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想追忆一下家族起名的历史我父亲也只是知个大概就知道第一个字是姓第二个字是你的辈分第三个字才是
朱元璋曾经这么干过,其他家族也可能有模仿,而且每个姓、同一个姓的不同房头的辈分排行都不一样,就你的问题,讲的不够清楚,实在无法解决。跟你说说朱元璋怎么拍的吧
朱元璋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在明教里面还是学到了不少神秘谶纬之术,他给自己后代取名所立的繁琐而又有趣的规范,就很值得研究。
首先,我们要知道五行相生的原理: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其次,我们知道,过去修家谱,每一代都有一个辈分字,名字中间一个字就是这个辈分字。如赵匡胤、赵匡义,我们一看就知道是兄弟俩。
朱元璋的总体思路是以“木火土金水”来为后代辈分排顺序。他有有26个儿子,每个儿子的名字都是木字旁的,他给每个儿子定了一个辈分表,每个表20个字,从他的孙子开始依次向下起名字。分别是:
太子(朱标)家: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秦王家: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存,辅嗣资廉直,匡时永信惇。
晋王家:济美锺奇表,知新慎敏求,审心咸景慕,述学继前修。
燕王(朱棣)家: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周王家:有子同安睦,勤朝在肃恭,绍伦敷惠润,昭格广登庸。
楚王家:孟季均荣显,英华蕴盛容,宏才升博衍,茂士立全功。
齐王家:贤能长可庆,睿智实堪宗,养性期渊雅,寅思复会通。
鲁王家:肇泰阳当健,观颐寿以弘,振举希兼达,康庄遇本宁。
蜀王家:悦友申宾让,承宣奉至平,懋进深滋益,端居务穆清。
湘王家:久镇开方岳,扬威谨礼仪,刚毅循超卓,权衡素自持。
代王家:逊仕成聪俊,充廷鼐鼎彝,传贻连秀郁,炳燿壮洪基。
肃王家:瞻禄贡真弼,缙绅识烈忠,曦晖跻当运,凯谏处恒隆。
辽王家:贵豪恩宠致,宪术俨尊儒,云仍祺保合,操翰丽龙舆。
庆王家:秩邃寘台鼒,倪伸帅倬奇,适完因巨衎,骘眷发需毗。
宁王家:磐奠觐宸拱,多谋统议中,总添支庶阔,作哲向亲衷。
岷王家:徽音膺彦誉,定干企禋雍,崇礼原谘访,宽镕喜贲从。
谷王家:赋质僖雄敞,丛兴阐福昌,笃谐恂怿豫,扩霁昱祯祥。
韩王家:冲范徵偕旭,融谟朗璟逵,亶韶愉灏慥,令绪价蕃维。
沈王家:佶幼诠勋胤,恬珵效回瑝,湜源諲晳暐,圭璧澈澄昂。
安王家:斐序斌廷赏,凝覃浚祉襄,恢严颛辑矩,缜密廓程纲。
唐王家:琼芝弥宇宙,硕器聿琳琚,启龄蒙颂体,嘉历协铭图。
郢王家:伟闻参望奭,箴诲洎皋夔,麒麟馀积兆,奎颖晔璇玑。
伊王家:颙勉諟訏典,褒珂采凤琛,应畴颁胄选,昆玉冠泉金。
靖江王(朱元璋侄子)家:赞佐相规约,经邦任履亨,若依纯一行,远得袭芳名。
然后朱元璋又规定,从孙子辈开始,每一辈的第一个名字使用辈分表中的字,第二个名字必须带有一个五行的偏旁或组成部分,并且以火土金水木为顺序依次循环。
我们实际来看一看明朝帝系表,从朱元璋的孙子辈开始,建文帝叫朱允炆(“允”字来自太子家的辈分表,“炆”字是火字旁)。但是后来建文帝的叔叔朱棣反叛,夺了侄子的天下,帝系又转到了燕王家,于是我们看到了明仁宗叫朱高炽,是高字辈的火旁,宣宗瞻基,是瞻字辈的土旁,英宗祁镇,代宗祁钰是祁字辈的金旁,宪宗见深,是见字辈水旁,孝宗佑樘,是佑字辈木旁这个时候五行转了一圈了,又从火重新开始,于是武宗厚照,世宗厚熜是厚字辈的火旁,一直传到由字辈的木旁,朱由校和朱由检为止,明朝灭亡。
汉字中四点水其实原本是“火”字,后来演化成了四点水。如焦、熬、煮、蒸、热、烈等。照原字为“炤”。
由于崇祯自缢,太子被杀,导致南明小朝廷帝王们的出身非常复杂,既有帝系的福王(朱由崧)、桂王(朱由榔),也有唐王家的朱聿(金粤)(括号内为一个字,左金右粤)、朱聿键(二人也称唐王),还有鲁王家的监国朱以海。在这种时候就能看出老朱的数字编码的优势了:是不是帝系,关系亲疏远近,辈分高低,从名字上就一目了然,真正是“所见即所得”。在这儿八卦一下:南明几位小皇帝的结局与他们的名字似乎有某种神秘的关联,清人刘献廷的《广阳杂记》中记载,朱聿键终于福建,朱聿(金粤)终于粤西,朱由榔终于夜郎,朱以海终于海外,这样的巧合真有意思,也说明老朱家起名字的功力不一般,和曹雪芹有的一拼。
明朝灭亡后,很多皇族为了逃避满清的追杀,纷纷改名,因此后来也就没有再严格遵守这一规范了,但是有的皇族还保留着这个传统,像电视剧《皇太子秘史》里面提到的朱三太子朱慈焕,根据名字就可以得知他是正宗帝系传人。另外,像我们的前总理朱镕基,通过查阅辈分表和五行流转顺序可以得知,他应该是岷王家的第十七代孙。
最后还有几个小问题很有趣,也在此讨论一下:
一、朱元璋只想到了五行相生,没有想到五行相克,其实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这么说来,有明一代,始终是父子相生,祖孙相克。不知朱元璋以及他的子孙们想到这点没有?
二、朱元璋自己是五行中的哪一个?史书中好像缺乏记载,有人说他属“金”,应该不可能,否则金克木,他还为什么要把儿子辈定为木呢?难道太子朱标真的是这样被朱元璋克死的吗?其实,以五行为后代定名,古已有之。我们要注意的是南宋大儒朱熹,他给自己的后代明明就是以五行为偏旁的,我猜测可能朱元璋因为出身低微,小时候连名字都没有(朱元璋小名朱重八,朱元璋是别人给他取的名字),所以发达之后竭力要掩饰自己的贫寒出身,左思右想可能觉得把朱熹夫子拉过来当爷爷要风光一些,可能朱熹的传人到朱元璋这一代正好是属“水”,否则就没法合理地解释为什么朱元璋给儿子取名以木开头。
三、另说元朝属金德,明朝灭元朝,应是火德。“明”这个国号有传说指出是“三重火”,明是汉人王朝,汉朝是火德,称为炎汉,两重;明朝天子姓朱,朱是赤色,赤色属火;又明字拆开是日月,日者阳之极也,日配朱色,也成一火。如此说来,朱元璋应属“火”,但“火生土”,他的儿子应为土字旁,也不符合前面所述。
后来在明朝灭亡了后,也许逃避清政府的追杀,可能很多皇族的人放弃了这些起名字的传统,但是的确有很多人保留着的~以前看见朱镕基的时候觉得他的第二个字很怪~又是土旁,联想到他可能是朱元璋后人~所以就去查,果然在岷王的世袭表中某一句话的第二个字发现了这个镕字,如果按照规则,这个字应该搭配土旁,而且后来查岷王的世袭表,这个镕字出现的辈分,差不多就应该是这个年代~所以这位前总理有很大的可能性是朱元璋的子孙~
[历史]缅北的明朝遗民――果敢族
缅北的明朝遗民――果敢族果敢族是明朝遗民,根本是汉族;而在缅甸***中真正的缅甸人很少,主要是少数民族佤族人(大约百分之七、八十),这也是强迫小数民族迁徙原因之一,至于如何搪塞西方国家指责”强迫小数民族迁徙”的罪行呢?恐怕禁毒便是一个绝佳的借口,反正指责缅甸种植**的也是西方国家。
缅甸和中国现今虽保持着友好,但踪观中、缅近代的边界纠纷及现今进行中的强制掸邦内汉、佤、傣族大迁徙,和美国的对华围堵策略,我们不能不为缅甸在不久将来投向美国而作好准备。缅甸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投入美国怀抱的走向,是不会随着中国的主观意志而转移的,中国唯一能做的就是作好进兵缅甸讨回1960年10月中缅两国政府签定边界条约和1941年国民政府与英国签定的《中英滇缅南段界务换文》所失去的南坎,即盂卯三角地(面积约二二○平方公里,八十五平方英里)、江心坡及江心坡以西与印度阿萨姆省接壤的中国藩属的孟养土司控制的大片土地等地区,上述这两片土地相加比台湾还大一倍。此外还要在东掸邦建立一个包括大比数汉族在内的掸邦共和国(掸兰共和国)Republic of Shanland政府以对抗即将到来的亲美翁山苏姬政府,这会对中国起着重大的战略作用。
果敢县(又名麻栗坝)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和缅甸东北部的交界处,与云南的龙陵、镇康、孟定接界,全境面积约五千一百平方公里。原来在缅甸北金三角的掸邦果敢特区,主体民族不是傣族,而是果敢族;他们绝大部分实际上是中国汉人,如今这些汉人在金三角被称做是果敢族。若向上追溯,果敢族的“根”在中国,是中国的汉族。因此在整个北金三角地区,无论世事如何变幻,汉文化的脉络始终未被阻断。此果敢县是位在掸邦即金三角境内,处于萨尔温江以东并和云南省耿马掸族佤族自治县相连。那里的封建领主制是一种特殊形态。土司姓杨,既不臣服于清朝皇帝,也不受制于英国殖民政府,依靠萨尔温江这一天险傲然独立,却也自我封闭了几百年。1968年以前,那里地方政权机构的官职,依然用明朝武官的官职来命名,如守备、千总、把总之类。老百姓的服装仍然是明朝时的汉装,信奉的是文圣孔子和武圣关公,由于他们是明朝皇族和士大夫的后人,故一定保留了相当明朝官话。这在世界史上是一个特例。因为缅甸政府正在进行
民族强迫大迁徙,最近又移民一批果敢汉人约1,700人从掸邦北部强迫迁徙到掸邦南部泰缅交界的地区。除了从明代的汉族遗民即果敢族,东掸邦地区有着很多其巷他来源的汉族人口,如国民党的孤军和眷属、文革时逃往缅甸的知青和改革开放后大批移居金三角中缅边界缅甸一侧的汉人,在金三角汉人总数应该不下一百多万。它是“中原文化”崩溃裂变后,在边陲异域的一种扭曲的延续。公元1659年,清兵的铁蹄如疾风一般叩响了明王朝的残山剩水,南明的末代皇帝永历帝在死忠的孤臣黔国公沐天波(开国元勋沐英的后代)及其部下的簇拥下,逃进了滇缅边境的野人山。“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缅王,忽闻中华上国的天子驾临,受宠若惊,即派仪仗队来接,旋踵便觉不妥,就“慰留”贵客于缅北山区。落草的凤凰不如鸡,这群中原皇孙与卿相不得不一夕数惊地潜伏于斯,幸有来自缅京的米粮接济,不至于采野薇而食。次年缅京老王驾崩,新王继位。他没那幺胡涂,深知国邦里养着一群祸胎,早晚会殃及池鱼,便派精兵夜袭,一举将几十名臣乱刀砍死,永历帝被囚禁。果然,同年底平西王吴三桂的大军已饮马怒江。缅王即献出永历帝,后那位亡国之君在昆明五华山被吴三桂用弓弦勒死于缅桂树下,中国的又一轮朝代更迭就此正式打上了句号。然而,在缅甸境内,事情并没有了结。当时,前后脚追随永历帝逃入缅甸的南明军民有万余之多。明灭后他们继续逃亡,藏匿于缅北的热带丛林之中,其中有一杨姓武?高手,其曾祖先是沐英将军长驱入滇时的帐前骁将,此后多少代镇守滇边,对西南的民情
地理了若指掌。在缅北竣酷的环境中,杨氏终能统领起各部南明遗民,逃避清兵的追杀,与当地土著红刀子进白刀子出地“打冤家”,憨厚而失之蒙昧的土著人斗不过这群“客籍”,渐渐退入野人山深处,一个华人的社团从此崛起于缅北高原,住民繁衍至数十万之多,。其后,缅甸王正式承认了杨家的实际地位,封为果敢(地名)土司王,自此,统治缅北一个多世纪的土司王朝,无论英国人、日本人都未能撼动其百年基业。直至1962年,杨家才与吴奈温将军达成协议,交出土司官袍和印玺,实行地方自治。
果敢曾滋养、诞生一代毒枭“罗星汉”,此人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纵横金三角,与毒品大王坤沙争霸,面对全世界各地媒体侃侃而谈“鸦片”和“***”。如今,果敢方面的毒品生产、加工、制作、贩卖,在整个金三角地区究竟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占多大的比例,没有科学的统计和明确的说法。果敢县地图上只如星点一般,很不引人注目。然而,有多少人知道:在她百年来的历史上曾经历过千辛万苦,千难万险;有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有无数可敬可爱的英雄!缅共治理果敢的二十年中,大体和土司时代相仿。治安良好,夜不闭户。百姓照旧种大烟,生活安定,尤其是不闻枪炮之声,百姓心情也就随生活之安定而舒畅了。1969年3月,滚弄交通公路受缅共阻断,补给困难,缅政府决定放弃果敢,撤守滚弄。当时协助政府军的地方自卫队为不留兵源和财产给缅共,竟强迫果敢人民搬迁,限三天
内全搬家,否则以“投敌”治罪。时为农历3月,正值鸦片收获旺季,命令即下,谁敢不从,只好忍痛尽弃,遵命搬迁,扶老携幼,徒步向滚弄前进。自大水塘街起,至西山区各寨、新街、下坝区等地,都属搬迁之列。其间烧毁新街及大旺地,总计到达滚弄的百姓共三千余户,暴晒于江边广场达一月之久。以后,大部分迁到腊戌、南闸拉一带定居,少部分 因无力谋生而迁徙不定这里要提及的是果敢大搬家,负责防守大水塘街的一名自卫队指挥官已接到放火的命令,他一念之仁,没有纵火,只叫百姓赶快同自卫队一道撤退,才保住这条街及许多寨子免遭损毁。1969年,政府军放弃果敢,随行强迫搬迁者达
五千多家,是果敢有史以来空前大迁徙。4月以后,果敢分为两个制度不同的地区,政府军守住滚弄附近一部分;南帕河以上由缅共统治的果敢县也逐渐强大。1970年11月,缅共以果敢为基地,出动野战主力三千八百六十人大举进攻滚弄,企图瓦解怒江东岸的政府军。相持四十二天,政府军由仰光运来一零五口径重炮,使用飞机空投炸弹,人民军伤亡惨重才撤退。在土司时代凡满十六岁至四十岁的男丁,一律服三年一换的兵役。在役士兵,家中免去一切赋税和摇役,如有要事还可由自己兄弟暂时替换,家属在村寨中受尊敬,甚至连头人也会礼让三分,服役期满回家,上述优待随之取消,照旧为民。可是既然当了三年士兵,所见所闻自然要比别人开通一些,一般说来,只要能循规蹈矩,不作威作福,大家会对其礼遇和尊敬的。征兵制的好处是:人民对当兵无所恐惧,三年一满就可以回家,而且明说当兵,实际上没有打仗机会,根本无危险可言。既然受过军训,至少学到点军事常识,军人气息总比老百姓强些,一旦有事,立可应付。土司行此策,旨在全民皆兵。果然,1963年果敢上司抗缅成立总指挥部时,几天内就征集兵源三千多名。这些以往老兵,不必怎样训练,即可编组成队,执行战斗任务。士兵有事请假回家,还可以带枪回去,期满归队又带回来,此乃果敢兵役上一大特色。今天,不论在果敢境内哪里,问起三十岁以上男人,可能有百分之八十以上都当过兵。二十年来果
敢籍官兵伤亡数包括缅政府和缅共何止两千人?!上自六十年代副总指挥杨振业、杨振纪;下至排长、士兵,或战死于疆场,或争权内弘致死,或被刺杀。这些人之死,是非功过,留待果敢后人去定论。不过,他们都是耍枪炮而死,不同于老百姓的正常寿。1989年2月28日下午我们跟随彭家声副司令员已从贺岛秘密来到老街。在果敢籍高级
南明小朝廷只得弃滇都昆明,经保山、腾冲一路败退进人缅甸。虽然南明的大西军战事一再落败,但在此期间却冒出了一个骁勇善战的罗姓将领,此人的第十代子孙罗星汉成为后来威震金三角的大毒枭。 据《明史》记载:朱由榔带1500余人由腾越 (腾冲)西逃,进人缅甸瓦城 (即曼德勒近郊的古都阿瓦),观望形势的缅王慰留贵客于缅北山区。1661年缅京老王驾崩,新士莽白继位,他看清形势,派精兵夜袭,砍死了南明数十名遗臣武将,囚禁了永历帝。这在历史上被称为 “咒水之难”。1662年,吴三桂率清兵十万之众饮马怒江、直抵缅甸瓦城城郊,莽白立即将永历帝及其母、妻、妄送交清军,以免惹火烧身。朱由榔被押解回昆明,囚禁在蓖子坡头的金禅寺(今利民巷)内。康熙元年(1662)四月,永历帝被吴三桂用弓弦在今称逼死坡的地方勒死,南明王朝宣告彻底结束。 昆明百姓出于对吴三桂叛国降清的义愤,将永历帝遇难地蓖子坡改称为逼死坡。清云贵总督认为有损大清声誉,遂于道光年间将逼死坡改为升平坡,并勒石立碑以宣扬其升平盛世,但民间仍称之逼死坡。后云南都督蔡锷将军以三迤士民的名义,在逼死坡头立“明永历帝殉国处”石碑一方。石碑一度失落1983年幸得找回,如今又重新立在坡头。 南明的残兵数干人选到了一个叫麻栗坝的地方,这地方在缅语里的意思是最野蛮的地方,即今缅甸果敢县,隐姓埋名深居下来。今天果敢地区的汉人系这些明末官兵的后裔为主体,其中有一姓杨的武术高手,其曾祖先是沐英将军长驱人滇时的帐前绕将,此后历代镇守滇西南,对西南的民情地理了若指掌。杨氏成为当地土司,统领起各部南明遗民,逃避清兵的追杀,与当地土著红刀子进白刀子出地打冤家,憨厚的土著人斗不过这群来势汹汹的“客籍”,渐渐退人野人山深处,一个华人社团崛起于缅北高原,繁衍至数十万之多,其后果敢土司和莱莫土司均延承了中国封建王朝封洁的官僚体系。直至1962年,杨家才与奈温将军达成协议,交出土司官袍和印玺,实行地方自治。 早在明代中斯,国势强盛,中央帝国西南周边的各少数民族部落纷纷纳贡称臣,接受明王朝的节制。在云南与现今属缅北克钦邦、掸邦接壤的地方,明王朝采取以夷治夷的方法对偏远之地的“蛮夷”进行统治。明王朝在此设立了6个宣抚司、宣慰司,其中两个是在目前缅甸版图上的孟洋和木邦 (明朝末年1602一1606年间,缅人趁中国改朝换代的内乱之机,举兵向北进攻,先后攻占了八莫、孟洋等地)。在明朝中叶,它的统治范围很广,萨尔温江的上游是中国的内河,而现今的伊洛瓦底江上游的一部分也在明王朝的统治范围。在伊洛瓦底江边的人莫,明朝设立威远营,曾在此筑坛誓众,其誓词日:“六慰拓开三宣恢复诸夷格心求远贡献,洗甲金沙藏刀思窟不纵不擒南人自服”。 1593年,云南巡抚陈用宾受命用武力收复了蛮莫(八莫),为了加强边防,陈用宾在腾越州边界筑起了八关,即神护关(今云南腾冲县西北动卡山)、万切关(今云南盈江县西北动弄山)、巨石关(今丢南盈江县西北息马山)、铜壁关 (今云南盈江县西北布哈山)、铁壁关 (今云南陇川县西北)和虎距关、汉龙关、天马关(清末中英勘界时,三关划归缅甸)。这八关的关址距当时中缅边界数十里至数百里不等。 作为南明永历帝副将的罗氏后代,因永历帝的落败也随之沉沦,到了罗家第四代即立下祖训,隐瞒其祖上曾是永历帝宠爱副将的历史。所以,虽有家谱传世,但由于族人严格守训,致使其家世愈加鲜为人知。到20世纪初叶,永历帝身边罗副将家已传至第八代,1916年冬,罗家第四个儿子降生,这就是后来在缅北地区赫赫有名的罗四老板。罗朝兴。1934年,年满18岁的罗朝兴娶妻段氏,共生有四男一女,长子即1935年出生的罗星汉(缅名畏蒙),次子星堂,三子星期,四子星杰,长女星蕊。罗将军第十代后裔的罗星汉,日后成为便会三角毒名扬天下的世界头号大毒枭。 明清时朝,在宣抚目的设置下,又设有部落土司。果敢土司只是木邦宣慰司下辖33个土司之一。一百多年前,果敢一杨姓大户,每年替代当时叫大伙头的陈姓土司前去木邦述职,捐交一年的门赋、烟课,跑来跑去与上头混熟了,后来木邦宣慰使将这名姓杨的青年任命为果敢土司,陈氏的职务被莫名其妙地顶替了。至晚清光绪初年,麻栗坝才有正式任命的土司一职,首任土司叫杨国正,他的子孙后来一直世袭土司至最后一任。清末,后来英国王室也对缅北的土司王朝制下的人事变动统统予以册封追认。现在在果敢老街的大庙、大水塘两处,还存有当年清廷与英缅政府封话果敢土司王的两块碑。 这一时期还有一部分汉人进入了果敢地区定居,他们主要是古代来往于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马帮商旅,其中以云南、贵州、四川人居多。而后,二战中被打散的国民党远征军的散兵游勇流落缅北,辗转来到果敢华人区定居。因此在缅北果敢地区一带,人们的籍贯不仅有云贵高原,还有湖南、湖北、浙江、江苏、江西等地。永历帝事件后不久,在今腊戍以北的登尼,清政府也仿明制,设立了木邦宣慰司一职,命当地土司 “世守其地”。但忙着应付反清复明和内乱的清廷鞭长莫及,多数时统而不治,缅北成了飞地、化外之邦。1897年,英人与清王朝谈判定界,果敢被划人英属缅甸。
果敢南部就是后来因坤沙而闻名于世的菜莫山,它虽然在地理上属于当阳,但与麻栗坝却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历史上,莱莫土司、果敢(滚弄)土司均承袭了明清的祖制,所不同的是,莱莫山由于是缅甸掸人的聚居区,汉掸文化交融在一起,而果敢至今仍保存着较完整的华人传统。无论从文化底蕴,还是对于族系的认同上,这些地区的大多数百姓几乎部称自己是华人。连坤沙都曾对外宣称过自己祖上第八代,是从中国云南到莱莫山的汉人,其父娶了当地掸族(与中国傣族、泰国泰族系同一民族)女人为妻,生下了混有汉掸血统的坤沙。对于任何外部势力,这里都存在一种天然的抵制与排斥。这也是作为缅甸少数民族的果敢汉人始终与缅人没能完全融合的原因。 当地华族与缅北少数民族各按自己的习俗生活着,在缅北,种植**、生产鸦片已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鸦片经济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到20世纪40一50年代,逐步形成了当地少数民族以种植为主,旅缅华族收购、贩运为主的格局。华族因此所赚得的钱远远超过了当地土著民族。 20世纪初朝杨国正主政时,正值麻栗坝大烟土声誉鹊起之时。因出产优质鸦片,果敢由此而商业兴旺,社会繁荣,人口也大大增加,并诞生了整个金三角地区最盛大的烟会,成为缅北当地一年一度最为热闹的鸦片集贸盛事。每年到鸦片上市交易的时节,从中国四川、云南远道而来的马帮,印度、泰国来的商贾,云集果敢老街贩运大烟土,交易活动中还有一系列的其他商品交易和传统的民间文化活动,久而久之形成闻车中国西南和金三角的鸦片烟会,时间为十天半月不等。从中国远道而来的老板和马帮,一般是将生产工具、丝织品和器皿等运来果敢贸易,再换成大烟土运回云南。从泰国、印度来的商人则以贩卖日用百货为主。英国人则以兜售洋货为主。烟会越办越红火,成为果敢仅次于传统节日的一大盛事。 在烟会上最抢手的商品当然是大烟土。20世纪40年代以前,烟会上最为活跃的主角,是常常手持文明棍的英国人。英国人雇用的马帮,被当地人称为赶洋脚,这是当时一件大大有利可图的事情,马帮帮忙贩运一趟,获利比平时跑单帮高出2一3倍。土司杨家更加热衷于烟会。因为每年此时他们的马帮不仅可以大赚一笔,还更进一步密切了与英国人的关系。作为土司署,每年的烟会是署内最可观的一笔烟课,成为其最重要的财政来源。当地的烟课,几乎是果敢上交缴掸邦土司税赋的惟一来源。 作为果敢政治经济中心地带的老街,尽管是一条小街,却因烟会而赢得多年的辉煌。百年来,整个果敢出产的鸦片几乎全是以老街为集散地。由缅甸经滚弄运往中国的货物,也是以老街为中转站。在20世纪40年代初钥,整条街商号林立,其中包括云南最大的永昌祥、复协和、茂恒等大公司设的分号,每天进出骡马数以千计。 果敢土司杨家与大户罗家、苏家因此而暴富起来。罗四老板罗朝兴在婚后将家产的大部分投人到马帮运输业之中,他先后添置了200多匹骡马,成立了一支20余人的武装,干起了从腊戍、当阳、东枝等地向泰国清莱、渭赛一带运送鸦片的买卖,有时也帮人运输一些土杂干货之类。 日本战败后,英人重返缅甸。为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缅甸国内展开了风起云涌的独立斗争。以民族英雄昂山将军为首的自由同盟,推动了人民的反英浪潮。掸族、克伦等少数民族,是英国统治的获益者。在缅人奋起反英之时,整个掸族居住的掸邦,也由于自身的利益而进行了积极的活动。 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变局,果敢土司杨振材等人招兵买马,扩充武装,以防不测。果敢华人纷纷响应,捐款捐物,拥戴杨振材成立果敢地区自卫队,许多青壮年果敢人加人自卫队行列中。二战中,中国远征军(以青年学生组成)流散的老兵,也在缅北各地依托华族的力量,办起了各种华文学校和训练班。在果敢,罗星汉原来就读的官立小学50年代成为反共军事学校。罗星汉时年13岁,彭家声也未满14岁,教官是国民党黄埔军校生老兵。在这个训练班快结束时,罗、彭等人己经练就了一身本领,走马枪,游击作战,几乎无所不精。军事培训班结业后,所有22名学员均被授予少尉军衔,罗星汉是最小的一个,当年只有14岁多一点。他和彭家声均被分到果敢自卫队中任分队长、小队长,开始了在金三角地区的滚打。而彭家声更是由此开始了在果敢起伏47年的历程,最终赢得果敢王的称誉,成为近代历史上控制果敢时间最长的人物。后来的坤沙也是在这所学校就学毕业。这里的授业,造就了日后三人化诧金三角的本领。 1942年以前,果敢土司署管辖本地治安与司法的是由二三十人组成的“红包头”,这是一支服装怪异的警察队伍,头裹红头布,据说是仿英人雇用印度巡捕的头饰而来,身上皂白相间的服装与腰中的弯刀,却又是清代衙役的装束。这支兼容了大清与英殖民色彩的搞笑队伍,由果敢传统的门赋与烟课等税捐供养。1942年日本侵占缅甸后,为抗击日本侵略军,果敢的红包头改名称自卫队。当时果敢第四代土司王杨文炳,在危难之际坚拒日寇诱惑,毅然在果敢竖起抗日大旗,并在1942年3月赴重庆拜晤当时领导中国抗日的领袖蒋介石,宣称三百年前(明朝)同出一宗,绝不当出卖汉民族的败类,后被授予果敢地区抗日自卫队少将司令一职。
中国远征军迸人缅北及果敢后,将其改编为第20集团军果敢自卫队,并配发枪支弹药,自卫队因此发展到1000余人,在与远征军配合作战中,先后与日军直接对抗上百次,牺牲了150余人。最辉煌的一次是在大水塘地区与中国远征军联合对日作战,打死了日军一个联队1000余人,果敢自卫队因此留下了抗日的良好口碑。因为有了这支队伍,那时的缅北地区始终高悬着英国米字旗和中国的青天白日旗。直到1948年1月缅甸正式独立,土司王杨文炳参加了缅甸立国的班弄会议,果敢人因其浴血抗战、保土有功,而获新生的缅甸政府承认,果敢族被写进了缅甸国册,它成为缅甸在缅北人数最少的一个少数民族。杨振材两兄弟分别当选上议员、下议员兼地方长官,他们提出缅北华人应加入缅甸国籍,在议会获得通过。但1950年颁发缅甸国民身份证时,缅北果敢一带的儿十万华族中,仅有1万余人愿意领取,华人的向心力还是北方的中国。杨振材后来官至缅甸掸邦财政厅长,而果敢县长一职则多年由杨家兄弟轮流坐庄。 因抗日有功,1947年英王乔治六世向杨文炳颁发了英帝国勋章。之后仅保留百来号人的队伍守土自治,但自卫队的称谓就此延续下来。以后随着形势的发展,自卫队的功能逐渐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或为果敢领导层内斗的工具,或为缅甸政府所利用,或成为毒案如罗星汉拥兵自重、演变为护卫鸦片运输的武装,或成为如彭家声与政府对抗的民族武装。 1941年,杨文炳被英国人接往印度加尔各答“度假”半年。后由与他一同回到果敢的英国文官宣布:由于杨文炳长子天折,次子杨振材为“印袭官”。英人采用中国封话制,由此确立了杨家最后一代土司的地位。在杨氏家族中,不能不提到人称杨二**的杨振材之妹――杨金秀。这不仅因为杨二**有传奇式的经历,而且罗星汉等人的幌起与她有着密切关系。杨二**生就一副倔荤性格,自幼习文练武,成年后走马贩运烟土(杨二**终生未嫁,现居缅甸仰光,记者2002年4月在金三角采访时,年已70多岁的杨二**正在住院,已进人生命的弥留时刻)。她拥有约200人的武装马帮,而这支武装的队长,就是罗四老板的大公子罗星汉。罗星汉比杨二**小十多岁,但得益于土司杨二**的名声和自身的才干,个人势力得以迅速成长。 罗星汉等人凭自卫队武装拥兵自重,自立门户。果敢形成三大势力主导天下的局面,一是杨振声的反缅武装,其中一部分在泰国由杨振业领导;二是罗星汉受政府扶持的自卫队武装;三是彭家声领导的由年轻人组成的反缅武装。随着民族矛盾的日益激化,缅甸政府加紧了对果敢地区的控制。1958年,政府军一个连进驻果敢大水塘。1963年8月17日,缅甸军事侦探部及东北军区同时行动,对果敢地区头面人物进行了搜捕,杨文灿在仰光、杨振材在腊戍、杨二**杨金秀在仰光、罗星汉在缅东几乎同时被抓。缅军第77师大规模集结完毕,开始向果敢地区快速挺进。 1965年6月,赋闲在家的彭家声秘密成立了果敢人民革命军,他们在果敢百姓中赢得了支持,并公开与政府军对抗。彭家声与其弟彭家富统领大约150人的武装,于1968年1月1日打着缅甸***人民革命军的旗号,重返果敢。从此,果敢开始了缅共二十余年的统治。 1968年,缅共首先攻占果敢地区,至1972年果敢已经完全成为解放区根据地。果敢县的建制成为20世纪70年代缅共统治区的一个缩影。
记者在果敢见到现年30岁的果敢大竹管人氏罗星伟,他在果敢老街和胞兄开小铺做杂货生意。以前他们在大牛场住,以玉米、茶叶、谷子和种**为生。他家和罗星汉同出一族且同辈,按辈分年纪应叫罗星汉哥哥,只是由于罗星汉毒名显赫而不愿和他来往。罗星伟长年当兵打仗,平时沉默寡言,但是对地图非常熟悉,有些文化。据罗星伟回忆说,原来这里是原始森林。明末清初,永历帝被抓走后,数干随从有的降清,有的逃亡,但大部分人为躲避围剿来到果敢定居。系出名门的这些明朝将官后裔一律隐姓埋名。罗家先辈是深得永历帝宠爱的南京名将,到了家族第八代,也就是罗星汉的父亲罗朝兴,才重立祖宗牌位。 据他解释,果敢是掸族语,“果”是九的意思,而“敢”是人家的意思,合起来就是九户人家的意思。果敢族的英文名称为“Kokang”,在雅虎网站上解释为 “居住在缅甸金三角的一支来自中国的少数民族”。果敢人对自己的解释却是:“果”等于果断,“敢”等于勇敢。“果断而勇敢”就是今天果敢人对自己族名的宣示。归来吧,我们的同胞;归来吧,祖国的热土。
大明朝的国姓一直是朱,皇帝的赐姓也都是朱,从来没有郑为国姓来赐姓的事情。这里造成误解的原因主要是郑和也就是马三保,确实是皇帝赐姓的郑,而郑成功人家本来就姓郑,皇帝的赐姓是朱。
下西洋的郑和、收复台湾的郑成功。凑巧这两位都姓郑,也是名气最响的两个,所以很多人都误以为大明朝皇帝明明姓朱,为啥郑就成了国姓。
郑姓,在古代和朕相似,有犯尊卑忌讳,皇上赐姓,代表是国家赐给的你姓氏,所以叫国姓。
扩展资料:
大明朝的国姓一直是朱,皇帝的赐姓也都是朱,从来没有郑为国姓来赐姓的事情。这里造成误解的原因主要是郑和也就是马三保,确实是皇帝赐姓的郑,而郑成功人家本来就姓郑,皇帝的赐姓是朱。
整个大明朝,赐姓次数最多的皇帝,当然是开国皇帝朱元璋。很多跟着他打仗的将军、手下,都被赐姓朱。还有就是靖难之役当上皇帝的明成祖朱棣。
参考资料:
朱由榔是南明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榔是崇祯皇帝的堂弟,是万历皇帝朱翊钧的亲孙子,后来朱由榔以及亲眷25人被吴三桂杀死在昆明的篦子坡。朱由榔有后代吗?朱由榔一共娶了四位妃嫔,这四位妃嫔一共为朱由榔生育了七个儿子,这七个儿子四位早夭,其余三位都长大成人,其中一位被吴三桂杀害,另两位散失在民间。
朱由榔一共娶妻四位,是生育了七个儿子的,
这七个儿子中四子沅哀王早夭。
五子朱慈炜,1654年出生,但是1655年去世,追封为涪悼王,被安葬在贵州安龙县城北门外五洞桥旁。
六子朱慈熠,1654年出生,1655年去世,母亲是王皇后,追封谥为沔殇王。
七子朱慈焯,1654年出生,1656年去世,母亲是杨贵妃,追封为澧冲王,两岁的时候去世。
朱由榔其余的三个儿子中第三子哀愍太子朱慈煊,母亲是王皇后,1648年出生,出生之后接受了天主教的洗礼,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接受基督教洗礼的太子,1661年,被吴三桂擒住,在次年被吴三桂杀于滇京行宫,去世时年仅十五岁,郑经追谥为哀愍太子。
朱由榔的长子怀愍太子朱慈爝,1644年出生,后来清兵进军广东,永历帝逃离肇庆时怀愍太子散佚在民间。后追封为怀愍太子。
朱由榔的次子悼愍太子朱慈,1646年出生,后来清兵进军广东,永历帝逃离肇庆时怀愍太子先后散佚在民间。后追封为悼愍太子。据说今天的肇庆、桂林都有朱慈的后代,并续修了家谱。
怀愍太子朱慈爝,长子。(1644年-?)清兵进军广东,永历帝逃离肇庆时同怀愍太子先后散佚民间。后追封。
悼愍太子朱慈䇅,次子。(1646年-?)清兵进军广东,永历帝逃离肇庆时同怀愍太子先后散佚民间。后追封。今日肇庆,桂林有朱慈䇅后裔,并续修了家谱。
估计不是, 跟现在许多家族一样,每一代取名字时都要带上相应辈分的字。
大明王朝天子们的名字也一样有这个辈分的字,不过这个辈分是他们的太祖皇帝-朱元璋早就定好的。
以下是我从网上搜索的一些说法,大家可以看看,也可以补充。
“朱元璋在给自己的儿子起名字的时候全部用木旁‘古人给同一个辈分的人起名字用同一个偏旁其实很正常,不过因为朱元璋有26个儿子,他意识他自己的子孙中肯定有重名的~就给26个儿子每个人定了一个辈分表,每个表20个字(详见下面),从他的孙子开始,依次向下起名字,里面又规定,每五个字的命名,以火土金水木为顺序,依次以偏旁命名,同样其他的王府也有这些规定,所以明朝的皇室有很严格的起名字的规则,有些字就有些怪异,不过这样是有好处的,因为皇帝的名字要避讳,取名字取生僻字有利于把避讳的影响缩到最小,后来在明朝灭亡了后,也许逃避清政府的追杀,可能很多皇族的人放弃了这些起名字的传统,但是的确有很多人保留着的。”
朱元璋的26个儿子子孙起名以火土金水木为顺序,依次以偏旁命名
太子家: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秦王家: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存,辅嗣资廉直,匡时永信敦。
晋王家:济美锺奇表,知新慎敏求,审心咸景慕,述学继前修。
燕王家: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周王家:有子同安睦,勤朝在肃恭,绍伦敷惠润,昭格广登庸。
楚王家:孟季均荣显,英华蕴盛容,宏才升博衍,茂士立全功。
齐王家:贤能长可庆,睿智实堪宗,养性期渊雅,寅思复会通。
鲁王家:肇泰阳当健,观颐寿以弘,振举希兼达,康庄遇本宁。
蜀王家:悦友申宾让,承宣奉至平,懋进深滋益,端居务穆清。
湘王家:久镇开方岳,扬威谨礼仪,刚毅循超卓,权衡素自持。
代王家:逊仕成聪俊,充廷鼐鼎彝,传贻连秀郁,炳燿壮洪基。
肃王家:瞻禄贡真弼,缙绅识烈忠,曦晖跻当运,凯谏处恒隆。
辽王家:贵豪恩宠致,宪术俨尊儒,云仍祺保合,操翰丽龙舆。
庆王家:秩邃寘台鼒,倪伸帅倬奇,适完因巨衎,骘眷发需毗。
宁王家:磐奠觐宸拱,多谋统议中,总添支庶阔,作哲向亲衷。
岷王家:徽音膺彦誉,定干企禋雍,崇礼原谘访,宽镕喜贲从。
谷王家:赋质僖雄敞,丛兴阐福昌,笃谐恂怿豫,扩霁昱祯祥。
韩王家:冲范徵偕旭,融谟朗璟逵,亶韶愉灏慥,令绪价蕃维。
沈王家:佶幼诠勋胤,恬珵效回瑝,湜源諲晳暐,圭璧澈澄昂。
安王家:斐序斌廷赏,凝覃浚祉襄,恢严颛辑矩,缜密廓程纲。
唐王家:琼芝弥宇宙,硕器聿琳琚,启龄蒙颂体,嘉历协铭图。
郢王家:伟闻参望奭,箴诲洎皋夔,麒麟馀积兆,奎颖晔璇玑。
伊王家:颙勉諟訏典,褒珂采凤琛,应畴颁胄选,昆玉冠泉金。
靖江王(朱元璋侄子)家:赞佐相规约,经邦任履亨,若依纯一行,远得袭芳名
以此推断,一些媒体上说我们共和国的前任总理“朱镕基”是上述岷王的后代,
真假我可也不敢下结论。但正如他们所说,朱总理的为政作风颇有当年太祖皇帝的行头。
呵呵,如果是真的,大明皇室朱姓家族还真是了不起啊。
我最近想追忆一下家族起名的历史我父亲也只是知个大概就知道第一个字是姓第二个字是你的辈分第三个字才是
本文2023-11-24 06:57:05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42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