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岱山访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4浏览:2收藏

2016-10岱山访家谱,第1张

10月13日

联系岱山陈,又联系岱山毛局长,商定星期六上午去东沙访毛氏家谱。和小王商定周五去岱山,上午七点出发。

10月14日

上午六点五十,出门骑电瓶车到车站,很快89路来。与王联系,无人接,也未见其上车。7点50到三江码头,小王随后8点15分到。乘8点30分快艇,9点到岱山。打的前往图书馆。见王馆长,地方文献部沈老师,讨得很多岱山地方文献,岱山中学校庆纪念册等。

在馆里,拍得金维映家族世系谱,邬氏族谱。发现这本邬氏家谱是新谱,里面有彩图古人像,看来应该有旧谱。联系家谱编者邬老师,说有旧家谱在图书馆,但不全。向他讨新家谱,已经送完,有机会找到给我们。谢谢老人家。

问沈老师邬家老家谱,她捧出一本,果然是。下午我们在拍。

先去枫树社区家风馆,於波驾驶员和傅馆长陪我们去。路上谈及秀山厉家,傅老师说起她老公姓童,秀山大人家,他公公是老师,上代作过伪乡长,送几个孩子赴外地读书。以后有机会采访她公公。

在枫树社区参观,一个比较有特色的家风馆,社区张书记,主任也都来了,陪我们参观。民俗馆里有花轿等特色民俗物品。

一楼有姜家,潘家,祝家介绍,但只有姜家有谱,也是手抄本,很简单。与保管者聊了十几分钟。手抄本是他父亲所抄。

下午两点,在图书馆拍家谱,沈老师拿出七大卷的邬氏宗谱,每卷约400也,总共2800页。乖乖,小王原来以为就一本,半小时能够搞定,傻了。我们开工啦,一页一页翻拍,举着相机,又沉又重,对距咔嚓,一个小时才能完成一卷,腰酸背痛,颈椎也累,两个人轮流着拍,到下午五点,只拍得三卷。小王拍的时间挺长,特别累。

晚餐还是由傅馆长陪同在华侨吃自助餐。本来约定下午去她阿公家,没时间去了。与傅馆长聊天,她已经是副高了,文章发在上图杂志。

吃好饭,六点继续开工翻拍,完成两卷。至八点多,门卫阿公要关门,我们准备回酒店拍,带未完成的最后两卷回酒店。

与岱山财政局毛局长联系明天采访毛氏家谱事宜。约定明天上午他父亲回来酒店,然后一起去泥峙。

在酒店,灯光黯淡,且有阴影,不能完成家谱翻拍,只得等明天上午再拍。

10点多便早早入睡。太累。

10月15日

凌晨两点多,醒来发现,小王上厕所,拉肚子了,昨晚吃了螃蟹,不新鲜的三文鱼生鱼片,再加上水果,肠胃不行了。后就聊天。到四点多,昏昏入睡。醒来七点多矣。迅上十三楼自助餐厅就餐。不久,回寝室继续拍家谱。小王下楼买药。

八点多,毛梦飞老师傅和毛文杰来。访谈,毛师傅说起编家谱的起因。他很早对地方文化感兴趣。1973年,在老家泥峙的城墩,有一个砖窑厂,红色黏土质,当地有一条河流,曾经挖出上千年的贝壳碎片,说明以前是海湾。有一次,他发现土层里有石犁,石刀,石斧等磨制石器,约十多件物品,在土层一米左右深,周边还有一些石制碎片,疑似磨制的残存物,可能是新石器时代的一个加工点。当时也没有在意,搞不清楚是什么时候的物品,只觉得是老古董,有收藏价值。

老毛师傅,高小毕业,50年代初四十多名学生在泥峙宫门的盐工子弟小学读书,毕业后从事渔业运输船工作,从水手一直做到船长,跑了四十多年的船。今年七十七岁了。

80年代初,小孩子读初中,中学老师来访,一位汤老师是教历史,他一看这些磨制石器,就认定是新石器时期的产物,建议我交给文物部门保管。于是,他就做了一个红色的木箱,请木匠制作的,外面的油漆他自己涂刷,用绸缎把箱子的内层叠裹起来,里面放上石制器具,到定海捐赠文物部门。

那时候文物部门隶属地区文化局,在定海文化广场一带,收到捐赠的石器居,文化局出具了捐赠书,并且对毛师傅给予奖励。聘请他作为文物保护普查的志愿者。毛师傅对地方文化的兴趣更浓厚了,热心乡村的民俗文化挖掘工作如文昌宫的重建等,毛师傅还专门撰写好几首叙事诗。

退休以后,几位老朋友从事家谱工作的热情感染了他,一位是报社退休的徐老师,还有一位是毛蔚文的后人毛绳祖,他们在宁波,杭州到处寻访,积累了很多资料,并鼓励老毛师傅也能够拿起笔来,把自己家族的家谱编出来。在朋友们的帮助下,老毛师傅走亲访友,收集家族信息,全家总动员,儿子开车送他在双休日做采访调研,女儿把他的手写整理稿打字出来。经过两年的用功,终于把家谱整理出来。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看着陈年的家谱资料,繁体字又没有标点符号,光寻找阅读家族资料就花费了很大精力。

九点多,采访告一段落。毛局长自告奋勇,带我们去泥峙现场考察。在一个叫山前路的弄堂进去,就是城墩。我们观察了石器的发掘地。原先的城墩隆起地已经被削平,现在的泥土呈现黑土状,已经没了黏土的属性。窑厂也已经停止生产了。

弃车步行,来到毛蔚文先生旧居。跨过小墙门,右边就是一块民国石碑,是墓志铭,当年这块石碑是被村妇们用做洗衣板,80年代省里一位专家来考察出土石器现场,一位姓毛的学者说这块石碑也是文物。于是这块石碑被移到毛氏祠堂前。

15日下

碑文是关于毛蔚文的墓志铭,家谱中有文字。由民国文人汤浚撰文。碑文小楷撰写,文字清晰。在祠堂门墙,发现有说明,其中提到一株石榴树,有数百年历史,树就在碑棵旁边,看树梢,枝叶繁茂,树根粗大,总根部有不少分支,直径约至少有40多公分,作为石榴树,非常大了。旁边几位大嫂说,上代传下来,有几百年了。上周看过汪国华老师写的一篇文章,里面有关于国保名树木的认定,涨了不少知识。宫门村的这棵古树木应该保护起来。这棵树仍然在开花结果,我们还看到几个石榴果实,但是数量不多。

沿着山前路,翻过一个小岗墩就是山后路,毛家宗祠就在山脚下,还在翻修中,栋梁能用的,就不拆除了。本来要把地基提升一下,修得高大一些,但是瞎子一算,建议维持原高。乃作罢。

继续前行,这一地带石壁下,因为前方有巨大岩石峭壁,就在路边。站在路口,北侧是一片荒地,原来这力都是盐田,苍茫盐滩已经变成荒田,有几处芦苇丛生,还记载着海滩的历史。对面山山有大庙,当地人称五大神,因为供奉五个神祗,望东北方向,就是新道头。

沿着文昌路,我们到文昌宫参观,宫门的地名就源自文昌宫。供奉孔子,还有孟子,设文笔塔等。

不久,便乘车回高亭,毛师傅的儿子文杰开车全程接送,非常热心。

毛师傅下车,帮我们联系另一本毛氏家谱编者,希望帮我们讨一本纸质版,回家取徐家家谱,约定下午两点再见。

我们回酒店,继续拍摄邬氏宗谱,约12点,拍完一册,剩下最后一本啦,心始坦然。便下楼退房,去吃中饭。我们先到岱山图书馆,星期天上午休息,下午两点开门。我们把两本家谱放在门岗。

前行10多分钟,在一家大食堂吃中饭,小王点了冬瓜,白菜两个素菜,我点大排菜底,总共36元,小王买单。

1点多,回图书馆,在二楼自助阅览室拍邬氏家谱最后一卷,艺文篇,发现汤浚,孙振麟等人文章,皆与邬家有姻亲关系。这本家谱,岱山内容不多,更多的是嵊州郯川的资料,有几幅手绘地图,比较珍贵。

两点左右,毛师傅带徐家家谱到图书馆,毛师傅真是热线,跑来跑去,好几趟,拍完徐家家谱,送毛师傅出门,我们继续拍邬氏宗谱。两点半结束。打车前往码头乘快艇回定海。船上拿着pad完成昨天的日记撰写。

祠堂石牌建造捐款名单不好。这个不妥当,给先祖立碑是子孙后代应该做的事情,然后这个活动一般都是续写家谱是要做的事情,建议写在家谱里比较好,如果是刻在先祖石碑上,按我猜测,肯定是捐款数额较大的人名,才有可能出现在祖先这块石碑上,这样不利于后人之间的团结,这个刻捐款人名字的碑,应该是和祖先这块碑是分开的,以示尊敬先祖。

崔路村古宅。

美轮美奂的古宅。

崔路村古宅砖雕。

崔路村古宅。

崔路村刘氏宗祠。

文/ 邢云 

冀南邢台,南北通衢,勾连东西,交通优势明显,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商贾传奇,那些遍布于太行山内外的古宅遗迹即是证明。

但如果说起古村崔路村,在邢台,无论其古建规模,还是文化内涵,在太行山地区都很难找到第二处。

对于崔路村,曾有专家如是评价:宅院规模比肩江南周庄,商路文化堪比山西大院。

扼守太行山口,一村五家四姓

出邢台,沿邢左线西行约15公里,便到了崔路村。倘若再继续西行,走不远就会进入太行山。崔路正处于太行山山口位置。虽然看上去崔路村与其他村庄并无明显不同,但平凡的外表下却实实在在地隐藏着昔日的辉煌。

熟悉崔路村史的刘登亮、王金泰两位老人说,据《邢台县地名志》记载,崔路建于隋唐,兴盛于明清。目前崔路保留着的数通石碑显示,现在的村中老街形成于明代初年。

一般村庄不会建有“城隍庙”,但崔路便曾有过。一通清道光年间的城隍庙重修碑上,就记录了崔路村修建城隍庙之事,足见崔路村的昔日繁华。

村子名叫崔路,但村内并无崔姓。两位老人介绍说,村里实为五家四姓:刘、姚、王、赵。刘姓为崔路村的大姓,人口约占全村人口的二分之一,而且居住位置明显,多分布在村南北街以东中心区域。

漫步于崔路村,雕刻精美的院门宽敞高大,比比皆是,村民们司空见惯,倒是经常有外人慕名来访,特别是在节假日里。

院门形制是崔路古建的代表性建筑式样,但院落格局更能说明崔路历史上的繁华。崔路村的古建多为经典的砖石结构,风格统一,规划清晰,下部是石灰石砌墙,上部是青砖砌墙。

老人们回忆说,在他们年轻时,村中老建筑更为壮观,一大片上百年的两层楼房。遗憾的是,近三四十年里,大多数老宅或被主动拆毁,或因年久失修而倾废,当年四姓家族的建筑群失去了往日的容颜。

不过,历史建筑的大体格局还在。透过现存的建筑群,依然可以想象崔路村当年的财力。刘登亮老人说,崔路人从前经商,走得远,见多识广,很多人把生意做到了山西。山西乔家、王家都曾是崔路人生意上的合作伙伴,因此崔路村的建筑也受到山西建筑式样的影响。

在崔路村刘氏宗祠,有这样两句话: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诗书不可不读。继承祖宗的家业,崔路人在旧时代把买卖做到全国,积累了财富,回过头来又非常重视教育。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重视教育让崔路人思想开明、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崔路人在革命年代思想进步,很早就加入到革命洪流中。至今,不少人家的大门上还悬挂着“建国功勋”匾额。

2

 西出顺德第一村 崔路商帮闯四海

据崔路村《刘氏家谱》记载:明永乐年间,崔路刘姓始祖刘英从山西洪洞迁居崔路村,于是一大家族在此繁衍600余年。

崔路村作为西出顺德府的第一座大村,占据交通便利,再加上崔路人有眼光、有胆识、勤劳,历史上崔路人曾开设了众多商号,并翻越太行山远赴宁夏和河西走廊收皮子。在旧时代,邢台是全国首屈一指的皮毛集散地,崔路刘家商号在当时的全国皮毛市场大名鼎鼎。

刘家商业始于刘可升,迄今数百年。一开始,刘家经营杂货,逐渐积累,先在顺德府南关开设永盛魁商号,后转入经营生皮,走西口贩卖皮毛。至清代后期,顺德府南关规模较大的皮毛经营商共有30多家,其中,顺德府“南关十大皮店”里的永茂昌和永茂盛两大商号均属崔路刘家。

一条条古道上,一队队马帮和驮队曾承载着邢州商帮的希望。崔路人最开始也是以马帮起家,五家四姓的每个家族背后都有一段恢宏跌宕的商业史。

目前,崔路村古建群中刘家大院规模最大,并有“七世同居”“五世同堂”两块匾额遗世,据悉均为清代地方政府的荣典。刘家鼎盛时,曾同时居住着不同支脉的七代刘氏近亲族人,其中一支刘姓为直系五世同堂。整个大院生活着200余口人,每到吃饭时间,灶房敲钟,全家人在同一口锅灶上吃饭。

刘家大院结构严谨,设计规矩,全族聚居,各户独立,院院相通。至今,刘家大院仍保存着当年刘家马帮留下的石槽子、拴马石、下马石等。崔路村拱门很多,街巷较宽阔,无不体现着当年车水马龙、物流往来的盛景。

文化融合儒释道 雕梁画栋见精神

刘家大院分十多个小院落,总共有上百个房间。宅院正门是一座二层楼,一层门上用砖码成三个“吉”字,二层是一座瞭望塔,俯览全村,兼具防御功能。大院主宅廊檐厚重,雕梁画栋,虽然历经风雨,仍然气势恢宏。

2009年到2014年7月,邢台民俗历史专家刘顺超经详细调查,写出《崔路村刘家大院调查报告》,对崔路村的现状、历史、村落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了颇为详尽的考证。

据调查考证,崔路村东西长约892米,南北宽300米,总面积约267600平方米。村中,刘家大院建筑面积最大,约占全村古民居的三分之一,而且大多基本完好,以永寿堂、永和堂、永保堂保存最为完好。

在刘家大院的前面是两座影壁墙,每堵都有3米高、7米长。刘顺超说,“影壁墙都这么高大,可以想象当年刘家的宅院有多大。”

刘顺超说,他曾带着改造江南周庄的设计师参观过崔路村的古宅,设计师当时对崔路古宅给予极高的评价:“周庄在修复以前,当地古宅规模不及崔路的一半。”

不仅如此,崔路村这些数不清的大小院落,很多保护完整仍然有人居住。每处院落都有一座或者多座门楼,饰件雕刻精致,各具特色。

古宅门楼的盘头一般是做成戏楼形状,题材有“三羊开泰”“梅兰竹菊”“喜上眉梢”“八仙过海”等。门楼一般雕刻汉字,如“天官赐福”“安分守己”“周规折矩”,周边还饰有花纹边框。

古宅的院门多为木门,多有木雕,图案异彩纷呈,有的是葡萄盘松树而上,枝头硕果累累,松鼠匍匐觅食;有的是祥云环绕门楣,云间飞龙隐约。

“宅院的建筑和雕刻,融合中国儒释道传统文化,每一处仔细研究都很有讲究。”刘顺超说,崔路刘家七世同居、五世同堂,上百年没有分家,实属难得,是与刘家“仁义,诚信,和睦”的家训分不开的。此外,刘氏家族还重视修身,提倡“忍耐”,永和堂西院楹联这样写道:张公书忍字,司马积阴功。

与山西大院的宅院文化体现晋商文化一样,崔路村的古宅也是如此。这些建筑、庙宇以及崔路人历史上的繁华贸易,让崔路村体现了独特的商帮文化。

民俗历史专家刘顺超认为,崔路村的刘家大院是一座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古宅院,是明清顺德府商业文化的真实写照,是顺德府南关经济发展的缩影,也是一代冀商的精神家园。

一、姓氏源流

裘(Qiú)姓源出有四:

1、由仇氏改姓而来。根据史籍的记载,有一支裘姓本来是仇姓,后来为了避免仇杀而改成了裘姓。

2、出自姬姓,来源于邑名,以地名为氏。春秋时期的卫国有个大夫被分封在裘邑,他的后人于是用裘作为自己的姓氏。

3、来源于官职名,以官为氏。相传周朝有官名为裘官,职责是负责制作皮质。他的后代于是以这个官名作为姓氏。

4、来自求姓。为了书写简便,有一支求姓改姓为裘。

得姓始祖:裘侯。春秋时,卫国有个大夫被封于裘邑(在今河南省东北部),时人称其为裘侯。其后世子孙便以居住地为姓,遂成裘氏。故裘氏后人尊裘侯为裘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裘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春秋时候,卫国有益为大夫叫作食,被分封在裘邑(今河南省北部)。他的后代以封地的名为姓氏,成为今天裘姓的来源。关于裘姓,有考证说和周朝时候的裘官有关。古时候中原冬季寒冷,朝廷里面保存了大量的皮革衣裳(裘,就是皮革衣裳的意思)。周朝为了便于管理这些衣裳,设立了一种官职叫作裘官,专门司职宫廷衣裳的制造,等级,保管,赏赐等方面的工作。有些裘官的后代就一官职为姓,成为了今天裘姓的另一支源。在古代,裘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渤海。渤海郡治所在今天的河北省、辽宁省渤海湾沿岸一带。裘姓族人在全国许多地方均有居住,如北京,上海之松江,河北之景县,辽宁之清原,山西之太太原、大同、运城,江西之崇仁,福建之清流等地。裘姓是当今较常见的姓氏,分布广泛,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01%,尤以浙江、江苏多此姓,两省裘姓约占全国汉族裘姓人口的61%。

三、历史名人

裘 仲:汉朝名人。

裘万顷:字元量,宋朝时期新建人。著名诗人,进士。对待父母很孝顺,学问也很大。作过江西抚干。

裘 琏:浙江省慈溪人,清朝时期康熙进士,著名的戏曲家。现存他创作的杂剧《昆明池》、《集翠裘》、《鉴湖隐》、《旗亭馆》,均取材于唐代故事,合称“四韵事”。

裘安邦:清朝徐州总兵。字古愚,号梅林,会稽人。嘉庆年间进士,官至徐州镇总兵。喜好文学,能作诗。他很关心老百姓的生活,爱民如子。他去世以后襄阳的老百姓很怀念他,为他建立了石碑庙宇纪念他,每年都举行仪式祭奠他,看到他的石碑,没有一个不流泪的,因此人们也把这块石碑叫做“堕泪碑”。

裘曰修:清代尚书,新建人。乾隆年间进士,历官礼、刑、工三部尚书,多有政绩,在政治上很有作为,他最大的政绩是治水。

此外,裘姓的名人还有:周朝时有裘牧仲;汉代有裘仲;唐代有诗人裘瑜;宋代有诗人裘万顷,孝子裘仲容;元代有裘廷举;现代有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裘盛戎……等。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渤海郡:西汉时期设置,在今天的河北省、辽宁省的渤海湾沿岸。

2、堂号

敦睦堂:来源于一个和睦的家庭。宋朝时期的裘承询一家,居住在云门山的前面,他们一家相处得很和睦,从来不闹分离。19代没有分过家。

============================================================

裘姓宗祠通用对联

〖裘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望居渤海;

源自春秋。

——佚名撰裘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裘姓的郡望和源流。

求同存异;

衣锦荣归。

——佚名集句撰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集成语以鹤顶格嵌裘姓的“裘”字的析字联。

著书嗜古;

治水标功。

——李文郑撰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钱塘人裘焕,字煜炎,号了苍,十五岁时为诸生。擅长绘画,又精通医术,博览古代典籍,终生以著书为事。下联典指清代新建人裘曰修,字叔度,一字漫士,乾隆年间进士,历官礼、刑、工三部尚书,曾奉敕撰《热河志》、《太学志》、《西清古鉴》、《秘殿珠林》等书。治水尤其著名,多次受命勘察河道。

德同夏禹;

惠比羊祜。

——佚名撰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尚书裘曰修,字叔度,新建人。乾隆进士,历官礼、刑、工三部尚书。奉敕撰热河志、大学志、四清古鉴等书,所莅有名绩,治水尤为著,屡命勘视河道。卒谥文达。下联典指清代徐州镇总兵裘安邦,字古愚,号梅林,会稽人。嘉庆武进士,官至徐州镇总兵。好文治,能作诗。尤关心民间疾苦,时比之晋羊祜。羊祜是有名的儒将。邹湛曾赞扬他说:“公德冠四海”。他去世之后,襄阳的老百姓怀念他,为他立碑建庙,每年扫祭。看到碑的人,都想到羊祜的恩惠,没有一个不流泪的,因此人们把这块碑称为“堕泪碑”(见《晋书羊祜传》)。

竹斋藏集;

横山著文。

——佚名撰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裘万顷,有孝行,厉节操,学问渊博,著有《竹斋诗集》。下联典指清·裘琏,戏曲作家,著有《横文集》等传世。

唐时佳士;

晋代名流。

——佚名撰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裘瑜事典。下联典指晋·裘徵事典。

-----------------------------------------------------------------

〖裘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孝感祥云覆;

名臣治水功。

——佚名撰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裘仲容割股疗亲,有祥云覆其居所。下联典指清·裘曰修八次勘视河道,治水功高。

-----------------------------------------------------------------

〖裘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著述四清古鉴;

官历三部尚书。

——佚名撰裘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清代尚书裘曰修事典。

-----------------------------------------------------------------

〖裘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慈溪喜唱昆明池;

新建长吟竹斋诗。

——佚名撰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康熙进士裘琏,字殷玉,慈溪人。戏曲作家。有杂剧《昆明池》等四种。下联典指宋代诗人裘万顷,字元量,新建人。有孝行,节操学问。淳熙进士。累官江西抚干。有《竹斋诗集》。

-----------------------------------------------------------------

〖裘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献子同明,贤列五人之次;

元卿良友,誉隆三仲之班。

——佚名撰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周代贤人裘牧仲事典。下联典指汉代名人裘仲事典。

--------------------------------------------------------------------------------

中国人民 裘姓高级将领、革命英烈生平简介

裘树藩烈士

裘树藩(1906-1927),河北省完县人。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1918年考入完县城内高等小学,1920年考入直隶省立正定第七中学读书。1922年参加反帝反封建的 斗争。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12月由团转入入中国 。

1924年12月根据上级党组织指示以个人身份加入 。同张兆丰、郝文亭等7人发起成立“正定各界国民会议促成会”。3月代表正定党团组织到北京参加各界人士举行的孙中山先生追悼活动。返校后以“正定各界国民会议促成会”的名义,在七中广场召开正定军民1000多人参加的孙中山先生追悼大会。6月25日,参加正定各学校总 并捐款支援“五·卅”惨案受难同胞。1925年经 党组织的介绍,考入黄埔军校四期入1团1连。入伍期满又经考试升编入政治大队。其间结识了 党组织负责人钱来杰、杨其纲, 南方区委书记陈延年、军事委员周恩来、宣传部长张太雷等人。在黄埔军校十分活跃,经常在校刊上发表署名文章。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制造了“中山舰事件”,5月15日又提出“整理党务案”,根据 党组织的决定,宣布退出 ,公开 员的身份。11月黄埔四期毕业,参加北伐,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暂编21师任连党代表。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屠杀 员和革命志士。这时所在部队集结于河南信阳,准备二次北伐。一天夜间查哨时,被 特务暗杀,牺牲时21岁。

--------------------------------------------------------------------------------

中国 裘姓高级***、革命英烈生平简介

裘古怀烈士

裘古怀(1904-1930827),浙江省奉化县人。1920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浙江省立宁波第四师范,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24年参加中国 。1925年10月加入中国 。

大革命时期,1925年“五·卅”运动中担任宁波学生联合会副主席,参与领导青年学生反帝反封建运动。1925年10月到广州进入黄埔军校,参加了第二次东征。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政治部从事宣传工作。著名的贺胜桥、汀泗桥、武昌攻坚战中,均在叶挺团敢死队冲锋陷阵。后任第24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写了不少揭露封建残余和 右派的檄文。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大革命失败后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在潮州战役中负重伤才回宁波治疗。1927年底奉命到杭州,在 浙江省委和共青团省委主持军队干部的训练。1928年先后担任 浙西特派员、 浙江省委特派员、共青团浙江省委书记,赴萧山、金华、东阳、义乌、龙游等10多个县的农村调查,帮助指导整顿组织,发展农运。同年8月参与组织兰溪农民暴动。1929年1月总结检查了青年团对群众工作的教训,拟制了《建设群众基础与青年工作》的通告。同年1月16日晚在杭州清泰路豫安旅馆被捕,囚禁“浙江陆军监狱”。在狱中为 特别支部委员,参与领导了多次狱中斗争。编辑《火花》、《洋铁碗》等秘密刊物,被敌视为“五个顽匪”之一。

1930年8月27日壮烈牺牲,时年26岁。

裘慧英副书记

裘慧英(1917-1992),女,又名裘兰芬,浙江省嵊县人。出生于一贫苦农民家庭。1937年参加革命,同年12月加入中国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9年12岁时到上海入日商裕春绸厂、美亚绸厂当包身工,后受到厂里 地下党员的启发教育,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被厂方开除,后进小美丰绸厂做工。1937年4月参加 斗争,担任车间工人代表、厂纠察队分队长。“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因关厂而失业。8月参加 地下组织所组织的沪南青年救亡团,担任救护、募捐、组织等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0月入普益绸厂。1938年任 沪西绸厂委员会委员,负责宣传工作。4月奉调至 中央驻上海的地下电台,同延安来的李白合作,担负秘密的情报通讯工作。和李白扮成假夫妻,通宵达旦地收发电报,及时把延安 中央的指示传达给上海地下党,又把日、伪的重要情报传递给 中央。始终牢记李白的叮咛:“一旦被捕,绝不能使党的利益有丝毫损害,不能连累任何同志。”后来经组织批准,和李白结为夫妻。1942年9月中秋前的深夜,日本侵略军采取分区停电的办法,搜索 地下电台。和李白立即停止发报,拆卸机器,置入地板夹层。日本宪兵上楼搜到电台机件,夫妇双双被捕,押至日本宪兵司令部。敌人让她亲眼看着李白受刑,她虽心如刀割,但仍咬紧牙关推说丈夫做的事女流之辈一概不知。半个月后获释,一面进大诚绸厂做工,一面接受组织嘱咐以妻子名义到处寻找李白下落。1943年1月打听到李白关在极司斐尔路(今万航渡路)76号,就以妻子身份入内探监。通过密语,知道李白咬定自己私设电台是替一个阔老板了解黄金价格升降消息,未涉及政治,遂由颇有名气的店铺保释出狱。为了避免敌人继续追踪,夫妇暂不恢复情报工作,由组织安排在良友糖果店当店员。后与李白又被调到抗日前线的电台去工作。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9月随李白调回上海,继续从事秘密电台工作。1948年12月30日凌晨,遭 武装特务包围搜查,夫妇两人和孩子一起被捕,押送 警备司令部第二大队。1949年5月7日,李白被反动派秘密杀害。强忍巨大悲痛,继续忘我为党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担任 上海电信局基层支部副书记、上海邮电技工学校副校长、邮电工会上海市委员会副主席和顾问。1983年离职休养。从50年代到离休后共40多年中,足迹遍布全国十几个省市,对青年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义务作报告1000余场次,听讲人数达100余万人,就在逝世前9天,还抱病为上海邮电管理局机关干部作 党史的报告。先后于1959年被评为全国邮电妇女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1985年被评为上海市先进离休干部,1989年被评为全国邮电系统优秀离休干部,1991年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是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92年因病在上海逝世,终年75岁。被列入英烈名录的171位女性之一。

河南省平顶山市东南郊的黑龙庙是一座鲜为人知的千年古庙。此庙位于平顶山市神马大道东段车管所对面往南走300米的铁路旁边。

黑龙庙建于何年何月没有人能说的清,该庙是因庙院内的一棵千年古柏而得名,此树直径3米多,周长将近10米,需要8个成年人才能抱住。树冠像一条栩栩如生的巨龙,龙头龙爪活灵活现,柏树中间空洞处生一椿树,从柏树树心穿入云端,仅仅是这棵椿树的直径就有1米多。经专家求证,直径3米的柏树树龄最少有2000年,黑龙庙之古老可想而知。

不知历经多少朝代,文革前庙院内仅石碑就有几十块。遗憾的是文革中大部分石碑都被附近村民拉去修桥了,附近的好多桥都是用黑龙庙里的石碑修建的,现在还能找到。庙内现有的两块石碑一块因年代久远字迹模糊不清,另一块是雍正四年修缮庙宇所立。字迹清晰可辨。

最令人痛心的是1979年几个顽童在大柏树洞内烤红薯引发火灾,大树烧了四天四夜,化作一团灰烬。尽管如此,黑龙庙灵气仍在。正殿内的黑龙王爷和右侧的孙悟空是八字用神为金水的人的最好的守护神。

黑龙王爷左边的武财神关公求财必得。庙内的奶奶殿不但求子必得,更神奇的是求男得男求女得女。

毕竟是古庙,其灵气、仙气,与一般新庙有天壤之别。

2016-10岱山访家谱

10月13日 联系岱山陈,又联系岱山毛局长,商定星期六上午去东沙访毛氏家谱。和小王商定周五去岱山,上午七点出发。 10月14日 上午六点五...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