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康熙的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4浏览:4收藏

谁能告诉我康熙的家谱?,第1张

  康熙共有35子、20女。其中只有24个儿子、7个女儿活到成年。

  家族列表

  父亲顺治皇帝

  长兄爱新觉罗•牛钮,早殇

  二兄爱新觉罗•福全,裕亲王

  五弟爱新觉罗•常宁,恭亲王

  母亲孝康章皇太后佟佳氏 (佟佳氏为汉军旗人,佟佳氏的弟弟为佟国维,佟佳氏的父亲是佟图赖,佟图赖的父亲是佟养正,佟养正是明末抗倭援朝的副总兵,后来在抗金的时候,战斗失败投降后金。)

  康熙后妃一览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 (1654——1674)满洲正黄旗人,领侍卫内大臣咯布拉之女,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康熙四年册封为皇后,时年13岁。康熙八年生皇二子(即废太子);康熙十三年生皇六子后因难产去世,享年22岁。谥号为:孝诚恭肃正惠安和淑懿恪敏俪天襄圣仁皇后。

  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 (?——1678),满洲镶黄旗人,辅政大臣一等公遏必隆女。康熙十六年八月册封为皇后,仅半年,于康熙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去世,谥号为:孝昭静淑明惠正和安裕端穆钦天顺圣仁皇后。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 满洲镶黄旗人,领侍卫内大臣佟国维之女,本是康熙帝生母的嫡亲侄女,是康熙的表姐妹。康熙十六年八月册封为贵妃,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晋升为皇贵妃。二十二年生皇八女。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九日册为皇后,次日即去世。谥号为:孝懿温诚端仁宪穆和恪慈惠奉天佐圣仁皇后。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德妃,雍正帝生母,1660——1723), 满洲正黄旗人,护军参领威武之女,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生皇四子,即雍正帝。十八年封为德嫔。次年生皇六子;三十年十二月二十日为德妃。二十一年生皇七女,二十二年生皇九女,二十五年生皇十二女,二十七年生皇十四子。康熙去世后,德妃被尊为皇太后,雍正五年五月二十三日去世,享年64岁。谥号为: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钦穆赞天承圣仁皇后。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1699),满洲镶黄旗人,参领海宽之女。康熙二十五年生皇十三子允祥,康熙三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薨,衬葬康熙帝之景陵。生二女,下嫁仓津,多尔济。

  定妃(1661——1757),万琉哈氏,满洲正黄旗人,郎中拖尔弼之女。康熙在时为嫔,雍正时尊为皇考定妃,后来随儿子履亲王允裪住,轮到自己的生日的时候,还会被迎进宫去祝贺,但再未进尊封,薨时九十七岁。

  通嫔,纳喇氏(?——1744),监生常保素之女。侍奉圣祖康熙时为贵人。雍正二年,因其女婿有功,受到尊封。乾隆九年六月二十三日薨,享年在80岁以上。二子皆殇(是康熙实际上第9和第12个儿子),一女。

  敦怡皇贵妃(1683——1768),三品协领祜满之女。瓜尔佳氏。侍奉康熙时为和妃,世宗雍正帝尊为皇考贵妃,高宗乾隆尊为皇祖温惠皇贵太妃,乾隆三十三年薨,年八十六。生一女,殇。她也时康熙诸妃中最长寿的。

  悫惠皇贵妃(1668——1743),佟佳氏,孝懿皇后的妹妹。康熙三十九年册为贵妃,雍正时尊为皇考皇贵妃,乾隆时尊为皇祖寿祺皇贵太妃。乾隆八年薨,享年七十六岁。死后,谥为悫惠皇贵妃。

  顺懿密太妃,王氏。初为密嫔,后尊封为密妃。三子,允禑、允禄、允衸,允衸八岁夭折。

  纯裕勤太妃,陈氏。初为勤嫔,被雍正尊封为勤妃。一子,允礼。

  襄嫔(?——1746),高氏,高廷秀之女。乾隆十一年六月二十八日薨,享年在40岁以上。一子,允禝,一女,未成年即夭折。

  谨嫔,色赫图氏(1698——1739),员外郎多尔济之女。乾隆四年三月十六日薨,享年在41岁。一子,允祜。

  静嫔,石氏(?——1758)。一子,允祁。

  熙嫔,陈氏(?——1737)陈玉卿之女,乾隆二年正月处二日薨(刘心武认为她是《红楼梦》中去世的老太妃的原型),享年在40岁以上。一子,允禧。

  穆嫔,陈氏(?——1727前),陈歧山之女,享年在30岁以上。一子,允祢。

  温僖贵妃,钮祜禄氏(?——1694), 满洲镶黄旗人,孝昭皇后的妹妹,康熙二十年册为贵妃,三十三年十一月初三去世。一子,允礻我,一女,夭折。

  惠妃,纳喇氏(?——1732),郎中索尔和之女,初为庶妃。康熙十六年册为惠嫔;二十年为惠妃。雍正十年四月初七日薨。享年在70岁以上。二子,承庆、允褆。

  宜妃,郭络罗氏(?——1733),满洲镶黄旗人,佐领三官保之女。康熙十六年册为宜嫔;二十年为宜妃。雍正十一年八月二十五日薨。享年在70岁以上。三子,允祺、允禟、允禌。

  荣妃,马佳氏(?——1727),员外郎盖山之女。康熙十六年册为荣嫔;二十年为荣妃。雍正五年闰三月初六去世。享年在70岁以上。生有五子一女,其中只有允祉成人,一女下嫁乌尔衮。

  贵人郭络罗氏,宜妃的妹妹,满洲镶黄旗人,生皇六女、皇十九子允(礻禹)。卒年不详。

  慧妃,博尔锦吉特氏(?——1670),科尔沁三等公吉阿郁锡之女,幼年被选进宫,尚未册封,于康熙九年四月十二日薨。五月初九追封为慧妃。

  平妃,赫舍里氏(?——1696),孝诚仁皇后的妹妹,满洲正黄旗人,领侍卫内大臣承恩公噶布拉之女,幼年时待年宫中,康熙三十年生下允玑(示字旁),三十五年六月二十日卒,当月追封为平妃。

  良妃,卫氏(?——1711),满洲正黄旗包衣人,内管领阿布鼐之女。一废太子之时,皇八子曾被众大臣保举为皇太子,深受父皇厌恶。康熙曾说:“(皇八子)系辛者库贱妇所生。”(《清圣祖实录》第261卷)辛者库的意思是“管领下食口粮人”,也就是内务府管辖下的奴仆。清朝八旗官员获罪后,本人以及家属被编入辛者库,成为戴罪奴仆,以示惩戒。卫氏本人的祖先当有类似经历,才成为辛者库罪籍。她大约是整个清朝妃嫔中母家地位最卑下者。以此条件,她只能充当宫女,从事一些粗活、重活。与皇帝接触的机会也自然大大少于其他宫女。但她竟然被皇帝看中,生育皇子,说明她的自身条件十分优越,是一位美丽出众的女子。燕北老人《清代十三朝宫闱秘史》里说:“美艳冠一宫,宠幸无比,”而且“体有异香,洗之不去”,即使“唾液亦含芬芳气”。这些传说并不可信,但是起码反映出卫氏的确是位美丽出众的女子,不仅在宫中闻名,在民间也有所耳闻。康熙三十九年,她和瓜尔佳氏(敦怡皇贵妃)一同册封为嫔。康熙五十年十一月二十日去世,享年当在40岁以上。

  宣妃,博尔锦吉特氏(?——1736),科尔沁达尔汗亲王和塔之女,顺治皇帝悼妃的侄女。康熙的表姐妹。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册封为宣妃。乾隆元年八月初八薨,二年九月二十一日奉安。

  成妃,戴佳氏(?——1740),满洲镶黄旗人,司库卓奇之女,处进宫为嫔。康熙十九年生皇七子。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册封为成妃。乾隆五年十月三十日薨,享年当在70岁以上。乾隆六年三月二十四日奉安。皇七子允佑(示字旁),生有残疾(脚跛),康熙三十七年封为贝勒,四十八年晋升为淳郡王,雍正元年四月晋升为亲王,八年四月初二卒,享年51岁,谥曰“度”。

  顺懿密妃,王氏(?——1744),知县王国正之女,母黄氏(1640——1709),为苏州籍人氏,可能是康熙二十八年第二次南巡时带回宫中的女子。康熙二十余年进宫,时年大约十六七岁,三十二年生皇十五子,三十四年生皇十六子,四十年生皇十八子(八岁夭折)。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册封为密嫔,雍正二年六月尊为皇考太嫔,乾隆元年十一月尊为皇祖顺懿太妃,九年十月十六日薨,享年70多岁。次年同日奉安。

  纯裕勤妃,陈氏(?——1754),满洲镶黄旗人,二等侍卫陈希闵之女。康熙三十六年生皇十七子果毅亲王允礼,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册封为勤嫔。雍正四年二月尊为皇考勤妃。乾隆元年十一月尊为皇祖纯裕勤太妃。乾隆十八年十二月二十日薨,享年当在60岁以上。乾隆下旨寇摘缨纬,祭酒行礼;十九年四月二十日奉安。

  僖嫔,赫舍里氏 (?——1702),来贝(一个字,上面是来,下面是贝)山之女。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册为僖嫔,康熙四十一年九月薨,四十四年二月初九日奉安。享年当在40以上。

  端嫔,董氏,员外郎董达齐女。康熙十年生皇二女,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册为端嫔。卒年不详,享年在60岁以上。康熙五十九年九月初九日奉安。

  静嫔,石氏(?——1758),石怀玉之女。康熙五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生皇二十三子,六十一年十二月被雍正帝尊为皇考贵人。乾隆元年被乾隆尊为皇祖静嫔,二十三年六月初八薨,享年当在60岁以上。次年三月二十二日奉安。

  安嫔,李氏,汉军正蓝旗,康熙十六年八月册封。大约在雍正年间去世,享年当在60岁以上。

  敬嫔,王佳氏,康熙十六年八月册封。大约在雍正年间去世,享年当在60岁以上。

  贵人,兆佳氏(即布贵人,?——1717),康熙十三年五月初六生皇五女和硕端静公主,康熙五十六年正月十一日去世,享年当在60岁以上。

  贵人,袁氏,康熙二十八年五月二十七日生皇六女和硕恪靖公主,二十二年七月二十三日生允禹(示字旁),卒年不详。

  贵人,那拉氏。

  贵人,陈氏,康熙五十七年二月初一生皇三十五子允援(示字旁),卒年不详。

  贵人,易氏(?——1728),雍正六年四月卒,享年约70多岁。

  庶妃,钮祜禄氏,满族。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十九日生皇二十女。卒年不详。

  庶妃,张氏,汉族。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生皇长女,十三年二月初十日生皇四女。卒年不详。

  庶妃,王氏,汉族。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生皇十六女。卒年不详。

  庶妃,刘氏,汉族。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日生皇十七女,卒年不详。

  子女

  儿子(按出生顺序)

  爱新觉罗•承祜

  爱新觉罗•承瑞

  爱新觉罗•承庆

  爱新觉罗•赛音察浑

  爱新觉罗•长华

  爱新觉罗•长生

  爱新觉罗•万黼

  爱新觉罗•允禶

  以上各子幼殇,未序齿

  皇长子爱新觉罗•胤禔,固山贝子,原名爱新觉罗保清

  皇次子爱新觉罗•胤礽,(废)皇太子,后封理密亲王(是在雍正时期封的,跟康熙皇帝没关),原名爱新觉罗保成

  皇三子爱新觉罗•胤祉,诚隐亲王

  皇四子爱新觉罗•胤禛,雍正皇帝

  皇五子爱新觉罗•胤祺,恒温亲王

  皇六子爱新觉罗•胤祚,幼殇

  皇七子爱新觉罗•胤佑,淳度亲王

  皇八子爱新觉罗•胤禩,原封廉亲王,后废

  皇九子爱新觉罗•胤禟,雍正四年八月二十七殁

  皇十子爱新觉罗•胤礻我,辅国公

  皇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禌,幼殇

  皇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祹,履懿亲王

  皇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怡贤亲王

  皇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禵,恂勤郡王

  皇十五子爱新觉罗•胤禑,愉恪郡王

  皇十六子爱新觉罗•胤禄,出继承泽亲王硕塞之后

  皇十七子爱新觉罗•胤礼,果毅亲王

  皇十八子爱新觉罗•胤祄,幼殇

  皇十九子爱新觉罗•胤禝,幼殇

  皇二十子爱新觉罗•胤祎,简靖贝勒

  皇二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禧,慎靖郡王

  皇二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祜,恭勤贝勒

  皇二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祈,诚贝勒

  皇二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秘,诚恪亲王

  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即位后为避讳,诸皇子名中“胤”字辈的,改为“允”字(单单十三子胤祥死后雍正将“胤”字还给了他这个终生对他忠心耿耿的弟弟)。

  女儿

  皇长女(1668年—1671年),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生;十年十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张氏。

  皇二女(1671年—1673年),康熙十年三月初九生;十二年二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董氏。

  皇三女,固伦荣宪公主,母庶妃马佳氏。

  皇四女(1674年—1678年),康熙十三年二月初十生,康熙十七年殇,时年五岁。母庶妃张氏。

  皇五女,和硕端静公主,母贵人兆佳氏。

  皇六女,固伦恪靖公主,母贵人郭络罗氏。

  皇七女(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六月初一生,八月即殇。母德妃乌雅氏。

  皇八女(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九生,闰六月殇。母皇贵妃佟佳氏。

  皇九女,固伦温宪公主,母德妃乌雅氏。

  皇十女,固伦纯悫公主,母庶妃那拉氏。

  皇十一女(1685年—1686年),康熙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七生;二十五年五月殇。母温僖贵妃钮祜禄氏。

  皇十二女(1686年—1697年),康熙二十五年闰四月二十四生,康熙三十六年二月卒,时年十二岁。母德妃乌雅氏。

  皇十三女,和硕温恪公主,母敬嫔章佳氏。

  皇十四女,和硕悫靖公主,母贵人袁氏。

  皇十五女,和硕敦恪公主,母敬嫔章佳氏。

  皇十六女(1695年—1707年),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生;四十六年十月殇,时年十三岁。母庶妃王氏。

  皇十七女(1698年—1700年),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生;三十九年十一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刘氏。

  皇十八女(1701年),康熙四十年十月十八生,不久即殇。母和嫔瓜尔佳氏。

  皇十九女(1703年—1705年),康熙四十二年二月十四生;四十四年二月殇,时年三岁。母襄嫔高氏。

  皇二十女(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初九生,十二月殇。母庶妃钮祜禄氏。

  养女,固伦纯禧公主,圣祖弟恭亲王常宁长女,母庶福晋晋氏。

  清皇族后裔在全国分布广泛,其生活状态多种多样,对待“爱新觉罗”姓氏的态度也各不相同。

  不愿提皇族身份

  62岁的崇文区副区长金毓嶂是醇亲王载沣的长孙。他说 “我们家的人都不姓爱新觉罗,都什么年代了,姓那个有点儿古怪。”

  醇亲王载沣的11个孩子中4个是男孩,除末代皇帝

  溥仪外,还有溥杰、溥供和溥任。溥仪无后,溥供3岁早夭,溥杰只生有两个女儿,溥任的长子就是金毓嶂。溥任的次子金毓峑在北京某大学任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的副院长,三子金毓岚是朝阳区和平街第一中学的高级语文教师,还是一位古玩收藏家。

  对于家族中出了两个皇帝,金毓嶂说,这是历史的选择,他的家族对此很不情愿,也很不胜任。“因此我们没有必要总是提起皇族身份。”金毓嶂说。

  为爱新觉罗姓氏自豪

  在身份证上,这位45岁的女画家名叫毓紫薇,爱新觉罗·毓崌是她的正式名字。姓氏的恢复对她的事业有所帮助。“画会好卖一些,”她说,“人家一看,‘爱新觉罗’,就认你的画。”毓紫薇说,自己的画是“有行无市”,大多卖给了朋友。

  毓紫薇是崌亲王奕

  讠宗的第4代孙女,奕讠宗

  是道光五子,即金毓嶂的曾祖父——第一代醇亲王的哥哥。“从心底里,我对爱新觉罗这个姓氏感到自豪,”她说,“因为我们这个家族里出了康熙、乾隆这样的好皇上。”

  难以概括的群体

  关于“爱新觉罗”的姓氏,在前北京市民委副

  主任赵书看来,“正支的皇族后裔很少自己冠以爱新觉罗氏,旁支的就喜欢这么叫,尤其是在书画界。”他给这种现象起了个名字,叫作“时代功利性”。

  在沈阳,60岁的德崇开了一家“爱新觉罗·德崇文化商行”,专门经销清代传统的文化工艺品。如果你叫他“德崇”,他会嗓音洪亮地纠正你:“我是爱新觉罗·溥旻!”不过,他的家谱中的贵族血统要追溯到努尔哈赤才可见到。

  对比几个历史阶段皇室后裔或低调或高调的行为方式,北京市满学会会长阎崇年认为,辛亥革命后,皇族后裔纷纷改姓,建国后的一段时间里又强调阶级划分,因此皇室后裔对“爱新觉罗”姓氏比较忌讳;现在他们以家族为自豪,恰好说明社会心态的宽容与进步。

  至于康熙好像有

  好像在雅安有康熙的后裔全名叫爱新觉罗·玄耀雨

  还有一个,在“红楼梦中人”广州海选中要演宝玉,他叫爱新觉罗·焘鑫,是康熙第十三子允祥的后裔。当年,就是他的祖上抄了曹雪芹的家……

雍正和允祥的儿子之所以反目成仇和乾隆初期的弘皙反叛的案子有关,当时允祥的儿子弘昌站在弘皙那一派和乾隆对着干。因此两个人反目成仇,毕竟都威胁到皇位了,反目很正常

雍正一直给人的感觉是比较冷酷无情,其实吧从和允祥的交往中可以看出来,雍正这个人还是注重感情的。雍正的亲兄弟是十四阿哥,但是因为一些原因,他弟弟并不站在他那边,反而雍正和十三阿哥更亲近些,也就是允祥,并且在雍正争夺储位的时候也是全力支持,甚至当雍正登基以后也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雍正整顿朝政,因此雍正对允祥也是非常好的,让允祥的“允”改回“胤”,在允祥的葬礼上,因为三阿哥没有悲伤的表现,还剥削了他的爵位。可以说两个人好的就像穿一条裤子的。

两个人的后代可以说是反目成仇,雍正的儿子弘历、允祥的儿子是弘昌,后来被乾隆取消了贝勒的位置。这个主要是因为发生于乾隆初期的弘皙逆案,这个弘皙是废太子党的人,当时一般大臣不都是需要站位吗,看你站在哪个皇子的阵营里。因为这个弘皙很受康熙的喜爱,虽然被废了,但是都感觉康熙这么喜欢他,肯定会再次立他为太子的,因此当雍正和乾隆都当皇帝了以后,弘皙不甘心了,不是应该立自己为皇帝,怎么是雍正,因此心有不甘,在雍正是皇帝的时候还能忍受,但是等雍正的儿子当皇帝以后,弘皙就忍不住开始造反了。

弘皙一直在计划着推翻乾隆,但是乾隆皇帝也不是吃素的,很快反击斩杀了弘皙,而允祥的儿子呢正好是党附者,这说明对乾隆不忠心,因为这次的政治站位,使得两个人的后代反目成仇。

胤祥的侠王称号主要是拜二月河先生在小说《雍正皇帝》和改编的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宣传所赐,历史上的胤祥称不上是侠王,历史上的胤祥就像他哥哥雍正赐给他的谥号“贤”字到很贴切,说他是一个贤王倒是比较符合,下面就来说一说历史上真实的胤祥。

胤祥的一生非常传奇,在经历大起大落之后磨练出了贤王性格

二月河先生好像非常喜欢胤祥这个人物,他在小说《康熙大帝》和《雍正皇帝》中对胤祥的生母的出身都做了美化,在这两部小说中胤祥的生母都成了喀尔喀蒙古的公主,他的外公则是喀尔喀蒙古的大汗。

但实际在历史上胤祥生母敏妃章佳氏出身十分低微,敏妃家族世代为镶黄旗包衣奴才,按照当时的社会身份来说胤祥生母家族还属于奴籍。而且敏妃在入宫时是宫女,并不是妃嫔身份,敏妃是以宫女的身份在某次服务康熙的时候被宠幸,结果这一次就怀了胤祥,而敏妃也被康熙纳为庶妃。

因此胤祥的生母敏妃与老八胤禩的生母良妃卫氏出身差不多,良妃出身乃辛者库贱籍,与敏妃家族的奴籍出身基本差不多,所以说胤祥与胤禩一样都是生母家族出身低微,也同样造就了他与胤禩一般渴望证明自己,渴望出人头地,这也就是年轻时代的胤祥。

康熙早期最为勤奋努力且才能卓越的两个儿子一个是胤禩,另一个就是胤祥,他们俩都是因为生母家族出身低微,所以想凭自身努力获得康熙喜爱。

因此胤祥与胤禩一般,自幼就是勤奋好学,努力向父亲康熙证明自己,所以胤祥在长大后越来越受康熙喜爱,而同样也与胤禩相似,胤祥也是做到了母凭子贵。

由于康熙对胤禩的喜爱,所以胤禩的生母良妃被康熙册封为良妃,同样也是出于对胤祥的喜爱,康熙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胤祥生母章佳氏去世后追谥她为敏妃。

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12岁的胤祥第一次陪父亲康熙外出巡幸,一直到后来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一废太子时期,10年间康熙每次外出必定带上胤祥,可见康熙对胤祥的喜爱。

这时期也是胤祥年轻时代最为高光的时期,康熙之所以如此喜爱胤祥也确实是因为胤祥本身文武双全。

虽然历史上的胤祥没有带兵上阵打仗,但根据《清圣祖实录》记载,胤祥曾经陪同康熙狩猎,林中突然冲出一头猛虎,胤祥神色不动护在父亲康熙身前,随后持刀直接冲上去手刃猛虎得到了康熙的夸奖和赞赏,在骑射武力这方面胤祥还是比较不错。

除了勇武,胤祥还写得一手好字,他的书法造诣也非常深厚,曾经康熙让雍正和胤祥一同向群臣展现书法作品,胤祥的书法得到了群臣一致称赞,虽然这其中有阿谀奉承之嫌疑,但是康熙能让他二人在群臣面前展示书法,则说明了二人的书法水平非常不错,尤其是胤祥的书法。

胤祥还能写诗,在皇子时期经常与雍正互赠诗词,既增进了兄弟二人的感情,也得以让胤祥的一部分诗作流传于世。

可以说年轻时代的胤祥比较爱出风头,展示自身的才华,让康熙十分喜爱,按照胤祥这样发展下去,在康熙第二次册封诸子时,胤祥至少也能混个贝子或者贝勒的爵位,但是胤祥却终康熙一朝始终没有封爵只是一个光头阿哥。

这就是因为胤祥在一废太子时期被牵扯其中,以至于胤祥失去了康熙的宠爱,但具体胤祥是在一废太子时扮演了什么角色,史书中对此记载非常含糊。

根据胤禩之子弘旺编撰的《皇清通志纲要》中记载,胤祥在康熙四十七年一废太子时,与大阿哥胤禔和废太子胤礽一同被圈禁起来,只不过胤祥被圈禁的时间很短,很快就被康熙放了出来,但是自此胤祥失去了父亲康熙的喜爱。

但是关于胤祥为何会卷入一废太子中任何史料都没有明确记载,估计应该属于是当时的皇室秘闻。不过按照康熙当时对保护太子胤礽的人都是十分欣慰,比如老三胤祉和老四雍正在一废太子之后都被晋封为亲王,那么如果当时胤祥真的是在一废太子中出于保护太子胤礽而触怒康熙,他不至于后来失去康熙的喜爱,那么既然不是保护包庇胤礽而触怒康熙,那胤祥很有可能是想自己争夺储位参与了陷害胤礽的事情,因此事后被康熙所憎恶。

当然没有任何历史资料能证明胤祥在一废太子时曾经参与陷害胤礽,所以这也只是猜测而已。但不管如何,总之胤祥是在一废太子之后彻底失去了康熙的喜爱,也因此终康熙一朝胤祥都没有封爵,在政治上也没有得到重用。

康熙不止不再喜爱胤祥,还越发的厌恶胤祥,他在给老三胤祉等儿子回复信件时曾经提到过胤祥是不忠不孝之人,众兄弟应该对他严加管束,而且还要对他严加防范。从康熙给儿子们回复的这些话来看,康熙当时对胤祥已经是憎恶至极。

除了康熙对胤祥的厌恶使得胤祥逐渐淡出政坛,还有就是胤祥的身体罹患重病也导致他在康熙晚年淡出政坛。

胤祥的生母敏妃和两个同母妹妹都属于英年早逝,三十多岁年纪就去世了,所以胤祥很可能遗传了母亲敏妃的虚弱身体,他的身体非常不好,在20多岁的年纪就罹患了当时的怪病类似于现代骨结核病的鹤膝风病。

这个病使得胤祥也没有办法在活跃于政坛之上,康熙晚年大部分时间胤祥都是在寻医问药治病之中。

康熙作为老爹还是非常不错的,即使他当时非常厌恶胤祥,但是听说胤祥得病之后他还是派太医对胤祥关爱有加,不过胤祥为人性格极其硬气,每当康熙派御医来探望胤祥的病情时,鹤膝风病犯病时疼痛钻心,胤祥即使当时再疼也是忍着一言不发,从不在太医面前呻吟哀叹,他根本不想借此获取父亲康熙的垂怜。

从这可以看出胤祥的性格隐忍坚毅,也正是在这一时期磨练出了胤祥日后的谦恭谨慎的性格。胤祥年轻时擅长展现自身才华,锋芒毕露,也因此获得了康熙的喜爱,在众兄弟中脱颖而出,但后来胤祥失去了康熙的喜爱,一下从高处跌落低谷,胤祥可谓尝遍了世间冷暖。

因此在经历大起大落之后的胤祥开始逐渐褪去锋芒,知道收敛,明白了在帝王家族应该学会谦恭谨慎,低调内敛,明哲保身的道理。

所以当胤祥到了雍正朝才能如此获得好猜忌的雍正十分信任和喜爱,胤祥在康熙朝的大起大落为他在雍正朝大展拳脚奠定了基础。

胤祥最终成为一代贤王,成了雍正治国得力助手,为“乾隆盛世”奠定了基础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驾崩于畅春园,当天在大学士马齐和九门提督隆科多手持康熙遗诏的拥立下雍正继位登基。第二天也就是十一月十四日,刚刚继位仅一天的雍正就下了第一道圣旨,册封在康熙时期一直没有封爵的胤祥为怡亲王,一般皇子或者皇弟晋封都是从贝子或贝勒开始封起,再高也都是从郡王起,而雍正对胤祥则不一样,直接就晋封亲王,可见雍正对胤祥有多么喜爱。

这主要在于胤祥与雍正自幼的关系以及兄弟两人的处事风格,胤祥在13岁时生母敏妃去世,雍正之后就将半大的胤祥交由哥哥雍正抚养,在这期间奠定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兄弟感情。

雍正继位之后胤祥可以说是雍正众兄弟中最鼎力支持雍正继位的人,他拥护雍正执行新政,是雍正兄弟之中最为铁杆的支持者,这都使得雍正对胤祥无比喜爱和信任。

再者就是两人在处事风格上极为相近,雍正是历史上非常务实的皇帝,他的处事风格也是很务实,而胤祥则比哥哥雍正更为务实。

胤祥明明有着很高超的书法造诣和文学造诣,但是他流传于世的作品非常罕见,这就是因为胤祥不想把有限的时间浪费在这些上面,早年求医治病,身体稍好一些就遇到了雍正对他的知遇之恩,委以重任,胤祥决不辜负雍正,在处理政务上基本是不顾身体虚弱没日没夜的操劳,一直到临死前胤祥还一直关心着为北运河两岸百姓修筑的河堤有没有建好,所以胤祥根本没空去进行文学或艺术创作,这也说明了他极为务实的处事风格。

雍正对胤祥封赏也极为厚重,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曾经一次性赏赐给胤祥23万两白银,但是被胤祥一再拒绝,最终胤祥只接受了雍正13万两白银的赏赐。雍正对胤祥类似的赏金赏银不在少数,而胤祥往往都是婉拒,实在不行才收下,不过胤祥为人生活非常简朴,因此他拿到的雍正赏赐金银除了满足自己的花销之外,他也不置办产业,而是把其余的全都捐赠出来作军费用以研发武器。

雍正时期西北前线战事不断,胤祥为了改良清军装备,自掏腰包研发铁炮,后来铁炮研发成功后胤祥更是将雍正所赏赐的金钱全部拿出来用以购买和铸造铁炮。

因此来说历史上的胤祥是极为淡薄名利,他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人,他不在乎名垂青史,他更在乎的是能替国家办多少实事。

也正是因为胤祥这种极为务实的风格以及自幼与雍正兄弟感情深厚的原因才深得雍正的喜爱和信任。

胤祥对雍正的死心塌地追随换来的就是清朝历史上第一王爷的待遇,雍正赋予了胤祥极大的权力,胤祥在雍正朝为总理事务王大臣兼管户部、造办处、会考府、圆明园八旗禁军、参议军机处决策,胤祥基本等于掌握了当时大清的财、政、军以及人事大权,可以说胤祥的权力在雍正时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几乎等同于副皇帝。

而且胤祥的旌旗仪仗和俸禄都是远高于清朝历代亲王,清朝除了开国之初的摄政王多尔衮比胤祥的权力地位更高之外,清朝历代亲王都没有胤祥这么大的权力以及这么高级别的待遇。

甚至雍正都想在死后与胤祥同穴而葬,胤祥曾经奉雍正之命为其选择福地修建皇陵,而胤祥后来在现今清西陵河北易县泰宁山帮雍正找到了一块福地,雍正非常满意胤祥为他选择的这块墓地,于是雍正想着既然是福地,那不如咱们兄弟百年之后同葬此处吧。

胤祥在经历了康熙时期的大起大落早就看透了帝王家族,所以他是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雍正继位之后杀伐果断,身为帝王的雍正已经没有了兄弟之情,即便雍正如此喜爱和宠信胤祥,他依然非常冷静,不恃宠而骄,不居功自傲,他始终保持着君臣上下之分的界限,所以胤祥一听雍正这么说,赶紧惶恐的跪下婉拒了雍正如此高规格的赏赐。

雍正看胤祥不允又提出在福地旁边单划出一块地作为胤祥子孙后代的家族墓地,胤祥依旧是惶恐谢绝了,最终胤祥恳请雍正在60里外的涞水县赏给自己一块墓地,雍正拗不过胤祥只得准了。

后来胤祥手舞足蹈的感谢雍正,更是迫不及待的派侍卫去涞水县圈定的墓地处拿来一撮土,胤祥当即将土全部吃了下去,以表示感谢雍正的赏赐之恩,这段事迹后世称为“怡王吞土”,是典型的皇家明哲保身的典范。

因此来说胤祥在早年的大起大落的际遇锻炼出了他日后的谦恭谨慎性格,使得他能和喜好猜忌、以对待兄弟残酷著称的雍正相处的很好。

雍正对胤祥可谓是有着知遇之恩,而胤祥也是全身心的去回报雍正的知遇之恩。胤祥在雍正朝身兼数职,工作非常繁重辛苦,但胤祥总是亲力亲为从不假手于人。胤祥在康熙时期就已经罹患鹤膝风这种顽疾,虽然几经医治得以遏制,可是胤祥的身体也变得越来越虚弱,所以胤祥在雍正朝时期身体状况并不好。

雍正四年(1726年)胤祥生了一场比较重的病,四个月间断断续续不能痊愈,雍正帝担忧之下甚至出内帑于宫中设谯为胤祥的病祈祷,但胤祥本身却丝毫没有闲着,四月份上旬忙着州府重新划分、官兵管理以及云南盐务事宜,四月中旬和五月份就亲自去勘探河道,上水利绘图,六月份研究将附近省份粮食调福建以济民,清查当地亏空,七月份又出京,规划新开河道,安排河工。

胤祥在办理公务时和他平时谦恭谨慎完全不同,胤祥是大包大揽,他是本着不推卸责任和竭心尽力的态度去完成雍正交代的差事,即便胤祥后来临终时还在操劳着国事。

在雍正七年(1729年),此时的胤祥已经罹患重病,身体日益衰弱,但他为了修筑好河堤,还是不顾病体残躯,坚持和部属一起翻山越岭勘探地形,同时胤祥还爱民如子,他怕烦扰百姓“常至昏夜始进一餐”。这种身心俱疲的工作状态加重了他的病势。

雍正八年(1730年),胤祥已经病的下不来床了,而北运河青龙湾修筑减水坝要开始修筑了,胤祥本想命人抬着他去现场勘查,但是身体实在不允许了,不得已胤祥将此事交给部属去完成,可胤祥还是为此感叹不已,他对部属感叹“本图遍治诸河,使盈缩操纵于吾掌之上,岂期一病沉废,已矣何言。”

胤祥在临终时已经病的神志不清,但偶尔清醒时还念念不忘的是修筑堤坝的事情,一再叮嘱部属要仔细勘探,否则水患会对运河两岸百姓造成严重的灾害。

胤祥最终没有等来堤坝修筑完成,没有看到运河两岸百姓不受水患侵扰的喜悦,当年五月初四胤祥因积劳成疾去世,享年44岁。

胤祥就好像诸葛亮对刘备父子那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态度去报答他的皇帝四哥雍正对他的知遇之恩和国士无双的待遇,正所谓君以国士待我,我当以性命报君。所以最终胤祥为了报答雍正的知遇之恩还是累死在了工作岗位上。

胤祥死后雍正悲痛万分,雍正特许胤祥死后不用像其他兄弟那样改名为允字,而恢复其本名胤祥,就这样胤祥成为清代唯一不用避讳皇帝名讳的大臣。雍正追思胤祥的功劳,决定打破满清以军功立铁帽子王的规矩,破格给予了胤祥家族世袭罔替铁帽子王的待遇,胤祥也由此成为清朝历史上第九位铁帽子王。

胤祥生前年轻时就与老三胤祉关系不太好,胤祉曾经轻视过胤祥的生母敏妃,并且在敏妃去世时胤祉理发,不尊重敏妃。所以胤祥自幼就与胤祉关系不好,但胤祥后来经历了康熙朝的大起大落,把事情都看得淡了看得开了,他和胤祉的关系稍微有所缓和。

但胤祥去世后,胤祉也不悲伤,还在胤祥的葬礼上迟到了,于是引起了雍正的震怒,雍正决心在胤祥死后替他出口气收拾一下胤祉,因此雍正以胤祉不念兄弟亲情为罪名将胤祉褫夺爵位圈禁于景山永安亭,胤祉被圈禁两年后抑郁而亡。

从胤祥生前死后的待遇来看,可以说雍正对胤祥真的是恩宠和信任有加,但胤祥始终保持着谦恭谨慎,这也使得雍正越发信任和依赖于他,可以说胤祥和雍正是非常绝佳的组合,就如雍正曾经感慨的说过:“朕实赖王翼赞升平,王实能佐朕治平天下。咸谓圣王贤臣之相遇数千百载而一见,今且于本支帝胄之间得之。”

雍正与胤祥的兄弟搭档为后来的“乾隆盛世”奠定了夯实的基础,雍正的功绩至少要有一半的功绩是属于胤祥的,可以说清朝的巅峰“乾隆盛世”是雍正与胤祥兄弟二人共同努力打下的基础。

写在最后

所以历史上的胤祥可并不是侠王,他在康熙朝经历大起大落磨练出来的谦恭谨慎就注定了他不能成为无所顾忌的侠王,但胤祥绝对算是历史上的一代贤王,他辅佐雍正为日后的“乾隆盛世”奠定了基础。

谁能告诉我康熙的家谱?

  康熙共有35子、20女。其中只有24个儿子、7个女儿活到成年。  家族列表  父亲顺治皇帝  长兄爱新觉罗•牛钮,早殇  二兄爱新觉...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