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氏家谱俊字辈后是什么?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4浏览:2收藏

方氏家谱俊字辈后是什么?,第1张

这个问题是这样的,并不是所有姓氏都有统一的族谱,大部分姓氏,尤其是人口较多的大姓,由于姓氏来源和家族历史的不同,多分为不同的堂号,同一个堂号下共用一个族谱,制定统一的“行辈字派”,就是俗语说的“犯字儿”,所以,要知道某姓氏或某人的行辈字派,就要先搞清楚,这个人是属于哪个堂号下的子孙,才能查找得到。

方氏乃是大姓,堂号众多,大的堂号包括:

  大训堂:浙江奉化大桥方氏

  六桂堂:宋初有福建泉州人翁乾度,生有6子,分姓洪、江、翁、方、龚、汪6

  姓。其中第4子分姓方,其子孙也姓方。

  友庆堂:安徽桐城桂林方氏

  立本堂:湖北黄冈方氏,始迁祖为方万一(明初)。兄弟九人方万二、方万三、

  方万四、方万五、方万六、方万七、方万八、方万九自江南豫章丰城

  迁至黄州府,元至正十一年韩福通以红巾倡乱,蕲黄等处尽为屠陷。

  兄弟星散,万一、万二、万七遂居于黄冈。其另六兄弟不知所踪。此

  为万一子孙堂号。

  永锡堂:浙江淳安,遂安。始迁祖焕,唐乾符间,避兵自桐庐白云源徙居遂安南

  墩,再迁县城进士坊。

  永思堂:浙江诸暨,暨阳。始迁祖度,世居诸暨花山白门里,南宋淳皊元年赘高

  湖汤家塾汤氏,遂别为高湖支。暨阳卢家溪方氏始迁祖堂,明後期自诸

  暨陡徙居本邑卢溪。

  白云堂:安徽歙县瀹坑方氏。

  玉粹堂:湖南,临湘,湖北,嘉鱼。始迁祖皅,吴越钱氏光禄大夫,避难携族散居

  鄂岳属邑,皅自家於临湘小源堡天井村。传八世岳,迁居嘉鱼。

  发祥堂:浙江,淳安

  世恩堂:河南方氏

  壮猷堂:安徽,潜山。始迁祖渊,元至正间陈友谅屯兵鄱阳,避战火,由江西鄱

  阳之瓦屑坝渡江,迁安庆山车辋坂。

  观礼堂:浙江淳安山路口方氏

  阳牧亭:浙江临安,於潜

  伦叙堂:1、浙江,宁波。始迁祖季仁,世家慈溪金川乡,南宋淳皊间入赘四明孙氏,

  因家焉。

  2、湖南宁乡方氏始迁祖孔成,原姓李氏,明宣德间由江西永新县徙居

  楚南宁乡一都三区赵家河,传至四世,值明清鼎革之际,以李姓差

  徭繁重,乃改姓方。

  光远堂:

  光启堂:醴西黄岗方氏

  孝恩堂:桂林方氏

  河南堂:1、福建湄州、台湾(彰化芳苑)河南堂方氏始迁祖方义。

  2、福建平和、台湾嘉义始迁祖方民敬(五世来台祖)、方苞(十五世)

  3、长沙柞山方氏始迁祖竹泉,先世居江西浮梁县,明朝中叶徙居长沙。

  4、岳阳方氏之始迁祖澄,五代後唐同光二年,由南昌播迁岳阳;至六

  世别而沙陂、潼溪、杨林三派。

  松柏堂:湖北新洲县绿化乡谢店邨

  忠孝堂:江南方氏统宗谱。该宗望出河南,远祖弦,官吴中,避王莽乱,因家歙

  县东乡(即後世之淳安)。孙储,三子,遂启严、衢、徽、滁、婺、九江、

  宣、池、秀州及莆田等诸派。

  忠恕堂:始迁祖轸,北宋徽宗时以劾蔡京贬官鄞县令,後谢事,挈家由闽之莆田

  迁居慈溪北凤浦;传至十一世复由凤浦迁居堰头。又十世,应凤公迁镇

  海庄市。

  忠贞堂:始迁祖万镒、禾(一名嘉禾),明清之际由歙县罗田乡同迁江阴周庄镇。

  诵芬楼:始迁祖李,明洪武初年自蜀地以军职随西平侯沐英入滇,後释甲归农,

  卜居晋宁州治西之睢厂。

  思福堂:安徽休宁珊溪方氏分支

  重庆堂:安徽河南方氏,该族散居歙县、泾县等地。

  恩诚堂:安徽绩溪城南方安湾方氏

  积庆堂:浙江临安唐昌天水方氏

  乘裕堂:浙江慈溪慈东方堰方氏

  萃涣堂:安徽歙县,浙江淳安,两地方氏十二派

  崇孝堂:湖北黄冈方氏

  崇让堂:湖北方氏,始迁祖方万一(明)

  崇本祠:

  逸河堂:始迁祖彰德,南宋景炎中,见国危势蹙,遂由杭州移家上虞县清潭里。

  历世既长,支分派衍,进而扩散至虞、嵊二县各地。

  滋本堂:江苏常州毘陵芳茂里方氏

  敦义堂:始迁祖谕(智盳),宋太祖乾德间自睦州桐庐白云源(或云自江西新建县白

  云源)迁居祁门竹溪墩。建桥於水口山下,名赤桥,之后支分派别。

  敦睦堂:桂林方氏

  敦伦堂:始迁祖秩,明洪武间以武功尉州卫百户,由茶陵改屯湘潭县九十二都。

  敦叙堂:始迁祖沉,北宋末年自淳安白云源迁至义乌川塘。

  敦厚堂:船溪方氏,始迁祖方台生(明)。该族散居太平、祁门、黟县、石棣、贵

  池等地。

  敦本堂:安徽歙县府前方氏

  敦雅堂:始祖干,晚唐诗人,世居桐庐白云源。

  敬义堂:始迁祖鳽,元朝初年自淳安梓桐源徙居寿昌城後街。

  敬投堂:安徽歙县歙西拓源方氏

  聚远堂:始迁祖景珍,北宋初年自严州桐庐白云村迁至永康长安乡化街。

  聚乐堂:安徽怀宁,始祖睴,明洪武初由豫章领部颁印照下屯池州东流县八都乡;

  传十数世至讳德先者,复於清雍正元年由东流徙居怀宁县西门,别为怀宁

  始祖。

  德馨堂:浙江淳安,遂安,始迁祖琼,北宋咸平间自桐庐白云源徙居遂安凤林乡罛

  霄里大墅。

  德盛堂:安徽歙县瀹坑方氏仙源德盛堂,街川吴公岭仙源支方氏

  榴耕堂:先族为苏州人氏,明朝洪武年间为除害平辽,引起本地为战场,兵荒马乱,

  加之黄水夺淮,遍地无收,人逃散与伤亡。被洪武赶散于全国各地。传至

  十六世,由于文化大革命,谱牒被焚,遂亡其先世记载。1998年乃公议从

  安徽的龙岗,江苏的卞塘、岗坂、南望三地始绪,简要分三大门重修家谱

  世德堂:扬州方氏世德堂,据传明朝初年从苏州移民而来。 

  风雅堂;浙江兰溪女埠前方村

  方正堂:浙江省建德市大慈岩镇上吴方村

你看看你要找的是哪个堂号,然后才能具体查询。

一、西周初期姬旦《诫伯禽书》

原文: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智如士,不与士争智。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

译文:亲戚故人没有发生严重过失,就不要抛弃他。不要对某一人求全责备。有德行的人即使力大如牛,也不会与牛竞争力的大小。

即使飞跑如马,也不会与马竞争速度的快慢;即使智慧如士,也不会与士竞争智力高下。德行广大者以谦恭的态度自处,便会得到荣耀;聪明睿智而用愚陋的态度处世,你将获益良多。

二、春秋末期鲁国孔子家训

原文: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译文: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他的儿子孔鲤“趋而过庭”,就是小步快走。在上级面前、在长辈面前你走路要“趋”,低着头,很快地这样走过去,这叫“趋”。

那么孔鲤看见父亲孔子站在庭院里面,于是低着头“趋”,孔子说”站住,学诗了吗?“没有。”不学诗何以言“——不学诗怎么会说话?

又一天,孔子又站在庭院里,孔鲤又“趋而过庭”,孔子说,“站住,学礼了吗?”“还没有”。”不学礼何以立“不学礼怎么做人?

三、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诫子书》《诫外甥书》

原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

译文: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诫外甥书)

译文: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慕先贤,节制情欲,去掉郁结在胸中的俗念,使几乎接近圣贤的那种高尚志向,在你身上明白地体现出来,使你内心震动、心领神会。要能够适应顺利、曲折等不同境遇的考验,摆脱琐碎事务和感情的纠缠,广泛地向人请教,根除自己怨天尤人的情绪。

四、晋代琅琊王氏家训

原文: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过,德之至也;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临财莫过乎让:此五者,立身之本。

译文:言行能一致,是信的极点;把美名推让给别人而自己承担过失,是德的极点;传播好名声使亲人显赫,是孝的极点;兄弟和乐,宗族欢欣,是悌的极点;在财物面前没有比谦让更好的了:这五条,是立身的根本。

五、北宋欧阳修《欧阳永叔集》 

原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而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付弈。

译文:玉不雕琢,就不能制成器物;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然而玉这种东西,有它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磨制作成器物,但也还是玉,不会受到损伤。

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就会发生变化。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所谓"祖训",即历代祖先对子孙的教诲。端蒙养、重家教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虽然载于家谱中的"祖训",多系族长代祖先立言,是他们藉祖先的名义,将自己的意志加于全体族众。

但"祖训"对从精神层面维系家族的统一和团结有着重要作用,除此,祖训闪耀着得一族文化的光辉非常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

1李氏

敦孝悌 严教诲

睦宗族 修祠墓

重丧祭 谨嫁娶

尚勤俭 崇礼让

这8条"祖训"的精神,从根本上说,就在于维系宗族关系,以求宗族势力的发展壮大。

2王氏

三槐世第,及至于今,

英才辈出,卓尔不群。

孝悌为先,忠信为本,

惟耕惟读,恩泽子孙。

不奢不侈,颗粒成廪,

婚丧从俭,持家以勤。

嫁女择媳,勿尚重聘,

积德行善,不惟俗伦。

自强自立,处事以忍,

广结贤良,不谋非分。

当差有事,尊上宽仁,

努力进取,友朋谨慎。

勿以诱善,祸及自身,

勿以亲恶,招惹公忿。

酗酒无度,伤其身心,

聚众 赌搏 ,财帛散尽。

贪婪飘荡,荒废 青春

胡作非为,辱没先人。

恋衙投宦,必爱人民,

忌才害贤,毒族害群。

耸人告讼,不如兽禽,

利令智乱,灾难必临。

祖灵在天,察尔甚真,

阴诛阳谴,追究必深。

祖灵阴佑,和顺永存,

后裔繁昌,福寿盈门。

一荣一辱,天地一新,

世德世业,纠察昭昏。

一谦受益,一满招损,

神灵有鉴,莫辱斯文。

阴受其殃,阳恶是因,

安贫乐道,其心也欣。

焚毁朝夕,何堪明晨,

纨绔堕落,愧对乡邻。

不肖为贤,浪子如金,

振兴美族,直上青云。

秉公惩戒,繁荣后昆,

恭愿后裔,永传家珍。

百世不竭,积厚且纯,

张德扬惠,守规遵训。

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过,德之至也。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临财莫过让。此五者,立身之本。

3 张氏

笃忠敬言,急公守法。

完粮息讼,营生业言。

士农工商,各执其业。

慎丧祭言,慎终追远。

宜尽诚敬,慎婚姻言。

娶媳嫁女,咸宜配择。

严内外言,治内治外。

不可易位,敦孝悌言。

事事亲敬,敦宗睦族。

笃教学言,养不废教。

作养人才,厚风俗言。

吉凶庆恤,孤寡有体。

敦和睦言,捍忠御灾。

协力同心,严杂禁言。

奸盗赌博,占欺谋吞。

4刘姓

族诗

骏马骑行各出疆,任从随地 立纲 常;

年深外境皆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

早晚勿忘亲命语,晨昏须顾祖炉香;

苍天佑我卯金氏,二七男儿共炽昌。

——刘氏祖训诗

此诗为广传公(刘广传,刘氏147世祖)生下十四子以后,鼓励儿子要向外发展,不要儿女情长痴恋家中。广传作诗一首,以激励儿孙,并作日后认宗的依据。这首后来被刘氏奉为族诗。

三祖遗训

汉高祖刘邦遗训

根据《史记》和《汉书》所载,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王朝之后,与一班大臣谈论起能够在“楚汉相争”中战胜项羽、脱颖而出的原因时说: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而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汉光武帝刘秀遗训

刘秀继承和发扬了刘邦的传统,广纳天下之士,广听天下之言,知人善用,从谏如流,创建东汉百年基业。刘秀是一位聪明而踏实的忠厚之君,勤于治政,严于律己,反对夸夸其谈的奢华之风和好高骛远的言行。刘秀给后裔子孙留下一段训诫:

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故曰:广文地者荒,务文德者强,有其有者安,贪人有者残。

刘秀这段话告诫子孙:反对好高骛远,反对见利忘德,反对贪人财物。一味好高骛远者眼高手低,眼前的事情不屑一顾,徒有一番不切实际的空想,到头来只是“劳而无功”;见利忘德者做事情不择手段,将为人的道义都抛掉,到头来只会遭人唾弃;贪人财物者即使东西拿到了,也无法心安理得,君子爱财但应取之有道。

蜀汉昭烈帝刘备遗训

刘备是三国时期难得的仁义之君,曹操和孙权在征战中经常屠城滥杀,但刘备始终仁德为先、爱民如子,从不妄自杀戮,深得百姓爱戴。俗语云:得民心者得天下,正是刘备的仁义之举让他能在三国初期曹操、袁绍的强大势力中间周旋而不灭,使他东奔西走投靠他人而处处备受欢迎。刘备之德赢得了关羽、张飞的生死追随,赢得了诸葛卧龙的鞠躬尽瘁。因此他在临终遗言中将这一信条摆在了首位来告诫太子:

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德惟善,可以服人!

历代刘氏宗谱都记载了刘备的这一条遗训。他所确立的是非善恶取舍和个人行为标准,已经普遍为刘姓及整个中华民族所接受。

上述"三祖遗训",("三帝遗训"),在国内外刘氏族姓中广泛流传,赢得了广大刘姓宗族的认同,已成为整个刘姓宗族的共同族训。

5 陈氏

明明我祖,汉史流芳,训子及孙,悉本义方。

仰绎斯旨,更加推祥,曰诸裔孙,听我训章。

读书为重,次即农桑,取之有道,工贾何妨。

克勤克俭,毋怠毋荒,孝友睦姻,六行皆藏。

礼义廉耻,四维毕张,处于家也,可表可坊;

仕于朝也,为忠为良,神则佑汝,汝福绵长。

倘背祖训,暴弃疏狂,轻违礼法,乖舛伦常。

贻羞祖宗,得罪彼苍,神则殃汝,汝必不昌。

最可憎者,分类相戕,不念同气,偏论异乡。

手足干戈,我心忧伤。愿我族姓,怡怡雁行,

通以血脉,泯厥界疆,汝归和睦,神亦安康。

引而亲之,岁岁登堂,同底于善,勉哉勿忘!

6 黄氏

黄姓四十八字祖训

官不忘民,民不忘本。

贫不失志,富不忘贫。

堂正诚实,廉洁清贫。

勤劳俭朴,诸事严谨。

孝敬父母,善待他人。

自强不息,造福子孙。

黄氏勉后词

务敦孝弟,务存忠信;

务习礼仪,务尚廉耻;

务睦宗族,务和邻里;

务读诗书,务勤耕种;

务亲君子,务重有德;

务厚亲朋,务笃故旧;

务慎言行,务襟交游;

务守王法,务畏官刑;

务尊高年,务怜孤寡;

务崇节俭,务严教训。

黄氏戒后词

毋图清闲,毋喜游荡;

毋好赌博,毋贪酒色;

毋炫几长,毋形人短;

毋依财势,毋疾贫穷;

毋称人恶,毋谈人妇;

毋尚斗勇,毋恃豪强;

毋近小人,毋狎匪类;

毋为唆讼,毋忤尊长;

毋逞私智,毋夸异能;

毋见小利,毋念旧恶。

7 杨氏

忠:上而事君,下而交友,此心不亏,终能长久:

孝:敬父如天,敬母如地,汝之子孙,亦复如是;

勤: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俭:量其所入,度其所出,若不节用,俯仰何益。

8 赵氏

1、敦孝悌

孝悌者,百行之原也。孩提知爱本诸良能,稍长知敬原于善,何以狃于习俗,顿失初心。为子弟者不知孝,当体父母生我之恩情,不知悌,当思长上待我之友爱,诚能服劳竭力,奉养无违隅坐徐行,恭让而不懈,则一门之内,和顺雍容,孝悌敦,而人伦斯重矣。

2、睦宗族

自古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异姓尚敦亲睦,矧同族之入而漠不之顾耶。务使视如一体,疴痒相关,庆吊必互相往来,缓急必互为通义。鳏寡孤独,必为之哀矜;困苦颠连,必为之照顾。能与祖宗济一日子孙,即能与祖宗免一日忧虑。若乃各顾身家,视同宗如秦越,甚则每因小事,辄起纷争,则怨积日深,其不视如仇敌者几希矣。书日:“以亲九族。”尚其念之。

3、力本业

士农工商,均有常业,所贵恒心自励而各勤乃业耳。盖人有一定之胜境,不拘所肆何业,即随在可自致,立收其效。若乃既居于此,又慕乎彼,则此心一纵,遂不免怠忽其业矣,无何身人他歧,依然故我。业精于勤,荒于嬉。事虽勤于始,尤贵励乎终。皇天不负苦心人,尚须自勉之。

4、慎交游

交接之际,不可不慎。正人入室,所讲者好话,所行者画龙点睛事。则子弟之所见所闻,即不得引入邪僻。不然,习俗移人,贤者不免,况子弟之庸愚者众乎。语云:学好千日不足,学歹一时有余。丽泽求益,尚慎旃哉。

5、和兄弟

兄弟之间,原称手足,言人之有兄弟,即一身之有手与足,断不得隔膜相视者也。何今之人见识浅狭,或因兄弟弱于我,或因食口多于我,加以妇言唆拨,遂日思析箸而各烟。甚至每因小事,入室操戈,同气参商。外人因而构害,拆篱放犬之弊可胜道哉。昔有张公艺九代同居,江州陈氏七百口共食,均是人也,何弗思之。

6、训子弟

易曰:蒙以养正圣功也。凡子弟无论智愚贤否,均当以读书为上。即或赋质不齐,亦须为之谋成,立慎择术,以为久远计。断不可溺于姑息,听其放浪形骸。盖入惟年幼,每令人怜,偶有过失,恒以无知恕之。不知中人之性,成败无常,若不预加防微,则骄奢*逸,鲜有不为俗所染者。其至寡廉没耻,无所不为,不大贻祖父羞哉。须知水随器为方圆,影视形为曲直。有父兄之责者,可不慎与又,教子读书,须趁光阴,不可太迟。世人常谓,太幼则无知,俟其稍长读一年算一年。不知既长,则外旷多端,虽读而终难刻骨。无怪乎三四年庸师之教,念一转而尽归乌有矣。惟其幼则嗜俗未萌,心无旁鹜,际引一片之灵机,加以严师之提命,启其颖悟,收其放心,则成童之年,自可判其优劣之性。曾思十二岁之庠,人岂一二年工课哉顽子切勿诿以家道艰难,遂渐往荒误子弟而不教也。凡我族人,共体此意。

7、尚勤俭

勤俭乃居家之本。勤者财之来,俭者财之蓄。常见好闲之辈,似乎惰气天成,稍盈余,即喜丰而好胜。不思一时侈欲转囊空,悔何及哉。故不勤不得以成家,即不俭亦不可以守家也。冠婚丧祭,称家有无,衣食人情,随分自适。与其奢隋而终嗟不足,何若勤俭而常欣有余,为祖宗惜往日之勤劳,为子孙计将来之生业。语云:一勤天下无难事。又日:有钱不可使尽。愿后人其敬听之。

8、戒争讼

居家戒争讼。凡是非之来,退一步,让三分,自然少事。盖以汝既有包容之度,彼必生隗悔之心。若乃因微逞忿,忘身及亲不顾,颂家尽产与人斗讼,则是鹬蚌相持,渔翁获利。纵令侥幸得胜,而家资受累矣。于是,所用不足,势必称贷,宿债莫偿,势必鬻产。此讼之所以终凶也。圣语云:小不忍,则乱大谋。其试思之。

9、遵法律

朝廷定律例,以惩愚顽。凡酗酒赌钱,奸*强盗,及一切不法之事,示谕煌煌,极为严肃。倘自蹈非僻,不畏三尺之条,一经发觉,身陷囹圄。爰书不宥,乡论不齿,上辱父母,下累妻孥,终何益哉。纵不明法律之严,亦当知身命为重,与其追悔于事后,何若远虑于事前。

10、禁非为

人生斯世须趋正道,始为正人。乃有一等丑类,学习法打,包抢包牵,外逞豪强,心怀狡诈,每每恃能挟制,藉径刁唆,坏名分而不辞,犯王章而不顾。此等败行,大辱宗亲。凡我族人,均宜惕戒,毋游手好闲,而失本业;毋博弈饮酒,以废居诸;毋身陷不法,以身罹于刑章;毋肆态胡行,而见憎于乡党。修其身,安其分,勤其业,不居然秩秩之佳子弟哉。

家训十则,言疏而意切,词短而情深,所愿与我族人常以履簿临深而共相规戒者也。夫齐家之道,端在修身;而招尤之机,悉缘放辟。与其临时而始悔前非,何弗怀刑而预为警惕。则诲尔谆谆者,不得听之藐藐也。若乃视家训为具文,以自行为天性,诚恐习焉不察,自以为是,而背议者纷纷矣。其亦知家人犯法,罪归家长之说乎贤人正士为乡党模范者,族与知家人犯法,罪归家长之说乎贤人正士为乡党模范者,族与增荣;匪僻凶残为乡党憎恶者,族亦抱辱。爰于既训之后 ,复申规戒之词,小则传房族以责悛,大则出公庭而惩凶究。凡我族人,各宜惕励。

9 周氏

乾坤光大,繁荣兴隆;

勋业光辉,照耀祖宗;

智谋高强,超群达众;

邦国丰富,勤也元玄。

寄语族人

小就者,耕读工商,衣食暖饱,永享小康太平日;

大成者,立说封疆,造福社会,将作大木柱长天。

此条摘录《周氏宗谱三修纪实(代序)》先聪公撰写

咸丰九年周氏族谱诗

其一

忠厚相延一脉真,帝王之胄列为民。

百年礼乐衣冠肃,四祭趋跄姐豆新。

丕显丕承思世德,学诗学礼有传人。

光前裕后无他术,正路两条读与耕。

其二

绵延瓜瓞偏沧洲,数典勿忘燕翼谋。

八百载前忠厚积,三千年后子孙稠。

诗书自昔家声远,耕凿於今世泽流。

但愿一堂无失序,同敦友爱绍箕裘

10 吴氏

忠君亲上以报国恩;孝亲敬长以笃人伦;

尊祖敬宗以遡源本;教子训弟以守典型;

兄友弟恭以重手足;夫义妇顺以正家道;

敬老慈幼以睦宗族;尊师重道以培书香;

崇正黜邪以端学术;持廉立节以敦品行;

力耕勤织以趋本务;作工行商以正事业;

致敬尽诚以奉祭祀;急公奉上以完钱粮;

安分守己以保身家;忍忿思难以释怨仇;

周贫恤乏以厚族谊;好义行善以绵世德。

积善馀庆,不善馀殃。用期後嗣,俾炽而昌。

因垂家训,教以义方。凡我子孙,不愆不忘。

——《南岑吴氏宗谱》

祖诫

毋为臣不忠;毋为子不孝;毋莅官不敬;毋战阵无勇;

毋临丧不哀;毋祭祀不诚;毋兄弟操戈;毋夫妇反目;

毋尊卑罔序;毋族党失和;毋师长不尊;毋朋友不信;

毋国课不急;毋官长不敬;毋诵读不勤;毋农桑不力;

毋滥用不节;毋为富不仁;毋僭礼越分;毋失节亡名;

毋异姓为後;毋以妾为妻;毋子弟是纵;毋婢仆是宠;

毋帷薄不修;毋闺门不谨;毋犯伦败俗;毋奸*伤化;

毋流入差役;毋甘为盗贼;毋赌博破家;毋斗狠忘身;

毋崇信邪教;毋学习拳棒;毋陷良诬善;毋党恶比匪;

毋为非生事;毋扛唆健讼;毋凌虐贫贱;毋谄媚富贵。

我既垂训,复为立诫,凡四十条,诚以天道福善祸*理不或爽。书曰:“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凡尔子孙,慎之凛之。

11范氏

范氏家训十则

一、 耕读:田必力耕,书必勤读,不耕不读,不如犬畜。

二、 教子:家有子弟,教之成人,若任游荡,必害终身。

三、 安分:为人在世,各安本分,利己损人,终必无用。

四、 贸易:公平交易,童叟莫欺,奸媒巧诈,害己损人。

五、 交接:与人交接,务必正人,此须茶酒,切莫吝惜。

六、 嫁娶:男婚女配,为理之常,慎择贤否,门户相当。

七、 慎真:父母丧亡,早宜思量,不称有无,尽孝尽忠。

八、 追元:祖宗虽然,祭祀必诚,清明冬至,不是闲临。

九、 修身:严以待己,恕以待人,花街柳巷,谨步莫临。

十、 谨训:家训至此,句句格言,子孙恪守,世代相传。

家戒十条

一、 不孝不悌:孝弟有百行之原,族中子弟,倘有不顾父母,不敬尊长,悖理 者,乃属缺德丧天良,合族宜严责。

二、 不公不法:秉公守法,乃世人所钦仰,有偏私为己、倚势凌人者,合族宜惩责。

三、 游手好闲:力作工商,乃养生之道,游手好闲,实为盗之源,倘有私窃家物,勾引外贼,为家为人之害者,合族尤宜惩究。

四、 恣情嫖赌::正业乃生人之务,恣情嫖赌,品既不端,家亦日削,为子弟者,宜知所儆。

五、 拖欠国税:钱粮宜早完纳,务必年清月结,倘若拖欠国法难容,合族子弟应戒之。

六、 结盟拜会:聚众乃例禁森严,结盟拜会,国法难容,族中子弟切切牢记。

七、 酗酒打架:酒饮过度,得罪亲朋,纠众打架,祸由此生,族中子弟理当切戒。

八、 倡优棣卒:勤劳者贵,不劳者贱,凡我族人,应宜常记。

九、 结交坏人:凡人交结,慎择正人,品德恶劣,不与为伍,族中子弟时时牢记。

十、 灭伦犯众:族中子叔宜尊长守法,灭伦犯众人人耻之,族中子弟应宜常记。

12高氏

生命有限,学海无涯。学生智,智生识,识生断。读千卷书,行万里路,阅无数人。学习终身事,不可惰寸功;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得宠虑辱,居安思危; 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责人之心责己,爱己之心爱人。忍得一时气,可免百日忧;人非善不交,物非义不取。善恶关头须谨慎,失足难回百年身。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人生在世,诚信为本。宁可认错,不可说谎,欺人即欺天,骗人即骗己;嘴不馋,耳不偏,心不邪,手不长,腿不懒。立上等品,享下等福。

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满招损,谦受益。图虚名,招实祸;坚持运动,百病难踫。笑口常开,青春永在。清洁健康,心情舒畅;家族和睦则子孙绵延,上下同心则其利断金。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敬尊长,和乡邻,明礼让,莫为非,笃根本,去浮化。不求黄金屋,但求儿孙贤。

人之最贵,贵在功丰而不傲;行之最难,难在步阔而不止。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全员积蓄正能量,家族续写新华章。

13胡氏

戒忤逆

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无论父母以及伯叔及堂从伯叔母敢干焉,即一切无服尊长。其有犯者,律以无敢慢人之道,亦不孝也。则如其服与罪之轻重而责之,或尊长有不是处,亦只宜向公理论,不得擅自殴辱以取戾。

戒奸*

盖尝读奔奔疆疆之词,而窃叹召伯之烝室、姜之*为已甚也,夫为鹑鹊之微犹知有别,奈何以人而不如鸟乎我族清白传家,素嫺礼教,其有蹈此者是家门之蠹也,不论服之轻重,有无男女,悉令自尽,违者送官处死,奴仆犯主亦如之。若妇有外通逃走者,获即焚溺;其有实迹而未获者,出之;或其夫溺爱苟容,则逐之,不许入祠。风闻讹误者不究。

戒窃盗

《宝玉大弓麟经》特书其盗越人于货,《尚书》重志其憝,则夫窃盗者,固王法之所大禁也。族中有不肖子弟,或习为穿璧越墙、探囊胠箧以及持挺揭竿而悯不畏死者,即令自尽。并责其父兄,不许入祠。窝藏者即以其父兄之罪罪之,其有狗情回护者责之。若窃六畜五谷以及木植器皿等物,则计其赃之多寡而追还之,仍责之以戒其后。

戒赌博

赌博之徒始以贪心欲缠通天之带,继以报志并脱集翠之裘,卒也,一掷百万,孤注莫还,势迫力穷,流为匪类,又不但牧猪奴戏为足贻讥子陶公也。我族严禁赌博,更设缉赌人延村缉访,责以四十,罚以四金,唯所愿焉。其窝赌与知情不举者亦减其罪之半以罪之。

戒嫖荡

从来纵欲者未有不破家亡身者也。尝见少年子弟交结*朋狎友,往来妓家娼室,羡池畔之鸳鸯。或忘技术爱花间之蛱蝶竞老柔乡,其后家有空囊身沾蛊疾,而当年青蛾皓齿之人曾未有过而问焉者,则何益矣。又况人之无良,乡党丑之,敢不耻乎

戒侠党

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二者皆讥,而侠之为害也更甚。以余所闻朱家郭解之流,其廉洁退让固有足称者至若豪暴之徒,宗疆比周,大则植党为奸,或萌畔乱;小则结朋作祟,任肆侵凌。强则硬作主张,遂酿数年之讼;弱则暗加唆使,致搆两造之争。种种恶迹不可胜数。此固有关门户事,而不容不痛惩也。昔马伏波之诫其兄、子曰:“效季梁不得限为天下轻薄子”。呜呼,可不戒与

戒酗酒

天著酒星地列酒郡,酒之由来尚矣,顾酒以陶情而已弗容过也。迩来纵酒者或终朝沉湎,号呼乱笾豆之文,且竟曰酕醄荒亡失事机之会罚以童羖何以应与昔范鲁公之诗曰:“戒尔勿嗜酒,狂药非隹味,有以也夫。”

戒演戏

优孟衣冠祗堪快意,其实无益於人也,而世乃乐此不悛,不惟以有用之财委以无用之地,亦且荒废时事,耗损精神,或乘隙而便穿窬之计,或候间而开 之媒,害不胜言。至若舞灯装会,亦戏类也,概弗擅兴。

戒游惰

昔陶侃为广州刺史,辄朝运百甓於斋外,暮运於斋内,诚谓优逸之不堪事也。夫侃犹如此,又况幺麽不及乎侃而顾可惰其四肢,与今族中子弟生涯大抵非读即耕,而勤则颇多,惰者亦不少矣。讬会友以娱情。半以笑谈销白日,何蓬年以藉口,或悬耒稆度青春,其究也芹荒乎,泮菜满乎田,谁之咎也。

戒溺女

女子之生秉坤顺以配乾健者也,近世育男而溺女,岂女独非属毛而离裹耶且父母生之,父母杀之,将天地好生之谓,何其伤之也,夫一蛰一蠕古人当不忍杀,而况其为己之所生,与犯者议处。

14林氏

凡林子孙,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正妇顺,内外有别,尊幼有序。礼义廉耻,兼修四维,士农工商,各守一业。气必正,心必厚,事必公,用必俭,学必勤,动必端,言必堇。事君必忠吁,居官必廉慎,乡里必和平。人非善不交,物非义不取。毋富而骄,毋贫而滥,毋信妇言伤骨肉,毋言人过长薄风,毋忌嫉贤能,伤人害物,毋出入公府,营私召怨,毋奸盗谲诈,饮博斗讼,毋满盈不戒,妙微不谨,毋坏名丧节,灾己辱先。善者嘉之,贫难、死丧、疾病周恤之,不善者劝诲之不改,与众弃之,不许入祠。以共绵诗礼仁厚之泽,敬之,戒之毋忽。

15郑氏

和颜悦,与人善;

助他人,无所求;

换位思,仁无忧。

学无止,悟人生;

通古今,莫嫌多;

心有术,智无惑。

遇难事,不退缩;

迎难上,志不渝;

奈我何,勇无惧。

不虚假,得多助;

童不骗,叟无欺;

信做人,诚第一。

羊跪乳,鸦哺恩;

难报答,养育人;

论百善,孝双亲。

做人要:得意莫忘形,失意莫失德!

十五大姓氏祖训,受益良多!

许以熟知,先以真知

子孙(3)子弟(1)宗族(1)

根据公元1924年(民国十三年)湖北黄冈籍方本仁将军倡议创修之《方氏联宗统谱》,1995-1997年湖北孝感方××、方××等发起编纂之二修全国《方氏联宗统谱》为线索,参考福建省云霄县云阳联谊会方福林、方建寅、方赋水等编纂之《云阳方氏谱牒》,福建福清市龙田方氏宗祠理事会、方氏宗亲联谊会方守祥、方友彬、方家章等根据明代方元会重修《莆阳金紫方氏族谱》及福州十邑方氏宗亲联谊会提供的各地谱牒世系等编纂的《六桂方氏源流》,河南固始《金紫方氏族谱》,河南禹州河南堂《方氏源流总图》、湖南平江《方氏光源族谱》、湖南郴州桂东文房《方氏族谱》、江西广昌致申公支系《方氏六修族谱》、《南昌方氏支谱》以及几十个省市有影响力的《方氏宗(族谱》若干套等为骨架,加上此次参与之支系提供的本支《方氏宗谱》,按统一要求整理到位之谱料为主要内容,上溯至清代方祖善、方大成等编纂的《歙淳方氏柳山真应庙会宗统谱》、宋代方桂森公纂修之《汉歙丹阳河南方氏衍庆统谱图谱》、西晋方藏公纂《西晋诏定方氏历代谱志》,等历朝钦定的《方氏宗谱》,并依据史籍、方志和参考国家珍藏的吾族历史资料编纂而成,全书约400万字。

方姓在当今中国姓氏中排名第六十二,在台湾排名第五十三位。方姓的起源有两种。一是炎帝的后代,炎帝的第九世孙方雷,因为帮助黄帝讨伐蛮尤有功,被封于方山,后代就以方为姓。方姓的另外一个起源是出自姬姓。周宣王时期,大臣方叔领兵平定南蛮,被封于方,因为方叔姓姬,名寰,字方叔,后代就以他的字作为姓氏,也姓方。 发展和演变:方姓还有其他一些来源。如,泉州人翁乾度有六个儿子,分别姓洪,江,翁,方,龚,汪,这就是『六桂堂』之由来。方姓人早期主要在发源地河南发展,后来逐渐向四周扩展。唐代,河南方姓开始有人进入福建,广东,并在清朝初期移居台湾。方姓的主要聚居地有:河南,泉州,固始,九江,莆田,漳州,青州,河东等。

方姓 源流编辑本段回目录

方(Fāng)姓源出有五:

1、出自姬姓,为黄帝神农氏裔孙雷之后,以封邑名为氏。据《风俗通义》及《世本》等所载,相传上古黄帝神农氏之裔孙雷,封于方山(今河南省中北部,西起洛阳龙门,东至密县东境,绵延于伊川、偃师、巩义、登封、荥阳、密县境内的嵩山),后人以封邑为姓,称为方氏。因方雷氏在上古黄帝时“以功封方山”,黄帝的基地主要在河南,所以,应该说方氏起源于河南嵩山一带。

2、出自姬姓,为西周后期周宣王时大夫姬方叔之后,以祖字为氏。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载,西周后期宣王时,有大夫姬方叔,在征伐淮夷、猃狁,特别是平息南方荆蛮的叛乱中居功至伟,周宣王封方叔于洛(今河南省洛阳市),其子孙以祖字为姓,称为方氏,史称方姓正宗。

3、出自方雷氏及方相氏,为神农氏第8代孙帝榆罔子雷之后,以地名为氏。传说神农有后裔开始得雷姓。传至8代孙帝榆罔之子雷,黄帝伐蚩尤时,因功被封于方山(大致为今河南省叶县南),其后子孙有以地名为氏姓方。又有方相氏,黄帝时嫫母之后。亦为河南省方氏(疑与上“1”款姓源相同)。

4、出自姬姓,为宋初福建省泉州人翁乾度之后所分。据《元和姓纂》所载,宋初有福建省泉州人翁乾度(姬姓后裔),生有六子,皆进士。分姓洪、江、翁、方、龚、汪六姓,其中第四子分姓方,其子孙也姓方。

5、出自其他小数民族有方姓。如现今的满、蒙、傣、回、土家、朝鲜、台湾土著、壮等民族均有此姓。得姓始祖:姬方雷。炎帝神农氏第九代孙。黄帝伐蚩尤时,双方激战于涿鹿,雷奋勇杀敌,将生死置之度外,佐黄帝剿除蚩尤立下大功。战争胜利后,黄帝论功行赏,雷被封于方山(今陕西省陇县)。夏代时,其部落迁至今河南叶县南、方城县东北一带,其后子孙有以封邑为氏者,称方姓,他们尊姬方雷为方姓的得姓始祖。

方姓 概述编辑本段回目录

方氏始祖—方雷方氏至今有近4700年的悠久历史。神农炎帝十一世孙即八代帝榆罔长子曰雷,黄帝伐蚩尤时,雷因功被封于方山(今为河南省禹州市),雷受封于方山后,称方雷氏,子孙以地为氏,分为雷姓和方姓,到了西周宣王时,方雷子孙中有一位叫方叔的将军,智勇过人。奉命南征,平定过荆蛮的叛乱,为周室的中兴立下了大功。因此,后世不少方姓宗谱采用了“周大夫方叔之后”之说。方氏在西晋太康五年(公元284)时就承诏定谱,《方氏血脉谱》早在东晋成帝咸康二年(公元336)就被御批为“名家盛典”,并敕谕方氏子孙,“世代藏传,永久勿失”。《歙淳方氏柳山真应庙会宗统谱》中记载:“歙之方,自河南之固始,无别出也。江南、闽广之方,俱自歙之东乡,无别出也。歙之东乡,则今淳安也。方之在徽歙者,皆出淳安,谱牒甚明。苐各派繁衍,昭穆难序耳,世祖黟侯之墓与庙在淳者,子孙世守之。在歙者,惟柳亭山一庙,郡志载焉”。宋代安徽宣城有一支方姓改成邝姓广东及海外许多地方都建有“雷方邝”溯源堂组织,方、雷、邝三姓“源同一脉,衍以三宗”。

方姓 迁徙编辑本段回目录

西汉末,丹阳县令方紘因王莽篡权,为避乱,从河南迁居安徽歙县东乡(今为浙江淳安),成为徽严二州,乃至所有的江南方氏之共祖。纮二传为储, 其后代繁衍于严、婺、越、九江、滁阳、莆田、徽、宣、池、秀、湖、常。储有三子,其长子仪之后,迁湖、常、鄞、滁、仁和、南海、莆田、兴化、九江,以莆田最盛。其次子觌、季子洪之后流布亦广。 汉唐间居住于歙东乡及浙江省交通便利处的方氏,主要是觌与洪的后代。方氏为名门望族,徽州八大姓之一, 方姓在歙县为第3大姓, 淳安为第1大姓汉唐间方氏封侯伯以上者有31人直至近代。

方姓

最早迁福建莆田的方姓为唐时方叔达官泉州,后居莆田方山,后裔称“方山方”。晚唐另一支迁莆方姓为古歙人方廷范官长乐,被封金紫光禄大夫生7子, 其中6子皆仕,时称“六桂联芳”,尊方廷范为“六桂之父”。后裔“金紫六桂方氏”。该支方氏的一些外迁支派以“六桂堂”为堂号。

宋明时期, 莆田方氏科举盛况空前,科甲人物竞达360(进士和举人)多人,两宋方氏有28对父子、26对兄弟中进士,进士多达132人居莆田诸姓之冠。

桐城(今为桐城和枞阳)方氏为第一大姓,主要有三大支, 曰“桂林方”,“鲁谷共方”即“猎户方” 和“会宫方”。桐城方家以古文名世,代有才人,文风衍长,几百年不衰,为我国明代中叶以来,学术文化与道德上,历史贡献最著之家族。桐城方氏把方氏诗礼文化传统发扬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为方氏扬名立世作出巨大的贡献, 直到当代。

1、人口数据

历史上,方姓以河南为发源地,以古徽洲为中心向四周扩展,是典型的南方大姓,人口重心在东南省份,其中安徽、 浙江、 江西、江苏、河南最多,次为福建、两湖、两广、云南、 四川、台湾、海南、上海、北京、天津、陕西、 东北、山东等等。人口最多的县市为广东惠来县,人口达17万多(17%),其它人口较多的聚居县市为福建云霄县,莆田县,浙江淳安县,桐庐县,安徽桐城市,枞阳县,歙县,湖南平江市,广东普宁市等等。

韩国温阳方氏为唐代从中原河南迁过去的,人口10多万,始迁租方智明代方孝孺拒绝为篡位的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暴君诛杀10族,被害人数达八百多人。株连流放的族人也高达万人这是方氏历史上最大的灾难许多方姓人因而流落全国各地。也有不少逃离魔掌的族人改为他姓, 如六,何,才,张,施, 旋, 余,汪等等。方姓在宋代列为第35位大姓,人口约45万;占全国059。 元朝列为第28位大姓;明代为49位,人口约44万。占全国047。最新统计当代方姓人口排全国第63位。 占全国036。

2、名人数据

方姓历史上方姓名人精英辈出。宋状元文天祥序方氏族谱中赞曰:“方氏之显于周,汉以达我朝,声光显赫,流泽及后者,何其盛哉!” 到了明清二朝,以桐城方氏为代表的方氏诗礼世家更是使方氏的声誉达到了鼎盛。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方姓历代名人242名,占名人总数的053,列第三十八位;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8,排二十五位;著名医学家占066,排第三十一位。

按名人姓氏人口比例,方姓名人率居第11位,达14722(依次:钱顾陆崔汪沈史萧杜孔方孟郑范姚)。

方姓 郡望堂号编辑本段回目录

1、郡望

河南郡: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改奉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新安郡,治所在始新(今浙江淳安),后移治安徽歙县。

2、堂号

方姓堂号有:“河南堂”、“六桂堂”、“立本堂”、“伦叙堂”、“榴耕堂”、“聚乐堂”、“敦义堂”、“永思堂”、“大训堂”、“友庆堂” “永锡堂”、“白云堂”、“发祥堂”、“世恩堂”、“壮猷堂”、 “观礼堂”、“阳牧亭”、“光远堂”、“光启堂”、“正学堂”、“朔源堂”。

方姓 字辈编辑本段回目录

江苏溧阳潘氏字辈:忠武贲威,峻卿辅乾,程皓策楚。

浙江新昌潘氏字辈:炳其宣慈,承先继泽。

某支潘氏字辈:旧序:添万汝和鸾,循女志思心,廷仕金□承,之起永长大。派行:忠厚传家人,存心启裔昌,经营多秀实,绩治载元黄,博学诗书富,宗儒月桂香,乾坤敦孝蔚,仲伯笃恭芳,燕翼贻谋远,周基德泽良,季孙分衍派,世代与天长。

荥阳堂潘氏字辈:力昭诒训,芳远泽深,美彦振起,宣述儒林,际逢景连,为国家琛。

湖南宁乡潘氏字辈:德力昭先训,培植在心诚,美彦筩振起,宣述定儒林。

江西潘氏排辈:庭芳应朝向,仕国文启昌,仁明依勇绣,道德正荣光。

广西平南国安乡潘氏字辈:运善敬永诵,泽文润国红,维华田业永,兴发有余年,道真传万世,勤俭富千秋。

江西上饶清水乡常阜村潘氏排辈:时之大成,肇修人纪,德必希贤,行惟求是,自天笃生,思皇多士,卜世其昌,永昭国史。

四川绵阳盐亭海门村潘氏排辈:家朝万事兴,文章政国厅,宗之成永手,国泰祖先登。

赣鄂湘三省潘美潘骞公裔下子孙老谱联派诗:淳道崇元运,文明际世隆,熙朝恒清泰,善裔裕亨丰。雍正壬子年派系诗:盛德承先业,鸿犹启后雄,本支相继祖,福禄定攸同。

广东四会江谷潘氏字辈:玉宗文仕,维世廷宏。定成元绪,允启歧光。英才昌济,学智名馨。明德纯雅,宪锡勲华。

山东济南荥阳堂潘氏辈序:永文玉荣尚,传家齐道昌,善述能继志,以谋世运长。

方姓 武林流派编辑本段回目录

桐城派—方苞桐城派:创始祖师为古文大师方苞。桐城散文派雄霸清朝文坛两百多年。桐城派大家还有方东树,方宗诚,方孝岳等。

桐城方氏学派:创始人方学渐,集大成者方以智。方氏家族七代人的研究,形成博大精深的易学体系,是近代科学易的先声 。

洪门(又名洪帮) 创始人“洪门前五祖”(少林五祖):方大洪,“洪门中五祖”:方惠成。几百年影响的反清复明组织。

少林白鹤拳:创始祖师方七娘,为南少林五祖拳之一,也称永春拳,在闽粤海外影响巨大。

少林纵鹤拳:创始祖师方微石,一代武林宗师纵鹤拳为白鹤拳的支派,流行于闽台海外各地。

少林方门拳:创始祖师方顺懿, 根据少林刚拳和""肖门""的特点创造的。流行于成都市、重庆市、德阳市、乐山市等等

源出 ;

出自「姬」姓,以字为氏。周宣王有大臣方叔。见《诗经.小雅.采芑》云﹕「方叔止。」「方叔,卿士也。支孙以王父字「方」为氏。又,《风俗演义》云﹕相传为古帝榆罔之子方雷氏之后。

方氏家谱俊字辈后是什么?

这个问题是这样的,并不是所有姓氏都有统一的族谱,大部分姓氏,尤其是人口较多的大姓,由于姓氏来源和家族历史的不同,多分为不同的堂号,...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