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历史沿革
1沂水地名的来历
历史沿革 根据史书记载,沂水县的境域,在夏朝公元前21—16世纪,其北境、东境入青州,其南境入徐州。
商朝,沂水地属人方。 西周,沂水地属鲁国。
春秋,沂水地为郓。莒鲁之争后入齐。
战国,沂水地为盖。 秦朝,沂水地属琅琊郡莒县。
西汉,沂水地,东境属徐州刺史部琅琊郡东莞县;西境为兖州刺史部泰山郡盖邑;南境为城阳国阳都、东安。 东汉,废城阳国,沂水地属徐州刺史部琅琊国。
东汉末年,东莞、盖两县升为郡。 三国,沂水地北境属魏国徐州刺史部东莞郡东莞、东安两县;南境属琅琊国阳都。
晋朝前期,沿用魏国旧制。公元297年(元康七年)又分东莞置东安郡。
自永嘉以后(东晋),十六国纷争割据,沂地归属多变。自公元327年(咸和二年)至公元409年(义熙五年),沂水地先后为北方少数民族的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南燕等五国所属。
南燕慕容德改东莞县为团城。 南北朝时,沂地南北互争,归属时南时北,先后隶属于东徐州、南青州、东安郡、莒州。
隋朝,开皇初,废东安郡,置东安县(治团城)。公元596年(开皇十六年)改名沂水县,别置东安县于古盖县。
隋末,废东安县并于沂水县,县属琅琊郡。沂水县名沿用至今。
唐朝,公元622年(武德五年),沂地属莒州,公元634年(贞观八年),废莒州,县属河南道沂州琅琊郡(今临沂)。五代十国时期,沂水地先后隶属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均属沂州。
宋朝(北宋),沂水县属京东东路沂州琅琊郡。 金朝,公元1126年(金太宗天会四年)灭北宋。
淮河以北被金占领,县属山东东路莒州。元朝,1234年元灭金,沂地此时归元。
1279年灭南宋,统一全中国,沂水县属中书省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益都路莒州。 明朝,明初因之。
1376年(洪武九年),属山东承宣布政使司青州府。 清朝,清初因之。
1730年(雍正八年)改属莒州,1734年(雍正十二年),改属沂州府。 民国时期,1913年废府设道,沂水县属岱南道。
1915年改属济宁道。 1925年改属琅琊道。
1928年裁道,属山东省。 1936年2月,设山东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沂水县属之。
1939年6月,日本侵略军第二次侵犯沂境,占据沂水城,沂水沦陷。 1940年3月,沂水县抗日民主 成立,由 山东分局直接领导。
1941年2月,属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鲁中区沂蒙专署。 1940年以后,随着抗战形势的变化,原沂水县境除中部改为沂中县外,西南部划为沂南县,南部划为沂临边联县,东南部划为沂东县,东北部划为莒沂边县,北部划为沂北县,西北部划为沂源县,而后又几经分合,归属不一,现将沂中、沂北、沂东、莒沂边县的沿革分述如下:1943年8月,沂中、沂东县属山东省行政委员会(省战工会改称)鲁中区行政联合办事处沂蒙专署。
1944年1月,沂北、莒沂边县属沂山专署。1945年7月,沂中县属鲁中行政公署沂蒙专署;同年8月13日,属山东省 (省行政委员会改称)鲁中行政公署第二专署。
1948年7月17日,属山东省 鲁中南行政区公署第二专署。 1949年7月,属山东省人民 鲁中南行政公署沂蒙专署。
同年8月恢复沂水县名称。同时,沂北与莒沂(1946年莒沂边改称莒沂)二县合并为莒沂县,属沂蒙专署。
1994年9月7日,撤销黄山铺乡、许家湖乡,设立黄山铺镇、许家湖镇。 1995年12月29日,撤销高庄乡,设立高庄镇。
1997年12月26日,撤销武家洼乡,设立武家洼镇(鲁政函民字[1997]48号)。 1998年12月23日,撤销王庄乡,设立王庄镇(鲁政函民字[1998]41号)。
2000年,沂水县辖15个镇、16个乡。总人口1057758人,各乡镇人口: 沂水镇 131868 马站镇 62607 高桥镇 55823 许家湖镇 53456 黄山铺镇 46640 姚店子镇 41548 诸葛镇 35095 崔家峪镇 30981 四十里堡镇 30989 杨庄镇 27098 夏蔚镇 25434 沙沟镇 24258 高庄镇 30617 王庄镇 25518 武家洼镇 30679 道托乡 36531 圈里乡 34578 龙家圈乡 38421 善疃乡 31452 泉庄乡 31828 富官庄乡 29911 三十里堡乡 30557 院东头乡 27093 泮池乡 22288 袁家庄乡 22122 新民官庄乡 19369 柴山乡 18409 王家庄子乡 17188 东于沟乡 17092 下古村乡 15447 何家庄子乡 12861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0年12月29日,撤销武家洼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沂水镇;撤销善疃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杨庄镇;撤销何家庄子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富官庄乡;撤销三十里堡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四十里堡镇;撤销新民官庄乡、下古村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诸葛镇;撤销东于沟乡、泮池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沙沟镇;撤销柴山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龙家圈乡;撤销王庄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夏蔚镇;撤销王家庄子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高庄镇;撤销袁家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许家湖镇(鲁政函民字[2000]90号)。
即沂水县由15个镇、16个乡调整为13个镇、6个乡:沂水镇(武家洼镇)、四十里堡镇(三十里铺乡)、高桥镇、杨庄镇(善疃乡)、崔家峪镇、姚店子镇、许家湖镇(袁家庄乡)、黄山铺镇、高庄镇(王家庄子乡)、道托乡、富官庄乡(何家庄子乡)、马站镇、沙沟镇(泮池乡、东于沟乡)。
2临沂的历史沿革临沂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50万年以前,人类的祖先就栖息在临沂北部的鲁中山区中,创造出了远古文明。 2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遗存在境内有多处发现使用文字符号。
旧石器晚期,远古先民逐日南下,定居沂沭河大平原。现沂河和沭河流域发现的近百处细石器文化遗存,是1-2万年前的人类所创造。
1万年前的细石器时代,远古先民在沂沭河流域建立了密集的聚落群,开始了最初的原始农业活动。沂沭河流域成为我国原始农业的发源地之一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绿色革命的摇篮之一。
抗日战争时期,临沂地区是华东、山东党政军领导指挥中心,以临沂地区为核心的沂蒙与井冈山、延安是中国革命战争时期最重要的三大老革命根据地。1945年8月在临沂域内的大店成立了山东省 。
临沂地域分属鲁中、鲁南、滨海3个行政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5月鲁中南行政区撤销。
以沂蒙专区为基础成立沂水专区,辖9县。以滨海专区为基础成立临沂专区,辖9县。
扩展资料:
二十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遗存在境内有多处发使用文字符号,现沂河和沭河流域发现的近百处细石器文化遗存,是一、二万年前的人类所创造。 春秋时期,除上述古国外,见于《春秋》的有启阳,中丘、祝丘、费、防、台、东阳、武城、丘舆、向、次室、蒙、郓、堂阜、盖、艾、纪障、密、鄢陵等20个。
这些大城邑的出现,是经济文化发达的标志。战国时期,域内诸封国先后为齐、楚所兼并,至战国末期,南部属楚,北部属齐。
临沂市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闻名中外的汉代帛画和《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等,就出土在临沂市银雀山下我国许多历史文化名人,如春秋时期的曾子、子路,战国时期的荀况,东汉珠算发明家刘洪,西汉经学家匡衡。
还有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诸葛亮,东晋书圣王羲之,南北朝文艺批评家刘勰,唐代书法家颜真卿、颜杲卿等,有的出生于此,有的在这里生活过,都留下了难以湮灭的印迹。清末,著名的鲁南幅军配合太平军、捻军作战,反抗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坚持斗争长达15年之久。
也涌现出刘淑愈、孙化祥等著名的农民起义军首领。中国 诞生后,沂蒙山区是山东最早建立中国 组织的地区之一。
早在建党初期,党的创始人之一王尽美就在沂蒙山区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临沂。
3临沂市沂水中心医院的历史沿革1945年2月,鲁中联办在莱芜县城西关组建莱芜县医院,院长由鲁中联办卫生科科长李太民兼任。
全院职工不足20人,散居乡间民房,不分科室,仅有少量的药品和简单的医疗器械。1946年医院先后转移到莱芜县的张家庄、城子坡等地。
1947年5月,莱芜县医院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十四医院三大队五中队”,由十四医院领导,所需物资由部队供给。1950年6月,鲁中南区第二医院与第五医院(原址枣庄峄县)合并,医院改称“沂水专区中心卫生院”,院址从蒙阴县北楼村迁至沂水县城北田庄村、贺家庄村、大石良村、小石良村和西朱家庄村一带。
1951年,沂水中心卫生院改名为“沂水专区人民医院”,由奚华甫担任院长、安寿亭担任指导员。 1952年12月,山东省 拨18亿北海币,在沂水城北关(现医院地址)征地76亩,建平房8000多平方米。
设床位100张,职工增至12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60人,行政后勤人员60人。 1953年8月13日,沂水专区撤销,合并为临沂专区,院名改称“临沂专区第二人民医院”。
1960年1月,院名改称“临沂地区沂水中心医院”。1994年10月27日,由于临沂地区改划为临沂市,医院名称随改为“临沂市沂水中心医院”。
4沂水历史文化名人沂水历史文化名人伏湛(?~37),字惠公,西汉琅琊东武(今属沂水县)人。
历任太傅、太守、尚书、宰相、大司徒,封为阳都侯,不其县侯。伏湛在军事上反对长途用兵,主张先求内部安定,不宜舍近务远。
治理国家,主张礼乐教化为首要措施。李逵,中国古代小说《水浒传》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也是在水浒传中最鲁莽的人物。
沂州沂水县百丈树人,因打死人而流亡江州,做了个小牢头。为人心粗胆大、率直忠诚、仗义疏财。
徐奕(?-219),三国魏东莞(今山东沂水)人。字季才。
汉末避乱江东,孙策礼命之,奕不就,改名微服还本郡。曹操为司空,辟为掾属,从征马超。
操还,以奕为丞相长史,镇抚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转雍州刺史,复还为东曹掾。
出为魏郡太守。操征孙权,徙奕为留府长史。
魏国初建,为尚书,主持官吏选拔,建安二十二年(217)迁尚书令。后转中尉,在职数月,以病乞退,拜谏议大夫,卒。
徐广(352-425),字野民,东莞(今山东沂水)人。生于晋穆帝永和八年,卒于宋文帝元嘉二年,年七十四岁。
家世好学,至广尤精。百家、数术,无不研览。
著有《答礼问》等。徐之才(492-572),祖籍东莞(今沂水),南北朝时期一代名医。
出身世医家庭,其先祖为徐熙,熙之子徐秋夫,秋夫子徐道度及徐叔响,皆以医著名。
5沂源县的历史沿革商朝,沂源地属“人方”。
周朝,先后属鲁国和纪国的浮莱邑和盖邑。秦朝,属琅琊郡之莒县。
汉朝,属兖州泰山郡盖县。三国时,属东莞郡之东莞县。
西晋至中华民国时期,沂源地域先后分属于东莞郡和东安郡盖县、东安郡、莒州、东安、沂水、赢、新泰、淄川、蒙阴。1940—1944年4月,先后分属 新蒙、博莱、沂中、沂北县委,行政区分属蒙阴、新泰、沂水等县。
1944年5月,由临朐、沂水、蒙阴三县割出部分地域始建沂源县,隶属 鲁中行政联合办事处。县名因沂河发源地而得。
1945年8月,沂源县隶属鲁中行政主任公署所辖的沂蒙专区。1950年5月,改属沂水专区。
1953年8月,沂水专区撤销后改属临沂专区,1978年7月,临沂专区改称临沂地区,沂源县属之。1990年1月1日,沂源县划入淄博市。
6蒙阴县的历史沿革蒙阴县,古为有穷国。
西汉初建县,因在蒙山之阴而得名,隶属兖州泰山郡。王莽篡位后,曾改称蒙恩县。
东汉初,地属盖、牟二城。
三国魏复置蒙阴县,属徐州琅邪郡。
西晋末因战乱废。
南北朝时,北魏于蒙阴地置新泰县,属南青州东安郡。
东魏时,东安郡之新泰县改称蒙阴县,仍属东安郡。
北齐将蒙阴县并入东泰山郡之新泰县。
自此经隋、唐五代直至南宋景定三年,共712年,都属新泰县。
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蒙阴地又由新泰县划入沂水县,称新泰镇(旧蒙阴县志叫新寨镇)。
元皇庆二年(1313年),重建蒙阴县,属益都路莒州。另据《重建蒙阴县碑》载,重建蒙阴县为元延佑二年。
明洪武二年(1369年),属青州府。
清雍正八年(1730年),改属莒州。
雍正十二年(1734年),属沂州府。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设道,蒙阴县属济宁道。
民国十四年(1925年),改属琅琊道。
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直属于省。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山东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三十年(1941年)9月,将原蒙阴县的大部分地区划为新蒙县、泰宁县、博莱县。蒙阴县属鲁中区二专区。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3月,蒙阴县撤销,同年9月恢复,仍属二专区。
1947年,蒙阴县更名为灵甫县。
1949年,恢复原名。
1949年7月,属沂蒙专区。
1950年6月,改属沂水专区。
1953年8月,属临沂地区。
1994年12月,临沂撤地设市,仍属临沂市,至今。
东平、肥城武氏字辈
武圃圃爷之后,祖籍宁阳西皋
★山东东平武氏次支与肥城长支并轨同步后新族谱字辈顺序更改为(以此为准):
祥尚方国树,世传嘉孔玉。
庆占鼎铸守,舒中福锡隆。
伦焕舟再复,久勤芳益享。
先阅圣贤书,天广呈万春。
★山东肥城长支字辈顺序为:
兆修如心闻,同升立志诚。
庆占鼎铸守,舒中福锡隆。
伦焕舟再复,久勤芳益享。
先阅圣贤书,天广呈万春。
沂水县银杏家具商场是2013-12-24在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注册成立的个人独资企业,注册地址位于沂水县沂城街道办事处武家洼村。
沂水县银杏家具商场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713230889247687,企业法人高建玉,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沂水县银杏家具商场的经营范围是:零售: 家具、家电、太阳能。在山东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25438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0-1000万 和 5000万以上 规模的企业中,共59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沂水县银杏家具商场更多信息和资讯。
在沂水县沂水镇武家洼,有沂水诚信粮贸易公司和沂水大地玉米有限公司两家公司从事玉米收购业务。
沂水诚信粮贸易公司和沂水大地玉米有限公司均位于山东省沂水县沂水镇武家洼,主营业务是收购玉米。
为了获取最新和准确的信息,建议直接联系上述公司或到当地考察。
京剧
为沂水县内最普及的剧种之一。1923年,武家洼剧团就开始上演京剧。新中国成立前后,全县有十几个村配置了古装戏衣。1970年,演唱京剧样板戏时,全县有京剧团100多个。本县京剧传统剧目有《玉堂春》、《红娘》、《甘露寺》、《王宝川》、《凤还巢》、《临江驿》、《失空斩》、《打渔杀家》、《诸葛亮招亲》、《定军山》、《二进宫》、《反西梁》、《黄鹤楼》、《三岔口》、《快活林》、《华容道》、《二堂放子》等;现代京剧剧目有《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
弦子戏
清末传入沂水县。最初是由张家诸坞村地主——四箱主请沂南县岸堤村张祥贵传授的。弦子戏的唱腔和音乐伴奏方面,有其独特之处。在较大的一些曲牌唱腔里,有固定重复的大过门,贯穿于所有慢板、原板类唱腔之中,从而把不同的曲牌有机结合起来。常用的曲牌有《山坡羊》、《锁南枝》、《桂主香》、《黄莺》、《娃娃》、《驻云飞》、《步步娇》等。其伴奏乐器:文场有笛、管、笙、唢呐、弦子及二胡、京胡、瑟琶、月琴等;武场有鼓板、大锣、大钹、小钹等。弦子戏常演剧目有《风雨媒》、《双龙关》、《珍珠衫》、《安南国》、《小送山》、《雀山搬兵》、《凤阳河》、《报盔头》、《婚书》、《阴功报》等。
拉魂腔
又称拉呼腔,遍及沂水县,尤以姚店子、院东头、黄山铺三乡镇更流行。拉魂腔文场戏多,武打偏少,其唱法特点是在结尾时常以假声作7度或8度上行大跳,伴奏以柳琴为主,间以笙、京胡、二胡等乐器相配,具有说唱音乐的特点。常演剧目有《东京》、《西京》、《南京》、《北京》、《劝嫁》、《三贤》、《二贤》、《拦马》、《喝面叶》、《下西歧》、《五台山》、《梁祝》等。
茂腔
主要流行于县境内东北的富官庄和朱双一带,其他乡镇也有少量演唱者。青龙沟村业余剧团演唱水平最高,在全县第一、二两届农民文艺会演中,分别演出新编茂腔戏《提款》和《山村新貌》,均获演出奖。
吕剧
为沂水县人民最喜爱的剧种之一。1956年,始有农村剧团排演吕剧。主要剧目有《小姑贤》、《王汉喜借年》、《王定宝借当》、《井台会》等。1970年,全县举办了几期文艺骨干培训班,传授了《都愿意》、《半边天》、《半篮花生》、《三回船》、《追报者》、《三定桩》、《考女婿》、《全家喜》、《渡口》等9个小吕剧,此后,吕剧在全县普及。
山东琴书
沂水县流行南路琴书。主要传统曲目有《大明英烈》、《呼延庆征南》、《小八义》、《包公案》、《隋唐传》、《金镯玉杯记》、《红绫记》、《空棺记》、《双合印》、《回龙传》、《薛礼征南》、《秦英征西》、《陈三两爬堂》、《杨文广征南》等。为配合党的中心工作,为计划生育、法制教育等编演了一些新曲目进行演唱,受到群众欢迎。
山东落子
又称光光书,艺人称为荷叶吊板,唱荷叶的。自清嘉庆年间流传至今。最有名望的是高桥镇木山村女艺人王京兰,已有50多年的演唱历史,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演唱技艺,再加上她嗓音宏亮,吐词清楚,很受群众欢迎。1982年,参加临沂地区曲艺汇演,她演唱《杨金花夺印》,获锦旗一面。
评书
县内50年代开始有人演唱,主要曲目有《三侠剑》、《小五义》、《响马传》等。
山东渔鼓
县内流传很广,主要曲目有《绿牡丹》、《水浒》、《金鞭记》等。有证艺人18人,除在本县演唱外,还到周围县市演唱。
沂水历史沿革
本文2023-11-24 00:07:1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40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