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哪位知道中和商行是哪个年代谁开的?谢谢.
清康熙年间,山西五台县人曲曰琏迁居古滍阳街西街,半农半商,定居生活,其孙曲自和天资聪慧,精通医治骡马之疾,后下海经商。骡马是行商的命根子。曲自和创办的中和商行,药到病除,收费低廉,故受到人们的欢迎,生意日渐兴隆,曲家成了殷实之家。
《曲氏家谱》载:“自和一子充,移居�阳北五华里薛庄。”来薛庄定居后的曲家,依旧在�阳街经营中和商行,掌门人曲自和已儿孙满堂,他谆谆向子孙灌输“留财于子孙,未必守,留田于子孙,未必耕,不如留书”的思想,致使曲氏家族成功转变为儒商。
曲氏后人为改变自己和家族的命运,发奋读书,先后有曲铿、曲庚杨、曲鹏杨、曲兑杨、曲喜宫和曲蝉宫博取了功名。曲庚杨嘉庆年间科场中举后,官拜刑部主事,后娶京畿御史丁豪之女为妻,胞弟曲兑杨又娶了广州知府的女儿,曲氏家族转变为官僚家庭。
清初的盐业贸易有官盐和私盐,官盐缴纳了高额的盐税,流到市面上价格很高,私盐逃缴政府的盐税,上市后利润可观。中和商行待到曲铿(曲庚杨之父)掌门时,仰仗朝中的保护伞,大规模进行私盐贩运。查禁私运的官吏,看在曲庚杨、丁豪这两位掌管生杀大权的大官的面子上,对中和商行一味纵容和包庇,致使曲铿很快成为一个声名远播的大盐商。
清道光三年(1823年),面对日益严重的盐税流失,道光帝颁布《行票盐法》。这个法令出台后,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中和商行的私盐贸易,但曲铿利用雄厚的财力,在南阳、洛阳和运城开设分号,及时掌握市场行情,赚取地区差价,日进斗金,富甲一方。
1851年春,广西爆发了太平天国起义,太平军一路北上,很快占领南京、湖南、湖北,海上盐路被切断,食盐价格由战前的100公斤稻米兑换3公斤盐,上涨至120公斤稻米兑换1公斤盐的天价,这令回乡办团练的曾国藩十分头痛,因他的湘军乃地方自筹资金,无力承担如此高的盐价,他打听到自己的好友张勋是�阳盐商曲兑杨的岳父,多次写书联络,最后和中和商行约定:曲兑杨保证湘军食盐供应,曾国藩支持中和商行在两湖等省开展盐业贸易。
中和商行从山东海州、山西运城购买食盐,无偿提供给湖北、湖南、江西的湘军,同时在湘军集团的大力支持下,中和商行先后垄断武昌、黄浦、荆门和岳阳等地的食盐市场,大笔赚取地区差价,获取了巨额利润。据《曲氏家谱》编纂者曲国民、曲建民推测:“发迹后的曲家涉及当铺、茶庄、药店、粮行、盐店有数十家之多,分号遍布武昌、黄浦、南阳、洛阳等大中城市,并拥有土地十几万亩,在钱庄和票号内的存银有百万两之巨。”
坤德古稀
按传统习俗,发财后的家族,都要建体面的宅院光耀门庭,传承子子孙孙,而曲氏家族建房却是为了扶危济困,当时恰逢天灾,曲氏家族采取“以工代赈”来帮扶乡邻,这为他们赢得了“坤德古稀”的美誉。
滍阳所处的豫西,气候四季分明,夏季雨量充沛,在清代农耕时期,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很差,因而,自然灾害对社会影响极大。
1813年,全年大旱,农作物绝收。中和商行掌门人曲珊德组织车辆运盐,因青壮年都在逃难而无法组织一支车队。第二年旱情加剧小麦绝收,百姓食树皮、草根。曲珊德动了恻隐之心,于是昭告乡邻:曲家破土建宅扩院,能搬起一砖一瓦者来即供食。这下数以千计饥民扶老携幼参与施工,待三年后灾情缓解时,曲宅已建成百余座房屋。为感谢曲珊德为乡邻度过灾害所付出的努力,人们为这个建筑群命名“安居堂”。
安居堂建造之时,汇集了一大批青壮年劳动力,曲珊德把他们组织起来,运输了大量的商品,确保了中和商行的正常经营,他的义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宝丰县衙为他送了“少年英才”的镏金大匾,此匾悬挂于安居堂门前,直到上世纪60年代。
清同治五年(1866年),�阳一带灾情再起,年近古稀的曲铎之妻杨氏开粥厂赈济灾民,但事与愿违,来喝粥者寥寥无几。杨氏查起原因,原来民间普遍认为,来喝粥是受人施舍,很多人顾及面子不肯前来。怎样让人们体面咽下这口饱饭?这成为杨氏面前的一道难题。她派人查访得知,薛庄北部石桥营、徐洼、上河等沿山一带村民多数以采石为生,南部吴湾、小河湾、吴寨等村人们以开窑烧砖维持生计,薛庄及周边的泥瓦匠人又有一个庞大的群体,为了养活他们,杨氏决定大建曲家宅地给他们找一条吃饭门路。
曲宅开工后,杨氏对送砖石、木料、前来施工者,用小麦为他们兑账,数万人参与到曲宅建筑人群中来,挣得小麦养家糊口。
来年开春,灾情继续加重,粮食严重短缺,粮价由丰年每斗(50公斤)30文,爆涨至每斗560文。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杨氏的儿子曲瑶宫、曲蝉宫相继病亡,建宅成本大大提高之时,杨氏又迎来了丧子之痛,不少人认为曲宅会停工,出乎意料的是杨氏带领孙辈继续组织施工,4年后,工程完工,共建房舍300余间,石寨一座,共耗银10余万两。这次工程虽然花费了大量钱财,但为她赢得了很高的荣誉,周边24个村庄的人们自发为她赠送一匾,上书“坤德古稀”来抒发对她的崇敬之情。
在西汉晚期鞠谭为避祸而弃鞠改麴,麴姓经历了九百多年的发展大约在唐朝晚期到南宋晚期又逐渐演变简写成曲。这就是在一些鞠姓和曲姓家庭中流传的“祖上为避祸而弃鞠改曲”、 “鞠曲一家” 和“死鞠活曲”的真正来源。而且我认为,这种简写只限于姓氏演化的简写,不包含字体简化的含义,因为“曲”字同样也是一个古老的汉字,麴和曲作为汉字在古代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就象历史上的“曲阜”、“曲沃”当然不能写成“麴阜”和“ 麴沃”一样。
建议楼主 百度一下:鞠姓的起源分衍与迁徙
在国内被称为苏联的姓氏。黄帝风扇的后裔昆密封,也被称为坤的。下期,之后坤的后裔所建的苏国。苏国关,苏联周姓家族效忠的一部分。周武王时,司寇岔的生活,一窥在苏国,然后转移到温暖,叫苏分叉的生活中,当年龄,由苏国迪族摧毁,他们的孩子和孙子到原来的国名为姓。此外,还有一些鲜卑族复姓也苏姓。据史料记载,南北朝晋,魏有小幅拉升鲜卑魏孝文帝后来的洛阳,定居者和中原南下,到苏联的姓氏。
请问:哪位知道中和商行是哪个年代谁开的?谢谢.
本文2023-11-24 04:43:3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41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