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峪村位于哪里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3浏览:3收藏

花山峪村位于哪里,第1张

花山峪村是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十六里河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区划代码为370103019212,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70103。邮政编码为250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31,车牌号码为鲁A。花山峪村与南康而庄村、分水岭村、石青崖村、柏石峪村、西十六里河村、北康而庄村、东十六里河村、大涧沟东村、大涧沟西村、瓦峪沟村、石崮村、复兴村、石匣村、西仙村相邻。

花山峪村附近有玉函山摩崖造像、济南老商埠景区、济南中山公园、山东书城、山盛花卉等旅游景点,有济南黑陶、心佛斋素菜、蒜爆肉、草包包子、潘氏手工老粗布等特产。

  石棋峪地处井陉县城微水西北三公里处,村庄坐北朝南,土质肥沃,地理位置优越民间艺术习俗之民间戏剧 。石棋峪的乡村民俗文化与井陉乡村民俗文化差不多。

  井陉的民间戏剧流派繁多,剧目丰富。传统的剧种有秧歌、丝弦、河北梆子、山西梆子、河南梆子、评剧、京剧、老调等。井陉俗称“戏窝子”,全县318个村,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曾有197个农村业余剧团,盛极之时“村村锣鼓响,处处有戏唱”,有些人口较多的大村庄,多者有三四个剧团,拼着劲地往好处办。有些几户人家的小村庄,也有剧团,几乎家家有唱戏的,有的户全家参与。

  旧社会,井陉民间的剧团一种是久行班,一种是子弟班,也称“自在班”。建国之后有专业剧团、半农半艺剧团、联合剧团、个人投资办团和老艺人搭

  跑灯

  “跑灯”是在民间社火四角套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场地灯会艺术。它形象逼真,套路多变,造型优美,气势磅礴,再加上茫茫夜色,隆隆战鼓,俨然一个壮观的古战场展现在观众眼前,给人以美的享受。

  “跑灯”的道具有旗灯、虎牌灯、伞灯、桃子灯和花瓶煤等五种象形花灯组成。“跑灯”的演员不少于30人,多者不限,越多越佳。演员要按照手持的旗灯、虎牌灯、伞灯、花瓶灯、桃子灯由高到低(桃灯除外)的顺序排列成一条龙。表演时,演员以鼙鼓的轻、重、缓、急、停为步点节奏,以旗灯为向导,变中求齐,齐中求变,完成各种套子。传统的套子有“二龙戏珠”、“四门斗敌”、“八方铁壁”、“四季平安”、“一路欢歌”以及“天下太平”的文字组合。

  井陉“跑灯”一般仅在灯节期间的晚上活动。他们不仅在自己的村里跑,而且还要到邻村跑一跑,这就起到了村与村之间联络感情、增进友谊的作用。

  焰火与灯会

  焰火,旧时井陉称之为“放火”。放火与灯会是元宵节期间传统的喜庆习俗。民彩纷呈的焰火和千姿百态的华灯,把节日装点的更加妩媚动人。

  “放火”是井陉民间非常普遍的一种庆贺元宵佳节的习俗。现在,井陉保留着最古老的“药发傀儡”式的“斗火龙”,也有独具一格的“点火竿”、“打铁花”,更有令观者倾倒的融“花会”与“焰火”为一体的“跑火马”、“划火般”等。

  井陉各村“放火”的日期各有不同,有的选在元宵夜,也有的选在正月二十五、六。但因过去所放的“火”均为百姓自制,所以准备工作一般在腊月就已开始。制作“火”的地方,俗称“火房”。待制作完成后,便将“火”移寄在“火神庙”、“老母庙”之类被当地人尊奉的神庙内,而等待“放火”的佳日。

  “放火”对于百姓来说,是一个激动的日子。这天一早,村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以及被邀请来的文武花会有的手举“帅”字大纛、罗伞幢、龙凤旗、狼牙旗,有的敲锣打鼓,有的燃鞭放炮,簇拥阗“神驾”、“金山”、“银山”、“金斗”、“银斗”(纸扎品)等前往神庙取火。队伍往往绵延数里,别有一番风味。此举动,民间“接火”。

  入夜,路如河,人如潮……

  民间棋类竞技

  民间棋类竞技。民间棋类竞技类似围棋、跳棋,俗称“石子棋”。双方用不同的石块互相摆阵、走阵以决胜负。就地取材,用具方便,玩法样式很多。

  (1)安山。甲乙双方各选区别于对方颜色的颗石子在手,其走法是:甲乙双方在“安山”图上依次安子,一次一子,三子相冲不分纵横即为链。先成链者,令对对方自拔去一子,依次循环渐进无论怎样走法如成双链时,令对方自个拔去二子,直到一方不足三子不能成链时为止。

  安山其规则由甲乙双方事先规定,一般不准“走回子”,俗语叫“哄塌方”。是否允许“走回子”,可不可以压山(三子在一线为山)均须互相共守。

  (2)走茅坑。甲乙方各取不同于对方颜色的两颗石子,直接各摆四子于两边相对方向上,无论谁先走均可,甲子冲(对冲)乙子时,去掉乙方一子(反之亦然)。规则要求:甲乙双方各有两子在同一线上时互不侵犯;如甲方在一线上有三个子,乙方在同一线上布有一子时,甲方也不准吃乙方,反之亦然;当两子对冲时必须以此单子的后方无子才有效。

  (3)老虎吃羊。甲乙为虎,持两颗大子;乙方为羊群,持颗小子。走法是:乙方先在羊圈中央安九颗子,其余子布防在羊圈四周;甲方在两头虎窝(城楼)中央各安一虎。规则要求:A老虎先走,可任意走,只能“隔子跳吃”;B乙方必须在把老虎逼进虎窝才为赢;待两子阻挡,使虎无法再走着吃时才为胜;C老虎吃羊吃得无法阻挡时虎为赢。

  (6)老虎串羊。共设四个虎窝四只虎子;圈羊48只。走法是:在单线上走,老虎对单子或三子均可以吃;如中央安一羊子,逼虎进窝,虎为输;中央不安羊子,将虎逼到那,虎即死在那。

  社会生活习俗之精粮细做类

  1、油果(现在叫油条)。相传古时候井陉民间过年时,把油果炸成两条腿的人形,称“油炸鬼”,以吓唬鬼怪过年时不敢到家侵害家人。南宋之后,人们痛恨奸臣秦桧残害民族英雄岳飞,因“鬼”与“桧”音相近,有叫“油炸桧”者。炸油果用“头箩面”为原料,白矾、食盐、食用碱面各适量,开水化开掺入水和面。和好面后醒面两三小时即可“炸油果”。炸出的油果因形状不同而名称各异。传统的油果为双股圆环状;在南陉、北陉一带,将油果炸成人字形,俗称“油炸鬼”;将油果炸成饼状称“油饼”;上面涂一层饴糖(俗称“饧”)再炸成“油饼”状的叫“麻糖”。把油果面切成长方形,中间用刀点8到10刀,抻开后放入锅中,炸熟后中间为竹筷粗的条状,酥脆好吃,在旧城关一带叫“馓子”,在南北陉、杨家沟一带叫“麻叶”,在微水一带叫“脆油饼”。现在流行炸“油条”,把两片油果面叠起,边抻边拧成“麻花”状,炸着省时快熟,炸熟后分开成单股条状,称“油条”,携带、食用都方便。

  2、 烧饼。井陉烧饼以“缸炉烧饼”为主,做法独特,在建国前远近闻名。首先要做炉烧饼用的“缸炉”,即把一个盛粮用的陶瓷在瓮下部凿去底的“二斗瓮”,使之上口收小,炉肚较大。其次,备好炉烧饼用的碳,一般用烟煤燃烧后无烟的乏炭,俗称“兰炭”,以使火力适中切无煤烟味。第三要和好面,用“头箩”或“二箩”面,以适量食用油把面拌成馓子状,加入食盐和温水和成硬面,在面案上做成面团儿,擀成圆饼,折成方形,再擀开折起,反复三至五次,最后折成长方形,光面向上,抹上清水,撒上脱皮的白芝麻,翻转微拍使芝麻粘牢在面上,即可贴到“缸炉”壁上烤熟食用。和面时适量减少水的比例,增加食用油的比例,即成这“油酥烧饼”,食时咸香酥脆。擀烧饼片时折擀次数越多,烧饼内的层数越多,食用时也就越酥软可口。

  近年有在“缸炉烧饼”中加入鸡蛋做成烧饼的,味道更鲜美,营养价值更高,可称是时代的创新。

  社会生活之饮茶习俗

  昔日井陉人民生活艰苦,除少数富裕人家外,一般群众皆无饮茶习惯。有些集镇上有少数开茶馆的,也只限于集日营业,能进茶馆的除少数富人外,也有个别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及附庸风雅者光顾。多数劳苦民众非口渴难忍而不得已饮用,但无暇细品皆是快速吞饮而下。

  井陉的茶棚儿 昔日在井的古驿路和通衢大道旁,有一种集茶馆和店房功能为一体的“茶棚儿”。与茶馆和店房不同的是在此喝水、住宿不收钱,属施舍性的慈善设施它是由当地人募捐钱帛、物料,自愿出工兴建,免费为过往行人提供喝水、住宿、歇息方便的处所使行人免受口干舌燥之苦,缓解向疲力乏之难,体现了井陉人憨厚朴实的好客之心和慈善乐施的懿德良风。古驿路白石岭和凤凰岭龙岗寺均有“施茶棚”的记载。南障城村南桥头有地名曰“茶棚儿廊”亦是建茶棚之处。

  社会生活习俗之服饰习俗

  一、衣服款式

  旧社会的井陉人民衣着简朴。清末至民国初年,无论男女老幼,衣服多以青、兰、黑色为主,夏季穿白色和土花色衣衫。衣服用料,富裕户(俗称财主家)多穿绸缎、皮、纱等,有时还乡上图案。衣服样式多为长袍、长衫,出门做客时外套马褂,以示庄重。也是以洋布料制作的。广大农民多用土布做衣料,用土法煮染,看上去粗糙,但结实耐穿。衣服的样式,上衣主论是长衫、大袍,还是短袄和内衬外罩,一般都是长圆领和大襟,从脖领处向右横开,在右臂胶斜至腑下,缀5个铜扣或蒜疙瘩扣(用薄布剪窄条,用线缝成圆筒形细绳结成)。下岙一般穿宽腿大裆裤,裤裆上面缝尺宽的裤腰,掩住手用裤带系住,俗称“掩腰裤”或打褶裤“,前后不分,可两面轮换穿。一般劳动者除夏季外,多穿短袄、长裤。大襟式的上谫有长形的,棉的叫袍子,单的叫衫子(或大衫);也有短形的,棉的叫袄 ,单的叫褂子。

  民国后至建国初,衣服的款式变化不大,除少数富户男子穿绸缎和细洋布长衫、马褂外,一般贫民的衣料多以自织自产的粗布为主(俗称土布)。本县种植棉花极少,多数村庄无纺棉的习俗,只有北部领近平山县的南、北陉,防口、洛阳等少数村庄的妇女闲时纺棉,个别户架机织土布,绝大多数农户在平山、获鹿等邻县市场购买土布做新衣。也是购买估衣(富裕户穿过的旧衣服)穿用或改制的。贫苦农民男人夏季上身大部分光膀子(俗称赤膀子),春末秋初穿单褂,样式为小圆领、对开襟(沿袭清代偏大襟的越来越少,至建国初期基本绝迹),缀5个蒜疙瘩扣,口袋明缝于前襟下部,多为左右各一,略呈方形,上口平直,稍圆。也有暗缝于腋下开口,腑手向前斜下伸入取物的“插手口袋”,这种样式的上衣,后背两片从正中对缝起来,和前边的两片宽度相等,俗称“四片齐”。女褂仍为清代流传下来的款式,小圆领,偏大襟(一般偏向右侧),自领口至右前肩斜向腋下,沿大襟缀5对蒜疙瘩扣或铜扣,并在大襟覆盖的小襟上缝个口袋,在右侧自腋下向前下斜插装取东西。单裤男女同式,宽腿大裆,另上5寸左右宽的裤腰。男子夏季的服装多为本白色或土花色;女子兼有浅蓝色、蓝色或白底夹青蓝线条,青蓝方格等花色。冬季穿棉袄、棉裤,内絮新棉或旧套,肥大臃肿,男女款式悉如夏装,颜色多为蓝黑色,口供缝于前襟内层左右两则(女子有时只留一个),开口于腋下的顺手部位,插手很方便。有时男子外面套件偏掩大补票,长至脚踝的棉大袍,或是较小棉袄稍肥大点,而前后左右留四个衩口的对襟“扼领带”,老年人还习惯在棉袍或“扼领带”之外系一条宽而长的布腰带,俗称“战带”。经常推车、挑担、从事体力劳动者还好穿一种衩裤,其式样如棉裤,不做裤腰,而为两条单腿,腰部服带子系在腰间,后臀全部暴露,穿此裤者必须内套夹裤。女子常在棉袄外面套件布衫,其颜色多为浅蓝色或靛蓝色。春秋穿夹袄 、夹裤,其颜色、样式增色和冬装相似。夏季年轻人一般不绑腿,其他季节,人们均习惯用1寸左右宽,2尺半长的黑色绑腿带装裤腿的下端缠扎,俗称“绑腿”,贫苦农民也有用布条或麻绳绑腿的。

  一至两周岁以下的婴儿夏季多穿“兜肚”,冬季的棉衣或春秋夹衣穿露屁股的连衣裤,肩部相连,没有袖子,纽扣缀在背后正中,俗称“搭搭儿裤”、“留裆裤”,裤腿下部做长一点,上袜底,称“连脚裤”,脚腕部缀两根带子,将脚部捆住,既保暖脚水易脱出,便于学走路。上衣后襟带个能护住臀部的大尾巴,或另做一块护臀布系于腰部;至三、四岁间,夏季上身穿小褂,下穿带松紧带的开裆裤衩;有时将半袖衫和裤衩的腰部连在一起,俗称“驴打滚”;春秋的夹衣或冬季的棉衣,下身仍穿开裆的连衣裤,另穿小夹袄或小袄。两三周岁以下的婴幼儿多数带“围咀”,即用布做成宽约4至5寸的月牙状,带在脖子上,后背缀扣或绑带,另隔住婴儿的口水,冬天不至于把棉衣浸湿。有条件的家甚至做两三个换戴。三周以上能自己吃饭的儿童戴“遮护”(获huò),下部为半圆形,肩部约2寸宽,套在肩上,背后缀扣或绑带,以防止掉上饭菜污染脏了上衣,近几年变成带袖子的“罩衣”。到五、六岁以后开始学缧腰,穿“掩腰裤”,对襟上衣,和成年人服饰大体相同,公颜色较之鲜艳,有时压“绦子”等装饰物。

北通香峪村位于莱芜的最东南,钢城区黄庄镇驻地南10公里处。这里是汶河的发源地,地处山区,东与淄博市沂源县的张庄乡相邻,南与新泰市接壤,西面是桑家庄村,北面是大峪村。623口人,耕地面积710亩,山滩2800亩。

据《杨氏家谱》载,始祖自明朝嘉靖年间杨姓迁此建村,时村西南有一寺院,寺内香火兴盛,香气满村,故名通香峪(一说因地处南北向宽敞的山峪中,故名通敞峪,后谐音为通香峪)。1961年以河为界分为两村,该村居北,称北通香峪村。

虽几经区划沿革,北通香峪村一直属黄庄镇所辖。黄庄镇,明朝时属蒙阴县;清代先后属莱芜县、新泰县;民国初年复归蒙阴县;1940年7月蒙阴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属第七区黄庄乡;1942年8月第七区改称张黄区;1941年9月黄庄划归新蒙县;1943年秋,划归莱东(博莱)县;1944年5月,复归蒙阴县;1945年7月,划归新建的沂源县;1991年划归莱芜市;1993年莱芜市钢城区成立时属莱芜市钢城区黄庄镇管辖至今。

北通香峪村附近有汶源风光区、钢城大汶河国家湿地公园、棋山省级森林公园、山东巧夺天工红木博物馆、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有莱芜鸡腿葱、莱芜黑山羊、莱芜大蒜、莱芜花椒、炒木樨肉等特产。

1路 迎宾街、道北街、粮店街、顺城街、经纬路

2路 榆太路、安宁大街、道北街、粮店街、顺城街、花园路

3路 榆太路、窑新街、大同街、顺城街、源涡

4路 迎宾街、锦纶路、顺城街、榆太路、迎宾西街

5路 北山路、迎宾街、榆太路、顺城街、锦纶路、王湖路、校园街

6路 安宁大街、北山路、营房路、锦纶路、建东街、顺城街、羊毫街、俞家街、花园路

7路 大同街、新建街、安宁大街、北山路

8路 西顺城街、榆太路

9路 顺城街、粮店街、迎宾街、榆太路

10路 顺城街、榆太路

11路 顺城街、源涡

12路 顺城街、榆太路、108国道

13路 顺城街、榆太路、迎宾西街

15路 顺城街、花园路

16路 顺城街、榆太路

17路 顺城街、榆太路

18路 顺城街、源涡

19路 顺城街、花园路

20路 顺城街、粮店街、道北街、北山路

21路 顺城街、花园路

23路 顺城街、粮店街、道北街、北山路

25路 顺城街

26路 榆太路

28路 顺城街、俞家街

30路 顺城街、道北街、迎宾街

31路 顺城街 1路 火车站-经纬厂 北山路口、正太饭店、购物中心、工行营业部、五交化公司、区二招、汽修厂、八一饭店、液压配件厂、西苑小区、郭家堡东口、郭家堡西口、经纬厂门口、一生活区、二生活区

2路 火车站-郭村 中国银行、交警大队、安宁桥、电信大楼、国税局、安宁村委、友邦乐园、铁华大厦、公交公司、工商大厦、正太饭店、荣发市场、摩登大厦、购物中心、工行营业部、儿童公园、环卫处、汇隆商贸城、电器开关厂、金三角、煤气公司、王村、郭村

3路 使赵-化工厂 交警大队、华钜、证券公司、窑新街口、电机厂、新建街口、大同桥、五交化公司、区二服装厂、购物中心、晋中市医院、魏榆饭店、自来水公司、区二医院、区政府东楼、化工厂

4路 火车站-火车站

(循环) 晋华医院、新运处中学、北山路口、新华书店、太行小学、锦纶厂、市委宿舍、新华街口、魏榆饭店、晋中市医院、购物中心、工行营业部、五交化公司、区二招、汽修厂、八一饭店、窑新街口、证券公司、华钜、晋商广场、晋中卫校、火车站

5路 汽车站-汽车站

(循环) 中国银行、火车站、晋华医院、新运处中学、工人俱乐部、北山路口、工商大厦、铁华大厦、师专、公安局、聂村、玉湖公园、地税小区、逸夫小学、区党校、王湖村口、种子公司、电力巷、锦纶厂、市委宿舍、魏榆饭店、晋中医院、购物中心、市建行、五交化公司、区招街所、汽修厂、铁路宿舍、窑新街、证券所、华钜、汽车站

6路 汽车站-汽车站

(循环) 华钜、交警大队、安宁桥、邮电大楼、晋中电视台、公安局、师专、铁华大厦、营房路、锦纶厂、财政局、建东街、市委宿舍、魏榆饭店、羊毫街、晋中医院、购物中心、工行营业部、五交化公司、二招、汽修厂、紫薇饭店、证券公司、汽车站

7路 晋华体育场-鸣谦 大同街、新建街、财贸学校、安宁村委、安宁大街、铁华大厦、聂村、流村、鸣谦

8路 晋华体育场-北田 区二招、汽修厂、八一饭店、金三角、煤气公司、王村、郭村、东焉、豆腐庄、杨梁、北田

9路 榆次老城-三水 五交化公司、区二服装厂、购物中心、摩登大厦、荣发市场、正太饭店、北山路口、新运处中学、晋华医院、火车站、华钜、交警大队、使赵、榆太路、鸣李、三水

10路 晋华体育场-郝村 八一饭店、金三角、石油公司、杨村、怀仁、弓村、郝村

11路

22路 晋华体育场-兴治、

什贴(循环) 五交化公司、购物中心、晋中市医院、魏榆饭店、区二院、源涡、白草坡、苏家庄、山庄头、李坊、柏林头、兴治、什贴、龙白、聂村

12路 榆次老城-车辋 儿童公园、金三角、煤气公司、郭村、修文、东长寿、东阳、常家庄园、车辋

13路 晋华体育场-西荣 八一饭店、华钜、晋商广场、韩村、高村、108路口、小赵、六堡、西荣

15路 商贸城-王香 八一饭店、郭村、北窑、兴隆庄、西双、小伽南、小赵、王香

16路 晋华体育场-黄彩 八一饭店、金三角、郭村、西焉、井峪、郝都、庄子、季麻、紫坑、马兰、桥头、黄彩

17路 商贸城-西胡乔 八一饭店、石油站、杨村、演武、怀仁、东长寿、陈侃、东阳、褚村、王都、陈胡、述巴、胡乔营、西胡乔

18路 晋华体育场-东赵 购物中心、源涡、北合流、尚村、李焉、上郭、东赵、西窑、西洛

19路 商贸城-许曲 八一饭店、金三角、郭村、豆腐庄、杨梁、大伽南、福堂、福堂庄、许曲

20路 晋华体育场-沛霖 购物中心、聂村、南湖、峪头、苏村、神堂沟、沛霖、左付、高壁、东蒜峪、鸡沟煤矿、大远

21路 商贸城-东祁 八一饭店、郭村、西焉、豆腐庄、杨梁、东双、张村、要村、牛村、西祁、义井、东祁

23路 晋华体育场-北山 购物中心、聂村、流村、结岭石、东河沟、小峪口、胡家湾、大峪口、平地泉

25路 晋华体育场-大张义 八一饭店、近城、杨村、铁厂、铝厂、张庆、永康、大张义、东贾、南营、郝庄

26路 商贸城-赵家坡 使赵、侯坊、鸣李、三水、交通学校、寿阳路口、秋村、南砖井、鸣谦、水泥厂、东沙沟、河底、河口、赵家坡

28路 晋华体育场-东郝 市建行、购物中心、榆次老城、中郝、东郝

30路 晋华体育场-工业园区(循环) 荣发市场、北山路口、田森超市、区政府、卫校、工业园区

31路 晋华体育场-长凝 新世界购物广场、购物中心、魏榆饭店、自来水公司、源涡、北合流、绿豆湾、壁达、长凝

商贸城-庆城 购物中心、魏榆饭店、源涡、北合流、绿豆湾、长凝、蔺郊、石圪塔、石槽头、中庄、仁武、沟口、庆城

台子村位于钢城东27公里处。南邻新泰,东靠沂源,地处山区,境内有钢城区最高的山脉——旋崮,是汶河发源地之一。共有7个自然村,180户,596口人。

据《桑氏家谱》载:清康熙年间,桑姓从通香峪迁此建村,因村南有一边长约10米的方形巨石如戏台一般,故得名台子。建村之初只有桑姓,后来,李、利、亓、齐、朱、郭陆续迁聚,其中桑姓居多。族姓之间人数虽差距较大,但都和睦相处,团结友善,互助耕耘,世代相传。

台子村明朝时属蒙阴县;清代先后属莱芜县、新泰县;民国初年复归蒙阴县;1940年7月蒙阴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属第七区黄庄乡;1942年8月第七区改称张黄区;1941年9月划归新蒙县;1943年秋,划归莱东(博莱)县;1944年5月,复归蒙阴县;1945年7月,划归新建的沂源县;1991年1月,划归莱芜市;1993年

台子村附近有汶源风光区、钢城大汶河国家湿地公园、棋山省级森林公园、山东巧夺天工红木博物馆、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有莱芜鸡腿葱、莱芜黑山羊、莱芜大蒜、莱芜花椒、炒木樨肉等特产。

山口村隶属莱城区口镇,位于莱城西北20公里处,距镇政府6公里,村东为莱(芜)明(水)路,两傍汇河,北接江水村,南与古赢城遗址城子县村隔汇河相望。该村现由山口辛庄、山口永奉、山口常奉、山口三义和沙岭等5个自然村组成。地处丘陵,耕地4664亩,1179户,4100口人。

据《魏氏家谱》和《周氏家谱》记载:山口村,元朝魏姓、周姓迁此,王、胡二姓早居,山口村共有l6姓氏,其他12姓均在明朝间迁入,始建村无考,因址在文峰山、雀山之间,乃进山出山之隘口,故名山口村。魏姓为第一大族,周姓次之,此二姓人口近三千,其他姓氏占少数。其中,王、胡二姓人口较少,但迁居时间最长。

明《嘉靖莱芜县志》记载:“西乡•山口保。”据《莱芜市志》载,明初正德年间由里改保,全县设乡、保,山口村属山口保(驻地在山口),辖16个自然村。民国初年,取消乡、保建制,改为区,区辖乡,山口村属雪野区山口乡,辖三村。1941年,莱芜划为三县,莱芜县(亦称莱北县)分12区,山口村属山口区;1941年,山口区改称口镇区;1958年3月,口镇区改为口镇乡,10月为口镇人民公社,下设管理区,山口村属山口管区(驻地山口)、1984年3月,改人民公社为办事处,山口管理区改为青山乡;1985年10月,改办事处为镇,山口村属口镇青山管区。

山口立集较早,《莱芜县志》记载:“山口集,三八日;三大集(上游集、茶业集、山口集)之一”。此集号称出山集,西北山西峪、邢家峪、雪野;东北山茶业口、嵬石;汇河西山东、西土屋等,均出山来此赶集,还有来自章丘的骡马车也逢集必至。每逢大集,人流如潮,物流如鲫。立集之初,集市设在村西原南北大街,南到南郭子,北至北郭子。山口老集市搭有戏台,戏台位于南郭子,自从20世纪40年代就活跃着“山口村戏剧团”,一直持续到“文革”之前。

山口村人极富革命精神,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早在民国初年,莱芜发生的“草把子事件”就与山口村有关。

据《莱芜市志》记载:“1915年11月15日,为-当局以清理土地之名而横征暴敛,境中3万多农民在栾思信等人带领下,手持棍棒、草把,汇集于口镇,捣毁验契把持者,砸烂了劣绅刘运文(口镇人)、魏广海(山口人)的店铺及知县凌念京的官轿。”1941年,日军进犯山口村,大肆抢掠,随后抓走村民魏公传等5人,除1人被赎回外,其他4人均在博山一带遇害。1941年9月,山口村发生了一次歼匪战斗——山口玉皇庙据点攻坚战。1947年2月,莱芜战役时,“山口东岭阻击战”。就是此役中非常惨烈的一幕。此外,在几十年的革命斗争中山口村走出了一大批干部,为国捐躯者也有许多,据《莱芜市志》记载,山口村烈士共有30名,其中著名烈士两名。

山口村人聪明智慧,精明干练,“老字号”很多。清末疮医宋培厚,中药炮制的祖传膏药特效独特,他对关节疼、偏头疼、甚至偏瘫等也有特别的治疗方法。此人医术高明、医德高尚,闻名全县。次子宋传甲,子承父业,泽被乡邻,早年曾向国家捐献过银元,南方几省遭洪灾时,捐献人民币7000元。其孙辈有兄弟四人,皆从医,各有专长,长孙宋继修的门诊大楼就在山口集市中间黄金地段。二孙宋纪浩继承祖志随父在莱芜汶河桥东设门诊部,宋传甲病故后,宋继浩仍在原门诊部接诊。“万盛大行”魏家酒店,很有规模,清末时雇工若干人。周长勇是第5代传人,“三天然”(天然治曲、天然水、天然发酵)曾申请过省专利,被列为山东省及华东地区扶贫推广项目。其父周美街,当年曾率8个班子分别在章丘、东营及上游、大王庄、寨里、口镇被8家酒厂所聘,很有影响。周家、魏家油房也有300年历史,规模较小,骡马拉磨,为手工作坊,产品除供全村食用外,还销往章丘等地。

山口村重视发展农业。建国初期,山口村从互助组、初级社到高级社,工作开展顺利。20世纪70年代中期,山口村整修大寨田600余亩,退林造田500余亩。必修水利,发展基础设施。1974年,山口村东岭大型扬水站竣工。2001年山口村又打了180余米深的井两座,为村民种植提供了便利。封山育林,绿化面积达到600余亩。山口村积极推广机械化耕作,20世纪60年代,县里无偿赠送1部拖拉机(铁马六),这在全镇中为第1部。以后陆续添置拖拉机5部,脱粒机,播种机、铡麦机等陆续出现。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使用良种和化肥,粮食亩产猛增,山口村成为口镇第二缴粮大村。

富有历史文化积淀的山口村,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更是抓住了致富商机。1992年,耗资47万元人民币的村级公路竣工使用。1999年冬破土动工的东岭峰顶人造蓄水池“天池”工程,历时两载,蓄水9000立方米,其碑上石刻“天池”二字由莱芜市孟昭章副市长亲自题写,隽永道劲。富裕起来的山口村人不满足于现状,正由人口大村、土地大村、缴粮大村向经济强村跨越。桑园达到600余亩,养殖大户20余家。每年为莱城区种子站育种30余万公斤,种姜500亩,种蒜2300余亩。尤其是育种和姜蒜种植成了山口村的两大支柱产业,外商主动上门收购,产销红火。

山口村在改善自然面貌的同时,注意改善村民生活,村里架起电线,村民用上了电灯、电磨,山口村成为电话村,电话入户率达到60%,1996年安装了有线电视。20世纪70年代中期,山口村有了投影电视,80年代初期,山口村有了放影机,成了全镇最早拥有**机和放影队的村庄之一。近几年,山口村年年被评为莱城区和口镇“双文明村”。杨福德被评为市区两级优秀党支部书记,连年当选为市、区人大代表。

走进山口村,随处可见百年古屋和古迹,随处可闻美妙的传说和故事,更随处可赏林立的现代小楼这是一座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相结合的村庄。

山口村附近有山口东岭扬水站、房干生态旅游区、莱芜龙山、莱芜战役纪念馆、山东香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等旅游景点,有莱芜黑猪、莱芜猪、莱芜黑兔、莱芜吉山黑鸡、莱芜生姜等特产。

镇门峪村是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域城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304102244,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70304。邮政编码为255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33,车牌号码为鲁C。镇门峪村与张家庄社区、小乔社区、小李社区、羊栏河社区、孟家顶社区、大李社区、北域城社区、南域城社区、平堵沟社区、房家庄社区、岜山社区、万杰社区、泰和花园社区、颜山国际社区、柳域社区、大峪口村、小峪口村、闫家楼村、伊家楼村、昃家庄村、姚家峪村、和尚房村、岭西村、上虎村、下虎村、桃花泉村、牛角村、南闫村、北闫村、叩家村、董家村、徐雅村、茜草村、汪溪村、李芽村、楼子村、尚庄村、荫柳村、桃园村、西北峪村、天门峪村、石门村、石匣村、东流泉村、西流泉村、上恶村、蝴蝶峪村、黄石坞村、龙堂村、夹山村、青龙湾村、泽蒜峪村、山王庄村、岳峪村、峪口村、东厢村、西厢村、黄连峪村、东域城村、西域城村、大乔村、杨家庄村、蕉庄村、张庄村、大庄村、银龙村相邻。

镇门峪村附近有博山陶瓷琉璃艺术中心、原山国家森林公园、淄博开元溶洞、淄博鲁山国家森林公园、五阳湖生态旅游区等旅游景点,有博山山楂、博山韭菜、博山陶瓷、博山草莓、博山金银花等特产。

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东西长25公里,南北宽9公里,从东向西依次为:

要罗山:位于要罗村北偏东03公里处,海拔1342米,山势走向东北——西南。

紫金山:位于要罗村西偏北28公里的榆次和寿阳交界处,海拔1335米。山势走向为东北——西南。

鸡蛋垴:位于紫金山东南28公里处,海拔1311米,山势走向东北——西南。

大洪山:也叫红砂山或四凹,位于乌金山东北2公里,海拔1277米,南北走向。

乌金山:又叫龙王山。位于平地泉东北15公里,海拔14892米,山势南北走向。

馒头山:位于乌金山正北2公里处,因山形酷似馒头而得名,海拔1350米,山势走向西北——东南。

狗头山:位于馒头山正北05公里,因山貌似狗头而得名,海拔1388米,山势走向南北。

先锋山:位于馒头山西南1公里,海拔1347米,走向东北——西南,峰峦险峻,上有寨壁遗址,古为避兵处,故也称寨山。

孟良山:位于乌金山西北,平地泉正东2公里处,海拔1333米,南北走向。据传北宋时杨延昭部将孟良在此驻军而得名。

海螺山:因山为海螺状而名,位于大峪口西北12公里处,南北走向。

卧虎山:以形为卧虎而名,位于结岭石与崇窑梁之间,海拔1264米。南北走向,形势险要,为著名古战场。

兔儿山:位于卧虎山南2公里处,海拔12556米,东北——西南走向,山势怪石嶙峋,峰峦陡峻。

中林山:位于结岭石正南1公里处,海拔1271米,山势东南——西北走向,形势险要,为军事要地。

由大小25座山组成。众山之中,以乌金山最高(海拔为14892米)。以中林山山脚下之寺沟口为最低(海拔为9541米)。相对高差5351米,使乌金山形成逶迤之势,峰峦叠嶂,蜿蜒起伏,林海茫茫,山光凝瑞,为榆次境北之天然屏障。 天台揽胜

乌金山天台峰顶有观景台,观景台上有观景亭,观景亭内石碑上镌刻有四个大字:“天台揽胜”。

罕山时雨 

罕山时雨亦称诸峰时雨,位榆次古八景之首,此景在榆次的旧县志中多有记载。乌金山昔名龙王山,为罕山群峰的腹地。

林海日出

林海日出是乌金山的又一奇景。观林海日出的最佳地点为水晶院,此处地势较高,还有数万亩碧绿的松林。

明湖沉绿

明珠湖公园位于榆次涧河中游的田家湾村与左付村的交界处,是乌金山景区的有机组成部分。

红叶抱湖

出水晶院向东走30米,右有九龙壁,九龙壁以南乃九龙湖,九龙湖上有风格独特的九孔桥、九曲桥和凤凰阁。

林海听涛

林海听涛景点位于水晶院东天缘谷中,天缘谷谷深坡陡、树高林密。山风自天缘谷口进入,顺谷蜿蜒回旋,汇成一股股强大的气流。

玉皇高阁

玉皇高阁原指水晶院之玉皇阁景观。原玉皇阁建于水晶院以北的山顶上,游人若想登临玉皇阁拜见玉皇大帝,必先爬三十三级台阶,故有“三十三天朝玉帝”之说。

藏狮古洞

藏狮古洞位于乌金山水晶院西山壁下,为一天然石洞。传说乌金山为五台山下院,水晶院为文殊菩萨讲经的道场。文殊菩萨往来于五台山与乌金山之间,常以雄狮代步。

紫气陨石

紫气陨石在乌金山水晶院东天缘谷中。石长约7米,宽约6米,高约25米,相传系女娲补天所余之石。

洪山飞瀑

大洪山镇寿寺以东的一个峡谷中,有一道千年不涸的瀑布,名曰洪山瀑布,是乌金山的一大景观。

七彩流砂

七彩流砂景观在大洪山北梁,此处有白、灰、蓝、绿、红、黄、紫七色砂岩,峰巅岩石经数千年风化,成为色彩斑斓的七彩流砂。流砂从峰巅直泻而下,并聚合而成片片砂滩。。

龙泉映月

龙泉映月由水晶院白云洞前有关龙泉的故事生成。据说当年剁手和尚兴建水晶院以后,将此清泉砌石成井,以供僧人饮用,并指龙王山(即乌金山)为名,于是此井得名为“龙泉”。每至月夜,一轮皎月倒映井中,平静的水面便现出明月山树、洞檐雕龙的奇妙景象,故称为“龙泉映月”。后人将其列为乌金山旧八景之一。

叠瀑飞泉

叠瀑飞泉景观位于水晶院东绝壁上。水晶院依山势而建,院东山墙下是一绝壁。一股巨大的水流从水晶院东绝壁上涌出,经七级石阶飞流直下。

青羊指路

大洪山镇寿寺附近的山林中有一座酷似绵羊的高大石笋。

巨石脚印

巨石脚印位于乌金山以北的馒头山后山上,脚印为自然形成,轮廓清晰,硕大无比。其长65米,宽118米,高出地面04米。巨石脚印造型与鞋底酷似,表面纹痕与旧时布鞋底纹无二,四周由风化岩砂培拥,甚是奇妙。

鳄鱼吞珠

鳄鱼吞珠乃一山体象形景观,位于孟良山(亦称佛移山)之北的鳄鱼山。鳄鱼山形状酷似一条鳄鱼,其首西尾东,与山梁融为一体。

吐沫成池

“吐沫成池”的“池”是指水晶院东天缘谷中的黑龙池,相传此池为黑龙吐沫而成。

饮狮神泉

饮狮泉位于水晶院藏狮洞一侧的东北角处,此处巨石高磊,一股清泉从石缝中汩汩流出,相传此处为文殊菩萨的坐骑神狮饮水的地方。 水晶院

水晶院又称水晶寺,是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里历史最悠久的一座佛教寺院。

龙王庙

龙王庙寺庙群位于水晶院西南的四角坪,与九峰塔遥相呼应。是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内规模最大的一处道教寺院。

太清宫

太清宫是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内风景最美的一处道教寺院。

大佛台

弥勒大佛台位于九峰塔以南1000米处的龟背山顶。乌金山弥勒大佛由汉白玉雕琢而成,高99 米。弥勒大佛台基座为三层,高5米。第三层为须弥座,前面浮雕为二十诸仙图,西面为十八罗汉,东面为十二圆觉,北面为十大明王,四角为四大金刚。从地面到佛顶共高149米。

罗汉阁

出乌金山水晶院山门西侧,依托山壁建有罗汉阁。

九龙壁

乌金山九龙壁位于水晶院东侧,九龙湖北侧,九峰塔西侧。乌金山九龙壁为双面九龙壁。

九峰塔

九峰塔是在曾经毁于战乱的魁星阁遗址西100米处的山顶上重建而成。

天缘谷

天缘谷生态文化走廊位于水晶院东的天缘谷中,谷中有天缘石。此处景观因后汉高祖刘知远与昭圣太后李三娘在此结缘而得名。

镇寿寺

镇寿寺(也称正寿寺)位于水晶院东两公里处的大洪山山坳里。

和合寺

和合寺位于乌金山西南的中林山上,寺内供和合二仙。

华严寺

华严寺是中国佛教华严宗的祖庭。

张彪祠堂

张彪祠堂位于乌金山脚下的西左付村,系张彪晚年归乡修祖茔时所建,至今保存完好。

避暑山庄

孔祥熙避暑山庄位于水晶院东的大青山,与水晶院相对而望。

寺僧塔林

乌金山遗留下来多个寺僧的墓塔。

剁手和尚乃隋末唐初人,是水晶院寺庙的开山师祖。

金指和尚墓原位于镇寿寺以南山脚下的路旁,为七层八角石塔,人称金指和尚塔。

敦崇礼墓

乌金山水晶院东50米处的送神坪上有敦崇礼墓。 流村、峪头、苏村古文化遗址:位于乌金山镇流村、峪头村、苏村一带,为新石器古文化遗址,发掘有红陶、灰陶、彩陶等。

后沟古文化遗址:位于沛霖以北后沟村东半坡上,发掘有古陶窑、灰陶片等。

四甲坪古文化遗址:位于乌金山四甲坪,东西宽1500米,南北长2000米,属新石器时期遗址,发掘文物有红陶、彩陶等。

古战场遗址

位于乌金山之卧虎山。唐末,沙陀人李克用进攻太原,与振武军节度使契芯璋战于此,这里为著名的古战场。

孟良古寨,位于乌金山西北,平地泉村正东之佛移山,相传为北宋时抗金名将杨延昭的部将孟良驻军的地方,后人称此山为孟良山。

古驿站遗址

鸣谦(今乌金山镇政府所在地)古为驿站,居京省官道要冲。明洪武三年(1370年)鸣谦建驿馆,天顺(天顺元年为1457年)初,增建了周长三里的驿城。嘉靖二十年(1541年),俺答大掠榆次近郊,鸣谦驿遭到严重破坏。次年,重新修复了城墙。清代,康熙帝巡晋,曾驻跸鸣谦驿站。

古佛寺遗存

乌金山古佛寺遗存甚多,除前面提到的水晶院寺庙群、龙王庙寺庙群、太清宫寺庙群、华严寺、镇寿寺、和合寺等寺庙以外,还有海螺山的洪圣寺、东沙沟的文昌庙、高壁村的资圣寺、郑家庄的千佛寺、东左付村的圣安寺、东蒜峪的崇建寺等寺庙。其中高壁村的资圣寺为明代建筑,有正殿三间和东西配殿、天王殿各三间,院内有唐柏和经幢。此外,流村的太平桥、志村的琉璃塔等都是具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遗存。

碑碣石雕遗存

石碑:乌金山紫金山华严寺有青石碑5通,为明清时所立。大洪山镇寿寺有石碑11通,大都为明、清碑。高壁村资圣寺有青石碑7通,为明代所立。

石雕:大洪山镇寿寺侧有幽冥洞,洞内有宋代造像,现存10尊,3尊完好,7尊有不同程度的损毁。

摩崖造像:在乌金山镇东沟半山腰有驴角大仙摩崖造像,此造像系宋代镌刻,有两处损毁较严重。

革命战争旧址

榆次(路北)八路军工作团旧址:位于乌金山镇东蒜峪村,设立于1938年4月。现存窑院一处,半沟窑数眼,大槐树院一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太原战役前敌委员会旧址:位于乌金山镇大峪口村,设立于1949年4月,总指挥为徐向前。4月5日至7日,前敌委员会在该村召开会议。前委副书记周士第、罗瑞卿,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和150余位师级以上干部参加了会议。

太原战役后方医院旧址及无名烈士墓:位于乌金山镇西蒜峪村,为一二进四合院,清代建筑,保存完好。村东约一里许,有一无名烈士墓,葬有30余位在太原战役中负伤经后方医院抢救无效而牺牲的革命烈士。

花山峪村位于哪里

花山峪村是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十六里河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区划代码为370103019212,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7...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