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姓起源和字辈
古代文字——潘 潘姓是一个华人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3位。朝鲜半岛及越南亦有潘姓氏族居住。关于潘姓的姓源,《姓纂》上面是这样记载的:“周文王后毕公之子季孙,食采于潘,因氏焉。有广宗,河南两望。”。《姓氏寻源》上是这样说的:“楚公族芈姓之后,以字为氏,潘崇是也。”这一支潘氏,很显然是颛顼帝高阳氏的后代,他们的发源地,大致是在今安徽、江苏和浙江一带。 毕公,就是毕公高,是周文王的第15个儿子,被他当天子的兄弟武王封在毕地,也就是现在陕西省长安和咸阳以北的一带。后来,他又让自己的儿子季孙食采于潘,而后周文王的这一支子孙就按照当时的习惯,纷纷以国为氏,统统都姓了潘,潘姓的最早发源地,当然也是在陕西的北部。 分别发源于南方和北方的两支潘氏,姓源虽然看起来有所不同,但认真推溯起来,根本都是黄帝轩辕氏的后代。因为,周文王固然是黄帝的姬姓嫡裔,而楚国所出的芈姓则是传自黄帝之孙颛顼。在血统方面实际上同出一源,没有太大的分别。潘(Pān)姓源出有四:一、出自芈姓, 为春秋时楚国公族潘崇之后,以祖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颛顼后裔陆终生有六子,第六子名季连,赐姓芈。周成王时,封其后裔熊绎在荆山建立荆国,公元前740年,荆君熊通自封为武王,他的儿子于公元前689年改国号为楚,称楚文王。据《姓氏寻源》和《潘氏家谱》及《史记·楚世家》所载,公族子弟潘崇助楚穆王继位有功,受封为太师,其后代子孙以祖名为姓,称为潘氏。从此,潘姓在楚国成为有势力的家族,潘姓因此而来。二、出自姬姓, 为周代周文王裔孙伯季之后,以邑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让其子伯季食采于潘邑(今陕西省西安、咸阳一带),其子孙遂以邑名为姓,称为潘氏。三、出自姚姓, 为上古舜帝之后,以国名为氏。据《中国姓氏》载,舜帝生于姚墟称姓姚,建都潘(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北),后潘地移至今陕西省兴平北。商朝时,舜的后裔建潘子国,商末被周文王所灭,其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潘氏。四、出自他族改姓:
①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时,改鲜卑破多罗氏为单姓潘。
② 清康熙末年,台湾岸里大社(今台湾省台中市神岗)酋长阿穆归顺清廷,被赐姓为潘;光绪时,台湾高山族相率归化清廷,也被赐姓潘(这也就是台湾高山族人大多姓潘的重要原因)。
③ 其他一些少数民族如满、水、京、蒙、土家、彝、瑶、仫佬、回、壮、布依均有潘姓。
潘崇。楚成王时,潘姓中有名为潘崇者曾为太子商臣之老师,在楚成王预谋另立太子时,潘崇极力支持太子商臣,并成功地使之继位为楚穆王。潘崇因助商臣继位有功,被封为太师,楚穆王并且还把自己任太子时的财产全部赐给他。从此潘姓在楚国成为有势力的家族。后人念潘崇兴潘姓有功,便尊他为潘姓的得姓始祖。这种观点,其正确性可能是相当高的,因为古籍中出现的春秋时代的潘姓人氏,几乎都是楚国的人物。 潘姓-字辈 江苏溧阳潘氏字辈:忠武贲威,峻卿辅乾,程皓策楚。
浙江新昌潘氏字辈:炳其宣慈,承先继泽。
某支潘氏字辈:旧序:添万汝和鸾,循女志思心,廷仕金□承,之起永长大。派行:忠厚传家人,存心启裔昌,经营多秀实,绩治载元黄,博学诗书富,宗儒月桂香,乾坤敦孝蔚,仲伯笃恭芳,燕翼贻谋远,周基德泽良,季孙分衍派,世代与天长。
荥阳堂潘氏字辈:力昭诒训,芳远泽深,美彦振起,宣述儒林,际逢景连,为国家琛。
湖南宁乡潘氏字辈:德力昭先训,培植在心诚,美彦筩振起,宣述定儒林。
江西潘氏排辈:庭芳应朝向,仕国文启昌,仁明依勇绣,道德正荣光。
广西平南国安乡潘氏字辈:运善敬永诵,泽文润国红,维华田业永,兴发有余年,道真传万世,勤俭富千秋。
江西上饶清水乡常阜村潘氏排辈:时之大成,肇修人纪,德必希贤,行惟求是,自天笃生,思皇多士,卜世其昌,永昭国史。
四川绵阳盐亭海门村潘氏排辈:家朝万事兴,文章政国厅,宗之成永手,国泰祖先登。
赣鄂湘三省潘美潘骞公裔下子孙老谱联派诗:淳道崇元运,文明际世隆,熙朝恒清泰,善裔裕亨丰。雍正壬子年派系诗:盛德承先业,鸿犹启后雄,本支相继祖,福禄定攸同。
广东四会江谷潘氏字辈:玉宗文仕,维世廷宏。定成元绪,允启歧光。英才昌济,学智名馨。明德纯雅,宪锡勲华。
山东济南荥阳堂潘氏辈序:永文玉荣尚,传家齐道昌,善述能继志,以谋世运长。
潘姓源出多条,你要先搞明白,你这一支是从哪里来的。
1、出自芈姓,为春秋时楚国公族潘崇之后,以祖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颛顼后裔陆终生有六子,第六子名季连,赐姓芈。周成王时,封其后裔熊绎在荆山建立荆国,公元前740年,荆君熊通自封为武王,他的儿子于公元前689年改国号为楚,称楚文王。据《姓氏寻源》和《潘氏家谱》及《史记·楚世家》所载,公族子弟潘崇助楚穆王继位有功,受封为太师,其后代子孙以祖名为姓,称为潘氏。从此,潘姓在楚国成为有势力的家族,潘姓因此而来。
2、出自姬姓,为周代周文王裔孙伯季之后,以邑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让其子伯季食采于潘邑(今陕西省西安、咸阳一带),其子孙遂以邑名为姓,称为潘氏。
3、出自姚姓,为上古舜帝之后,以国名为氏。据《中国姓氏》载,舜帝生于姚墟称姓姚,建都潘(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北),后潘地移至今陕西省兴平北。商朝时,舜的后裔建潘子国,商末被周文王所灭,其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潘氏。
潘国静字齐佑4、出自他族改姓:
①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时,改鲜卑破多罗氏为单姓潘。
② 清康熙末年,台湾岸里大社(今台湾省台中市神岗)酋长阿穆归顺清廷,被赐姓为潘;光绪时,台湾高山族相率归化清廷,也被赐姓潘(这也就是台湾高山族人大多姓潘的重要原因)。
③ 其他一些少数民族如满、水、京、蒙、土家、彝、瑶、仫佬、回、壮、布依均有潘姓。
据《元和姓纂》载,毕万封魏,支孙食采潘为氏,又藩氏。
疑为潘姓误植的藩姓藩(fān,潮音puang1(判1))姓,在全国约有人口6万,在各姓中排在第500位以后,占全国人口的0005%藩姓在揭阳有122人(2001),在各姓中排第160位,占揭阳人口的0002%藩姓源自潘姓,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第四子季孙的后代,因字形相近得姓
当代藩姓名人:四川眉山市人民 副秘书长藩俊华;河南新县红军烈士藩家万。
广东藩姓居民不多,分散于各地市。揭阳藩姓居民也零散分布于各县(市、区)。
藩姓起源
据《元和姓纂》载,毕万封魏,支孙食采潘为氏,又藩氏。
疑为潘姓误植的藩姓藩(fān,潮音puang1(判1))姓,在全国约有人口6万,在各姓中排在第500位以后,占全国人口的0005%藩姓在揭阳有122人(2001),在各姓中排第160位,占揭阳人口的0002%藩姓源自潘姓,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第四子季孙的后代,因字形相近得姓。西周初年的周成王(前1042~前1021在位)时,封堂兄弟季孙(也称季伯)食采于潘(今河南郑州荥阳市)。季孙的后人有的以潘为姓。因古代藩、潘两字近音近义,有些潘姓人遂将姓写成了藩。明嘉靖年间(1522~1566)有一位叫藩俊的举人,出任广东省清远知县。这是目前搜索到的唯一一位藩姓历史名人。
当代藩姓名人:四川眉山市人民 副秘书长藩俊华;河南新县红军烈士藩家万。
广东藩姓居民不多,分散于各地市。揭阳藩姓居民也零散分布于各县(市、区)。
揭阳的藩姓人口虽然有100多人,但我们在《揭阳本地网电话号码簿》却没有找到一位姓藩的用户,这不得不使人对这个姓氏产生疑虑。按说,潘姓在揭阳虽是小姓,却也不令人陌生,因为揭阳有几个潘姓的村落。然藩姓却是绝对的陌生,不管其在全国的或是揭阳的数据,都是极少数的。有姓氏研究学者怀疑这100多人的藩姓居民可能有不少人是潘姓的误植。虽然现代汉语藩、潘的读音已明显不同(潘:pān、藩:fān),但在潮汕方言中,两字发音十分接近,只是微鼻音与前鼻音的区别(潘:puan1(抱鞍)、藩:puang1(判1)),会被人认为是音近义同的字而误植。这也许就是为什么这个姓会有100多人却找不到一个电话用户的原因。
藩姓分布
明时有藩俊(1522~1566)者,系嘉靖举人,后任广东省清远知县。藩姓,在全国约有人口6万,占全国人口的0005%。
潘姓来源:(1)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据《广韵》及《元和姓纂》所载,周文王后毕公之子季孙,食采于潘,因以氏焉。古潘国旧址在今陕西省北部,为毕国之附庸。(2)出自芈姓。以字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及《潘岳家谱》载:春秋时楚之公族潘崇是也。楚成王时任世子商臣之太师。潘崇之先未详其始。或言毕公高之子季孙,食采于潘,谬[miu]矣[yi]。(3)南北朝时鲜卑族复姓所改。
潘姓,百家姓排名第43位 潘姓的五种来源 潘姓一、以祖辈字命氏,源于芈姓。据晋《潘岳家谱》记载:楚成王立长子商臣为太子,派公族名臣潘崇作其老师,后来,商臣借一次战争失利,挑拨楚成王杀了与己有隙的令户斗勃。事后成王明白上了商臣的当,就起了废太子之心。商臣去找老师潘崇商量,潘崇说:“你去得罪一下江芈就可知道消息的真假了。”江芈是成王最宠爱的妹妹。商臣故意对她不恭敬,果然江芈发怒骂道:“你这个畜牲!怪不得大王要杀你呢!”商臣告诉潘说:“看来是真的了。”潘崇说:“你甘心做他人的臣子吗?”商臣说:“不甘心!”潘又问:“你愿意逃走吗?”商说:“不愿意!”潘崇又说:“要想免死,只有先下手为强。”于是太子连夜点起东宫卫队包围了成王住的地方,逼成王自杀,商臣登上王位,是为楚穆王,封潘崇为太师,还把太子宫的财物全部赏给了他。从此,潘氏成为楚国最有势力的家族。潘崇子孙以其字命氏,奉潘崇为潘姓始祖。 二、以国名为姓,出于姬姓,据《广韵》载:“周初四圣”之一的毕公高,他的小儿子季孙封邑在潘。春秋后国灭,其子孙不以姬为姓而以国名为胜,奉季孙为潘姓始祖。据《山海经》载:番,邾国也。《史记》载:夫差取番者,番首姿,又音蒲。还音烦,音盘者即潘氏。 三、因地而得姓。水在河南,住在潘水边的人以水地名为姓。据魏《土地记》载:下雒城西南故潘城,有以地为氏者。 四、他姓改潘姓。据《魏书·官氏志》载:北魏时代破多罗氏,改为潘氏。 五、少数民族有潘姓。据《五代史》载:溆州蛮酋有潘姓,如潘金盛。 来源 张世国:《百家姓姓氏溯源》 资料链接: http://baikebaiducom/view/33177html
潘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五十二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二。
寻根溯源 潘姓起源有四:1、出自芈姓,以字名为氏。
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颛顼后裔陆终生有六子,第六子名季连,赐姓芈。
周成王时,封其后裔熊绎在荆山建立荆国,公元前七四零年,荆君熊通自封为武王,他的儿子于公元前六 改国号为楚,称楚文王。
据《姓氏寻源》和《潘氏家谱》及《史记·楚世家》所载,公族子弟潘崇助楚穆王继位有功,受封为太师,从此潘姓在楚国成为有势力的家族,潘姓因此而来。
2、出自姬姓,以邑为氏。
据《元和姓纂》所载,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让其子伯季食采于潘(今陕西西安、咸阳一带),子孙以邑为氏。
3、出自姚姓。
舜之后有潘国,以国为氏。
4、出自他族改姓。
A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时,改鲜卑破多罗氏为单姓潘。
B清康熙末年,台湾岸里大社(今台中神岗)酋长阿穆归顺清廷,被赐姓为潘;光绪时,台湾高山族相率归化清廷,也被赐姓潘(这也就是台湾高山族人大多姓潘的重要原因)。
C其他一些少数民族如满、水、京、蒙、土家、彝、瑶、仫佬、回、壮、布依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潘崇。
楚成王时,潘姓中有名为潘崇者曾为太子商臣之老师,在楚成王预谋另立太子时,潘崇极力支持太子商臣,并成功地使之继位为楚穆王。
潘崇因助商臣继位有功,被封为太师,楚穆王并且还把自己任太子时的财产全部赐给他。
从此潘姓在楚国成为有势力的家族。
后人念潘崇兴潘姓有功,便尊他为潘姓的得姓始祖。
这种观点,其正确性可能是相当高的,因为古籍中出现的春秋时代的潘姓人氏,几乎都是楚国的人物。
繁衍播迁 春秋战国时,潘姓主要在今湖北省境内发展,此后,有向山东、湖南迁徙的少数潘姓人。
汉时,有潘姓北迁至荥阳中牟(今属河南)的,至三国时发展兴旺而为荥阳郡一大望族,以东汉献帝时尚书左丞潘勖为始祖。
东汉灵帝有潘乾因仕宦而迁江苏溧阳,此地以潘乾为始祖。
吴国有右将军潘璋由发干(治在今山东冠县)而迁建康,而吴国还有浏阳侯潘氵睿,为汉寿(今湖南常德)人,而孙权妻潘夫人为浙江会稽人,这说明在三国以前,潘姓已播迁于上述地方,其中以中牟潘姓最为兴旺,晋时,潘勖之裔孙潘才因任广宗太守,而落籍广宗(今河北威县),后又发展成为潘姓历史上第二大郡望,此期亦有潘姓人播迁广东。
北魏时,破多罗氏改汉姓潘,并逐渐在洛阳形成潘姓的第三大郡望,其开基始祖为潘威。
此期潘才的八世孙潘绍业因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落籍当地。
唐初,陈元光父子开漳,有河南固始人潘节随其入闽。
此期潘绍业的曾孙潘求仁因任杭州刺史而定居当地,其间并有移居陕西的潘勖的后人兴旺发达起来,而江夏(今湖北武昌)的唐秘书监潘肃仁自称是汉寿潘氵睿的后裔,由此可见,自东汉末至唐朝,潘姓从中牟望族中又衍分出许多支脉,而潘威的后裔则从洛阳望出,又兴盛播迁于怀朔(今内蒙古固阳)、陕甘等地。
豫章潘姓兴盛于唐代,至五代南唐时成为当地名门望族。
宋时有潘节后人迁广东、云南。
元明清时,潘姓已分布于全国各地。
如今,潘姓人分布广泛,尤以广东、江苏、安徽、内蒙古、河南、四川、湖北、浙江等省区多此姓。
上述八省潘姓约占全国汉族潘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九。
潘姓起源和字辈
本文2023-11-24 12:25:3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44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