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颜曾为什么是一家?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4浏览:1收藏

孔孟颜曾为什么是一家?,第1张

孔孟曾颜“通天谱”是一家,所谓一家,指的是孔孟曾颜四家有相同的家谱。

儒家学派一直有“颜、曾、孔、孟”四大家族之说,指的是孔子、曾子、孟子、颜回这四位对儒家学说做出特殊贡献的先哲,历代帝王均对这四位进行分封,并由其后人世袭领爵。

在中华大地,包括海外华人当中,有且只有四姓是所谓的“通天家谱”,这四姓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孔、孟、曾、颜。这四家的祖先分别追溯到儒家的孔子、孟轲、曾参、颜回四大圣贤。而这四家的家谱所排的字辈——就是辈分命名所用的字——也完全是一样的。

扩展资料:

乾隆皇帝继续推崇儒家思想,曾先后八次朝孔,并于乾隆九年御赐十个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1774年2月17日(乾隆三十八年),朝廷诏告天下:凡孔、曾、颜、孟家族后裔都必须按先帝所御赐之20字取名,否则,不淮入其家谱,“四姓”家谱得到了帝王的肯定。孔、孟、颜、曾四姓真正成为“通天谱”。

北洋政府

《孟氏家谱》说:行辈“所以分尊卑,定表字,别长幼。”

孟氏按行辈起孟氏家谱行辈

名始于明代,从明景泰年间孟子的第五十六代孙孟希文被授予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算起,

从次,孟子后裔开始授世职。当时,立了“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十个子辈,

后来,为了避清高宗(乾隆)爱新觉罗弘历之讳,改“弘”,为“宏”,

为避清世宗(雍正)爱新觉罗胤祯之讳,改“胤”为“衍”。明末,又立了“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十个字辈。

清统治四年(一八六五年),孟氏修谱时又立了“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十个字辈。

民国初年,又立了“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二十个字辈,并咨请当时的北洋军阀政府内务部核准,登报周知。这样,从孟轲到孟繁骥共经历了七十四代,到“昌”字辈共一0五代。

56~65代: 希 言 公 彦 承 宏 闻 贞 尚 衍

66~75代: 兴 毓 传 继 广 昭 宪 庆 繁 祥

76~85代: 令 德 维 垂 佑 钦 绍 念 显 扬

86~95代: 建 道 敦 安 定 懋 修 肇 彝 常

96~105代:裕 文 焕 景 瑞 永 锡 世 绪 昌

孟氏族谱要求族人要严格遵照字辈起名,否则不能入谱,只作“外孟”处理。明代以来,孟氏族人遵从族规,十分讲究上下遵卑关系。平时孟氏族人见面,总要询问对方是“哪一字的?”“哪一辈的?”,就是指系何字派。还有的问“多大的?”“几世的”,就是指系孟轲的多少代孙。如对方回答不上来,不仅自己感到羞愧,而切也会被对方耻笑为数典忘祖。因此,孟氏族人对此都十分重视。

“希”至“扬” 这30个字本是皇帝赐给孔家的,后来孟轲的后代、颜回的后代、曾参的后代,也一起跟着孔家排起来,而且国内和海外的华人也完全一样,姓名用字和排辈都如出一辙。这自然是孟子、颜子、曾子都是孔门弟子,而且是儒家学派创立和形成的重要人物时缘故。故有孔孟颜曾天下一家的说法。

有了这样的御赐排名用字,就给家族的排辈认宗提供了极大方便。只要是孔孟颜曾四姓子孙,不论流落世界何处,只要报出姓名,对方马上就可以知道是第几代孙;如果双方都是四姓之一,对确立双方长幼关系也是一目了然。这在世界上大概也是独一无二的现象,充分显示着华人的内在亲和力及中国人重视区分长幼的传统尊卑观念。

一种可能是:一些小的地区由于种种原因可能将通天族谱丢失或者舍弃了,不过这四家姓总体还是以通天谱为准,你家(族)有家谱吗,如果追溯时间够远,应该能够找到与通天谱对应的先辈字号(以前取名这四家必须按通天谱来,很严格,乱取名是不能入族谱的……)如果找到了你在一辈一辈的对照,因该能够查找出来你到底是那一辈的……本人姓曾,辈分排序使用的就是通天谱(我们这里的曾姓人都是)……

二种可能就是:你(祖上)原本不姓颜,是由外姓改姓而来,改姓的对于宗谱排序这方面并不是很讲究的,基本不重视这方面,比竟原本并非一家……

其实不用纠结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啦,用不用通天谱没什么特别的,而且现在基本很少取名还按族谱来了,毕竟重名的可能性太高了,而且中国人单姓一般名字不是两字就是三字,按族谱取名就意味着直接舍弃取两字名的可能性,而且会让名字的灵动性大大降低,特别是女孩子,按照族谱取名字基本都不怎么好听……(虽然如此,不过基本本人对于自己的辈分还是非常清楚的,毕竟家里长辈偶尔会提及族谱相关)

孔孟颜曾为什么是一家?

孔孟曾颜“通天谱”是一家,所谓一家,指的是孔孟曾颜四家有相同的家谱。儒家学派一直有“颜、曾、孔、孟”四大家族之说,指的是孔子、曾子...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