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氏来历是什么?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5收藏

钟氏来历是什么?,第1张

钟氏的来历 据古文献记载钟姓起源有三 1 出自子姓。为商汤的后代,以邑为氏。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以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所载,相传上古帝的妃子中有一个叫简狄的,因拣到一只燕子蛋,简狄吃了以后生下了契。后来契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商。传至商纣王时,有一庶兄名启,被封于微,见商朝管理不好,上书商王,商王又不听,于是出走。周武王灭商后,微子投奔周武王,后来他被封为宋。微子就是子姓钟姓的始祖。然而,经过后人的考证最终得出子姓钟姓的始祖应为微子之弟“微仲衍”。

2 出自嬴姓。为钟离氏改钟氏。周代伯益的后人封钟离国,春秋时被楚国吞并,国人称钟离氏。是为安徽钟氏。

3 以官为氏。按周礼规定,在春官大宗伯以下有一负责钟吕等打击乐器的属官,称钟师。担任钟师的人,其职位具有极强的专业性,故世代相袭。乐器中以“钟”为十二律之首,郧公钟仪的先祖以职业为姓姓钟。他们后代比较有名的还有楚大夫钟建以及钟子期。钟子期,因《警世通言》中有“高山流水识知音”的故事而名闻遐迩。

钟氏的历史由来? 共有5个由来:1、源于周朝时代的宋国君偃的三弟公子烈,周赧王二十九年,即公元前286年,宋国被齐、楚、魏三国联军攻灭之后,公子烈避奔到许州(今河南许昌)改子姓为钟姓 。

桓公往上溯是宋国开国始祖微子启之弟微仲衍的十三世孙。微子启和微仲衍同是商代末代君王纣的庶兄,分别是帝乙的长子和次子。从微子启再往上溯三十代是商代始祖契。契是帝尧的同父异母兄弟,即帝喾的儿子。帝喾的父亲是娇极,娇极的父亲是玄嚣。玄嚣的父亲就是轩辕皇帝。

2、源于和公子烈同宗同源的宋桓公三子遨,公子遨为宋襄公委派出使晋国,生子改姓伯名扈。他的孙子伯宗任晋国大夫,因忠直敢谏而得罪了执政的(谷阝)氏而被杀,伯宗子州犁出奔楚国,仕于楚,官太宰,食邑于钟离小国(今安徽省凤阳县东北20里),子孙遂姓钟离。

伯州犁(五十世),伯州犁生二子:长伯(谷阝)(音细)宛,次连(五十一世),连居南阳,以其祖父伯宗的名字为姓,成为宗姓的始祖 (见《唐书・宗姓世系表》)。伯邰宛生一子:伯(喜否)(音匹)(五十二世)。伯韶仕吴为太宰,但在公元前473年,越王打败了吴国后被杀。其子笪(音抚)在家乡钟离小国以土为氏改姓钟离,名钟离(竹甫皿)(五十三世),钟离篮生一子:钟离髦(音矛,五十四世)。钟离髦生一子:钟离秩千(五十五世)。钟离秩千生一子:钟离垣 (五十六世)。钟离垣生一子:钟离(鬲+傻-亻)(音宗,五十七世)。钟离醒生一子:钟离昧(五十八世)。钟离昧生于周末,仕西楚霸王项羽为车骑将军。公元前202年楚霸王败死,钟离昧逃亡投奔在汉大将韩信府,被汉王用陈平计害死。钟离昧生二子:长发仍居九江郡(今安徽寿县一带),次接为避祸去离字单姓钟,开创了中原继钟烈姓钟以后,钟接系钟姓的新纪元(五十九世)。

3、是春秋战国时的楚国,宫廷乐师中,按周礼规定,在春官大宗伯以下,有一负责钟吕等打击乐器的属官,称钟师。担任钟师的人,其职位具有极强的专业性,故世代相袭。乐器中以“钟”为十二律之首,郧公钟仪的先祖以职业为姓姓钟。他们后代比较有名的还有楚大夫钟建以及钟子期。钟子期,因《警世通言》中有“高山流水识知音”的故事而名闻遐迩。钟氏源流始于西周,康王之子子期善知音,任康王伶官,子期之孙名建,为昭王司乐大夫,昭王以建之先世采食之地钟赐姓到东汉建公十二世孙兴甫,已延续到颖川,兴公被光武帝召拜为中郎将,敕封 为关内侯,谥赠颖川公颖川公传到四十五世维处,维处次子伯琰,自南宋绍兴年间迁居万载康乐之西,已有八百四十年(江西省万载县双桥牟村钟氏族谱谱序介绍)

4、是不少少数民族有钟姓。最多的是畲族,传说是高辛氏的后裔,他们的始祖盘瓠生有三子一女,三子分别姓盘、蓝、雷,一女名叫龙郎公主,当地一个叫钟志深的人人赘,与龙郎公主结婚,民族成分由汉为畲,姓为钟。

5、出自嬴姓,为钟离氏改钟氏。周代伯益的后人封钟离国,春秋时被楚国吞并,国人称钟离氏。是为安徽钟氏。

二、 迁徙分布 无论是复姓的钟离还是单姓的钟,都发源于今安徽省境内。而后,大致于汉晋之际,则以河南为其繁衍中心,其中以迁入颖川的钟氏从一开始就著称于世。后来成为全国各地钟氏的主要来源。先秦时期的钟氏,主要居住在楚国境内(今湖北、湖南一带)。从汉代开始到以后得数百年间,颖川长社一直是钟氏发展繁衍的中心。所以,许多姓书都说钟氏发源于颖川。东汉时,长社人钟皓隐居不仕,其七世孙钟雅西晋时随骇室渡江,居于建康(今江苏南京)。与此同时,钟氏还有迁居至今浙江绍兴的,钟雅的7世孙钟屿为南朝梁永嘉县丞,他的儿子钟宠为临海令,为避侯景之难徙居至南康赣县(今江西赣州市)。南朝>>

钟氏的来源? 百家姓之钟氏

[钟氏属地]

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

[钟氏来历]

钟氏的源流,可以直接追溯到春秋时代宋微子所建的宋国。宋桓公的儿子敖曾在晋国任职,敖的孙子伯宗为晋大夫,因忠直劝谏而得罪了执政的却氏而被杀害。他的儿子伯州犁出逃到楚国,后来出任楚太宰,食邑于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他的后代遂以钟离为姓或单称钟氏。也就是说,复姓“钟离”和单姓“钟”实际上是血缘相同的一家人。

[钟氏名望]

历史上的钟姓人才辈出。在春秋时期有伯牙为之“擗琴绝弦,供身不复鼓”的钟子期,两人的故事被后世传为“知音”佳话。战国时期有齐宣王王后钟离春,她其丑无比却贤德无双,是历史上少有有见地的贤后。三国时有著名书法家钟繇;南朝时有著名文学批评家钟嵘,其著作《诗品》对后世文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唐朝时有传说中的两位钟姓奇人:钟离权,即八仙之一的汉钟离和善捉鬼的钟馗;元代有戏曲家钟嗣成;明代有文学家钟惺等。  钟姓人口众多,是当今中国第五十六大姓。

姓氏钟的来源 中华姓氏之一。来源有三,始祖简狄。发祥于今安徽省境内,而后则以河南为其繁衍中心,其中以迁入颍川的钟氏从一开始就著称于世,后来成为全国各地钟氏的主要来源。钟姓诞生了钟繇,钟子期等一批历史名人无论是复姓的钟离还是单姓的钟,都发源于今安徽省北部境内。而后,大致于汉晋之际,则以河南为其繁衍中心,其中以迁入颍川的钟氏从一开始就著称于世。后来成为全国各地钟氏的主要来源。祖宗:简狄  钟姓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 》以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所载,相传上古帝的妃子中有一个叫简狄的,因拣到一只燕子蛋,简狄吃了以后生下了契。后来契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商。传至商纣王时,有一庶兄名启,被封于微,见商朝管理不好,上书商王,商王又不听,于是出走。周武王灭商后,微子投奔周武王,后来他被封为宋,称宋桓公,他的儿子敖在晋国任职,敖的孙子伯宗为晋国大夫,因勇于直言,遭人嫉恨而被害。他的儿子州犁逃到楚国,任楚太宰,食采钟离,他的后人于是以地名为氏或单称钟氏。代代相传。 钟姓来源有三  1 出自子姓,为商汤的后代,以邑为氏。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以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所载,相传上古帝的胆子中有一个叫简狄的,因拣到一只燕子蛋,简狄吃了以后生下了契。后来契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商。传至商纣王时,有一庶兄名启,被封于微,见商朝管理不好,上书商王,商王又不听,于是出走。周武王灭商后,微子投奔周武王,后来他被封为宋。 至宋桓公时,宋桓公的儿子敖在晋国任职,敖的孙子伯宗为晋国大夫,因勇于直言,遭人嫉恨而被害。他的儿子州犁逃到楚国,任楚太宰,食采钟离,他的后人于是以地名为氏或单称钟氏。代代相传。 2 出自嬴姓,为钟离氏改钟氏。周代伯益的后人封钟离国,春秋时被楚国吞并,国人称钟离氏。是为安徽钟氏。 3 钟氏源流始于西周,康王之子子期善知音,任康王伶官,子期之孙名建,为昭王司乐大夫,昭王以建之先世采食之地钟赐姓。到东汉建公12世孙兴甫,已延续到颍川,兴公被光武帝召拜为中郎将,敕封为关内侯,谥赠颍川公。颍川公传到45世维处,维处次子伯琰,自南宋绍兴年间迁居万载康乐之西,已有840年。先秦时期的钟氏,主要居住在楚国境内(今湖北、湖南一带)。从汉代开始到以后的数百年间,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一直是钟氏发展繁衍的中心。所以,许多姓书都说钟氏发源于颍川。东汉时,长社人钟皓隐居不仕,其7世孙钟雅西晋时随晋室渡江,居于建康(今江苏南京)。与此同时,钟氏还有迁居至今浙江绍兴的,钟雅的7世孙钟屿为南朝梁永嘉县丞,他的儿子钟宠为临海令,为避侯景之难徙居至南康赣县(今江西赣州市)。南朝末有钟士雄,曾为南朝陈伏波将军,史书称其为“岭南酋帅”。唐初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开辟漳州,随从将佐有钟德兴,后在福建安家。唐代的钟氏还分布于今四川、山西、广东广州、安徽合肥一带。宋、元、明时期,福建的漳州、泉州、宁化等地,广东的南海、南雄、蕉岭、湖州、梅州、兴宁等地均有钟氏的聚居点。从乾隆开始,闽、粤钟氏陆续有人迁台湾,后又有人迁海外。 据台湾省文献会的调查统计,目前,钟姓是台湾的第51个大姓。近年来,钟姓子孙遍及台湾各地,其中以新竹最多,台北次之,嘉南地区又次之。

钟氏字辈出处 姓氏起源:

祖宗:简狄

相传上古帝的妃子中有一个叫 简狄的,因拣到一只燕子蛋,简狄吃了以后生下了契。后来契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商。传至商纣王时,有一庶兄名启,被封于微,见商朝管理不好,上书商王,商王又不听,于是出走。周武王灭商后,微子投奔周武王,后来他被封为宋,称宋桓公,他的儿子敖在晋国任职,敖的孙子伯宗为晋国大夫因勇于直言遭人嫉恨而被害。他的儿子州犁逃到楚国,任楚太宰,食采钟离,他的后人于是以地名为氏或单称钟氏,代代相传。

钟姓来源有三:

1、出自子姓,为商汤的后代,以邑为氏。相传上古帝的妃子中有一个叫简狄的,因拣到一只燕子蛋,简狄吃了以后生下了契。后来契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商。传至商纣王时,有一庶兄名启,被封于微,见商朝管理不好,上书商王,商王又不听,于是出走。周武王灭商后,微子投奔周武王,后来他被封为宋。至宋桓公时,宋桓公的儿子敖在晋国任职,敖的孙子伯宗为晋国大夫因勇于直言遭人嫉恨而被害。他的儿子州犁逃到楚国,任楚太宰,食采钟离,他的后人于是以地名为氏或单称钟氏,代代相传。

2、出自嬴姓,为钟离氏改钟氏。周代伯益的后人封钟离国,春秋时被楚国吞并,国人称钟离氏。是为安徽钟氏。

3、钟氏源流始于西周,康王之子子期善知音,任康王伶官,子期之孙名建,为昭王司乐大夫,昭王以建之先世采食之地钟赐姓。到东汉建公十二世孙兴甫,已延续到颖川,兴公被光武帝召拜为中郎将,敕封为关内侯,谥赠颖川公。颖川公传到四十五世维处,维处次子伯琰,自南宋绍兴年间迁居万载康乐之西,已有八百四十年。

郡望堂号

1、颖川郡:秦王政十七年置郡。以颖水得名,治所在今河南禹县 。相当于今河南登封、宝封以东,尉氏以西,密县以南,叶县、武县以北的地区。

2、竟陵郡:秦置郡,治所在今湖北潜江西北,西晋时封江夏郡置,治所在石城。南朝宋时相当于今湖北钟祥、天门、京山、潜江、沔 阳等地。 四德堂:春秋楚、郑交战的时候,楚国钟仪被郑国俘虏,献给了晋国。晋国公在军府见到了他,晋国公问:“那个被绑着、戴着楚国帽子的人是谁?”钟仪说:“楚国的俘虏。”景公又问:“你姓甚?”钟仪说:“我父亲是楚国的大臣。”景公命令手下的人松绑了钟离,给他琴叫他弹,他弹了一首楚国的音乐。景公又问:“楚王是一个怎样的人?”钟仪说:“王作太子的时候,有太师教导他,太监伺候他。清早起来以后,象小孩子一样玩耍;晚上睡觉。其他的我不知道。”范文子对景公说:“这个楚国俘虏真是了不起的君子呀。他不说姓名二说他父亲,这是不忘本;弹琴只弹楚国的音乐,这是不忘旧;问他君王的情况,他只说楚王小时候的事,这是无私;只说父亲是楚臣,这是表示对楚王的尊重。不忘本是仁、不忘旧是信,无私是忠,尊君是敬。他有这四德,给他的大任务必定能办得很好。”于是晋景公以对外国使臣的礼侍他,叫他回楚国谈判和平。

迁徙分布

无论是复姓的钟离还是单姓的钟,都发源于今安徽省境内。而后,大致于汉晋之际,则以河南为其繁衍中心,其中以迁入颖川的钟氏从一开始就著称于世。后来成为全国各地钟氏的主要来源。先秦时期的钟氏,主要居住在楚国境内(今湖北、湖南一带)。从汉代开始到以后得数百年间,颖川长社一直是钟氏发展繁衍的中心。所以,许多姓书都说钟氏发源于颖川。东汉时,长社人钟皓隐居不仕,其七世孙钟雅西晋时随晋室渡江,居于建康(今江苏南京)。与此同时,钟氏还有迁居至今浙江绍兴的,钟雅的7世孙钟屿为南朝梁永嘉县丞,他的儿子钟宠为临海令,为避侯景之难徙居至南>>

钟姓的由来及发源地在那里? 远祖钟烈,黄帝五十九世孙,黄帝十七世孙商汤的後裔,武王伐纣,微子启持宗庙祭器跪于军前请罪,武王扶起安慰说:“都是纣的罪过,与你们兄弟没有责任”。微子启、微仲衍兄弟仍回原封地东海(今江苏沛县);将纣之子武庚封于商丘,以继殷祀;并封武王的三个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于武庚周围,史称“三监”。三监之乱后,周公旦奉成王之命发兵平叛杀武庚,废“三监”,派人到东海迎来微子启,将其封在商丘,国号宋,位公爵,为周王室分封的五大公爵之一,从此有了宋国,宋国于宋偃公时分封宗室为大夫,食采钟邑。宋国虽有宋襄公为春秋五霸之一,却不过是昙花一现,宋国于公元前286年被齐,楚,魏,三国瓜分。国破之后,烈公前往许州襄城(始皇设为颍川郡)隐居,以封邑为姓,是为钟姓,堂号颍川堂,祖山为中岳嵩山。发祥于今安徽省境内,而后则以河南为其繁衍中心,其中以迁入颍川的钟氏从一开始就著称于世,后来成为全国各地钟氏的主要来源。钟姓诞生了钟繇,钟子期等一批历史名人

有关钟氏的历史? 钟氏系承微子 古与钟离同源 钟氏的源流可以直接追溯到春秋时代宋微子所建的宋国,算起来是上古圣君商汤的子姓后裔。由于其始祖曾食采于一个叫作钟离的地方,所以子孙才会“以邑为氏”,开始以“钟离”或“钟”为姓。换言之,长久以来为大家所熟悉的复姓“钟离”和单姓“钟”,实际上是血缘相同的一家人,二者之间没有丝毫分别。 《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说得最清楚:“钟姓,宋微子之后,桓公曾孙伯宗仕晋,生州黎,仕楚,食采钟离,因氏焉。子孙或单姓钟氏,楚有钟仪、钟钟、钟子期,与伯牙为友,项羽将钟离昧,昧中子接,单姓钟氏,始居颍川长社。” 钟氏在先秦时期所发射的光芒,详见于当时的史籍,譬如,春秋时代有伯牙为之“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为后世留下了“知音”、“高山流水”等佳话的钟子期;被晋国范文子称赞为“仁、信、忠、敏”的钟仪;乃至战国时代齐宣王那位其丑无比,却又贤德无双,宣王曾因她的建议而毅然“拆渐台,罢女乐,退谄谀,进直言,选兵马,实府库”,使得齐国大安的王后“无盐君”钟离春等等,都是备受后世称颂的人物。 钟繇的大名,更是如雷贯耳了,他在书法上的造诣,被张怀ㄨ所著的《书断》称为“隶行入神,八分入妙”。他的名气随埂传统文化而永垂不朽。

调查报告的话就是筛选资料,分析数据。。。简单来说就是这样。下面这个你可以看看,ki/-2

钟氏家族的发源地在哪? 详细的看这个钟氏简谱zhonggengnease/qita/qiyuan

大概摘录如下:

钟氏起源

本族起源

我族来源,据先人说:是来自福建,由马氏祖婆发派而起。

原有族谱及祖辈生死记录,是君松公笔录。 2003年7月25日,去富顺县周仕坝祖籍地搜集资料,据万兴讲:“1958年大办人民公社时,簇谱全部被搜出来烧毁了。”

据前辈说:我族原住荣县李子桥。后翔麟公襁负子永和迁叙州府富顺县富义乡上北路簸箕滩下渡口岸上周仕坝下宅居住,癸山丁向。置田产一百八十担。

翔麟公生三子,分为三房。现我家是二房永和公发派而来。

前辈是读书人,其君松公善书法,今沿滩南华宫庙仍留有他的墨迹。后迁自流井骑坳井教私塾。光绪二年( 1876年)五月十三日任自流井分署参刑吏。其余各房今仍在富顺县周仕坝,已有两佰多户人,多以务农为生。

1918年,国宾,国祯购买王家土地一亩二分四厘五毫(830平方米)修建自家住宅,(建筑面积约350平方米)从此结束长期租赁住房的日子。

1953年11月由自贡市人民 发给《土地房屋所有证》,一分为二,钟湘才,钟岳樵各执一半。1965年9月15日,私房改造将除自住房外其余交给国家经租,实为没收。

1984年4月23日,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人民 (84)房改发字408号文件:根据 自贡市委,自贡市人民 自发(1982)15号文件精神,对被改造的房屋进行了全面复查,复查结果:现决定撤消1965年10月1日(65)房改字第125号批准书。(部份)退还。

祖屋至今已八十五年,经历时代变迁,伤痕累累,斑迹重重,但它养育了我们几代人。现在已列入国家城市规划改造范围。不久即将拆迁消逝。

有心续谱,资料难集。到自贡市富顺县瓦市镇洪沟乡(即原富顺县富义乡上北路簸箕滩下渡口岸上周仕坝)问询多人,仅凭记忆而言,时而云此,时而云彼,前后不能相接,无法确定资料的准确性。只好忍痛割爱,上从永和公开始,以自流井地区君松之子国宾、国祯,即我祖父下延为主,兼收集到的资料,写成《钟氏简谱》。

------钟万疆

广东钟姓的来源和族谱, 广东钟姓比较复杂,有些广东地区的人民后面改姓钟的。真正的来源查不了。但钟姓的复姓叫钟离,源于嬴姓,来自子姓,殷商帝王家族的姓氏。以国名为氏“钟离国 ”起源于安徽。

  汀州钟氏的总祠位于福建上杭,乾隆35年(1770)的福建解元,上杭官庄人钟大受倡议建造上杭钟氏总祠,乾隆42年(1777),总祠建成,奉钟全慕为入闽始祖。“至吾汀之有钟姓,则始于六十四祖全慕公讳盛。盛公于唐昭宗时为汀州刺史,遂居于汀。汀祠追远堂、杭祠敬和堂皆以公为始祖。” 敬和堂 在上杭  追远堂 于汀州  颍川郡的堂联很多,兹列举三联如下:  高山流水第,舞鹤飞鸿家。    缀羽缉商,操解高山流水;  挥毫洒墨,笔传舞鹤飞鸿。    钟山聚秀人文起,颍水流徽世泽长。  “高山流水”典出钟子期。钟子期洞悉音律。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伯牙意在高山,子期曰:巍巍乎若高山!伯牙志在流水,子期曰:荡荡乎若流水!子期死,伯牙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舞鹤飞鸿”典出钟繇。钟繇字元常,汉末官至侍中、尚书仆射,封东武亭侯,魏受禅,进太傅,封定陵侯,繇善书,其书法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  钟氏向以钟子期和钟繇作为家族文化的杰出代表。对联表明钟氏裔孙对祖宗艺德文治的崇拜。

只说字辈是不可靠的,你说的辈份也只是你自己家的辈分,钟姓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南方客家姓氏,子姓钟氏的烈接两系也并没有什么固定的辈份,这些都不太靠谱,如果要寻祖归宗,最好问你家老人,某某公在那里开基,再查后世子孙迁往何处又在哪里开基,比如,子姓钟氏的烈系贤公南迁致江西,,子姓钟氏的接系宠公南迁致江西的赣南等等,钟氏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的动乱大多往南迁移,如果你家是近代迁往东北可能就难找点,不像南方那样有很多的钟姓聚集村落,在北方也有可能是少数民族的汉化改姓钟氏,比如满族,蒙古族,都有姓后来改姓钟的,,

接公(河南)颖川受姓之始祖 生于公元前223年, 洲黎公孙,昧公子,(周朝,宋)桓公派下七世孙也。因州黎食采钟离山,公嗣之遂以钟为姓。此(河南)颖川受姓之始祖也。 (实为接系受姓始祖。)烈 (转1世,五十九世)(烈系受姓始祖) 生于公元前334年 妣:姒氏。 子:复。 (接、烈非父子,而应是远房叔侄。据公元220年会稽太守钟宏和扬州都督钟宿两兄弟所合写的谱序载:“钟烈是在周赧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6年)改姓钟,比钟接在公元前201年改姓钟早了85年。”钟接只有一个儿子,就是晏。钟接系应是接--晏--钦--崱--元--期--范--表--宝而下) 复(2世,六十世) 生于公元前286年 妣:姬氏。 子二:长叶 次起。 叶(3世,六十一世) 生于公元前256年 妣:姜氏。 子:气。 气(4世,六十二世) 生于公元前225年 妣:吕氏。 子二:长运亨,次运丰。 (钟姓自汉初而有族谱,故称气为一世祖。) 运亨 (5世,六十三世) 妣:苏氏。 子:文趣,汉时为中牟令。 运丰 (5世,六十三世) 生于公元前189年,仕西汉许州牧。 妣:姜氏。 子:文义。 文义 (6世,六十四世) 生于公元前159年,为西汉州牧。 妣:赢氏。 子:纯佑 纯佑 (7世,六十五世) 生于公元前130年, 妣:项氏。 子: 袺。袺(8世,六十六世) 生于公元前96年,汉景帝时为许州牧,妣:李氏。 子三:保、俨、亻朝 、、倬、儒。 保公光武帝时为江东大守,妣:韩氏。 俨(9世,六十七世) 生于公元前59年,汉时为朝散大夫。 妣:陈氏。 子二:逢兴、逢治。 逢治 (10世,六十八世) 生于公元前28年,配:孔氏。 子:桂、楠、树。楠配:陈氏。子:任、远、道。俱同桂公征(王)莽受封。任公为四川布政司,子孙世居四川。远公为官荆州,世居荆州。道公内阁掌印。 桂(11世,六十九世) 生于公元5年,字大柱。年方十九岁,身长九尺,腰大八围。西汉孺子婴时,王莽摄政篡位,光武起兵征莽,出榜招募天下勇将,桂公揭榜集族,前往兵部衙中领旨进剿。公元23年奏凯还朝。恩赐金铜宝图,诰封三代,授桂公镇銮大将军加封光禄寺正卿。 封浩公会稽大守,秀公银精光禄大夫,达公金青光禄大夫,此三公运亨公八世孙也。 封錡公御前将军,此亮公七世孙也。 封闻公中书舍人,猛公大司马,赐紫金鱼袋,此保公三世孙也。 封吉公西安府大夫,乡公户部尚书,此逢兴公子也。 封任公朝奉大夫,远公六部尚书,道公内阁掌印,此楠公之子,桂公胞侄也。东汉光武(帝)之兴自此始。 配:徐氏。 子:焕。 焕(12世,七十世) 生于公元31年,妣:刘氏。福建谱云:生增、垣二子。增公生銑、镳二公。 銑公生繇公。繇公善草书,如舞鹤飞鸿,仕魏为太傅,封平阳侯。钟毓、钟会即其派也。 镳公生县公。而于垣公未记所生。广东龙川谱云:生坦、增二子。垣公生镳公,镳公生县公。于增公銑公未记所生增、垣、坦。二谱所记不同,未知孰是,故并记之待参考。 增(13世,七十一世) 生于公元62年,福谱、龙谱云:妣:陶氏生銑:镳二子(七十二世)。銑妣姜氏,生繇公。镳公生县公。二公两谱所载不同,我后人未敢执见,妄记阙疑可也。 镳(14世,七十二世) 生于公元93年,龙谱云:赵氏。福谱未记,有妣赵氏存疑。(本村谱云:裴氏) 子二:长县,次绵 (《三国志》钟繇传记载:“ 钟繇字元常,颍川长社人也。尝与族父瑜俱至洛阳。。。”可知繇公叔父名瑜,而镳公未见史料记载。此处有待考证。)县(15世,七十三世) 生于公元122年,配:曹氏。 子:余、立。 余(16世,七十四世) 晋惠帝时任偃师县令。 配:周氏。 生子:丘。丘配:孙氏。生守、宁二子,俱县令。 立(16世,七十四世) 生于公元152年,仕扬州都督。 配:苟氏。 生宿、宏二子。宿公世袭扬州都督,世居扬州。 宏(17世,七十五世) 生于公元180年,汉献帝时会稽太守。妣:朱氏。 子:斌。 斌(18世,七十六世) 生于公元211年,妣:刘氏。 子:大有、大仁。

姓氏起源:祖宗:简狄

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 》以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所载,相传上古帝的妃子中有一个叫 简狄的,因拣到一只燕子蛋,简狄吃了以后生下了契。后来契辅助大 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商。传至商纣王时,有一庶兄名启,被封于微, 见商朝管理不好,尚书商王,商王又不听,于是出走。周武王灭商后 ,微子投奔周武王,后来他被封为宋,称宋桓公,他的儿子敖在晋国 任职,敖的孙子伯宗为晋国大夫因勇于直言遭人嫉恨而被害。他的儿子州犁逃到楚国,任楚太宰,食采钟离,他的后人于是以地名为氏或 单称钟氏。代代相传。

钟姓来源有三

 1 出自子姓,为商汤的后代,以邑为氏。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以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所载,相传上古帝的妃子中有一个叫简狄的,因拣到一只燕子蛋,简狄吃了以后生下了契。后来契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商。传至商纣王时,有一庶兄名启,被封于微,见商朝管理不好,尚书商王,商王又不听,于是出走。周武王灭商后,微子投奔周武王,后来他被封为宋。

至宋桓公时,宋桓公的儿子敖在晋国任职,敖的孙子伯宗为晋国大夫因勇于直言遭人嫉恨而被害。他的儿子州犁逃到楚国,任楚太宰,食采钟离,他的后人于是以地名为氏或单称钟氏。代代相传。

2 出自嬴姓,为钟离氏改钟氏。周代伯益的后人封钟离国,春秋时被楚国吞并,国人称钟离氏。是为安徽钟氏。

3 钟氏源流始于西周,康王之子子期善知音,任康王伶官,子期之孙名建,为昭王司乐大夫,昭王以建之先世采食之地钟赐姓。到东汉建公十二世孙兴甫,已延续到颖川,兴公被光武帝召拜为中郎将,敕封为关内侯,谥赠颖川公。颖川公传到四十五世维处,维处次子伯琰,自南宋绍兴年间迁居万载康乐之西,已有八百四十年。

郡望堂号:  1、颖川郡:秦王政十七年置郡。以颖水得名,治所在今河南禹县 。相当于今河南登封、宝封以东,尉氏以西,密县以南,叶县、武县 以北的地区。

2、竟陵郡:秦置郡,治所在今湖北潜江西北,西晋时封江夏郡置,治所在石城。南朝宋时相当于今湖北钟祥、天门、京山、潜江、沔 阳等地。

堂号

四德堂:春秋楚、郑交战的时候,楚国钟仪被郑国俘虏,献给了晋国。晋国公在军府见到了他,晋国公问:“那个被绑着、戴着楚国帽子的人是谁?”钟仪说:“楚国的俘虏。”景公又问:“你姓甚?”钟仪说:“我父亲是楚国的大臣。”景公命令手下的人松绑了钟离,给他琴叫他弹,他弹了一首楚国的音乐。景公又问:“楚王是一个怎样的人?”钟仪说:“王作太子的时候,有太师教导他,太监伺候他。清早起来以后,象小孩子一样玩耍;晚上睡觉。其他的我不知道。”范文子对景公说:“这个楚国俘虏真是了不起的君子呀。他不说姓名二说他父亲,这是不忘本;弹琴只弹楚国的音乐,这是不忘旧;问他君王的情况,他只说楚王小时候的事,这是无私;只说父亲是楚臣,这是表示对楚王的尊重。不忘本是仁、不忘旧是信,无私是忠,尊君是敬。他有这四德,给他的大任务必定能办得很好。”于是晋景公以对外国使臣的礼侍他,叫他回楚国谈判和平。

迁徙分布:

无论是复姓的钟离还是单姓的钟,都发源于今安徽省境内。而后,大致于汉晋之际,则以河南为其繁衍中心,其中以迁入颖川的钟氏从一开始就著称于世。后来成为全国各地钟氏的主要来源。先秦时期的钟氏,主要居住在楚国境内(今湖北、湖南一带)。从汉代开始到以后得数百年间,颖川长社一直是钟氏发展繁衍的中心。所以,许多姓书都说钟氏发源于颖川。东汉时,长社人钟皓隐居不仕,其七世孙钟雅西晋时随晋室渡江,居于建康(今江苏南京)。与此同时,钟氏还有迁居至今浙江绍兴的,钟雅的7世孙钟屿为南朝梁永嘉县丞,他的儿子钟宠为临海令,为避侯景之难徙居至南康赣县(今江西赣州市)。南朝末有钟士雄,曾为南朝陈伏波将军,史书称其为“岭南酋帅”。唐初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开辟漳州,随从将佐有钟德兴,后在福建安家。唐代的钟氏还分布于今四川、山西、广东广州、安徽合肥一带。宋、元、明时期,福建的漳州、泉州、宁化等地,广东的南海、南雄、蕉岭、湖州、梅州、兴宁等地均有钟氏的聚居点。从乾隆开始,闽、粤钟氏陆续有人迁台湾,后又有人迁海外。

据台湾省文献会的调查统计,目前,钟姓是台湾的第五十一个大姓。近年来,钟姓子孙遍及台湾各地,其中以新竹最多,台北次之,嘉南地区又次之。

历史名人:

钟天纬:江苏华亭人,清代著名翻译家,译书数十种,著有《则足集》。

钟荣光:广东香山人,清光绪二十二年加入兴中会,并创办宣传革命的报纸。1928年岭南大学收归国人自办,任第一校长。次年改任岭南大学荣誉校长。

钟世铭:直隶天津人,字蕙生。清光绪进士。光绪三十二年留学美国哈佛大学,获硕士学位。回国后,充直隶高等工业学堂英语教员、教务主任。1921至1925年间,先后任北洋 盐务署署长、财务处长及总代长。后调任奉天交涉员,未几辞职。

钟芳礼:清代广西人,一说广东花县人。一说原名芳球。入拜上帝会,金田起义后,为御林侍卫。咸丰三年,在天京被封为丞相。

钟颖:清代满州正黄旗人,爱额觉罗氏。曾充四川陆军小学工程处提调〉光绪三十三年继任四川陆军第三十三混成协统,兼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总办。辛亥革命后奉调入藏,为办事长官。数年后回川。

钟子期:春秋时期楚国人。精音律。相传伯牙鼓琴,他能分辨是志在高山还是志在流水,因被伯牙引为知音。他死后,伯牙在他的墓前弹了一次琴后就不复鼓琴。

钟离春:战国时期齐国人,她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才取胜的皇后。本来就是齐国人,相貌奇丑无比,40岁了还没有嫁人。于是她自己去见齐宣王,陈述齐国危难的状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后被齐宣王采纳,并立为王后。

钟繇(151-230),字元常,三国魏大臣、书法家。颖川长社(属今河南长葛)人。东汉末举孝廉,累迁廷尉正、黄门侍郎。曹操执政,任侍中、司隶校尉。曹丕代汉,任廷尉,封崇高乡侯。明帝即位,迁太傅,人称“钟太傅”。工书法,宗曹熹、蔡邕、刘德升,博取众长,自成一家,尤精于隶、楷。书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后人评其隶行入神,八分入妙,和大书法家胡昭并称“胡肥钟瘦”。与晋王羲之并称“钟王”。临终时授子会曰:“吾精思学,学其用笔,每见万类,皆画像之,其专挚如此”。

钟氏来历是什么?

钟氏的来历 据古文献记载钟姓起源有三 1 出自子姓。为商汤的后代,以邑为氏。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以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所载...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