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平定的播州杨应龙自称是北宋谁的后代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3浏览:2收藏

明朝平定的播州杨应龙自称是北宋谁的后代,第1张

杨应龙(1551-1600),四川播州世袭土司(明代时,在播州设立宣慰使司,驻地相当于今贵州遵义市),杨氏地方政权的第二十九代统治者,隆庆五年(1571),杨应龙世袭了父亲杨烈的播州宣慰司一职。 万历十四年(1586),杨应龙升任都指挥使,因从调有功,加封为骠骑将军。后造反,明朝派兵对海龙屯多日激战。最终杨应龙溃败,自尽身亡。

揭秘:播州之役拖垮了明朝?真相是什么

播州土司杨应龙的祖先在唐末的时候,就打败了南召时期的统治者,从而在这块地区割据统治,历经宋元两朝,基本上在当地形成了一股很牢靠的实力,不用想你也能知道,一个家族能在当地维持四百多年的统治,其实力也是相当牛了。可以说杨应龙一家既是强龙也是地头蛇,相当霸气。

到了大明的建立,即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其首领杨铿降明,表示归顺大明朝,因此被朱元璋封为此地土司,名为宣慰司使,从此接受中央政权任命。

万历十四年,播州土司杨应龙在当地胡作非为,任意妄为,开始不受朝廷的节制,并瞒着朝廷私自修建军事屯堡,其中的海龙堡就是其中之一。

万历十七年杨应龙公开作乱,其子被押送到重庆,杨应龙恼羞成怒举兵暴动。从此与朝廷兵戎相见。

万历二十七年,贵州指挥使杨国柱带兵征讨,于贵州翁安大破之,随后杨应龙率残部逃到今遵义的西南地区,并在那里覆没。

为了平叛,明朝先后派兵约二十万人。单从用兵数字来看,你就可想而知当时战役的艰难。因为朝鲜之役明朝前后才派兵七万人而已,所以有人说明朝后期的灭亡是因为朝鲜之役消耗了国力,简直扯淡。换句话说,当时丰臣秀吉举国来战,在明人眼里还没有一个贵州的土司厉害。

播州杨氏,是中国西南历史上的一个土司政权。自唐朝唐僖宗乾符三年(876年),杨端割据播州,形成世袭土司政权,直到明朝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杨氏被明朝政府所灭。僖宗乾符三年(876年),太原阳曲县人杨端率军击败占据播州的南诏,自立为主,成为一个世袭刺史的家族政权。

播州杨氏的历史

太宗贞观十三年(639年),唐朝政府废隋朝牂柯郡置播州,改原牂柯县为遵义县(治所在今遵义市绥阳县境),作为播州州治。后来属于黔中道。此后唐朝衰落,播州多次沦陷于南诏。

播州杨氏

僖宗乾符三年(876年),太原阳曲县人杨端率军击败占据播州的南诏,自立为主,成为一个世袭刺史的家族政权。

太祖乾德三年(公元965年),杨实献其地归附宋朝,宋朝在其地分别置播州和遵义军,仍以杨氏为其首领。传至杨昭无子,以族子杨贵迁为养子。

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一度废播州、遵义。世祖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下诏招抚播州。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杨邦宪降,元于其地仍置播州安抚司,以杨邦宪为安抚使。不久,杨邦宪卒,子杨汉英袭,元朝廷赐名杨赛因不花。

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升为播州宣抚司,统辖十九个长官司和诸苗族峒寨,范围遍及今贵州东北部和重庆綦江。

元武宗大德七年(公元1301年),杨汉英为元平叛有功,进封资德大夫。元顺帝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杨氏附明玉珍。太祖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杨氏降明,此后被视为苗疆土司。

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杨应龙反叛朝廷,不久在播州之役中败亡。杨氏占据播州前后历经二十九代,历时七百余年。

播州杨氏的毁灭

朝鲜战场耗费了明朝的主要精力,朝廷不想西南再闹得不可开交,主动抛出橄榄枝,杨应龙伸手接住,把斩杀明军的几个手下献出抵罪,再献上罚款、贡品等等,播州问题暂时平息。

外部问题平息了,内部可没有,五司七姓吃里扒外,告杨应龙黑状,杨应龙不能忍,直接开展分田地行动,以武力灭掉这些大族,并把他们的土地分给穷苦的苗人,苗人群起响应,杨应龙的队伍更加壮大。

眼看着杨应龙这么闹腾,贵州方面觉得要有所动作,才能跟上面交代,于是一支三千人的明军悄然杀向播州。三千人无论如何也打不下播州,贵州只是想做做样子,一碰到就跑,结果播州兵太生猛,一个都没跑出来。

三千人对明朝来说不是大数目,可是打脸打得太狠了,这是杨应龙第二次明目张胆杀明军了,上次因为朝鲜战场没动手,但现在朝鲜之役结束了,强兵猛将有空了,想打就能打!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二十余万明军悉数集结。这些人可以说是明朝的救火队员,宁夏之役是他们,朝鲜之役是他们,现在播州之役还是他们。一群猛然扑上,任凭播州杨氏有数百年积累,武力冠绝西南,最后还是惨败覆灭。

为何需要二十万明军才能平定?

1、播州优越的地理位置。

播州地处西南高原,介于四川、贵州之间,山川深阻,地势险要。《续修四库全书·两朝平攘录》载:“封域南极牂牁,西连棘道,东西一千四十里,周围远近三千里,盖西南奥区也。西此出四川綦江、南川,为前门;西南出赤水、乌撒、水西、黄平,为后门;其东出湖广偏桥、沅州,为右肋。凡联三省,此地势西北堑山为关,东南俯江为池,中皆山谷盘亘。巉崖峻壁,跨接溪峒,人马不得并行。”

《华阳国志南中志》亦载:“(牂牁)特多阻险,有延江、雾赤、煎说为池卫”。依史而载,我们可以得知播州地势的险峻,属易守难攻之地,凭借着这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再加上播州与中原道路的不通畅,所以一旦谁盘踞于此,即可迅速形成割据状态,而中原王朝对此也就处于束手无策的状态。

当然,中原王朝要想征服播州并不是不可能,但因播州易守难攻的地理位置,周边都是崇山峻岭的地势,所以朝廷要想征服播州就必须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没有几倍于播州的兵力,及充足的粮草和军备,中原王朝很难彻底征服播州之地。

而这也是为什么历代的中原王朝都愿意接受播州杨氏的归附,毕竟要彻底占领播州,所得到的利益与付出完全不成正比。既然杨氏愿意归顺,朝廷也自然乐得开心。

2、丰富的物质资源。

播州很难攻占的原因除了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独特的自然资源。“播州东西二千里,南北数百里,乐土也”,至唐时,播州就有了“稻粟再孰,无徭役”这样衣食无忧的繁荣之景。

同时,播州不仅拥有肥沃的农田,还有可放牧的牧地。此外,由于山林众多,播州可供采摘的植物资源,及狩猎的动物资源都十分的丰富。而凭借着这等丰厚的物质资源,播州完全可以做到不依靠外界,就可做到自给自足。

如此,当时的播州土司杨应龙就凭借着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物质资源一次又一次地抵御住明朝大军的进攻。

为此杨应龙的谋士曾自信地说道“本州山河雄壮,兵食充盈,又得群苗为羽翼,据而用之以图大事。……今朝廷说动兵征剿也,只是虚名。太爷今只预备粮草,整饬险隘,将五司七姓仇家扫荡以绝祸根。又将海龙囤修理,坚壁重关,以为退步。就有几多兵马来也,无奈我何!左右归还,一个抚!”。虽然杨应龙的谋士说的这句话有点夸大的嫌疑,但他说的话也不无道理。

当时的杨应龙的确能做到依靠着易守难攻的地势,及储备丰厚的物资资源,再加上播州周边的雄关,来抵挡住明朝的一次次进攻。

而明朝则很难击溃杨应龙,一旦在兵力上没有对杨应龙形成绝对的压制,没有一击击溃杨应龙,杨应龙完全可以借助着地势和丰厚的物资来于明朝周旋到底,也就是打游击战。真到那时一旦时间拖得太久,明军的物资供应不足,将士又疲于奔命,明必败。

总的说“播州之役”明朝要想获胜,绝非易事。地理上的艰难险阻,非平野旷野可比。所面对的对手,非平庸之辈,而是善战之辈,其战斗力,更非一触即溃的弱兵,而是善战敢战的精锐。

同时明朝面对的对手可是盘踞播州700余年的杨氏土司,杨家在播州的统治可谓是根深蒂固,播州的五司土官皆听命于杨氏,而明朝在此是毫无根基可言,它做不到像杨应龙那般熟悉播州的地形,又能在播州自给自足。

再者此战明军输不起,一旦“播州之役”惨败,明廷必定丧失对于整个西北地区的掌控,到那时明朝必定陷入动荡之中,本就伤痕累累的明朝更会雪上加霜变得更坏。所以此战明廷一定要胜,而且是要大胜。

如此在种种的原因下,最终让万历决定派遣20余万大军去平定仅有一隅之地的杨应龙。只有集几倍于敌的优势兵力,以多胜少,明朝才能有绝对的把握获得胜利。

杨应龙算得上是播州的土皇帝。追溯杨家统治播州的历史,从唐宣宗在位时,杨家祖上便因平定播州有功,接受朝廷任命,负责统治播州。

虽朝代更迭,但由于播州山高路险,地处偏僻,再加上杨家势力在播州根深叶茂,对朝廷又一直非常顺从,因此杨家在播州的统治地位,一直得到历任朝廷的认同。

明朝建立政权后,作为播州土司,杨氏先辈积极向朝廷称臣纳贡,朝廷也为笼络人心,也把统治播州的杨氏先辈任命为宣慰司一职,多次免去播州的税赋和徭役。

公元1571年,杨应龙世袭了父亲杨烈的宣慰司一职,成为统治播州的第29代土司。

杨应龙不仅会打仗,还很会和朝廷处关系。自他上任到1586年这段时间,他前前后后向朝廷进贡了十次,每次都会进献大量的良马和木材。

特别是1586年,万历皇帝要修整宫殿,杨应龙特意进献了70根大木美材,万历皇帝因此龙心大悦,不仅赐他飞鱼服,还想再赐他蟒衣玉带。由于受到礼部反对,才没有这样做,但还是把他提拔为都指挥使。

当时的明朝并不太平,周围的少数民族多有叛乱。杨应龙每次都积极配合朝廷四处平定叛乱,由于他辖下的兵甲众多,再加上他很有指挥作战的能力,因此在数次平叛中,立功不少,深得朝廷器重和信任。

可是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在这种情况下,杨应龙居然起兵造反了?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杨应龙虽然和朝廷处得相当融洽,但由于历代便是播州的统治者,再加上几百年的经营积累,权大势大,他在当地俨然以土皇帝自命,其住所不光雕龙刻凤,还私用阉人为官,为人更是骄纵跋扈。

不光骄纵跋扈,他还阴狠嗜杀,狡诈多疑,对所辖的“五司七姓”多有盘剥刁难,对于统治下的百姓和兵甲那更是残酷暴虐,草菅人命的事情层出不穷,因此搞的民怨极深。

杨应龙有个小妾田氏,最得他宠爱。田氏一心想取代正妻的地位,所以时常在杨应龙面前诋毁他的正妻,杨应龙听后不辩真假,竟杀了正妻和岳母。

这个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一个女人而导致效忠于明朝的杨家公开和明朝开始对着干了,而且这个在历史上也确实存在的。

当时统治播州的是杨家里面的佼佼者杨应龙,他本身就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物,并且长相也比较英俊,同时武功,能力各方面也比较优秀,但是在很多的时候一个地方政权的领导者的婚姻却不能够由自己说的算。杨应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他的家族为了能够继续统治播州,因此便提出了要和明朝当权的人要提出和亲的要求,也就是说希望能够取得中原的一位女子作为一名自己的妻子。

而当时明朝也考虑到边境的稳定因素,也就直接答应了这个请求。便将张氏嫁给了杨应龙,但是由于这是一场政治联姻,这也就直接造成了杨张二人完全没有任何感情基础,夫妻二人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很好。而杨应龙作为当时的地方政权的***,一直想要追求自己想要的爱情,而他在当地确实也喜欢上了另一个女子田氏。而且,田氏还一直给杨应龙说张氏的坏话,希望自己能够立正,能够名正言顺地嫁给他。

而后来这件事慢慢传到了张氏的耳中,她便十分恼火,便直接给自己的父亲说了这件事。她父亲在那个时候也是朝中的重臣,他更是偏向自己的女儿,所以在那个时候也就直接上报给了朝廷,说杨应龙想要造反,希望朝廷能够尽快做出打算,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了杨家决定公开造反。

明朝平定的播州杨应龙自称是北宋谁的后代

杨应龙(1551-1600),四川播州世袭土司(明代时,在播州设立宣慰使司,驻地相当于今贵州遵义市),杨氏地方政权的第二十九代统治者,隆庆...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