开场合也是无不得意的说“我有一把乾隆宝刀”,他确实是得意啊!毕竟乾隆是历史人物,谁也没见过,能拿一把鎏金镶玉沾染帝王之气的宝刀,人生也是别有一番乐趣啊!或许,这就是马未都所津津乐道的收藏乐趣吧!这把乾隆宝刀出鞘有一股寒气逼人,能够想象出乾隆拿这把刀是何等的英气逼人?大家对于马未都这把乾隆宝刀有何看法?
溥仪独一无二的鉴宝方式是什么,连马未都也连连称赞?
历史是一个尘封着的不断向前滚滚而去的年轮,承载着历史浓厚底蕴和无尽沧桑的历史文物就是年轮上颗颗印痕。到了今天,收藏古玩已经成为很多人业余爱好,有的人为了得到喜欢的文物甚至不惜一掷千金。
不过古玩也是有很大的风险的,有的不法人士为了谋求暴利便弄虚造假,比如讲现代工艺几十块钱成本的价廉玉器上涂抹上胶水,之后埋进土里几个星期再挖出来便会有一种古玉的感觉,以假乱真,如果不是专业的人士,很容易就会上当受骗。
比如说近年来层出不穷的鉴宝节目,很多人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财力得来的文物其实就是破铜烂铁。有的人说古玩市场就像是买**一样,运气好的人能够一夜翻身,而这种运气往往都是概率极低的,大部分人都是经其一生都没有一个好的结果。
马未都是我国历史鉴宝类的一个专家,藏品无数,经验丰富,也是著名节目《百家讲坛》的主讲人之一,在文物鉴宝方面,马未都有着很大的话语权,不过在马未都他最欣赏的还是末代皇帝溥仪的鉴宝方式,甚至赞不绝口,那么溥仪独一无二的鉴宝方式是什么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那就是随便看看,没错就是随便看看,溥仪鉴赏文物的时候不需要借助历史典籍和仪器,拿在手里掂量掂量便能知道真假,这是为何呢?
溥仪自幼生长在皇宫,从小便接触很多稀世珍宝,那些对于普通人来说难以见到的文物,对于溥仪而言就是他童年时期的玩具而已,日积月累下,即使不用专业的知识,溥仪也能一眼看出来文物的真假。
公元1075年,时值北宋熙宁八年,正月二十日的夜里,大文豪苏轼做了一个梦,梦见已经亡故十年的妻子王弗,清晨起来坐定,苏轼先写下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几个字,这一年苏轼38岁。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38岁这年刚到密州,就是山东的诸城上任知州,在此任上尚不足两个月,他就写下了《记梦》。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铁冠道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艺术家。
东坡是在黄州后才有的名字。
王弗与东坡同乡,16岁结婚(苏轼19),27岁死于开封,葬于眉州老家的苏家祖营,距公婆苏洵的墓地西北方向仅八步。苏洵是在北宋治平三年去世的,晚王弗一年。当年苏洵仪棺是朝廷派官船,由苏轼、苏辙兄弟扶棺护送,苏轼的亡妻灵柩随载而行。
苏轼为父丁忧三年。
丁忧:古代父母去世后,子女按礼仪须持葬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必须离职,称“丁忧”。
苏轼丁忧时正是王安石变法(发生在宋神宗时期,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的局面,变法过程中,由于部分举措的不合时宜和实际执行中的不良运作,也造成了百姓利益的伤害,加之新法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遭到强烈反对。最终因宋神宗去世而告终)导致朝廷命官矛盾深重的时候,包括欧阳修在内的许多诗友都已经离京,苏轼孤身无援,但仍直言上书变法的弊端,王安石记恨,使手腕使苏轼被迫请求出京任职。
苏轼到了密州第二年的正月,屋寒衾冷,夜长梦多,苏轼就做了个清晰的梦,所以叫记梦。
虽然诗经上有悼亡的叙述,但真正的悼亡诗还是始于西晋的文学家潘安(西晋著名文学家,也是古代民间四大美男之一),潘安貌美闻名,对妻子始终如一,夫妻和睦26载,妻亡故后,潘安服丧一载,写下悼亡诗三首。
苏轼的悼亡词开篇如物坠地,“十年生死两茫茫”,全篇一句凭空而落,分量感十足。词语无枝无杈,不蔓不叶,如伐倒之树干,两头齐平摔在你面前,苏轼使用的是叠词“茫茫”,茫字的本意是形容水大如海,后引申为旷远模糊不尽。诗歌中常有,比如北朝民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白居易“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李白“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体会古往今来诗人的茫茫,便可以深刻地理解苏轼的茫茫的含义。
评论: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苏轼一生起伏坎坷,前半生轻松自如,以乌台诗案为节点,后半生活得辛苦沉重。
乌台诗案:
发生与元丰二年(1079年),时御史何正臣等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廷,随后又牵连出大量苏轼诗文为证。事件过后苏轼被关押,获释后被贬黄州。
苏轼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1037年),属鼠,出身不能算太显贵,但也不是平民之辈。他祖上是唐初大臣苏味道,其祖父是苏序,生性达观,对幼年的苏轼影响很大。苏序墓志铭还是后来苏轼护丧回家时请曾巩写的。其父苏洵,三苏之一。
苏轼20岁,苏辙18岁,随父进京赶考,主考官就是欧阳修。小试官梅尧臣。欧阳修说:苏轼可谓善读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苏轼在密州待了仅两年多,年龄是38-40岁之间,这一年秋天,苏轼祭常山回来的途中,与同官会于铁沟行猎,又写下了《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西夏)。
这首词一反前人常态,以诗为词,供人阅读,不再供人吟唱。这首词展现出与婉约派截然不同的叙事风格,酣畅淋漓,让宋词的豪放派初见端倪。在这首词之前,宋词没有豪放派一说,甚至也没有豪放的创作意识。因为词牌需要吟唱的属性,慢词与小令就适合演唱。故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柳永的词婉约,适合唱)。苏轼的这首《密州出猎》气势豪迈,纵情八荒,引经据典,杀虎射狼,让宋词的豪放派一夜成型,影响了后世近千年。所以南宋的刘辰翁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在密州是苏轼创作的丰收期,中秋望月之时,在超然台上一气呵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自熙宁四年,苏轼上书新法弊端,到自请出京任职,历杭州、密州、徐州、湖州前后八年,到湖州履职后,按例他给宋神宗写了湖州谢表,被新党谗言,说苏轼衔怨怀怒,包藏祸心,对皇帝不忠。他们在苏轼的旧诗作中,翻出他们认可是讥讽朝廷的诗句,向苏轼发难,于是当年初秋,苏轼被御史台逮捕,押解京师,牵连着达数十众 。因御史台植柏树多棵,终年有乌鸦在上面嬉戏,所以又称乌台,乌台诗案由此得名。
乌台诗案是苏轼生命中的大劫,这年他43岁,此时王安石已经辞相了,乌台诗案始作俑者乃新党的利益集团,借苏轼不满熙宁变法闹事,后宋神宗才下令抓捕苏轼。
苏轼从元丰二年(1079年7月28日)从被捕到入狱仅20天,入狱后马上被正是提审,当年11月30日审结,前后加上四个月有余,神宗大怒时打算处死苏轼,但大臣中许多人替苏轼求情,太皇太后也为苏轼说话,难得的是已经辞相的王安石力谏神宗“有圣世而杀才士乎?”对神宗震动很大,于是12月29日圣谕下发,苏轼免于一死,乌台诗案就此了结。苏轼被贬谪为黄州团练副使,是一个有职无权的类似巡视员的职务。
神宗圣谕下发三日后,即元丰三年的大年初一,苏轼带着长子苏迈一家老小以及随仆,在御史台的差役押解下,离京赴黄州。此时苏迈21岁。从京城汴梁到湖北黄州路上,约有1200里地,苏轼全家整整走了一个月,于二月初一抵达黄州(今天的黄冈),北宋时黄州并不繁荣,苏轼拖家带口20多人来此生活,困难就可想而知,苏轼被贬到黄州后举目无亲,地方官员一般是不会为犯官提供食宿的,以前一些好友也有意躲着他。这令苏轼齿寒,他写道
《送沈逵赴广南》
宋·苏轼
我谪黄冈四五年,孤舟出没烟波里。
故人不复通问讯,疾病饥寒疑死矣。
初到黄州苏轼一家借居在旧庙里,就是后来大家熟知的定慧院,
定慧院:北宋古刹名,今地址在湖北黄冈市黄州区青砖湖社区内。
公元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团练副使,居住在此,写下了《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寓居定慧院之东杂花 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等名篇。
当时苏轼有一好友叫马正卿,追随苏轼20年,见苏轼落难黄州十分同情,利用黄州担任通判的职务,疏通各种关系,经两任太守首肯,划出了东门外的一块无主坡地给了苏轼,连居住带耕种,苏轼就在这块地上盖起了草屋,落成之日天降瑞雪,草堂挂满了雪花,苏轼遂将草屋命名雪堂,并写了一篇《雪堂记》,他给朋友的信中说: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东坡居士之号,就产于此时此地。
苏东坡在后来的900年中,其名如雷贯耳,除去他在黄州创作的700多篇诗文,更多的是他在经历了乌台诗案大劫后的人生态度以及精彩人生。写于元丰年间,也就是1082年春天的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即为苏东坡落难后的人生写照。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乌台诗案是苏东坡生命的节点。贬谪黄州导致苏东坡人生态度的转变,就在《定风波》的创作中,入秋之际,苏东坡出游放松心情,来到了黄州城外的赤鼻矶怀古抒情,写下了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是苏东坡45岁写下 的豪放派的代表作,在黄州四年,苏东坡创作进入高发期,诗词歌赋,连同信札,留存至今的达740多件。此外还有美食家。发明了东坡肉,东坡肘子。
在宋代放逐儋州任职已算是最极端的处罚了,跟流放差不多,但他仍是有一棵平常心,在儋州开化海南,教化庶民,直至宋徽宗即位,元符三年四月,朝廷颁布大赦,招苏东坡还朝任朝奉郎,可惜苏东坡在北归途中,在常州中暑而殁(mo),享年65岁。
苏东坡在还朝途中,经过了常州金山寺,就是水漫金山那个金山寺。金山寺中有一副理工林为苏东坡做的画像,李公麟为宋代的大画家,与苏东坡、王安石、米芾、黄庭坚等都结为至交。他为苏东坡的画像就留在了金山寺。后来苏东坡路过此地的时候,就随写了一个六言诗,《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区区24字,漫漫65年。
这人就是文物大盗卢芹斋,他至死都不敢回国的原因是当时将许多的中国文物都高价转卖给外国人,要知道将中国文物专卖给外国人,这可是罪人啊。国家的每一件文物都代表着不同时间段百姓的结晶,他这么做真的很可恨,他当时也知道自己回国的后果是什么,所以他一直没敢回国。
卢芹斋出身农名,他的家境并不是很好,在年幼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所以他一直由他的堂叔抚养着,在他长大后就去了张静江家做仆人,由于张静江在法国开设古董店,所以他将自己的一些仆人也带了过去,而卢芹斋就其中之一,他得以借此机会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在张静江的古董店中也学到了许多东西。
所以卢芹斋在张静江回国后不久,便自己开设了一家古董店,由于他开店的时间刚好赶上清政府垮台,而当时的北洋政府又不稳定,所以卢芹斋看好时机,到国内低价购买许多的珍贵文物,然后再转到欧洲,以更高的价格出售,这使他大赚了好几笔,并且在今后的日子中,他也在继续的售卖各种文物,而这些文物大多都来自中国,人们都称他为民国版的马未都。
卢芹斋在古董界久了以后,他就逐渐的开始明白了,每个国家的文物都意味着什么,他这些年一直从中国低价收购文物,转卖到欧洲,他知道他做了一件很不好的事,回国后必定会遭人唾骂,甚至还会出现一些他想不到的后果,所以他一直害怕着,没敢回国。
马未都:我有一把明代叉尺,为什么不在十八般兵器之列,却是防身利器 ?
本文2023-11-24 17:45:3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45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