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杨氏的来源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3浏览:2收藏

丹阳杨氏的来源,第1张

杨姓是中国十大姓之一,也是丹阳地区的大姓。根据1992年出版的《丹阳县志》记载,丹阳带“杨”字的村庄有67个,直接称杨巷,杨庄,杨甲,杨家,杨家庄的有29个,可见杨氏族群在本邑的兴旺。根据《丹阳古今》记载,截止2000年5月8日,全市杨姓在籍宗人有14906人,位居第13位。

按史料记载,中国杨姓来源主要有三。第一出自姬姓。周朝诸侯晋武公之子伯侨封于杨,称杨侯,其后人遂以邑为姓,称杨氏,这是杨氏正宗,也是华夏杨氏主流。第二出自赐姓。据《中国文化大博览》所载,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湖南,贵州的僚族分支)后,赐当地少数民族为赵,张,杨,李等姓。第三由他族改姓杨氏。《魏书·官氏志》记载,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后,实施汉化政策,有一支原代北三字姓莫胡卢氏改为杨姓;东晋仇池郡(今甘肃成县西北洛谷镇)氐族也有姓杨者;广东梅州一支杨氏原本福建宁化林姓,迁梅州时改杨姓。《北史》载,杨义臣本姓尉迟氏,后改杨氏,等等。

华夏杨姓郡望主要有弘农郡,天水郡,河内郡等,其中弘农郡最有名。

丹阳何时有杨姓的呢?很难考证。查《乾隆丹阳县志》《光绪丹阳县志》等地方志可知,明代初期已有杨姓人物出现在志书里,由此而论,杨姓极有可能在宋元时期已进入本邑,或许更早,而且支源多个。笔者最近研究城南十里庙杨甲的《云阳杨氏宗谱》后证实了这一点,早在南宋时就有杨姓宗支从金坛迁居本邑了。

十里庙杨甲,位于丹阳城南十里,因此地原有一座土地庙而得名。《光绪丹阳县志》称:“十里庙,县南十里,明初里人隐士杨观一憩息于此,遂建为庙。”该村绿水环绕,景色秀丽,大都为杨姓住户。该村宗谱尚存二册,木刻版线装本,长303厘米,宽192厘米,内页竖边处均印“杨氏宗谱”字样,谱首冠名《云阳杨氏宗谱》。据村里86岁的老人杨锁本回忆,该谱是杨甲“四知堂”杨氏的重修谱,修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正谱印五套,各由大房,二房,三房,四房,五房收领。所存的这两册中有追远世系图,追远世表,分世系图,将云阳杨氏的传承迁徙情况反映得颇为清楚,弥足珍贵。

按谱载,云阳杨氏源出姬姓,远祖为伯侨。春秋时,周朝诸侯晋武公次子名伯侨,封于杨,称杨侯,是为杨氏受姓始祖。伯侨五世孙肸,字叔向,是晋平公时的著名政治家,因功封于杨氏邑(今山西省洪洞县东南)。其子伯石,字食我,以邑为氏,称杨氏。公元前514年,晋灭强宗祁氏,羊石氏,食我子孙逃至华山仙谷,遂居华阴(今属陕西),称为杨氏。其后开基各地,成为杨氏主流,史称杨氏正宗。是为山西杨氏。由于华阴汉时属弘农郡,故又称弘农杨氏。传至东汉时,弘农杨氏出了一个重要人物,他就是《云阳杨氏宗谱》列为“关西本派始祖”的杨震(?——124)。关西概指潼关以西,故乃为华阴杨氏。

杨震,字伯起,是伯侨公的二十三世孙。少时从太常桓郁受业《欧阳尚书》,博通经史,收徒讲学二十余年,从游者千人,人称“关西夫子”。年五十始仕州郡,大将军邓隲辟举茂才,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后转涿郡太守。元初四年(117年),召任太仆。永宁元年(120年)任命为司徒。延光二年(123年)任太尉。后遭中常侍樊丰诬告,罢官归本郡,途中饮鸩而死。他为官清俭,刚直不阿,一身正气,是东汉名相之一。在上任东莱郡太守时,途经昌邑县(今山东金乡县西北),县令王密为报答他的举荐之恩,夜里怀揣十斤黄金相赠,并称天黑,无人知道。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不知?”王密惭愧而退。杨震拒贿赂的故事成为千古佳话,这也是其后裔大多采用的“四知堂”堂号的典故。

弘农杨氏自杨震开基后,四世三公,显赫至极,为汉代名族。传至北周时,有杨坚者,建立隋朝,结束南北朝对峙局面,传三帝,统治天下37年。杨坚这支杨姓,是杨震长子杨牧的后裔。至唐朝,弘农杨氏又出宰相11人,在大唐政治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均是杨震长子杨牧以及五子杨奉的世孙。尽管门阀制度在唐未逐渐消失,但弘农杨氏这一传统的世家大族,凭借重义轻财,清正好学的家风,其子孙仍然兴盛于宋明期间。北宋时以杨业为代表的杨家将就是著名的一支。另外,在南方福建也出了一个著名学者,他就是被云阳杨氏尊为第一世祖的杨亿(974——1020年)

杨亿,字大年,杨震的三十二世孙,居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幼聪颖过人,七岁能文,年十一,宋太宗召试诗赋,他下笔即成,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第,直集贤院。真宗即位,拜左正言,参与修《太宗实录》,又与王钦若同修《册府元龟》。官至翰林学士,户部侍郎。真宗得风疾,丁谓与章献刘后勾结擅权,他与寇准谋请太子监国,事败,以忧卒。仁宗时追谥为“文”。他为人刚介耿直,尚气节,政治上支持宰相寇准抗辽,反对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生平好学,博闻强记,长于史学以及典章制度,喜奖掖后进。工诗文,诗学李商隐,词藻华丽,号“西昆体”。与王旦,刘筠,谢绛友善。著有《武夷新集》,《杨文公谈苑》,《西昆酬唱集》等。其中《武夷新集》收入《四库全书》。

杨亿不仅被云阳杨氏尊为第一祖,在镇江也有一支杨氏奉其为始祖。丹徒县西麓西湾村杨氏于民国七年(1918年)重修的《西湾村杨氏宗谱》列有乾隆廿年(1755年)、嘉庆四年(1799年),光绪十八年(1892年)历次重修谱序,尊奉弘农华阴杨震为“关西世纪始祖”,尊奉杨亿为“润南西湾杨氏始祖”。嘉庆四年《润南西湾村杨氏续修族谱序》中称:“按杨氏出自亿公,事太宗……至公弃官不仕。游于长山,见其山川秀丽,景物鲜妍,有千万载不拨之兆,不忍去,遂家焉。是为西湾杨氏之祖也”。其堂号也为“四知堂”。该谱还记载了外迁情况。杨亿有孙名本裕,传五世至千五公时,于高宗南渡后卜居金沙(今金坛)之杨桥,上杨,二史桥,乌干,贺巷以及丹阳杨巷,吕城等地。谱中《弘农杨氏分派里居考》称:“润州丹阳五房”都是“汉太尉震公第五子奉公之后,宋翰林学士亿公之裔”。这样的记载与云阳杨氏谱记载相比有很大的出入,但杨亿的后人在高宗南渡后的迁徙情况大致相同,许多地名也相同。

杨亿后裔如何来到丹阳的呢?《云阳杨氏宗谱》有非常清晰,明确的记载。杨亿家自曾祖父杨邵官尚书迁居福建浦城,直到杨亿的孙子杨本裕时已历六世,因本裕出任官职,始由浦城迁安徽凤阳。本裕传五世至千五公,因金兵大举南侵,举家随宋高宗南渡,卜居金沙(金坛县的别称)之楼庄,又有千四徙居宁国,千一,千三迁居高淳,千十一迁居金沙之乌干,其外还有一些宗人迁居上杨,二史桥,贺巷等地。而千五的曾孙中有正八者,又携妻小从楼庄迁金沙之杨桥。正八有子名显三,娶郁氏,生九子,其中有高二,高三兄俩迁徙到丹阳。高二迁居“云阳十里庙”,高三迁“珥陵杨巷”(今属里庄镇)。从此这两支弘农杨氏在丹阳繁衍生息,渐成本邑望族。

高二名杨仁,字乐山,本居金沙杨桥。1242——1310年在世,生活于宋理宗与元武宗期间,系杨亿的十三世孙。他“才学兼优,德行素著”,因厌恶南宋朝廷的腐败,“屡聘不就”。后因元乱,愈坚不仕,率子迁隐于丹阳城南十里,筑庐卜居,遂成杨甲始迁祖。杨仁有三子:观一,观二,观五。长子观一,字一元,号逸斋,1266——1330年在世。按县志记载,十里庙就是因隐士杨观一憩息于此而建的,可见杨观一是当时有名的隐士。杨仁迁丹阳后传至第六世时,已是杨亿的第十九世,班辈字为“琦”,杨甲杨氏开始派分出五房,分别是大房琦三,二房琦十五,三房珍,四房琦廿五,五房琦十,时间约在明成化与嘉靖之际。五房的派分,使杨甲村规模初成。到了忠字辈(杨亿的三十世),大房支又有忠柏,忠善两人迁居端庄,另一支迁邻村曹庄。而今杨甲村已有杨姓100余户,人口350多。

杨仁的弟弟高三公迁居珥陵以东的杨巷,结庐卜居,开基立业,成了杨巷村的始迁祖。发展至今已有220多户杨姓,人口有600多,规模比城南杨甲还大,以前分为六个生产队,真可谓人丁兴旺。村里原来也有祠堂,堂号也为“四知”,二进四间,供奉有高三公等祖宗的牌位,可惜今已不存。杨巷村杨氏也分成五房。由于人口众多,曾有数支外迁,形成新的杨氏村庄。如珥陵镇南左墓桥杨家,里庄斜家桥杨家等,均是从杨巷迁出而形成的杨姓族居村庄。

岁月悠悠,斗转星移,这两支杨氏在丹阳繁衍生息已七百余载,瓜瓞绵延,枝繁叶茂。而今多为杨亿的32——35世。他们大都秉承祖风,或耕或读,或工或贾,安居乐业。

丹阳杨氏也出名人。明代有文学家杨志达,字尔城,慷慨负气节,品行高洁。著有《留溪外集》,《连山集》,《安楼先生传》;清代有诗人杨嘉树,字青谷,天才敏捷,遇事有义侠气。与里人荆少梧,履吉,材厚卿等共结吟社。诗作豪宕,胜处直逼杜陵,在嘉道间极一时人文之盛;当代有名画家羊群(杨勤),精工书法,篆刻,指画,创“金石皴”焦墨画,著有《羊群画集》,《羊群篆刻选》以及《题画跋语》;还有正则画院院长,高级美术师杨潮,作品多次在全国展出并获奖,著有《杨潮美术文集》,《杨潮百鹅画集》。羊群杨潮父子故里为里庄杨巷,系高三公的后裔。

在华夏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中,有且只有四姓是所谓“通天谱”的,意思是普天之下,全世界只有一种家谱的。这四姓就是孔、孟、曾、颜。这四家的祖先都分别追溯到孔丘、孟轲、曾参、颜回四大圣贤,而这四家的家谱,所排的字辈——就是辈分命名所用的字——也完全是一样的。这件事看起来好像与国家民族无关,实际上充分表现了我们这个民族崇高文化,重视血统的精神。

在山东曲阜,孔府诗礼堂,贴着一张乾隆九年二月十七日的告示,是乾隆皇帝赐给孔府的30个字作为行辈,凡孔氏家族都要遵照30个字行辈取名。如果不依字序,随意取名的,不准入家谱。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孔子第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上报民国政府批准继30个字后,又续了20个字。

故杨氏没有。

杨氏总谱字辈大全

杨氏字辈

本宗谱字辈未对支字辈的支辈进行载入,其并不代表天下杨氏之间无渊源,因为杨氏支系派别字辈多大几十万起,而一字辈用完又会诞生新谱序新字辈,部分杨氏兴旺的门庭根据自身情况可以联合其他杨氏支系再组堂号或自立家谱字辈自续字辈,生生不息。只要是杨氏族人那就是一家人,愿各字派各宗族各系各堂著书立谱,以宗谱为导,将杨氏这个大家庭嗣传天下,延续千秋。支字辈下又设支字辈:又设支字辈下还有支字辈。所以字辈多不代表杨氏族人乱,而代表杨氏子孙兴旺,周而复始、绵绵不绝。

本宗谱字辈一般二千年为一轮回,如果不知道自己应该取用那一个字辈,可以进行推算。一般以二十年为一代算,满二千年为一轮回。如果现在是二零零一年至二零二零年间可取用宗谱第一代字辈,如果现在是三千八百零一年至四千年可以取用第一百代字辈。宗谱不参与记载支系各派族人字辈,一直以来都有分支各系自行记载和立字包括命薄也是如此。

当字辈用完可以重第一代字辈沿用,也可自己续修联合当支派族人创立字辈,以序万年。续修字辈的第一代人亦可称世祖。

汉族杨氏字辈繁多,每一支每一族都有自己的字辈,字辈如果当族有二十代字辈,当承用到最后一个字辈的时候,家族应该怎麽传承呢?按照汉族姓氏字辈续接惯例可由最后一代续沿字辈创立字辈,沿用数代,字代束后再可重新立字。亦矣可用原始字辈重头使用,亦表生生不息。

为什麽要续家谱:国有史而知兴替,家有谱而世系明。修续家谱是一个家族的一件大事,是遵照祖训,继承汉民族的优良传统,推进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文化活动。修家谱对於家家、族族都非常重要,也十分必要。

为什麽要续字辈:杨氏支派、堂号的字辈传承结束需重制字辈以则顺序,传至后世。制定可新的延续字辈可以改换堂号名号世系派别,也可沿用祖先派别世代传续,自立堂号,家族世系等需注明原支归属,以敬祖先。

杨氏族谱

编辑

《杨氏族谱》是代县鹿蹄涧村北宋抗辽名将杨业后裔编纂的一部家族史。成书于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石印再版。

中文名

杨氏族谱

成书于

道光二十七年

编 纂

抗辽名将杨业后裔

类 别

一部家族史

目录

1 杨氏族谱介绍

▪ 简介

▪ 悠久历史

▪ 编纂情况

2 杨氏字辈分

杨氏族谱介绍编辑

简介

全谱共十二卷,分上函、下函两部分,每函各六卷。主要内容为:一、元、明、清兰代编纂、续订族谱的序、跋和旧谱凡例、题词、纪略等。其中有道光二十七年新修族谱的两篇序和“杨氏族谱凡例”明万历丁未年(公元1607年)修谱时的两篇序。

丹阳杨氏的来源

杨姓是中国十大姓之一,也是丹阳地区的大姓。根据1992年出版的《丹阳县志》记载,丹阳带“杨”字的村庄有67个,直接称杨巷,杨庄,杨甲,杨...
点击下载
上一篇:芈姓家谱下一篇:百家姓史姓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