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赋》里,燕国到底什么来头,竟敢称赵国和秦国为马奴?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4浏览:3收藏

《大秦赋》里,燕国到底什么来头,竟敢称赵国和秦国为马奴?,第1张

《大秦赋》中,秦国欲和赵国结盟,想引导其讨伐燕国。消息传到燕国的时候,燕国的臣子非常气愤,直言赵国是马奴。

而燕太子丹在秦国求援不成的时候,气愤之下也曾经用秦国“马奴”的身份来讥讽秦人。

那么,这个燕国又是什么来头,竟然敢瞧不起当时的两大强国?

燕国不是一般的宗室,战国时期曾有短暂爆发

如果查看“战国七雄”的历史就能知道,在春秋时期,“三晋”和秦、齐、楚都曾经出过霸主,但唯独燕国没有。

但是,燕国的出身却比其他六国更高一点,它是姬姓宗室,并且还不是普通的宗室,它是召公姬奭的封国。

如果和战国时期其他的诸侯国对比来看,就能知道燕国地位高到了什么程度。

秦国、楚国在最初地位极低,秦国不过是周的附庸国,连诸侯国都算不上,正式被册封是在东周时期;而楚国只是子爵而已,诸侯们开会,它也只是个在门口站岗的。

韩赵魏是瓜分晋国后出现的,立国是在战国时期;而齐国虽然最初是姜太公的封邑,但和晋国一样,在战国时期已经被田氏篡夺,可以看作是和韩赵魏同样性质的诸侯国。

只有燕国,是在周朝刚刚建立时期就被分封到北地,管理孤竹等小国的诸侯。

燕国的崛起也比较传奇,它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没落了,但却因为齐国的帮助,意外地打通了一条和朝鲜半岛等地相交通的道路,商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抢了齐国的生意,国力才得以提高,最终成为了大国。

在公元前664年,北方匈奴的一个名为“山戎”的分支入侵燕国,恰好赶上齐桓公和管仲谋划“尊王攘夷”,接到燕国求救的信号之后,齐桓公亲率大军攻破了山戎、孤竹、令支等势力的大本营,为燕国彻底解决了北方的隐患。

齐桓公为了表示自己的无私,将所攻占的地盘无偿地送给了燕国。

燕国接受的这片土地,大概在今天的河北省北部以及辽西一带,所以它逐渐地和朝鲜半岛取得了贸易往来,开辟了一条陆路通道,这个区域里出土了大量的燕国货币,已经基本确定了当时的行商路线。

这就打破了齐国对朝鲜半岛贸易的垄断,燕国依靠商业迅速发展起来,终于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大国,其都城也从河北唐山一带迁到了蓟城,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地区。

燕国在春秋时期并不是很出彩,甚至在战国的前半段时间里也只不过是中等偏下的水平,但在战国的中后期,它曾有过一个小小的辉煌。

战国初期发生了“田氏篡齐”的事件,给一些权臣提供了篡位的思路,燕国权相子之上演了一出“禅让”戏码,太子平与其发生冲突,随后引发了燕国内部的乱战。

齐国出兵剿灭子之,而赵武灵王趁机将燕国质子姬职送回燕国称王,是为燕昭王,这一年是公元前313年。

燕昭王在位34年,励精图治,招揽贤才,使得弱小的燕国群英汇聚,开疆拓土,一跃成为霸主般的存在。

由此诞生的典故有很多,诸如“千金买骨”、“黄金台”、“拥慧先驱”、“碣石宫”等等,赵国剧辛、齐国邹衍、魏国乐毅等人都是在燕昭王时期来投奔的。

在积蓄了一段时间国力之后,燕昭王用乐毅合纵伐齐,率领诸国联军几乎灭亡了齐国;又用秦开抗击东胡,一举攻占了辽东地区,威逼朝鲜半岛。

此时正是战国末期,距离燕太子丹质秦还不到50年的时间,所以燕国人“自傲”的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也属正常现象。

那么,秦国和赵国又为何被燕国称为“马奴”呢?

秦国和赵国的发家史,不愧是凭手艺吃饭的“一家人”

秦国和赵国的祖上是同一支,从伯益被舜帝赐姓为“赢”的时候就是一家人了。

伯益这个家族有个特殊能力,那就是通晓“兽语”。当然,这个只是传说,不过这一家人应该是对动物的秉性比较熟悉,是养殖的一把好手。

在商纣王时期,猛将恶来就是“嬴姓”,因为帮助纣王和周朝作战,被武王处死了,而他就是秦国的祖先。

恶来被处死之后,他的后人就跟着弟弟季胜这一支一起生活,而季胜的后人有一支就成为了后来的赵国。

季胜的后人有一个叫做“造父”的,他是周穆王的车夫,也是赵国的始祖。

造父有“安邦定国”之功,很多人都听说过“穆天子西巡见西王母”的故事,当时驾车的人就是造父。

但是,正当周穆王乐而忘返的时候,突然传来了徐偃王叛乱的消息,又是造父架着马车,神速地赶回国都,助周穆王稳定了局势。

因此,造父获得了自己的封邑“赵”,这一支族人也就是“嬴姓赵氏”。

造父的后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在周朝为官,后来见到朝政混乱,才迁徙到了晋国,这就是后来在“三家分晋”中建立赵国的家族。

而恶来的后裔在很长一段时间中都随着季胜这一支生活,所以也继承了“嬴姓赵氏”,但他们中间后来出了一个叫做“非子”的人。

“非子”继承了其祖先优良的传统和高超的技巧,他更擅长养马。

“非子”的父亲大骆被封在了犬丘,还娶了申侯的女儿。而“非子”专职给周孝王养马。

周孝王见到非子养马养得非常好,就想让他做大骆的继承人。但是,申侯的女儿不同意,她想让自己的儿子“成”当继承人。申侯威胁周孝王,说如果自己的外孙不能继承犬丘,那他们就让西戎反叛。

无奈之下,周孝王就用“非子”的祖先曾经因为通晓兽语而受到封赏的理由,将“非子”另外封赏到了“秦”,并且允许他设立宗祠,号称“秦嬴”。

但这时候的秦国还只是一个“附庸国”而已,没有独立的主权,和诸侯国的地位差得远了。其正式成为诸侯国还是东周时期的事情,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获封了早已被西戎占领的岐、丰之地。

战国后期,六雄中唯一还有实力和秦国一争高下的便是赵国,只是决定两国命运的长平一战是以赵国完败告终,此后天下再也无人能阻挡秦国东出的步伐。有种说法称,秦国和赵国原本是同宗,但他们又是世仇,这中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呢?实际上这里面有很多都是传说,缺乏确凿的证据,不过各位也可以了解看看。秦国和赵国时间的各种恩怨也是积攒了百年,两国终有一国会被对方灭亡。

秦国和赵国何为是世仇

秦国和赵国是战国后期七个国家最为凶猛的两国,它们真正崛起是战国中后期,秦孝公进行商鞅变法,秦国逐渐强大,赵武灵王也将赵国带进强国之列,所以秦国和赵国之间的战争正式拉开序幕,最著名的当属长平之战,当时秦国坑杀40多万赵军,这才有了两国世仇之说。

秦国和赵国其实是同宗,在舜帝时期,有一位叫大费的人跟随大禹治水,治水成功后,大费得到舜帝的黑色旌旗飘带的奖励,并让大费留在自己身边调教鸟兽,大费深受舜帝的器重,舜帝给他赐姓嬴。

大费的儿子取名叫大廉,大廉玄孙的玄孙中潏有两个孙子,一个孙子的后代是秦支,另一个孙子的后代是赵支,所以说秦国和赵国是同一个祖先,两国还一起祭祀过,春秋战国时期,秦赵貌合神离,战国后期,秦国要兼并六国,所以才跟赵国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战争。

《大秦赋》里赵王说跟秦国有世仇,指的是长平之战,那场战役赵国损失相当惨重。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著名战役,凡是学过历史的人都大致了解长平之战的情况。

当秦国在长平攻打赵国,这场战役持续了五个月,最终赵国战败,秦国占领长平,并坑杀了差不多四十五万赵军,赵国经过此次战役后元气大伤,休养生息了很久才缓和过来,可是最后赵国还是被秦国消灭了,而长平之战被称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歼灭战。

秦赵两国都是嬴姓赵氏吗

秦赵最远古的那一位女姓始祖是没有姓的,叫做女脩,传说她是五帝之一颛琐帝的孙女,后来捡了个鸟蛋吞服,然后生子,生下了大业。然后,大业生大费,即伯益,伯益有功于舜帝,得赐赢姓。

有了姓之后,赢姓部族就开始发迹了,首先他们进入了公务员体制,一脚踏进了国家管理层。经过舜帝夏禹殷商三代之后,赢姓子孙慢慢发达,有的在中国,有的在西戎,最后成为诸侯!伯益的后人,有一位叫做中潏(jué)的,就是住在了西部的戎族地区,保卫西部边疆。中潏这个人呢,有点类似于后世东汉马腾这样的,他既属于朝廷之官,然而他也是西缰部族中有号召力的首领。中潏,生蜚廉,蜚廉生恶来、季胜。周武王伐纣时,蜚廉受纣王所命,出使北方,回来的时候,纣王已死,而恶来也因为在纣王身效力,被周武王杀死。

蜚廉的另一个儿子季胜,成了周王室的仆从,其后世子孙有一个叫造父的,因为善于赶马车,得了周缪王的恩宠,被封于赵城。有了封地之后,造父一族,便称为赵氏。而恶来这一支呢?恶来死了之后,他的后代仍然在西戎,到了大骆时,(恶来-女防-旁皋—太几-大骆),天下已经稳定多时,于是申侯便把女儿嫁给了大骆,生下了儿子成,此为政治联姻!成和非子都是大骆的儿子,但成是嫡子,是可以继承大骆的家业的。而非子却不能,他不是嫡子,他不能继承大络的家业!因此,非子怀才不遇,很不开心,于是便离家出走来到了赵城,自称是赵氏。

非子意图是先寻求赵氏的庇护,然后再慢慢寻找机会!果然,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非子在犬丘这个地方养马,不知道啥地,竟然有人能上达天听,把非子很会养马的事情告诉了周孝王。

于是,周孝王便召见了非子,让他在汧(qiān)河、渭河这个地方管理马匹,在非子的努力之下,马匹长得又大又圆,又多又好!周孝王十分看重非子,于是想让非子回去继承大骆的家业,如此一来,君臣相知,西戎可定,边境可安!

但申侯的女儿生的儿子成,才是嫡系啊。于是申侯便找了个机会,对周孝王说:以前呢,我的祖先也是把女儿嫁给了中衍的曾孙胥轩,因此西部边境安宁。现在我又把女儿嫁给了大骆做妻子,这一次联姻,效果也非常好。但要更换继承人,恐怕西部会有动荡,希望天子你考虑一下吧!

周孝王听完之后,说道,好吧,以前伯益为舜帝掌管牲蓄,牲蓄繁殖很多,所以获得土地的封赐,受赐姓嬴。现在他的后代,也来到了我这里,那我也分封土地给他做我的附属国吧!于是,周孝王在不废除成作为大骆继承人资格的基础之上,便把秦地封给了非子。拥有了封地之后,秦非子也建立了家业,号为赢姓秦氏。并且,出于对于秦非子以及西戎的政治考量,周孝王在赵氏、秦氏之间,还是把复续嬴氏祀的权力交给了秦非子。

秦非子拥有祭祀赢姓先祖的权力,号称秦嬴,那么秦氏就是赢姓宗族里的大宗,这已经毫无疑问!按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原则来讲,秦始皇是嬴氏王族里的嫡系,他是不可能被排在五服之外的。因此,既然秦国一统天下,秦始皇就应该叫做赢政,如果没有统一天下,那也就应该是赢姓秦氏,而不是赢姓赵氏!

文/李雪展家常事

首先,嬴虞是为了报私仇。是关内侯极力将嬴虞逐出嬴氏宗室的,所以,这回关内侯落到他手里,他非置之死地而不可,他对关内侯施用酷刑,就是为了泄恨,报复被逐出宗室之仇。

其次,是为了制造各派势力的冲突。嬴虞受李斯的指使,投入嫪毐门下,其主要目的是挑动嫪毐集团与嬴氏宗亲集团的冲突,以及利用嫪毐集团来牵制和削弱吕不韦的相府集团,虽然说李斯没有让嬴虞抓关内侯,是嬴虞自己胆大包天,为报私仇抓了关内侯,将他酷刑至死,但嬴虞认为这也是符合李斯指使他行动的目的的,他知道李斯后面是嬴政,嬴虞借此壮胆,敢作敢为,搞乱了局势,他可以去想李斯请功。

李斯是他坚强的后盾

李斯威逼利诱赢虞进入嫪毐身边肯定是有目的和有方面的。那就是除了打探嫪毐身边的秘密以外,就是让他想尽一切办法去兴风作浪,让嫪毐尽可能地同朝廷各大势力产生冲突,越乱越好,以便显示出嫪毐这个毒瘤在乱政。

那么最好的办法就促使嫪毐与韦不吕和宗室斗起来,这对天不怕地不怕做了再说的赢虞来说就如一道圣旨一样是个坚强的后盾,到时出了事,他完全可以把背后的李斯推出来,更何况李斯的背后是秦赢政。

结语

嬴虞为人奸诈,有些谋略,而且野心很大。世上的事往往是这样,高估自己的人,缺乏自知之明的狂妄者,往往是把小伎俩当成是大谋略,把小小能力视为是雄才大略,把小阴谋当成是大志向,自己被利用却以为在利用别人,没有实力却喜欢瞎折腾,没有势力可以依靠却以为自己能借势发挥,最终落得悲惨的下场。嬴虞走后被腰斩,也是自己招来的报应!

秦国不是诸侯吗?与周王室是国与国的关系。怎么到了周赧王的口中就变成了“家奴”呢?

这还得从秦国的历史沿革说起。

秦国的祖先曾给周王室养马,因此受封

秦国的祖先也是大名鼎鼎的存在,近一点的就是恶来

提起“恶来”我想很多人都听过,他的父亲就是“飞廉”,据说是商纣王的谀臣,而“恶来”是商纣王的猛将。

曹操手下的大将典韦就被其誉为“古之恶来”,可见其勇猛。

这一家族在商朝就非常显赫,世代镇守西戎,为中原诸国抵御西部外族的入侵。

后来周武王伐纣的时候,恶来被处死,这一家族也就此没落,其地位不如在商朝时期崇高。到了恶来四世孙的时候,嬴姓的族长叫做大骆,他的封地在犬丘。

而大骆有一个儿子叫做“非子”,擅于养马,他把周孝王的马养得非常好,于是周孝王就想把他立为大骆的继承人。

但是,大骆还娶了申侯的女儿,并且也生了一个儿子,叫做“”,他已经被立为了嫡长子。申侯之女当然不高兴了,于是申侯就威胁周孝王,如果他敢立非子为大骆的嫡长子,那就让西戎反叛。

申侯为何有这么大的能量呢?

申侯就是申国国君的称呼,他的能量不可小觑。申侯的女儿曾是周幽王的王后,外孙原是周王室的太子,但王后之位后来被褒姒取代,太子出逃。于是他就联合犬戎攻打周朝,这也是西周灭亡的主要原因。

所以,申侯这股势力是有能力煽动西戎反叛的。

周孝王听了申侯这么说,当然就不敢立非子为大骆的嫡长子了,于是就想出了另一个办法,说大骆这一族人因为养马而获得封邑是有先例的。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就要追溯到秦国“嬴姓”的起源上了。

“嬴”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在诸多姓氏中,带有“女”这一个元素的几乎都比较古老,比如“姬”、“姜”、“姒”等等,这一姓氏来自于舜帝。

五帝之一的颛顼有一个女儿叫做“女修”,就是据说吃了玄鸟卵而受孕的那个,她的后裔有一个叫做伯益的人,伯益的父亲有辅佐大禹治水的功勋,而他自己也精通鸟兽语言,所以被舜帝赐姓为“嬴”。

周孝王现在把这个传说拿出来的意思是说,不是让“非子”继承大骆的家业,而是给他另寻一处封地,申侯之女的孩子“成”依然继承大骆的爵位和封地。

“非子”受封的地方就是后来的“秦”,允许设立嬴姓祠堂,号为“秦嬴”。

这个时候的“秦国”还非常小,只是“附庸国”,即依附于其他诸侯国的小国,拥有的主权非常不完整,和后来的“诸侯国”地位相差远甚,说其是“家奴”也并不过分。

那么,秦国的“诸侯”之位是怎么来的呢?

秦国如何成为了诸侯之一?那是东周的事情了

非子受封于“秦”,嫡长子“成”继承了大骆在犬丘的爵位和封地,“嬴姓”一族也就分出来了两个重要的分支。但是,“成”所居住的犬丘之地后来被西戎给灭掉了。

到了公元前821年,秦庄公等人奉周宣王之命率军攻击西戎,立下功勋,收复了犬丘之地,因此被封为“西陲大夫”。

这个时候的秦国还依然是“附庸国”性质,并不是诸侯。但其升级的机会不久就来了。

周幽王宠幸褒姒,废除了申侯之女的王后之位,并且其子宜臼的太子之位也被褒姒之子伯服所取代。

宜臼逃回了申国找他外公诉苦,申侯一怒之下勾结犬戎攻打周朝,各诸侯救援不及,周幽王被杀死在骊山之下,西周就此灭亡,这一年是公元前771年。

下一任周王就是那个曾经被废的太子宜臼,史称“周平王”。

这时候各诸侯因为没有来得及救援周王室,以至于周王室的国都镐京被犬戎攻破。

但谁也没想到,还不是诸侯的秦国却领兵前来救援了。

此时秦国来的是秦襄公,他是秦庄公的儿子。

这就有点曹操迎回汉献帝的架势了,以周平王为首的周王室见此大为感动。而因为镐京已破,周围的外族随时可能入侵,形势危急,所以周平王决定东迁洛邑。

秦襄公一路护送,使得周平王一众人马安全抵达洛邑,开启了东周王朝。

这是大功,秦国也就是因此才成为了周王朝正式的诸侯国之一,这一年是公元前770年。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秦国太小了,不符合“诸侯国”的规格,这可怎么办呢?

这就想起了“秦嬴”一族的历史地位了。他们原本在商朝就是镇守西戎的家族,和西戎诸部族都有血仇。

比如秦襄公的祖父秦仲就是被西戎杀死的,而秦庄公也奉命击溃了西戎,甚至其子嗣世父,也就是秦襄公的哥哥为了报祖父秦仲之仇,连太子都不做了,发誓要杀死戎王。

有这样的背景,周平王就将岐、丰这一大片区域都分封给了秦国,反正这些地方早就被犬戎等部族夺去了,只是名义上还归属周朝而已。

秦国有了这一片名义上的封地,也就具备了成为正式诸侯国的所有条件,于是陡然有了发展的希望,经过血战从西戎手中夺回了这一片封地,在此立国。

这就是后来秦国能得以壮大的基础,也是秦国一直被中原诸侯国看不起的原因。

其他诸侯国多是一开始就地位崇高的,比如齐国是姜太公的封邑,宋国是商朝王室的后裔,鲁国等都是王族宗室,只有秦国和楚国是后来才出现的新贵族。

楚国早就不服王化了,动不动就拿“我蛮夷也”为借口,而秦国却屡屡想要和中原诸国交好,把姿态也放得非常低,这就难怪出现“天下卑秦”的现象。

后来的事情很清楚了,秦国一直受到中原诸国的排斥,经过历代君臣的治理,终于成为了最为强盛的诸侯。

崤函之固不再是秦国的屏障,而是其东出的闸门,在秦昭襄王时期便所向披靡,甚至灭亡了主动挑衅的周赧王,运回九鼎,都无人敢反对。

怪不得,周赧王见此,只能无奈地骂两句“养马家奴”来稍稍泄愤了。

姓嬴,跟秦国同出一脉。《大秦赋》里异人对平原君说“你今天杀我妻儿,我定率军攻灭邯郸,要杀尽天下赵氏。”这台词太可笑了,天下赵氏也包括异人自己。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前也不叫嬴政,而叫赵政。因为在秦始皇合并姓氏之前,先秦时,女人称姓,男人称氏。也不会像电视剧中出现一群芈姓官员。

赵国国君嬴姓赵氏。赵国始祖造父,为商朝名臣飞廉(蜚廉)次子季胜之后,因征伐徐国有功,受封于赵城,由此为赵氏。

《大秦赋》里,燕国到底什么来头,竟敢称赵国和秦国为马奴?

《大秦赋》中,秦国欲和赵国结盟,想引导其讨伐燕国。消息传到燕国的时候,燕国的臣子非常气愤,直言赵国是马奴。而燕太子丹在秦国求援不成...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