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长凝宰相庙是为谁造的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4浏览:2收藏

山西长凝宰相庙是为谁造的,第1张

  山西长凝宰相庙是为蔺相如造的。

  位于山西榆次长凝镇的相立村,距离太原市东南50公里是中国和文化的发祥地、战国时期赵国宰相蔺相如的家乡,这里有保存完好的古宅院42座,古楼5座,千年老槐5棵。

  山西长凝宰相庙前有殿宇灵堂后有莲花池塘由玉带石桥连接。但因年久失修现仅存楼院房基莲花池也变成了莲花地。岗西村西头还有蔺氏祠堂家谱是布帛挂轴上面画着蔺相如彩色遗像下面排列着后世宗室现已近百代世孙。蔺氏每家操办丧事都要到祠堂先烧箔焚香祭奠祖宗然后才殡埋下葬直到如今仍然保留着古老的葬礼仪式。

  人物介绍:

  蔺相如,战国时赵国大臣,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赵惠文王时,秦强索赵“和氏璧”。他受命携璧入秦,当廷陈词力争,终完璧归赵。赵惠文王二十年(前279年)随赵王赴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与秦王相会。因善于应对,使赵王免遭屈辱,擢为上卿。对赵相廉颇能一再容忍谦让,使其感悟,成为知交。

致远 (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烨磊

晟睿(“晟”是光明、兴盛的意思;“睿”是智慧的意思)

文博 天佑 文昊 熙晨 毅炜 曦光 亦枫 睿波 咏麟 唯翰 文渊 文涵

蔺口

蔺口村位于菏泽城西北20公里处,纬一路横穿该村,高庄镇政府驻地东3公里处,东接刘庄,村呈长方形,东西街一条,居民82户,360人,多杜、马姓,耕地600亩。

村庄简史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杜氏从-县迁此建村,取名杜庄。清初黄河在蔺寺庙附近决口,该村名蔺口。

1958年建生产大队,1984年改建为村民委员会,辖蔺口、刘庄、东张庄、蔺庄四个自然村,耕地2580亩,1639人。

刘庄

位于高庄镇东3公里,南邻蔺口。村呈方形,东西街一条,居民95户,360人,多刘姓、彭姓,耕地680亩。

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刘氏在此立村,取名刘庄。

东张庄

位于高庄镇东3公里处,村呈方形,东西街一条,居民84户,450人,多张、袁姓,耕地800亩。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张氏从-县迁此建村,以方位和姓氏取名东张庄。

蔺庄

位于高庄镇东35公里处,南邻吴店镇。村呈长方形,东西街一条,居民58户,280人,耕地500亩。

据《蔺氏家谱》记载,明洪武二年(1369年),蔺氏从-县迁此建村,以姓氏取名蔺庄。

经济状况

村民主要从事农业,人民公社期间,全行政村编为一个生产大队,下分6个生产队。改革开放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科学种田,兴修水利;现在农业作业全部实行机械化,粮食生产比较稳定,小麦、玉米单产一般在800斤左右。中央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后,免除农业税,实行种粮补贴,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

蔺口村与赵楼村、何庄村、南头村、吕集村、邓楼村、北头村、李庄村、周庄村、东头村、孙楼村、天庙村、徐胡同村、贾楼村、赵庄村相邻。

蔺口村附近有曹州牡丹园、菏泽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中国牡丹园、古葵丘、曹州古今园等旅游景点,有菏泽牡丹籽油、万福甜瓜、菏泽面塑、鲁锦、曹州牡丹等特产。

楼主的提问还真不好回答,因为我国的姓氏从古至今迁徙很大,而且还不是一次迁徙。某一个地方的姓氏并不是一次从某地迁入,往往经过数代复杂的变更、流动。就某一个具体姓氏来说,又往往分为许多支派,每一种支派的家谱也有多少种版本。因此您要考证您所在地姓氏的起源,最好查看您那一支派的宗谱记载,其他回答由于缺乏必要资料和相关证据而并不准确。

下面就韩姓的一般知识作一个泛泛的介绍,您可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对号入座。

▲韩氏来源主要有四:

一、是出自姬姓

以邑为氏或以国为氏,为唐叔虞之后裔,韩侯为其得姓始祖。西周初年,周公灭唐后,封叔虞于唐,史称晋国,因建都在唐,故叔虞又称唐叔虞。春秋时期晋昭侯分封叔父成师于曲沃,造成分裂局面,后为曲沃武公统一。曲沃武公夺得晋国君位以后,灭掉了周成王之弟所建立的韩国,封其叔父姬万于韩,称为韩武子,武子的曾孙韩厥以封邑为氏,称韩氏。当时的韩地,在今陕西省韩城县以南。韩氏一直在晋国位列公卿。至战国初,韩厥的七世孙韩虔同赵氏、魏氏一起瓜分晋国,建立韩、赵、魏三国。起初,韩国建都于平阳,到公元前403年被周威烈王承认为诸侯,建都阳翟。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国,迁都于新郑,历经八代,至韩襄王仓于公元前230年被秦所灭。于是其宗室子孙以国为氏,称韩姓,并大多聚居在古时的颍川郡。到西汉末年,河南尹韩骞因躲避王莽之乱,移居古时的南阳郡,是为河南、陕西韩氏。

二、少数民族复姓改为韩姓

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年)正月,孝文帝下令改鲜卑复姓为单音汉姓。北鲜卑族有三字姓“出大汗”氏,北魏孝文帝进行汉化改革时,因“汗”与“韩”音相近,而把“出大汗”改为单姓“韩”氏。同时把鲜卑族的三字姓“破六韩”也改为单姓“韩”了。

明代甘肃临夏土司改“可汗”氏为韩姓。明代赐元人实哈塔为韩姓。

清朝满州八旗的“罕札氏”取“罕”与“韩”之谐音,改为韩姓。

清朝甘肃循化厅土司,是撒拉回人,也取韩为其族姓。

锡伯族哈斯胡里氏、韩吉利氏、韩亚喇氏,均改为汉姓的韩氏。

黑龙江省的富裕柯欠克孜族嘎普韩部落也取汉姓的韩为姓。

彝族安韩氏省掉“安”改为单姓韩。

回族、保安、土家、达斡尔、苗族、蒙古、壮族、白族、黎族中也有韩姓。

三、异国韩姓

汉武帝时获直侯韩陶,朝鲜人。唐宪宗飞龙卫士韩志和系倭国人。

四、源于韩王信

韩王信,是故韩襄王的庶孙,刘邦立为汉王后,立信为韩王,因破项羽有功,汉王即王帝位后,便剖符给他,正式封他为韩王。以颍川为王都。后又下诏把他的封邑改在太原以北的地方,以防御胡人,并以晋阳为王都。信请求将王都改设在马邑。后叛汉降胡,并出兵攻打太原,兵败。韩王信遂与太子亡走匈奴。

这是韩姓比较晚起的一个源头。韩王信亡走匈奴,生颓当,以后颓当率众内附,与韩婴都被封侯。又因军功,子孙累登显仕。后遭王莽之乱,分昌黎、三原(汉池阳县地,在今陕西省中部)、颍川、阳夏(秦代县名,治所在今河南太康县)之系,异地而居,但都是弓高侯的后裔。

▲韩姓三祖:

一、远古始祖:韩浞

韩浞(亦作寒浞),夏代伯明氏之子,今山东潍坊东北人。曾杀羿代夏,立为帝。因为在姬周之前,所以是韩姓的远古始祖。他是现存所有先秦古籍中记载最早的韩姓人。

二、血缘祖先:唐叔虞

周武王有个幼子叫叔虞,是周代晋国的始祖,周成王的弟弟。他就是韩姓的血缘祖先。武王死后,成王年幼,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摄政。周公灭唐(今山西省翼城西部)后,把唐封给了叔虞。

三、受姓始祖:韩武子万

叔虞的儿子名燮(Xiè 音谢),燮自唐徙居晋水旁,就改称晋侯。燮生武侯,名宁旅,为三世。武侯生成侯,名服人,为四世。成侯生厉侯,名福,为五世。厉侯生靖后,名宜臼,为六世。靖侯生厘侯,名司徒,为七世。厘侯生献侯,名籍,为八世。献侯生穆侯,名费王,为九世。穆侯生成师,封于曲沃,是为桓叔,为十世。成师之子万,即韩武子,为韩氏受姓始祖。

▲源于韩姓的变姓

1、韩氏

韩姓除“韩氏”以外,据《通志·氏族略·一》,韩姓中还有以国爵为氏的,如“韩侯氏”;有以名字为氏的,如“韩婴氏”、 “韩言氏”、“韩厥氏”、“韩籍氏“”、“韩褐氏”。

2、韩侯氏

《通志·氏族略第五》韩侯氏:周宣王时,韩侯支孙氏焉。

《元和姓纂》韩侯氏:周宣王锡命韩侯,支孙氏焉。

《姓镐》韩侯氏:《韩诗外传》云,周宣王大夫韩侯子有贤德。

3、韩婴氏

《通志·氏族略第五》韩婴氏:姬姓。《姓纂》云,晋韩宣子元孙也,为韩婴氏。

《元和姓纂》韩婴氏:晋韩宣子子孙韩婴,云韩婴氏。

《姓氏寻源》韩婴氏:《潜夫论》云,韩桓叔之后有韩婴氏。郑夹漈云,《世谱》韩宣子元孙无名婴者,惟韩宣王太子名婴。汉韩王信之子名婴,为襄城侯。或其后世以为氏。

4、韩言氏

《通志·氏族略第五》韩言氏:姬姓。《世本》晋韩厥生无忌,无忌生襄,襄生子鱼,为韩言氏。

《元和姓纂》韩言氏:《世本》晋韩厥生无忌,无忌生襄,襄生鲁,为韩言氏。

《姓(角崔商)》韩言氏:《左传类解》云,晋大夫韩子鱼之后为韩言氏。

《姓氏寻源》韩言氏:“《姓纂》“鱼”作“鲁”,讹。《潜夫论》云,韩桓叔之后有韩言氏。

5、韩厥氏

《通志·氏族略第五》韩厥氏:姬姓。韩献子厥支孙氏焉。

《姓氏寻源》韩厥氏:《姓纂》云,韩献子厥支孙以为氏。一引作韩献氏,讹。有斡献氏出于宋,无韩献氏。

6、韩籍氏

《通志·氏族略第五》韩籍氏:姬姓。晋韩起之子籍,字叔禽,为韩籍氏。

《元和姓纂》韩籍氏:晋韩起子籍,字叔禽,为韩籍氏。《姓(角崔商)》、《姓氏寻源》并引。

7、韩褐氏

《通志·氏族略第五》韩褐氏:姬姓。《英贤传》云,晋韩厥之后韩子云,赵肃侯大夫有韩褐胥居。

《古今姓氏书辨证》韩褐氏:《英贤传》日,韩厥后,赵肃侯大夫有韩褐胥居,《姓腮》与《姓氏寻源》并同。

8、韩馀氏

《通志·氏族略第六》韩馀氏:韩馀氏者,韩氏馀子之族也。《古今姓氏书辨证》韩馀氏:《世本》韩宣子馀子之后氏焉。谨按《春秋》,晋成公宦卿之馀子以为馀氏。盖嫡子之母弟,官子韩起也。

《姓(角崔商)》韩馀氏:《姓考》云,晋卿韩宣子之后有名馀子者,奔齐为韩馀氏。《路史》云,韩信子(应为韩王信)亡人匈奴,景帝时,子颓当亦来降,馀在匈奴者为韩馀氏。

《姓氏寻源》韩馀氏:《路史》其说与《世本》异,疑非是。

9、韩献氏

《元和姓纂》韩献氏:晋韩献子,支孙因氏焉。

10、韩信氏

《姓(角崔商)》韩信氏:出《姓纂》。

《姓氏寻源》韩信氏:《姓纂》云,韩王信之后有韩信氏。

11、公族氏

《古今姓氏书辨证》上平声一东:公族氏,东汉《郭泰传》有公族进阶,其先出自晋公族大夫之后。春秋时,骊姬乱晋,诅无畜群公子,自是晋元公族。及成公自周归,晋始宦卿之嫡子,以鞅栾盈为公族大夫而不相能。其后遂有以官为氏者。

《姓(角崔商)》公族氏:《姓源》云;韩无忌为公族大夫,称公族穆子,后因氏。又夷姓,后魏独孤部有公族氏。

《姓氏寻源》公族氏:《风俗通》云,晋成公立嫡子为公族大夫,韩无忌号公族穆子,后以为氏。《潜夫论》云,韩桓叔之后有公族氏。

12、平氏

《通志·氏族略第三》平氏:姬姓,韩哀侯少子姥,食采平邑,因以为氏。秦灭韩,徙下邑。汉有臣相平当,生晏,司徒。北齐有平筌,望出河内、燕郡。

《路史》:韩哀侯少子姥,食采平邑,后以为氏。

《古今姓氏书辨证》平氏:出韩侯少子姥,食采平邑。秦灭韩,因徙下邑,氏焉。

《姓(角崔商)》平氏:《氏族大全》云,韩哀侯少子采邑,因氏。《集韵》云,齐相晏平仲之后。《千家姓》云,河内族,北齐有平桓。

经何光岳先生考证,他认为:“韩之平邑,在乎阳,今山西临汾市。为韩哀侯少子姥所封,则平出于姬姓之韩后无疑。”

13、横氏

《通志·氏族略第三》横氏:《风俗通》云,韩公子咸,号横阳君,子孙氏焉。

《姓(角崔商)》平声升三庚:横氏,《风俗通》云,韩王子咸,号横阳君,因氏。《千家姓》云,颍川族。《吕氏春秋》横革佐禹。

《姓氏寻源》横氏:《荀子·成相篇》横革佐禹。亦见《吕氏春秋》。横姓宜始此。《路史》云,刘后有横氏,韩万后有横氏。《战国策》楚知横门君之善用兵,后必有为氏者。

14、侠氏

《通志·氏族略第三》侠氏:即荚氏,音荚。韩侠累之后。《急就章》有侠却敌。

《古今姓氏书辨证》人声三十帖:侠氏,韩相侠累之后。《急就篇》有侠却敌。

《姓(角崔商)》侠氏:《姓纂》云,韩相侠累之后。《姓源》云,《汉书·功臣表》有侠侯,后以封为氏。《千家姓》云,平阳族。

《姓氏寻源》侠氏:《史记》侠累。高诱云,韩傀侠累也。《战国策》名傀累,一云即荚氏,音荚。《路史》云,汉(夹鸟)侯国后有侠氏。

15、蔺氏

《通志·氏族略第三》蔺氏:姬姓,韩厥玄孙曰康,仕赵,食采于蔺,因氏焉。

《元和姓纂》蔺氏:韩厥玄孙康食采于蔺,因氏焉。裔孙相如,为赵上卿。

《古今姓氏书辨证》去声升一震:蔺,今望出中山、华阴。出自姬姓,晋穆侯之子成师,封邑于韩,裔孙韩献子厥,厥玄孙康,食采于蔺,因氏焉。

▲韩姓迁徙概述

韩姓最初得姓是在今陕西韩城,韩姓的繁衍发展主要有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及唐宋三个时期。

战国之时,是韩姓最主要的发展时期。自三家分晋之后,韩国建都于平阳,韩景侯时,迁都于阳翟,至韩哀侯时,又迁都于新郑。韩国的多次迁都,使韩姓迅速繁衍,也使得韩姓在河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至后来韩姓迅速成为当地的一大望族,并且成为韩姓历史上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至汉时,韩姓的两大郡望已经形成。与此同时,已有韩氏迁居江苏。

魏晋南北朝之时,因中原多年战乱,小国林立,韩姓从河南等地大举南迁。

唐宪宗时,韩愈被贬潮州刺史,为韩姓入广东最早者。唐末已有韩姓迁至福建。

韩姓的发展、流布,从春秋战国的迁地、徙都、拓展,经颍昌黎、南阳、相州、越城各个世系,到南宋以后,就几乎逐渐遍及全国。其中浙江、江苏、湖北、安徽等地的韩姓,多为韩世忠的支系子孙。

南宋末,曾于建炎南渡至浙江的韩氏后裔御前大将军韩先,扈驾南下,由浙江人福建,由福建而广东平远县南宋时,番禺古塌韩氏,南渡之后,先是居于浙江会稽,相传韩世卿谪广南后,即居于南雄珠玑巷。后来他的孙子韩振宗(一说韩洪泽)又由南雄徙广州番禺。

从南宋起,经元、明而至清,韩姓在江南的流布,范围越来越广,支系越来越多,人数越来越众。

湖南湘潭云湖韩氏,为当地望族。其祖自明代由安徽徙江西,后由江西徙湖南星沙(今长沙),再由星沙徙云湖。

江苏苏州韩氏,是韩琦十二世孙由安徽凤阳迁往苏州的,后又有一支由苏州迁海安(江苏东部)。另外,苏州韩氏还有一支是由浙江柘林山头迁入的。

自南宋以后,浙江、江苏、安徽、江 西、湖北、湖南、广东、福建等省,都是韩姓迁居生息之地。每迁徙一次,就开拓一地,流布一方。 四川、广西、台湾等省,先后也有韩姓迁入。

移居海外的韩姓:

韩姓的流布在海外亦有流布发展,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英国、新加坡、越南、古巴、法国、美国、瑞士等。他们祖孙相继,侨居国外,艰苦创业,不仅为所在该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而且为中国,为中华民族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为传播中华文化,为增进与各有关国家的友谊,也都做出了宝贵的贡献。在海外韩姓中,各有关国家都出现了一批事业突出、成绩显著、为该国或为当地所认可的代表性人物。

▲从大槐树迁民之韩姓后裔分布于豫、鲁、冀、鄂、皖等地。

▲韩姓家谱介绍

韩姓家谱的内容和体例、格式,一般包括谱名、序、凡例、遗像、像赞、祠规、族约、家法、世系、传记、遗事、艺文、派字、碑记、婚冠丧祭、族产、坟茔、墓志铭、祠记、遗稿、跋等。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序、世系、传记、派语等。

韩姓家谱的序的内容,一般都是写本支派之来历,有的序,不仅溯源,而且旁及有关分支分派;写先世事迹;阐明家谱的意义;修谱经过,等等。韩姓家谱的序,其中不少都出自名人手笔。

北宋宰相韩琦于嘉佑七年(1062年)中秋日作《韩氏家谱序》,明代刘基于洪武三年(1370年)仲春作《黟北南阳韩氏宗谱序》,明代文学家程敏政作《南阳韩氏宗谱叙》。

▲韩姓家谱文献目录

《汾阳韩氏支谱》,1册,清韩诊敬重修,同治六年福荫堂校刊本。

《汾阳韩氏支谱》,4卷,清韩镇岳等纂修,光绪十年恭寿堂刻本。

《洪洞韩氏家谱》,2册,明韩景伶编,乾隆年刻本。

《洪洞韩氏家谱》,明韩文等纂修,清韩殿魁等续修,咸丰七年钞本。

《洪洞韩氏重修宗谱》,2卷,清韩有庆等纂修,嘉庆二十年刻本。

《松江韩氏支谱》,2卷,清韩文衍重修,民国四年钞本。

《松江韩氏文若公支宗谱》,民国十年韩绮章钞杂本。《扬州韩氏支谱》,4卷,清光绪十八年活字本。

《延令韩氏族谱》,8卷,清韩长贵等重修,光绪十七年活字本。

《润州韩氏家乘》,3卷,清韩复纂修,嘉庆二十年继锦堂木刻本。

《镇江韩氏宗谱》,2卷,清韩有和主修,同治七年广德堂刊本。

《金陵韩氏族谱录》,1册,清韩印纂修,光绪六年活字本。

《润州大沙韩氏宗谱》,2卷,清宣统元年广德堂刻本。

《毗陵韩氏宗谱》,原道堂活字本。

《金埴韩氏家乘》,12卷,清韩树榀重修,光绪二年永思堂活字本。

《锡山韩氏宗谱》,20卷,民国韩念祖等修,民国九年敦伦堂活字本。

《春晖韩氏宗谱》,16卷,首1卷,清韩勰修,光绪八年昼锦堂活字本。

《云东韩氏家谱》,5卷,清韩奕辑,嘉庆间刊本。

《晋阳韩氏世谱》,1册,清韩学韩等辑,清光绪二十八年刊本。

《杭州韩氏谱》,3册,钞本。

《义桥韩氏家谱》,10卷,清韩乃建重修,同治九年永思堂活字本。

《义桥韩氏家谱》,10卷,首1卷,民国韩拜旒接修,民国四年永思堂活字本。

《湘南韩氏续修宗谱》,40卷,末1卷,清韩家坤主修,光绪元年重修,昼锦堂活字本。

《湘南韩氏家谱》,68卷,清韩殿扬等增修,宣统三年昼锦堂活字本。

《一都韩氏家谱》,16卷,首1卷,民国韩沛金等修,民国十八年昼锦堂活字本。

《宁波相韩家谱》,清昼锦堂活字本,3册。

《宁波韩氏宗谱》,6册,民国周颂清等纂修,民国十六年昼锦堂活字本。

《余姚韩氏东岙支宗谱》,7卷,清韩明和修,韩明盛纂,光绪三十一年活字本。

《咸安韩氏宗谱》,16卷,民国韩叔金等主修,韩思溶纂修,民国三十五年大本堂木刻本。

《重编羊山韩氏宗谱》,4册,民国韩迪周、韩百年重修,民国二十年昼锦堂铅印本。

《迁东阳高阳韩氏宗谱》,6卷,民国葛树棠纂,民国十七年活字本。

《徽州韩氏宗谱》,1册,清钞本。

《黟北南阳韩氏宗谱》,1册,明万历二十四年钞本。

《南阳郡韩氏族谱》,清韩家相等纂,嘉庆三年刻本。

《袁郡韩祠主谱》,3卷,清韩修五纂修,道光二十一年南阳堂活字本。

《袁郡韩祠主谱》,3卷,清韩文蔚等纂修,同治七年南阳堂活字本。

《韩焕先祠主谱》,4卷,清韩毓淇等纂修,光绪二年南阳堂活字本。

《韩焕先祠丁享谱》,4卷,清韩毓淇等纂修,光绪二十三年南阳堂活字本。

《万载韩氏世谱》,1册,清韩文祯等纂修,康熙四十七年刊本。

《万载韩氏族谱》,1册,清嘉庆六年南阳堂活字本。

《万载韩氏族谱》,1册,清道光二十八年南阳堂活字本。

《万载韩氏荣公支谱》,3册,清韩联俊纂修,光绪十五年南阳堂活字本。

《万载韩氏族谱》,1册,清南阳堂活字本。

《淄川韩氏世谱》,4册,清韩瀛州等修,光绪十三年刻本。

《淄川韩氏邑乘》,5卷,首1卷,民国韩振铭续辑,民国七年刻本。

《栖霞韩氏谱书》,清韩元英纂,光绪二十六年钞本。

《临沭韩氏宗谱》,钞本。

《武汉韩氏宗谱》,清韩洪蔗、韩国海总理兼纂修,光绪三十三年韩氏南阳堂活字本。

《花山韩氏宗谱》,民国韩继海等采辑,民国三十六年昼锦堂阖族同刊活字本。

《新洲韩氏宗谱》,民国韩溶等续修,民国三十四年木刻本。

《韩氏南渡支谱》,3册,清韩学志撰,道光十五年刻本。

《云湖韩氏四修族谱》,19卷,首1卷,清韩朝瀛修,民国十五年活字本。

《长沙韩氏支谱》,12册,清韩文龙等纂修,同治六年南阳堂木刻本。

《长沙韩氏支谱》,6卷,民国韩开锡纂修,民国九年南阳堂刻本。

《紫泥韩氏族谱》,1册,清韩勉兹编,咸丰九年钞本。

《宣汉韩氏宗谱》,1卷,民国韩艳如修,民国元年木刻本。

《合州南阳郡韩氏支谱》,1卷,民国韩氏宗祠编,民国间十四世裔孙忠槐钞本。

《礼县韩氏家谱》,清稿本。

《庄浪韩氏世系源流》,4卷,民国唐维翰纂修,民国十七年钞本。

《韩氏宗谱》,23卷,首1卷,末1卷,清韩寰康等修,乾隆五十六年昼锦堂活字本。

《韩氏宗谱》,12卷,民国韩国霖等纂辑,民国二年有怀堂活字本。

《韩氏族谱》,4册,明韩士鳌纂辑,钞本。

▲韩姓字辈派语

《相韩谱》载,宋室南渡前,宋忠献王韩琦创订的8世派语为:

玉 彦 口 胄,乡 卿 立 甫。

《义桥谱》载,宋中散大夫韩休卿所订萧山韩氏8世派语为:

心 之 言 可,山 问 日 世。

《越韩谱》载,明刑部尚书韩邦问为绍兴韩姓所订16世派语为:

人 淳 禾 溥,金 信 水 贞,火 明 土 永,木 茂 竹 承。

《相州韩氏文献》载,民国十三年(1924年),经南北宗族会同集议,订32世派语,咨明内务部备案并通咨宗族占籍省分行政长官,同时转行族属繁衍县分,俾资遵守。32字为:

一 本 大 宗,子 孙 千 载,一 修 寸 念,门 尚 中 行,

示 以 文 为,工 其 力 作,曰 惟 、 善,卜 兆 方 长。

《春晖谱》,所载当地韩姓20世派语为:

学 以 全 为 范,衷 其,填 是 举,作 求 躬 昉 迪,遵 集 受 敷 宜。

《云湖谱》,为本宗原定5字,后又增加20字,实定为25派:

学 应 辵 知 金,世 映 兴 朝 久,

家 承 建 业 传,作 忠 培 远 泽,

笃 孝 绍 先 贤。

《紫泥谱》载本支韩姓派字为10字:

元 受 祖 宗 善,德 福 庆 昌 隆。

《麻阳姓氏》载全县韩姓派语15字:

友 文 迁 通 上,启 朝 正 天 子, 宗 景 志 永 仲。

派语的用法及其规律

凡逢字辈的单数,则取其为人名的偏旁,人名取单名;凡逢字辈的双数,则取其独立而人人名,人名取双名。如第一组“玉彦口胄”等8字,韩琦兄弟逢字辈单数“玉”字,故人名都以“玉”字为偏旁,取单名,如韩琦、韩琚、韩碹。忠献王韩琦的子侄,逢字辈双嫩“彦”字,故皆取“彦”字独立人人名,起双名,如韩琦有五子,名忠彦、端彦、纯彦、粹彦、嘉彦;他的侄子有考彦、方彦等。第三字“口”,系单数,故取其为偏旁,单名,如韩治、韩浩、韩邕等。第四字“胄”,系双数,故取“胄”字独立,双名,如韩肖胄、韩膺胄、韩仁胄、韩保胄、韩述胄等。余此类推。

派语的使用方法,还有一种情况,即人数较少又处偏远之地的支族,其派语不是用完若干字,又另起新的派字,而是采用周而复始的办法。如湖南麻阳县栗坪乡的韩姓,就是以“友文逊通上,启朝正天子,宗景志永仲”这15字,轮转使用下去。

派语的社会功能

派语的功能与作用,简单地说,就是用来区分同姓同系人的辈分。如果没有字派,而仅仅只知道年龄,就很难判断同姓者某某的辈分,因为有的人年龄大反而辈分小,有的人年龄小反而辈分在前,这就会辈分不分,尊卑难辨。有了派语,在同姓交际的过程中,互通派字,祖孙父子叔侄兄弟等等关系,就一清二楚了,才不致于产生辈分世次的混乱。《相州韩氏文献》的一段话,很清楚地说明了派语的这种功能:“相韩本支得与圣贤孔、颜、曾、孟诸氏后裔同,能世次毫不紊乱,实赖有此命名、宗派维系所致也。”

▲韩姓历史名人

韩 信:西汉初期官至大将军,封为楚王,后贬为淮阴侯。著名军事家。他智勇双全,治军严明,辅佐刘邦平定天下,屡建奇功,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有“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之颂。与张良、萧何并称“兴汉三杰”。著有《兵法》三篇。

韩 当:字义公,幽州辽西郡令支县(今河北省迁安)人,与右北平郡人程普都是幽州人,三国吴名将、都督。因为长于弓箭、骑术,膂力过人,武艺高强,英勇善战,被孙坚赏识。参加过多次重要战役,佐孙氏屡建战功,熟悉水战,勇猛过人。222年夷陵之役,与大都督镇西将军陆逊、昭武将军朱然共同在南郡的涿乡攻击并大破蜀军。转任为威烈将军,封都亭侯。曹魏的上军大将军曹真攻击南郡,韩当保守东南方,在边境身为将帅,激厉将士同心固守,又敬重督司,遵行法令,孙权称善。223年,封石城侯,升迁为昭武将军,遥领荆州冠军郡太守,后来又加都督的称号。统帅敢死及解烦营兵万人,讨伐丹阳郡贼寇,击破。旋即病逝。儿子韩综承袭侯爵、统领兵马。

韩 愈:唐朝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首开宋明理学之先河。他还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称为“百代文宗”。

韩 非:战国末期思想家,法家创始人韩国公族,与李斯同师事荀卿。他纵观天下形势,集法家思想之大成,提出“缘道理以从事”,实现“法、术、势”合一,以收“道法万全”之效果。

韩 滉:唐代画家。字太冲,长安(个陕西省西安)人。德宗朝宰相,这样一位高官显贵,却尤好画田家风俗,人物水牛曲尽其妙。《宣和画谱》记载他有作品三十六件,其中表现农村生活与生产的就有二十四件。他的画,与张萱、周棠所表现的绮罗人物有所不同,两者似不可比,把选材重点从宫廷、豪门生活扩大到当时的农村,这是我国风俗画发展中的 大进步。韩滉描写农家风俗的绘画,至今传世的只有这幅《五牛图》。

韩 偓:唐代诗人。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龙纪元年(889年)进士。历任左拾遗、刑部员外郎、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兵部侍郎等职。昭宗倚重之,欲拜相,固辞不受。后因忤朱温,两遭贬谪。又诏复为翰林学士,惧不赴任,入闽依王审知。他十岁能诗,李商隐赞为“雏凤清于老凤声”(《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诗多感时伤乱之作,颇具风骨。而其《香奁集》则轻薄香艳,开“香奁体”诗风。著有《玉山樵人集》等。

韩 琦:河南安阳人,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名重一时,有歌赞之:“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胆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韩昭侯:战国名君,建立了因功行赏制度,于是韩国大治,诸侯不敢来犯。韩非:战国末期法家的主要代表人,《韩非子》一书,为先秦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韩擒虎:东垣(今河南省新安)人,字子通(538-592),出身将门,父为北周大将军,袭封新义郡公。因军功升至上仪同,曾任永州、和州刺史。隋朝建立后,经高颎推荐为庐州总管,坐镇庐江(今安徽省合肥),为灭陈做好准备。开皇八年(588年)十一月,隋以韩擒虎为先锋,率精兵五百人自横江夜渡,袭取采石(今安徽省当涂县东北),向建康挺进。所过之地,陈军丧胆乞降,由是很快便攻下建康城,并俘陈后主于枯井之中。韩擒虎以功封上柱国,出为凉州(今甘肃省武威)总管。不久召还,开皇十二年(592年),突发病而死,时年五十五。

韩湘子:道教八仙之一。唐朝韩愈的侄孙子。生性放荡不拘,不好读书,只好饮酒,世传其学道成仙,在二十岁时去洛下探亲的时候,倾慕山川之趣而一去不返,二十多年音讯全无。在唐元和年间,忽然回到长安,衣衫破旧,行为怪异,韩愈让他入学校和学生们读书,但韩湘子和学员讨论时一言不发,只跟下人赌博,喝醉了就睡在马房中睡三天五日,或露宿街头,韩愈担心不已,问他“人各有所长,就算小贩也有一技之长,你如此胡闹,将来能做什么呢?”韩湘子说:“我也有一问技巧,只是你不知道。”韩愈问:“那你能做什么?”当时正值初冬季节,令牡丹花开数色,又尝令聚盆覆土,顷刻开花。韩湘子后传说跟吕洞宾学道。位列仙班。

韩世忠:南宋大将。他与岳飞同是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先在河北屡败金兵,后驻镇江曾以八千兵迎击金兀术,激战黄天荡,金兵闻之胆寒。

韩山童:元末农民起义军(红巾军)领袖。原为栾城(今河北省栾城)人,其祖父为白莲教主,被谪徙广平永年(今河北永年东南)。韩山童继续宣传白莲教,倡言“天下大乱,弥勒佛降生,明王出世”;他的徒弟刘福通等宣传他是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原之主。至正十一年(1351年)黄河多次决口,元政府征民夫15万,在戍军监督下治河。趁此机会,韩山童与刘福通等鼓动治河民夫起义。他们发布文告,揭露元王朝

同禄室人在家谱中代表的是本族当中当了官的人的妻室,因此其中并没有贵贱之分,

具体在这

第 一 世

杼,唐叔虞次子,周成王廿年丙辰岁(前1085年)七月十一日子时诞生。周康王六年己卯岁(前1062年)爱封于杨,赐杨侯,为杨侯大夫,始以杨为姓。享年八十五岁。周穆王廿三年庚辰岁(前1001年)四月初八日丑时逝世。葬于弘农西门外,金龟形,乾山巽(xùn)向。

姒氏,周成王廿五年辛酉岁(前1080)二月初二日亥时诞生葬同夫山。

杼,同禄室人姒氏,所生二子:伯沃、仲沃

第 二 世

杨伯沃,周康王廿三年丙申岁(前1045)三月初三日子时诞生。袭公爵。享年九十二岁。周孝王元年丁卯岁(前954)五月十四日未时逝世。葬于山东武昌府东门外,螃蟹形,甲山庚向。

胥 氏,周康王廿六年己亥岁(前1042)六月初六日卯时诞生。享年八十九岁。周孝王元年丁卯岁(前954)三月十一日酉时逝世。葬同夫山。

伯沃,同禄室人胥氏,所生一子:庚

杨仲沃,拜中卿大夫,同禄室人政氏,所生一子:唐。

第 三 世

杨庚,周穆王元年戊午岁(前1023)四月二十日丑时诞生。袭祖爵,官拜中卿大夫。享年六十八岁。周懿王十一年乙丑岁(前956)十月十六日卯时逝世。葬于山东武昌府南门外,虎形,寅山申向。

贲(bēn)氏,周穆王元年戊午岁(前1023)六月十一日卯时诞生。享年七十岁。周孝王元年丁卯岁(前954)四月初八日酉时逝世。葬同夫山。

庚,同禄室人贲氏,所生三子:文、亶、亭

第 四 世

杨文,周穆王廿三年庚辰岁(前1001)正月初八日酉时诞生。袭侯爵。享年八十六岁。周夷王十年丙午岁(前915)正月十六日戌时逝世。谥(shì)青勤。葬于山东武昌府南门外,虎形,与父品棺。

山氏,周穆王廿三年庚辰岁(前1001)三月初十日子时诞生。享年六十九岁。周孝王廿三年己丑岁(前932)二月初二日亥时逝世。谥端夫人。葬于山东武昌府东门外,螃蟹形,甲山庚向。

文,同禄室人山氏,所生一子:昭成

杨亶,为邑宰。同禄室人郗(xī)氏,所生五子:元始、

元发、重邑、应春、带五

杨亭,官中都宰。同禄室人胥氏,所生三子:统伯、耀高、

渭明。

第 五 世

杨昭成,周共(gōng)王元年甲辰岁(前977)七月初十日子时诞生。袭公爵。享年七十三岁。周夷王廿一年丁巳岁(前904)六月初十日卯时逝世。谥密察。葬于山东武昌府东门外,与母品棺。

宣氏,周共王二年乙巳岁(前976)五月十一日寅时诞生。享年八十五岁。周夷王卅四年庚午岁(前891)四月二十五日丑时逝世。谥敬德夫人。葬同夫山。

昭成,同禄室人宣氏,所生四子:辛、康、京、襄

第 六 世

杨辛,官为家。同禄室人向氏,所生六子:冉、沈、杭、载、骞(qiān)、颜

杨康,周懿王十一年乙丑岁(前956)九月十四日午时诞生。官王朝卿士大夫。享年六十四岁。周夷王卅三年己巳岁(前892)十二月二十日未时逝世。谥威烈。葬于古塘垇,牛形,庚山甲向。

柳氏,周懿王五年己未岁(前962)六月初十日亥时诞生。封慈德夫人。享年七十三岁。周夷王卅六年壬申岁(前889)正月二十日戌时逝世。葬同夫山。

康,同禄室人柳氏,所生一子:绍甲

杨京,同禄室人禹氏,所生二子:羡明、羡光

杨襄,官及太傅。同禄室人华氏,所生四子:丰、礼、鳌(áo)、鲁

第 七 世

杨绍甲,周夷王元年丁酉岁(前924)正月二十日戌时诞生。官礼部尚书,为上卿,(敕chì)命肇封为太祖杨侯。享年八十八岁。周厉王共和六年乙丑岁(前836)四月十八日酉时逝世。谥孝善。葬于山东乐陵县南门外,蛇出洞形,辛山乙向。

凤 氏,周夷王五年辛丑岁(前920)二月初一日亥时诞生。封慈善夫人。享六十一岁。周厉王廿年壬寅岁(前859)四月十五日酉时逝世。葬同夫山。

绍甲,同禄室人凤氏,所生一子:涧

第 八 世

杨涧,字尚父,周厉王十三年乙未岁(前866)六月十八日卯时诞生。周宣王二年乙亥岁(前826)敕命再封为太祖杨侯。事父至孝。享年六十一岁。周宣王廿五年戊戌岁(前803)八月十五日卯时逝世。葬于南京西门外,鱼鳅形,乾山巽向。

伊氏,周厉王十五年丁酉岁(前864)八月初八日丑时诞生。享年七十六岁。周宣王四十年癸丑岁(前788)五月初八日戌时逝世。葬同夫山。

涧,同禄室人伊氏,所生五子:寅、具、其、贝、兴

第 九 世

杨其,周厉王共和三年壬戌岁(前839)三月初四日子时诞生。袭侯爵。享年六十二岁。周幽王五年甲子岁(前777)二月初八日未时逝世。谥明睿。葬于山东乐陵县南门外,蛇出洞形辛山乙向。

史氏,周厉王共和三年壬戌岁(前839)五月二十日寅时诞生。封贞静夫人。享年六十二岁。周幽王五年甲子岁(前777)十一月二十日卯时逝世。葬于南京东门外,虎形。

其,同禄室人史氏,所生二子:丙宏、丁宏

杨寅,官卫国司马。同禄室人卫氏,所生七子,后代移居江浙一带。

杨具,官齐国大夫。同禄室人勾氏,封贤肃夫人。所生一子:

集茂

杨贝,官鲁国上卿。同禄室人连氏,所生三子:元仁(善)、元义、元礼

杨兴,官王朝中士。同禄室人贡氏,所生六子,失考。

第 十 世

杨丁宏,周宣王九年壬午岁(前819)正月初一日戌时诞生。官授中大夫。享年七十八岁。周平王卅年庚子岁(前741)九月十二日未时逝世。葬于山东富足坪,庚山甲向。

仲孙氏,周宣王十年癸未岁(前818)二月初二日亥时诞生。享年六十八岁。周平王廿一年辛卯岁(前750)十月二十五日未时逝世。葬同夫山。

丁宏,同禄室人仲孙氏,所生一子:岑

杨丙宏,讳宽,袭祖侯爵。同禄室人安氏,所生五子:安泰、安远、安忠、安友、安全

第 十 一 世

杨岑,周宣王廿九年壬寅岁(前799)五月初四日戌时诞生。官授上卿。享年七十三岁。周平王四十五年乙卯岁(前726)九月十六日午时逝世。谥威严。葬于南京北门外,虎形,庚山甲向。

耿氏,周宣王卅年癸卯岁(前798)六月初八日未时诞生。享年七十二岁。周平王四十五年乙卯岁(前726)九月初四日戌时逝世。谥贞德夫人。葬同夫山。岑,同禄室人耿氏,所生一子:懿宣

第 十 二 世

杨懿宣,周幽王六年乙丑岁(前776)正月十五日午时诞生官授上卿大夫。享年七十二岁。周桓王十六年丁丑岁(前704)十一月二十日申时逝世。葬于南京北门外,虎形。

斐氏,周幽王七年丙寅岁(前775)七月十五日子时诞生。享年七十三岁。周桓王十八年己卯岁(前702)四月十三日酉时逝世。谥敬德夫。葬同夫山。

懿宣,同禄室人斐氏,生子:来

第 十 三 世

杨来,周平王廿三年癸巳岁(前748)九月初九日午时诞生。官授国老。享年六十六岁。周庄王十五年己亥岁(前682)正月十五日寅时逝世。谥优裕。葬于山东富足坪,庚山甲向。

航氏,周平王廿四年甲午岁(前747)正月初三日午时诞生。享年六十六岁,周厘(xī)王元年庚子岁(前681)三月十二日未时逝世。谥敬德夫人。葬同夫山。

庄氏,(续弦)周平王廿五年乙未岁(前746)四月初四日午时诞生。享年六十七岁。周厘王三年壬寅岁(前679)九月二十日午时逝世。谥清静夫人。葬同夫山。

来,同禄室人航、庄氏,庄氏生子:惠

第 十 四 世

杨惠,讳徽,周桓王二年癸亥岁(前718)八月十五日巳时诞生。授大司马,官拜国老。享年七十九岁。周襄王十三年壬午岁(前639)十月初四日卯时逝世。谥易直。葬于山东富足坪,庚山甲向。

孟氏,周桓王三年甲子岁(前717)二月初二日亥时诞生。享年八十岁。周襄王十五年甲申岁(前637)十月二十日卯时逝世。谥贞德夫人。葬于山东洋坡坪口,仙人骑鹤形,丑山未向。

项氏,(续弦)周桓王三年甲子岁(前717)七月二十日子时诞生。享年八十岁。周襄王十五年甲申岁(前637)八月十八日卯时逝世。谥敬威夫人。葬同夫山。

惠,同禄室人孟、项氏,项氏生子:泰晰

第 十 五 世

杨泰晰,(聘),周庄王四年戊子岁(前693)三月十八日子时诞生。授楚丘(今河南滑县东)令,政简刑轻,民歌乐之。享年八十五岁。周匡王五年癸丑岁(前608)十一月十一日辰时逝世。谥和厚。葬于山东洋坡坪口,仙人骑鹤形,丑山未向。

亢(kàng)氏,周庄王三年丁亥岁(前694)十月二十六日未时诞生。享年七十五岁。周震王卅三年壬辰岁(前619)二月十五日寅时逝世。葬同夫山。

泰晰,同禄室人亢氏,所生六子:平温、平淑、平濮、平英、平华、平芙

第 十 六 世

杨平芙,周惠王三年丁未岁(前674)四月初六日丑时诞生。授晋邑令。享年六十六岁。周匡王五年癸丑岁(前608)九月十六日吉时逝世。谥勤慎。葬于南京西门外,鱼鳅形,申山寅向。

富氏,周惠王三年丁未岁(前674)十月十六日子时诞生。享年六十八岁。周定王元年乙卯岁(前606)十一月十一日申时逝世。谥贞肃夫人。葬同夫山。

平 芙,同禄室人富氏,所生二子:载、戴

杨平温,同禄室人广氏,所生二子:申吉、帧吉

杨平淑,同禄室人安氏,所生一子:贞元

杨平濮,同禄室人巢(cháo)氏,所生四子:安宗、临宗、尊宗、寅宗

杨平英,官拜大司寇。同禄室人衡氏,所生二子:奏韶、云池

杨平华,同禄室人节氏,所生三子,长、次早逝,三子:战

第 十 七 世

杨载,字锡富,周襄王元年庚午岁(前651)五月二十六日寅时诞生。授上卿大夫。享年七十三岁。周简王八年癸未岁(前578)四月二十日午时逝世。葬于河南□□东门外,将军镇殿形,乾山巽向。

滑氏,周襄王元年庚午岁(前651)十一月十八日寅时诞生。享年七十一岁。周简王六年辛巳岁(前580)三月十六日酉时逝世。谥敬德夫人。葬同夫山。

载,同禄室人滑氏,所生一子:盛石

杨戴,同禄室人叶氏,所生七子:盛金、盛丝、盛竹、盛苏(sū)、盛吕、盛林、盛夷

第 十 八 世

杨盛石,周襄王廿三年壬辰岁(前629)四月初九日丑时诞生。享年一百岁。周景王十五年辛未岁(前530)二月初五日子时逝世。谥文寿。葬于河南□□东门外,乾山巽向。

燕氏,周襄王廿三年壬辰岁(前629)九月二十六日寅时诞生。享年六十八岁。周灵王十一年庚子岁(前561)八月十八日巳时逝世。葬同夫山。

盛石,同禄室人燕氏,所生八子:雅、乐、快、渠、悟、呈、欢、江

第 十 九 世

杨欢,周定王元年乙卯岁(前606)六月初七日亥时诞生。授太师少保、周上大夫。享年七十八岁。周景王十七年癸酉岁(前528)八月初一日子时逝世。葬于山东济东坪,虎形,乙山辛向。

傲氏,周定王十一年乙丑岁(前596)七月二十日子时诞生。享年六十八岁。周景王十七年癸酉岁(前528)十二月二十日巳时逝世。谥慈善夫人。葬同夫山。

欢,同禄室人傲氏,所生三子:孟洪、仲洪、季洪

杨雅,官吴大夫。同禄室人弓氏,所生五子:公辅、公官、公臣、公弼、公更

杨乐,同禄室人房氏,所生三子:衍玉、衍镖(琮)、衍瑛(璜)

杨快,同禄室人支氏,所生二子:玉席、玉善

杨渠,讳志学,官拜大司空。同禄室人毕氏,所生四子:泰朝、殿朝,三子失考,宇朝

杨悟,为燕国邑宰。同禄室人公冶氏,所生三子:立瑞、立端、立竣

杨呈,同禄室人耿氏,所生二子:泰蕃、泰萃

杨江,同禄室人乔氏,所生五子:通、达、逵、选、暹(xiān)

第 二 十 世

杨季洪,周灵王七年丙申岁(前565)十一月十二日辰时诞生。袭侯爵。享年六十四岁。周敬王十九年庚子岁(前501)十二月十四日酉时逝世。谥英敏。葬于山东济东坪,虎形,乙山辛向。

甚氏,周灵王七年丙申岁(前565)十二月初八日巳时诞生。享年六十五岁。周敬王廿年辛丑岁(前500)三月二十日辰时逝世。谥英敏夫人。葬同夫山。

季 洪,同禄室人甚氏,所生一子:东莲

杨孟洪,同禄室人钮氏,所生六子:东兰、东英、东果、东芬、东菊、东茂

杨仲洪,同禄室人竹氏,所生二子:秀兰、秀莲

第 二 十 一 世

杨东莲,周敬王八年己丑岁(前512)四月初八日酉时诞生。赠袭父爵。享年七十七岁。周考王六年丙午岁(前435)十二月二十日卯时逝世。谥英武。葬于江西九龙潭九龙岭,鸦形,亥山巳向。

绍 氏,周敬王十八年己亥岁(前502)八月初八日丑时诞生。赠慈德夫人。享年七十三岁。周考王十二年壬子岁(前429)四月初四日酉时逝世。葬同夫山。

东 莲,同禄室人绍氏,所生一子:定悼

第 二 十 二 世

杨定悼,字叔向,周贞定王十四年丙戌岁(前455)正月初二日午时诞生。赠袭父爵。享年六十八岁。在晋国内乱中,连同十四个儿子被强晋所杀,时为周安王十五年甲午岁(前387)十二月二十四日酉时。谥清勤。葬于山东乐陵县城南门外,牛形,丑山未向。

公孙氏,周贞定王廿八年庚子岁(前441)三月初三日子时诞生。赠清勤夫人。在晋国内乱中,公孙氏及其十三子伯侨幸被家人古逢吉搭救,投靠晋国贤士大夫习。为掩护母子俩,公孙氏与习拜为兄妹,习称伯侨为外甥;伯侨改名为文实。大夫习畏惧晋国六卿的强盛,让公孙氏母子归附周。享年九十三岁。周显王廿一年癸酉岁(前348)四月初六日丑时逝世。葬于江西九龙山九龙岭,海螺形,丑山未向。定悼,同禄室人公孙氏,所生十五子,存十三子伯侨,其余为晋所杀。

第 二 十 三 世

杨伯侨,字文实,周安王五年甲申岁(前397)七月十五时午时诞生。传说伯侨生时,两手合而不开,百日之后,两手忽开,左手纹有“木”字,右手纹有“易”字,乃合为“杨”也。母子归周,周王念及杨氏历代功勋,敕命仍封于杨,承继乃祖爵位,为杨侯太祖,赠名硕公。所以谱书有以伯侨为杨姓始祖的。享年八十二岁。周慎靓(jìng)王六年丙午岁(前315)十二月十四日酉时逝世。谥贤敬。葬于古岗,人形,丑山未向。

于氏,周安王十四年癸巳岁(前388)八月廿五时丑时诞生。封敬贤夫人。享年七十二岁。周慎靓王五年乙巳岁(前316)十月十四日卯时逝世。葬同夫山。

伯侨,同禄室人于氏,所生三子:志逊、志近、志述

第 二 十 四 世

杨志逊,字子谦,周显王十一年癸亥岁(前358)六月初二日申时诞生。敕封左卫将军,袭侯爵。享年八十八岁。周赧(nǎn)王五十五年辛丑岁(前270)十二月三十日申时逝世。葬于古岗,人形,丑山未向。

姜氏,周显王十四年丙寅岁(前355)三月十八日申时诞生。享年五十八岁。周赧王十七年癸亥岁(前298)十月二十日卯时逝世。葬于古龙潭,猫儿洗面形,甲山庚向。

曾氏,(继妣)周显王十六年戊辰岁(前353)十一月二十日申时诞生。享年五十五岁。周赧王廿一年丁卯岁(前294)四月初八日酉时逝世。葬同夫山。

志逊,同禄室人姜、曾氏,曾氏所生一子:章

杨志近,字子恭,为邑宰。同禄室人夏氏,所生三子:德斐、佩德、佩绅

杨志述,字子选,为令尹。同禄室人李氏,所生二子:斐文、斐章

第 二 十 五 世

杨 章,字道斐,生当战国时期,居于华阴,后迁往北京顺天府大兴县。与其父相继为周显王、慎靓王左右将军。章,同禄室人姜氏,所生三子:款、凝、朗

第 二 十 六 世

杨款,字宏哲,周赧王四十八年甲午岁(前267)七月初十日辰时诞生。封秦国上卿。享年七十三岁。汉惠帝元年丁未岁(前194)二月初二日亥时逝世。葬于山东□□南门外,蛇形,乾山巽向。

曾氏,周赧王五十年丙申岁(前265)十月初二日子时诞生。封敬德夫人。享年七十一岁。汉惠帝元年丁未岁(前194)正月初二日亥时逝世。葬于山东湖塘,牛形,申山寅向。

款,同禄室人曾氏,所生四子:显、硕、顾、顺

杨凝,字宏志,为韩襄王将。守修武,子孙因居河内。

凝,同禄室人文氏,所生一子:灏(hào)

杨朗,字宏颖,为秦将。封临晋侯,子孙因居凤翔。

朗,同禄室人宗氏,所生二子:题、顺

第 二 十 七 世

杨硕,字佳青(一曰太初)秦始皇帝三年丁巳岁(前244)三月初三日申时诞生。始皇帝征召不赴,隐居华阴。汉高祖刘邦攻下咸阳,驻军坝上时,聘请他从军征伐,官封太史。享年六十八岁。汉文帝四年乙丑岁(前176)十二月初二日巳时逝世。葬于江西九龙山,仙人献掌形,丙山壬向。

胡氏,秦始皇帝八年壬戌岁(前239)四月初八日酉时诞生。封太史夫人。享年七十四岁。汉文帝十五年丙子岁(前165)二月二十日卯时逝世。葬于江西□□南门外,葫芦形,申山寅向。

硕,同禄室人胡氏,所生八子:晏、奋、彪、倏、熊、喜、鹯(zhān)、魋(tuí)

杨顾,字佳郁,同禄室人荣氏,所生四子:谨修、慎修、

重修、缙修

杨顺,字佳隆,同禄室人□氏,所生六子:缙贵、缙仰、

缙任、缙授,五、六失考。

第 二 十 八 世

杨喜,字德嘉,号初罗,汉王(高帝)二年(前205)以郎中骑从起杜,后从灌婴共斩项羽,正月己酉(前202)封赤泉侯。汉文帝十一年壬申岁(前169)逝世。谥严威。葬于江西大塘,鹅形,乾山巽向。

陈氏,汉文帝十一年壬申岁(前169)逝世。葬同夫山。

喜,同禄室人陈氏,所生二子:敷、致

第 二 十 九 世

杨敷,字伯宣,汉文帝十二年癸酉岁(前168)袭侯爵。汉景帝三年丁亥岁(前154)逝世。谥忠定。葬于江西大塘,鹅形,乾山巽向。

陈氏,蔡氏,葬同夫山,陈氏之右为蔡氏。

敷,同禄室人蔡氏,所生三子:哲、胤(yìn)、衡

杨致,字伯□,子嗣徒居江南。

第 三 十 世

杨胤,字嗣宗、又名无害,汉景帝四年戊子岁(前153)袭侯爵。元光二年(前133)获罪,免。享年六十四岁。谥忠贤。葬于洋坡河岗后,牛形,未山丑向。

李氏,谥忠贤夫人。享年七十四岁。葬同夫山。

胤,同禄室人李氏,所生四子:敞、昌、伟、泰

杨哲,字嗣祖,同禄室人李氏,所生一子:挺秀,徙江南。

杨衡,字嗣德,同禄室人丁氏,所生五子,均徙江南。

第 三 十 一 世

杨敞,字子明,初为大将军霍光部属,光甚爱之。汉昭帝元凤四年(前77)二月乙丑,由大司农迁御史大夫。元凤六年拜为丞相,封安平侯。元平元年(前74)四月昭帝崩。继位的昌邑王*乱无道,二十七日后,敞公、霍光等将他废黜,拥立汉宣帝。是年八月己巳日逝世。谥敬。葬于石子岭,虎形,甲山庚向。

司马氏,大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之女。霍光等共谋废黜昌邑王时,派大司农田延年报知敞公,公惊,甚犹豫。夫人由东厢房出,对公曰:“此国之大事,今已议定,来报君侯,君侯犹豫不决,先事诛。”公于是毅然决定遵从大将军,共同废黜了昌邑王。(见于《汉书》)

敞,同禄室人司马氏,所生五子:忠、诚、君、皇、恽

杨昌,字子朝,同禄室人黑氏,所生三子,移居江浙。

杨伟,字子朔,同禄室人鲍氏,所生二子:羡良、羡善

杨泰,字子联,同禄室人蔺氏,所生四子:岗诚、岗良、岗中、岗喜

第 三 十 二 世

杨恽,字孟荩,号子幼,为司马迁之外甥。习《太史公书》,好史学。汉宣帝时任左曹,上书告发霍禹(霍光之子)谋反,元康元年(前65)八月乙丑日受封平通侯,升中郎将。神爵元年(前61)为诸吏光禄勋。轻财好义,为官廉洁无私。恃才傲物,“性刻害,好发人阴伏”,因事牵连,于五凤二年(前56)以“诽谤政治”被免官夺爵,废为庶人。“既失爵位,家居治产业,起室宅,以财自娱。”后因在《报孙会宗书》中抒发愤懑,得罪汉宣王,五凤四年丁卯岁(前54)遭腰斩。其《报孙会宗书》有云:“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爵为平通侯,总领从官,与闻政事。”子孙为避仇,曾改姓“恽”。

恽,同禄室人蔺氏,所生五子:谭、论、讷、征(zhēng)、奇

杨忠,字孟兰,承袭安平侯,同禄室人淳于氏,所生二子:见锡、见利

杨诚,字孟艾,同禄室人关氏,所生一子:见龙

杨君,字孟莲,同禄室人□氏,所生三子:鹤皋、雁皋、鹏皋

杨皇,字孟茂,同禄室人褚氏,所生六子:见田、在田、余失考。

第 三 十 三 世

杨谭,字献美,亦忠公嗣子。汉宣帝元康三年(前64)袭侯爵。五凤四年(前54)因恽故,坐为典属国。享年七十四岁。葬于山东富足坪,艮山坤向。

石氏,封忠献夫人。享年七十二岁。葬同夫山。

谭,同禄室人石氏,所生二子:宝、并(字惟美)

杨论,字献义,同禄室人上官氏,所生七子:来聘、来凤、来仪、余失考。

杨讷,字献□,同禄室人晏氏,所生三子:敬业、裕业、全业

杨征,字献羔,同禄室人邱氏,所生一子:百来

杨奇,字献熙,同禄室人酉储氏,所生四子:学业、

学文、学儒、学士

第 三 十 四 世

杨宝,字惟善、又作惟渊,习《欧阳尚书》。汉哀帝、平帝时(前6~8)隐居教授。居摄二年(7),与龚胜等被王莽征召,遁逃不知所处。光武帝高其节。建武中(25~57)公车特征,因年老多病,不能应征。享年七十八岁。逝世于家中。葬于华阴朱家山,龙形,丙山壬向。

据《续齐谐记》记载,宝公九岁时在华山北面救回一被鸱鸮(chīxiāo)搏击的黄雀,放巾箱中,专用黄花喂养一百多天,毛羽长成才飞去。当夜,宝公梦中见一黄衣童子前来,一拜再拜,说:“我是西天王母的使者,前往东海蓬莱,途中为鸱鸮所搏,君仁爱拯救,实感成济。”于是取出四枚白环送宝公,说:“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公,当如此环矣。”

王氏,享年八十九岁。封清廉夫人。葬于江西湖口县桂良村,未山丑向。

宝,同禄室人王氏,所生三子:霖、震、霆

第 三 十 五 世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从小好学,曾从太常桓郁学《欧阳尚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当时学界誉之为“关西孔子杨伯起。”长期隐居于今之河南湖城县,教授二十多年而不答州郡礼命,众人谓之晚暮。五十岁才开始做州郡长官,授司徒,出任荆州刺史,东莱、涿郡太守。震公赴东莱(今山东掖(yè)县)上任途经昌邑,夜间,昌邑县令王密(震公以前在荆州举荐提拔的茂才)怀揣黄金十斤,前来赠给震公。震公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说:“暮夜无知者。”公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十分惭愧地走了。震公廉诫 “四知”,即我杨姓为官从政,清白传家的玉律,“四知堂”亦由此而来。

汉安帝元初四年(117)征入为太仆、太常,永宁元年(120)为司徒,延光二年(123)拜为太尉。震公为官二十多年,公正廉明,不受私谒,子孙粗茶淡饭,外出步行,艰苦朴素。故旧长者劝他为儿孙置办产业,他却不肯,并且说:“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他屡屡忠言直谏,上书皇帝,指陈朝政得失,痛恨奸佞(nìng)当权。延光三年(124),为中常侍樊丰等共谮(zèn)谋害,诬以不轨,解职遣归本郡。行至京城(洛阳)西门外几阳亭,震公慷慨地对孩子和家人们说:“死者土之常分。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bì)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身死之日以杂木为棺,布单被裁足盖形,勿归冢(zhǒng)次,勿设祭祠。”于是饮鸩(zhèn,毒酒)而亡。时年七十余。弘农太守移良承樊丰等旨意,派人在陕县截留震公灵柩,暴棺于道旁;把他的儿子们贬为邮差,百姓无不为之落泪。

一年后,顺帝即位,樊丰等被诛,震公冤方得昭雪。皇上降昭,升二子为郎,赠钱百万,以礼改葬。葬前十多天,有大鸟高丈余,飞来停在震公灵前,不停地抬首低头,凄厉悲鸣,泪下沾地,葬毕才飞去。汉顺帝感动不已,下诏祭奠。初葬于华阴潼亭,墓在今陕西潼关西大道之北,立有碑,墓前尚有当时人们立的石鸟像。后来改葬四川成都府西门外,黄龙出洞形,辰山戌向。

邴(bǐng)氏,享年七十六岁。封清德夫人。葬同夫山。

震,同禄室人王氏,所生三子:牧、里、让,邴氏,所生二子:秉、奉

杨霖,字文起,又名时,同禄室人牧氏,所生四子:聪、睿(ruì)、智、毅。徙成都。

杨霆,字永朗,又名衡、霜,同禄室人殷氏,所生三子:甘、泽、云。徙万县。

第 三 十 六 世

杨秉,字叔节,震公中子,汉和帝永元三年辛卯岁(91)诞生。少传父业,兼明《京氏易》,博通书传,常隐居教授。年四十余,乃应司空征召,拜待御史,频出为豫、荆、徐、兖(yǎn)四州刺史,迁任城相。居官清白,有其父之风。史称“自为刺史,二千石(dàn)计日受奉,余禄不入私门。”有故旧部下以百万钱相送,他闭门不受。

桓帝即位(147),秉公以明《尚书》征入侍讲,拜太中大夫、左中郎将,迁侍中、尚书。元嘉二年(152)拜太仆,迁太常。延熹五年(162)冬拜太尉。那时宦官专权,奸佞当道,竟相贪脏枉法,荒*无度,朝野嗟怨。秉公上言规谏,整肃朝纲,举发不法太守、刺史等五十余人,或死或免,皆受重罚,天下肃然。秉公天生不饮酒。夫人早丧而不复娶,所在以淳白称。他曾从容地对人说:“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

汉桓帝延熹八年(165)逝世,享年七十四岁。赐茔陪陵。

秉,同禄室人□氏,所生子:赐

杨牧,字孟信,震公长子,富波侯,荆州刺史。生二子:统、馥(fù)

杨奉,字季叔,震公少子,车骑将军。同禄室人邴氏,所生

一子:敷,又名敬

第 三 十 七 世

杨赐,字伯献,少传家学,笃(dǔ)志博闻。常退居隐约,教授门徒,不答州郡礼命。后大将军梁冀征召为幕僚,非其好也。公车征不至,连辞三公之命。后以司空高第,再迁侍中、越骑校尉。汉建宁初(168),灵帝当受学,三公举赐,乃侍讲《尚书》于华光殿。迁少府、光绿勋。光和五年(182)拜太尉,封临晋侯。有祖父廉洁之风,屡上言请抑宦官之势,削权臣之权。中平二年(185)九月逝世。皇上为他戴孝,三天不临朝,策曰:“故司空临晋侯赐,华岳所挺,九德纯备,三叶宰相,辅国以忠。朕昔初载,授道帷幄,遂阶成勋,以陟(zhì)大猷。师范之功,昭于内外;庶官之务,劳亦勤止。七在卿校,殊位特进(特进,位在三公之下);五登衮职,弭(mǐ,平息)难乂(yì,治理)宁。虽受茅土,未答爵勋,哲人其萎,将谁谘度!朕甚惧焉。礼设殊等,物有服章。今使左中郎将郭仪持节追位特进,赠司空骠骑将军印绶。”谥文烈侯。葬于旧(祖)茔。

赐,同禄室人□氏,生子:彪

  简介

  蔺相如生卒不详,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家臣,为赵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相传为河北曲阳人。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上卿,在强秦意图兼并六国、斗争逐渐尖锐的时候,不仅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让秦国的图谋屡屡受挫,更难得的是,他有容人之量,以大局为重,“先国家而后私仇”,是一位胸怀广阔的政治家。他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外交家和思想家;他,无畏的胆略,超人的智慧,博大的胸怀和以国事为重的思想品德,可以说是驰誉九州,光耀千古。我国古代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为我们展现了蔺相如光彩夺目的人生片断。后人在景仰蔺相如的同时,对其人其事也想有更多的了解,可是历史也总是给人留下缺憾,对蔺相如早期及晚期的活动记录很少。即便在有限的资料记录中,也有许多错讹、互相矛盾之处,令人真假难辨,莫衷一是。比如,从现有资料看,仅蔺相如故里及墓地就有多种说法,其中故里说主要由河北省邯郸的蔺家河村、山西省古县的宝丰村和洪洞县的许村、山西省榆次的蔺郊和相立村、山西省的泽州、河南省辉县、安阳的太平岗、相村等地;蔺相如的墓地主要有河北邯郸、邯郸蔺家河、磁县羌村、保定曲阳相如村、涞水县蔺家庄、陕西临潼、山西古县蔺子坪、山西泽州、河南辉县、修武县等十余处。不要说各地众说纷纭,让一般人看了一头雾水,即便是一些地方政府乃至研究专家往往也是各执一词、难有定论。本人作为蔺氏后人一员,对此尤为关注,亦苦苦探究分析事实真相,力求去伪存真,为蔺相如文化研究稍尽绵薄之力。下面是本人根据现有资料,经过综合分析比较、研究考证得出的一些初步结果。希望借此为后人景仰、

山西长凝宰相庙是为谁造的

  山西长凝宰相庙是为蔺相如造的。  位于山西榆次长凝镇的相立村,距离太原市东南50公里是中国和文化的发祥地、战国时期赵国宰相蔺相如...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