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靖镇的人文历史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3浏览:4收藏

大靖镇的人文历史,第1张

大靖镇曾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是该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历史上曾是甘肃的四大名镇之一,汉武帝时期称为“朴环”,商贸活动最为活跃。陕西、山西一带的商人确有“要想挣银子,走一趟大靖土门子”之说。因此,文人墨客称大靖为峻极天市,在人间高大繁荣到了顶点。白天商贾云集,人来车往,万头攒动;晚间万家灯火,星星点点,闪闪烁烁,好像天上的街市一样。据说北京故宫的前门上曾悬有“峻极天市”一匾。因此,大靖又有“小北京”之称,缘故如此。

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甘肃巡抚田乐,总兵达云等集兵万人,打败阿赤兔收复其地,取安定统一之意改为大靖。据史料记载:“民户多于县城,地极膏腴,商务较县城为盛”,鼎盛时期,城郭完整,民舍稠密,商旅行栈,店铺林立,寺庙宫观,鳞次栉比,商贾云集,络绎不绝,形成重要的商贸古镇,现存有什字中心财神阁、马家祠堂、马庙会馆、青山寺等名胜古迹。

        旅行是移动的课堂,有时候我们看到的听到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用脚步用心去感受历史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一直对家风感兴趣,我们往往认为的富不过三代,而山西的乔家似乎是特例,这次有缘去山西就想去乔家大院走走,解密这个家族强盛的原因。和四位友人打了一个顺风车去往乔家大院,攀谈中得知司机是山西平遥人,他建议我们去平遥古城,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山西平遥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市之一,现在古城居民有四万多人。而且古城中有一座“马家大院”,非常值得去看,被誉为“家私王国,中华一绝”,它像是一枚被藏在布袋里的夜明珠,低调而内敛,却俨然成为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独立王国”。如此吸引了我们,临时改变路线去往平遥古城。

马家大院是一座晋商豪宅,“平遥四大家族”之首、清代巨商马中选的故居,也是平遥古城内的第一大宅。这里保存了原有马家器物千余件,价值连城,她藏在一条深深的街巷里。大院总体布局俯瞰酷似大大的“马”字形,隐喻马家事业“马到成功、一日千里”之意。并以此告诫后代永不忘本!

在山西,大院文化是极其丰富的,有号称“民俗博物馆”的乔家大院、号称“晋商文化博物馆”的渠家大院、号称“长治显赫家族”的申家大院、号称“三晋第一宅”的王家大院、“中国第一儒商旧居”的常家庄园,却很少有人提到马家大院。马家大院,占地九亩之多,是平遥“四大富商”之首、清代巨商马中选的故居。始建于清同治年间,后经同治、光绪几十年的不断修建,逐渐形成了一座宏伟精美的建筑群体。共有3座大院、6座小院、房屋197间。

大院主人马中选,中过举人,膝下一儿四女,中医世家,话说马家大院的主人马中选其实就是乔家大院主人乔致庸的岳父(乔致庸的第一任太太就是马氏,马家的四**),更是清代“平遥四大家族”之首,慈禧西逃路过平遥的时候,马家还捐了5万两银子。

马家大院将木雕、砖雕、石雕陈于一院,绘画、书法、诗文熔为一炉,人物、禽兽、花木汇成一体,姿态纷呈,各具特色。这块门匾系象形文字“如意”,“如”字似龙,“意”字似人跪拜,暗示显赫的家世。

进门的二道门,平时不可开启,走旁边绕行,有贵人来或节日庆典,才开门迎接。中间那个大大的“马”字,形神兼备,惟妙惟肖!

马家有自己的拳馆,为什么呢?

因为有镖局,要在拳馆里培养和训练保镖。

这两幅屏风,是天然的大理石磨成,图画为天然形成,非人工所为,天然山水画跃然石上,此乃无价之宝!

家具陈设,古朴典雅!

在山西晋商的各个大院中,都有这么一口盛满水的大缸,有人说是聚财用的,水代表了“财气”,其实不是,它是救火用的,不叫“缸”,而叫“海”。

卧榻古朴精美,用料考究,多为紫檀木,更有甚者为小叶紫檀。

这是镇院之塔,如定海神针,雕刻技艺精湛。

大太太是童养媳,八岁进马家,是马老夫人的贴身丫鬟,服侍多年后,因传承了中国典型的贤妻良母,故由老夫人许配给马选中,中年后得一子,巩固了在马家的地位。她是三房太太中最为孝顺的儿媳,一生亲自照料老夫人的生活起居。

百善孝为先,马中选八岁丧父,由母亲带大,是有名的孝子,据说当年马中选设麻吊室(打麻将的房间),让几位媳妇陪老太太打牌,只许老太太赢牌以讨老太太欢心,老太太高寿104岁,这个牌匾是当年庆祝马中选六十大寿和母亲八十大寿所挂。

私塾房是教书先生为马家子女授课的地方。古时女子不可进入学堂,但自从新派三太太入门后,对女子的教育也十分重视,不仅让她们随随便便上下绣楼与少爷们一起读私塾,还对**们的要求更加严格,教育她们要自强自立。所以马家的四位千金不仅饱读诗书,通晓天文地理,琴棋书画样样出众,还跟随三太太学习了英语,是当地有名的“四大才女”。

中西结合,古朴中透着洋气!三太太的小洋楼是马家的制高点,据说也是平遥古城的最高点(未考证),三太太也是大富商的千金**,留过洋,和马中选相差19岁,是自由恋爱,育有三**和四**,马老爷非常宠爱她,二太太也是富商千金能干但没文化,为人尖酸刻薄,不得马老爷欢心,三太太的单独院落就在二太太的对门,面积大一倍而且地势要高些,同时又另外修的这座三太太专属带花园小洋楼就在二太太院落隔壁,有小门连通但二太太不能到三太太洋楼。在二太太门口有猴石,三太太门口有象石,寓意封侯拜相。从这些看似平常的介绍和居家闺房,不难看出官商之家讲究门当户对,强强联姻。

这是少爷的卧房。墙上的相片为马家唯一的少爷,大太太所生,娇生惯养吸食鸦片不成器,出走之后了无音讯,这是马老爷最失败的地方。

卧房家具陈列。炉灶接连炕内,这是山西典型的卧房结构,也是马家唯一保存未动过的结构。这些物件为原来珍品。

书画!

据说慈禧逃难时路过平遥,听说马家有钱,便向马家借了5000万,后来不想还了,就还了这么道圣旨,看看上面的内容,呵呵!

民间流传的“拉不完、填不满的马家地下金库”之说,看来是真的。这是马家的地下金库。

马家金库,库存白银500多万两,折合人民币60多亿,金山银山,富可敌国。库内供奉三尊财神,黄金铸造十八罗汉。象征马家做生意,上敬天,下敬地,中间敬百姓。金库入口在佛堂下面,出口在戏台上。真是越危险的地方越安全。

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也在平遥古镇,通过一张票据,四套密码“汇通天下”而从未出错,在马家大院也有自己的钱庄及管理办法,了解之后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这里是马家第六代传人接待处,里面长期住的却是大院管理的工作人员,因为马家的后人算来应该为第六代了,但至今不知下落,马家是否还有后代在世?无人知晓,马家大院以这种方式期待有一天能找到马家的第六代传人。我有询问导游,马中选有四个女儿,女儿的后人还在吗?导游告诉我,‘’按当地习俗,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儿是不可以继承娘家的财产的,而且逢年过节都不能回娘家,马家四代单传,解放时原先马家的家仆都分到这座老宅的住房,唯独马家的后人没有出现,现在这座大院由国家管理。

站在制高点俯瞰马家大院,更显得古朴而庄重:四合相连的两层木楼、雕花的木格门窗、印痕累累的青石板天井、诗词楹联、屋顶上的蒿草。构就了马家大院独特的历史和人文气息。

走完马家大院的庭院楼阁,我在想偌大的家业,马家就兴盛了一代,问题出在哪里?我们一起看看在马家大院挂的家训,也许你就会有答案,在马家大院有看到挂其它家族的家训,唯独没有乔家的,因为何意不得而知。

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先后建成。建筑规模宏大,拥有“五巷”、“五堡”、“五祠堂”。其中,五座古堡的院落布局分别被喻为“龙”、“凤”、“龟”、“麟”、“虎”五瑞兽造型,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以上。现以“中国民居艺术馆”、“中华王氏博物馆”和“力群美术馆”开放的红门堡(龙)、高家崖(凤)、崇宁堡(虎)三大建筑群和王氏宗祠等,共有大小院落231 座,房屋2078间,面积8万平方米。王氏宗祠分上下两院,功能齐全,设计考究,祠前有精雕细刻的“孝义坊”。正像国际知名学者、清华大学教授王鲁湘先生参观后所感叹的那样:“王是一个姓,姓是半个国,家是一个院,院是半座城”。

王氏家族鼎盛于清朝康、乾、嘉年间,其时,除大兴土木,营造住宅、祠堂、坟莹和开设店铺、作坊外,在当地还办有义学,立有义仓,而且修桥筑路、蓄水开渠、赈灾济贫、捐修文庙学宫等等,善举不断。在此期间,王家入宦者仅五品至二品官员就有12人,包括授、封、赠在内的各种大夫达42人,还有二人分别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和嘉庆元年(1796年)参加了朝廷举办的千叟宴。

王氏家族从十八世以后(清道光年间)逐渐衰败,其原因除社会政治经济多方面客观因素外,在本身,则主要是子弟不争,日趋奢靡,尽弃先祖勤俭创业之品德。一些人荒于学而以钱捐官,还有的疏于耕而醉瘾鸦片,终致秋风落叶,大厦日倾。抗日战争前,虽还有个别大户于省内及京津等地多有商号,可芦沟桥事变后,亦顿收家业,居家南迁,流落他乡。

王氏家族历680多年已传至27世,新中国成立后,王家人从业各界多有建树,遂“以商贾兴,以官宦显”,成为当地一大望族。

乔家大院(The Qiao's Famaily Compound):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文物先进单位,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乔家大院又名在中堂,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始建于1756年,整个院落呈双“喜”字形,分为6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313间房屋,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三面临街,四周是高达10余米的全封闭青砖墙,大门为城门式洞式,是一座具有北方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古宅。

乔家大院陈展有5000多件珍贵文物,集中反映了以山西晋中一带为主的民情风俗;陈列有农俗、人生仪礼、岁时节令、衣食住行、商俗、民间工艺;还设立有乔家史料、乔家珍宝、影视专题等的陈列。

乔家大院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群体,设计之精巧,工艺之精细,体现了中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具有相当高的观赏、科研和历史价值,是一座无与伦比的艺术宝库,被称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名扬三晋,誉满海内外。

现在,乔家已是第九代了。“乔家后人大多是公职人员,属于工薪阶层,普通而平凡,但还是很重视教育。”第七代乔燕和介绍,家族中20个子女出了2个博士、3个硕士和12个大学生。“大多数人都在北京,因为人太多,工作也忙,在商议家族事务时,只好各家派一个代表参加。每隔几年,家族成员会一起去大院儿聚会,也是对前辈的一种怀念。”乔燕和说:“乔家的生意终结了,可乔家的精神却一代代传承了下来。我们这个家族70多口人,没有一个‘作奸犯科’的,乔家的后人们也一直恪守着祖先留下的规矩,诚信忠义。”

湖北省广水市赵氏字辈:文(仕)茂名成光祖德、家隆世永培宗功。现广水市长岭镇赵家湾老祖宗墓碑上刻有字辈。

湖北宜昌夷陵赵家山赵氏字辈:“顺兴文成士、 南宗国正天 、开家传世远 、普德庆年长” 共20辈,但因16、17辈字破损不清, 即:普德两字为猜估。

所以公元1948年修谱时改为: “文成士南宗、国正天开家、传世远万年、新治日光华、积庆在祖德、发祥有鼎甲”,按字辈分布推为太祖脉系,族中老人传为江西避祸至夷陵,现存有乾隆年间古墓碑一块。

湖北襄阳赵氏字辈:元亨利贞开昌运 仁义礼智发启祥 中正和平克大定 永建朝廷兴家邦

湖北公安赵氏字辈:大国益之仕,世秉忠德全,立志承先泽,诗书继祖传,代远永佑启,家邦振万年。

湖北恩施州龙公《赵氏谱书(清)》载:(公父赵维,居黄州麻城孝感赵家湾,后公与其弟虎公迁河南汝宁县,明成化二年,即1446年,子德俊率其公与子辗湖南至湖北柳州城,即今恩施。故开叶散枝以德公派起,郡堂为天水郡敦本堂。)

德万凤应,永宪(宗)单名,登承世兴,正学昌明,彦英志远,秀仕安仁,崇文尚武,光国显廷,诗书鸿启,景运维新,乾元开泰,大振家声。

湖北房县赵氏字辈:春连华堂,光大天良,洪仁永国,文子呈祥。学书玉翔,相德辉扬,君庭风宇,恒运吉昌。

湖北利川字辈:中国今天梦,师子大文昌,继世朝廷有,显宇万休强。

湖北安陆字辈:赵德兴家,治国功臣,克定安邦,传宗有道,富贵荣华。

湖北省红安县赵氏:大朝春应 文学克成 家传忠厚 世友贤能。

湖北省松滋市赵氏:成先业 吉善庆

湖北钟祥市长寿镇赵氏字辈: 天记世永,卫正兴荣,秀启楚国,大道克明,庆文达和

湖北钟祥市冷水镇赵氏字辈: 国家正兴隆,尧舜记禹功,学乃士志先,作善天必从。

湖北钟祥市旧口镇赵氏字辈: 正大光明佐朝廷,天开文选显良臣,诗书能写安邦治,忠厚传子万代兴。

湖北钟祥市张集镇赵氏字辈:文万照运可,启世学廷仕,正大维祖功,光明自大成。

湖北钟祥市冷水镇赵氏字辈: 三思长永正,邦国作光明,崇德朝廷尚,开科定有邦

湖北钟祥市文集镇赵氏字辈: 正大光明,开朝元兴,世启传家,万邦德永。

湖北钟祥市胡集镇赵氏字辈: 德国传万世,永远正家邦,仁和同天道,忠厚全家昌。

湖北仙桃市赵氏字辈:升师履泰谦,豫临观同复,咸恒家萃益,鼎晋中丰节。

扩展资料:

起源:

赵(Zhào)姓据说出自嬴姓,得姓始祖为造父。传说,造父在华山得八匹千里马,献给周穆王。穆王乘着这八匹马拉的车子西巡狩猎,到了昆仑山上,西王母在瑶池设宴招待。

这时东南边的徐偃王造反。造父驾车日行千里,及时赶回帝都,带兵打败了徐偃王。由于造父平叛有功,穆王赐他以赵城(今山西省洪洞县北)。从此,造父及其子孙便以封地为姓,成为赵姓。

秦始皇家族为赵氏,宋朝皇室为赵,是国姓,当然放在“百家姓”第一姓。“百家姓”的第一句,“赵”指“权”,“钱”指“金钱”。世间万事权和钱的问题是首要问题。赵姓人口数是当今中国第八大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二点二九。

-赵氏家谱

庞青云的原型是马新贻,《投名状》改编自“刺马案”,因此庞青云可对应历史上的马新贻,姜午阳对应张汶祥,赵二虎则对应曹二虎。庞青云由李连杰出演。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性格复杂的清军将领。

李鸿章从太平天国军手中夺回了苏州城,曾国荃大败了南京城内的太平军,都和马新贻没什么关系。但**为了戏剧性,将这两段历史嫁接在庞青云身上,能够更好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在艺术上是可取的。

扩展资料:

庞青云本为清朝一名将领,其部队在一次围剿太平军的战役中全军覆没,他靠装死逃过一劫。之后他遇到了土匪赵二虎(刘德华饰)和姜午阳,3人在战斗中共立投名状,结拜为兄弟。

为了解决村民的生存问题,庞青云带两个兄弟投靠朝廷。经过一次次战役,他最终攻下南京城,却也做了很多见不得人的坏事,包括将赵二虎置于死地。在他要正式当上两江总督的那天,姜午阳将刀刺进了他的胸口。

-庞青云

元彪。

1、在**《鬼打鬼》中,讲述了钱真人设下圈套,借打赌之名将张大胆诱至马家祠堂,施法唤出僵尸追杀大胆。马家祠堂僵尸是由元彪饰演。

2、《鬼打鬼》是由洪金宝自编自导,洪金宝、钟发、陈龙、黄虾、梁雪薇等人主演的一部中国香港僵尸灵幻片。

文化馆

解放前,政府无文化管理机构,各项群众文化娱乐活动,均系自发进行。解放初期,群众文化娱乐活动由县人民政府文教科统管。1952年撤销资源县建制后,在延东区设文化站,有干部1人。1954年恢复县制,撤销文化站,建立文化馆,初有干部3人,60年代2至6人。70年代后期,馆内分设文艺创作辅导组、文艺演出辅导组、美术创作辅导组和后勤组,干部职工激增至15人(其中临时工4人);1985年文工团(文艺队)被撤销,所属人员并入文化馆的文艺演出辅导组。1987年,县文工团分立后至1990年,一直保持8人编制。建馆之初,设施简陋,仅有一座150平方米的民房,1965年成立文艺队后,与其共用一座房子。1972年文艺队改建宿舍楼,文化馆搬迁至原总工会楼(即现体委)办公、住宿。1981年,将原公检法宿舍(民房)改建为文化馆宿舍楼,总面积约800余平方米。1984年,将文艺队宿舍楼改建为钢筋水泥结构楼房,共5层,上2层为文艺队宿舍,下3层为文化馆文化娱乐活动场所,单层面积为150平方米。

文化馆建立后,曾购置了一批戏服道具及少量乐器。“文化大革命”期间,戏服、道具被毁。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文艺演出辅导组成立后,又陆续置办了一些古装和现代戏服、道具及手风琴、风琴、大小提琴和二胡、京胡、高胡、扬琴、琵琴、三弦、月琴、笛子、唢呐等乐器,可以开展一些小型演出活动。文学和美术创作辅导组每年都购置一些文学、美术理论书籍及参考资料,至1990年共有各种书籍1000余册。

2011年以来,该县针对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精神怠慢、能力平庸、工作懒散、纪律松散、班子软弱等问题,特别设立“治庸问责办”,专治“庸、懒、散、软、奢”恶习。

本报桂林12月11日电 (谢振华、杨征山)人民日报

文化站

自1979年起,全县8个乡、镇相继成立了文化站(始称科技文化站),开展图书借阅和写作、演出、美术、书法等辅导性业务活动,也开展桌球、录相放映等文娱活动,成为乡、镇群众文化娱乐活动的中心。文化站的设施普遍比较简陋,仅两水乡和大合镇有固定场地(大合镇为砖木结构,两水乡为木头板房),其他各乡是从乡政府的办公楼挤出一两间房办公,面积十分有限。其他基本设施只有少量科技或文学读物和一两个桌球台。梅溪、大合两站添置了一些古装戏服,各站都添置了少量乐器,如二胡、小提琴等。场地和设施还不能适应群众文化生活的需求。

俱乐部、文化室

1954年,县文化馆建立后,在业余、自愿的原则下,首先在大埠街组建了大合宣传队,继而在修睦、锦头、梅溪街、瓜里、两水建立第一批农村俱乐部,参加俱乐部活动的都是群众中的文艺爱好者和民间艺人。俱乐部人员利用业余时间,编写墙报、黑板报、放映幻灯、排练小型多样的文艺节目,为本村或邻村的群众演出,既宣传了党的政策,又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深受群众欢迎。1957年,俱乐部发展到37个,1958年大跃进时期,提出文化大普及,农村俱乐部发展到115个,此外各生产队还组织成立了山歌组、读报组、广播组等,群众文化生活比较丰富。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全部停止活动,1963年后逐步恢复。1966年后的“文化大革命”期间,俱乐部改称文化室,后又改称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或政治文化夜校,以夜校普及面最广,70年代中期几乎遍及每个生产队(村民小组),1976年以后又改称为农村业余文艺宣传队。

80年代后,随着**、电视、电视录相之发展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业余文艺宣传队均停止了活动。

工人俱乐部

为县总工会的二层机构,专事厂矿、机关单位职工的业余文娱活动。建于1952年,在总工会内设一活动场地,有棋、牌等娱乐工具,也有阅览室,有少量报刊杂志。工人俱乐部在50年代末及60年代初曾很活跃,“文化大革命”期间,其活动随着工会活动的停止而停止,“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亦随着工会活动的恢复而恢复。现工人俱乐部有露天滑冰场、舞厅、桌球室、录相放映室等娱乐活动场地及设施。80年代后,它与总工会基本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老年活动中心

1986年成立老干部工作局后,随之建立老年活动中心。1990年老年活动中心建筑面积近200平方米,有气功室、书画室、棋类室、桌球室、门球场等娱乐设施。 县内的文物管理工作,1954年后由县文化馆兼管。1989年3月成立文物管理所,设专职干部1人,负责全县的文物收集、管理及文物点的登记工作。

古、近代墓葬

唐大璋墓位于瓜里乡文溪村石山坪村民组。墓主系清道光年间监生,曾参加过道光二十年(1840年)由西延州同程庆龄总裁修纂之《西延轶志》的采访及校对工作,依例授儒林郎(从六品)。

唐碧田夫妇墓墓主乃清末一大富户。墓在两水乡烟竹村之圳头田。用三十块大石板圈围而成,上刻飞禽走兽、花卉人物,造型精美,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及审美价值。

唐妙庸墓墓主系延东一富户,民国初年去世。墓在该乡浦田村大笔垌,规模宏大,雕工精湛,堪称近代墓葬之艺术精品。

古、近代建筑

高仙桥位于瓜里乡白水村下白水。建于清道光末年,设计古朴,颇具特色。

空大桥位于梅溪乡梅溪街,为单拱石桥,建于清代。

天生桥位于梅溪乡坪水底村马家坪。系单拱石桥,建于民国22年(1933年)。建地地势险要,从桥梁的建筑技术角度看,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董家桥位于梅溪乡大坨村福竹。建于民国25年(1936年)。其中造型及风格富有民族特点,图案雕刻古雅,有一定的艺术研究价值。

八角亭该亭居延东乡马家祠堂东侧。全亭以八根大杉圆木为柱,再用四块大横方间架成正方形支起整个亭顶,结构独特、庄严古朴。亭顶分两层,以其正檐呈八角而得名。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系只有榫而未用一钉一栓的木质结构建筑,虽经近四百年的风霜雨雪,但仍安然无恙,无丝毫倾斜与走样,实为木工建筑之杰作。

湖南会馆清咸丰二年(1852年),湘籍商人遍及境内各地,为了保护其自身利益,乃在当时商贾云集、物资集散地之合浦街修建该馆。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四周均用石条青砖砌成,其内均为木质结构。正上厅是禹王殿,塑有高达三米的禹王爷全身像;左边是李公真神殿,右边是地母殿。正面前厅是金顶塔式的三层飞檐戏台。四面所设的走马楼将整个会馆连为一体。柱栋梁檐皆雕龙塑凤,廊壁浮雕传统名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名人题书匾额字迹端庄遒劲。整个建筑到处流金溢彩。其规模之宏大、气势之雄伟、工艺之精巧,堪为县内古建筑之最。惜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各种雕像、字、画都被捣毁,约有1200多平方米的建筑被拆除,戏台、看楼权存断垣残壁。

碑刻

瑶族团规石碑原立于河口瑶族乡葱坪村民国时期的村公所内。后几经搬动,于1958年被人作为桥板架设于冲坪宋洁丞屋前的小溪上。该碑刻立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共列团规十条,有禁止赌博、偷盗的条款,也有田地、山场的界限划分及保护森林的措施等。行文简明扼要,奖罚分明。

抗战阵亡将士暨死难同胞纪念碑由桂林抗日游击队上校司令员吴耀和副司令员蒋山提议,于1939年7月为纪念“七·七”事变阵亡将士而树立此碑。该碑正面题:“抗战阵亡将士暨死难同胞纪念碑”,左、后、右三面分别镌有蒋山的“为国捐躯”、“吴耀的“壮烈先声”、王潜的“精神不死”等题词。此碑原竖于旧中峰乡政府门前(现中峰育才初中所在地),解放后被推置路旁,“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砸断,1989年县文物管理所成立后,已重新修复。

红军长征过境时书写之标语

1934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队伍经过资源,在两水苗族乡凤水村周游屋后二米高的卵石围墙上用土红写下了三条标语:一、“打倒卖国的国民党”;二、“取消一切高利贷”;三、“反对强占民田修马路”!署名“红政工”,均为楷书。标语的长度分别为310米、315米、325米,字径在25至30厘米之间。这些标语宣传了红军的政策,使人民群众了解***及其领导下的红军,唤醒人民、鼓舞人民的斗志。这些标语因长期遭受风雨侵蚀,字迹渐褪。1978年,凤水村公所采取措施,在写有标语的墙体前打起简易木架,盖上瓦片将标语保护起来。

良马诞也称马祖诞

简单地说就是纪念中国禅宗八祖马祖道一的 有七月十九马祖诞的说法

马祖道一与司马相如、李白、苏东坡一道同为深远地影响了整个中国文化形态的几个四川人之一。

僧道一(公元709—799年),唐中宗景龙三年生于什邡,幼年于本邑罗汉寺出家,后习禅于衡岳怀让禅师。曾在建阳、临川、南康、西蜀等处传法。贞元四年,示寂于建昌石门山。宪宗赐谥大寂禅师。以俗姓马,故时号马祖,后世尊为禅宗八祖。

道一于禅之实践上主张“平常心是道”、“任运自然”、“道不属修”、“触境皆如”,把禅完全推向世俗化、生活化、简易化,为禅赋予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其思想和建树深刻地影响佛教的发展和中国文化传统。马祖道一的思想深蕴中唐以来普遍怀疑、否定、泛神与个体自由精神之追求意愿,从而完成中国思想史上的一次影响深远之解放运动。由此,为后代中国无数士大夫、文人墨客开出一番崭新精神天地。禅悦风及,后启宋明心学先绪,是以日人柳田圣山评价“马祖之后,禅的特色最具强烈生活意味”,是中国化的“人文主义宗教”。近代学者胡适亦许之为“中国最伟大的禅师”。

马祖圆寂后,马祖故里的百姓为了纪念他,扩建马家祠堂成为马祖寺,各项民俗活动亦随之兴起。其也禅法经过一千余年的发展与传统农事和民俗紧密融合,产生了许多佛事农事混杂的民俗。

1、接春迎春打春牛、迎马祖

2、二月一马祖祭

3、二月二祭土地

4、三月三泥巴泉祛病灾

5、清明节祭祖上坟

6、四月八香汤浴佛

7、端午施药会

8、七月半盂兰盆施饿鬼

9、七月十九马祖诞

宋之后,随着庙会形式的产生,在什邡地区逐渐形成了马祖庙会。其地点主要在马祖出家的“西川佛都”罗汉寺。由于历史原因,庙会时断时续。改革开放以来,民众纷纷要求恢复马祖庙会。2005年什邡市人民政府在成功举办了“中国什邡马祖文化节”的基础上,同年,恢复了马祖庙会。当年参加人数即达30余万,成为了川西地区有影响的庙会之一。近年来,每年的马祖庙会已经成为了什邡地区重要的文化节庆标志。

大靖镇的人文历史

大靖镇曾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是该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历史上曾是甘肃的四大名镇之一,汉武帝时期称为“朴环”,商贸活动最为活...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