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氏家谱字辈排列
尹氏家谱字辈顺序如下:
1、安徽涡阳县:学乃月新,显良为纯,建立文本。
2、安徽合肥淮南蔡田铺:鼎南才应仕,志思福文元,守利天道顺,崇善祚昌全,大显华邦业,宏开振恢先,端厚培吉庆,兆隆世德延。
3、安徽巢湖:思曾本远和,同修成大伦,兆先开祥瑞,义重自正名。
4、江苏丰县东华山:克建洪吉,修明守敬,以正培家,世延永庆。
5、湖南浏阳、湘潭、衡山:家之秀发,自周建勋,洛传理学,楚萃人文,名贤永吉,盛代宣勤。
6、湖南岳阳:志万宗大,祖有兴隆,应登文仲,世启邦家,开远发达,克兆其昌,希荣正道,贵德保善,丕振增光,垂裕后代,福禄尔康,尊重知识,造就贤良。
7、湖南永州:一士惟之,祖先功业。
8、云南罗平:家兆凤祥,懋培大德,锡庆自长,怀宗启瑞,载福毓汝,维学尚世,如沛之溥。
9、山东鲁西:文鸿肇式序,祚承燕逊贻,懋履源宸拱,嘉孚迪景祺,毓兴法绍光,志学基恒昌,道明声丕振,嗣令庆增祥。
家谱发展
家谱名称繁多,大致有宗谱、世谱、族谱、家乘、祖谱、谱牒、宗谱、会通谱、统宗谱、支谱、房谱等称法。皇帝的家谱称玉牒,如新朝玉牒、皇宋玉牒。家谱是记载某个姓氏家族子孙世系传承之书,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作用,是中国古代的产物。
随着历史的发展,家谱所录内容不断丰富,其作用也不断增加和变化。如今,家谱同各姓氏的郡望、堂号一样,不仅为区别姓氏源流,可作为数典认祖、研究历史、地理、社会、民俗等参考资料,它还是姓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姓: 尹
排名: 91
由来: 尹姓来源有二:一支产生在上古时期,是用地名作姓氏的。少昊,名挚,是古代东夷族的首领,号金天氏。东夷族用鸟为图腾,他用鸟名为官名,设有工正和农正,管理手工业和农业。他有个儿子叫殷,任工正,被封在尹城(在现在的河南宜阳县西北、新安县东南),子孙世掌其职,后来用地名作为姓氏,就是尹姓。另一支产生在周代,是用官名作姓氏的,源于西周宣王时的尹吉甫。上古时有尹寿,为帝尧的老师,居河阳(现在的河南孟县),说道德经,教以无之道,又传道给彭祖。先秦时期,尹姓已经有迁到现在的河北、贵州、两广、浙江、安徽、四川、湖南、甘肃、江西等省者。十六国时,尹姓在天水(现在属甘肃)和西州(现在的甘肃中部和西北部一带)发展成为望族,前秦、后凉、后秦等国均有尹姓任职。隋唐时期,尹姓在河间(现在属于河北)发展成为望族,尹姓在现有的湖北襄阳等地也有聚居点。宋、元、明、清时期,尹姓又发展到现在的江苏、云南、辽宁等省的一些地方。当今,在以人口多少排次序的中国姓氏 中,尹姓居第91位。
参考:http://fantribeblogchinacom/2256670html
一姓氏起源 尹姓的起源有二:
1 出自少昊的后代,以邑为姓。据《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等所载,据说少昊为古代东夷族的首领,号金天氏。东夷族以鸟为图腾,相传他曾以鸟名为官名,设有工正和农正。管理手工业和农业,少昊之子为工正,主制工失,被封于尹城,世称尹殷。子孙世掌其官职。殷的后代多用封邑名“尹”作为姓氏,周朝时尹氏子孙的封地一直在尹这个地方。是为河南尹氏和山西尹氏。
2 以官名命名。据《风俗通》所载,尹氏商、周时的官名,职位相当于宰相。商汤时有伊尹为相。�
二、 迁徙分布
上古就有叫尹寿的,为帝尧之师,居于河阳(今河南孟县)。夏桀有臣叫尹谐被商汤杀死。西周有尹轨为有道之士,居于终南山。春秋时晋国有尹驿,赵简子曾派他到晋阳;秦国有尹喜,任函谷关令,相传老子游至函谷关被他留下,授《道德经》五千言而去。战国时齐国有哲学家尹文善名辩。《汉书艺文志》录其《尹文子》一文,被列为名家。由这些情况可以知道,先秦时期尹氏主要活动在今河南、山西、陕西、山东境内。西汉至南北朝时期,尹氏以有迁至今河北、贵州、广西、广东、浙江、安徽、四川、湖南、甘肃、江西等省者。汉宣帝时,河阳平阳人尹归翁,任东海太守,为官清廉,深得民心,后被升为右扶风。东汉有经学家尹敏,南阳诸阳人,博学多才,不信谶纬;尹珍,出生地为今贵州凯里县,曾从经学家许缜学习经书图纬,回乡教书,后任荆州刺史。十六国时,尹氏在天水(今属甘肃)和西州(今甘肃西部和西北部一带)发展成为望族。出现了很多有成就得人物。隋唐的时候,尹敏的后代在河间发展成为望族,尹氏在今湖北襄阳等地也有了聚居点。唐代有尹思贞,长安人,一生为刺史13郡,皆以清廉闻名,还有画家尹琳以善画佛事鬼神著称。元、明、清时期,尹氏又发展到今天的江苏、云南、辽宁等省的一些地方。北宋有学者尹源,文学家,世称河内先生;学者尹淳,著有《论语孟子解》。在现代,新加坡等国有尹姓华侨。
三、 郡望堂号
郡望: 1 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境内),西晋移到今天水市所在地。北魏时相当于今天水、秦安、甘谷等市县地。此支尹氏为晋时尹纬之族所在。 2 河间郡:汉高帝置郡,治所在乐城,平帝时相当于今河北献县、交河、武强等一部分地。其后或为国,或为郡。此支尹氏,为东汉尹敏的后裔所开基。
堂号:
1 和靖堂:宋时尹淳是程颐的学生,终生不应科举,赐号“和靖居士”。金兵攻陷洛阳,他的全家被害,只剩他一个人流到四川,以布衣任太长少卿,不久改任礼部尚书、侍讲。
2 天水堂:尹姓又以天水为号。
辈份参考:
文鸿肇式序, 祚承燕逊贻。
懋履源宸拱, 嘉孚迪景琪。
毓兴法绍光, 志学基恒昌。
道明声丕振, 嗣令庆增祥。
已——出自姬姓。黄帝之子十二姓之一,帝少昊姓己,为己姓始祖。另有一支己姓,出自帝颛顼之后。
谭——春秋时嬴姓谭国(山东历城东南),子孙以国名为谭姓。
桑一支出于已姓。少昊居穷桑(山东曲阜市),子孙以地名为桑姓。一支出自嬴姓。秦国公族大夫孙枝,字子桑,子孙以祖字为桑姓。两支桑姓,皆为少昊之后。(《三皇五帝》 )
玄——出于已姓。帝少昊名玄嚣,子孙以祖名为玄姓。
金——少昊金天氏之后,以祖上氏号为金姓。
尹——出于已姓。少臭之子受封于尹城(山西隰县东北),子孙以地名为尹姓。
蓐——出于己姓。少昊之孙台骀,为汾水水官,其子孙在汾水建立蓐国,以国名为蓐姓。汾水,在山西省北部。
台——出于己姓。台骀之后,以祖名为台姓。
鄀——出于已姓。少昊之孙允格,受封于鄀国(河南内乡县与陕西商县间),子孙以国名为鄀姓。
修——出于己姓。《英贤传》云:修氏出于少昊氏之子修,为帝喾玄冥师(水正),掌水官,其后以祖名为修姓。
弓——出于已姓。少昊第五子名挥,任弓正,子孙以祖上官名为弓姓。另有一支弓姓,出自帝喾之后。
张——出于己姓。《元和姓纂》云:黄帝子青阳(少昊)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箭,主祀张星,因姓张氏,为张姓之始。另有一支张姓,出自帝喾之后。
鸟——出于己姓。《世本》:“鸟氏,黄帝之后,少昊氏以鸟(名)命官,以世功命氏。”
兹——出于己姓。《姓氏考略》:“周武王封少昊之子重之后兹于期于莒(山东莒县),其后为兹氏。”另有一支兹姓,出自帝喾之后。
莒——出于己姓。少昊之裔兹于期受封于莒国,子孙以国名为莒姓。
计——出于己姓。兹于期建立莒国,定都计斤(山东胶县西南),其后以地名为计姓。
偃——出于己姓。《帝王世纪》:“皋陶生于曲阜,曲阜偃地,故帝因之而赐姓曰偃。”皋陶,少昊曾孙,为偃姓始祖。
皋——出自偃姓。皋陶之后,以祖名为皋姓。
鬲——出自偃姓。《路史》云:皋陶之后建立鬲国(山东德州市西北),子孙以国名为鬲姓。
理——出自偃姓。皋陶为帝舜时理官,掌管司法监狱,子孙以祖上官名为理姓。
李——出自理姓。皋陶后人,多担任理官,为理姓。殷末,纣王无道,理征屡次进谏,执法不阿,为纣王所杀。理征之妻契和氏,带幼子理利贞出逃,在李树下吃李子,保住了生命。武王灭殷后,利贞改理姓为李,奉皋陶为始祖。李唐王朝,追尊始祖皋陶为“明德皇帝”。
利——出自李姓。春秋时的老子李耳,为李利贞11世孙,其后以祖名为利姓。另有一支利姓,出自帝颛项之后。
聃——出自李姓。春秋时,老子李耳,谥号聃,子孙以祖上谥号为聃姓。
段干——出自李姓。战国初,李耳之子李宗,为魏将,受封于段干,以地名为段干姓。
蓼——出自偃姓。皋陶之后建立蓼国(河南固始县东北),子孙以国名为蓼姓。
阮——出自偃姓。皋陶之后建立阮国(甘肃泾州县),子孙以国名为阮姓。
舒——出自偃姓。皋陶之后建立舒国(安徽庐江县),子孙以国名为舒姓。
巢——出自偃姓。在夏、商、周三代,皋陶之后建立巢国(安徽巢县),子孙以国名为巢姓。
嬴——出自偃姓。少昊玄孙、皋陶之子伯益,一作柏翳,又名大费,为帝舜之臣。《史记·秦本纪》:大费“佐舜调训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伯益为嬴姓始祖。
伯——出自嬴姓。伯益之后,以祖名为伯姓。
益——出自嬴姓。伯益之后,以祖名为益姓。
詹葛——夏代有嬴姓詹葛国(江西乐安县),后来迁于葛国,子孙以原来国名为詹葛姓。
葛——出自嬴姓。詹葛北迁葛国(河南宁陵县北)。夏末,商汤王灭葛,子孙以国名为葛姓。
诸葛——出自葛姓。葛姓居于诸县(山东诸城西南),后来迁居阳都(山东沂水县南),原住的葛姓称迁居者曰诸葛,遂有诸葛姓。
徐——出自嬴姓。夏代,伯益次子若木,受封于徐,其后建立徐国(建都于江苏泗洪县南),子孙以国名为徐姓。
柏——《中国历史大辞典》:“柏,西周封国,春秋时为楚所灭。在今河南西平县西。”嬴姓国,子孙以国名为柏姓。
取——出自嬴姓。周代徐偃王之子食采于取虑(江苏睢宁县西南),子孙以地名为取姓。
费——《百家姓考略》:“费,系出嬴姓。伯益(助禹)治水,封于大赞(河南偃师市缑氏镇),裔孙昌仕商,以国为氏。”称费昌。另有两支费姓,一支出自帝喾之后,一支出自夏禹之后。
廉——出自嬴姓。伯益长子大廉之后,以祖名为廉姓。
裘——出于嬴姓。《世本·氏姓篇》:“菟裘,嬴姓,伯益后。菟裘氏,分封以国为氏。”简化为裘姓。
骆——出自嬴姓。《百家姓考略》:“非子父大骆,大骆长子成,世居太丘(陕西兴平县),厉王时灭于西戎,余子以国为氏。”另有一支骆姓,出自炎帝之后。
非——出自嬴姓。西周时,大骆之子名非子,其后以祖名为非姓。
秦——出自嬴姓。西周时,非子为周孝王养马有功,受封于秦亭(甘肃清水县秦亭乡),其后以地名为秦姓。后来,非子裔孙建立泰国与秦朝,子孙以国名为秦姓。
谷——出自嬴姓。西周时,非子居秦谷(甘肃清水县秦亭乡),其后分为两支,一支为秦氏,一支为谷氏。
梁——出自嬴姓。西周宣王时,秦国君主秦仲,伐西戎战死。东周平王封秦仲之子少康于梁国(陕西韩城市南),子孙以国名为梁姓。
裴——出于嬴姓。《唐书·世系表》载:伯益之后非子之孙封于裴乡(山西闻喜县东),其后以地名为裴姓。另有一支裴姓,出自颛项之后。
白——出自嬴姓。春秋时,桨文公之子名白,其后以祖名为白姓。另有一支白姓,出自帝颛项之后。
宁——出自嬴姓。春秋时,秦宁公之后,以祖上谥号为宁姓。
缪——出自嬴姓。春秋时,秦缪公之后,以祖上谥号为缪姓。古代缪与穆同音,秦缪公,亦作秦穆公。
衙——出自嬴姓。春秋时,秦穆公之子食采于衙(陕西白水县东北),子孙以地名为衙姓。
孝——出自嬴姓。战国时,秦孝公之后,以祖上谥号为孝姓。另有一支孝姓,出自炎帝之后。
仰——出自嬴姓。战国时,秦惠王之子公子仰后代,以祖字为卬姓。卬为古仰字,增人为仰。
蓝——出自嬴姓。秦子向命封于蓝(陕西蓝田县),为蓝君,其后以地名为蓝姓。
车——出自嬴姓。秦国公族子车氏,简化为车姓。
蹇——出自嬴姓。粱国公族大夫蹇叔之后,以祖名为蹇姓。
榖——周代嬴姓榖国(湖北谷城县西北),其后以国名为榖姓。
黄——周代嬴姓黄国(河南潢川县西北),子孙以国名为黄姓。
江——周代嬴姓江国(河南正阳县西地)之后,以国名为江姓。
池——出自嬴姓。秦国司马公子池之后,以祖名为池姓。
逯——出自嬴姓。秦国公族大夫封于逯,其后以地名为逯姓。
赵——出自嬴姓。西周时,伯益裔孙造父为周穆王驾车有功,封于赵城(山西洪洞县),子孙以地名为赵姓。春秋末,赵姓建立赵国(建都河北邯郸),子孙以国名为赵姓。
马——出自赵姓。战国时,赵国大将赵奢,受封于马服(邯郸西北),称号马服君。子孙以祖上称号为马姓。
主父——出自赵姓。战国时,赵武灵王赵雍,号主父,子孙以祖上称号为主父姓。
奄——商、周时嬴姓奄国(山东曲阜市),周公灭之,子孙以国名为奄姓。
钟离——春秋时,有嬴姓小国钟离(安徽风阳县东),子孙以国名为钟离姓。
姓氏始祖 据史料记载,伊尹本是一位声誉极高的隐士,躬耕于莘氏之野。因其高才贤名之声遍传,商汤决心请其辅佐,三顾其宅之后,终得首肯。伊尹助商灭夏,功勋卓著,商汤对其恭礼有加,尊为“阿衡”。后商汤驾崩,太甲继位,荒*无道,伊尹为商朝社稷考虑,放逐太甲到桐,并代持国政,三年后,还政于悔过自新的太甲。据说,伊尹整整活了一百岁,当他去世后,帝沃丁葬之以天子之礼,孟子亦称其为“圣之任者”。伊尹后人仰慕先人功德,便以其官职为氏,并尊其为得姓始祖。 伊尹 1、出自商时贤相伊尹之后。据《风俗通》所载,伊尹任商朝尹(商、周时官名,职位相当于宰相)之官职,其子孙便以官职为氏。 尹姓伊尹 2、出自少昊的后代,以邑为姓。据《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等所载,据说少昊为古代东夷族的首领,号金天氏。东夷族以鸟为图腾,相传他曾以鸟名为官名,设有工正和农正。管理手工业和农业,少昊之子为工正,主制工失,被封于尹城,世称尹殷。子孙世掌其官职。殷的后代多用封邑名“尹”作为姓氏,周朝时尹氏子孙的封地一直在尹这个地方。是为河南尹氏和山西尹氏。 3、以官名命名。据《风俗通》所载,尹氏商、周时的官名,职位相当于宰相。商汤时有伊挚为尹,周宣王时有兮伯吉莆为尹,他们的后代中都有以尹为姓的,也称为尹氏。据《姓考》所载,春秋时,沈国公子逞官楚国令尹一职,子孙有以官为氏者。 尹姓 4、据《宋书》所载,尹姓为汉代(今属贵州省)大姓之一。 5、明清时白族、傣族,今日满、蒙、苗、壮等族均有尹姓。
你好。
《百家姓》中之:“和穆萧尹,姚邵湛汪。”尹yǐn姓的根:
尹:古代东夷族首领少昊儿子殷被封于尹地(今河南新安一带),后代遂以尹为姓。
又,尹在古代为辅弼之官,春秋时楚国长官多称作尹,后代便以祖上的官名为姓氏。
姓尹的人是韩国血统。尹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最早可追溯至远古时期。宋版百家姓中,尹姓排在第100位,占中国总人口的百分之0点26。在以人口多少排次序的中国姓氏中,尹姓居第91位,约有228万人。以山东、安徽、湖南、四川等省居多。
尹姓的出处
尹姓的出处有两种说法,一是出自于少昊的后代,一是出自于以官名命名。出自少昊的后代,以邑为姓。据《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等所载,据说少昊为古代东夷族的首领,号金天氏。东夷族以鸟为图腾,相传他曾以鸟名为官名,设有工正和农正。
管理手工业和农业,少昊之子为工正,主制工失,被封于尹城,世称尹殷。子孙世掌其官职。殷的后代多用封邑名尹作为姓氏,周朝时尹氏子孙的封地一直在尹这个地方。是为河南尹氏和山西尹氏。
以官名命名。据《风俗通》所载,尹氏商、周时的官名,职位相当于宰相。商汤时有伊挚为尹,周宣王时有兮伯吉莆为尹,他们的后代中都有以尹为姓的,也称为尹氏。除此之外,周之列国中亦有尹氏,如晋国的尹河,晋国有尹驿,秦国有尹喜。二作为南方的楚国,其长官也多有称尹的。
尹姓是当今中国排名第91位的姓氏,约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九。宋元时,有大批尹姓迁徙,广布于南方地区。明朝洪武、永乐年间,尹姓由山西大槐树徙于河南、河北、江苏、天津等地广人稀之处。清代,有尹姓渡海入台,进而入居海外者。今日尹姓以山东、湖南、湖北、四川等省居多。
姓氏来源
源流一
源于少昊氏,以邑为氏。据《通志氏族略》等所载,少昊是远古时羲和部落的后裔,古代东夷族的首领,号金天氏。少昊之子般为工正,古籍又作“弓正”,主制弓矢,封于尹城,世称“尹般”。般的后代多用封邑名“尹”作为姓氏,周朝时尹氏子孙的封地一直在尹城(今山西隰县东北)这个地方。西周灭亡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尹氏后裔为避免戎族的侵扰,也迁居洛阳附近。作为尹氏封邑的尹城也迁到了这里,这第二个尹城(今河南新安县东南),属于东周王朝的“畿内国”,属首都直辖。《左传》记载:鲁昭公二十三年,由于卷入王位继承问题,东周王朝与尹城之间发生了一场战争。东周王朝派单子,刘子两路军队沿洛河两岸进攻尹城,被尹文公击败。公元前516年,晋国卿士赵鞅大合诸侯,前往支持周敬王。随后在赵鞅和荀跞率晋军入周,占领王城,这第二个尹城不久就不在了,族人遂散居于列国,以原先封邑“尹城”为姓氏,尹氏以此立姓。
源流二
出自西周太师兮甲。兮甲,字伯吉甫,世称“尹吉甫”,是周宣王执政时期的大臣。在周厉王时期,由于其残暴的统治激起起了国人起义,周厉王被驱逐流放于彘地,周厉王病逝后众大臣拥立太子姬静,是为周宣王。周宣王即位后,任用贤臣召穆公、周定公、兮甲等为辅佐,整顿朝政,使日益衰弱的周室重新复兴。兮甲的主要功业是讨伐侵扰周王朝的少数民族,北拒猃狁,南征淮夷,由于兮甲的赫赫战功,深受周宣王赏识,封其官名为“尹”,后来,周宣王又把钜邑(今河北南安)赐给尹吉甫作为封地,兮甲位居师尹,其后人述其官职,庶长子伯奇以“吉”为氏,嫡子伯封以“尹”为氏。
源流三
出自芈姓。芈姓源于南方楚国,为“荆楚十八姓 ”之祖,后有衍化为尹氏。
源流四
出自少数民族汉化改姓。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记载,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叶古禄特氏、音斋氏有汉化尹姓;满族、锡伯族章佳氏有汉化为尹氏者;今白族、苗族、壮族、朝鲜族等均有尹姓分布。[1]
得姓始祖
尹般(pán):据《路史·后纪七·小昊》:“小昊……次妃生般,为弓正,是制弓矢,主祀弧星,封于尹城,世掌其职”,“尹,般之封,今汾州。郑樵说故尹地,及周为尹氏采,王符云庆姓盖亦作允(允格)”。
迁徙分布
尹姓是个古老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100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91位。
春秋战国
据凤岐公《尹氏源流考节录》载:“周衰,散居仕列国”。
两汉年间
汉年间,先后有楚汉争霸、王莽之乱、黄巾起义,动荡的社会环境促使人口迁徙频繁,汉高祖时的右丞相尹恢,两汉之际的郾王尹尊,东汉光武帝时的尹绥,四处征战,居无定所,这样频繁的迁陡活动,扩大了尹氏的地域分布,使其足遍陕西、山西、河北、山东等地。尹姓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姓氏,如汉武帝时的酷吏尹齐为东郡茌平人,昭宣帝时的太守尹翁归为河东平阳人,东汉光武帝时的经学大家尹敏为南阳都阳人,和帝时的太尉尹睦为河南巩县人。东汉初年,掸舸一带形成了龙、傅、尹、董四大著姓,据《后汉书· 西南夷列传》记载:“公孙述时,大姓龙、傅、尹、董与功曹谢暹保境为汉”,这些迁徙的汉民为东汉统一西南地区做出了贡献。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天水、西州(今甘肃中部和西北部)一带尹姓繁衍旺盛,遂成当地大族,涌现许多人物,如西凉国尹夫人。后秦尹纬,祖籍陇右天水,后秦尚书仆射、清河忠成侯。自幼胸怀大志,淝水之战后天下大乱,他促使姚苌自立,成为后秦开国元勋。西凉开国皇帝李暠的妻子尹夫人,系天水郡尹文的女儿,后来随父移居姑臧(今武威)。她姿质秀丽,好学多才。在李暠创建的西凉政绩中,授注着她许多心血和智慧,时人称之为“李尹王敦煌”,故有天水郡望。南朝刘宋的虎牢关戍将尹冲,萧詧朝大将军尹正,唐工部尚书、天水郡公尹思贞,迪功郎、加授奉议大夫尹志贞等诸公,他们的祖籍都称天水。朝鲜的坡平尹氏,也来源于中国天水,由唐代末年迁至朝鲜,可见天水尹氏影响之大。
隋唐
隋唐年间,尹纬六世孙尹惠,初居江陵。开皇七年,隋文帝征召萧琮入朝,尹歆随之长安。隋炀帝大业中,为宁州司马。唐高祖举事,尹歆奔归,后为御史大夫。为避高祖远祖李歆讳,乃改名尹惠,其子尹思贞任刑户二部侍郎。另有经学家尹敏,出南阳堵阳,后人迁居河北,在隋唐时发展成宗族大户,故有河间郡望,北魏赵州刺史尹虚,抗击徐敬业叛军的的尹元贞,均出于河间。这一时期,史册所载尹姓名人较少,但政清民和的社会大环境却让尹姓处于一个繁衍平稳期。
两宋时期
宋朝初年,由于北方辽国占据着“燕云十六州”,全国的政治中心转移到中原地区的河南,后晋右卫大将军尹晖迁居洛阳,成为洛阳尹氏的开基始祖。尹晖长子尹显,字延勋,历任磁、同、滁三州刺史,夫人符氏,与符彦卿有亲。宋太宗赵光义于周朝娶尹显之女为妻,可惜早逝,后被追封为淑德皇后,赠尹显太傅、平阳王,夫人符氏为两国夫人。保信军节度使尹崇珂,尚书都官郎中、刑部侍郎尹崇瑞,皆为尹显之子。北宋年间,文学书法发展至大成,涌现出一大批著名文人,如范仲淹、欧阳修、苏轼、司马光等等,此时亦有尹氏文人出现,如欧阳修的好友尹洙,北宋文学家、世称“河南先生”,所著有《河南先生文集》。另外还有世称”河间先生“的尹源、宋朝儒学大师、和靖处士尹焞。宋朝末年,随着金兵南下和蒙古铁骑的烽烟,北方汉族纷纷往南迁徙,尹氏族人也在此时往江西、浙江、江苏等地迁徙,这其中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悲壮事迹,族史有详细记载,在此不作例举。
元明清
宋末元初和元末明初,江西尹氏又继续迁往湖南、湖北等省。明末清初的“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湖南、湖北尹氏又大批迁移四川、重庆等地。这种大规模的移民,加上各情况的个别迁徙,大约到了清朝中期,尹姓开始广布于南方各省。
尹氏家谱字辈排列
本文2023-11-23 20:05:4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39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