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家大院书籍有哪些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3浏览:3收藏

曹家大院书籍有哪些,第1张

曹家大院书籍有这些:

1、《六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和《论语》。

2、《曹氏宗谱》:详细记载了曹氏家族的历史和家谱,是研究中国封建社会家族制度和家族文化的珍贵资料。

3、《资治通鉴》:是一部中国史学名著,收录了从公元前403年到公元959年间的历史事件,被誉为"史家之终古,史学之终极"。

4、《大学》《中庸》:是《四书五经》中的两篇,以教育、道德和治国理政为主题,被誉为中国传统思想的经典之作。

5、《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孟子的著作,内容包括人性、道德、政治和宗教等方面的思考。

曹雪芹家谱

曹家算是清朝康雍乾三朝最显赫的一个家族了,而其能够得到我们后人的研究全赖曹家出了个曹雪芹和其著作《红楼梦》。说起曹雪芹的家谱,我们可以从其高祖说起。

曹雪芹雕像

曹家祖籍辽阳,当时清军攻破辽阳城,曹家同很多汉姓家庭一样,被征用当做了满族大家族的包衣,就是家奴的意思,地位很低等,而且他们的出路相当狭窄,只有建立武功才可以,但曹雪芹的高祖曹振彦却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做人的技巧,迅速从众包衣家族中脱颖而出,做了文官。

曹振彦做了山西大同的知府,一时间做的也不错。曹振彦之后,其子曹玺于康熙二年做了内务府工部郎中,后来外调做了江宁织造,这也是曹家第一次任江宁织造一职。

康熙二十三年,曹玺逝世,同康熙皇帝南巡,以织造将军府为行宫,并亲自到织造府,抚慰曹家遗小,因曹玺之妻孙氏为康熙保姆,所以康熙对曹家格外信任,后曹玺侄子曹寅接了父亲的班,也做了江宁织造。而曹寅就是曹雪芹的亲爷爷,据说曹寅做过康熙的伴读,后来一直在康熙身边,一直到康熙十一年,有十一年之久,君臣关系可见一斑。

曹寅其人才华横溢,爱结交名士,基本上现在我们课本里学到的清初的名士都与曹寅有过交情,纳兰性德、傅山、朱彝尊等。曹寅可以说是曹家鼎盛时期最重要的人物,康熙六次南巡,四次以织造署为行宫,曹寅主持接驾,皇恩浩荡如此,家族能不显赫吗?

曹玺死后,曹雪芹父亲曹J,叔父曹\先后任职江宁织造,一直到雍正朝,曹家被抄家,第二年,全家迁居北京,曹雪芹当时13岁,后来曹家衰落,曹雪芹一生再也没有走上仕途的路,直到终老,至于曹雪芹有无后人,至今无考。

曹雪芹祖籍

中国人乡土观念浓重,所以特别注重祖籍的概念,叶落归根一词也能证明,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不管走到哪,都不会忘记自己的故乡,到老总算是要回到故乡。对名人祖籍的研究一直是如今各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

曹雪芹画像

对于清代伟大的小说家曹雪芹来说,由于其正史无考,再加上《红楼梦》的巨大反响,所以红学界对其祖籍何处的研究一直没有断过,“辽东说”、“辽阳说”、“丰润说”、“铁岭说”,一直争论不休,而最占上风的算是“祖籍辽阳说”。

要谈曹雪芹祖籍,不得不说其家世,而我们如今知道其最早的先祖是明末清初的曹振彦,而曹振彦与其父辈都是在清军攻破辽阳城时做了俘虏,变成了包衣,也就是家奴。当时地位低下的汉姓包衣大约有800余家,而曹家却因为曹振彦的功劳而崛起,而且转型做了文官,这算是曹家整个家族重要的转折点。之后,曹家地位日升,知道曹玺的老婆做了康熙的保姆,而使曹家成为皇帝身边最信任的家族,曹家之后,三代四人做了皇帝亲派的重要官职――江宁织造,曹家也繁荣昌盛了将近60年。

而说到曹雪芹祖籍,我们可以从冯其庸收录的全国红学家25篇考证文章中得知答案。主流是说其祖籍为“辽阳”,并且从曹玺的著作以及曹玺的传记中得到了印证,而且之后发现了两块刻有曹振彦姓名和职衔的石碑,更加印证了“祖籍辽阳说”的说法。近年,在山西大同又发现了一个碑记,上面也记载了曹振彦祖籍辽阳的说法,这更成为“祖籍辽阳说”一派的有力证据。

曹雪芹家族

曹雪芹家族并非满族,但其整个家族的显赫却是因其八旗身份而来,要说曹雪芹的家族,我们可以从曹家入满开始说起。

曹雪芹雕像

明朝末年,曹雪芹的四世先祖曹振彦,在当时的辽阳战役中被俘虏,后变成了多尔衮王府的包衣,就是奴才的意思。顺治朝,曹家的包衣身份转为内务府包衣,编制直接变成了皇家直接领导的奴才,属正白旗。后来,曹振彦有军功,地位大升,最后阴差阳错地转型成了文官。其儿子曹玺才能非凡,后来当了皇帝内廷的二等侍卫,身份很不一般。而其老婆后来更是被挑中当了康熙的奶妈,这下可不得了,未来的皇帝奶妈,这可是为其家族飞黄腾达种下了金种子。果不其然,康熙继位后,曹玺得到重用,被委任江宁织造的重要职位,且允许后代世袭。康熙皇帝曾六下江南,有五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这就意味着曹家是皇帝在外衣食住行的全权办理者,这种信任和亲近程度,远非其他大臣可比。

而曹玺的儿子曹寅,也就是曹雪芹的爷爷,也是一位很有抱负的青年,小时候是康熙的伴读,长大了还当过康熙的御前侍卫,曹玺死后,自然而然地当了江宁织造。这个时期,算是曹家的鼎盛时期,但也预示着开始了衰败的旅程。

曹寅死后,曹J继任,但不久又病故,留下了遗孀马氏及遗腹子,有说这个遗腹子就是曹雪芹一说。曹寅无二子,后来就过继了侄子曹\继任江宁织造,但此时,康熙已经老了,曹家在朝廷的靠山将倾,曹家命运也岌岌可危。

康熙死后,雍正皇帝查抄了曹家,原因众说纷纭,有待考证。至此,曹家一蹶不振,曹雪芹也只是过了一个无忧的童年生活,直到潦倒终生。

曹雪芹后人

曹雪芹有无后人,一直以来也是学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就目前研究结果来说,曹雪芹的后人依然无确切结果。

曹雪芹雕像

我们知道,曹雪芹有过一个儿子,但是不幸得了“天花”,当时曹雪芹生活贫困,而且民间也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此病,曹雪芹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爱子病死。丧子之痛深深地打击了曹雪芹,于是他的身体也每况愈下,最终在饥寒交迫中死去。

曹雪芹死后,是不是就没有后人了呢?学者经过调查研究,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昭示着曹雪芹可能还有后人存世的。

其中,红学家周汝昌在《文采风流第一人:曹雪芹传》中,提到过两个线索,说是可能有人遇到过曹雪芹的后人。第一条线索是说平南王尚可喜的后代当年住在北京西城时,家中住过一个称为“曹大哥”的人,说是曹雪芹与丫鬟所生的后人,因《红楼梦》中有宝玉初试云雨情一节,与丫鬟袭人发生了关系,但后来这位曹大哥离开尚家,去了天津,以后就没有了消息。第二条线索是说一位久居美国的老太太曾经家住北京西城的红庙胡同,邻居姓曹,有两个女儿,来往得知,其为曹雪芹后人,当时也很贫困。后来听说,一个女儿流落天津,不幸早死;另一个女儿相传在一个高干家做保姆,后来就没了消息。

后来周汝昌尝试联系过这位居住在美国的老太太,但最终没有回音。曹雪芹到底有无后人,我们仍然不得而知。

曹雪芹简介

曹雪芹,清朝小说家,满族人。生于1715年5月28日,死于1763年2月12日,享年48岁。名,字芹圃,号芹溪,梦阮。祖籍辽阳,在南京出生,大概十四岁时跟随家人迁居北京。

曹雪芹画像

曹雪芹的家族属于清朝的名门望族,爷爷曹寅为朝廷江宁织造,显赫一时。曹雪芹本人生性不羁,爱好广泛,平时无事经常把玩研究金石、诗书、字画、园林、中医、饮食等,学问非常丰富,这一点,为其写下名著《红楼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说起曹雪芹,他的名字值得一说。相传,曹雪芹出生三天后,正遇上一场及时而来的喜雨,使长期的干旱得到了缓解。父亲曹\非常高兴,随口给他起了一个单字“沾”的名字。古代读书人取名很有讲究,一般都有出处,而且出处越久远,显得越有水平,曹雪芹的“沾”字就取自《诗经》:“既优既渥,既沾既足,生我百谷。”之句,意思就是说细雨蒙蒙,水分充足,滋润大地,灌溉四方,庄稼蓬勃生长,与曹雪芹出生时的境况吻合。现在我们常说的“久旱逢甘霖”,也和诗经里的这句差不多。但这还不算高明之处,其实“沾”字与“世沾皇恩”也可以挂上钩,从今天我们所了解的曹家的情况,正是世沾皇恩的鲜明写照。

而“雪芹”二字则出自大文豪苏轼的诗句:“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雪芹何时动,春鸠行可脍”,雪芹指雪地里的芹菜,意思是说雪地里的芹菜什么时候才能发芽生长呢?还是要等到春天到来了,才能够和斑鸠的肉一起炒来吃,引用此二字,意在表明自己如雪芹一样,出污泥不染,洁身自爱,这也是一代文豪曹雪芹名字的出处。

浙江省温州市,曹姓等都是南迁十八房中曹氏。

宋曹彬子孙南渡时由汴徙吴(今属江苏),居常熟州(今属江苏)之禄庄里者,号福山曹氏,并为旺族。南宋宝佑元年(1253年)曹彬子曹玮之五世孙“孝庆公”,因官由河北灵寿县迁往豫章(今属江西),为豫章曹氏之祖,曾任瑞州府和隆兴府(今均属江西)知州;其子善翁与美翁又迁去了山东。

南宗理宗(1225—1264年),曹彬十二世孙友闻任沔州知州,友万为武翼大夫,兄弟二人在与元兵的兵战中全军覆灭。友万子名“祖七公”,见宗族中人大多死去,便由河北真定灵寿县迁江西都昌县之石壁山,之后又迁湖南湘乡县,生子三人,长子曹庚一居磨河,二子曹庚二居斗盐,三子曹庚三居西亭。

字辈派语:

清光绪二十三年曹振甲纂修《曹氏族谱》,江苏扬州曹姓一支字派为:“景国良栋,守世乙启,子木宏允,振汝定纪。”续修字派为:“德贻余庆,学立名扬,锡尔遐福,长发其祥。”

江苏扬州另一支曹姓21世以前字派说法不一,其字为:“乾元亨利,贞学为佾,里公雍述,泰罕党宇,宙洪荣华,尧舜禹汤,文武周孔,孝悌忠信,礼义廉杰,金木水火土,壮敬贤良勤俭,射御书数。”21世之后的字派为:“一大士必,永裕恒元,如松有茂,明文思安,善继贤述,克盛荣华。”

清光绪二十六年曹汝祥续修《曹氏支谱》,山东诸城曹姓一支字派为:“彬乾元,亨利贞,学有为,良勤俭,庄敬贤,忠孝悌。”

清咸丰十年(1860年)四川绵竹《曹氏族谱》的世次班行为:“以学联玟风,圣元世德邦,守先培代远,一本遇多良,秉正安怀履,希承绍有方,慎之崇汝祖,延显兆绵长。”

清代《常宁烟竹曹氏一修宗谱》的字行为:“子应荣达,继必贤良,诗兴泽后,孝启家祥,芳连甲第,声振朝堂,光余先祖,百世其昌。”1994年七修宗谱的新续字行为:“仰承洪范,怡和泰康,敦崇礼义,德业昭章,福禄绵远,晖耀平阳。”

湖南麻阳县芷江东门曹家的字派为:“文大致启宗,国学万世兴,家传日新胜,吉庆中长应。”芷江曹家坪曹姓的字派为:“子言文与齐,思庭世昭光,继恕承先代,法可得久长。”

麻阳县高村曹家子字后取二十字:“高永应启宗,祖达胜国英,方志传世代,光华选朝廷。”

民国三十七年高村曹家与芷江曹家坪共同商议续取二十字:“安邦定治平,福享久成荣,正大鸿运兴,万家庆天恩。”

麻阳县吕家坪毛家湾曹姓的字派为:“景志仁玉庭,万(文)朝(正)维(万)贞(兆)启,世上生俊杰,久永享太平,祖正流芳远,仕相转佳行。”

湖南省凤凰县毛都曹家字派为:“长延祖宗宏绪,达启世代仁义,忠厚贤良俊秀,尚德景星庆云。”

民国十八年曹少甫修《曹氏家谱》,江苏通州曹姓一支字派为:“春贤泽绶衡,善禄道耀勋。”

民国十六年曹怀之修《曹氏宗谱》,安徽绩溪旺川曹姓一支字行为:“志士光家国,徽猷衍圣功,立诚天助福,(忄享)德世恒隆,庆本善庭起,瑞从义宅钟,思求荣祖道,文学务先通。”

民国六年《湖南益阳曹氏彦祥房五修谱》的派语为:“应世国大昌,芝城土必方,文明光景远,道下合三房,显承师俊业, 圣哲立名邦,仁孝怀三代,嘉徵集一堂,宗功培至善,祖荫庆常康。”

民国三十二年曹时药《六修曹氏支谱》,湖南益阳曹姓一支字行为:“玉受秀贤彦,必钦子冠锡,良文教尔廷,家盛英嗣起,时安德泽芳,显承师俊业,圣哲立名郅,仁孝怀三代,嘉徵集一堂,宗功培至善,祖阴庆常康。”

宁化曹坊,“乾隆五年(1740),入闽曹裔在宁化曹坑上曹建有总祠堂。祠内联称:炎宗发祥鄞江司牧流远,吴窠启宇再辟曹坊世泽长。浙水发源清秀丽,鄞江司牧兆徵祥。祠联对入闽曹姓始祖及其来源作了记载”。

“浙水发源清秀丽” 是远生公曾居台州(亦说温州)之故。

鄞江,网上查找是现在宁波的一个区。

但是,鄞江是汀江的故地名,曹坊是吴窠的改名。

源于姬姓

相传周武王克商后,为了巩固周王朝 的政权,便实行大分封,在封商旧臣曹挟于邾的同时,把自己的弟弟振铎封于曹邑,为曹伯,建曹国,称为曹叔振铎。

故地在今山东省菏泽、定陶、曹县一带,都于陶丘(今山东省定陶西南,北齐时以定陶为曹州,今有曹县)。

公元前487年为宋景公所灭,振铎的后代就用原来的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

曹振铎即为曹姓的受姓始祖。

曹国,立国636年。

国的后裔都姓曹,以曹伯为始祖。

旧时定陶故城之北有大阜,名仿山,上有曹伯庙,额曰“西周旧国”,地方官岁时祀之。

因曹姓是上古皇姓著姓,旧时菏泽、定陶二邑,凡曹姓纳粮,每升较他姓减三文。

《县志》载,定陶为古曹国,曹伯墓在北门外,十七世皆葬于此。

源于官位

颛顼帝曾孙吴回之孙安被封在曹国(在今山东菏泽一带),属于以国名为氏。

相传颛顼帝有曾孙叫吴回,在帝喾时为火正祝融。

吴回的儿子陆终娶鬼方氏的女儿女嬇为妻,生下六个儿子,其五子名安,曹姓,夏禹赐封安为曹官,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在大禹治水时,安正逢其时,他因佐夏禹治水有功而被赐曹官。

曹官也就是“圜土”为牢,看押奴隶的官,这在当时以镇压奴隶为主要职能的奴隶主政权中并非小官。

安后来以官为氏。

这是曹姓得姓之始。

周时,武王改封曹安的后裔曹挟于邾国(今山东省邹城境内,灭于楚)。

战国时,邾国被楚宣王所灭。

之后,邾人有的以国为氏,改为朱氏;有的仍以曹为氏,是为曹氏。

源于改姓

秦姓所改。

献帝建安二十年曹操改秦真姓曹氏。

少数民族改姓

1、匈奴曹姓。

《晋书》载记有匈奴右贤王曹毂屯马兰山。

又载有贰城胡曹寅献马3000匹,以寅为镇北将军、并州刺史。

公元413年,北魏初吐京胡首领曹龙、张大头等率部众两万人,入蒲子(今山西省隰县),推曹龙为大单于。

公元416年6月,并州胡人数万落叛逃后秦,人平阳,曹弘被推为大单于。

《晋书·世祖纪》有山胡曹仆浑,是投降 的匈奴族,演变为步落稽胡。

2、满族曹姓。

索佳氏改曹氏、索氏,分布于鄂尔坤、俄漠和、界凡、长白山、马尔敦、大凌河等地。

鄂托氏,后改为曹氏,分布于赫图阿拉、叶赫、乌喇地方。

3、蒙古族曹姓。

曹光明,镇江人。

曹。

春林,法库人。

曹都,巴林右旗人。

曹里鹰,原为民勤 ,迁阿拉善族,起蒙古各察来台。

4、藏族曹氏。

大通县大通川土千总户曹通温布,番族,以曹为姓,清乾隆九年以功授职。

5、瑶族曹姓。

泰国德伊兑村十二姓之一,原住南京,迁潮州府河杨河。

元末大乱,又迁贵州,再转迁泰国北部山区。

6、阿昌族曹姓。

曹老莘,陇川县芒东寨经师。

曹秉薄,原为 ,明洪武二年迁腾越,又到绮罗、罗文冲关璋,娶阿昌族女哄氏而成为阿昌族。

一支迁路西县高埂田为阿昌族。

一支迁萝卜坝成为傣族。

一支到陇川县小新寨成为景颇族载瓦支。

7、布朗族曹姓。

勐腊县倚邦土千总曹当斋,清雍正七年(1729年)从征普思逆夷,杀贼有功,给土千总。

8、昭武九姓的曹国。

进入中原地区并留居的昭武九姓之曹国人,后依汉族人化习俗,以国名汉化为姓氏称曹氏,世代相传至今。

9、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彝族、哈尼族、纳西族、 、锡伯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曹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 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曹氏,世代相传至今。

得姓始祖

曹叔振铎,生卒年不详,姬姓,名振铎,亦称曹振铎(受封曹国,叔是排行,故称曹叔振铎或曹振铎),周文王姬昌与太姒所生第六子,周武王姬发同母弟,周朝诸侯国曹国始封君,曹氏得姓始祖。

各支始祖 曹安、曹伯、曹振铎、曹嵩、曹龙、曹弘、曹秉薄、曹当斋、本牙海、曹玉溪、曹十哲。

曹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源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三十位,属于超级大姓系列,人口约七百九十一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60%左右。

先秦时,曹姓主要活动在甘肃、山东和江苏北部。

秦汉时,曹姓已分布于长江以北各省和华东地区。

唐初和唐末,中原有两次南下大移民,曹姓是其中进入福建的中原姓氏之一。

唐末宋初,曹姓进入了两广。

清初曹姓进入了台湾地区。

宋朝时期,曹姓大约有63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81%,排在第二十四位。

曹姓第一大省是河北,约占全国曹姓总人口的414%。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河南,这两省曹姓大约占全国曹姓总人口的54%。

其次分布于安徽、江西、浙江等省。

全国呈现北部冀豫、东南皖赣浙两大曹姓聚集地区。

明朝时期,曹姓大约有61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65%,列为第三十位。

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曹姓人口增长值为负值。

明朝以前,曹姓的主体一直在中原和山东,宋元明时期北方连续不断的战争,曹姓人群自然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人口减少十分明显。

明朝时期,江苏为曹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曹姓总人口的193%。

在全国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苏、山东、浙江三省,大约占全国曹姓总人口的44%。

其次分布于江西、安徽等省。

全国重新形成了鲁、苏、浙、赣、皖曹姓人口聚集大区。

郡望

曹姓的郡望在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彭城郡(今江苏省徐州市)、高平郡(今山东西南部)、东海郡、陈留郡、清河郡、巨鹿郡。

堂号 有两种类型:

一是以发源地或居住地为堂号 (即以郡望之名)的郡望堂号。

曹姓在历史上有多个郡望,主要有:

谯国(治所在今安徽亳州市)。

彭城(治所在今江苏徐州市)。

高平(治所在今山东邹城市西南)。

巨野(治所在今山东巨野县城)。

金乡(治所在今山东嘉祥县南)。

亭山(齐郡,治所在今山东章丘市西南)等。

二是自立堂号。

已收集到的曹姓自立堂号及其地址:

爱敬堂:江苏溧阳市南门里。

安寓堂:江苏邳州市。

贵州织金县鸡场乡。

安正堂:四川宜宾市。

八斗堂⑴:安徽太湖县、怀宁县江镇镇日新村曹屋、定远县吴圩镇耿巷村、曹李村。

湖北省洪湖市。

修德堂:江西吉安县桐坪镇黄山村

白虎堂:(曹操世系)。

白玉堂:江苏淮阴市。

清靖堂:又称“无为堂”,西汉曹参,在萧何死了以后,继萧何为宰相。

他一本萧何时的办法,所谓“萧规曹随”。

“省刑法,薄税敛,无为而治”。

老百姓因此歌颂他说:“载以清靖,民以宁一。”

宗族特征:

1、曹姓名人辈出,从官员将帅到文人墨客,从三国曹操到清代曹雪芹,均在曹姓的发展史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为后人所崇敬。

2、曹姓的字行辈份除排列有序井然外,还体现着报国忠贞,勤俭治学的家规家训。

如曹振甲所修《曹氏家谱》中江苏曹姓一支字行为:“春贤泽绶衡,善禄道耀勋。” 四言 名麟俊彦;

绣虎文宗。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时魏国长平侯曹操族子---曹休,字文烈。

下联典指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曹植,后世称为绣虎。

人称乡虎;

自庆接鸾。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时魏国诗人曹植,字子建,沛国谯县人,曹操的儿子,封陈王,死后谥思,世称陈思王。

因富有才学,早年受曹操宠爱,一度曾想立他为太子。

曹丕为帝,他受猜疑妒忌,积郁而死。

诗歌多为五言,善用比兴手法,语言精练而辞采华丽,对五言诗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也擅长辞赋、散文。

南朝宋诗人谢灵运曾说:“天下文章只有一石,曹子建一个人占了八斗。”当时人称“绣虎”,绣,指其词华隽美;虎,指其才气雄杰。

下联典指唐代诗人曹邺,字邺之,桂州阳朔人,大中年间进士,历官祠部郎中、洋州刺史等。

其诗多写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感慨,少数篇章对统治者的讽刺;语言通俗,多用民间口语。

《登第诗》有句:“自拟孤飞鸟,得接鸾凤翅。”

平阳世泽;

相国家声。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汉初曹参,助刘邦得天下有功,封平阳侯,后继萧何为丞相。

武惠世泽;

科第家声。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北宋初年大将曹彬,卒谥武惠。

将台三上;

籍列八仙。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大将曹彬三子皆为将才,曹弼题曹彬庙有“教子三登上将台”之句。

下联典指宋曹国舅隐迹山林,后遇钟离权、吕洞宾,引入仙班。

文承七步;

武继三登。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时魏国诗人曹植。

《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文帝曹丕妒忌曹植才华,曾令他七步之内作一首诗,作不成要施以重刑。

曹植应声便成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来,人们以“七步”形容才思敏捷。

下联典指北宋初大将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乾德初年,因打败契丹、北汉有功,官枢密承旨,灭后蜀后任都监。

开宝年间任统帅,灭南唐,后任枢密使,加同平章事(宰相),封鲁国公。

太平兴国年间,辅佐太祖决策灭北汉,雍熙年间又率军攻辽。

为当时第一良将。

他有七个儿子,其中三个都有将才。

长子曹璨,字韬光,官至富州刺史,因抵抗契丹有功,官河阳节度使,升同平章事(宰相)。

三子曹玮字玉臣,率兵四十年,未曾失利。

七子曹琮,字宝章。

北宋大臣陶弼有句:“教子三登上将台。”

大家传诫;

令女守贞。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班昭,为皇后和妃嫔教师,以其夫为曹世叔,称“曹大家”。

曾著有《女诫》。

下联典指三国·曹爽。

从弟文叔妻名令女,夫早死,割鼻毁容,誓不再嫁。

投江尽孝;

却赙表廉。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曹娥,沿江寻父尸不得,号哭七日,投江而死。

下联典指宋·曹修古卒,其妻女尽却宾佐之赠钱数十万。

谯国家声远; 五言 雷阳世泽长。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曹姓的源流郡望。

泉石从所好;文章如有神。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佚名集汉代《曹全碑》字联。

曹全,字景完,东汉建宁间举孝廉。

《曹全碑》,全称《汉颌阳令曹全碑》,又称《曹景完碑》,东汉灵帝中平二年(公元185年)立,明万历初在今陕西合阳县出土,清康熙壬子(公元1672年)后断裂缺字,公元一九五六年移存西安碑林。

隶书,二十四行,行四十五字,碑阴列名五列,五十七字。

借得三川秀;

添来气象新。

——曹雪芹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文学家曹雪芹著《红楼梦》书中联语。

圣代三升论秀; 六言 家风八斗量才。

——曹京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望江县曹大村曹氏宗祠联。

全联典指三国时魏国诗人曹植。

见上“人称乡虎;自庆接鸾。”联释。

平阳世守三章约; 七言 子建才高七步诗。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初大臣曹参。

下联典指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曹植,字子建,曾七步成诗。

影上三竿迎晓日;

才高七步咏春风。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

野田黄雀行千里;

芹圃红楼梦百回。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曹植,代表作有《野田黄雀行》等。

下联典指清代著名小说家曹雪芹,著有《红楼梦》。

一代像绘凌烟阁;

千秋名传曹娥碑。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画家曹霸,曾修补《凌烟阁功臣像》。

下联典指东汉孝女曹娥,后人立“曹娥碑”。

只有诗书堪自读;

未甘词赋压群流。

——曹墨琴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女书画家曹墨琴撰书联。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曹雪芹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文学家曹雪芹撰书联。

宝鼎茶闲烟当绿;

幽窗棋罢子犹凉。

——曹雪芹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文学家曹雪芹著《红楼梦》书中联语。

绕堤柳借三篙绿;

隔岸花分一脉香。

——曹雪芹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文学家曹雪芹著《红楼梦》书中联语。

家居好水好山地;

人在不夷不惠间。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佚名集汉代曹全碑字联。

令子贤孙中维起;

美人名士共长生。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佚名集汉代曹全碑字联。

鹤群常绕三珠树;

花气浑如百和香。

——曹秀先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礼部尚书曹秀先撰书联。

八言 君子处事,有忍乃济;

儒者属辞,既和且平。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八言以上 佚名集汉代曹全碑字联。

仁被江南,良将功推第一;

约成塞外,使臣才羡无双。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曹彬,为时良将第一。

下联典指宋代曹利用,曾与辽国和议。

树绩关中,振平阳千载之武;

修名邺下,冠河东八斗之才。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曹参,佐高祖定天下而封侯。

下联典指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曹植,谢灵运曾言天下才一石,子建独得八斗。

法守三章,平阳侯忠诚厚朴;

才高七步,陈思王藻丽英华。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曹参,封平阳侯,曾随刘邦定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

下联典指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曹植,字子建,曾七步成诗。

大地钟灵,肇启文明联栋彩;

华堂霭瑞,宏开富有接云光。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何氏宗祠联。

啰咀建鸿图,肇启御题四字美;

嘉坡振大业,宏开帝书两句扬。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新加坡何氏宗祠联。

汉拜相,宋封王,三千年皇猷黼黻;

居江左,卜京右,亿万世国器珪璋。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河北省丰润县曹氏宗祠联。

安徽曹氏续修宗谱八卷,家第一卷,(明)曹来凤修,明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安徽歙县曹氏重修谱牒,(明)曹光东修,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安徽青阳墩头曹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曹氏族人修,清道光三十五年(公元1845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八卷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安徽泾县谯国曹氏宗谱五卷,(清)曹思诚、曹里等修,清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上海曹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手写本一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上海曹氏族谱四卷,(民国)曹永和修,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崇孝堂重修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上海曹氏族谱四卷,(民国)曹浩修,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崇孝堂、中华书局铅印本四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镇江开沙曹氏宗谱四卷,(清)曹国宾等纂,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镇江开沙曹氏宗谱八卷,(清)曹启铨编,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曹姓家谱是指曹姓的文字谱牒,又称为曹氏家谱,曹氏家乘。

肇始于先秦史官所撰的《世本》。

曹姓世系直至汉代应仍是在《世本》上增补,原书在宋代散佚。

如太平曹氏,等等记载曹氏内部发展的传记和编年史的特殊历史记传。

湖南 湖南南岳曹氏字辈:懋学徵绍虔 家良致述先 希时华邦庆 景登允尚传 积善贻芳远 培基树泽长 业修斯富有 本立定荣昌

湖南芷江曹氏字辈:“之子言文与齐思庭世昭光继恕承先代法可得久长安邦定治平福享久成荣正大鸿运兴万家庆天恩”。

湖南常宁曹氏字辈:“子应荣达继必贤良诗兴泽后孝启家祥芳连甲第声振朝堂光余先祖百世其昌”。

1994年新续字辈:“仰承洪范怡和泰康敦崇礼义德业昭章福禄绵远晖耀平阳”。

湖南芷江曹氏字辈:“文大致启宗国学万世兴家传日新胜吉庆中长应”。

湖南凤凰曹氏字辈:“长延祖宗宏绪达启世代仁义忠厚贤良俊秀尚德景星庆云”。

民国三十二年曹时药《六修曹氏支谱》,湖南益阳曹姓一支字行为:  玉受秀贤彦,必钦子冠锡,良文教尔廷,家盛英嗣起,  时安德泽芳,显承师俊业,圣哲立名郅,仁孝怀三代, 山东 山东博兴曹氏字辈:“志向高大新,同连奉竹训”

山东诸城曹氏字辈:“彬乾元亨利贞学有为良勤俭庄敬贤忠孝悌”。

山东临邑曹氏字辈(世传):“式玉传本广,庆延泽义厂,得培春奋发,安全即是长”。

四川 四川绵竹曹氏字辈:“以学联玟风圣元世德邦守先培代远一本遇多良秉正安怀履希承绍有方慎之崇汝祖延显兆绵长”。

辽宁 辽宁满族曹氏字辈:“松舒坦哈满额春文鳞昌玉珠祥光景泰承华宝德盛材凤图斌”。

河南 河南信阳曹氏字辈:“正德金殿士,文光燿尚升,永安千古秀,万代庆长春。”

河南辉县曹氏百字辈(22代-121代):“启宗秉明志,培嘉常锡光,景晓可建宪,尚有万家昌,举业树仁德,广贤崇义芳,书锦必竟秀,武佩立勋章,兴华涌新俊,卫国济英良,功荣彦世泽,品正惠声扬,轩瑞信园洁,庭运著凤翔,儒林鸿学录,兰桂萃丽堂,喜登青云步,晋豫鹏飞乡,天普呈平乐,冠庆富春江。” 江苏 江苏南通如东曹家庄曹氏字派:廷有联明瑞,大启世永书,宗宜连显达,德裕克昌余。

新疆 新疆巴里坤曹氏字辈:英豪诚士美,万世享荣华 其它 曹氏一支字辈:“开宣宏德永兆云宜必可仲于伟然特启银祥正福玉树庭谐”。

清光绪三年曹振甲纂修《曹氏族谱》,江苏扬州曹姓一支字派为:

景国良栋,守世乙启,子木宏允,振汝定纪。

续修字派为:

德贻余庆,学立名扬,锡尔遐福,长发其祥。

江苏扬州另一支曹姓21世以前字派说法不一,其字为:

乾元亨利,贞学为佾,里公雍述,泰罕党宇,

宙洪荣华,尧舜禹汤,文武周孔,孝悌忠信,

礼义廉杰,金木水火土,壮敬贤良勤俭,射御书数。

21世之后的字派为:

一大士必,永裕恒元,如松有茂,明文思安,善继贤述,克盛荣华。

清光绪二十六年曹汝祥续修《曹氏支谱》,山东诸城曹姓一支字派为:

彬乾元,亨利贞,学有为,良勤俭,庄敬贤,忠孝悌。

清咸丰十年(1860年)四川绵竹《曹氏族谱》的世次班行为:

以学联玟风,圣元世德邦,守先培代远,一本遇多良,

秉正安怀履,希承绍有方,慎之崇汝祖,延显兆绵长。

清代《常宁烟竹曹氏一修宗谱》的字行为:

子应荣达,继必贤良,诗兴泽后,孝启家祥,

芳连甲第,声振朝堂,光余先祖,百世其昌。

1994年七修宗谱的新续字行为:

仰承洪范,怡和泰康,敦崇礼义,德业昭章,福禄绵远,晖耀平阳。

湖南麻阳县芷江东门曹家的字派为:

文大致启宗,国学万世兴,家传日新胜,吉庆中长应。

芷江曹家坪曹姓的字派为:

子言文与齐,思庭世昭光,继恕承先代,法可得久长。

麻阳县高村曹家子字后取二十字:

高永应启宗,祖达胜国英,方志传世代,光华选朝廷。

民国三十七年高村曹家与芷江曹家坪共同商议续取二十字:

安邦定治平,福享久成荣,正大鸿运兴,万家庆天恩。

麻阳县吕家坪毛家湾曹姓的字派为:

景志仁玉庭,万(文)朝(正)维(万)贞(兆)启,世上生俊杰,

久永享太平,祖正流芳远,仕相转佳行。

湖南省凤凰县毛都曹家字派为:

长延祖宗宏绪,达启世代仁义,忠厚贤良俊秀,尚德景星庆云。

民国十八年曹少甫修《曹氏家谱》,江苏通州曹姓一支字派为:

春贤泽绶衡,善禄道耀勋。

民国十六年曹怀之修《曹氏宗谱》,安徽绩溪旺川曹姓一支字行为:

志士光家国,徽猷衍圣功,立诚天助福,敦德世恒隆,

庆本善庭起,瑞从义宅钟,思求荣祖道,文学务先通。

民国六年《湖南益阳曹氏彦祥房五修谱》的派语为:

应世国大昌,芝城土必方,文明光景远,

道下合三房,显承师俊业,圣哲立名邦,

仁孝怀三代,嘉徵集一堂,宗功培至善,祖荫庆常康。

民国三十二年曹时药《六修曹氏支谱》,湖南益阳曹姓一支字行为:

玉受秀贤彦,必钦子冠锡,良文教尔廷,家盛英嗣起,

时安德泽芳,显承师俊业,圣哲立名郅,仁孝怀三代,

嘉徵集一堂,宗功培至善,祖阴庆常康。

曹操冢,即曹操墓。

位于河南安阳市西北约巧公里的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

该地西依太行,北临漳河,南倚南岭,地势较高。

安阳高陵,位于河南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在曹操王都邺北城西12公里处。

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公元220年曹操卒于洛阳,灵柩运到邺城(今临漳县西南邺北城),葬在邺城的西门豹祠以西丘陵中。

2009年12月27日,国家文物局认定,经考古发掘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南的高陵,其就是曹操墓[1]。

2013年5月,安阳曹操高陵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6月,河南安阳曹操高陵及所在的邺城遗址入围国家文物局和财政部批准的《大遗址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

辈份:朝、有、献、典、礼、学、必、昌、家、传、仁、厚、本、文、记、章 辈份:京、玉、端、安、长、法、贵、凤 (山东) 辈份:天时名先扬,光前学问长,起家自有道,富贵万年长。(有点俗啊,湖北十堰的) 春发国家盛 文仁凳德远 中孝振乾坤 (江西九江) 始祖从江南寿州上陕西,落户镇安县。现已发展为十二辈人。 辈份:汉国书锦崇,隆万明显宗,光华恒美茂,昌大永盈丰。 辈份:建顺乾坤体(四川宜宾)。 辈分:大智鸿远定,毕自永奎方,久乃争治国。(陕西山阳县,字可能有错,听父亲讲的,没见过族谱) 辈份:春华常茂盛,锦绣发强光。(安徽巢湖,家谱说原籍广东河源) 辈分:仁义礼智信 忠孝安家国 文才大经寺 学业永继先 (湖北公安) 可能不同地方有不一样的

曹氏祠堂(俗称曹家祠堂),位于洛阳市伊滨区诸葛镇西马社区中央,现西马社区办公区内,占地面积  平方米,建筑面积  平方米,《洛阳明清建筑》一书内有详细记载。

关于建筑年代,《洛阳明清建筑》未能查证。

2021年3月14日,西马社区曹氏宗亲搭建脚手架,将曹氏祠堂的大梁上积年浮土清理干净,可以看到梁上有毛笔字迹。

2021年4月10日,在专业灯光配合下,经过摄像机拍照,进一步确认曹氏祠堂上梁时间为“ 中华民国六年十一建修十九黄道日巳时上梁大吉大利,泥水作曹根福三 ”。

1912年为民国元年,那么中华民国六年就是1917年。如此算来,曹氏祠堂建成距今已经104年,属于不可移动的历史文化建筑。

曹氏祠堂现为三间宽青砖瓦房,东西布局,坐南朝北,祠堂门口立有两根石柱分列两侧,石柱上刻着一副楹联:“ 左昭右穆千载长幼有序,春祀秋尝万世俎豆维新 ”。

曹氏祠堂内,有一通石碑,是后来新立的,上书“思源堂”三个大字,下面刻有曹姓家谱。右侧有文字显示:“据历史记载,曹姓系明朝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之一。吾族宗祠原大殿祖碑刻记,自马村一世祖讳统繁衍21世(高字辈)”。

按照一代人20年推算,曹姓家族在西马村生活至少400多年了。

据统计,截止2020年12月31日,西马社区总人口2713人,总户数634户。其中曹氏600人左右,96户,曹氏占总人口22%,占总户数152%,新增男44人,女40人。

曹姓人家在西马村生活,多以农耕为主,耕读传家。其中曹士靖曹士海等是当地有名的竹匠。

曹姓人家也有不少人参军、上学,外出工作,在北京、广东、青海、洛阳市区等安居。

其中,曹铁争,男,1971年7月中学高级职称,中共党员,职务教研员。现为青海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循化县书协副主席。

曹社松,1965年1月生,1981年7月参加工作。河南省委党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中共党员,文博副研究员,历任龙门石窟管理局管理科副科长、白园书记、主任,现任龙门园区巡察办主任。 主要合作出版了《偃师碑志选粹》、《洛阳明清碑志》(偃师卷)、《香山居士白居易事佛故事》等书籍,发表论文《龙门古阳洞杨大眼龛雕凿年代考察》等10余篇。

无论身居何处,西马村曹姓人都热爱祖国,心系家乡,曹氏祠堂已经成为他们的寻根圣地。

曹家大院书籍有哪些

曹家大院书籍有这些:1、《六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和《论语》。2...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