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5收藏

刘氏家谱,第1张

刘氏。高祖刘邦----刘盈----刘恒----刘启----刘彻-----刘弗陵--------刘询----------刘奭--------刘骜-------刘欣--------刘衎-------孺子婴

刘氏家谱万,方,汉属于中国的刘氏宗族中的分支之一。刘氏宗族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大姓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秦朝时期,而刘姓也是唐朝时期的皇室姓氏之一。刘氏家谱万,方,汉是刘氏宗族的一个较为分散的分支,其祖先在汉代时期活跃于今天的河北、山东、河南等地。刘氏家族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家族,可以追溯到汉代。刘氏家族在汉代时是中国的皇室家族,曾经统治了整个中国,同时也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家族之一。刘氏家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武帝刘彻,他是汉武帝的儿子,也是汉朝的第七位皇帝。

刘氏家族在汉代时非常兴盛,家族成员众多,分布在各地。其中最著名的分支是刘邦的后代,他们代表着汉朝最高的权力和荣耀。刘氏家族在汉代时分为多个分支,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刘邦、刘秀、刘备等分支。这些分支在中国历史上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刘氏家族在汉代时是中国的皇室家族,享有高度的地位和权力。他们统治了整个中国,贡献了许多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刘氏家族的影响力在汉代后期逐渐减弱,但他们的影响力一直持续到了中国历史的现代时期。

总的来说,刘氏家族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家族,代表着中国历史上的权力、荣耀和辉煌。在中国历史上,刘氏家族的地位和贡献是不可忽视的。、科举及其他官员,为中国历史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刘氏家谱万,方,汉的历史传承也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史记·吕太后本纪》(后有汉书)

  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生孝惠帝、女鲁元太后。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

  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吕后兄二人,皆为将。长兄周吕侯死事,封其子吕台为郦侯,子产为交侯;次兄吕释之为建成侯。

  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崩长乐宫,太子袭号为帝。是时高祖八子:长男肥,孝惠兄也,异母,肥为齐王;余皆孝惠弟,戚姬子如意为赵王,薄夫人子恒为代王,诸姬子子恢为梁王,子友为淮阳王,子长为淮南王,子建为燕王。高祖弟交为楚王,兄子濞为吴王。非刘氏功臣番君吴芮子臣为长沙王。

  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使者三反,赵相建平侯周昌谓使者曰:“高帝属臣赵王,赵王年少。窃闻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赵王并诛之,臣不敢遣王。王且亦病,不能奉诏。”吕后大怒,乃使人召赵相。赵相征至长安,乃使人复召赵王。王来,未到。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赵王霸上,与入宫,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太后欲杀之,不得闲。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赵王少,不能蚤起。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酖饮之。儣明,孝惠还,赵王已死。于是乃徙淮阳王友为赵王。夏,诏赐郦侯父追谥为令武侯。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辉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余不能起。使人请太后曰:“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

  《汉书·高后纪》

  高皇后吕氏,生惠帝。佐高祖定天下,父兄及高祖而侯者三人。惠帝即位,尊吕后为太后。太后立帝姊鲁元公主女为皇后,无子,取后宫美人子名之以为太子。惠帝崩,太子立为皇帝,年幼,太后临朝称制,大赦天下。乃立兄子吕台、产、禄、台子通四人为王,封诸吕六人为列侯。语在《外戚传》。

  元年春正月,诏曰:“前日孝惠皇帝言欲除三族罪、妖言令,议未决而崩。今除之。”

  二月,赐民爵,户一级。初置孝弟力田二千石者一人。夏五月丙申,赵王宫丛台灾。立孝惠后宫子强为淮阳王,不疑为恒山王,弘为襄城侯,朝为轵侯,武为壶关侯。秋,桃李华。

  二年春,诏曰:“高皇帝匡饬天下,诸有功者皆受分弟为列侯,万民大安,莫不受休德。朕思念至于久远而功名不著,亡以尊大谊,施后世。今欲差次列侯功以定朝位,臧于高庙,世世勿绝,嗣子各袭其功位。其与列侯议定奏之。”丞相臣平言:“谨与绛侯臣勃、曲周侯臣商、颍阴侯臣婴、安国侯臣陵等议:列侯幸得赐餐钱奉邑,陛下加惠,以功次定朝位,臣请臧高庙。”奏可。春正月乙卯,地震,羌道、武都道山崩。夏六月丙戌晦,日有蚀之。秋七月,恒山王不疑薨。行八铢钱。

  三年夏,江水、汉水溢,流民四千余家。秋,星昼见。

  四年夏,少帝自知非皇后子,出怨言,皇太后幽之永巷。诏曰:“凡有天下治万民者,盖之如天,容之如地;上有欢心以使百姓,百姓欣然以事其上,欢欣交通而天下治。今皇帝疾久不已,乃失惑昏乱,不能继嗣奉宗庙,守祭祀,不可属天下。其议代之。”群臣皆曰:“皇太后为天下计,所以安宗庙、社稷甚深。顿首奉诏。”五月丙辰,立恒山王弘为皇帝。

  五年春,南粤王尉佗自称南武帝。秋八月,淮阳王强薨。九月,发河东、上党骑屯北地。

  六年春,星昼见。夏四月,赦天下。秩长陵令二千石。六月,城长陵。匈奴寇狄道,攻阿阳。行五分钱。

  七年冬十二月,匈奴寇狄道,略二千余人。春正月丁丑,赵王友幽死于邸。己丑晦,日有蚀之,既。以梁王吕产为相国,赵王禄为上将军。立营陵侯刘泽为琅邪王。夏五月辛未,诏曰:“昭灵夫人,太上皇妃也;武哀侯、宣夫人,高皇帝兄姊也。号谥不称,其议尊号。”丞相臣平等请尊昭灵夫人曰昭灵后,武哀侯曰武哀王,宣夫人曰昭哀后,六月,赵王恢自杀。秋九月,燕王建薨。南越侵盗长沙,遣隆虑侯灶将兵击之。

  八年春,封中谒者张释卿为列侯。诸中官、宦者令、丞皆赐爵关内侯,食邑。夏,江水、汉水溢,流万余家。

  秋七月辛巳,皇太后崩于未央宫。遗诏赐诸侯王各千金,将、相、列侯下至郎吏各有差。大赦天下。

  上将军禄、相国产颛兵秉政,自知背高皇帝约,恐为大臣、诸侯王所诛,因谋作乱。时齐悼惠王子朱虚侯章在京师,以禄女为妇,知其谋,乃使人告兄齐王,令发兵西。章欲与太尉勃、丞相平为内应,以诛诸吕。齐王遂发兵,又诈琅邪王泽发其国兵,并将而西。产、禄等遣大将军灌婴将兵击之。婴至荥阳,使人谕齐王与连和,待吕氏变而共诛之。

  太尉勃与丞相平谋,以曲周侯郦商子寄与禄善,使人劫商令寄绐说禄曰:“高帝与吕后共定天下,刘氏所立九王,吕氏所立三王,皆大臣之议。事已布告诸侯王,诸侯王以为宜。今太后崩,帝少,足下不急之国守籓,乃为上将将兵留此,为大臣诸侯所疑。何不速归将军印,以兵属太尉,请梁王亦归相国印,与大臣盟而之国?齐兵必罢,大臣得安,足下高枕而王千里,此万世之利也。”禄然其计,使人报产及诸吕老人。或以为不便,计犹豫未有所决。禄信寄,与俱出游,过其姑吕嬃。嬃怒曰:“汝为将而弃军,吕氏今无处矣!”乃悉出珠玉、宝器散堂下,曰:“无为它人守也!”

  八月庚申,平阳侯窋行御史大夫事,见相国产计事。郎中令贾寿使从齐来,因数产曰:“王不早之国,今虽欲行,尚可得邪?”具以灌婴与齐、楚合从状告产。平阳侯窋闻其语,驰告丞相平、太尉勃。勃欲入北军,不得入。襄平侯纪通尚符节,乃令持节矫内勃北军。勃复令郦寄、典客刘揭说禄,曰:“帝使太尉守北军,欲令足下之国,急归将印,辞去。不然,祸且起。”禄遂解印属典客,而以兵授太尉勃。勃入军门,行令军中曰:“为吕氏右袒,为刘氏左袒。”军皆左袒。勃遂将北军。然尚有南军,丞相平召朱虚侯章佐勃。勃令章监军门,令平阳侯告卫尉,毋内相国产殿门。产不知禄已去北军,入未央宫欲为乱。殿门弗内,徘徊往来。平阳侯驰语太尉勃,勃尚恐不胜,未敢诵言诛之,乃谓朱虚侯章曰:“急入宫卫帝。”章从勃请卒千人,入未央宫掖门,见产廷中。哺时,遂击产,产走。天大风,从官乱,莫敢斗者。逐产,杀之郎中府吏舍厕中。

  章已杀产,帝令谒者持节劳章。章欲夺节,谒者不肯,章乃从与载,因节信驰斩长乐卫尉吕更始。还入北军,复报太尉勃。勃起拜贺章,曰:“所患独产,今已诛,天下定矣。”辛酉,斩吕禄,笞杀吕嬃。分部悉捕吕男女,无少长皆斩之。

  大臣相与阴谋,以为少帝及三弟为王者皆非孝惠子,复共诛之,尊立文帝。语在周勃、高五王《传》。

  赞曰:孝惠、高后之时,海内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无为,故惠帝拱己,高后女主制政,不出房闼,而天下晏然,刑罚罕用,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孝惠以此日饮为*乐,不听政,故有病也。

  二年,楚元王、齐悼惠王皆来朝。十月,孝惠与齐王燕饮太后前,孝惠以为齐王兄,置上坐,如家人之礼。太后怒,乃令酌两卮酖,置前,令齐王起为寿。

  齐王起,孝惠亦起,取卮欲俱为寿。太后乃恐,自起泛孝惠卮。齐王怪之,因不敢饮,详醉去。问,知其酖,齐王恐,自以为不得脱长安,忧。齐内史士说王曰:“太后独有孝惠与鲁元公主。今王有七十余城,而公主乃食数城。

  王诚以一郡上太后,为公主汤沐邑,太后必喜,王必无忧。”于是齐王乃上城阳之郡,尊公主为王太后。吕后喜,许之。乃置酒齐邸,乐饮,罢,归齐王。三年,方筑长安城,四年就半,五年六年城就。诸侯来会。十月朝贺。

  七年秋八月戊寅,孝惠帝崩。发丧,太后哭,泣不下。留侯子张辟强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

  丞相曰:“何解?”辟强曰:“帝毋壮子,④太后畏君等。君今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脱祸矣。”丞相乃如辟强计。太后说,其哭乃哀。吕氏权由此起。乃大赦天下。九月辛丑,葬。⑤太子即位为帝,谒高庙。元年,号令一出太后。

  太后称制,议欲立诸吕为王,问右丞相王陵。王陵曰:“高帝刑白马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太后不说。问左丞相陈平、绛侯周勃。勃等对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

  太后喜,罢朝。王陵让陈平、绛侯曰:“始与高帝啑血盟,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吕氏,诸君从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地下?”陈平、绛侯曰:“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

  王陵无以应之。十一月,太后欲废王陵,乃拜为帝太傅,夺之相权。王陵遂病免归。乃以左丞相平为右丞相,以辟阳侯③审食其为左丞相。左丞相不治事,令监宫中,如郎中令。食其故得幸太后,常用事,公卿皆因而决事。乃追尊郦侯父为悼武王,欲以王诸吕为渐。

  四月,太后欲侯诸吕,乃先封高祖之功臣郎中令无择为博城侯。鲁元公主薨,赐谥为鲁元太后。子偃为鲁王。鲁王父,宣平侯张敖也。封齐悼惠王子章为朱虚侯,以吕禄女妻之。齐丞相寿为平定侯。少府延为梧侯。乃封吕种为沛侯,吕平为扶柳侯,张买为南宫侯。

  太后欲王吕氏,先立孝惠后宫子强为淮阳王,子不疑为常山王,子山为襄城侯,子朝为轵侯,子武为壶关侯。太后风大臣,大臣请立郦侯吕台为吕王,太后许之。建成康侯释之卒,嗣子有罪,废,立其弟吕禄为胡陵侯,续康侯后。二年,常山王薨,以其弟襄城侯山为常山王,更名义。十一月,吕王台薨,谥为肃王,太子嘉代立为王。三年,无事。四年,封吕嬃为临光侯,吕他为俞侯,吕更始为赘其侯,吕忿为吕城侯,及诸侯丞相五人。

  宣平侯女为孝惠皇后时,无子,详为有身,取美人子名之,杀其母,立所名子为太子。孝惠崩,太子立为帝。帝壮,或闻其母死,非真皇后子,乃出言曰:“后安能杀吾母而名我?我未壮,壮即为变。”太后闻而患之,恐其为乱,乃幽之永卷中,言帝病甚,左右莫得见。太后曰:“凡有天下治为万民命者,盖之如天,容之如地,上有欢心以安百姓,百姓欣然以事其上,欢欣交通而天下治。今皇帝病久不已,乃失惑惛乱,不能继嗣奉宗庙祭祀,不可属天下,其代之。”髃臣皆顿首言:“皇太后为天下齐民计所以安宗庙社稷甚深,髃臣顿首奉诏。”帝废位,太后幽杀之。五月丙辰,立常山王义为帝,更名曰弘。不称元年者,以太后制天下事也。

  以轵侯朝为常山王。置太尉官,绛侯勃为太尉。五年八月,淮阳王薨,以弟壶关侯武为淮阳王。六年十月,太后曰吕王嘉居处骄恣,废之,以肃王台弟吕产为吕王。夏,赦天下。封齐悼惠王子兴居为东牟侯。

  七年正月,太后召赵王友。友以诸吕女为受后,弗爱,爱他姬,诸吕女妒,怒去,谗之于太后,诬以罪过,曰:“吕氏安得王!太后百岁后,吾必击之”。太后怒,以故召赵王。赵王至,置邸不见,令韂围守之,弗与食。其髃臣或窃馈,辄捕论之,赵王饿,乃歌曰:“诸吕用事兮刘氏危,迫胁王侯兮强授我妃。我妃既妒兮诬我以恶,谗女乱国兮上曾不寤。我无忠臣兮何故□国?自决中野兮苍天举直!于嗟不可悔兮宁蚤自财。为王而饿死兮谁者怜之!吕氏绝理兮托天报仇。”丁丑,赵王幽死,以民礼葬之长安民頉次。

  己丑,日食,昼晦。太后恶之,心不乐,乃谓左右曰:“此为我也。”

  二月,徙梁王恢为赵王。吕王产徙为梁王,梁王不之国,为帝太傅。立皇子平昌侯太为吕王。更名梁曰吕,吕曰济川。太后女弟吕嬃有女为营陵侯刘泽妻,泽为大将军。太后王诸吕,恐即崩后刘将军为害,乃以刘泽为琅邪王,以慰其心。

  梁王恢之徙王赵,心怀不乐。太后以吕产女为赵王后。王后从官皆诸吕,擅权,微伺赵王,赵王不得自恣。王有所爱姬,王后使人酖杀之。王乃为歌诗四章,令乐人歌之。王悲,六月即自杀。太后闻之,以为王用妇人□宗庙礼,废其嗣。

  宣平侯张敖卒,以子偃为鲁王,敖赐谥为鲁元王。

  秋,太后使使告代王,欲徙王赵。代王谢,愿守代边。

  太傅产、丞相平等言,武信侯吕禄上侯,位次第一,请立为赵王。太后许之,追尊禄父康侯为赵昭王。九月,燕灵王建薨,有美人子,太后使人杀之,无后,国除。八年十月,立吕肃王子东平侯吕通为燕王,封通弟吕庄为东平侯。

  三月中,吕后祓,还过轵道,见物如苍犬,据②高后掖,忽弗复见。卜之,云赵王如意为祟。高后遂病掖伤。

  高后为外孙鲁元王偃年少,蚤失父母,孤弱,乃封张敖前姬两子,侈为新都侯,寿为乐昌侯,以辅鲁元王偃。及封中大谒者张释为建陵侯,吕荣为祝兹侯。诸中宦者令丞皆为关内侯,食邑五百户。

  七月中,高后病甚,乃令赵王吕禄为上将军,军北军;吕王产居南军。吕太后诫产、禄曰:“高帝已定天下,与大臣约,曰‘非刘氏王者,天下共击之’。今吕氏王,大臣弗平。我即崩,帝年少,大臣恐为变。必据兵韂宫,慎毋送丧,毋为人所制。”辛巳,高后崩,遗诏赐诸侯王各千金,将相列侯郎吏皆以秩赐金。大赦天下。以吕王产为相国,以吕禄女为帝后。

  高后已葬,以左丞相审食其为帝太傅。

  朱虚侯刘章有气力,东牟侯兴居其弟也。皆齐哀王弟,居长安。当是时,诸吕用事擅权,欲为乱,畏高帝故大臣绛、灌等,未敢发。朱虚侯妇,吕禄女,阴知其谋。恐见诛,乃阴令人告其兄齐王,欲令发兵西,诛诸吕而立。朱虚侯欲从中与大臣为应。齐王欲发兵,其相弗听。八月丙午,齐王欲使人诛相,相召平乃反,举兵欲围王,王因杀其相,遂发兵东,诈夺琅邪王兵,并将之而西。语在齐王语中。

  齐王乃遗诸侯王书曰:“高帝平定天下,王诸子弟,悼惠王王齐。悼惠王薨,孝惠帝使留侯良立臣为齐王。孝惠崩,高后用事,春秋高,听诸吕,擅废帝更立,又比杀三赵王,灭梁、赵、燕以王诸吕,分齐为四。忠臣进谏,上惑乱弗听。今高后崩,而帝春秋富,未能治天下,固恃大臣诸侯。而诸吕又擅自尊官,聚兵严威,劫列侯忠臣,矫制以令天下,宗庙所以危。寡人率兵入诛不当为王者。”汉闻之,相国吕产等乃遣颍阴侯灌婴将兵击之。灌婴至荥阳,乃谋曰:“诸吕权兵关中,欲危刘氏而自立。今我破齐还报,此益吕氏之资也。”乃留屯荥阳,使使谕齐王及诸侯,与连和,以待吕氏变,共诛之。齐王闻之,乃还兵西界待约。

  吕禄、吕产欲发乱关中,内惮绛侯、朱虚等,外畏齐、楚兵,又恐灌婴畔之,欲待灌婴兵与齐合而发,犹豫未决。当是时,济川王太、淮阳王武、常山王朝名为少帝弟,及鲁元王吕后外孙,皆年少未之国,居长安。赵王禄、梁王产各将兵居南北军,皆吕氏之人。列侯髃臣莫自坚其命。

  太尉绛侯勃不得入军中主兵。曲周侯郦商老病,其子寄与吕禄善。绛侯乃与丞相陈平谋,使人劫郦商。令其子寄往绐说吕禄曰:“高帝与吕后共定天下,刘氏所立九王,吕氏所立三王,皆大臣之议,事已布告诸侯,诸侯皆以为宜。今太后崩,帝少,而足下佩赵王印,不急之国守藩,乃为上将,将兵留此,为大臣诸侯所疑。足下何不归印,以兵属太尉?请梁王归相国印,与大臣盟而之国,齐兵必罢,大臣得安,足下高枕而王千里,此万世之利也。”吕禄信然其计,欲归将印,以兵属太尉。使人报吕产及诸吕老人,或以为便,或曰不便,计犹豫未有所决。吕禄信郦寄,时与出游猎。过其姑吕嬃,嬃大怒,曰:“若为将而□军,吕氏今无处矣。”乃悉出珠玉宝器散堂下,曰:“毋为他人守也”

  左丞相食其免。

  八月庚申旦,平阳侯窋行御史大夫事,见相国产计事。郎中令贾寿使从齐来,因子产曰:“王不蚤之国,今虽欲行,尚可得邪?”具以灌婴与齐楚合从,欲诛诸吕告产,乃趣产急入宫。平阳侯颇闻其语,乃驰告丞相、太尉。太尉欲入北军,不得入。襄平侯通尚符节。乃令持节矫内太尉北军。太尉复令郦寄与典客刘揭先说吕禄曰:“帝使太尉守北军,欲足下之国,急归将印辞去,不然,祸且起。”吕禄以为郦兄不欺己,遂解印属典客,而以兵授太尉。太尉将之入军门,行令军中曰:“为吕氏右襢,为刘氏左襢。”军中皆左襢为刘氏。

  太尉行至,将军吕禄亦已解上将印去,太尉遂将北军。

  然尚有南军。平阳侯闻之,以吕产谋告丞相平,丞相平乃召朱虚侯佐太尉。太尉令朱虚侯监军门。令平阳侯告韂尉:“毋入相国产殿门。”吕产不知吕禄已去北军,乃入未央宫,欲为乱,殿门弗得入,裴回往来。平阳侯恐弗胜,驰语太尉。太尉尚恐不胜诸吕,未敢讼言诛之,乃遣朱虚侯谓曰:“急入宫韂帝。”朱虚侯请卒,太尉予卒千余人。

  入未央宫门,遂见产廷中。日哺时,遂击产。产走,天风大起,以故其从官乱,莫敢□。逐产,杀之郎中府吏厕中。

  朱虚侯已杀产,帝命谒者持节劳朱虚侯。朱虚侯欲夺节信,谒者不肯,朱虚侯则从与载,因节信驰走,斩长乐韂尉吕更始。还,驰入北军,报太尉。太尉起,拜贺朱虚侯曰:“所患独吕产,今已诛,天下定矣。”遂遣人分部悉捕诸吕男女,无少长皆斩之。辛酉,捕斩吕禄,而笞杀吕嬃。使人诛燕王吕通,而废鲁王偃。

  壬戌,以帝太傅食其复为左丞相。戊辰,徙济川王王梁,立赵幽王子遂为赵王。

  遣朱虚侯章以诛诸吕氏事告齐王,令罢兵。灌婴兵亦罢荥阳而归。

  诸大臣相与阴谋曰:“少帝及梁、淮阳、常山王,皆非真孝惠子也。吕后以计诈名他人子,杀其母,养后宫,令孝惠子之,立以为后,及诸王,以强吕氏。今皆已夷灭诸吕,而置所立,即长用事,吾属无类矣。不如视诸王最贤者立之。”或言“齐悼惠王高帝长子,今其适子为齐王,推本言之,高帝适长孙,可立也”。大臣皆曰:“吕氏以外家恶而几危宗庙,乱功臣今齐王母家驷(钧),驷钧,恶人也。即立齐王,则复为吕氏。”欲立淮南王,以为少,母家又恶。乃曰:“代王方今高帝见子,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且立长故顺,以仁孝闻于天下,便。”乃相与共阴使人召代王。代王使人辞谢。再反,然后乘六乘传。后九月晦日己酉,至长安,舍代邸。大臣皆往谒,奉天子玺上代王,共尊立为天子。

  代王数让,髃臣固请,然后听。

  东牟侯兴居曰:“诛吕氏吾无功,请得除宫。”乃与太仆汝阴侯滕公入宫,前谓少帝曰:“足下非刘氏,不当立。”乃顾麾左右执戟者掊兵罢去。有数人不肯去兵,宦者令张泽谕告,亦去兵。滕公乃召乘舆车载少帝出。少帝曰:“欲将我安之乎?”滕公曰“出就舍。”舍少府。乃奉天子法驾,迎代王于邸。

  报曰:“宫谨除。”代王即夕入未央宫。有谒者十人持戟韂端门,曰:“天子在也,足下何为者而入?”代王乃谓太尉。太尉往谕,谒者十人皆掊兵而去。代王遂入而听政。夜,有司分部诛灭梁、淮阳、常山王及少帝于邸。

  代王立为天子。二十三年崩,谥为孝文皇帝。

  太史公曰: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

 汉书是中学时期学习的一篇文言文。下面我收集了汉书文言文翻译,供大家参考!

汉书文言文翻译

  原文

 高皇后吕氏①,生惠帝。佐高祖定天下,父兄及高祖而侯者三人②。惠帝即位,尊吕后为太后。太后立帝姊鲁元公主女为皇后③,无子,取后宫美人子名之以为太子④。惠帝崩,太子立为皇帝,年幼,太后临朝称制,大赦天下。乃立兄子吕台、产、禄、台子通四人为王⑤,封诸吕六人为列侯⑥。语在《外戚传》。

  注释

 ①高皇后吕氏:吕雉,字娥姁,刘邦之妻,惠帝之母。

 ②侯者三人:父临泗侯吕公,兄周吕侯吕泽、建成侯吕释之。

 ③皇后:张敖之女,鲁元公主所生。

 ④太子:惠帝之子,后宫美人所生。

 ⑤四人为王:吕台为吕王,吕产为梁王,吕禄为赵王,吕通为燕王。此是总叙。

 ⑥六人为列侯:吕平为扶柳侯,吕种为沛侯,吕他为俞侯,吕更始为赘其侯,吕忿为吕城侯,吕庄为东平侯。此是总叙。

  翻译

 汉高祖皇后吕氏,生下孝惠皇帝。辅佐汉高祖平定天下,高祖在位的时候,其父兄封侯者一共有三人。孝惠皇帝即位以后,尊吕后为皇太后。皇太后立惠帝姊鲁元公主的女儿为皇后。皇后没有生子,就将惠帝后宫美人所生的儿子作为自己的孩子并立为太子。惠帝驾崩,太子便立为皇帝。少帝年幼,皇太后临朝称制,并大赦天下。封其兄子吕台、吕产、吕禄及吕台子吕通共四人为王,封吕氏家族六人为列侯。详细记载见《外戚传》。

  原文

 元年春正月①,诏曰:"前日孝惠皇帝言欲除三族罪、妖言令②,议未决而崩,今除之。"二月,赐民爵,户一级。初置孝弟力田二千石者一人③。夏五月丙申,赵王宫丛台灾④。立孝惠后宫子强为淮阳王,不疑为恒山王,弘为襄城侯,朝为轵侯,武为壶关侯。秋,桃李华。

  注释

 ①元年:高后元年(前187)。

 ②三族罪:罪重诛及三族。妖言:过误之言。

 ③孝弟力田:这里是官名。

 ④赵王宫丛台:台名。在邯郸。

  翻译

 元年春季正月,下诏:"孝惠皇帝生前曾说过想要废除重罪者灭‘三族令’和‘妖言令’,议论未定而驾崩,而今决定废除这两种法令。"元年二月,赐民爵,每户一级。开始设置孝弟力田官俸禄二千石者一人。夏季五月丙申,邯郸城赵王宫中丛台发生火灾。封孝惠皇帝后宫子刘强为淮阳王,刘不疑为恒山王,刘弘为襄城侯,刘朝为轵侯,刘武为壶关侯。这年秋季,桃树、李树开花。

  原文

 二年春,诏曰:"高皇帝匡饬天下,诸有功者皆受分地为列侯,万民大安,莫不受休德。朕思念至于久远而功名不著,亡以尊大谊,施后世。今欲差次列侯功以定朝位①。臧(藏)于高庙,世世勿绝,嗣子各袭其功位。其与列侯议定奏之。"丞相臣平言②:"谨与绛侯臣勃、曲周侯臣商、颍阴侯臣婴、安国侯臣陵等议③,列侯幸得赐餐钱奉邑,陛下加惠,以功次定朝位,臣请臧(藏)高庙"。奏可。春正月乙卯,地震,羌道、武都道山崩④。夏六月丙戌晦,日有蚀之。秋七月,恒山王不疑薨。行八铢钱⑤。

  注释

 ①差次列侯功:以列侯功之大小,排定其先后次序。

 ②平:陈平。

 ③勃:周勃。商:郦商。婴:灌婴。陵:王陵。

 ④羌道:县道名。属陇西郡,在今甘肃舟曲县。汉有少数民族的县称"道"。武都道:县道名。属武都郡,在今甘肃武都北。

 ⑤八铢钱:文为"半两",重为一两的三分之一。

  翻译

 二年春季,下诏:"高皇帝平定天下,凡有功之臣皆封为列侯,并领有封地,万民大安,没有不受到恩泽的。朕想到将来以至久远之时,如果列侯的功名没有著录记载下来,就不可能尊其大义,惠及后世。现在想依照列侯功劳的大小,确定在朝廷的位次,放置于高祖庙中,世世代代不绝,使他们的子孙各继承其功位。此事可与列侯商定后上报。"丞相陈平说:"臣与绛侯周勃、曲周侯郦商、颍阴侯灌婴、安国侯王陵等郑重地商议过,列侯有幸得赐餐钱封邑,这是皇帝给我们的恩惠,并以功绩大小确定朝位,臣请求藏于高祖庙堂。"此奏折得到准可。春季正月乙卯,地震,羌道、武都道山崩。夏季六月丙戌月末,日食。秋季七月,恒山王刘不疑去世。推行用八铢钱。

  原文

 三年夏,江水、汉水溢①,流民四千余家。秋,星昼见。

  注释

 ①江水:长江。溢:水涨为灾。

  翻译

 三年夏季,长江、汉水泛滥,流亡的灾民有四千余户。秋季,白天出现星辰。

  原文

 四年夏,少帝自知非皇后子,出怨言,皇太后幽之永巷①。诏曰:"凡有天下治万民者,盖之如天,容之如地;上有欢心以使百姓,百姓欣然以事其上,欢欣交通而天下治。今皇帝疾久不已,乃失惑昏乱,不能继嗣奉宗庙,守祭祀,不可属天下②。其议代之。"群皆曰:"皇太后为天下计,所以安宗庙社稷甚深。顿首奉诏。"五月丙辰,立恒山王弘为皇帝③。

  注释

 ①永巷:原为宫女的住处,也幽禁有罪的妃嫔或宫女。

 ②属:委托。属通"嘱"。

 ③弘:初名山,后改名义,又改名弘。

  翻译

 四年夏季,少帝自知自己不是皇后所生,口出怨言,皇太后把他幽禁于宫中囚室永巷。下诏说:"凡是拥有天下并治理万民的人,应当覆天盖地;皇帝用欢心来使唤百姓,百姓就会欣然以奉事皇上,欢欣交融才能使天下大治。现在皇帝久病不愈,精神错乱,不能继承帝位、奉祠宗庙、祭祀天地,更不可委以天下。所以可议论谁能代替他。"群臣都说:"皇太后为天下着想,为了保护宗庙及国家的安全,深谋远虑。臣等叩头奉命。"五月丙辰,遂立恒山王刘弘为皇帝。

  原文

 五年春,南粤王尉佗自称南武帝。秋八月,淮阳王强薨。九月,发河东、上党骑屯北地①。

  注释

 ①河东:郡名。治安邑(在今山西夏县西北)。上党:郡名。治长子(在今山西长子西)。北地:郡名。治马领(在今甘肃庆阳西北)。

  翻译

 五年春季,南粤王尉佗自封南武帝。秋季八月,淮阳王刘强去世。九月,征发河东、上党骑兵屯驻于北地。

  原文

 六年春,星昼见。夏四月,赦天下。秩长陵令二千石①。六月,城长陵②。匈奴寇狄道③,攻阿阳④。行五分钱⑤。

  注释

 ①秩长陵令二千石:县令秩本千石至六百石,为尊高祖陵而增其令秩二千石,等于郡守之秩。

 ②城长陵:因陵为邑,故筑城。

 ③狄道:县名。今甘肃临洮。

 ④阿阳:县名。在今甘肃静宁县西南。

 ⑤五分钱:意为半两,重为一两的二分之一。

  翻译

 六年春,白天出现星辰。夏季四月,大赦天下。将长陵令的品级定为二千石。六月,修筑长陵城。匈奴侵犯狄道,进攻阿阳。推行用五分钱。

  原文

 七年冬十二月,匈奴寇狄道,略二千余人。春正月丁丑,赵王友幽死于邸。己层晦,日有蚀之。既以梁王吕产为相国,赵王禄为上将军。立营陵侯刘泽为琅邪王。夏五月辛未,诏曰:"昭灵夫人①,太上皇妃也;武哀侯、宣夫人,高皇帝兄姊也。号谥不称,其议尊号。"丞相陈平等请尊昭灵夫人曰昭灵后,武哀侯曰武哀王②,宣夫人曰昭哀后。六月,赵王恢自杀。秋九月,燕王建薨。南越侵盗长沙③,遣隆虑侯灶将兵击之④。

  注释

 ①昭灵夫人:刘邦之母刘媪。

 ②武哀侯:刘邦之兄刘伯。

 ③长沙:王国名。都临湘(今湖南长沙市)。

 ④隆虑侯灶:周灶。

  翻译

 七年冬季十二月,匈奴侵犯狄道,掠夺二千余人。春季正月丁丑,赵王刘友被幽禁并死于住所。己丑为月末日,有日全食。任命梁王吕产为相国,赵王吕禄为上将军。封营陵侯刘泽为琅邪王。夏季五月辛未,下诏说:"昭灵夫人是太上皇的妃子;武哀侯、宣夫人是高皇帝的兄、姊。谥号和他们的身份不相称,应该再议尊号。"丞相陈平等人请尊昭灵夫人为昭灵后,武哀侯为武哀王,宣夫人为昭哀后。六月,赵王刘恢自杀。秋季九月,燕王刘建去世。南越侵犯长沙,派遣隆虑侯周灶率部队反击。

  原文

 八年春,封中谒者张释卿为列侯①。诸中官、宦者令丞皆赐爵关内侯②,食邑。夏,江水、汉水溢,流万余家。

  注释

 ①中谒者:官名。掌宫中传达事务,多为宦官担任。张释卿:人名。姓张,名释,字卿。这里"卿"为衍字。

 ②诸中官:凡阉人在宫中任事者。宦者令丞:官名。宦者专署的令丞。关内侯:地位低于列侯,有封号而无封国。

  翻译

 八年春季,封中谒者张释卿为列侯。各中官、宦者令丞都赐以关内侯爵位,享有封邑的租税。夏季,长江、汉水泛滥,万余家流亡。

  原文

 秋七月辛巳①,皇太后崩于未央宫②。遗诏赐诸侯王各千金,将相列侯下至郎吏各有差。在赦天下。

  注释

 ①七月辛巳:实是八月一日。

 ②皇太后崩:吕后病掖伤而死,与高祖合葬于长陵。

  翻译

 秋季七月辛巳,皇太后在未央宫驾崩。遗诏赐给诸侯王各千金,将相列侯下至郎吏等均有赏赐。大赦天下。

  原文

 上将军禄、相国产颛兵秉政,自知背高皇帝约①,恐为大臣诸侯王所诛,因谋作乱。时齐悼惠王子朱虚侯章在京师,以禄女为妇,知其谋,乃使人告兄齐王②,令发兵西。章欲与太尉勃、丞相平为内应,以诛诸吕。齐王遂发兵,又诈琅邪王泽发其国兵,交将而西。产、禄等遣大将军灌婴将兵击之。婴至阳,使人谕齐王与连和③,待吕氏变而共诛之。

  注释

 ①高皇帝约:指刘邦所定"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之约。

 ②齐王:齐哀王刘襄。

 ③连和:灌婴与齐王联和事。

  翻译

 上将军吕禄、相国吕产掌握了军政大权,他们自知这是违背高皇帝的非刘氏不得封王的遗诏,恐怕被大臣及诸侯王诛杀,因此密谋作乱。此时齐悼惠王的儿子朱虚侯刘章正在京师,刘章娶吕禄的女儿为妻,并从其妻处得知吕禄等阴谋叛乱的消息,便派人告诉其兄齐王,让齐王发兵西向长安。刘章打算和太尉周勃、丞相陈平为内应,以诛杀吕氏党羽。齐王随即发兵,又诈骗琅邪王刘泽征调他封国内的军队,一起向西进发。吕产、吕禄等派遣大将军灌婴率兵迎击。灌婴到了荥阳后,派人谕告齐王与其联合,等待吕氏发动变乱,再一同消灭他们。

  原文

 太尉勃与丞相平谋,以曲周侯郦商子寄与禄善,使人劫商令寄绐说禄曰:"高帝与吕后共定天下,刘氏所立九王①,吕氏所立三王②,皆大臣之议。事已布告诸侯王,诸侯王以为宜。今太后崩,帝少,足下不急之国守藩③,乃为上将将兵留此,为大臣诸侯所疑。何不速归将军印,以兵属太尉④,请梁王亦归相国印,与大臣盟而之国?齐兵必罢,大臣得安,足下高枕而王千里,此万世之利也。"禄然其计,使人报产及诸吕老人。或以为不便,计犹豫未有所决。禄信寄,与俱出游,过其姑吕媭⑤。媭怒曰:"汝为将而弃军,吕氏今无处矣⑥!"乃悉出珠玉宝器散堂下,曰:"无为它人守也!"

  注释

 ①刘氏所立九王:指燕、代、齐、赵、梁、楚、荆、吴、淮南九个刘姓王国。

 ②吕氏所立三王:吕氏先后立有吕王吕台、梁王吕产、赵王吕禄、燕王吕通四王。这里只言三王,想是未计后封之吕通。

 ③之国守藩:回到封国去据守。

 ④属:归还,归属。

 ⑤吕媭(xū):吕后之妹,樊哙之妻,封为临光侯。

 ⑥无处:无处安身,将被诛灭之意。

  翻译

 太尉周勃与丞相陈平商议计策,决定利用曲周侯郦商的儿子郦寄与吕禄友善的关系,派人威逼郦商,让郦商命令他的儿子郦寄欺骗吕禄说:"高皇帝与吕后共定天下,刘氏封王九人,吕氏封王三人,这都是大臣议论决定的,此事已告诉了诸侯王,诸侯王也认为合适。现在太后去世,皇帝年少,如果你不及时离开京城,前往自己的封国,遵守藩国之分,而仍继续留任上将军,带兵留驻京师,这必然会引起大臣及诸侯们的怀疑。你为何不赶快归还将军大印,把兵权交给太尉,同时请梁王吕产归还相国印信,并与大臣结盟,前往自己的封国呢如果这样的话,则齐国兵必然撤回,大臣们也安心,足下也可以高枕无忧而为千里之王,这才是万世的利益啊。"吕禄赞成此计,便派人报告吕产及吕氏族中老人,有的人认为此计不好,犹豫不决。吕禄信任郦寄,与郦寄一起出游,拜见他的姑姑吕媭。吕媭大怒说:"你身为将军而放弃军权,如果这样姓吕的就死无葬身之地了!"于是将其珠玉宝器散置堂下,说:"现在不必再为他人守着这些东西了!"

  原文

 八月庚申,平阳侯窋行御史大夫事①,见相国产计事。郎中令贾寿使从齐来②,因数产曰:"王不早之国,今虽欲行,尚可得邪?"具以灌婴与齐楚合从状告产。平阳侯窋闻其语,驰告丞相平、太尉勃。勃欲入北军③,不得入。襄平侯纪通尚符节④,乃令持节矫内勃北军。勃复令郦寄、典客刘揭说禄⑤,曰:"帝使太尉尉守北军,欲令足下之国,急归将军印辞去。不然,祸且起。"禄遂解印属典客,而以兵授太尉勃。勃入军门,行令军中曰:"为吕氏右袒⑥为刘氏左袒。"军皆左袒。勃遂将北军。然尚有南军⑦,丞相平召泉虚侯章佐勃。勃令章监军门,令平阳侯告卫尉⑧,毋内相国产殿门。产不知禄已去北军,入未央宫欲为乱。殿门弗内,徘徊往来。平阳侯驰语太尉勃,勃尚恐不胜,未敢诵言诛之⑨,乃谓朱虚侯章曰:"急入宫卫帝。"章从勃请卒千人,入未央宫掖门⑩,见产廷中,日晡时,遂击产。产走。天大风,从官乱,莫敢斗者,逐产,杀之郎中府吏舍厕中。

  注释

 ①平阳侯窋:曹窋,曹参之子。行御史大夫事:曹窋于高后四年始为御史大夫,诛诸吕之后才职,此时正任职呈,不当用"行"字(疑为衍字)。

 ②郎中令:官名。职掌守卫宫殿门户。

 ③北军:汉代守卫京师的屯卫兵。因屯守于长安城内未央宫北面,故称。

 ④尚:掌管。

 ⑤典客:官名。主持民族事务工作。

 ⑥袒:脱去衣袖而露出肩膀。

 ⑦南军:汉代守卫未央宫的屯卫兵。因未央宫在长安城内南面,故称。

 ⑧卫尉:官名。掌管宫门警卫,主南军。

 ⑨诵言:公开宣言。

 ⑩掖门:边门(非正门)。

 晡(bū):申时,即下午三点钟到五点钟的时间。

 郎中府:郎中令的官署。

  翻译

 八月庚申,平阳侯曹窋兼任御史大夫职务,见相国吕产计议国事。郎中令贾寿出使齐国归来,责怪吕产说:"大王不早日回到你的封国,现在想回去还来得及吗"于是把灌婴与齐、楚联合之事告诉了吕产。平阳侯曹窋在旁边听见了这些话,急忙报告丞相陈平、太尉周勃。周勃想进入北军,不得入内。襄平侯纪通主管调兵符节,周勃令他持节假传圣旨,说准许周勃进入北军。周勃又令郦寄、典客刘揭劝吕禄说:"皇帝派太尉掌管北军,想要足下回到封国去,你们赶快归还将军印信离去。不然,就要大祸临头。"吕禄于是解下印信交给典客刘揭,把兵权交给了周勃。周勃得以进入军门,他对北军下令说:"凡是效忠吕氏的袒露右臂,效忠刘氏的袒露左臂。"军士全都露左臂。于是周勃就掌控了北军。但此时还有南军仍在吕氏手中,丞相陈平让朱虚侯刘章辅助周勃。周勃令刘章监守军门,命令曹告诉卫尉,不让相国吕产进入殿门。吕产不知道吕禄已经离开了北军,他想进入未央宫作乱,但殿门紧闭,不得入内,徘徊往来,不知所措。曹骑马将情况告诉太尉周勃,周勃仍然担心不能取胜,不敢公开说诛杀吕产,他对朱虚侯刘章说:"你赶快进入宫中保护皇帝。"刘章向周勃要了士兵一千人,从旁门进入未央宫,见吕产在庭院中。等到午后,攻击吕产,吕产逃跑。这时天刮起大风,吕产的侍从官兵们乱成一团,不敢抵抗。刘章追赶吕产,吕产被杀于郎中府吏舍的厕所中。

  原文

 章已杀产,帝令谒者持节劳章。章欲夺节,谒者不肯,章乃从与载,因节信驰斩长乐卫尉吕更始。还入北军,复报太尉勃。勃起拜贺章,曰:"所患独产,今已诛,天下定矣。"辛酉,斩吕禄,笞杀吕媭。分部悉捕诸吕男女,无少长皆斩之①。

  注释

 ①无少长:不论老幼。

  翻译

 刘章已杀死吕产,皇帝命令谒者持符节慰劳刘章。刘章想要夺取符节,谒者不肯,刘章于是与谒者乘同一辆车,利用谒者所持的符节,快速驾车前往长乐宫斩杀卫尉吕更始。然后他回到北军,向太尉周勃报告。周勃起身向刘章拜贺说:"我所担心的只有吕产,如今杀了他,天下就安定了。"辛酉,斩吕禄,鞭杀了吕媭。派军队分别搜捕吕氏家族,无论男女老少,全都处死。

  原文

 大臣相与阴谋①,以为少帝及三弟为王者皆非孝惠子②。复共诛之,尊立文帝。语在《周勃》、《高五王传》。

  注释

 ①阴谋:暗地商量。

 ②少帝:前后有两少帝,前之少帝乃惠帝与后宫美人所生,已幽死;后之少帝为恒山王弘,非惠帝所生。三弟为王者:指恒山王朝、淮阳王武、吕王太。

  翻译

 大臣们共同商议,认为皇帝刘弘及其三个弟弟,都不是孝惠皇帝的儿子,统统杀死,另尊立文帝。详细记载见《周勃传》及《高五王传》。

  原文

 赞曰:孝惠、高后之时,海内得离战国之苦,群臣俱欲无为①,故惠帝拱已②,高后女主制政,不出房闼③,而天下晏然④,刑罚罕用,民务稼穑⑤,衣食滋殖。

  注释

 ①无为:古代道家的一种思想,主张顺乎自然,无为而治。

 ②拱已:无所作为,垂拱而治。

 ③闼(tà):宫中小门。

 ④晏然:平安。

 ⑤稼穑:播种和收获,泛指农业。

  翻译

 赞曰:孝惠皇帝及高后的时候,天下摆脱了战乱之苦,君臣都愿无为而治,所以惠帝采取无为以治天下,女主高后听政时期,不出宫门,但是天下太平,很少用刑罚,人民勤劳耕作,丰衣足食。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历史学方面的极其宝贵的贡献。全书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本纪”除《秦本纪》外,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帝王的政迹;“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它们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与后世的专门科学史相近;“世家”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少数列传则是叙述国外和国内少数民族君长统治的历史。《史记》就是通过这样五种不同的体例和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和补充而构成了完整的体系。它的记事,上自黄帝,下至武帝太初(前104—101)年间,全面地叙述了我国上古至汉初三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历史发展,是我国古代历史的伟大总结。

史记卷一 五帝本纪 第一

史记卷二 夏本纪 第二

史记卷三 殷本纪 第三

史记卷四 周本纪 第四

史记卷五 秦本纪 第五

史记卷六 秦始皇本纪 第六

史记卷七 项羽本纪 第七

史记卷八 高祖本纪 第八

史记卷九 吕太后本纪 第九

史记卷十 孝文本纪 第十

史记卷十一 孝景本纪 第十一

史记卷十二 孝武本纪 第十二

史记卷十三 三代世表 第一

史记卷十四 十二诸侯年表 第二

史记卷十五 六国年表 第三

史记卷十六 秦楚之际月表 第四

史记卷十七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第五

史记卷十八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第六

史记卷十九 惠景闲侯者年表 第七

史记卷二十 建元以来侯者年表 第八

史记卷二十一 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 第九

史记卷二十二 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 第十

史记卷二十三 礼书 第一

史记卷二十四 乐书 第二

史记卷二十五 律书 第三

史记卷二十六 历书 第四

史记卷二十七 天官书 第五

史记卷二十八 封禅书 第六

史记卷二十九 河渠书 第七

史记卷三十 平准书 第八

史记卷三十一 吴太伯世家 第一

史记卷三十二 齐太公世家 第二

史记卷三十三 鲁周公世家 第三

史记卷三十四 燕召公世家 第四

史记卷三十五 管蔡世家 第五

史记卷三十六 陈□世家 第六

史记卷三十七 韂康叔世家 第七

史记卷三十八 宋微子世家 第八

史记卷三十九 晋世家 第九

史记卷四十 楚世家 第十

史记卷四十一 越王勾践世家 第十一

史记卷四十二 郑世家 第十二

史记卷四十三 赵世家 第十三

史记卷四十四 魏世家 第十四

史记卷四十五 韩世家 第十五

史记卷四十六 田敬仲完世家 第十六

史记卷四十七 孔子世家 第十七

史记卷四十八 陈涉世家 第十八

史记卷四十九 外戚世家 第十九

史记卷五十 楚元王世家 第二十

史记卷五十一 荆燕世家 第二十一

史记卷五十二 齐悼惠王世家 第二十二

史记卷五十三 萧相国世家 第二十三

史记卷五十四 曹相国世家 第二十四

史记卷五十五 留侯世家 第二十五

史记卷五十六 陈丞相世家 第二十六

史记卷五十七 绛侯周勃世家 第二十七

史记卷五十八 梁孝王世家 第二十八

史记卷五十九 五宗世家 第二十九

史记卷六十三 王世家 第三十

史记卷六十一 伯夷列传 第一

史记卷六十二 管晏列传 第二

史记卷六十三 老子韩非列传 第三

史记卷六十四 司马穰苴列传 第四

史记卷六十五 孙子吴起列传 第五

史记卷六十六 伍子胥列传 第六

史记卷六十七 仲尼弟子列传 第七

史记卷六十八 商君列传 第八

史记卷六十九 苏秦列传 第九

史记卷七十 张仪列传 第十

史记卷七十一 樗里子甘茂列传 第十一

史记卷七十二 穰侯列传 第十二

史记卷七十三 白起王翦列传 第十三

史记卷七十四 孟子荀卿列传 第十四

史记卷七十五 孟尝君列传 第十五

史记卷七十六 平原君虞卿列传 第十六

史记卷七十七 魏公子列传 第十七

史记卷七十八 春申君列传 第十八

史记卷七十九 范睢蔡泽列传 第十九

史记卷八十 乐毅列传 第二十

史记卷八十一 廉颇蔺相如列传 第二十一

史记卷八十二 田单列传 第二十二

史记卷八十三 鲁仲连邹阳列传 第二十三

史记卷八十四 屈原贾生列传 第二十四

史记卷八十五 吕不韦列传 第二十五

史记卷八十六 刺客列传 第二十六

史记卷八十七 李斯列传 第二十七

史记卷八十八 蒙恬列传 第二十八

史记卷八十九 张耳陈余列传 第二十九

史记卷九十 魏豹彭越列传 第三十

史记卷九十一 黥布列传 第三十一

史记卷九十二 淮阴侯列传 第三十二

史记卷九十三 韩信卢绾列传 第三十三

史记卷九十四 田儋列传 第三十四

史记卷九十五 樊郦滕灌列传 第三十五

史记卷九十六 张丞相列传 第三十六

史记卷九十七 郦生陆贾列传 第三十七

史记卷九十八 傅靳蒯成列传 第三十八

史记卷九十 刘敬叔孙通列传 第三十九

史记卷一百 季布栾布列传 第四十

史记卷一百一 袁盎□错列传 第四十一

史记卷一百二 张释之冯唐列传 第四十二

史记卷一百三 万石张叔列传 第四十三

史记卷一百四 田叔列传 第四十四

史记卷一百五 扁鹊仓公列传 第四十五

史记卷一百六 吴王濞列传 第四十六

史记卷一百七 魏其武安侯 列传第四十七

史记卷一百八 韩长孺列传 第四十八

史记卷一百九 李将军列传 第四十九

史记卷一百十 匈奴列传 第五十

史记卷一百一十一 韂将军骠骑列传 第五十一

史记卷一百一十二 平津侯主父列传 第五十二

史记卷一百一十三 南越列传 第五十三

史记卷一百一十四 东越列传 第五十四

史记卷一百一十五 朝鲜列传 第五十五

史记卷一百一十六 西南夷列传 第五十六

史记卷一百一十七 司马相如列传 第五十七

史记卷一百一十八 淮南衡山列传 第五十八

史记卷一百一十九 循吏列传 第五十九

史记卷一百二十 汲郑列传 第六十

史记卷一百二十一 儒林列传 第六十一

史记卷一百二十二 酷吏列传 第六十二

史记卷一百二十三 大宛列传 第六十三

史记卷一百二十四 游侠列传 第六十四集

史记卷一百二十五 佞幸列传 第六十五

史记卷一百二十六 滑稽列传 第六十六

史记卷一百二十七 日者列传 第六十七

史记卷一百二十八 龟策列传 第六十八

史记卷一百二十九 货殖列传 第六十九

史记卷一百三十 太史公自序 第七十

史记卷八 高祖本纪 第八

高祖,①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②字季。③父曰太公,④母曰刘媪。⑤其先刘

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⑥已而有身,

遂产高祖。

注①集解汉书音义曰:“讳邦。”张晏曰:“礼谥法无‘高’,以为功最高而为汉

帝之太祖,故特起名焉。”

注②集解李斐曰:“沛,小沛也。刘氏随魏徙大梁,移在丰,居中阳里。”孟康曰:

“后沛为郡,丰为县。”索隐按:高祖,刘累之后,别食邑于范,士会之裔,留秦不反,

更为刘氏。刘氏随魏徙大梁,后居丰,今言“姓刘氏”者是。

左传“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

说者以为天子赐姓命氏,诸侯命族,族者氏之别名也。然则因生赐姓,若舜生姚墟,

以为姚姓,封之于虞,即号有虞氏是也。若其后子孙更不得赐姓,即遂以虞为姓,云

“姓虞氏”。今此云“姓刘氏”,亦其义也。故姓者,所以统系百代,使不别也。氏者,

所以别子孙之所出。又系本篇言姓则在上,言氏则在下,故五帝本纪云“禹姓姒氏,契

姓子氏,□姓姬氏”是也。按:汉改泗水为沛郡,治相城,故注以沛为小沛也。

注③索隐按:汉书“名邦,字季”,此单云字,亦又可疑。按:汉高祖长兄名伯,

次名仲,不见别名,则季亦是名也。故项岱云“高祖小字季,即位易名邦,后因讳邦不

讳季,所以季布犹称姓也”。

注④索隐皇甫谧云:“名执嘉。”王符云:“太上皇名煓。”与湍同音。正义春秋

握成图云:“刘媪梦赤鸟如龙,戏己,生执嘉。”

注⑤集解文颖曰:“幽州及汉中皆谓老妪为媪。”孟康曰:“长老尊称也。左师谓

太后曰‘媪爱燕后贤长安君’。礼乐志‘地神曰媪’。媪,母别名也,音乌老反。”索

隐韦昭云:“媪,妇人长老之称。”皇甫谧云:“媪盖姓王氏。”又据春秋握成图以为

执嘉妻含始,游洛池,生刘季。诗含神雾亦云。姓字皆非正史所出,盖无可取。今近有

人云“母温氏”。贞时打得班固泗水亭长古石碑文,其字分明作“温”字,云“母温氏”。

贞与贾膺复、徐彦伯、魏奉古等执对反复,沈叹古人未闻,聊记异见,于何取实也?孟

康注“地神曰媪”者,礼乐志云“后土富媪”,张晏曰“坤为母,故称媪”是也。正义

帝王世纪云:“汉昭灵后含始游洛池,有宝鸡衔赤珠出炫日,后吞之,生高祖。”诗含

神雾亦云。含始即昭灵后也。陈留风俗传云:“沛公起兵野战,丧皇妣于黄乡,天下平

定,使使者以梓宫招幽魂,于是丹蛇在水自洒,跃入梓宫,其浴处有遗发,谥曰昭灵夫

人。”

汉仪注云:“高帝母起兵时死小黄城,后于小黄立陵庙。”括地志云:“小黄故城

在汴州陈留县东北三十三里。”颜师古云:“皇甫谧等妄引谶记,好奇骋博,强为高祖

父母名字,皆非正史所说,盖无取焉。宁有刘媪本姓实存,史迁肯不详载?即理而言,

断可知矣。”

注⑥索隐按:诗含神雾云“赤龙感女媪,刘季兴”。又广雅云“有鳞曰蛟龙”。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①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②仁而爱人,喜施,③意

豁如也。④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⑤为泗水亭长,⑥廷中吏无

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⑦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⑧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责。⑨

注①集解服虔曰:“准音拙。”应劭曰:“隆,高也。准,颊权准也。颜,櫦颡也,

齐人谓之颡,汝南、淮、泗之闲曰颜。”文颖曰:“准,鼻也。”索隐李斐云:“准,

鼻也。始皇蜂目长准,盖鼻高起。”尔雅:“颜,额也。”文颖曰:

“高祖感龙而生,故其颜貌似龙,长颈而高鼻。”

注②正义河图云:“帝刘季口角戴胜,斗胸,龟背,龙股,长七尺八寸。”合诚图

云:“赤帝体为朱鸟,其表龙颜,多黑子。”按:左,阳也。七十二黑子者,赤帝七十

二日之数也。木火土金水各居一方,一岁三百六十日,四方分之,各得九十日,土居中

央,并索四季,各十八日,俱成七十二日,故高祖七十二黑子者,应火德七十二日之征

也。有一本“七十日”者,非也。许北人呼为“黡子”,吴楚谓之“志”。志,记也。

注③正义喜,许记反。施,尸豉反。

注④集解服虔曰:“豁,达也。”

注⑤集解应劭曰:“试补吏。”

注⑥正义秦法,十里一亭,十亭一乡。亭长,主亭之吏。高祖为泗水亭长也。

国语有“寓室”,即今之亭也。亭长,盖今里长也。民有讼诤,吏留平辨,得成其

政。括地志云:“泗水亭在徐州沛县东一百步,有高祖庙也。”

注⑦集解韦昭曰:“贳,赊也。”索隐邹诞生贳音世,与字林声韵并同。又音时夜

反。广雅云:“贳,赊也。”说文云:“贳,贷也。”临淮有贳阳县。汉书功臣表“贳

阳侯刘缠”,而此纪作“射阳”,则“贳”亦“射”也。

注⑧集解如淳曰:“雠亦售。”索隐乐彦云借“雠”为“售”,盖古字少,假借耳。

今亦依字读。盖高祖大度,既贳饮,且雠其数倍价也。

注⑨索隐周礼小司寇云:“听称责以傅别。”郑司农云:“傅别,券书也。”

康成云:“傅别,谓大手书于札中而别之也。”然则古用简札书,故可折。至岁终

总□不责也。

高祖常繇咸阳,①纵观,观秦皇帝,②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注①集解应劭曰:“徭役也。”索隐韦昭云:“秦所都,武帝更名渭城。”应劭云:

“今长安也。”按:关中记云“孝公都咸阳,今渭城是,在渭北。始皇都咸阳,今城南

大城是也”。名咸阳者,山南曰阳,水北亦曰阳,其地在渭水之北,又在九嵕诸山之南,

故曰咸阳。

注②正义包恺云:“上音馆,下音官。恣意,故纵观也。”

······································

说行天下:小说网站上千个,总有一个适合您。 说行天下,小说最给力。

刘氏的来源主要有三:

1、出自祁姓,为炎帝尧陶唐氏之后。相传祁姓是黄帝的后裔所分得的姓氏之一,后来祁氏被封于刘国,亦即今定州唐县。其子孙以国为姓,相传姓刘。史称刘氏正宗,这就是陕西刘氏。

2、出自姬姓,为周太后的后裔。相传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继位,封王季的儿子于刘邑,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刘,这就是河南刘氏。

3、出自他姓,为他族、他姓改嫁或赐姓刘。据史书记载:

一、汉高祖刘邦实行和亲政策,以皇室宗女嫁于单于为妻。依照匈奴的习俗,贵者皆从母姓,单于的子孙于是皆从刘姓。于是便生成这支刘姓。

二、据史籍记载,齐人娄敬在洛阳向刘邦献入关中建都之策,得到刘邦的重用,刘邦称帝后,赐姓刘氏,其后保持此姓;刘邦为了感谢项伯在鸿门宴上对他的救命之恩,赐他刘姓。

三、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鲜卑族的复姓独孤氏改为汉字刘姓,成为当时大姓之一。其他入迁中原的少数民族也有改作刘姓的。

刘姓是赣南客家的大姓,也是有资料可查最早南迁到赣南的汉姓大姓氏。至于刘姓的由来,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晋襄公死后,其儿子夷皋还小,大臣们都主张立晋襄公的弟弟公子雍为晋君。于是执政大臣赵眉派人去秦国接公子雍回国继位。晋襄公的夫人缪赢知道此事后,天天抱着太子夷皋去宗庙里哭闹。赵眉等人被她闹得没办法,只好立小孩为晋君。这时公子雍已经由秦军护送来到边境,赵盾就亲率晋军去阻挡。秦人一见赵盾出尔反尔,非常恼火,双方在令孤一带交战起来。秦军准备不足,打了败仗。而由赵盾派去接公子雍的士会也只好留在秦国。其后裔也就成为了刘氏-----意思是有“留”成刘姓。

==================================

刘姓为古帝尧的后裔之姓。尧姓祁,传说尧的后裔祁刘累为夏养龙,因饲养不善,死了一条母龙,他怕夏帝惩罚,就偷偷逃到河南,他的子孙就以刘为姓,这是中国最早的刘姓。刘累后裔中的一支被周成王封为杜伯,杜伯儿子的曾孙士会因国内动乱逃到秦国,士会后来又回到国内,但有儿子留在秦国,留在秦国的后裔恢复刘姓,居住在今陕西一带。西汉时,刘邦赐刘姓与一些少数民族和项伯之族,后刘邦与匈奴结亲,将皇室宗女嫁给匈奴单于为妻,因匈奴跟母姓的习惯,所以匈奴人有许多均姓刘。由于汉朝的强盛,刘姓人口也随之极大的发展起来,早期刘姓主要在北方发展繁衍,晋朝开始刘姓迁往福建,约在唐朝时迁往两广。在中国历史上,刘姓称王称帝者多达66人,先后建立有西汉、东汉、蜀汉、汉、前赵、南朝宋、南汉、后汉、北汉、大齐等王朝或政权,共历时650多年,是中国建立封建王朝最多最久的姓氏。刘姓掌握政权时间久,享有特权,是人口能够得到大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刘姓涌现的人才也非常多。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宾客数千人编写《淮南子》,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刘歆父子,为中国目录学之祖,还有训诂学家刘熙;东汉有书法家刘德升;三国时魏有哲学家刘劭;魏晋时有数学家刘徽;西晋有将领、诗人刘琨,及“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东晋勇将刘牢之;南北朝时刘姓多文人,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其著有《文心雕龙》,学者、

刘氏家谱

刘氏。高祖刘邦----刘盈----刘恒----刘启----刘彻-----刘弗陵--------刘询----------刘奭--------刘骜-------刘欣--------刘衎-------孺子...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