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被满族人称为什么?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4浏览:3收藏

老舍被满族人称为什么?,第1张

在20世纪中国文坛上出现的众多优秀作家里面,老舍,也许是最为广大读者民众所熟知的。他的贫寒出身、他多产的创作生涯、他的诸如《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之类极得大众好评的作品,乃至于那非同凡响的人生结局……都是下自黎民百姓上至学人教授们经久谈论的话题。从常见的角度来看,老舍,似乎早已无奥秘可言,从人生到作品,好像可以被认为是再不存在什么理解障碍与认识盲区了。

  然而,事情并非这么简单。笔者以为,对老舍“黑匣子”的解密工作虽经研究界的多年努力而收效多多,却还不能说是已经接近功成之日。老舍,还远不是一位不再存有社会历史遮蔽和文化艺术密码的、可以叫人们一览无余的作家。

  可以从读者时常谈到的老舍的某些创作特征来说起,他的作品:

  --始终坚守着“国家至上”的原则;

  --异常关注着国人们的道德心理走势;

  --总是表现出浓重的“恋京”情结;

  --专写并且擅写旧日北京下层市民的凄苦命运;

  --在语言运用上特别倚重于“京腔京韵”;

  --笔下写的大多是悲剧,作品却充斥着幽默优雅的格调:

  --除了小说、话剧等主攻门类之外,在曲艺、小品文、散文、新诗旧体诗、戏曲、文论等等方面也多有建树,而且这方方面面的作品又总是那么明显地大俗大雅、雅俗浑然……

  上述这些使老舍之为老舍的特点,或者有的简直就是老舍独一无二的“绝活”,人们多半是只知晓其然而未深究过其所以然。换句话说,对于老舍在20世纪中国文坛上何以能够艺术上独树其帜的个中缘由,他的读者和观众怕是还缺乏深入一个层面的挖掘及体认。

  真正要想彻底解读老舍的艺术“黑匣子”,仍然需要我们的研究者们继续付出不懈的劳作。笔者作为老舍学术研究领域一位多年的从业者,愿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将在本书题目之下的相关心得捧献出来,以期求得专家们的指点及同人间的切磋。

漫谈舒姓

舒姓最早的来源可以一直追溯到上古时期,据说舒姓是黄帝的直系后代。在周代,周武王攻灭商朝后,大封诸侯国,他封古帝皋陶的后代于舒(今安徽庐江县西),建立“舒”这个诸侯国,爵位为子爵。春秋时,舒国被楚国攻灭,舒国的公族后代子孙就以国名“舒”为姓。由于皋陶姓偃,因此舒姓起源于偃姓。舒姓后来在河北巨鹿郡发展成望族,世称钜鹿望。少数民族满族也有后来改姓“舒”的。我国二十世纪最著名作家舒庆春(老舍)先生就是满族。

舒姓在我国不是一个大姓,人少。舒姓在大陆与台湾都未进入一百大姓行列,在《百家姓》里排名第123位。正因为舒姓小,人少,才使舒姓人氏见面彼此都非常亲切、热情,这在我的生活中,体验尤为深刻。记得85年,年少的我到贵州求学,见花名册中有一位同学也姓舒,我立刻就去找他,并同住一室。他对我讲述他那里的舒姓家族。他是贵州黔东南人,侗族,他们那里的一个寨子,全是舒姓。他们祖上原本并不生活在此,是抗日战争时逃乱于此,并在此安家落户,繁衍后代。由于学习任务忙,我一直没能到那个舒姓寨上去看一看,这却成了我一生一大憾事。

舒姓人氏虽少,但我经常在报刑、电视上看到一些舒姓人氏。每每见到此,我都感到异常兴奋和激动。我知道,我们舒姓人大都勤劳、勤奋,爱国、爱家,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并有所作为。

中国人很重视自己的文化传统,很讲究自己的礼仪和姓氏。我相信,我们舒姓的后人,不仅会把舒姓壮大,而且,我们舒姓后人一定会成为祖国的栋梁,贡献我们的聪明才智,并留下我们的足迹。

舒氏谱别

正大光明 承兴士行

文武忠国 佳道永昌

泰运启开 祥瑞基登

佐祖安邦 志在朝政

睦帝亲善 仁德礼信

舒氏名人

老舍 (1899~1966)

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满族,北京人。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 万字的作品。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文博士》、《骆驼样子》、《火葬》、《四世同堂》,《鼓书艺人》、《正红旗下》(未完),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优秀长篇小说《骆驼样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致,取材较为宽广,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断魂枪》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舒字地域名

我国有些城市和地区,使用舒字开头作为城市名,例如,我国的舒兰市和舒城等。这些都是令舒姓家族后人感到欣慰和骄傲的。

一、舒兰市

在举世闻名的长白山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在碧波荡漾的松花江畔, 镶嵌着一颗璀璨的明珠,这就是有“鱼米之乡、园林城市”美誉的吉林省舒兰市。

舒兰,满语“果实”之意,因其乃盛产硕果饶实之地而得名。改革开放以来,勤劳智慧的舒兰人民发扬“和谐、务实、热情、奋进”的舒兰精神,努力开拓,锐意进取,创造了亘古未有的奇迹。舒兰由过去鲜为人知的小城变成一座开放的新兴城市。

舒兰依山傍水,幅员广袤。东部山高林密,西部沿江沃土。这里人杰地灵,物华天宝,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早在清朝被皇帝封为“皇贡区”。如今,这里已是吉林省著名的产粮大市(县),农作物达上百种,尤为盛产水稻、大豆、玉米,其中水稻产量居全省第二。野生经济植物124科549种、有元蘑、木耳、猴头、人参、贝母、天麻等山珍和药用植物。森林覆盖率为41%,有驰名中外的红松、白松、 黄玻璃、柞、椴等几百种树种。

矿产资源以煤为主,储量大、煤质好、易于开采。专利技术褐煤造气被国家批准为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舒兰的高岭粘土 ,红、白花岗岩和泥炭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白色花岗岩质量最佳,曾被选作北京人民大会堂建筑基石。泥炭储量达2亿立方米、粘土储量1236万吨,开发前景十分可观。

农业生产已迈入产业化轨道。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香菇、白鹅、烤烟、林蛙、草编织、黄牛、生猪等主导产业齐头并进,生产基地遍地开花。绿色水稻种植遍及8个乡镇,年产量5万余吨。由其加工而成的“丰珠牌”舒兰贡米获得国际食品博览会“国际名牌食品奖”,享誉海内外。1997年,又被国家批准为绿色食品水稻生产基地。工业生产同样成就显著。全市拥有各类工业企业4743家,是吉林省煤炭、合成药、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之一。医药、机械、化工、建材等企业集团不断发展壮大,吉舒牌镰刀、无水咖啡因等名牌产品打入国内外市场。

随着经济的发展,舒兰市投资环境在不断改善。以生态园林城建设为突破口的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市容市貌焕然一新,城市品位不断提高。1996年创建省级卫生城,当年提出,当年实现。目前,舒兰的城市总体风貌已呈现出绿树、白墙、碧水、蓝天、华灯、砖巷的特点。舒兰市交通方便,四通八达。拉滨、龙舒两条铁路贯穿全市南北,经由9个乡镇,连接全国各地。有国、省、市级7条干线公路通往长春、吉林、哈尔滨等大城市,并有286条乡、村级公路纵横贯通全市。

邮电通讯事业发展迅速,全市实现了城乡电话程控化,已与国际国内联网,并开通了移动电话和无线传呼系统。市内建设有一次变电所和二次变电所各一座,年供电能力3.1亿千瓦时,直接与东北输变电网相接。

为加快舒兰经济和改革开放步伐,舒兰市在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方面采取了超常规的措施,加大招商引资项目的储备,为投资者提供了极为宽松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吸引了一大批客商来舒一展才华。“发扬进取精神,推进创新实践”,正在进行的新一轮解放思想教育活动、更是使全市上下形成了营造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合力。

“一代业绩载清史,更盼风流谱新篇”。 美丽的北方明珠正以崭新的形象向世人展示着日益成长的现代文明。67万舒兰人民愿以最优美的环境,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质的服务、竭诚欢迎国内外有识之士和各界朋友到舒兰投资兴业,共谋发展,共创辉煌!

二、舒城

舒城位于皖中,地处大别山东麓,全县总人口98万,面积2092平方公里。舒城古称舒国,是公学始祖文翁、三国名将周瑜、“宋画第一”李公麟的故里,也是著名作家艾煊、著名画家夏冰流的桑梓。1958年9月16日, 毛泽东主席视察舒城县舒茶人民公社,发出了“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茶园”的伟大号召。境内万佛山、万佛湖、万佛温泉等自然风光吸引着八方游客。舒城综合实力较强,社会稳定进步。拥有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创建文明城镇活动示范县、省创建文明县城第一名、省“两基”教育先进县、省卫生先进县、省“双拥”模范县等近10个荣誉称号。1998年9月,舒城作为内陆县, 在全国首次成功承办了亚洲铁人三项赛暨全国铁人三项锦标赛。舒城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距省城合肥54公里。合九铁路、206国道、沪蓉高速公路横穿境内,长江、巢湖等水运航道方便快捷,可直达华东、华中各大中城市。

问题一:京兆堂在古代哪里 京兆堂,是以地名命名的堂号,京兆大致就是现在的西安及其辖区。

问题二:杜姓氏的京兆堂是什么来的 杜姓氏的京兆堂是姓杜的一个分支堂来的。

每个姓氏都会随着人口增加而加上迁移在不同地方设立多个分堂出来。

堂的名称跟,地理位置,人们生活习性,或是当地风俗而定。

杜姓的来源有多种说法。

在《世本》中有“杜康作酒”的记载,并注为“黄帝时人”。《酒诰》也记载到:“酒之所兴,肇自上皇。”这说明黄帝时期已有杜姓。传说杜康是黄帝的宰人(掌管膳食的官),而黄帝所居之地“轩辕丘”,在今河南新郑。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少康是夏朝第6代国王,居住在今河南西部。所以,如果说杜康是杜姓始祖,那么,这个姓至少也有四五千年了。但因年代久远,杜康以后的世系缺乏文字记载,一些姓氏书对杜姓起源另有说法。

《通志・氏族》载:“杜氏,亦曰唐杜氏,祁姓,帝尧之后,建国于刘,为陶唐氏,裔孙刘累以能扰龙事孔甲,故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成王灭唐,而封叔虞,乃迁唐氏于杜,是为杜伯居杜城者为杜氏又后魏有独孤浑氏,改为杜氏,实虏姓之杜也。”

据考证,唐尧的后裔在周武王初定天下时,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名为唐杜氏,直至周成王时才被灭,并入周室的领域。唐杜氏的后裔从此被改封为杜。杜国,位居现在的陕西长安,即汉代的杜陵。后来,杜国灭,杜姓子孙出奔,杜姓自此问世。

另外《魏书・官氏志》记载,鲜卑族原有三字姓独孤浑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今属河南)后,改为杜氏。

杜氏于宋、元时期有族人徙居福建、广东,清代有迁至台湾者,有的又进而远徙海外。

杜氏经过几千年的繁衍,遍布大江南北,尤以京兆(今陕西西安东北)、汉阳(今湖北长江以北)、南阳(今河南南阳)三地的杜氏家族最为繁盛。

在中国历史上,杜氏曾孕育出许多杰出人物。东汉时期的杜诗,任南阳太守,曾创造水排(水力鼓风机),以水为动力铸造农具,见效大又省力,比欧洲同类产品早了1100年,又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因此被当地尊称为“杜母”;著名的两位大臣杜林和杜密,杜林在光武帝时,官至大司空,在学术方面因博洽多闻,被誉为通儒,后世之人称其为“小学之宗”;杜密,在任太山太守、北海相时,以惩治为恶的宦官子弟而闻名,后官至太仆,被太学生称为“天下良辅”。唐代,杜氏更是人才济济,仅任宰相者即有11人,其中,杜如晦在太宗时与房玄龄共掌朝政,曾订定各种典意制度,时人合称“房杜”;杜佑既是宰相,又是史学家。还有诗人杜审言、杜荀鹤,文学家杜牧等,而最著名的杜姓人物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杜甫曾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他的诗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被称为“诗史”;杜牧,是唐代的又一著名文学家,由于他稍晚于杜甫,故被称为“小杜”。元初有农民起义首领杜可用。明代有画家杜琼。清代有诗人杜浚,云南 起义首领杜文秀。近现代有爱国民主人士杜斌丞,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历史学家杜国痒。

问题三:韦氏有日今堂吗?我认为只有京兆堂 ?

问题四:京兆宋氏家谱 姓氏源流

宋(Sòng)姓源出有二:

1、出自子姓,以国名为氏。周武王封殷王帝乙长子微子启于宋说。宋传国三十六世,后为齐、魏、楚三国灭而分之,子孙以国为氏。《通志・氏族略》有载:“宋民,子姓,商之裔也。”子姓源起为大众所认同。

2、出自少数民族改姓或赐姓而来。

① 如《五代史》载,五代时辰州(今湖南省沅陵)蛮酋有宋姓;

② 清・贵阳府有宋姓土司,得姓于元朝;

③ 清・满洲嵩佳氏改宋姓,世居沈阳、牛庄、铁岭的满洲人改宋姓;

④ 清・高丽人(今朝鲜族)改宋姓;明时赐元人伯奇特兆尔姓宋名一诚。

得姓始祖:微子启。宋姓出自子姓,为商朝王族支属后裔。商朝传到帝乙时已走向衰败,帝乙长子子启,是商纣王帝辛的庶兄,最初封在微(在殷墟附近),故称微子启,原为太子,理当继帝位。但帝乙废太子,立纣王为嗣,纣王继位后,荒*无道,微子启屡谏不从。周武王克商灭纣,建立周朝,见微子启很顺从周朝,于是封微子启于商丘,以奉汤王之祭,从而建立了宋国,微子启仁德贤明,深得人民的爱戴。宋国建国七百多年,到战国后期,即公元前二百八十六年,被齐、楚、魏三国瓜分,宋国遗民子孙便以国名为姓,称为宋氏,他们尊微子启为宋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河南商丘,是当时宋国的都城,也可以说,是宋姓的最早发源地。伴随着宋的兴盛衰败,宋姓民众逐渐播迁,在秦汉之前,宋姓人已散居今江苏、河北、陕西关中、湖北等地。汉初高祖刘邦采纳娄敬的建议,将关东(今中原一带)豪强势力迁入关中,宋姓豪强自然也不能例外,此期为京兆宋姓的开基之初,此后不久,京兆宋姓一支西迁入甘肃敦煌,一支东迁入虢州(治今河南省卢氏), 一支南迁入江夏安陆(今属湖北省)。与此同时,定居西河介休(今属山西)的宋姓一支迁往广平(今河北省鸡泽),一支迁往弘农(今河南省灵宝),其中广平宋姓在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因历代都有入朝为官的,在当时宋姓各望族中也就成为最为显赫的家族。宋姓入闽,始于唐安史之乱之后,唐玄宗时名相宋王景,望出西河,从刑州南和(今河北省)迁河南光州固始,其中一子宋易曾任福建观察推官,宋易之孙宋骈也随之入闽居莆田,而宋骈弟宋臻也南徙迁居于福建侯官县(今福州市)镜江落籍,成为镜江宋姓的始祖。五代时,有辰州蛮国南邺加入宋姓。宋时,有宋哲任丹阳而迁广平(今属河北省),此系望出扶风,宋哲之后有宋军兄弟七人,“长、二分北京、江南、山东,三、四、七同迁江苏宋家埠,五、六子元东派发江西省赣州府宁化县土龙坑,瑞金青草潭……。”(见《中坜宋氏族谱序》),此系后裔广布,可谓北及京鲁,南及 粤。北宋时的宋庠、宋祁兄弟从湖北安陆迁河南开封雍丘(今河南省杞县)。总之,唐代以前,宋姓南迁繁衍不太广泛,而宋代以后,宋姓开始遍及大江南北,元明清至今,宋姓可说是随处可见,无处不在了。如今,宋姓分布广泛,在山东省所占比例较高,约占全国汉族宋姓人口的百分之十五,四川、河南、河北等省亦多此姓,上述四省之宋姓约占全国宋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四。宋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十二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八。

郡望堂号

1、郡望

京兆郡:汉武帝太初元年设京兆郡,下辖十二县。三国时魏置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大约在今天的陕西省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的地方。此支宋氏,为后汉侍中宋弘之族所在。

西河郡:治所在平定(今内蒙古自治区东县)。

广平郡:治所在广平(今河北省鸡泽)。

敦煌郡:治所在今甘肃省敦煌。

河南郡:治所在今洛阳市东北。

>>

问题五:韩韦和京兆韦氏的区别 你好, 京兆韦氏是唐代最重要的士族家族之一。在唐朝的京兆地区很有影响,民间有俗语“城南韦杜,去天尺五”。

中文名:京兆韦氏

俗语:城南韦杜,去天尺五

国家:中国

朝代:唐代

分享

来源

京兆堂”韦氏家族来历

1、出自韦氏正宗。

2、主要出自韩氏。

“京兆堂”韦氏有祖训和族谱记载:韦姓是韩姓改来,公元前196年春天,当钟室难作;吕后下令夷韩信三族。韩信家客楚中尉屠中少年萧美匿其三岁幼子。客知萧何素与韩信善,私往见何,微示信无后意;萧何**泪下曰:“冤哉冤哉!”客见其诚,乃以实情告何。萧何惊呼:信尚有后乎?中国不可居,急逃!南越赵佗必能保此儿。萧何于是修书遣客(蒯彻、萧美)携韩信幼子至南越赵佗处,曰:“此淮阴侯子,公善视之,使得以不绝其祀!”南越武帝赵佗素仰韩信之威名,重萧何之情义,同意抚养韩信幼子。为免于刘邦察觉和中原产生矛盾,赵佗于是改韩信子韩姓取右边一半为韦姓;赵佗抚养韩信子至十九岁时(公元前180年)封其为土夷长。是为岭南韦氏,唐朝李渊夺取天下后,621年便令李靖平定了岭南;这时候岭南韦氏世袭显赫大首领家族韦厥为首领,率领家族千余口归附了唐朝,韦厥向唐朝皇帝申明了家族身世,并且带领唐军平定了十万大山(广西合浦一带),后代多以“京兆堂”为望。

191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辞源》也记有:“萧何匿韩信子于南粤,取韩之半,改为姓韦”。

广西融水县滚贝乡吉羊京兆堂韦氏宗族谱对铁有个记录:“萧相国将韩信子阴托南越王(南越武帝)抚养,所授铁犹存,以钱板刻字在其上言:托抚韩氏等语。萧相国将韩信幼子暗中请求南越王赵佗抚养,赵佗同意抚养他。后来赵佗所授的铁尚在,用铜钱在上面铭刻着:托抚韩氏 ”

希望能帮到你。

问题六:京兆堂舒氏家谱字辈查询 舒氏家谱字辈汇编 陕西安康舒氏字辈:“盛世光祖德基业兆永昌少幼成家主方又吉四梁”。 江苏灌南舒氏字辈:“国庭德生强林善兆姚征恩浦瑞风洪门”。 江西于都舒氏字辈:“志大思兰乾所以宏自守钦翼应明君诗礼家传世文章定 ”。 江西抚州、赣州舒氏字辈:“志大思兰乾所以宏自守钦翼应明君诗礼能传世文章定 ”。 安徽黟县舒氏字辈:“立朝尊尧君法天广其仁秉志常公道梦纯乡学成允升用守令知子民同年若与选克家存忠心”。 安徽肥西舒氏字辈:“益有良善玉持志为岳仁富贵双全兆”。 四川仁寿舒氏字辈:“永朝由善德靖现载忠成全美道继绩作良仁盛世奇才会忻逢景荣昌赛洪昭达度孝友焕洪彰”。 四川雅安舒氏字辈:“明学文成登开大齐于永兴国太昌光宗思显朝金泽万代”。 四川大竹舒氏字辈:“大应万仕尚宗继景奇芳忠启仁良国高洪永太昌”。 湖南芷江舒氏字辈:“乾坤符易象孝友振纲常”。 湖南致和后裔字辈:“夏致光宗保惟孟继凤心一庚郝天有正大单世应”。 湖南邵东舒氏字辈:“孝忠宜显达正大是光明”。 湖南溆浦舒氏字辈:“国三成仕宗文时智有登(通)”。 湖北广水舒氏字辈:“忠秀钱仁远发祥庆泽长文明逢盛世继业爽平阳”。

问题七:黎氏《京兆堂》的族谱字辈都一样的吗怎么排列 盯住

问题八:顺德龙山黎姓族谱京兆堂字辈 黎姓来源有四:

1、出自九黎的后裔。据《风俗通义》等所载,九黎,古时为我国南方土生土长的庞大种族之一,相传为少昊(传说中古代东夷首领)金天氏之时的诸侯。黎曾被封为北正(一说火正)官,掌管民事,其后裔有以字为氏,称黎氏。

2、出自黎国后裔。据《元和姓纂》等所载,商时有诸侯国,黎国,一个在今山西长治县西南,商末被周文王所灭;另一个在今山东郓城县西。这两个黎国的子孙,后以国为氏,姓黎。又据《风俗通义》所载,这两个黎国均为古部落“九黎之后”。

3、出自帝尧的后代。据《元和姓纂》等所载,商末为周文王所灭的黎国,在周武王分封诸侯时,被封给帝尧的后裔,赐爵为侯,并且仍然沿用黎国的名称。春秋时黎国迁都于山西黎城县东北的黎侯城,后为晋国(在今山西西南部)所灭,其子孙后以国为氏而姓黎。又据《路史》所载,古黎国被周文王勘平,武王克商后,封商汤后裔于黎国,后有黎侯丰舒,其子孙有黎氏、犁氏。着一支出自帝尧后裔的黎姓人家,史称黎姓正宗,后来成了整个黎氏家族中最为主要的组成

部分。是为山西黎氏。

4、 少数民族改姓为黎。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后魏有代北鲜卑族复姓素黎氏,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为汉字单姓黎氏,是为河南洛阳黎氏。

黎姓分布

黎姓最早繁衍于古黎国之地,即今山西省黎城县一带。早在战国时,黎氏就有向外迁徙的。据《黎氏族谱》所载,战国时“黎氏之族或因官而处,或避难而居,于是西入梁(今属陕西)、益(今云南晋宁县),东向青、徐(今属山东、江苏),南迁交、广(今属广西、广东及越南北部一带),北徙燕、冀(今属河北)”。到汉朝时,黎姓还有迁居江西、湖南的。至魏晋南北朝时,由于北方战乱,黎姓家族再次南迁,并在以后的时间里也主要繁衍迁徙于南方各地,浙江、福建也有黎氏迁居。宋、明以后,黎姓逐渐遍布全国各地,但仍以南方分布最多。换言之,历史上,黎氏是我国较典型的一个南方姓氏。

郡望堂号

堂号:

黎氏堂号主要有“载酒堂”。宋朝时,黎子云兄弟家贫好学。苏东坡曾去访问他们兄弟,子云和弟弟也经常载酒(带着酒)去拜访苏轼,向他请教。苏轼在他们兄弟的大门上题了一块匾叫“载酒堂”。

另外还有“京兆”、“九真”、“宋城”等堂号。

郡望:

京兆郡: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职掌相当于郡太守,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西安市西北),相当于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地。三国魏辖区改称京兆尹,改官名为太守。此支黎氏,开基始祖是唐京兆尹黎干。

九真郡:公元前三世纪末,南越赵佗置郡。公元前111年入汉,相当于今越南清化、河静两省及义安省东部地区。

宋城郡:隋时此地为雎阳,是宋朝的治所,宋时改雎阳为宋城,为今河南省商丘县南。

黎姓家谱

江苏:句容黎氏家谱、江都黎氏家乘二卷

浙江:兰溪黎氏宗谱七卷、象山石浦黎氏宗谱一卷

江西:清江版城黎氏八修族谱不分卷

安徽:广德广阳黎氏宗谱八卷

湖北:新洲黎氏宗谱十八卷首二卷

湖南:长沙黎氏续修支谱十卷、宁乡沩宁大田坊黎氏续修支谱十三卷、宁乡大田坊黎氏续修家谱十七卷、宁乡鱼潭黎氏五修族谱(卷数不清)、湘潭黎氏四修家谱十五卷首一卷末一卷湘潭黎氏续修族谱(卷数不清)、湘潭黎氏绪周五修支谱六卷、汉寿龙阳黎氏族谱(卷数不清)、

广东:中山圆榄黎氏宗谱(卷数不清)、南海黎氏家谱不分卷、南海黎氏族谱不分卷、顺德黎桂泽堂族谱不分卷、顺德东洋房黎氏家谱四卷、顺德黎氏族谱不分卷、东莞黎氏族谱不分卷、梅县黎氏族谱不分卷

贵州:遵义沙滩黎氏家谱不分卷、遵义沙滩黎氏家谱一卷、遵义篱汝谦家乘文(卷数不清>>

问题九:史姓的堂号 高密堂:以望立堂。京兆堂:以望立堂。桂阳堂:以望立堂。建康堂:以望立堂。宣城堂:以望立堂。陈留堂:以望立堂。河南堂:以望立堂。溧阳堂:以望立堂。忠烈堂:明朝末期,史可法以兵部尚书,大学士督师扬州抗清。当扬州城危的时候,史可法给老母个妻子写了遗书,因为自己没有儿子,命副将史德威做他的儿子。并且交待说:“我逝世后,有把我埋在明孝陵帝的旁边。”城破以后,可法自刎不死,他又命史德威杀他。德威哭着不肯杀,结果被清兵俘虏。被俘后,清人劝他投降,他坚决不屈,壮烈殉国。怀溧堂:江苏溧阳是史氏起源处,因以为堂。

问题十:东鲁指的是哪里?庆远是山东的吗?京兆堂的由来是? (1)原指 春秋 鲁国 。后以指 鲁 地(相当今 山东省 )2)指 孔子 。 孔子 为 春秋 鲁 人,故称。《陈书・周弘正传》:“ 东鲁 绝编之思, 西伯 幽忧之作。” 不是山东的。 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以宜州为度宗潜邸所在,升为庆远府,治所在宜山(今县)。元改为路,又改庆远南丹溪洞等处军民安抚司,明复为府。清辖境相当今广西宜山、东兰、忻城、环江、河池等县地。1913年废。 京兆堂 是宋氏其中一条支系的一个堂号 堂号就是京兆堂,老家是在山东省临沂市罗庄镇(现在可能是罗庄区)宋家北楼村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谢谢采纳我。

舒(Shū)周朝封皋陶的后代于舒(今安徽庐江县西),建立舒国,曾被徐国所灭,后又复国,不久又亡于楚国,其国君族人以舒为姓。舒姓另有两支,一是出自任姓,相传为黄帝的后代;另一个是出自清代,为满族舒穆鲁氏所改。舒姓望居巨鹿郡(今河北平乡)。

舒姓最早的来源可以一直追溯到上古时期,据说舒姓是黄帝的直系后代。在周代,周武王攻灭商朝后,大封诸侯国,他封古帝皋陶的后代于舒(今安徽庐江县西),建立“舒”这个诸侯国,爵位为子爵。春秋时,舒国被楚国攻灭,舒国的公族后代子孙就以国名“舒”为姓。由于皋陶姓偃,因此舒姓起源于偃姓。舒姓后来在河北巨鹿郡发展成望族,世称钜鹿望。少数民族满族也有后来改姓“舒”的。我国二十世纪最著名作家舒庆春(老舍)先生就是满族。

舒姓在我国不是一个大姓,人少。舒姓在大陆与台湾都未进入一百大姓行列,在《百家姓》里排名第123位。正因为舒姓小,人少,才使舒姓人氏见面彼此都非常亲切、热情,这在我的生活中,体验尤为深刻。记得85年,年少的我到贵州求学,见花名册中有一位同学也姓舒,我立刻就去找他,并同住一室。他对我讲述他那里的舒姓家族。他是贵州黔东南人,侗族,他们那里的一个寨子,全是舒姓。他们祖上原本并不生活在此,是抗日战争时逃乱于此,并在此安家落户,繁衍后代。

中国人很重视自己的文化传统,很讲究自己的礼仪和姓氏。我相信,我们舒姓的后人,不仅会把舒姓壮大,而且,我们舒姓后人一定会成为祖国的栋梁,贡献我们的聪明才智,并留下我们的足迹。

舒姓家谱文献

  安徽泾县京北舒氏统宗谱不分卷,(明)舒应鸾等修,明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木刻活字印本。收藏在安徽省图书馆。

  安徽旌德东北舒氏宗谱十二卷,(清)舒荣基等修,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木刻活字印本。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湖南舒氏续修族谱不详,著者待考,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8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长沙罗汉庄舒氏续修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木刻活字印本九册。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长沙舒氏零谱不详,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乡潭台舒氏族谱十四卷,(清)舒懋辅、舒介瑞等纂修,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乡上湘舒氏续修族谱十五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广东鹤山鹌城舒氏族谱不分卷,(清)舒良弼撰,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云南省图书馆。

  四川屏山舒氏宗谱三卷,(清)舒道观辑修,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竹坳舒氏支谱二十卷,(清)舒立濬、舒立淇纂,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溆浦县档案馆。

  舒氏顷公通谱十三卷,(清)舒均文修,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溆浦县档案馆。

  浙江临安廖昌舒氏宗谱,(清)舒世仁等修,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文苑堂修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旌阳舒氏宗谱十二卷,(清)舒荣基、舒昌修,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湘潭壹舒氏三修族谱,(清)舒介骐等纂修,清朝年间虞江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二卷、第五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永康永川舒氏宗谱十一卷,(清)舒周潘等纂修,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永康永川舒氏宗谱十一卷,(清)舒周潘等纂修,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永康永川舒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九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东阳双岩舒氏宗谱八卷,(清)舒正槐纂修,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一卷、第三卷、第七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东阳双岩舒氏宽敞谱,著者待考,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五~七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湘潭壹舒氏三修族谱,(清)舒介骐等纂修,清朝年间虞江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二卷、第五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金华京兆舒氏过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五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慈溪庄桥舒氏宗谱三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舒厚行修,民国十七(公元1928年)试墨堂铅字排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浙江兰溪午塘平阳五湖舒洪宗谱十八卷,(民国)邵升重修,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和平乡。

  浙江兰溪平阳五湖舒氏宗谱,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文物管理局(存一册)。

  舒氏家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增补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舒氏太房续修族谱,著者待考,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京北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册,品稍差,特大、特厚。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长沙石渚舒氏谱八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平阳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舒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京兆堂木刻活字印本九册,今仅存第一~八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东阳双岩舒氏寿房己谱不分卷,(民国)舒时勇等纂修,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残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舒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京兆堂木刻活字印本九册,今仅存第一~八卷、卷首。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编辑本段

舒姓字辈排行

  湖南芷江舒氏字辈:“乾坤符易象孝友振纲常”。

  湖南致和后裔字辈:“夏致光宗保惟孟继凤心一庚郝天有正大单世应”。

  湖南邵东舒氏字辈:“孝忠宜显达正大是光明”。

  湖南溆浦舒氏字辈:“国三成仕宗文时智有登(通)”。

  湖北广水舒氏字辈:“忠秀钱仁远发祥庆泽长文明逢盛世继业爽平阳”。

  湖北来凤舒氏字辈:“培钧清采煜坊锡泽相耀坤鉴澄东辉里铭淞林照”。

  陕西安康舒氏字辈:“盛世光祖德基业兆永昌少幼成家主方又吉四梁”。

  江苏灌南舒氏字辈:“国庭德生强林善兆姚征恩浦瑞风洪门”。

  江西于都舒氏字辈:“志大思兰乾所以宏自守钦翼应明君诗礼家传世文章定耀邦”。

  江西抚州、赣州舒氏字辈:“志大思兰乾所以宏自守钦翼应明君诗礼能传世文章定耀邦”。

  安徽黟县舒氏字辈:“立朝尊尧君法天广其仁秉志常公道梦纯乡学成允升用守令知子民同年若与选克家存忠心”。

  安徽肥西舒氏字辈:“益有良善玉持志为岳仁富贵双全兆”。

  四川仁寿舒氏字辈:“永朝由善德靖现载忠成全美道继绩作良仁盛世奇才会忻逢景荣昌赛洪昭达度孝友焕洪彰”。

  四川雅安舒氏字辈:“明学文成登开大齐于永兴国太昌光宗思显朝金泽万代”。

  四川大竹舒氏字辈:“大应万仕尚宗继景奇芳忠启仁良国高洪永太昌”。

湖北阳新舒氏字辈:“永修日子崇亨嘉佑善德靖献在忠诚克思全美道计遂作良仁

编辑本段

舒姓楹联典故

四言通用联通用联:

  望出京兆;源出春秋:全联典出舒姓的源流和郡望。

  京兆世泽;恩信家声:全联典指明·舒泰,官武冈州同知,抚以恩信,民皆悦服。

  明经教授;忠孝状元:上联典指南宋奉化人舒璘,字元质,一字元宾,与张拭、陆九渊、朱熹等理学家都有交往。乾道年间进士,任徽州教授,当时被称为第一教官。后历官平阳知县、宜州通判,死后谥文靖,有《舒文请集》。下联典指明代进贤人舒芬,字国裳,十二岁时能作赋,正德年间状元,官修撰。当时,武宗在佞人江彬的怂恿下,数次微行出宫,纵情游乐,他都上书谏阻;武宗要南巡时,他又与翰林院同僚联名上疏,被罚跪五天,又廷杖三十,贬为福建市舶副提举。世宗时复官,又因“大礼”案而下狱受廷杖,不久因母亲去世回乡,哀痛致死。世称“忠孝状元”。他学贯诸经,兼通天文、律历,尤其精于《周礼》,学者称他为梓溪先生,著有《易问笺》、《周礼定本》等。

  德兴廉吏;元质教官:上联典指明代工部主事舒清,字本直,德兴人。成代进士,授工部主事,历营缮郎中,后擢河南参议,再迁四川布政使。曾创立“递减法”,大大减轻百姓负担。又抗疏切谏朝廷对地方古琴等古物的索取,深受百姓爱戴,是当时有名的“廉吏”。下联典指宋代宜州通判舒瞵,字元质,奉化人。乾道进士,为徽州教授,时称“第一教官”。官终宜州通判。淳佑中追谥文靖,有《舒文靖集》。

  工牡丹赋;成钓台诗:上联典指唐·舒元舆,尝作《牡丹赋》,时称其工。下联典指唐·舒杲为国子监,有题钓台诗。

  策筹文武;学受紫阳:上联典指宋·舒卞豪隽有文武才,建炎间御金人有功,参岳飞军幕,多所赞画。下联典批宋·舒璘,从张拭、陆九渊、朱熹(紫阳),吕祖谦游,著有《舒文靖集》。

宗祠五言通用联

  牡丹音容在;棠棣义气深:上联典指现代戏剧、**表演艺术家舒绣文(女)(1915-1969),安徽人。历任第三届全国妇联执委、中国剧协常务理事、中国影协常务理事等。1931年到上海任天一影片公司配音演员,参加中国第一部蜡盘录音有声**《歌女红牡丹》配音工作,参加故事片《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的拍摄。下联典指东汉名士舒邵,陈留人。与兄长伯膺俱为东汉末年名士。他曾为伯膺复仇杀人,事发后,兄弟兄争死,被誉为义士。

  卷帘引瑶玉;灭烛临霜墀:此联为唐代御史中丞、诗人舒元舆《八月五日中部官舍读唐历天宝已来追怆故事》诗句联。元舆,东阳人。元和进士。尝为牡丹赋,时称其工。后文宗观牡丹,凭栏诵赋,为之泣下。

宗祠七言通用联

  明安抗英称果毅;伯雄平准号文襄:上联典指清代正白旗汉军副都统舒明安,满洲正白旗人。咸丰间,英军犯天津,随僧格林沁在大沽堵勦,有功。后谥果毅。下联典指清代武英殿大学士舒赫德,字伯雄,满州正白旗人。平定准回二部,劂功甚伟,卒谥文襄。

  报国文章尊李杜;攘夷大义著春秋:此联为现代小说家、戏剧家、杰出语言大师老舍(舒庆春)(1899-1960)自题联。

  付出九牛二虎力;不作七拚八凑文:此联为现代小说家、戏剧家、杰出语言大师老舍(舒庆春)自题联。

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吟杏苑春风,名荣先代;作牡丹佳赋,才冠唐朝:上联典指明代状元舒芬的事典。舒芬,字国裳,进贤人。正德进士第一,授编修。下联典指唐代诗人舒元舆的事典。

编辑本段

舒姓名人

舒姓历史名人

  舒邵:陈留人,东汉末年名士。其兄伯膺的亲友被人所杀,邵为复仇事发,兄弟争死,并得免刑,海内称“义”。

  舒元舆:东阳(今属浙江)人,唐代大臣。出身寒微,元和年间举进士。任过监察御史,敢于弹劾奸恶。太和中历迁刑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同宰相)。后为谋除专权的宦臣,事败被杀。其文檄豪健,工书。有《玉筋篆志》。

  舒雅:旌德(今属安徽)人,宋代官吏、画家。南唐时举进士,归宋为将作监,真宗时充秘阁校理。善属文,工绘事,有《山海经图》。

  舒□:明州慈溪(今属浙江)人,北宋官吏、词人。治平二年(一零六五年)举进士,试礼部第一。累官知制诰,试御史中丞,权直学士院。以罪斥。后直龙图阁进待制。工小词,思致妍密。后人辑有《舒学士词》。

  舒瞵:奉化(今属浙江)人,南宋官吏、学者。乾道八年(一一七二)进士,为徽州教授,时称“第一教官”。官终宜州通判。谥文靖,有《舒文靖集》。

  舒邦佐:隆兴府靖安(今属江西)人,南宋官吏、学者。淳熙八年(一一八二年)进士,历任蒲圻主簿、善化主簿、衡州录事参军。治事廉明,去官之日,百姓痛哭流涕。有《双峰猥稿》。

  舒清:江西德兴人,明代廉吏。成化进士,授工部主事,历营缮郎中,后擢河南参议,再迁四川布政使。曾创立递减法,大大减轻百姓负担。又抗疏切谏朝廷对地方古琴等古物的索取,深受百姓爱戴,是当时有名的廉吏。

  舒芬:江西进贤人,明代官吏。正德年间进士第一,官修撰。后母丧归里,哀毁致死。为官负气峻厉,多次直谏遭贬,以至下狱,可称忠孝状元。

  舒赫德:满洲正白旗人,舒穆禄氏,清朝大臣。历任监察御史、兵部尚书、军机大臣、参赞大臣等职,平定准回二部,厥功甚伟。官至大学士。

  舒明:蒙古正黄旗人,清代将领。乾隆年间历理藩部侍郎、绥远城将军兼领归化城都统等官。

  舒焘:湖南溆浦人,清代官吏、诗人。官户部郎中,工诗文,有《绿绮轩文钞》等。

舒姓近现代名人

  舒新城:原名玉山,学名维周,字心怡,号畅吾庐,曾用名舒建勋,湖南溆浦人。15岁入学溆浦县立高等小学,20岁入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民国6年(1917 年)毕业后,在长沙兑泽中学、省立一中及福湘女学等校任教务主任。民国10年任吴淞中国公学中学部主任。民国12年任南京东南大学附中研究股主任,推行道尔顿制,并赴上海、武昌、长沙等地讲演,编写《道尔顿制研究集》和《近代中国教育史料》,成为教育界名人。是年11月由恽代英介绍加入少年中国学会。民国 13年10月,应吴玉章之邀,赴成都任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民国17年,应中华书局总经理陆费逵之聘,任《辞海》主编。民国 19年起,任中华书局编辑所所长,全力主编《辞海》。1957年9月17日晚,毛泽东在上海接见舒新城,勉励他在中华书局设立编辑部,以先修订《辞海》为基础,然后再搞百科全书。

  老舍:(1899年2 月3日-1966年8 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有文学语言大师的称号。其中包括三百多万字的小说,四十二部戏剧,约三百首旧体诗等。他的作品多为悲剧,作品的语言以北京方言为主,风格幽默。他的代表作是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茶馆》,这两部作品现已列入中国初高中语文必读书目,和大学中文专业必读书目。 《茶馆》也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高中华文文学必修的作品。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优秀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好评。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另有一说为900万字)以上的文学作品,文革期间亦漏失了一些尚未发表的文章。

  舒国治:台湾知名作家。

  舒畅:(1987年12 月1日~),出生于吉林省白山市,女演员。

  舒淇:原名林立慧。著名女演员。

  舒晓琴:女,1956年9月出生,1977年4月入党,1977年7月参加工作,研究生,法学学士,江西靖安人。现任中共中央候补委员,江西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江西省公安厅厅长。

  舒高:湖南卫视著名主持人。

  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龙海市石码镇中国女诗人,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人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

  舒砚:(1982年6月2日~),浙江桐庐分水县人,女演员。

  舒家华:重庆人,国家高级烹饪师,国家级酒店评审员,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副主席,重庆南岸区商业联合会厨师分会会长。

  舒仁庆:(1959年12月~),安徽黟县人,中共萍乡市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舒中雄:湖北省潜江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舒中胜:(1963年~),现任浙江经视新闻部主任、《新闻深呼吸》评论员。

  舒远招:(1964年3月~),湖南师范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所长。

老舍被满族人称为什么?

在20世纪中国文坛上出现的众多优秀作家里面,老舍,也许是最为广大读者民众所熟知的。他的贫寒出身、他多产的创作生涯、他的诸如《骆驼祥子...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