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姓家谱,我爷爷是启字辈,父亲是世字辈,我是德字辈,求族谱和起源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2收藏

唐姓家谱,我爷爷是启字辈,父亲是世字辈,我是德字辈,求族谱和起源,第1张

唐氏家族概貌一览:主要源流  

一、出自姚姓和姬姓与祁姓,为黄帝轩辕氏之后。 

二、源于西南夷,出自东汉时期白狼王部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三、据《三国志·郭淮传》所载,陇西(今甘肃)羌族中有唐姓。 

四、源于回纥族,出自元朝时期大臣畏兀人唐仁祖,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为氏。 

五、源于蒙古族,出自,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六、源于满族,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七、源于土族,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土族唐氏,源出土族拉什唐氏族部落,在清朝中叶多取部落名称中的谐音汉字“唐”为姓氏,世代相传至今。 

八、源于藏族,出自民国初期西藏唐官,属于以官职称为为氏。 

九、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为氏。

唐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当今姓氏人口排行榜上名列第16位,属于超级大姓系列,人口约1600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16%左右。唐姓发源地当有四处:陕西、山西、豫鲁(今河南、山东间地)、湖北。上述陕西、山西、豫鲁三地在发展中成为唐姓繁衍中心,是唐姓主要望族所在地。

具体详情可:http://wwwtangshren/xsklaspxsid=64

                                 http://wwwtangshren/xsw1aspxsid=64&id=64&mzy=%CC%C6

从你祖先各代的所取得名字来看应该是满族,因为音节不符合蒙古族的通常的命名习惯。

改性唐的满族老姓包括:唐佳氏、塔塔喇氏、董鄂氏、唐尼氏、唐达氏、唐古氏,以及加入满族的图罗鲁特氏(蒙古姓)、唐氏(汉族)、台尼堪等。

清代对云南用兵主要集中在康熙平三藩战役,和乾隆时期对缅甸和大小金川之战,鉴于你五代先祖在云南阵亡,推测时间应该是在乾隆时期对缅甸作战时征调的吉林将军部下的八旗兵。至于那一旗,你能提供一下满族老姓吗,有族谱,族谱上应该记载的,不过当时吉林将军辖地内八旗主要是正蓝,镶蓝,镶红旗为主,关外正黄旗主要集中在盛京将军辖地。不过通过满族老姓在各旗的分布,可能会更精确一点。

沈阳满族的姓氏分布和主要氏族

一、主要氏族

  宣统二年(1910)春二月重编的《承德县志》记载,沈

阳满族主要氏族有:

1 皇族

旧居宗室觉罗,姓爱新觉罗氏,国初留守陪都分左右翼八旗。

新居宗室觉罗,由此系移居于省城东二里许宗室营,亦分隶于左右翼八旗。

2满州氏族

  佟佳氏,辽东巨族也。国初有佟养性、佟养正居佟佳地,因以为氏。后迁抚顺以贸易赀雄一方。清大军克抚顺,佟养性输款太祖高皇帝。佟养正遂携族属归汉军正兰旗。后养正之孙佟国纲,于康熙二十七年疏言:“臣曾蒙太祖谕令,与佟佳氏之巴都哩蒙阿图诸大臣考订支派氏族谱,今请归满洲。”部议以佟佳氏官职甚多,应隶汉军。唯国纲本支,宜入满洲,遂为正白旗人。于是满汉分隶,族大支繁,于国朝八大姓中称最焉。留盛京驻防者至今传十一世。

  乌喇瓜尔佳氏,居乌喇国,因以为姓。国初,胡尔哈器之妻与孝慈高皇后为姊妹,由是封为国威。胡尔哈器之孙锡特库,雍正三年袭六品官,传十五世,今居东营房。

  马佳氏,世居嘉里库马佳地方,因以为氏。国初,赫东额率满洲五十户来归,隶满洲镶黄旗,累著战功,授一等男。其弟阿库噶哈亦以战功授男爵。及入关定鼎以战伤时作留奉休息。至十二世升寅,乾隆已酉拔贡,授七品小京官。嘉庆庚申历官至工部尚书兼正黄、镶兰满洲都统,经筵讲官,赏戴花翎,紫禁城骑马,诰授光禄大夫,晋赠达¨子太保。赐谥勤直。至今传十六世。

  赫舍哩氏,世居都英额地方。国初;硕色来归,隶满洲正黄旗。通满,通满、汉,蒙古文,其子索尼亦通满、汉、蒙古文,由头等待卫历著战功,受世祖章皇帝顾命,为辅政大臣,授一等公,溢文忠。其祖墓在昭陵左掖。

喜塔拉氏,世居喜塔拉地方,因地为氏。图力吉都督与兴祖直皇后之父阿古都督,显祖宣皇后之父至达格都督,敕封国戚舅舅,即太祖高皇帝之舅也。国初,隶正白旗满洲,世为福陵章京品级。至今传十七世

  富察氏,因地为氏。居长白山。国初,有瑚图来归,隶属正红旗满洲,至今传十四世。

  叶赫纳拉氏,因地为氏。国初,杨吉砮之女,讳孟古姐姐即孝慈高皇后,敕封杨吉砮之子阿什达尔汉为国舅,其后翁阿岱之孙为国戚,世守昭陵,居城北三台子及旺官屯,其祖墓在正黄旗界内候家岗子。至今传十余世。

  乌喇纳拉氏,因国为氏。有满泰者,太祖高皇帝纳其女为大妃,敕封国戚,世守昭陵。居城北东西营防。至今传十余世。

  哈达纳拉氏,因地为氏、世居哈达,都琥禅国初携雅克禅来归,隶满洲镶兰旗,征讨屡著战功。都琥禅随驾入关,其弟雅克禅留驻盛京。至满丕由协领从征陕西西川等处,卓著战绩,叙功授云骑尉,其子

玛骑袭职,至今传十三世。

  钮祜禄氏,满族巨族也,居长白山者尤著,后并散居于英额地方。国初,有额亦都者,识太祖高皇帝为真主,从征数十年,攻城野战所向皆捷,太祖深加褒奖,赐亲乘名马、赏賫衣、弓矢等甚众,并以其女为太宗文皇帝妃。其子孙先后尚公主者五人。授左翼总兵官、一等大臣。天命六年卒。追封弘毅公,配享太庙。额亦都五配,生子十七人。世祖入关,多随扈从。留奉天驻防者,隶满洲镶黄旗。其族甚繁,至今传十余世。

  伊尔根觉罗氏,氏族甚繁,居处之地不一。其居叶赫地方者,国初来归,隶正黄旗满洲。今世守昭陵,先世世袭防御,因事销去,居东西营房,传十余世

  梅勒氏:世居叶赫地方。国初来归,隶正黄旗满洲。太宗攻松山、杏山时,有梅勒章京立功于大凌河,赏世袭六品官。今居小南关,传十余世。

  完颜氏:世居完颜地方,因以为氏。国初来投,隶满洲镶黄旗。至五世杨保,诰封昭武都尉;七世佛尔果春,由生员考授笔政,升员外郎;八世呈瑞,字辑王,庚子副榜。今传十余世。

  觉罗察氏:先世有牙赖者,为昭陵噶拉大、阿思哈哈番,其子

郗尔根为内大臣,太子太保,世袭第二佐领。牙赖弟牙拜仕六品官。其墓碑为顺治八年立。至今传十一世。               

  二、姓氏及分布 

  根据史料记载及调查统计,沈阳满族姓氏有:

爱新觉罗氏(肇、金、罗、德、洪、依、海);   伊尔根觉罗氏(赵);

佟佳氏(佟);    瓜尔佳氏(关、白、汪、鲍);  马佳氏(马);   

索绰罗氏(索);   齐佳氏(齐);      纽枯禄氏(郎、纽);

舒穆禄氏(徐、舒、万、宋);  富察氏(富);   他塔喇氏(唐);

纳喇氏(那、南、姚);  董鄂氏(董、何);  兀扎喇氏(吴、乌); 

李佳氏(李):  赫舍里氏(张、康、卢);    完颜氏(王,汪);

喜塔喇氏(祖、图);  果尔勒斯氏(高);   宁古塔氏(刘、宁);

戴佳氏(戴);尼玛察氏(杨); 赫叶勒氏(赫);   田佳氏(田);

良佳氏(梁);郑佳氏(郑);啯噜噜氏(高)。

  除此之外还有: 郝、丛、葆、范、苏、陶、龙、郭、白、叶、谢、陈、辛、门、曾、益、常、千、梁、阎、倪、韩、孟、恒、秀、黄、鄂、朱、胡、林、耿、申、熊、乔、尹、周、尚、夏、哈、曹、曲、皇、于、项、代、蔡、卜、梅、钱、冮、魏、敖、安、聂、贾、葛、仲、袁、邰、信、巴、邢、杜、艾、孙、龚、单、石、罗、费、奚、毛、冯、俞

、包、顾、穆、吕、程、祥、荣、广、章、闻、任、塔、丁、邓、房、产、彦、兆、谭、祁、贺、礼、英、公、崔、年、翁、业、商、车、韵、窦、庄、果、边、史、廉、邱、查、佘、宛、姜、冠、沈、尤、解、兰、苍、钟、满、井、苏、刑、孔、汤、柳、向、詹、霍、许、蒋、武、温、鞠、庞、阿、岳、官、毋、双、党、潘、兴、里、巴、衡、明、秦、西、樊、邬、侯、供、苑、敦、邹、鲍、柏、戚、喜、老等。

  根据沈阳市满族集居的主要乡村调查,其姓氏分布是:

东陵区

  满堂满族乡

  满堂村:肇、徐、赵、章、宁、金、白、和、隆、关、景。

  二道村:肇、洪、赵、徐。

  荒地村:徐、金、洪。

  上水村:徐、赵、宁。

  中水村:赵、肇。

  苇塘村:关、肇。

  小黑村:肇、徐、金。

  辉山村:宁、肇。

  上木村:白、肇。

  下木村:够、肇、金。

  鼓楼子村:肇。

  观音阁村:那、关。

  汪家乡

  丰乐村:赵、洪、白、李。

  上伯官村:高、赵、祝、黄、鄂、舒、关、马、朱。

  高坎镇

  下马村:赵、王、李、祝、关、陈、张、何、辛、门、曾、郭、董、益、常、罗、千、梁、高。

  下洼子村:陶、阎、赵、何、徐、亍

  七间村:赵、倪、关、徐、孟、肇、白、韩。

  深井子镇

  双树村:关、万、何、吴、郎。

  龙红台村:龙、唐、万、关、洪、郭。

  祝家镇

  伙牛村:陶、赵、赫、郑、尚、关、金、王、周、唐。

  关麦峪村:关。

  英达乡

  后陵村:赵、祝、姚、关、叶、白、佟、唐、洪、谢。

  白塔堡镇

  大张尔村:海、吴、赵、张、李、赫。

  苏家岗子村:苏。

  五三乡

  营城子村:郝、富、张、康、高、赵、金、丛、关、葆。

  古城子乡

  高力堡子村:关、赵。

  永安村:康、关、秀。

  桃仙乡

  宁路村:关、赵、李。

  浑河站朝鲜族乡

  曹仲屯村:马、夏、哈。

  十里河乡

  浪子街村:赵。

  佟沟乡

  关沟村:关、白、刘、苏、佟、唐。

  大沟乡

  团山寺村:胡、白、吴、郭、关、高、韩。

  姚千户屯镇

  前陡峪村:汪、白、关。

  姚千户屯村:郭、赵、曹。

  红菱堡镇

  泡子沿村:戴。

  陈相屯镇

  瓦卜村:赵、白、梁。

新城子区

  新城子乡

  新南村:徐、赵、王、曹、李。

  西五旗村:吴、李。

  虎台乡

  治安村:金、董、杨、包、崔、王、赵、白、张。

  虎石台镇

  关、赵、吴、王、马、那、康、李、佟、郭、杨、徐、陶、孙、赫、郑、何、才、龚、朱、孟、单、汪、唐、石、魏、安、罗、费、鄂、奚、艾、毛、张、冯、曹、俞、刘、付、杜、陈、包、富、徐、于、沈、夏、胡、白、常、顾、高、穆、吕、耿、黄、金、蔡、程、曲、祥、阎、荣、周、广。

  尹家乡

  尹家村:佟、关、那、李、马。

  下坎子村:李、那。

  沟子沿村:关、李、那、佟。

  新农村:佟、那、李。

  小营子村:李、蔡。

  茨于村:常。

  东拉拉村:马、李。

  木赛村:蔡、李、佟。

  西明村:关。

  马赛村:李。

  光荣村:佟、关、李。

  道义乡

  郭士村:关、龙、富、赵、于、卜、那、奚。

  王台子村:关、那。

  郝付村:那、韩、关、曹。

  石佛寺乡

  小屯村:关。

于洪区

  翟家乡

  章、赵、肇、杨、姚、陈、周、安、闻、吴、王、付、任、关、塔、叶、那、黄、丁、刘、邓、韩、程、徐、张、房、董、彦、李。    

  平罗镇

  白辛台村:文、吴、兆。

  大兴乡

  援工村:陶。

  全胜村:肖、白、魏、高、王、吴、孙。

  杨士乡

  余粮村:谭。

  北陵街道办事处

  那、佟、李、赫、祁、关、杨、赵、杜、梅、康、何、孟、图、贺、礼、英、陶、吴、付、公、艾、马、孙、崔、巴。

  于洪乡

  红旗村:马、胡、关、付、文、张、佟、何、韩、王、白、商、车。

  老边乡

  西老边村:付、吴、胡、杨、马、李、徐、郎、张、赵、关、王、韵。

  三台村:徐、张、吴、董、胡、马、金、佟、柏、陈、王、唐、付、康、关、苏、窦、卜、庄。

  高台村:佟、赵、关、康、吴、韩、刘、窦、果、王、代、徐、何、李。

  门台村:佟、关、吴、程、庄、齐、索、洪、徐、赵、刘、边、康、聂、陶、常、李、代、孙、郝、唐、何、史、韩、贾、黄、那、崔、洪、胡。

  前后集体村:关、徐、赵、马、邱、王、刘、康、李、常、佟、杨、那、崔、洪、胡。

辽中县

  乌伯牛乡

  吴家屯村:赵、肇、关、何。

  西荒地村:吴。

  大治营村:何、安、关、马。

  四方台乡

  龙溪村:祁、富、孟。

  八音台村:关、赵、李。

  冷子堡乡

  东古城乡:肇、关、年、白、陈、吴、南。

  社甲村:年、肇、赵、巴、舒、陈。

  黑鱼泡村:肇、赵、富。

  养士堡乡

  白家岗村:白、富、肇。

  陶家村:富、肇。

  潘家堡乡

  黄旗堡村:礼、马、关、翁、英、那、付、肇。

  城郊乡

  敖司牛村:赵。

  刘二堡镇

  蒲河村:赵、马、富。

  高登村:江、刘、关。

新民县

  公主屯镇

  辽滨塔村:关、吴、李、白、赵、刘。

  胡台乡

  昂邦牛村:关、吴、赵、付、佟。

  车古营子村:何、吴、王、安、佟。

  东蛇山子乡

  小塔子村:薛、冮、陶、王、高。

  马蹄岗子村:冮。

  大民屯乡

  佟家房村:佟、姜、关。

  方金牛村:何、关、佟、韩。

本贴摘编自《沈阳满族志》辽宁民族出版社1991年8月版。有关沈阳满族姓氏和氏族的贴子,满网和诸多网站已有发表,但与《沈阳满族志》刊载相对照,均有删节,略欠完整。为补阙拾遗,特发本贴,以飨网友。

  若网友能跟贴进行补充和修正,完善沈阳满族姓氏和氏族之内容,世弘则深表谢意。

正文:

  一、主要氏族

  宣统二年(1910)春二月重编的《承德县志》记载,沈

阳满族主要氏族有:

1 皇族

旧居宗室觉罗,姓爱新觉罗氏,国初留守陪都分左右翼八旗。

新居宗室觉罗,由此系移居于省城东二里许宗室营,亦分隶于左右翼八旗。

2满州氏族

  佟佳氏,辽东巨族也。国初有佟养性、佟养正居佟佳地,因以为氏。后迁抚顺以贸易赀雄一方。清大军克抚顺,佟养性输款太祖高皇帝。佟养正遂携族属归汉军正兰旗。后养正之孙佟国纲,于康熙二十七年疏言:“臣曾蒙太祖谕令,与佟佳氏之巴都哩蒙阿图诸大臣考订支派氏族谱,今请归满洲。”部议以佟佳氏官职甚多,应隶汉军。唯国纲本支,宜入满洲,遂为正白旗人。于是满汉分隶,族大支繁,于国朝八大姓中称最焉。留盛京驻防者至今传十一世。

  乌喇瓜尔佳氏,居乌喇国,因以为姓。国初,胡尔哈器之妻与孝慈高皇后为姊妹,由是封为国威。胡尔哈器之孙锡特库,雍正三年袭六品官,传十五世,今居东营房。

  马佳氏,世居嘉里库马佳地方,因以为氏。国初,赫东额率满洲五十户来归,隶满洲镶黄旗,累著战功,授一等男。其弟阿库噶哈亦以战功授男爵。及入关定鼎以战伤时作留奉休息。至十二世升寅,乾隆已酉拔贡,授七品小京官。嘉庆庚申历官至工部尚书兼正黄、镶兰满洲都统,经筵讲官,赏戴花翎,紫禁城骑马,诰授光禄大夫,晋赠达¨子太保。赐谥勤直。至今传十六世。

  赫舍哩氏,世居都英额地方。国初;硕色来归,隶满洲正黄旗。通满,通满、汉,蒙古文,其子索尼亦通满、汉、蒙古文,由头等待卫历著战功,受世祖章皇帝顾命,为辅政大臣,授一等公,溢文忠。其祖墓在昭陵左掖。

喜塔拉氏,世居喜塔拉地方,因地为氏。图力吉都督与兴祖直皇后之父阿古都督,显祖宣皇后之父至达格都督,敕封国戚舅舅,即太祖高皇帝之舅也。国初,隶正白旗满洲,世为福陵章京品级。至今传十七世

  富察氏,因地为氏。居长白山。国初,有瑚图来归,隶属正红旗满洲,至今传十四世。

  叶赫纳拉氏,因地为氏。国初,杨吉砮之女,讳孟古姐姐即孝慈高皇后,敕封杨吉砮之子阿什达尔汉为国舅,其后翁阿岱之孙为国戚,世守昭陵,居城北三台子及旺官屯,其祖墓在正黄旗界内候家岗子。至今传十余世。

  乌喇纳拉氏,因国为氏。有满泰者,太祖高皇帝纳其女为大妃,敕封国戚,世守昭陵。居城北东西营防。至今传十余世。

  哈达纳拉氏,因地为氏、世居哈达,都琥禅国初携雅克禅来归,隶满洲镶兰旗,征讨屡著战功。都琥禅随驾入关,其弟雅克禅留驻盛京。至满丕由协领从征陕西西川等处,卓著战绩,叙功授云骑尉,其子

玛骑袭职,至今传十三世。

  钮祜禄氏,满族巨族也,居长白山者尤著,后并散居于英额地方。国初,有额亦都者,识太祖高皇帝为真主,从征数十年,攻城野战所向皆捷,太祖深加褒奖,赐亲乘名马、赏賫衣、弓矢等甚众,并以其女为太宗文皇帝妃。其子孙先后尚公主者五人。授左翼总兵官、一等大臣。天命六年卒。追封弘毅公,配享太庙。额亦都五配,生子十七人。世祖入关,多随扈从。留奉天驻防者,隶满洲镶黄旗。其族甚繁,至今传十余世。

  伊尔根觉罗氏,氏族甚繁,居处之地不一。其居叶赫地方者,国初来归,隶正黄旗满洲。今世守昭陵,先世世袭防御,因事销去,居东西营房,传十余世

  梅勒氏:世居叶赫地方。国初来归,隶正黄旗满洲。太宗攻松山、杏山时,有梅勒章京立功于大凌河,赏世袭六品官。今居小南关,传十余世。

  完颜氏:世居完颜地方,因以为氏。国初来投,隶满洲镶黄旗。至五世杨保,诰封昭武都尉;七世佛尔果春,由生员考授笔政,升员外郎;八世呈瑞,字辑王,庚子副榜。今传十余世。

  觉罗察氏:先世有牙赖者,为昭陵噶拉大、阿思哈哈番,其子

郗尔根为内大臣,太子太保,世袭第二佐领。牙赖弟牙拜仕六品官。其墓碑为顺治八年立。至今传十一世。               

  二、姓氏及分布 

  根据史料记载及调查统计,沈阳满族姓氏有:

爱新觉罗氏(肇、金、罗、德、洪、依、海);   伊尔根觉罗氏(赵);

佟佳氏(佟);    瓜尔佳氏(关、白、汪、鲍);  马佳氏(马);   

索绰罗氏(索);   齐佳氏(齐);      纽枯禄氏(郎、纽);

舒穆禄氏(徐、舒、万、宋);  富察氏(富);   他塔喇氏(唐);

纳喇氏(那、南、姚);  董鄂氏(董、何);  兀扎喇氏(吴、乌); 

李佳氏(李):  赫舍里氏(张、康、卢);    完颜氏(王,汪);

喜塔喇氏(祖、图);  果尔勒斯氏(高);   宁古塔氏(刘、宁);

戴佳氏(戴);尼玛察氏(杨); 赫叶勒氏(赫);   田佳氏(田);

良佳氏(梁);郑佳氏(郑);啯噜噜氏(高)。

  除此之外还有: 郝、丛、葆、范、苏、陶、龙、郭、白、叶、谢、陈、辛、门、曾、益、常、千、梁、阎、倪、韩、孟、恒、秀、黄、鄂、朱、胡、林、耿、申、熊、乔、尹、周、尚、夏、哈、曹、曲、皇、于、项、代、蔡、卜、梅、钱、冮、魏、敖、安、聂、贾、葛、仲、袁、邰、信、巴、邢、杜、艾、孙、龚、单、石、罗、费、奚、毛、冯、俞

、包、顾、穆、吕、程、祥、荣、广、章、闻、任、塔、丁、邓、房、产、彦、兆、谭、祁、贺、礼、英、公、崔、年、翁、业、商、车、韵、窦、庄、果、边、史、廉、邱、查、佘、宛、姜、冠、沈、尤、解、兰、苍、钟、满、井、苏、刑、孔、汤、柳、向、詹、霍、许、蒋、武、温、鞠、庞、阿、岳、官、毋、双、党、潘、兴、里、巴、衡、明、秦、西、樊、邬、侯、供、苑、敦、邹、鲍、柏、戚、喜、老等。

  根据沈阳市满族集居的主要乡村调查,其姓氏分布是:

东陵区

  满堂满族乡

  满堂村:肇、徐、赵、章、宁、金、白、和、隆、关、景。

  二道村:肇、洪、赵、徐。

  荒地村:徐、金、洪。

  上水村:徐、赵、宁。

  中水村:赵、肇。

  苇塘村:关、肇。

  小黑村:肇、徐、金。

  辉山村:宁、肇。

  上木村:白、肇。

  下木村:够、肇、金。

  鼓楼子村:肇。

  观音阁村:那、关。

  汪家乡

  丰乐村:赵、洪、白、李。

  上伯官村:高、赵、祝、黄、鄂、舒、关、马、朱。

  高坎镇

  下马村:赵、王、李、祝、关、陈、张、何、辛、门、曾、郭、董、益、常、罗、千、梁、高。

  下洼子村:陶、阎、赵、何、徐、亍

  七间村:赵、倪、关、徐、孟、肇、白、韩。

  深井子镇

  双树村:关、万、何、吴、郎。

  龙红台村:龙、唐、万、关、洪、郭。

  祝家镇

  伙牛村:陶、赵、赫、郑、尚、关、金、王、周、唐。

  关麦峪村:关。

  英达乡

  后陵村:赵、祝、姚、关、叶、白、佟、唐、洪、谢。

  白塔堡镇

  大张尔村:海、吴、赵、张、李、赫。

  苏家岗子村:苏。

  五三乡

  营城子村:郝、富、张、康、高、赵、金、丛、关、葆。

  古城子乡

  高力堡子村:关、赵。

  永安村:康、关、秀。

  桃仙乡

  宁路村:关、赵、李。

  浑河站朝鲜族乡

  曹仲屯村:马、夏、哈。

  十里河乡

  浪子街村:赵。

  佟沟乡

  关沟村:关、白、刘、苏、佟、唐。

  大沟乡

  团山寺村:胡、白、吴、郭、关、高、韩。

  姚千户屯镇

  前陡峪村:汪、白、关。

  姚千户屯村:郭、赵、曹。

  红菱堡镇

  泡子沿村:戴。

  陈相屯镇

  瓦卜村:赵、白、梁。

新城子区

  新城子乡

  新南村:徐、赵、王、曹、李。

  西五旗村:吴、李。

  虎台乡

  治安村:金、董、杨、包、崔、王、赵、白、张。

  虎石台镇

  关、赵、吴、王、马、那、康、李、佟、郭、杨、徐、陶、孙、赫、郑、何、才、龚、朱、孟、单、汪、唐、石、魏、安、罗、费、鄂、奚、艾、毛、张、冯、曹、俞、刘、付、杜、陈、包、富、徐、于、沈、夏、胡、白、常、顾、高、穆、吕、耿、黄、金、蔡、程、曲、祥、阎、荣、周、广。

  尹家乡

  尹家村:佟、关、那、李、马。

  下坎子村:李、那。

  沟子沿村:关、李、那、佟。

  新农村:佟、那、李。

  小营子村:李、蔡。

  茨于村:常。

  东拉拉村:马、李。

  木赛村:蔡、李、佟。

  西明村:关。

  马赛村:李。

  光荣村:佟、关、李。

  道义乡

  郭士村:关、龙、富、赵、于、卜、那、奚。

  王台子村:关、那。

  郝付村:那、韩、关、曹。

  石佛寺乡

  小屯村:关。

于洪区

  翟家乡

  章、赵、肇、杨、姚、陈、周、安、闻、吴、王、付、任、关、塔、叶、那、黄、丁、刘、邓、韩、程、徐、张、房、董、彦、李。    

  平罗镇

  白辛台村:文、吴、兆。

  大兴乡

  援工村:陶。

  全胜村:肖、白、魏、高、王、吴、孙。

  杨士乡

  余粮村:谭。

  北陵街道办事处

  那、佟、李、赫、祁、关、杨、赵、杜、梅、康、何、孟、图、贺、礼、英、陶、吴、付、公、艾、马、孙、崔、巴。

  于洪乡

  红旗村:马、胡、关、付、文、张、佟、何、韩、王、白、商、车。

  老边乡

  西老边村:付、吴、胡、杨、马、李、徐、郎、张、赵、关、王、韵。

  三台村:徐、张、吴、董、胡、马、金、佟、柏、陈、王、唐、付、康、关、苏、窦、卜、庄。

  高台村:佟、赵、关、康、吴、韩、刘、窦、果、王、代、徐、何、李。

  门台村:佟、关、吴、程、庄、齐、索、洪、徐、赵、刘、边、康、聂、陶、常、李、代、孙、郝、唐、何、史、韩、贾、黄、那、崔、洪、胡。

  前后集体村:关、徐、赵、马、邱、王、刘、康、李、常、佟、杨、那、崔、洪、胡。

辽中县

  乌伯牛乡

  吴家屯村:赵、肇、关、何。

  西荒地村:吴。

  大治营村:何、安、关、马。

  四方台乡

  龙溪村:祁、富、孟。

  八音台村:关、赵、李。

  冷子堡乡

  东古城乡:肇、关、年、白、陈、吴、南。

  社甲村:年、肇、赵、巴、舒、陈。

  黑鱼泡村:肇、赵、富。

  养士堡乡

  白家岗村:白、富、肇。

  陶家村:富、肇。

  潘家堡乡

  黄旗堡村:礼、马、关、翁、英、那、付、肇。

  城郊乡

  敖司牛村:赵。

  刘二堡镇

  蒲河村:赵、马、富。

  高登村:江、刘、关。

新民县

  公主屯镇

  辽滨塔村:关、吴、李、白、赵、刘。

  胡台乡

  昂邦牛村:关、吴、赵、付、佟。

  车古营子村:何、吴、王、安、佟。

  东蛇山子乡

  小塔子村:薛、冮、陶、王、高。

  马蹄岗子村:冮。

  大民屯乡

  佟家房村:佟、姜、关。

  方金牛村:何、关、佟、韩。

派者分也,行者同也。祖、孙、父、子名,兄、弟、叔、侄之分,自古有之。只有区别层次,才能以礼相称。全国曾氏起源之说基本一致,然而,曾氏繁衍至数代后,在全国各地文形成无数派行,各派又有各派字辈。虽然清圣祖仁皇帝(康熙)为孔、颜、曾、孟赐了统一的名派,但仍有一些派行没有使用钦定派语。至清代著名“中兴”名臣曾国藩(派名:传豫)方从曾参第六十四代起达到全国统一。 武城派行从曾参至六十二代无全国统一派行,自六十三代以清圣祖仁皇帝所赐“弘、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15字,为圣裔排行命名,故谓之名派。其它各派行先人定的字句,以之取字,故谓房派。孔氏从六十一代始用此15字为名派。“弘”因敬避改作“宏”,曾氏尊孔从六十三代始用此字,迭至“祥”字则是七十七派。“继”字因曾族避大宗讳名改作“纪”。因此,后来全国各派行统一使用名派15字是: 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 清朝道光年间,宣宗皇帝又续赐名派10字: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清同治年间穆宗皇帝再续10字: 鼎、新、开、国、运、克、服、振、家、声。 民国初年大总统袁世凯还代表民国政府颁发名派20字: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锦、瑞,永、锡、世、绪、昌。

[唐] 满族老姓包括:唐佳氏、塔塔喇氏、董鄂氏、唐尼氏、唐达氏、唐古氏,以及加入满族的图罗鲁特氏(蒙古姓)、唐氏(汉族)、台尼堪等。

该姓著名人物有:唐聚五(1899—1939)黑龙江省双城人,字甲洲。历任辽宁陆军步兵中校团副、东北义勇军第三军区总指挥、辽宁省政府代理主席兼辽宁民众自卫军总司令、中将。1939年,与日寇作战负伤,以身殉国。

唐佳氏——镶蓝旗

塔塔喇氏——八旗均有

董鄂氏——除正蓝旗、镶白旗两旗外,其余六旗都有

唐尼氏——镶白旗

唐达氏——镶白旗

唐古氏——正白旗

图罗鲁特氏——正蓝旗

唐氏——正白旗、正蓝旗

台尼堪——台尼堪,即满洲旗下为清朝戍守边台的汉人及汉军八旗下的“台丁”。他们完全满化后,改姓台、谈、唐等。

其实东北的很多满族人都是明末从辽宁、关内劫掠而来的汉族人。所以当时就有很多满族人是汉姓,最著名的如曹雪琴。

政治合成民族 -- 满族

新中国建立之后, 御用文人学者, 为了学习苏联, 为了政治正确, 确立了中国五十六个民族 五十六个民族, 族族伟大光辉, 族族共创灿烂中华 以定下的政治目标后, 翻遍古藉, 把历史进行重新大演译 他们在满清时代的蒙-满-汉三类原始兵团的八旗基础上, 以他们的后人划立组成"满族" 为了为这个政治民族增添光辉, 涂上金粉, 从中国古藉上, 找些在中国古代, 由远古到近古, 凡是在东北出现过的东胡人, 也即是出口转内销的所谓通古斯人, 其中包括肃慎人、挹搂人、勿吉人、女真人 , 渤海国人、金国人, 这全都是政治民族满族的祖先 这个满族可谓"历史悠久", "灿烂光辉", 网上一些认同了"满族", 自号满洲的人, 曾经号称满州历史六千年, 比中华五千年, 还远久一千年, 甚至有海外满独, 更进一步, 号称满州历史八千年 无论是国内满遗隐独, 还是海外明码满独, 他们全都在官方民族史观, 民族政策的演译基础上, 发展他们的"慕容复"事业前奏曲--鼓起民族自豪感, "满族"有伟大光辉民族文化历史, "满族"民族自古独立

对於这个所谓几千年一条龙的满族来说, 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 肃慎、挹搂、勿吉等远古部落, 因年代太久, 这些人没有自创文字, 进行自我记录, 而只能依靠邻居华夏人代笔, 华夏人见到就记, 看不见就不记, 所以远古不同时代的原始东胡人, 根本没有连贯性可言, 那些猎人, 牧民, 他们搬迁, 游移, 被人教化, 同化, 他们到了那里, 他们是谁, 谁也说不清楚 至于近一些时期的渤海国, 追踪比较容易一些, 但同时来争的人就多了 有朝韩人认为渤海国是他们祖先建立的 在海外论坛有土耳其人认为渤海国是土耳其人的祖先建立的

我认为渤海国是当时当地的土人, 在中原来的华夏人协助下, 共同建立 他们的后代那里去了 答案是消融于中国 金国的情况也一样, 生女真人是黑龙江以北更北, 靠鱼猎为生的原始东胡人 在唐朝没落后, 东北权力真空, 他们占了时机和地利之宜, 女真人南下渡江, 后来在有更高知识的华夏人协助下, 组织复杂的政治架构立金国 后来蒙古人联合南宋灭金国, 一些侥幸没被消灭金国女真人, 成为北方汉人, 也即是说, 少数生还的金国女真人, 消融于中国 在明末东北的后金, 亦是同样情况 奴儿哈赤的生女真一族, 五百年前, 还在黑龙江以北更北的地方鱼猎, 过着住鹿皮帐, 穿鱼皮衣的生活 在明朝时期, 他们接触到西南面的蒙古人, 学蒙古人抄来抄去的蝌蚪字母, 拼写他们的语言 努儿哈赤一族, 根本不认识原本抄袭华夏字, 制造女真文字的金国女真人 因此, 努儿哈赤族, 满州族的先祖,根本接不上和他们自己声称的和金国女真人的承传关系

"满族"是在50年代的马列政治意识下, 人为地把满清时代奴儿哈赤建州部生女真人, 一些和奴儿哈赤合作蒙古人, 和一些投降奴儿哈赤, 被奴儿哈赤女真人收编的汉人, 及一些奴儿哈赤女真人被抢略成为奴隶的汉人, 等集各族群后裔的政治大合成 真正称得上"满"的, 其实只有奴儿哈赤部族的后人 这个部族五百年前是处于原始部落群居状态, 三百年前处于奴隶社会状态 在明未李自成造反迫死崇正后, 奴儿哈赤部族在历史契机下, 霸占全中国, 并学习和利用华夏文明的政治技术, 加入他们世传的女真原始奴隶社会概念, 并有效地统治中国, 奴役了中国人二百六十七年 在这个时期, 真正意义上的满人, 也是处于半奴隶社会的形态, 而且还拖累了华夏文明大倒退

这才是真正的"满族"历史

关于女真人是不是满族的祖先的论证。

1,无论是肃慎、挹娄、勿吉还是靺鞨都不是一个民族或民族共同体的名字,而是古代中国人,更确切得说是古代汉族人(包括华夏族先民)对位于今天乌苏里江以东广大地域包括今天日本北海道、关东地区的称呼,根本就不是楼主文中千方百计暗示的一个民族名或民族共同体的名字。众所周知,古代中国人对于周边外族并不怎么热心,更不可能会对其究竟是一个民族或一大批民族感兴趣,有的只是一个笼统的地域称呼,比如把草原上所有游牧民族,也不管是这些游牧民族根本就不是一个民族甚至不是一个人种,统统称之为胡;把欧洲所有国家都称为佛郎机。古籍中所谓的肃慎、挹娄、勿吉还是靺鞨都是这一类的名词,根本就不是什么民族或民族共同体的名字。举一个,就拿靺鞨来说,所谓的栗末靺鞨是和汉族朝鲜族一样的束发农耕民族,连服装都几乎一模一样,而黑水靺鞨则是一个剃环辫的渔猎民族,其发式服装文字语言和栗末靺鞨有着天壤之别,更别提什么民族认同感了,如何可能是一个民族?至于其他的安车骨、拂捏之流根本就是尚处洞穴时代的原始人,差得更远了,根据民族一词四个共同的概述,这靺鞨根本就不可能是一个民族。肃慎、挹娄、勿吉等也一样。

2,关于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的问题。首先要澄清的一点是努尔哈赤一族根本就不是什么女真人,如果有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清楚得发现满人和金女真人无论在服装、发式、文字上根本就扯不上任何关系,也无任何继承性。尤其是文字,任何一个民族对其民族文字的感情是无须多论的,女真文属于象形文字,甚至在明朝还相当流行,明永宁寺碑(设于明奴尔干都司首府特林,位于黑龙江入海口)上就与汉蒙两族文字并列,可见其流行程度,而满文则是回鹘系字母文字,两者根本就不是一个体系,可见女真和满人从根上就不是什么一族人。而且满人自己也从不认为自己不是女真人,视女真人为劣等民族(当时尚有女真人存在),满人对汉族最忌讳的除了被汉族人称为胡外就是被汉族人将其与女真人混为一谈,纵观满清一朝,女真二字根本不见书册,甚至连《四库全书》《说文解字》《康熙字典》等满清官方编篡的书中都见不到女真二字。清酋皇太极更是公开将女真人称为墨尔根,称自己民族为诸申,最后为此还改族名为满洲。因此楼主硬要把女真人归为满人祖先实在不可思议,要是楼主生在满清的话,凭此一点怕就要被抄家灭门,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所谓“明代以来,散居在松花江流域和黑龙江流域的女真人纷纷南迁,尤其是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率领部众离开斡朵伦(今依兰马屯一带),南迁到吉林乃至辽宁的东部和北部。”根本就不合历史事实。根据中国和朝鲜的历史资料如满文老档、明朝官方档案及朝鲜李朝历史记载,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根本就不是什么“离开斡朵伦(今依兰马屯一带),南迁到吉林乃至辽宁的东部和北部。”,根据历史文献和专家考证,其原住地在今天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东北的会宁、咸兴、镜城等地,猛哥帖木儿其人也不是什么中国人,其人最初是朝鲜李朝册封的万户,后因获罪鲜王李朝而北逃中国奴尔干都司为明朝皇帝所收留,即所谓的明朝增设建州左卫,说穿了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就是一外国政治难民,哪里是什么南迁女真人。依兰马屯只是猛哥帖木儿从朝鲜逃到中国境内后的第一个落脚点,这地不是他满人的而是当时的中国---明朝政府的。

3,所谓的明朝的野人女直、建州女直、海西女直的关系:其实三者不是一个民族。海西女直其实是蒙古人,如叶赫部就是蒙古土默特部旁支,哪里是什么满人。野人女直和金女真有直接关系,无论是语言文字还是服装发式和金女真没多大分别,应当是女真人,但决不是诸申,后来也未融入满族。至于建州女直嘛,正牌的早就没了,正牌的建州女直和明朝皇室有亲戚关系,早就不知道在哪代被国外流窜来的外来户努尔哈赤一族给篡了,至于努尔哈赤一族是哪族哪来的,见上文。

清初八旗满洲蒙古汉军人口总数

顺治五年,八旗满洲有男丁55330人,八旗蒙古28785人,八旗汉军45849人,按照一丁对五口的比例,则八旗满洲共30万人口,八旗蒙古共14万人口,八旗汉军共25万人口另有包衣男丁216967人,共100万包衣人口

康熙六十年八旗编审丁册

满洲十五万四千一百一十七丁,蒙古六万一千五百六十丁,汉军、抚西尼堪、拜唐阿尼堪、台尼堪二十三万九千五百一十丁,包衣二十四万一千四百九十四丁,共六十九万六千六百八十一丁

依据一丁对五口的比例,满洲共80万人,八旗蒙古共30万人,八旗汉军120余万人,包衣共120余万人

清皇太极诏曰

《清太宗实录》卷二十五、及《满文老挡》天聪九年十月十三日条:“我国原有满洲、哈达、乌喇、辉发等名。向者无知之人,往往称为诸申。夫诸申之号乃席北超墨尔根之裔,实与我国无涉。我国建号满洲,统绪绵远,相传奕世。自今之后,一切人等,止称我满洲原名,不得仍前妄称”。

清初,通过大规模的战争和圈地,所有的八固山(八旗)贵族和普通批颊人(披甲人)阶级几乎都拥有了自己的奴隶,他们获得奴隶的途径有四条:

1、通过战争俘获的俘虏。“国初时俘掠辽沈之民,悉为满臣奴仆”;“向来血战所得人口,以供种地牧马诸役”;“俘获人口,照例给赏登城被伤之人”,这些大量的无辜各族人民被强制沦为奴隶,再加上大量的所圈土地,使满清治下的中国几乎成为一个庞大的奴隶制农庄。

2、买卖人口。入关以前就有人口买卖,入关后,贩买人口为奴仍存在。北京就有“人市”,“顺承门内大街骡马市、牛市、羊市又有人市,旗下妇女欲售者从焉”,在满清治下,汉族人民是可以与各种牲口一起自由买卖的而且买卖人口是清政府法律所许可的,康熙二十二年规定:“旗下官兵,须用奴仆,除直隶各省大小文武官员及驻防将军、副都统,不准买所属之民外,其余仍照旧买人”,所以,文武官员竞相“买良民为奴,甚至多买馈送亲友”。

3、将罪犯及其家属没入为奴。这样的奴隶也占相当数量,凡是犯了重罪的罪犯,往往家产充公,家属发给“批颊人”(吴振臣:《宁古塔纪略》)为奴。《满清律》规定:“谋反及大逆”之家属,“男年十五以下,及母女妻妾,……给付功臣之家为奴”。所谓为奴,实际上女性被充作军,日夜供批颊人*乐,反复轮(某些人所谓的融合),男人成为苦力,除去必要的生活保障外,一切产出均被无偿地侵占,以供其玩乐

4、投充的奴隶。满清入关后,宣布“贫民无衣无食”者,准“投入满洲家为奴”。实际上,女真依靠权势,强迫大批汉民投充为奴。“距京三百里外,耕种满洲田地之处,庄头及奴仆人等,将各州县庄屯之人,逼勒投充,不愿者即以言语恐吓,威势迫胁。各色工匠,尽行搜索,务令投充”。汉人投充之后,身分降为奴隶,生活处境更为艰难

满清就是这样为了在中国获得最大的利益而不惜开历史倒车的。这样野蛮黑暗的压迫如何不激起人民的反抗?已经成为满清奴隶的众多汉人不能忍受如此无耻血腥的压迫,自杀逃亡的现象不断发生,康熙,这个阴谋家也不得不自供说:“朕见旗下仆婢,往往轻生,投河自缢,必因家主责治过严,难以度日,情极势迫使然”,“先时,满洲往往轻毙其家人,朕乃立为差等之罚,今此风则少息矣”。奴隶主杀他的奴隶,只要受“差等之罚”就可以了,而所谓的差等之罚,实际上只不过是增加一些赋役罢了,大多也是走走过场,或者由汉人代为埋单,最后还是由汉人来承担他们犯下的罪恶,而即使是这样的惩罚,也不是满酋良心发现,而仅仅是为了巩固其统治而已。

由于汉族奴隶的大量逃亡,使满清统治者感到危机,认为奴隶逃亡将首先损害批颊人的利益,批颊人又是满清立国和维护罪恶统治的基础,于是制订出极其狡诈阴狠的《逃人法》。其具体内容是:逃人鞭一百,归还本主。隐匿之人正法,家产籍没。邻右九甲长乡的,各鞭一百,流徙边远”。用白话说就是逃跑的奴隶只给予轻量的处罚,而窝藏的人则要毫无回旋的予以抄灭,甚至株连乡邻。以严厉惩罚“窝主”为侧重点的逃人法不惜株连众多,引发公愤,也要保障其八固山统治集团的利益。

唐姓家谱,我爷爷是启字辈,父亲是世字辈,我是德字辈,求族谱和起源

唐氏家族概貌一览:主要源流  一、出自姚姓和姬姓与祁姓,为黄帝轩辕氏之后。 二、源于西南夷,出自东汉时期白狼王部族,属于汉化改姓为...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