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林的成就与荣誉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3浏览:3收藏

张庆林的成就与荣誉,第1张

张庆林教授致力于神经外科学的医疗、科研、教学等方面的工作,是山东省神经外科学术带头人,40余年来开展新技术、新手术30余项。尤其擅长脑胶质瘤、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复杂脑积水、脊髓压迫症、功能神经外科、面肌痉挛等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迄今为止,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5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科研课题8项。近三年来获得山东省十大科技成果奖1项(首位)、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首位)、二等奖1项(首位)、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首位),其他省部级奖励多项,并荣获2003年度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称号。

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

 心理学入门最经典教材之一!在美国,它拥有超过280万名使用者!国内19位知名学者应邀编译审校!  在生活中,我们每天是怎样不停地感知事物、思考问题、体验情感和付诸行动的为了找到答案、揭开疑惑,人类踏上了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这是一段充满挑战、引人入胜的旅程!在探索中,您将学会如何正确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领悟生活!

 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

 作者:库恩

 译者:郑钢

 出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4-1

 丛书:万千心理

 内容推荐

 2013年,《心理学导论》的第13版在全球正式面世。在美国,该书的使用者已超过280万人,堪称心理学入门的经典教材。

 新版不仅融入了最新研究成果和学科前沿信息,而且对各章内容的表述方式、组织架构、案例材料等都进行了大幅度的更新。

 本书的最大特色是以读者为本,利于学习。两位作者都是教学经验丰富的心理学家,他们在书中对有关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做了详尽的解答,系统地讲述了心理学各分支领域的基本知识和研究动态。在撰写方式上,他们力求将一门严肃的学科赋予生动活泼的表达,同时指引人们自觉运用心理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当您把书本里抽象的文字变成鲜活的体验,学习心理学的过程将是那么轻松快乐,不失为一种愉悦的精神享受。您会真切地感受到心理学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学知识终身受用,引导自己生活得更加幸福和美好。

 作者简介

 丹尼斯·库恩(Dennis Coon)堪称出版业的奇迹,作为心理学领域的畅销书作家,他因独具匠心的教学方式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备受广大师生的喜爱。

 John Mitterer任教于加拿大布鲁克大学,他为2万多名学生授课,并且多次获得教学奖项。

目录

 导言 心理学的学习方法

 第1章 什么是心理学

 第2章 神经系统与心理学

 第3章 毕生发展

 第4章 感觉、知觉和现实

 第5章 意识

 第6章 学习类型

 第7章 记忆

 第8章 认知

 第9章 智力

 第10章 动机与情绪

 第11章 性别与性

 第12章 人格

 第13章 健康心理学

 第14章 变态心理学

 第15章 心理治疗

 第16章 社会心理学:思考和影响

 第17章 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

 第18章 生活中的心理学

 附录 心理统计概述

 媒体评论

 国内19位知名学者应邀对本书的译稿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审校,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各章审校人依次是:彭凯平(清华大学);周晓林(北京大学);苏彦捷(北京大学);周宗奎(华中师范大学);沈模卫(浙江大学);高定国(中山大学);梁宁建(华东师范大学);罗跃嘉(深圳大学);孙健敏(中国人民大学);张庆林(西南大学);周仁来(北京师范大学);胡佩诚(北京大学医学部);王登峰(北京大学);孙时进(复旦大学);肖水源(中南大学);张明(东北师范大学);金盛华(北京师范大学);乐国安(南开大学);钟年(武汉大学)

;

特殊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权的重要保障体系,发展特殊教育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

《浅谈学前教育中的特殊教育》

摘要:全纳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也是目前国际教育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本文在全面分析全纳教育的核心理念以及关注民主、关注平等、关注合作的三大基本价值取向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全纳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全纳教育;和谐社会;特殊教育

全纳教育是一种接纳所有的学生,反对歧视和排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学生不同需求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1994年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拉开了全纳教育的序幕。目前,全纳教育已成为国际教育研究中的一个新的领域。

1目前我国特殊教育的现状

特殊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权的重要保障体系,发展特殊教育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产生虽然迟于欧洲,但对残疾人的认识却具有朴素的唯物论色彩和人道主义倾向,其发展变化有着自己独特的形式和特殊的文化底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特殊教育法律体系,同时特殊教育物件也由原来的聋、盲教育扩大到各类残障儿童以及学习障碍儿童和超常儿童。然而,受社会主流文化和经济水平的影响,目前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学校建设和管理方面存在许多不足。如办学条件很差、办学水平很低;数量不足,布局不够合理;投入严重不足;办学经费严重短缺、许多地方还没有建立起稳定的投入机制;不少地方特教学校的管理滞后。同时受传统教育的影响,现行的特殊教育教学忽视了学校与环境作用的机制,忽视了学生与社会群体的关系,教师的教学思想及人才观念比较陈旧,考虑学生接受的多,实际需要的少;考虑教师怎样教的多,学生怎样学的少;考虑学生先天不足的多,康复潜因的少;考虑知识传授的多,考虑能力培养的少。这种状况表明特殊教育学校现行教育模式很难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特殊教育的使命是面向未来,适应社会发展,培养出能够和正常人平等竞争的合格公民。这就意味着特殊教育领域的素质教育应该更深入、更扎实、更科学,因为特殊教学物件更具有特殊性。然而,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由于生理上的缺陷,不仅导致了其心理、认知、思维等方面的缺陷,而且判断、概括、理解、自控、评价等能力也略低于正常儿童。同时,由于特殊儿童缺乏与人的语言交流,沟通交往甚少,他们接受的资讯,了解的事理就少,因而导致他们容易出现认识偏激,理解片面,自卑、猜疑心重,抓不住事物的本质属性,观察能力敏锐而不深刻,注意力难以持久,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缓慢,实际操作能力较差等问题。另外,盲聋哑学校学生年龄差异较大,刚入学的年龄大多为岁,而九年级学生年龄在十九岁左右,这些特殊学生群体各方面的差异就更大。因此,如何对特殊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克服现行教育模式的弊端,使特殊学生具有能独立生活、工作、学习、交往的正常人素质,正日益显示出它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2早期干预

21早期干预的必要性。弱智儿童问题在世界上很常见,在我国发病率也很高。弱智主要表现为智力发育迟滞。患儿表现为在语言、运动发育、学习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均落后于正常儿童,其智商比正常儿童落后两个标准差以上。对弱智儿童进行早期干预即进行特殊教育,可帮助他们发展、提高智商,获得生活能力。

22早期干预的具体内容。

221早期干预的内涵。早期干预,是指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丰富环境提供 的教育训练活动。它适用于发展略偏离或落后于或可能偏离或落后于政策智力水平的五、六岁以前主要是三岁以前的儿童。通过实施这种教育,可使这部分儿童提高智力,更好地接受特殊教育或政策儿童的教育;这些儿童在长大成人之后,能够获得一定的生活能力。

222早期干预的具体内容。早期干预具体包括康复训练领域、个别训练计划、康复训练过程以及对婴幼儿进行康复效果评估等内容。

223早期干预的理论基础。早起教育理论及其生物学理论鉴定了早期干预的理论基础。弱智儿童犹豫某些生理缺陷导致他们生产文化发展与生物学发展的脱节,他们高阶心理机能的发展,会遭受到他们生理缺陷核心特征的局限,对弱智儿童进行早期培养教育,从早期教育林论及其生物学理论上都有依据。

23全纳教育。

231全纳教育的内涵。尽管"全纳教育"一词已经在世界各国广泛使用,但对于什么是全纳教育,人们的认识往往很不同。迄今为止对全纳教育还很难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即使是首次提出全纳教育的《萨曼卡宣言》中也只提出了全纳教育的基本原则,即"每个儿童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每个儿童都有各自的特性、能力、兴趣和学习要求;学校必须关注学生的不同特性和需求差异;学校应该接纳所有的学生"。其中并没有对全纳教育做出明确的界定。美国全纳教育重建中心认为全纳教育是:"为学生提供均等的有效的受教育机会,为培养学生成为社会的正式成员来面对未来的生活,在就近的学校开展的一种给予全体学生充分的帮助和支援的教育。"英国全纳教育中心将全纳教育定义为:"在适当的帮助下,残疾和非残疾儿童与青少年在各级普通学校里的共同学习。"另外,英国教育专家托尼布思教授对全纳教育的阐释影响较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认为,全纳教育是要加强学生的参与的一种过程,主张要促进学生参与就近学校的文化、课程和社群的活动并减少学生被排斥的可能。根据以上对全纳教育的不同界定,我们可以把全纳教育普遍地理解为:"一种接纳所有的学生,反对歧视和排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学生不同需求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之所以这样理解,主要是因为:第一,全纳教育的本义是学校要接纳所有的人,是针对其反义"排斥"的,所以第一层意思就要表达出"接纳所有的人,不排斥任何人"。第二,全纳教育要促进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主要是通过集体的合作和相互的帮助。第三,人是有差异的,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不用需求,而不是不同的儿童去适应固定的学习过程。因此,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可以当作是全纳教育的主要目的。  232全纳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现实意义。全纳教育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社会不仅是物质生态、制度结构的和谐,更是人的和谐。只有每个人不断地自我发展,不断自我完善,社会才能和谐发展。而全纳教育主要就是培养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其核心理念就是"加强学生的参与,减少学生被排斥",其目标是形成一个全纳的、和谐的社会,实现教育民主化。这与和谐社会的教育追求是一致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特征蕴含着对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体现了人的知识、道德、能力、情感、心态的统一,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全纳教育尤其对于特殊群体来说,使他们在融入社会的同时感受到做人的价值,享受到和健全人同样的权利和乐趣,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今天人人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已被世界公认为是人权保证的重要内容之一。任何人都会承认,某个个体尽管身有残疾但他仍是一个人,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而能否平等地接受教育是他能否有质量地生存并得到发展的前提条件。全纳教育已经认识到,给残疾人积极地创造教育与发展的机会,使他们的潜能得以最大的发挥,能最大体现他们的自身价值,这才是最科学、最人道的态度和措施。"在残疾人群中,人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卑、孤僻、固执、甚至暴力的心理倾向",全纳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也已证明,让残疾人接受平等的教育,可以有效地缓解这些心理,优化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233全纳教育的实施有利于增进社会公平,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展。全纳教育对实现社会公平,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全纳教育是立足于全民的教育,他满足了全体学生各自特殊的需要,让包括特殊需要学生在内的所有学生在教育权利、教育机会、课程、教学评价等各方面都有所满足。可以说它的核心就是教育公平,而教育公平被视为实现社会公平最伟大的工具,从长远来看,全纳教育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在人们经济、社会地位、自身情况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的今天,全纳教育能够给人们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尤其是能够帮助特殊人群摆脱自身被排斥、被隔离的境地,能够显著改善人的生存状态,减少社会的不公平。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发生著深刻的变化,经济上的贫富差距日益显著。经济上处于弱势的群体往往把扭转这一局面的希望寄托在培养自己或下一代的教育上,如果他们的希望得不到满足,就会觉得社会在排斥他们,从而会产生对社会的不满心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特殊人群,如果不让这一部分人接受同等的受教育机会,他们的心理也会受挫,对社会的和谐也会产生消极影响;另一方面,全纳教育的实施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教育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技术功利主义学派也认为,教育是促进经济增长、社会变迁和个人发展的有效手段,教育能够培养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手段的熟练劳动力。全纳教育所引起的教育公平保证所有人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有利于培养更多数量、更好质量的人才,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从而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周扬马克思主义与文艺[M]北京:作家出版社,1984

[2]张庆林,曹贵康创造性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美]艾里克J马施、大卫A沃尔夫著,孟宪璋等译,儿童异常心理学

[4]张世慧、蓝玮琛著,特殊学生鉴定与评量,心理出版社,2003

[5]LindaAHodgdon著,陈质采、李碧姿译,促进沟通的视觉策略,心理出版社,2006

点选下页还有更多>>>  

顿悟是创造性思维赖以实现的基础(罗劲,2004)。但到目前为止, 有关顿悟认知机制的认识仍然没有达成共识(邱江, 罗跃嘉, 吴真真, 张庆林,2006)。我国学者(张庆林, 邱江, 2005; 张庆林, 邱江, 曹贵康, 2004)提出的顿悟的“原型启发”理论认为, 在解决顿悟问题的时候, 如果能够激活对顿悟问题解决具有启发作用的“原型事件”并运用原型中所包含的启发信息限制问题空间的搜索, 那么顿悟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豁然开朗。其后的研究发现(曹贵康, 杨东, 张庆林, 2006), “原型激活”是自动加工, 而“启发信息的运用”是控制加工。原型启发理论已先后得到了一些实验的初步检验和证实(陈丽等 , 2008; 任国防 , 邱江 , 曹贵康 , 张庆林 ,2007; 吴真真, 邱江, 张庆林, 2008, 2009), 原型启发的脑机制也有了一系列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结果(邱江, 张庆林, 2007; Qiu et al, 2008, 2010)。由于顿悟可以被看成是实验室条件下的创造性思维,所以以原型启发为着眼点的相关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创造性思维的相应机制。

情绪和动机是促使个体潜在的创造力转化为现实的创造性行为和成果的重要动力因素, 但是,到目前为止, 关于原型启发的研究还主要停留在认知层面上, 原型启发的动力性机制的研究几乎还没有展开。虽然陈丽等人研究了情绪对原型启发的影响, 但是其研究运用假反馈来诱发情绪是可质疑的, 因为假反馈所诱发的心理状态有可能是动机或信心等, 所以有必要在一个实验中同时操纵动机和情绪因素, 以揭示这两个因素在原型启发中的动力作用。

张庆林的成就与荣誉

张庆林教授致力于神经外科学的医疗、科研、教学等方面的工作,是山东省神经外科学术带头人,40余年来开展新技术、新手术30余项。尤其擅长脑胶...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