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氏家谱
史
l203全国史氏谱录合编八卷
(清)史在 等编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八行堂刊本 八册
天津图 南开大学 浙江图 日本 美国
注:该族散居於江苏溧阳,浙江绍兴、宁波等地。
1204江苏史氏吴中派族谱不分卷
清初刻本 一册
上海图
1205江苏史氏吴中派文献谱不分卷
(明)史丹纂修 (清)史在湘续修
清钞本
南京图
1206江苏吴中派史氏家乘表传
清红杏山樵藏钞本
苏州大学
1207江苏淮安迁淮史氏宗谱不分卷
(清)史怀光鉴修 史云焕纂修
清光绪十八年(1892)刻本 二册
江苏淮安县图
1208江苏淮妥迁淮史氏宗谱不分卷
(民国)史久煌重修
民国二十三年(1934)承泽堂铅印本 一册
江苏淮安县图
1209江苏丰县古丰史氏长房族谱三卷
民国二十年(1931)钞本
江苏丰县孙娄乡孙娄村
1210江苏江都邵埭史氏重修宗赠六卷
(清)史迪安等重修
清道光五年(1825)刊本 六册
日本 美国
注:扉页作《溧阳史氏大宗分支邵埭重修家
乘》。
1211江苏江都史氏宗谱□□卷
(民国)史济廷修
民国于九年(1930)木刻本
江苏江都县昌松乡薛河村(存卷1、2)
1212江苏常州史氏族谱八卷首一卷
(清)史圆华等修
清光绪十九年(1893)木活字本 十册
上海图
1213江苏常州史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
(清)史景佑等修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九福堂活字本 十二
册
美国
1214江苏溧阳史氏务本堂支谱八卷首一卷
(清)史杰杰 史荣禄等七修
清同治十二年(1873)务本堂活字本 十册
日本 美国
1215江苏湮阳史氏宗谱二十卷首一卷
(清)史廷卫辑
清宣统元年(1909)铅印本
南京博
1216江苏江阴澄江史氏世谱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史景才等修
清光绪二年(1876)怀溧堂活字本 六册
美国
1217江苏江阴澄江史氏支谱十卷
(民国)史 编修
民国二十五年(1936)怀溧堂铅印本 十册
历史所
注:史燧始修於清康熙七年。
1218江苏宜兴男留史氏宗谱六卷
(民国)史贻祖 史顺通等纂修
民国三年(1914)修 民国十五年(1926)世德堂
木刻本 六册
河北大学
1219江苏宜兴史氏宗谱十八卷
(民国)史国瑛等修
民国间永思堂排印本 十八册
中央民院
注:明万历间初修。
1220浙江史氏谱录合编不分卷
(清)史璞庵纂修 史墨补修
清康熙间刻乾隆闲补刻本
四川图(存一册)
1221渐江箫山史氏宗谱二十四卷
(清)史士琏等修
清嘉庆五年(1800)木活字本 十册
日本 美国
1222浙江萧山史氏宗谱二十四卷
(清)史晋续修
清光绪十八年(1892)八行堂活字本 十六册
日本 美国
注:题签作《萧邑史氏宗谱》。
1223浙江庐山史氏宗谱二十四卷
(民国)史晋纂修 史锦文刊印
民国七年(1918)八行堂木活字本 十六册
浙江图 日本 美国
注:题签作《萧邑史氏宗谱》。
1224浙江宁波四明古籐史氏宗谱六卷
(清)史济铿等纂修
清宣统三年(1911)木活字本 八册
天一阁
1225浙江宁波四明古籐史氏宗谱八卷
(民国)史济铿等纂修
民国十九年(1930)木活字本 八册
天一阁
1226浙江宁波史氏宗谱二十卷首一卷
(民国)史邦直纂修
民国三十五年(1946)铅印本 三十册
历史所
1227浙江馀姚半霖史氏小宗支谱八卷首一卷
(清)史善豪纂修
清咸丰三年(1853)史氏刻本 六册
上海图 四川图
1228浙江馀姚半霖史氏小宗谱九卷首一卷
(清)史玫 史善豪纂修
清同治九年(1870)木刻本 八册
河北大学
1229浙江馀姚半霖史氏小宗支谱九卷
(民国)史泉义续修
清同治七年(1868)刻 民国十二年(1923)续
刻本 八册
历史所 南开大学 浙江馀姚梨洲文献
馆
注:谱始修於清康熙二十八年,此为五修。
1230浙江馀姚史氏宗谱十一卷首二卷末二卷
(清)史光编辑
清咸丰六年(1856)刊本 十一册
南开大学
注:前后有钞补。
1231浙江馀姚史氏宗谱十二卷首二卷末三卷
(民国)史良书续修
民国三年(1914)刊本 十四册
北图 北京大学 历史所 南开大学
河北大学(二部) 哈尔滨师大 浙江图
浙江馀姚梨洲文献馆
注:史琳始修於明成化七年,此为九修。
1232浙江鄞县鄞东钱堰史氏宗谱八卷
(清)史悠诚纂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木刻本 九册
河北大学
注:封面作《钱堰史氏宗谱》。
1233浙江鄞县鄞东上水横街史氏支赠十五卷首
一卷
(民国)史悠情 史济恂等纂修。
民国元年(1912) 预修民国三十六年(1947)
木活字本 六册
天一阁
1234浙江鄞县鄞东韩岭史氏宗谱二卷
(民国)史致天 史悠安纂修
民国十二年(1923)木活字本 一册
天一阁
1235浙江鄞县鄞东前徐史氏宗谱三卷
(民国)史悠椿 史久逢等纂修
民国十九年(1930)木活字本 一册
天一阁
1236浙江象山关头史氏宗谱八卷
(民国)秦英鉴重修
民国二十七年(1938)刊本
浙江象山县文管
1237浙江绍兴史氏谱录续编不分卷
(清)史基美修
民国七年(19l8)铅印本 一册
杭州大学 日本 美国
1238浙江嵊县浦桥史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史悠晋纂
民国十四年(1925)木活字本
浙江嵊县城郊乡大浦桥村
1239安徽黟县金泽史氏家谱不分卷
(清)史继周辑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善修堂木刻本 一册
河北大学
1z40山东栖霞史氏族谱书五卷
(民国)史启利等纂修
民国二十四年(1935)铅印本
山东栖霞县杨础乡史家庄 山东栖霞县观
里镇小观村
1241山东乐陵史氏家谱不分卷
(明)史以明原修 佚名续修
清初刻本 一册
人民大学
1242山东乐陵史氏家谱不分卷
(明)史邦直原修 佚名续修
清乾隆间刻本 一册
人民大学
1243山东乐陵史氏家谱不分卷
(清)史中立修
清乾隆十七年(1752)刻本 一册
吉林大学 日本 美国
1244山东乐陵史氏家谱不分卷
(清)史尚朴修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刊本 四册
美国
1245山东乐陵史氏家乘不分卷
(清)史炳第纂修
清光绪二年(1876)木刻本 四册
北图 河北大学(二部)美国
1246湖北新洲史氏宗谱六卷
(民国)史正生 史文榜创修
民国九年(1920)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徐古镇万岗村
1247湖北新洲史黄氏宗谱十卷
(民国)黄润堃续修
民国三十三年(1944)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黄林乡段家山村
1248湖南衡阳史氏宗谱九卷
(清)史炳文主修 史达门等编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4)活字本 九册
吉林大学
1249湖南永兴史氏续修族谱十五卷首三卷
(清)史久录 史悠信续修
清光绪三十一一年(1905)溧阳堂刻本 十七册
河北大学(缺首一卷)
注:封面作《史氏族谱》,扉页作《平陵家乘》。
1250四川万县里牌溪史氏族谱十卷
(民国)史锡永纂修
民国八年(1919)排印本 一册
吉林大学
1251四川万县史氏支谱正编不分卷
(民国)史封铨纂
民国十二年(1923)万县鹳石庄史氏钞本 一
册
四川重庆市图
1252 蒋墅史氏支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史来兴等修
民国二十(1931)承启堂活字本 十四册
北图
1253 史氏宗谱七卷
(清)史大盛等编修
清咸丰四年(1854)蛟龙塘活字本 七册
北图
注:第七册残破较甚。
1254 义庄史氏宗谱四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史明弼等修
民国三十八年(1949)宗海堂铅印本 三十八
册
北图
1255 史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
(清)史廷卫等纂修
清宣统元年(1909)活字本 三十册
北图
1256 史氏庆传宗十二卷
(清)史学班等重辑
清光绪十七年(1891)活字本 十二册
北图
1257 史氏宗谱不分卷
清钞本 一册
北图
1258 史氏家谱□□卷
清刻本
北图(存一卷)
二、家乘谱牒
全国:史氏谱录合编八卷
江苏:史氏吴中派族谱不分卷、吴中派史氏家乘不分卷、迁淮史宗谱
不分卷、古丰史氏长房族谱三卷、常州史氏族谱十二卷首一卷
浙江:余姚半霖史氏小宗支谱九卷、余姚史氏宗谱十一卷首二卷末二
卷、鄞东钱堰史氏宗谱八卷、澄江史氏支谱十卷、鄞东韩岭史氏宗谱
二卷、鄞东上水横街史氏支谱十五卷首一卷
山东:史氏家谱不分卷、乐陵史氏家谱不分卷、史氏家乘不分卷
湖北:史氏宗谱六卷、史黄氏宗谱十卷
湖南:史氏宗谱九卷、史氏续修族谱十五卷首三卷
四川:里碑溪史氏族谱十卷
敦睦堂:桂林方氏,南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进士方桷任溧阳令,卒葬溧阳,孙子绍宗来溧守墓,后世繁衍至今800余年,总祠敦睦堂位于5A景区天目湖桂林村,后世分五房:贵一公后裔居桂林及周边村庄、溧阳城南方家村、城东葛渚村、天目湖桥山下、石狮庙、冯家边、宜兴和桥北庄村、高塍新庄村、上海、西安、香港九龙、澳门等地,贵一公另有分支迁徙至南京、浙江湖州、安徽广德、江西等地;贵四公后裔居桂林及周边村庄、台中、高雄、美国等地;贵二公后裔居溧阳城北杨庄村、溧阳南渡姜笪村、黄山村等、金坛指前标方家村、溧阳戴埠赵墅村、戴埠集镇、宜兴张渚集镇、鲸塘董渚村、徐舍湾梗村、归径蒲墅村、句容袁巷上杆村;贵五公后裔居下桂林村;贵三公后裔居宜兴新建段庄村、杨巷王家圩、云南昆明、宜兴城内东撒珠巷、浙江杭州、丁家头、溧阳南渡平陵村等。
敦义堂:始迁祖谕(智盳),宋太祖乾德间自睦州桐庐白云源(或云自江西新建县白云源)迁居祁门竹溪墩。建桥於水口山下,名赤桥,之后支分派别。
敦伦堂:始迁祖秩,明洪武间以武功尉州卫百户,由茶陵改屯湘潭县九十二都。
敦叙堂:始迁祖沉,北宋末年自淳安白云源迁至义乌川塘。
敦厚堂:船溪方氏,始迁祖方台生(明)。该族散居太平、祁门、黟县、石棣、贵池等地。
敦本堂:安徽歙县府前方氏
雅趣堂:安徽歙县瀹潭方氏,北宋靖康之乱迁至歙县,始迁祖汴京方子华公。明万历年间,武英殿大学士许国立方氏宗祠,宗祠碑文为许国所亲撰,写碑者乃赐进士第嘉议大夫南京总督粮储户部右侍郎、诗人方弘静,碑额篆文为武英殿供奉管理校正书籍事务中书潘纬。
敦雅堂:始祖干,晚唐诗人,世居桐庐白云源。
滋本堂:江苏常州毘陵芳茂里方氏
大训堂:浙江奉化大桥方氏
六桂堂:宋初有福建泉州人翁乾度,生有6子,分姓洪、江、翁、方、龚、汪6
姓。其中第4子分姓方,其子孙也姓方。
友庆堂:安徽桐城桂林方氏
立本堂:湖北黄冈方氏,始迁祖为方万一(明初)。兄弟九人方万二、方万三、
方万四、方万五、方万六、方万七、方万八、方万九自江南豫章丰城
迁至黄州府,元至正十一年韩福通以红巾倡乱,蕲黄等处尽为屠陷。
兄弟星散,万一、万二、万七遂居于黄冈。其另六兄弟不知所踪。此
为万一子孙堂号。
永锡堂:浙江淳安,遂安。始迁祖焕,唐乾符间,避兵自桐庐白云源徙居遂安南
墩,再迁县城进士坊。
永思堂:浙江诸暨,暨阳。始迁祖度,世居诸暨花山白门里,南宋淳皊元年赘高
湖汤家塾汤氏,遂别为高湖支。暨阳卢家溪方氏始迁祖堂,明後期自诸
暨陡徙居本邑卢溪。
白云堂:安徽歙县瀹坑方氏。
玉粹堂:湖南,临湘,湖北,嘉鱼。始迁祖皅,吴越钱氏光禄大夫,避难携族散居
鄂岳属邑,皅自家於临湘小源堡天井村。传八世岳,迁居嘉鱼。
发祥堂:浙江,淳安
世恩堂:河南方氏
壮猷堂:安徽,潜山。始迁祖渊,元至正间陈友谅屯兵鄱阳,避战火,由江西鄱
阳之瓦屑坝渡江,迁安庆山车辋坂。
克猷堂:安徽蒙城。始祖方杲字东升,大明员外郎。明嘉靖元年(1522)由河南永城谢家湖迁蒙定居瓦埠。至今480余年族史。子孙繁衍22代,人口已逾二万,户数达六千余。
观礼堂:浙江淳安山路口方氏
阳牧亭:浙江临安,於潜
伦叙堂:1、浙江,宁波。始迁祖季仁,世家慈溪金川乡,南宋淳皊间入赘四明孙氏,
因家焉。
2、湖南宁乡方氏始迁祖孔成,原姓李氏,明宣德间由江西永新县徙居
楚南宁乡一都三区赵家河,传至四世,值明清鼎革之际,以李姓差
徭繁重,乃改姓方。
光远堂:
光启堂:醴西黄岗方氏
孝恩堂:桂林方氏
河南堂:1、福建湄州、台湾(彰化芳苑)河南堂方氏始迁祖方义。
2、福建平和、台湾嘉义始迁祖方民敬(五世来台祖)、方苞(十五世)
3、长沙柞山方氏始迁祖竹泉,先世居江西浮梁县,明朝中叶徙居长沙。
4、岳阳方氏之始迁祖澄,五代後唐同光二年,由南昌播迁岳阳;至六
世别而沙陂、潼溪、杨林三派。
松柏堂:湖北新洲县绿化乡谢店邨
忠孝堂:江南方氏统宗谱。该宗望出河南,远祖弦,官吴中,避王莽乱,因家歙
县东乡(即後世之淳安)。孙储,三子,遂启严、衢、徽、滁、婺、九江、
宣、池、秀州及莆田等诸派。
忠恕堂:始迁祖轸,北宋徽宗时以劾蔡京贬官鄞县令,後谢事,挈家由闽之莆田
迁居慈溪北凤浦;传至十一世复由凤浦迁居堰头。又十世,应凤公迁镇
海庄市。
忠贞堂:始迁祖万镒、禾(一名嘉禾),明清之际由歙县罗田乡同迁江阴周庄镇。
诵芬楼:始迁祖李,明洪武初年自蜀地以军职随西平侯沐英入滇,後释甲归农,
卜居晋宁州治西之睢厂。
思福堂:安徽休宁珊溪方氏分支
重庆堂:安徽河南方氏,该族散居歙县、泾县等地。
恩诚堂:安徽绩溪城南方安湾方氏
积庆堂:浙江临安唐昌天水方氏
乘裕堂:浙江慈溪慈东方堰方氏
萃涣堂:安徽歙县,浙江淳安,两地方氏十二派
崇孝堂:湖北黄冈方氏
崇让堂:湖北方氏,始迁祖方万一(明)
崇本祠:
逸河堂:始迁祖彰德,南宋景炎中,见国危势蹙,遂由杭州移家上虞县清潭里。
历世既长,支分派衍,进而扩散至虞、嵊二县各地。
敬义堂:始迁祖鳽,元朝初年自淳安梓桐源徙居寿昌城後街。
敬投堂:安徽歙县歙西拓源方氏
聚远堂:始迁祖景珍,北宋初年自严州桐庐白云村迁至永康长安乡化街。
聚乐堂:安徽怀宁,始祖睴,明洪武初由豫章领部颁印照下屯池州东流县八都乡;
传十数世至讳德先者,复於清雍正元年由东流徙居怀宁县西门,别为怀宁
始祖。
德馨堂:浙江淳安,遂安,始迁祖琼,北宋咸平间自桐庐白云源徙居遂安凤林乡罛
霄里大墅。
德盛堂:安徽歙县瀹坑方氏仙源德盛堂,街川吴公岭仙源支方氏
榴耕堂:先族为苏州人氏,明朝洪武年间为除害平辽,引起本地为战场,兵荒马乱,
加之黄水夺淮,遍地无收,人逃散与伤亡。被洪武赶散于全国各地。传至
十六世,由于文化大革命,谱牒被焚,遂亡其先世记载。1998年乃公议从
安徽的龙岗,江苏的卞塘、岗坂、南望三地始绪,简要分三大门重修家谱
世德堂:江苏常州、扬州、高邮、安徽天长方氏
风雅堂;浙江兰溪女埠前方村
方正堂:浙江省建德市大慈岩镇上吴方村
永同公祠:浙江开化县苏庄镇唐头村
正学堂: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葛塘街道东方村
山西太原狄氏家谱,著者待考,明朝末期木刻活字印本。到2009年1月,仍然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山西省图书馆、河南省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
浙江温岭光明狄氏七修家谱,明嘉靖甲午年(公元1534年)首修木刻活字印本,清乾隆壬戌年(公元1742年)二修,清乾隆甲寅年(公元1796年)三修,清道光辛丑年(公元1841年)四修,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五修,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六修,1999年七修。
江苏镇江江左延令狄氏族谱四卷,(清)狄利宾等修,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到2009年1月,仍然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溧阳狄氏宗谱,(清)狄凤言等辑,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4年)狄氏祠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卷首上册、第一卷下册、第二卷、第七卷下册、第九~十卷、卷末。到2009年1月,仍然被收藏在江苏省南京市博物馆。
江苏溧阳狄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狄庚纂修,狄氏大宗祠汇辑,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木刻活字印本。到2009年1月,仍然被收藏在江苏省南京市博物馆。
江苏溧阳狄氏宗谱三十多卷,(民国)狄庚纂修,狄氏大宗祠汇辑,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木刻活字印本。由溧阳狄氏后裔狄如才保存至今,现收藏在江苏省溧阳狄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内。
江苏溧阳狄氏宗说八十多卷,1946年左右修,著者不详,解放时由狄君武(膺)先生带到台湾。现可能珍藏于台湾国民党中央党史委员会内。
西崞县阳武、平阳狄氏族谱,(清)狄宗周纂修,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到2009年1月,仍然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山西省图书馆。
l203全国史氏谱录合编八卷 (清)史在 等编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八行堂刊本 八册 天津图 南开大学 浙江图 日本 美国 注:该族散居於江苏溧阳,浙江绍兴、宁波等地。 1204江苏史氏吴中派族谱不分卷 清初刻本 一册 上海图 1205江苏史氏吴中派文献谱不分卷 (明)史丹纂修 (清)史在湘续修 清钞本 南京图 1206江苏吴中派史氏家乘表传 清红杏山樵藏钞本 苏州大学 1207江苏淮安迁淮史氏宗谱不分卷 (清)史怀光鉴修 史云焕纂修 清光绪十八年(1892)刻本 二册 江苏淮安县图 1208江苏淮妥迁淮史氏宗谱不分卷 (民国)史久煌重修 民国二十三年(1934)承泽堂铅印本 一册 江苏淮安县图 1209江苏丰县古丰史氏长房族谱三卷 民国二十年(1931)钞本 江苏丰县孙娄乡孙娄村 1210江苏江都邵埭史氏重修宗赠六卷 (清)史迪安等重修 清道光五年(1825)刊本 六册 日本 美国 注:扉页作《溧阳史氏大宗分支邵埭重修家 乘》。 1211江苏江都史氏宗谱□□卷 (民国)史济廷修 民国于九年(1930)木刻本 江苏江都县昌松乡薛河村(存卷1、2) 1212江苏常州史氏族谱八卷首一卷 (清)史圆华等修 清光绪十九年(1893)木活字本 十册 上海图 1213江苏常州史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 (清)史景佑等修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九福堂活字本 十二 册 美国 1214江苏溧阳史氏务本堂支谱八卷首一卷 (清)史杰杰 史荣禄等七修 清同治十二年(1873)务本堂活字本 十册 日本 美国 1215江苏湮阳史氏宗谱二十卷首一卷 (清)史廷卫辑 清宣统元年(1909)铅印本 南京博 1216江苏江阴澄江史氏世谱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史景才等修 清光绪二年(1876)怀溧堂活字本 六册 美国 1217江苏江阴澄江史氏支谱十卷 (民国)史 编修 民国二十五年(1936)怀溧堂铅印本 十册 历史所 注:史燧始修於清康熙七年。 1218江苏宜兴男留史氏宗谱六卷 (民国)史贻祖 史顺通等纂修 民国三年(1914)修 民国十五年(1926)世德堂 木刻本 六册 河北大学 1219江苏宜兴史氏宗谱十八卷 (民国)史国瑛等修 民国间永思堂排印本 十八册 中央民院 注:明万历间初修。 1220浙江史氏谱录合编不分卷 (清)史璞庵纂修 史墨补修 清康熙间刻乾隆闲补刻本 四川图(存一册) 1221渐江箫山史氏宗谱二十四卷 (清)史士琏等修 清嘉庆五年(1800)木活字本 十册 日本 美国 1222浙江萧山史氏宗谱二十四卷 (清)史晋续修 清光绪十八年(1892)八行堂活字本 十六册 日本 美国 注:题签作《萧邑史氏宗谱》。 1223浙江庐山史氏宗谱二十四卷 (民国)史晋纂修 史锦文刊印 民国七年(1918)八行堂木活字本 十六册 浙江图 日本 美国 注:题签作《萧邑史氏宗谱》。 1224浙江宁波四明古籐史氏宗谱六卷 (清)史济铿等纂修 清宣统三年(1911)木活字本 八册 天一阁 1225浙江宁波四明古籐史氏宗谱八卷 (民国)史济铿等纂修 民国十九年(1930)木活字本 八册 天一阁 1226浙江宁波史氏宗谱二十卷首一卷 (民国)史邦直纂修 民国三十五年(1946)铅印本 三十册 历史所 1227浙江馀姚半霖史氏小宗支谱八卷首一卷 (清)史善豪纂修 清咸丰三年(1853)史氏刻本 六册 上海图 四川图 1228浙江馀姚半霖史氏小宗谱九卷首一卷 (清)史玫 史善豪纂修 清同治九年(1870)木刻本 八册 河北大学 1229浙江馀姚半霖史氏小宗支谱九卷 (民国)史泉义续修 清同治七年(1868)刻 民国十二年(1923)续 刻本 八册 历史所 南开大学 浙江馀姚梨洲文献 馆 注:谱始修於清康熙二十八年,此为五修。 1230浙江馀姚史氏宗谱十一卷首二卷末二卷 (清)史光编辑 清咸丰六年(1856)刊本 十一册 南开大学 注:前后有钞补。 1231浙江馀姚史氏宗谱十二卷首二卷末三卷 (民国)史良书续修 民国三年(1914)刊本 十四册 北图 北京大学 历史所 南开大学 河北大学(二部) 哈尔滨师大 浙江图 浙江馀姚梨洲文献馆 注:史琳始修於明成化七年,此为九修。 1232浙江鄞县鄞东钱堰史氏宗谱八卷 (清)史悠诚纂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木刻本 九册 河北大学 注:封面作《钱堰史氏宗谱》。 1233浙江鄞县鄞东上水横街史氏支赠十五卷首 一卷 (民国)史悠情 史济恂等纂修。 民国元年(1912) 预修民国三十六年(1947) 木活字本 六册 天一阁 1234浙江鄞县鄞东韩岭史氏宗谱二卷 (民国)史致天 史悠安纂修 民国十二年(1923)木活字本 一册 天一阁 1235浙江鄞县鄞东前徐史氏宗谱三卷 (民国)史悠椿 史久逢等纂修 民国十九年(1930)木活字本 一册 天一阁 1236浙江象山关头史氏宗谱八卷 (民国)秦英鉴重修 民国二十七年(1938)刊本 浙江象山县文管 1237浙江绍兴史氏谱录续编不分卷 (清)史基美修 民国七年(19l8)铅印本 一册 杭州大学 日本 美国 1238浙江嵊县浦桥史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史悠晋纂 民国十四年(1925)木活字本 浙江嵊县城郊乡大浦桥村 1239安徽黟县金泽史氏家谱不分卷 (清)史继周辑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善修堂木刻本 一册 河北大学 1z40山东栖霞史氏族谱书五卷 (民国)史启利等纂修 民国二十四年(1935)铅印本 山东栖霞县杨础乡史家庄 山东栖霞县观 里镇小观村 1241山东乐陵史氏家谱不分卷 (明)史以明原修 佚名续修 清初刻本 一册 人民大学 1242山东乐陵史氏家谱不分卷 (明)史邦直原修 佚名续修 清乾隆间刻本 一册 人民大学 1243山东乐陵史氏家谱不分卷 (清)史中立修 清乾隆十七年(1752)刻本 一册 吉林大学 日本 美国 1244山东乐陵史氏家谱不分卷 (清)史尚朴修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刊本 四册 美国 1245山东乐陵史氏家乘不分卷 (清)史炳第纂修 清光绪二年(1876)木刻本 四册 北图 河北大学(二部)美国 1246湖北新洲史氏宗谱六卷 (民国)史正生 史文榜创修 民国九年(1920)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徐古镇万岗村 1247湖北新洲史黄氏宗谱十卷 (民国)黄润堃续修 民国三十三年(1944)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黄林乡段家山村 1248湖南衡阳史氏宗谱九卷 (清)史炳文主修 史达门等编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4)活字本 九册 吉林大学 1249湖南永兴史氏续修族谱十五卷首三卷 (清)史久录 史悠信续修 清光绪三十一一年(1905)溧阳堂刻本 十七册 河北大学(缺首一卷) 注:封面作《史氏族谱》,扉页作《平陵家乘》。 1250四川万县里牌溪史氏族谱十卷 (民国)史锡永纂修 民国八年(1919)排印本 一册 吉林大学 1251四川万县史氏支谱正编不分卷 (民国)史封铨纂 民国十二年(1923)万县鹳石庄史氏钞本 一 册 四川重庆市图 1252 蒋墅史氏支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史来兴等修 民国二十(1931)承启堂活字本 十四册 北图 1253 史氏宗谱七卷 (清)史大盛等编修 清咸丰四年(1854)蛟龙塘活字本 七册 北图 注:第七册残破较甚。 1254 义庄史氏宗谱四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史明弼等修 民国三十八年(1949)宗海堂铅印本 三十八 册 北图 1255 史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 (清)史廷卫等纂修 清宣统元年(1909)活字本 三十册 北图 1256 史氏庆传宗十二卷 (清)史学班等重辑 清光绪十七年(1891)活字本 十二册 北图 1257 史氏宗谱不分卷 清钞本 一册 北图 1258 史氏家谱□□卷 清刻本 北图(存一卷) 二、家乘谱牒 全国:史氏谱录合编八卷 江苏:史氏吴中派族谱不分卷、吴中派史氏家乘不分卷、迁淮史宗谱 不分卷、古丰史氏长房族谱三卷、常州史氏族谱十二卷首一卷 浙江:余姚半霖史氏小宗支谱九卷、余姚史氏宗谱十一卷首二卷末二 卷、鄞东钱堰史氏宗谱八卷、澄江史氏支谱十卷、鄞东韩岭史氏宗谱 二卷、鄞东上水横街史氏支谱十五卷首一卷 山东:史氏家谱不分卷、乐陵史氏家谱不分卷、史氏家乘不分卷 湖北:史氏宗谱六卷、史黄氏宗谱十卷 湖南:史氏宗谱九卷、史氏续修族谱十五卷首三卷 四川:里碑溪史氏族谱十卷
地处苏南溧阳市,江苏省,地处长江三角洲,上海经济区。总用地面积为1535平方公里。北纬31°1'-31°4',东经119°08'-119°36`。离上海200公里,杭州,几百公里,距南京,苏州,张家港,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距常州机场60多公里的路程80公里。与周边城市在整个高速公路通过。全市78万人口,“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模范城市的科学”,“文明城市,江苏省”的荣誉称号,荣获十强县江苏省的整体实力省(市),2011年位列全国百强县(市)第40
关于拼音:LìYángShì,LiyangShi溧阳市,江苏省南部。的??1,5358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7820万(2011年底)。辖10个镇:社渚镇,溧城镇,大镇,上黄镇,戴镇,潭头镇,不是镇,上兴镇竹箦镇,南渡镇。溧阳市人民政府驻镇。市委书记:盛建良代市长:苏江华江城
方言:吴台烀江苏省,毗邻一小片/常州/溧阳溧阳(英文名:溧阳),溧阳市,江苏省,是中国的西南端的一个县市,常州下的水平。江苏溧阳,人杰地灵,美丽。今天,溧阳始建于唐复三年(公元903年),是1100年的历史纽马克的城市,有三个省的地理优势交界处,方便水陆交通,丰富的自然资源,产业基础一枝独秀,周到优越服务环境,长三角地区企业,一方乐土家居生活。自改革开放以来,溧阳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弘扬“团结创业,拼搏城”溧阳精神,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在2010年和2011年,溧阳名列“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第40条,先后荣获“国家生态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长寿之乡“,”省级文明城市“等称号。如今,这座城市被周围的紧密“粘人的业务,加快两个率先”的新目标,坚持“提升综合经济实力,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凝心聚力先抢位一起五颜六色的光彩。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正在由小康,加快现代化建设向前发展。
最近溧阳市溧阳市工业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正如跳跃跨越式发展。工业经济规模,产品销售税收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技改投入,如每年有超过30%的速度递增的主要指标。呼应的兴起和昆仑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园区二,快速的产业集群区城镇建设的投资,新一轮全市工业筑巢引凤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溧阳市经贸局综合管理作为一个政府部门,负责全市工业,商业和经济规划和指导,管理和其他服务的责任。自2001年成立,创新,善治和履行工作职能和稳固的企业,基层,为经济发展服务好。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在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工业技改投入,规模化种植,公司重组,由上级主管部门取得的令人鼓舞的成果等方面和广大赞誉和好评的企业效益。在政府部门和机构目标管理考核中,经贸局年年顶的市议会。连续两年于2003年,市委,市政府授予“团结,诚信,开拓好班子”称号。荣获2003年市委,市政府表彰的“创新奖”和2004年“杰出贡献奖”。溧阳整体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新的工业布局规划已经形成,全市工业经济在机械,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为支柱产业的象征逐步显现,轻工,食品,纺织,服装行业的蓬勃发展。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省级成长型企业,在常州省级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常州品牌,国家驰名商标,省级著名商标的出现。全年销量达到了50十亿的企业在许多企业为一组,鹏集团,正昌集团,西湖啤酒,上海汽车齿轮溧阳公司,金峰水泥等在全国,全省同行业榜上出名。工业经济溧阳今天是胜利,明天将更加辉煌。
在此溧阳唐武德三年(602年)
历史,从溧水县,置县境内的分析建立的历史已经达到了1410年初在全市第四五老县城西北的今天县村。唐复三年(903年)转移这个规则溧城镇,溧阳市历史已经达到1100年。今天4500万年以前就溧阳市,黄镇(1950年前是宜兴)的领土水母中国舒挲嗯出现猿,使高等灵长类动物,包括人类的发展找到了它的意义与周口店北京猿人的发现源媲美。进入人类的时代,代表了旧石器时代后打制石器在沙河溧阳竹箦,**和这么多出土;秆石锛和凯尔特人和代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神墩考古发掘的新石器时代水平等文物,并进一步丰富历史内涵马家浜文化;几何印纹陶,铜剑簇等,展现生产商周文化的水平。星期,这个地方是吴溧阳濑渚邑地(包括本高淳,溧阳,溧水南部边境),吴是更多的亡,更多的亡是楚国。 25年来,秦始皇黄奕改设为濑溧阳县,县治所在今高淳固城镇,是张县,这是溧阳市(古)溧阳县接壤。三国演义,废(旧)溧阳县形成屯田的目的,在此分析的家境内永平县溧阳,靠近古县镇村治理项目今天,是丹阳县,全县现在开始溧阳市境内。西太康元年(280年),永远改变了永平县县。前溧阳县(高淳等)的残余恢复设立溧阳县(治高淳固城),为丹阳县(今南京南)的。县永兴元年部分被划分永远设置平岭,是宜兴县(治今宜兴)。平陵的治所在今西平陵城35英里。不久,情况仍会维持不变永远县丹阳郡。刘子歌元嘉九年(432),将被纳入永久性平陵县,溧阳县(治高淳),直到永永远溧阳两县被认为是阴虚丹阳(今南京南)。南齐时,溧阳,永远两县被认为是丹阳郡。梁,陈因之。开皇9年(589年),废永远县城。隋开皇十年(592),恢复属于宣州(今安徽宣城)常设机构的县。隋开皇十八年,改溧水县(古)溧阳,将全县的这条规则高淳牛城遗址,直到永远。命名此规则高淳几百年(旧)溧阳终止。武德三年(602年),溧水县居新房新溧阳县治在今45英里西北溧阳市旧县村的分析。溧阳初现名的任期。扬州(今南京)。九年来,被废黜在扬州,溧阳是宣州。元宵元年(674年),溧阳县到可用状态(今南京),或国家花了两年时间,它仍然是宣州(今安徽宣城)。光启二年(887),是一家国有升,为期三天的复合体(903)县现在搬到遗产。自唐代以来,溧阳和溧水永远分离,永远几乎完全纳入县城里溧阳县。杨武,金陵溧阳市县政府。南唐,溧阳江宁县委,县政府,现在南京政府统治。早在宋代,溧阳县仍然江宁府。宝八年,江宁政府改革或国家。天空二年(1018)仍是江宁府。建炎三至建康府(今南京),溧阳也将转移到县城。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为溧州,十五年,政府改变了溧阳,十六年来溧阳。二十八个皮革道存县。元贞年仍然改变状态,是集庆路(今南京)。洪武二年(1369)国有郡废,是应天府(今南京)。清代,雍正8属于镇江府(今镇江)。中华民国,溧阳县,江苏省,已经隶属于民政局,金陵路,江苏省第一行政督察区(专员溧阳县),江苏江南行政管辖的江苏省政府。 1949年4月25日溧阳解放,成立县人民政府,都有一个行政办公室苏南武进区政府,机构常州,镇江机构管辖。 1950年宜兴县前乡上共下黄镇溧阳县22个村。之后,1983年3月实行市管县体制,溧阳市,常州市所辖县。 1990年8月,国务院批准溧阳县,该县成立了溧阳市,常州市代管。湖
自然地理溧阳,江苏,安徽三省交界处,附近还有浙江省,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 175℃全市年平均气温,降水量1136毫米。地处苏南溧阳市,江苏省,地处长江三角洲,上海经济区。离上海200公里,杭州,几百公里,距南京,苏州,张家港,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距常州机场60多公里的路程80公里。 104国道穿境而过,沪杭高速公路阳宁杭高铁溧阳纵横全境,常(州)漓江,芜湖(湖)漓江,黄(山)溧阳速度,甚至(连云港)扬(州) (州)镇(江)漓江李宁(中国)铁路,常(州)武立河(湖)铁路,京福铁路正在规划建设,五台山运河,丹溧漕河金,锡溧和太湖长江码头直接漕河。
城市地理10月底录得总人口7820万,其中3970万男人,妇女38500000;结束的264500总数。全市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09人,由汉,满,朝鲜,壮,蒙等12个民族。溧阳吴方言的语言方言属毗陵(常州)切成小块。
溧阳市行政区划现辖11个镇,区:经济开发区,江苏溧阳天目湖旅游度假区(千岛湖镇),溧城镇,大镇,上黄镇,戴城,不是镇,竹箦镇兴镇,南渡镇,社渚镇。 2007年行政区划调整根据文件编号200744,江苏省人民政府和苏联政府复数200716常州市人民政府常复杂的政治精神,我市将组织实施行政区划调整。行政区划调整方案:(一)溧城镇,新昌镇,辖原漓江镇和新昌镇新昌,新东,胡桥,大山,陶,马塘,蒋店,勤丰,他管辖原鑫九个村庄合并,建立一个新的漓江镇,镇政府驻188东大街,溧城镇。行政区划调整后,李河地区的?15521平方公里城市管理,人口2343万,辖30个居委会,47个村委会。 (二)潭乡,山南,毛尖2周城中村,湖大昌镇辖原镇和新的管辖原,越过的Mountain View山景村的村下辖镇,大坝前村大坝管理局前的村庄,城市和原洲渚曹庄所辖乡镇,村唐山路村的村庄,鑫鼎侗寨顶级村合并设立一个新的千岛湖镇,镇政府驻潭头镇前街。行政区划调整后,?23897平方公里千岛湖镇,人口的行政区域696万,辖3个居委会,30个村委会。周和周市市区附近,眉山,鑫鼎,唐山,浦,金山,金峰,金庄村8(c)社渚镇,原社渚镇周管辖权和镇合并管辖原,建立新的社渚镇,镇政府驻社渚镇。行政区划调整后,?20707平方公里社渚镇,人口760万,行政区域辖3个居委会,30个村委会。 (四)南渡镇,镇原,联盟和雄厚的工业园区等三个委员会和联盟下辖南渡镇南渡,平城塘北,新河,大围,何,西魏,何新,庆丰,汤,永丰,丁村,南垠,切割口,星光,强埠,西管,梅庄,桥梁,富鑫,蒋家庄,旧县,东湖,西湖,黄山,增福,大盛朱,山景,大坝和原新昌镇钱家圩管辖的其他30前村,石街,大渚,甘村西等四结合起来,越过建立一个新镇,南渡镇政府在镇永安路28。行政区划调整后,?12453平方公里行政区域南渡镇,人口722万,辖3个居委会,34个村委会。 (五)穿镇,王建祯,原两镇合并,所辖区域,建立一个新的戴镇,镇政府驻善岱镇路镇。经过行政区划,穿的?16299平方公里镇行政区域面积,人口522万,四个委员会,26个村民委员会的管辖范围的调整。 (六)兴镇上沛镇,设立新的区域合并兴镇两镇管辖原,镇政府驻兴城镇。行政区划调整后,?2456平方公里兴镇788万人人口的行政区域,辖3个居委会,36个村委会。溧阳
(7)竹箦镇,前马镇,原两镇合并管辖竹箦建立一个新的镇他们的地区,镇政府竹箦鑫源路镇。行政区划调整后,?1836平方公里镇,人口659万,一个居委会的管辖范围,27个村委会竹箦行政区域。 (八)其他镇,绸缪镇,镇后周,原三镇所辖区域合并设立另一个新镇,镇政府驻另一个城市桥梁。行政区划,分别为镇行政区域1283平方公里,人口的调整后698万,辖3个居委会,33个村委会。 (九)呆头维持原建制,行政面积42平方公里,人口281万,辖14个村委会。 (十)上黄镇保持原建制,的?476平方公里,人口的行政区域265万,辖1个居委会,14个村委会
农业经济发达,主要生产各种米粒,小麦等,还含有丰富的茶,白芹菜和栗子。工业地著名生产丝绸。排在福布斯'2007名单最佳商业城市在中国,“49,在福布斯2008年的排行榜最佳商业城市排名中国”,2011年67,5038十亿人民币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是2007年的19倍,年均增长。的173%,更超过1万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1003十亿人民币,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71十亿人民币,23倍,是2007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418和13505元,平均每年增加125%和139%,?;溧阳进入了小康带头在未来的重要时期实现现代化。 2000年8月,中国第一个“不从零开始”的肯德基特许经营在溧阳市授权简称。
全市农业区9镇,与782,000,总人口br其中农业人口307,000,总面积为15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240万多亩,水426英亩328英亩的森林。改革开放后老青春焕发溧阳,溧阳市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农村。”同时,城市也是国家粮食溧阳县,江苏省唯一的一个“山地民族示范县全面发展。” 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42466十亿人民币。溧阳市一直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水稻和小麦种植面积全市常年品种保持97亩,约45万吨总产量,优质油菜种植面积40万亩,总产量约35000吨。此外,全市有6英亩茶园,8英亩板栗,10英亩木材竹子,5英亩桑,一万亩银杏,2英亩果园,竹花园早在7英亩的森林副业生产的基地和12亩集约化养殖,40头(只)牲畜,家禽3,000,000个生产基地,包括板栗,茶叶作为一个国家的生产基地,有10多个农业部优,省优称号。近年来,溧阳市为了加快农业,农产品加工,促进深度,广度和组织培养了一大批农业产业化“龙头”加工企业和“领头羊”流通市场的产业化。企业湖啤酒有限公司,丝绸集团,溧华保健食品有限公司,被评为省级,市级龙头企业,近10十亿yuan加工年产值。溧阳市在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建立新昌观光农业示范园,周城汤山立身体农业示范园,天目湖旅游度假区,待不住南山竹海风景区,湖中央的一些生态农业,以保护绿色地带,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溧阳市有一个多山的地区?超过150亩,是森林和森林生产基地坚果县,江苏省传统的重点。近年来,我市根据在丘陵和山区资源,掀起了大规模的开发热潮,蓝田综合景观管理,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的发展,水果基地城市的新的经济开发12亩,总投资资本120万元开发形式5英亩桑,6英亩茶园,8英亩板栗园,10英亩竹园,30万只羊和养殖特种水产养殖等专业生产基地5万亩。湖盛产茶叶系列产品荣获农业部奖无数的省部。 1997年5月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示范县山区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太湖溧阳,国内的地形,通过腹地运行溆湖西地区。建国以来,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人民以从事了大量的水利设施持久的水利建设,初步形成能挡,能灌,能排,降工程系统已成为多年来克服洪水和干旱的重要物质基础的灾害。据统计,累计完成水利投资183亿元,232亿投工完成464亿立方米土石方水利。 73水库的建设城市,打造堤防15,409,有414万立方米,开挖疏浚轴伸20条河流266公里长,总容量,723公里堤坝有固定机电灌站1074内置标准,装机容量1229套41570千瓦,往复式,灌溉,脱粒和农产品加工已基本实现机械化,种植,收获机械化水平近年来迅速增加,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26%。水利建设曾多次被省,市表彰,先后多次被评为全省水利建设先进单位,水利荣获“全国先进县水利经济”和“全国水利经济突出贡献奖”等。
行业保持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总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比第一十亿美元大关,达103516十亿人民币,100817十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19%,比上年同期的11073十亿元全工业利润的334%,65十亿元全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28%,964%。 2010年取得21873十亿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8%,比上年同期,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515%。年税收超过一十亿亿元企业84家,其中超过200十亿的企业之一,超过50十亿企业3家,超过10十亿企业8家。鹏华集团,电缆,适用于特殊钢,金峰水泥,国强电镀,铜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支柱产业具有明显的优势,鼓励新兴产业的发展。 2010金属冶炼,制造设备,输变电设备和四大支柱产业的新材料产值,销售,利税,利润分别为7075十亿人民币,6978十亿yuan,801十亿yuan,505十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03%,分别,346%,725%,95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768%,771%,761%,807%,高259,261,171,156点的比例比去年同期。全市工业增长,效益提高,结构调整,节能降耗的支柱产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贡献; 201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喜人,实现产值,销售,利润分别为3909十亿人民币,3708十亿yuan,406十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03%,337%,435%。
消费品贸易繁荣活跃。 2010年的总零售销售额实现社会消费品14619十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82%。其中:城市零售额9106十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8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512十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80%。在零售销售的社会消费品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3331十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84%;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288十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63%。消费结构升级,食品和饮料市场正在蓬勃发展。 “吃”,“穿”零售销售稳步增长,“与”零售销售增长迅速。 2010以上的城市限制食品和饮料,烟酒批发,零售企业,针织服装零售额同比增长106%和134%,分别。汽车,家具,化妆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71%,分别为166%和173%,显著提升消费结构。食品和饮料行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餐饮市场星级酒店,酒楼,快餐,零售销售的农舍组成11十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73%。 2010年全市的6个十亿市场,共实现营业额8774十亿元的商品,同比增长06%,比上年同期,其中:江苏,浙江,安徽边境市场实现成交额7598十亿人民币。高端租赁展位号3075,市场成交业主雇用11,762人。开放型经济。突破投资,外国投资到一个新水平。去年外资354亿美元实际到帐,办理工商登记的外国投资74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79%和225%。 57新批外商投资项目,外商投资13700000美元的平均注册。一个总投资超过100万美元,国际公司实现突破的引进,引进两个项目超过一亿美元,投资总额为华新丽华的500亿美元 - 达能太阳能,总投资150元在风电项目万元成功入驻光电。出口保持增长。完成进出口总额66亿美元,其中出口560亿元同比增长228%和257%。外经新签合同额71350000美元,为59470000美元营业收入。中国成功举办了第十一届茶溧阳天目湖旅游节暨第六届艺术节,和盟市美国,荷兰的莱瓦顿市的姐妹城市,开放进一步扩大。
友好城市意大利山谷穆尔西亚市,日本白山市,盟市,加利福尼亚州,美国,荷兰吕伐登市
2010运输交通建设完成投资156十亿人民币,路,铁路,水路建设齐头并进。宁杭铁路客运专线快进,溧阳市,正在建设的MT火车站。 104国道新昌杨以达到道路改造,西环路,芜湖至上海运河城市指南部分,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如交通,高速昌黎正式奠基建设。 239公路昆仑转盘的石板街道完成后,拨打241公路昆仑指的是金坛老明线和其他道路改造前。新农村道路,由102农业转型桥,连续七年80公里被评为“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先进县(市)”。 72辆新巴士,进入到行政村(75%)的城镇公交车,城乡客运交通模式的整合成为全国的典型。 56省道千米,一杆83公里长的公路,为346公里航道总里程:其中年终总长度2017公里。的2380万吨货物,同比增长141%,旅客运输量4930万人次,同比增长120%,完成港口吞吐量3170万吨,同比增长256%。邮电通信业今年的651亿元收入,同比增长73%,比上年同期。端局交换机与294,700的总容量。 2010年底,全市本地电话用户数达到263,800,比上年同期下降53%。其中,77,700城市电话用户,130,300农村电话用户。高端手机达到622,000,同比增长111%,比上年同期。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新增08100那年,累计用户达到84,900,同比增长105%,比上年同期。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5464十亿人民币,29911十亿人民币贷款分别增长188%和168%,比上年年底;其中实际新增贷款726十亿yuan,446十亿人民币的产业贷款。华夏银行,金峰乡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江苏迈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溧阳分公司已经挂牌营业。全年保费收入74892万元,同比增长249%,比上年同期。其中,财产险收入24467万元,同比增长240%,寿险收入50425万元,同比增长253%。各类保险索赔全年支付19324万元,同比下降77%,其中11352万元的财产保险费用,同比增长240%,保险费用7972万元,同比下降323%。
宁杭高速铁路高速贯穿全境的铁路,有溧阳站,MT站,2个高铁站。到2012年年底,当分别溧阳到南京,杭州,只需25分钟,37分钟通车。进入高铁时代。
按照以往的学术惯例,各种遗址文化大多是以首次发现及发掘地命名的。但马家浜文化却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历程,它的首次发现地并不是马家浜,而是在嘉兴市桐乡县一个叫罗家角的地方。
桐乡县地处杭嘉湖平原中部,罗家角在县西石门镇的东北约2公里的地方。遗址北临大运河,南依罗家角村,有小河自罗家角村流过,向北注入运河。遗址四周全为岗地,中部也有岗地将其分隔成两块水田。 1956年,当地农业生产合作社正在热火朝天地搞生产,结果农民们在罗家角的水田里挖出了大批兽骨和陶片。当地农民没有看过动物遗骨,但听说过“龙骨”可以入药的事情,便纷纷将其拿到中药铺出售。结果“龙骨”越掘越多,中药铺不收购了,农民就转卖给废品收购站。最后是收购站向文物部门反映,才使罗家角遗址出现在考古学家的视野里。 10月,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派人前往桐乡县罗家角调查,采集到石器、陶器、兽骨等若干,确定罗家角为新石器时代遗址。由于当时人力不够,对这一文化遗存也并不了解,认为没有太大的发掘价值,只是加以保护。1961年,罗家角遗址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罗家角遗址就这样沉寂了下来,历史的风霜湮没了曾经灿烂辉煌的远古文明,如果不是1959年马家浜惊世骇俗的重大发现,也许美丽的太湖流域还背着那“古来是蛮夷之地”的名声。 马家浜坐落在嘉兴市城南7公里的南湖乡天带桥村,东北面临九里港,西至坟屋浜,南为马家浜,是一个三河交叉的平原。1959年春,嘉兴南湖乡天带桥大队马家浜村在沤肥挖坑中发现大量兽骨和古代遗物,赶紧报告了文物部门,得到了很大的重视。同年3月,浙江省文物考古委员会与浙江省博物馆、杭州大学历史系、杭州师范学院历史系等6个单位组成考古队来此进行了发掘,出土骨器53件、石器12件,同时还出土了很多玉器、陶器和兽骨。 这次发掘坑位于遗址中部,总计2l3平方米。遗址的文化堆积层分为两层,上层以灰黑色粘土为主,并有红烧土层和淤泥层,出土有兽骨、石锛、砺石、骨镞和各种质地的陶片,还有建筑遗迹;下层含有大量腐烂的兽骨碎片,另外还有骨镞、骨锥、骨针、骨凿以及石斧、砺石和陶片等。 考古学家还在这里发现了长方形房屋遗迹。这座房子南北7米,东西3米,门朝东。室内是经过加工的黄绿色土面,还有带树枝和芦苇痕迹的红烧土块堆积。下层中的居所较简陋,房基为椭圆形凹坑,还发现了碳化圆角菱,与如今的南湖菱相仿。经测定,马家浜文化的年代距今约为7170年左右,甚至比先于发掘的河姆渡遗址年代还略早一些。 最让人震惊的发现是位于上下层交接处的墓葬,共出土了30具人骨架。这些骨架埋葬密集、重叠,南北向放置,其中6具身旁有随葬品,生产工具置于腰部,装饰品置于头部,陶器位置不一。遗憾的是,当地农民害怕这些骨架给他们带来晦气,半夜起来把这些“马家浜人”偷偷捣毁丢到河浜里去了。 马家浜的遗憾还不止于此。发掘马家浜遗址时,考古人员还没认识到这是一处史前文化遗址,而是把它作为“吴越古战场”来认识、考证的。发掘前就已经探明马家浜遗址有15000多平方米,由于条件限制只发掘了213平方米。后来由于考古队员吃住问题难以解决,对马家浜遗址的发掘工作只好中止。 197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专家吴汝祚先生首次提出了马家浜文化的命名。1977年11月在南京召开的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学术讨论会上,著名的考古学家夏鼐根据长江中下游、太湖流域新近的考古成果,提出“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同是中华民族文化起源的摇篮”这一划时代的论点,并确认以嘉兴马家浜遗址为代表的马家浜文化是长江下游、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代表。 从此,马家浜文化正式定名。它的首次发现地罗家角遗址也于1979年开始了第一次发掘。 1979年11月下旬至1980年1月底,为配合罗家角农田基本建设,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考古队对罗家角遗址进行了局部发掘。这次发掘开探方41个,发掘总面积为1338平方米,出土的完整器物达794件,同时还出土了大量的陶片、兽骨以及稻谷等植物遗存。 罗家角的遗址分4个文化层,都属马家浜文化,代表了马家浜文化的若干个不同发展阶段,丰富了马家浜文化的内涵。罗家角遗址的发掘,引起了中外学者的注意。1987年日本农耕史代表团专程到罗家角遗址考察马家浜文化;1989年,日本东亚稻作文化起源考古代表团也来到罗家角遗址进行考察,并认为罗家角遗址发掘出土的稻谷,证明中国的长江流域是日本栽培水稻的发源地之一。在日本出版的有关马家浜文化的书刊都把罗家角写成“罗家谷”,就是因为罗家角是水稻的发源地的缘故。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对马家浜文化遗址的发掘及研究逐步深化,浙江一带的马家浜遗址像雨后春笋一样层出不穷。1981年3月,考古队对余杭吴家埠遗址进行发掘;5月,嘉兴平湖大坟塘遗址出土泥质喇叭形红陶豆、腰沿釜、猪鼻形支座等,为马家浜文化堆积层;10月,对余杭吴家埠遗址进行发掘,清理马家浜文化时期墓葬7座。 1984年1月,嘉兴博物馆与上海自然博物馆及常州、苏州、无锡、湖州市博物馆联合在嘉兴举办“太湖流域古人类、古遗址、古文化展览”,并召开学术讨论会,将太湖流域作为一个单独的区系类型文化提出。到如今为止,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共发现了200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 。
2015年12月,江苏溧阳秦堂山遗址考古勘探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其中马家浜文化遗存最为丰富,核心区面积约45万平方米,是目前已知保存面积最大、最为完整的马家浜时期文化遗址之一。
一、寻根溯祖
周宣王封小弟姬友于郑,建立西周的最后一个诸侯国。姬友死后谥号为桓公。所以史称郑桓公。周幽王时,郑桓公任周朝司徒,掌管教化,他眼见周幽王宠幸褒姒、重用奸臣、王室矛盾激化、内忧外患交织,预感将要发生变乱,便向太史伯请教避祸的办法。郑桓公根据太史公的建议,把家属和重要财产安置在虢、郐之间一个叫"京"的地方,史称"虢郐寄孥"。次年,西周王室发生了"犬戎之乱",桓公为国捐躯,其子掘突袭位,是为郑武公。后来,郑武公乘护送周平王东迁之机,先后功灭虢、郐,建立新的郑国。郑国于公元前375年为韩国所灭,子孙播于陈、宋间,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郑氏。二、迁徙分布
郑氏最早的发源地是今河南省的新郑县。在战国时因为韩国所灭,便散迁到河南东部及山东、安徽等地间。秦时,19世孙郑袭迁司州河南洛阳。27世孙郑其举族迁回荥阳。秦汉以后,郑姓已迁入邻近地区,主要以今山东、安徽、陕西、山西等境为其分布的主要地区。其后29世孙郑宾居山东高密。31世孙郑众之子安世迁居咸阳。因汉武帝令"强宗大族,不得聚居",有24世孙南迁至浙江会稽山阴。郑姓大举南迁始于"永嘉之乱"之时。西晋永嘉二年,"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其中第四姓即为郑姓。唐初,河南郑氏又有随陈政、陈元光父子移居福建者。唐末,又有河南故始郑氏随王潮、王审之入闽。明清之际著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先祖既是此次入闽的。郑氏移居台湾,始于郑成功;播迁至海外,始于清朝,现分布于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家。三、郡望堂号
1、堂号
"博经堂":东汉郑玄,博览群经,几千人从远方来拜他为师。西汉时期的读书人大都专治一经,郑玄却独自力主博通。
"安远堂":汉宣帝时,郑吉为侍郎,那时外侮屡屡来犯,郑吉打败了车师,使日逐投降。于是皇帝提他当司马。为了西方国境的安全,又派他为西域都护,封安远侯。
2、郡望
荥阳郡:三国时置郡,治所在荥阳。
洛阳:我国古都之一。汉、魏故城在今洛阳市白马寺东汉水北岸;隋、唐故城在汉城西18里。
高密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高密。相当今山东高密一带。
雍州:东汉时置郡,治所在长安。
陇西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狄道。
南阳郡:战国秦置郡,治所在宛县。四、家乘谱牒
江苏:郑氏宗谱一卷、云阳郑氏宗谱二十卷、扶风郑氏宗谱四卷、兰陵郑氏宗谱三十卷、东山郑氏世谱八卷首一卷、萧山郑氏宗谱十二卷
浙江:镇北龙山郑氏宗谱十四卷首二卷末二卷、慈溪鞍山重视重修宗谱二十四卷、慈溪灌东郑氏宗谱十卷、兰溪郑氏宗谱十九卷
安徽:峰阳郑氏家谱不分卷、祁门奇峰郑氏本宗谱四卷、郑氏宗谱十三卷、桐城郑氏宗谱、桐西郑氏宗谱、礼仪堂郑氏宗谱、郑氏宗谱一卷
福建:南湖郑氏宗谱、石井本郑氏宗族谱、石井本宗族谱、郑氏世代谱、桃源郑氏族谱二卷、桃源郑氏族谱、四城郑氏家谱、荥阳堂郑氏家谱、荥阳郑氏宗谱、岩镇郑氏迁出宗谱一卷、郑氏传家谱、续修白华郑氏宗谱、郑氏族谱、郑氏宗谱不分卷、郑氏宗谱一卷五、历史名人
郑板桥:清朝书画家,善画兰竹,秀丽苍劲,亦工书法,所创"板桥体"独具风格,号称"三绝",是"扬州八怪"之一。
郑成功:明末名将,唐王赐姓朱名成功,授总统使、诏讨大将军,时人称"国姓爷"。
郑和:明航海家,本姓马,小字三宝,回族。明入宫为宦官,后从燕王起兵,有功,赐姓郑,曾奉命率舰队七下西洋,途经三十余国,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和伊斯兰圣地麦加。
郑国:战国时代的水利家,韩国人。出任关中史官,开凿灌溉渠,称为"郑国渠"。
郑光祖:元朝著名剧作家,他和关汉卿、马致远、白朴被誉为"元曲四大家",有代表作《倩女幽魂》。
郑虔:唐朝学者、画家。诗词、书法、画俱佳,尤以山水画见长,玄宗皇帝为之题字"郑虔三绝"。
郑旦:春秋晚期,吴、越时的巾帼人物。郑旦即西施,经过训练,送到吴国作内应,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得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灭吴。
史氏家谱
本文2023-11-24 03:37:1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41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