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春节的197左右的作文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3浏览:2收藏

有关春节的197左右的作文,第1张

家庭春节联欢晚会

家庭春节联欢晚会

今天,是大年初二,我们家举行了一场家庭春节联欢晚会。来参加我们晚会的有:爷爷、姥姥、奶奶、大姨、姨爹、爸爸、妈妈、舅舅、舅妈、李璟姐姐、萍萍姐姐和不到一岁的一诺表妹。

晚会前,我做了很多准备工作,我自己设计晚会节目单,我还为晚会准备了15条脑筋急转弯和谜语,并把脑筋急转弯写在象的太阳一样的红色卡片上,把谜语写在象好吃的桃子一样的红色卡片上。晚会由爸爸妈妈担任主持。第一个节目是:畅谈过去,展望未来。在过去的一年中,大家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各自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更加努力工作,更上一层楼。在表演唱歌的节目中,最好笑的是:姨爹正在唱歌,舅舅用卫生纸做了一个长长的哈达戴在姨爹脖子上。我表演的节目是:讲两个笑话和弹两首钢琴曲,我讲的笑话都让大家捧腹大笑。最后一个节目是抽奖,特等奖是一百元钱,一等奖是钱币纪念册,二等奖是包装盒里的韩国小娃娃,三等奖是……。

晚会结束后,爷爷说:“今年的春节真快乐呀!”妈妈说:“你是一个制造快乐的人。”为什么呢?因为我就是这场晚会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啊。

春节

春节

春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因为春节是那么的喜庆呀。

今天是春节的前一个晚上--除夕夜,我们一家人做在一起,热热闹闹吃年夜饭,一边看春节晚会,一边盼望着新年的钟声快快敲响,我也和主持人一样大声地数着倒计时5。4。3。2。1。紧接着鞭炮声响彻了整个小区,大人和小孩脸上都喜笑颜开,欢欢喜喜过新年。

春节期间,爸爸妈妈带着我走亲访友,我会向长辈们说一些祝福他们的语言,祝福他们万事如意,身体健康,长辈们给压岁钱的同时,也会说一些吉祥如意的话,期盼小孩子们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

这个小城虽然不大,但是无论你走到那里,都可以看到人们喜气洋洋,熙熙攮攮的广场,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天真活泼的小朋友。小朋友们有的在放鞭炮和烟花,有的在参加春节游园活动。每一个人欢乐的笑声都在每一个角落回荡着。

过年真快乐呀,好玩呀!

快乐的春节

快乐的春节

春节有很多让人高兴的事情。最让我高兴的就是我和弟弟去楼下放鞭炮。

记得大年三十的晚上,我们吃完团圆饭,我和弟弟像飞一样地跑了下去,到了小花园中,我就琢磨着怎样更好玩。终于,我们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弟弟用一根铁棒将土挖开,然后,我将一个点燃的“地雷”扔了进去,弟弟快速地把土埋上。然后,我们就躲到一棵大树后面,等我们还未完侍藏好,只听见后面“嘭!”的一声巨响,我和弟弟身上都有是泥,我们先是吓得一怔,然后被彼此的模样乐地“哈哈”大笑。就这样一次,两次,三次……,一直到我们手中的炮放完,而我们也变成“泥娃娃”了,才停下来。接着,我们又放了冲天炮,老鼠炮……。我们最喜欢的是老鼠炮,它飞出去的时候还“吱吱”地发出声响。就像是在说:“我要上天!我要上天啰!”可爱又淘气。

在新年的钟声就要敲响之际,黑暗的天空中开始到处燃放起了烟火,看那五彩缤纷的烟花在夜色中像一朵朵鲜花竞相绽放,我和弟弟都兴奋得在那里大喊大叫了起来……

春节,是孩子们玩的日子,还是大人们访亲探友的日子。妈妈带着我走东家、窜西家,与亲朋好友渡过了不少美好的时光。

春节,多么令人难忘啊!

春节记事

今天是除夕,这一天,我是在我的老家博白东平度过的。

一大清早,就有人开始放鞭炮,热热闹闹的。晚上,太阳向大地看了最后一眼,然后闭上眼睛,慢慢躲到山后。我们可忙了,奶奶把屋子打扫干净,爷爷在门口贴对联,妈妈帮摆碗筷,爸爸在和别人下棋,我在旁边当观众,每个人都忙着。我们吃了一顿团圆饭,远在他乡的亲人也要赶回来吃这顿饭。吃完团圆饭后,我们就开始守岁了,我们一家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在做这些事情时,还是不时传来几声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到处洋溢着欢乐的笑声。

在准备到新年时,我和爸爸、哥哥、姐姐一起拿了许多烟花,然后一口气冲到楼顶。爸爸拿着打火机,一个个把烟花点着了,远处也放着五光十色的烟花。这些烟花,各种各样,五光十色,把天空点缀成一朵鲜花,夜空顿时变得光彩夺目。正在看电视的人都出来了,连在被窝里的人们也被爆竹声、烟花声、欢笑声惊醒了,都纷纷穿上衣服出来观赏,这时,每个人的心里都无比的激动与兴奋。

“当、当、当……”新年的是钟敲响了,烟花和报主便齐鸣起来,这时,整个大地都洋溢着喜庆的气氛。过了许久,烟花终于停了下来,我们一家也依依不舍的从楼顶回到了楼下。

我想:新年的第一天这么热闹,相信祖国的明天会更美好!

热闹的春节

送走了令人回忆的2005年,迎来了快乐的2006年的1月28日,这一天中,人们快乐无比,街上热闹非凡。

大街上,人山人海,喜气洋洋,映衬着五颜六色的灯光,有霓虹灯,一闪一闪;汽车灯,光亮耀眼,各种各样,好看极了!新大街上,车辆拥挤,两旁,摊主们正卖着那漂亮的气球,颜色不一:有红、黄、蓝、绿、紫……。形态也各异:有的吹成长条弯弯曲曲,像一条蛇,有的像人们眉开眼笑的脸蛋,还有各种形状的。人们的车辆也与平常不同,车上有着不同的装饰,像气球,彩带,花等等。楼房上,张灯结彩,装饰一新,从外面里面,生意忙个不停。天空中,飘一只只彩色气球翩翩起舞,给春节增添了欢快的气氛。最使人高兴的那美丽的烟花,鞭炮。广场上,兴致勃勃的人们放着七彩的烟花,那最大的最精彩,一炮一炮地射上空中,散开出一朵花。还有那地上开花,别看它小,威力也是挺大的,一点燃,立刻旋转起来,发出了光芒,开出了一朵小花。那含笑引蝶,简直像真的一样,飞上天旋转,然后翩翩起舞,最后毕毕剥剥地炸开了。声音震耳欲聋,烟花竞相开放,美丽极了!

过年是快乐的,春节是喜庆的,人们的生活也将变得越来越好。

高高兴兴过春节

记得去年春节那天,我穿上节日的服装,带上鲜艳的红领巾,和妈妈、姐姐一起坐车去动物园游玩。

到了动物园,我们看到了门口挂着四只大红灯笼,灯笼上的“欢度春节”四个大字格外醒目。门两旁摆放着美丽的大花篮,一派节日的景象。

动物园里人真多,人们都穿着好看的节日服装,个个眉飞色舞,高高兴兴地看各种动物表演。顽皮的小猴子在假山上跳上跳下;大象的鼻子甩来甩去;老虎躺在笼子里睡大觉,这么多的人围观着,它理也不理;最逗人的是贪吃的黑狗熊,它为了贪吃,给人们打滚、转圈、投球、敬礼,观众为它鼓掌……

动物园里实在太美了,这个春节使我觉得有趣,黑狗熊的印象一直在我脑海里。

永康的春节习俗

说到永康的春节习俗,那可真是多啊!让我给你细细道来。

掸尘:农历腊月二十四,这一天各家各户都要掸扫去室内、家具及厨房各角落的灰土尘埃,以免留下魔鬼的爪印,于来年不利。

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每逢春节,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添加喜庆气氛。

倒贴“福”字:在贴春联的同时,大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人们干脆把“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谢年:在除夕,永康城乡各地鞭炮阵阵,家家户户按照传统习俗摆出了方桌,点上了红红的蜡烛谢年,祈福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祭祖:在我们这里,正月初一,不是先拜年,而是先去祭祖。每拜完一个祖坟,就在坟前放鞭炮,为了让祖宗保佑我们。

拜年:祭完祖,就是拜年了。人们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怎么样,看了我们这儿春节习俗,才知道各地习俗每什么太大的差别吧。

欢度春节

这个假期真是喜事连连,因为多了个春节。春节到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买年货……忙的不可开交。我们家也忙着打扫屋子,准备过春节。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终于迎来了大年三十。一大清早,就有人开始放鞭炮,热热闹闹的。傍晚,太阳向大地看了最后一眼,然后闭上眼睛,慢慢躲到山后。夜幕悄悄降临,给天空蒙上了一层黑纱,晚上,万家灯火,万家欢乐。爷爷邀请了我们一家和姐姐一家,高高兴兴的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聊聊过去一年发生的难忘事和收获,展望一下未来等等。

吃完团圆饭后,我们就开始守年岁了。大约7点钟,《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我们一家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耳边还不时传来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晚会节目很精彩:有优美动听的歌曲,有幽默风趣的小品,还有滑稽逗人的相声……节目是丰富多彩,看得我眼花缭乱。快到零点的时候,我和爸爸一口气冲到了阳台,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烟花。“当当当……”新年的钟声响起了,烟花和爆竹便齐鸣起来。我和爸爸点燃了烟花筒,说时迟,那时快,只听见“轰”的一声巨响,一颗烟花弹升到了空中,在一瞬间爆炸了,那爆炸了的烟花仿佛是一朵美丽的莲花在空中展开了花瓣,这时,一颗颗烟花又从烟花筒中喷发,像无数明亮而璀璨的流星,在天空中一闪而过……天空中还闪烁着其他的烟火,它们有的如一串串珍珠,有的如一颗颗流星,有的如一朵朵菊花,有的如一条条瀑布……让我目不暇接。一声声响亮的爆竹声,一朵朵光芒四射、灿烂无比的烟花,在天空中飞舞、闪耀着。这些烟花,各式各样,五光十色,把天空点缀成一朵鲜花,夜空顿时变得光彩夺目。此时的常熟,被笑声、鞭炮声、喊声、乐曲声合成的旋律包围着,真是热闹非凡!

今年的春节真是快乐,让我不禁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节放烟花

在今年的春节里,我过得最开心的事与过得最有意义的事就是我与姐姐还有表弟在院子里放烟花了,现在我对这件事还记忆犹新。

那一天,我们三个忍痛割爱把我们宝贵的零花钱凑在一起,买了一大袋各种各样的烟花,准备留到晚上再放。

好不容易挨到了晚上。我们三个却还没有一丝睡意,兴致勃勃地来到院子的一块空地上。我们正在想要放什么时,眼前突然冒出一点火花,接着“砰”的一声,把我们惊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原来表弟偷偷拿了一盒滑炮放了起来。接着,我与姐姐各拿了四根仙女棒,点燃后,仙女棒立刻绽放出五光十色的火花。我们拿着仙女棒挥来挥去,在空地上奔跑,这时,仙女棒像一朵朵正在飞翔地七彩的蒲公英。我又从袋子里拿出了一根20多厘米长的绿色绳子,而且没有引线。我就把它当纸烧了,谁知一点燃后,它立刻发出了接连不断的巨响声,我还没回过神来,呆若木鸡地站在那儿。谁知它又在我手里跳来跳去,我心想:这东西不好惹!扔了吧!我往远处一丢,看看它到底是什么东西。只见它像是一条尾巴着火的青蛇,在那里蹦来跳去,发出的声音好像蛇在尖叫,像是发火了。我惊慌得不知所措,心想:天哪!今天我见鬼了……“表哥,不是那样放!”表弟的话打断了我的思路。说着,他又拿出一根这种叫做“响雷”的东西给我做示范,这时,他手里的烟花好像被他驯服了,再看看表弟,他面带笑容,看不出一点紧张。“轰隆隆”,几声巨响过后,汽车的警笛声接踵而来,原来姐姐放了几个“声惊天”,我们又哈哈大笑起来。顿时,警笛声,爆炸声,与我们的笑声交织在一起,成了一首无名交响曲,在院子里回荡,久久不愿散去……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烟花也在慢慢地减少。正当还剩最后一种烟花——冲天炮时,我们三人一起握住这根冲天炮时,共同住愿全国人民新春快乐。几颗珍珠炮上天后,又爆炸了,变成无数的火花,我相信,我们的心愿已经传到了全国人们的心里。

这次放烟花,给我们的春节增添了许多色彩,也增添了许多快乐。我相信,这次放烟花将成为我们三个心中永远的不忘!

春节见闻

新年到!新年到!今年我带着好奇心跟爸爸到潮汕老家过年。

火车上,爸爸说潮汕是一个平原,我们老家就在平原上的一个村子里。我一路想象着,家乡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不知不觉,火车到站了。三叔叫来一辆车把我们送回家。一进村子,呀!这里虽然是农村,却高楼林立。车在凹凸不平的泥泞小道上行驶,我看见家家户户的门口都贴着新对联,挂着红灯笼,吊着吉祥物,屋内欢声笑语,使我感觉一种浓厚的春节气氛。

当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年初三那天的拜年,记得我们出发前,三婶提了四个潮洲柑,每到一户人家,主人就收下两个,换上两个更甜的潮洲柑,这样换来换去,最终,提回去的还是四个潮洲柑,挺特别的,我想:“这可能代表着乡亲们之间的亲情吧!”而每到一户人家,主人们都热情地招待客人。这个拿来椅子请坐下,那个忙着请吃糖!有的还拿出自家做的家乡特产给你品尝呢!最后,主人还泡功夫茶给你喝呢。只见主人先用开水把每个茶杯烫过一次,然后把焖好茶的茶壶均匀地把茶往茶杯里倒,接着主人用双手捧着盛满香茶的茶杯恭恭敬敬地给客人品尝。要是不小心烫着你了,还用手巾帮你擦一下,并问你有没有事,痛不痛。我一边喝茶,一边吃着家乡特产,听着爸爸和长辈们嘀滴咕咕地说着什么,不时还发出阵阵笑声,室内热闹极了。如果我也会说家乡话,就知道爸爸和长辈们说什么了,那该多好啊!

啊!这次回乡下过年比任何一年的收获都多!因为我们的祖国是个温暖的大家庭,虽然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但亲情却是无处不在的。

简评:小作者善于观察,善于捕捉有特色的生活素材。通过描写家乡亲人之间拜年时“换柑桔”与“泡功夫茶”的独特风俗,表现了潮汕人的热情好客。

春节趣闻

早已习惯于大年三十在乡下老家度过。在乡下总能使你感到质朴的民风,浓厚的年味,亲人的团聚和一种人之初,性本善的返朴归真的原始感受……这些都是喧嚣的都市所没有的。何况今年二叔第一次带着婶子、弟弟从呼和浩特赶回老家过年,更是我们全家的大团圆!

一大早,全家便忙活起来,同样还是我起的最晚。二叔特勤快,不愧为武警。人家一吃完饭就开始干活了。只穿件单衣,挽起袖子,那起抹布,端起水盆就开始擦呀。一直干到中午,把十二扇门窗擦得一尘不染。而老爸再这期间的工作就是写春联。我们家可是书香门地,爷爷写的一手好字,所以一到过年,家里的红纸就堆成山,找爷爷写春联的人可多了。但是,今年爷爷得病了,没法再写春联了,也没人找爷爷写春联了,但是我家的春联还的写呀。这个神圣而艰巨的任务就交给你了平时总爱吹嘘自己字写的好的老爸。别看他平时总爱吹,可一下笔还真是那麽回事,一看这字就不是吹出来的,没个七八年的工夫哪能写出这字?全家看了都连声叫好呢!这些春联的工作一点儿也不比擦门窗轻快,这一点儿连我我都受益非浅。老爸虽不是什麽书法大腕儿,但是,还的让几个人伺候着才写。没办法,但还得让几个人伺候着才肯写。没办法,弟弟跟妹妹裁纸,我只能当个镇纸,来给爸爸按着纸,一直工作到下午。弄得我按纸的手指头染上那红纸的颜色,像流着血似的,通红通红。春联写好之后,就放到太阳底下晾干。这时候奶奶就忙起来了,忙着熬粥。我们那而贴春联不用胶水、双面胶,都用粥。把粥熬得稠稠的,很有粘性,再大的风美丽也吹不烂,预示着来年五谷丰登的意义。这粥熬好了,春联也就晾干了。粥凉了就该贴春联了。春联们都对号入座,各自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地方。老爸写的许多大小不一的“福”字也都派上了用场,贴到了玻璃上、墙上。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到了傍晚6点种。奶奶摆好家谱、筷子、供品后,我和大叔、妹妹、两个弟弟拿着6根点燃的香去村头的一个特定的地方“请家堂”一路上,我们遇到了好几拨请家堂的人,和他们一道同行没几分钟就到了村西头,把三根香插到地里,磕三个头,拿着另外三根香回到家里,插在早已准备好的香炉里,“请家堂”这个程序就算完毕了。全家吃完晚饭后,奶奶、大婶、二婶、妈妈就要忙活起来了

——赶着包饺子。而我们这些小孩就忙着点花炮。在城市里不让点炮,到了乡下,一年就这么一次,可要玩个痛快。为了这个,我在集市买了一百多块钱的花炮,旧等着着几天那。大的,小的,半大的,应有尽有。有刺花的,有响炮的,有边刺花边响炮的……在漆黑的夜里点起来,照得整个院子亮堂堂的,那景象可想而知。遇到带响的,吓得小弟弟躲进屋里,紧闭门窗,直喊“别响炮,别响炮……”除夕之夜当然少不了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伴随着那欢笑声,不知不觉就到了12点,由爸爸点着了一串九千九百九十九响的大炮,响了好一会儿呢!院里点炮“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屋里弟弟的哭喊声“稀里哗啦、稀里哗啦”,但是我们仍然觉得非常非常快乐,可热闹了。点完炮之后就要吃年夜饭了,全家人在一起吃饺子其乐融融,真是幸福。吃完饭马上就得收拾一下,很快就得来一拨拨的拜年的人。瞧,这就来了一拨,二话没说,先给磕头,真乃吓煞我也,折煞我也。因为我们家辈分大,没办法,三十多岁的人还得叫我姑奶奶呢!嗬!这景象真壮观。十几个人一齐跪下磕头,从屋里一直排到了院子里,那阵势,不亚于《还珠格格》里百官给格格磕头的阵势,也让我过足了格格瘾……

我是在凌晨2点写下这篇日记的,这时候人们还正在欢天喜地地闹大年。这一天真实回味无穷,好象有很多写不完的事。就写到这里吧!我不禁要再为它添上一笔:今夜无人入睡!

春节的街头

快要过年了,你快乐吗?春节的街头可热闹了,我带你去看一看。首先,进入眼帘的是那一幅幅对联,它象征着下一年给人们带来喜庆、欢乐,摊主面带笑容,为我们推销对联。

然后是精美绝伦的壁画,那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鸟兽虫鱼,样样都有,让我眼花缭乱,不知哪一张好,真漂亮! 接着,就是那活泼的大鲤鱼,活蹦乱跳,在迎接新年的到来,白鲢鱼也不甘示弱,蹦出水面,在阳光的照耀下,它们浑身发亮。春节的街头不仅仅是这些,最显眼的是吉祥物-——鸡;花灯发着五彩的光芒;水果挺着大肚子,更不少的人们,也忙碌地买这买那:有的人嘴上乐开了花;有的人因买的太多,累得喘不过气来;有的人拎着大包小包,坐车回家。可热闹了! 春节马上到了,你准备咋样?

春节新见闻

早上醒上,一道和熙的阳光射进小屋.我微微张开朦胧睡眼,不经意将视线转到墙上的日历上,2月9日,春节!

我连忙翻身起床,整理衣裳,洗梳完毕后便打开大门.一阵微风吹拂着我的脸,好凉爽!心里的感觉好凉来,一道和熙的阳光射进小屋.我微微张开朦胧睡眼,不经意将视线转到墙上的日爽!"啪!啪!啪!"大街上的鞭炮敲响了新年的时钟,震耳欲聋,洋溢着喜气.小孩子们纷纷放起了爆竹.鞭炮爆竹声混成一团儿,冲破云霄.哈!今天可真特别,没想到一年一度的春节这么快就来了.这一天,大家特别忙,家家户户都在贴对联,挂灯笼,露出新年的喜讯.

今天的心情特别愉快,大街上的人都喜气洋洋,焕发着光彩.春节的广告到处都有,时时提醒着今天是个大喜的日子.弟弟妹妹在一旁拽着我的衣角,调皮地扑闪着大眼睛,"姐,压岁钱!"一家人毫无顾及地玩耍开玩笑,连年老的爷爷也像个小孩子,在一旁憨笑着.

夜幕降临了,开始四合.晚上也是新年最精彩的一个阶段.大家都吃着团圆饭,桌子上放满了美味佳肴,山珍海味.当然,也有传统的饺子.我们沉浸在一桌子的美味中,赞不绝口,真是"美味佳肴铺满桌,人间能得几回尝?"饭后,家里便举行了小小的联欢晚会.每个人都必须说吉祥话,若没接上要被淘汰.大家围成一个大圆圈,从我开始:"鸡年大吉!""龙马精神!""心想事成!""梦想成真!""美梦成真!"....."吉......吉......吉什么呀?"到弟弟这儿就断气了."你被淘啦!"大家异口同声,呵!可谓一呼百应!弟弟摇头晃脑地说:"什么呀?我没听到!不知者无罪!""你是不是在练摇头功哇?"不知是谁插上了一句.全家人都被逗乐了,开怀大笑.

晚上8点,全家人围在电视机前,我们正期待已久的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这年的晚会真实别出新裁.精彩的相声,宛转的歌声,优美的舞姿......使人回味无穷.

离正12点只有十秒了."十,九,八,七......""轰!"家家户户都放着烟花,绚丽多姿,像仙女散花般美丽无穷.大家都真心祝福身边的每一个人,永远幸福......

春节印象

在这个少雪且日渐温暖的季节里,春节不知不觉掩埋了平淡的日子,迎面扑来。看着墙上新买的挂历,数着本世纪最后一个春节临近的日子,不禁感叹岁月匆匆,流逝的又是一个平静而忙碌的一年。

年近而立,孩提时代积攒的或多或少的好印象随之趋淡,不再是鞭炮烟花水饺压岁钱的年代,不再憧憬自己又长了一岁,见识又多了一成,与其说春节是个最快乐的时候,不如说是个让人猛然意识到年龄为之衰老、责任为之重大的关口。

泛泛地祝贺一下,说几句辞旧迎新的吉利话,写一点闹春怀旧的文章,早就没了那份雅兴。像节目主持人一般,说说今年大事,感慨今昔,畅想未来,不过是赢得捧场人恭维的掌声。自欺欺人的话我不说,或许我们的期望太高,春节不过是一年365天里平平常常的一天,我们对它注入了太多的文化内涵和商业炒作,因而显得格外沉重。其实,我们不如以一颗平常心待之,抑制那份期望和躁动,在吃喝说笑、探亲访友的程式外,获得一些不易觉察的满足。

曾经,春节留给我许多美丽又难忘的记忆。我想,今天的孩子们也会和我当时一样,感受到这一喜庆而隆重的节日。但是,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体验,或许是自己的性格和兴趣使然,无论各类媒体如何渲染轰炸,我的实际感受总是不尽人意,比平常的日子,多了许多无奈,多了些烦累与沉重。父母那里必须去,亲朋好友那里也得去,同事相约还得去,实质内容总不外乎吃喝二字。恭喜发财、新年好、大吉大利之类的陈词滥调说得心里别扭却又不得不一遍遍反复念叨。游街购物、猜谜挑灯、送礼请客一年又一年重重复复无休无止。人就像一只陀螺,被它抽打着旋转不止,自己都不知道重心在哪里。如此不堪重负的节日,我们还要强作儿时的兴奋,观看彻夜循环的晚会,听听属于别人的笑声,感受的却是自己困乏的双眼、失望的情绪、无欲的胃。我宁肯像往常一样,粗茶淡饭,十点钟睡觉,临时看一会书,或者跟朋友们打一圈牌。总觉得在这个全民皆欢的日子,我丝毫的兴致都没有,甚至一向良好的食欲。

传统、文化、历史、习俗原是人为的产物,是我们的祖先制定了它,我们一代一代人不停地拷贝翻版,演化发挥使其辉煌灿烂,更有网络的宣传让其飞腾变异,它最终制约了我们自己,违背了人类起码的一点本性--人是向往自由和幸福的,春节,可以说是一面最为清晰的镜子,从中每个人都能看到,如此疲惫消极的脸孔,是你儿时的样子吗?哪怕一丝欢乐的影子。

是的,我们不断老去,不断感受世事沧桑。今年的春节又被明年的春节复制,今天的不快明天就可能烟消云散,记忆过滤了每个人心底的阴影和悲伤,剩下的或许就是可以称之为美丽的东西吧,但是曾经呢?那里没有我们的位置,那是经过虚化的,虚拟的,明知是假我们还要重复,还要写成文章,哄一哄行人和孩子。

不能老去,怕只有童年的纯真吧

呼~~~~终于完成了,自己挑选吧。

望采纳!

对于中国的传统节日你了解了多少,下面懂视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中国十大传统节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十大传统节日

春节

一、春节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中国十大传统节日

二、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这便是春节过后的第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也是过去姑娘小伙最喜欢的日子之一。

三、清明节

清明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公历4月5日左右。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相传在春秋时期,有“割股啖君”之功的介之推辅佐晋文公重耳回国后,功不言禄,与母隐迹绵山。晋文公求之不出,抱树而死。后来晋文公为悼他,禁止国人在之推死日生火煮食,只吃冷食,以后相沿成俗,这一天定为“寒食禁火节”。寒食节最初确定在寒冷的冬季,后来“随时之宜,唯变所适”,逐渐演变确定在了清明节令期间。鉴于寒食节活动内容长期在清明节日期间进行,久而久之,寒食节名称渐渐被“清明”所替代。一般风俗是在清明前一天或两禁火禁烟,吃冷食。

四、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主要一说是纪念中国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在这一天人们吃粽子,划龙舟。

五、七夕节

农历七月初七。在我国,在这一天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据民间传说,这一天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并且很少有人看到喜鹊,原因是它们到天上银河为牛郎和织女搭桥相会了。所以这一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现在中国人为了同西方的公历2月14日相对应,这一天就看成了中国式的情人节。

六、鬼节(中元节)七月十四/十五

相传,每年从七月一日起阎王就下令大开地狱之门,让那些终年受苦受难禁锢在地狱的冤魂厉鬼走出地狱,获得短期的游荡,享受人间血食,所以人们称七月为鬼月,这个月人们认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每年农历七月十四/十五日为盂兰节,又称中元节、七月半或鬼节,过去人们在这天晚上除拜祭自己的祖先外,还准备一些菜肴、酒、饭、金银衣纸之类到路口去祭祀鬼神

据说,当日阎王也会披着盛装和鬼众们共度佳节,并且让我们活着的人一起为他们祝福,祝愿另外一个世界的人们心想事成,快乐享受人间没来得及享受的幸福。因此,我国许多地方界时将举办祭祀、参佛、净墓、回顾、赏花、垂钓等活动以示庆祝。

七、中秋节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八、重阳节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全国各机关、团体、街道,往往都在此时组织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人们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山健体,让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着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或为老人准备一些可口的饮食。

九、小年

春节民俗。在春节前某日“过小年”。小年即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在中国,它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主要习俗有两个:扫年和祭灶。

十、除夕(年除日)

腊月的最后一天为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节夜、大尽等,民间称年三十、大年三十。除夕零点为两年的分水岭,俗语说:“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

除日的活动很多,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响(放鞭炮),二是红(贴春联),三是火(点灯守岁)。

除日的主要活动是挂家堂字画,贴春联、年画、窗花,祭天,请神,祭祀等。家堂(卷轴图画)、字画要贴在堂屋正中。春联的内容十分丰富,一般大门上贴的是“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之类显示门第家风的春联,进门迎壁墙上要贴“抬头见喜”、“万象更新”之类的年关吉利的单联,正房门上贴“国泰民安,人寿年丰”之类祈求福寿安康的对联,中堂两边要贴“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之类的祝福祝寿的对联。店铺要贴“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之类寓意招财进宝的对联,天地堂两边贴“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炉香”,宅神堂两边要贴“年年多吉庆,月月保平安,”灶君堂两边要贴“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之类祈求保佑的对联。粮囤上贴“五谷丰登”、“粮食满仓”,猪羊圈贴“六畜兴旺”,牲口槽贴“骡马满槽”,大车上贴“日行千里路,夜行八百里”,其他地方还要贴“福”字(有些地方把“福”字倒贴,意为“福到了”)。鲁西、长岛和蓬莱沿海农村,家中有人去世,三年中不贴红对联,改用绿色对联。日照沿海渔民除日午后到渔船贴对联,将“招财进宝”合为一字,贴于船头,五桅风船的桅杆上分别贴“大将军八面威风”、“二将军日行千里”、“三将军随后听令”、“四将军一路平安”、“五将军马到成功”。长岛县渔民除日早晨为渔船挂大吊子(长方形大旗)拉米旗,傍晚,到船上挂灯笼,设祭桌,敲锣打鼓,放鞭炮,焚香纸,祭海龙王。山东各地都盛行贴年画,年画内容十分丰富,有各种故事如《唐僧取经》等,有历史故事如《李自成》、《楚汉相争》等,有戏曲故事如《回荆州》、《白蛇传》等,还有山水画等。年画的形式有中堂、单开、四条屏等。在诸多的年画中以鸡画、鱼画、娃娃画较为普遍,因为鸡表示吉祥,鱼意味着钱粮有余,娃娃则象征人丁兴旺。胶东、滨州、茌平等地几乎家家贴窗花,窗花一般都是红颜色,其内容因时而异。

旧时全省各地都要在除日祭天。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席或箔搭一个棚子,叫做天地棚子,上面除贴春联外,还要用松枝、竹叶加以装饰,里面的天地桌或香台子上,供奉“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君之神位”,有的还供奉玉皇大帝、地母娘娘等诸神的画像,供品十分丰盛,要全猪全羊、五碗菜、五色点心、五碗水饺、一对枣糕、一个大馍馍,叫做天地供。祭祀时,由家长先点燃三炷香,接着叩头跪拜,并念“祈求天地爷保佑”,然后其他人轮番跪拜,最后烧一道纸表,叫做“送钱粮”。

除日祭祖仪式最为隆重,在这种追念先祖的活动中,也带有一些迷信的色彩。下午开始把家谱挂上,备好香炉、灯笼、长钱、纸表、鞭炮等物,到黄昏时开始请祖。胶东是上坟请祖先回家过年。德州的请祖仪式十分隆重,由本族中长者带领一二子孙,手执长钱,到村头跪下,一边烧纸一边念叨:“爷爷奶奶,回家过年了。”烧完纸便起身回家。到大门前,再烧纸表,鸣放鞭炮,面向大门叩头,并念道:“爷爷奶奶回家过年了,请门神让路”,然后才迈步进门,点燃明烛,彻夜不息。进了大门以后,要在门口横放一根木棍,叫做拦门棍,最好是桃木的,拦住凶神恶鬼不准进门。在院内撒芝麻杆,或者谷草,叫做“踩岁”,据说有什么精灵或鬼怪进来会有响声。海阳县麻姑岛一带,年三十黄昏,合族男子备香纸、“马鞭”(以谷草为杆,糊剪纸)往祖坟焚香、烧纸,于每一坟头插一支“马鞭”,请老祖回家过年,名为“请年”。至家,于街门外设一横木,名为“拴马桩”,于街门外开始撒马草,直至祖谱前,将另一些“马鞭”供于祖谱前,待过年后正月初二晚饭后,持祖谱“马鞭”送至村外,将“马鞭”与香纸一起焚化,名为“送年”。长岛县渔民则于除夕黄昏持锣至祖坟,一路鸣锣,呼唤祖宗回家过年。即墨牛齐埠一带,在布置年节祭祖的同时,必在大街靠墙的地方用3块土坯搭一个小屋,俗称“孤魂棚”,棚内设一个牌位,上写“孤魂之位”,两边贴一副对联:“往日无主今有主,此处非家却是家”或“往日无主今有主,昔日无家今有家”,横批为“四方孤魂”。此后五更发纸,初一拜年,初二送神,都要祭孤魂棚。

除日这天,民间家家做供品。胶东的供品有鸡(吉祥)、鱼(年年有余)、盛虫(蟠龙,一般在腊月二十八日蒸好,除日半夜供上,过了正月十五撤下,至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吃掉)、团圆饼(用面做成太阳的形状,分层蒸熟,染色,祭日供上,初一中午全家分食,所以叫团圆饼)、猪蹄、小米枣饭、水果、蜡烛、香纸等。泰安团圆饼供品的造型非常美观,用萝卜、豆腐和豆腐渣做原料,雕塑猪、羊、西瓜,加以彩绘。

鸣放鞭炮是除日一项重要活动。爆竹是古人用来驱逐疫鬼的武器。除日鸣放鞭炮的时间各地不一,滕州家家都在午后放一挂火鞭,德州在除夕吃完饺子以后开始,一直到初一拜年,响声不绝,胶东则于除夕饺子刚煮好时,开始祭祖,鸣放鞭炮。龙口、蓬莱以及胶东东部在除夕零点鸣放鞭炮最多,烟火此起彼伏,炮声响成一片。

包水饺、吃水饺是除日的重要内容。包水饺有的安排在除日下午,有的安排在辞岁酒之后。一般包三种饺子,一是荤的,晚上吃;二是素的,祭神用;三是验岁的,包上硬币、红枣等,初一早晨吃。胶东的除夕饺子讲究很多,除夕包饺子叫做“吃去年的陈粮,挣新年的钱财”,饺子包好后,要放上桃枝,叫做“驱邪避恶”。有的要包上豆腐,吃着有“斗福”之运,吉不可言;有的要包上四样素菜,叫做“四季发财”;有的要包上糖块,叫做“新的一年有甜头”;有的要包上花鱼,叫做“年年有余”;刚娶新媳妇的,要在饺子里包上红枣、栗子、花生米,意思是“早立子,生得花花,有儿有女”。最普遍的是在饺子里包上硬币,表示“新的一年有钱用”,硬币数目一般是四、六、八、十,四是“四季发财”,六是“六六大顺”,八是“四平八稳”,十是“大发财”。但乳山一带则忌四,因为四是“事”的谐音。博兴把除夕包的水饺叫做团圆饺子,据说包饺子时,全家团圆,意味着来年一家人和和睦睦,欢欢乐乐。如果有个别成员没有归来,就一边包着饺子一边念叨,盼他早点归来。如果家中有新亡之人,则全家为之流泪,表示哀悼。鲁西南地区除夕煮饺子时,要燃一挂鞭,声音越响则认为越吉利。

山东有除夕守岁的习俗,除夕晚上,全家团聚(或三世同堂,或四世同堂),饮酒叙谈,终夕不眠,叫做守岁。旧时守岁一般都是通宵达旦,建国以后,守岁一般都是象征性的,10点以后各自安寝。近几年来,大家都要看完电视春节联欢晚会才睡。守岁的重要特征是点灯度夜,一直到黎明。莱芜把守岁叫做“熬五更”,一般是老年找老年,青年找青年,妇女找妇女,大家凑酒菜,一边饮酒,一边谈笑,但不能喝醉。有的是一家人喝五更酒。胶东有吃年夜饭的习俗,除夕半夜吃饺子吃面鱼(鱼形馒头)。此时,人们没有食欲,但是非吃不可,一般都吃一块“鱼头”或“鱼尾”,寓意是“头尾都有余”。即墨的年夜饭要吃豆腐和鱼,叫做“福有余”,要吃芋头,叫做“黏合”(意思是团结和睦),要吃黍糕,叫做“年年登高”。此外,还要朝大门口泼饺子汤,据说门神不让无家可归的亡魂进门,只好让他在大门外喝口饺子汤。发纸时,有的人在大街上焚香烧纸,朝着财神的方向叩头,叫做接财神。有的人到处转转看看,据说此时宝贝会变做小动物出来过年,蛤蟆是金蛤蟆,蛇是金条,一旦遇到,决不能放走。午夜饭后,晚辈给长辈叩头,长辈要给晚辈送钱,一人一份,叫做“年份子”,有的人家分糖块,叫做“甜头”。

旧时除日有很多忌讳。泰安、招远等地凡是做供品的饺子要用素馅,一般用豆腐、鸡蛋、菠菜和植物油调馅,饺子要小一些,形状象元宝。据说这样的饺子,神灵吃了头脑清醒。除日请神灵之前,家庭成员和物品必须齐全,否则就是人不团圆、财不完整。神灵请来了以后,供桌两旁的座位,任何人不得占用,否则就是与祖先争座位;不得吵闹,更不得骂人,否则就是对祖先不敬;不得把喝剩的茶水泼在地上,否则就是混淆了浇奠与泼水;大祭神灵时不得高呼孩子的名字,逝世不满三年者不能当神供奉,需要另写牌位单独供奉;香台前的元宝不能扫掉,送神后要用纸包起来,作为二月二围宅之用,据说可以得到神灵的保佑;送神前不得外出挑水,迫切需要时可以带上一对纸做的小元宝到井台上焚烧,以求得井神保佑。

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元旦(古代各朝定的日期不一样,有定为腊月初一的,有定为十月初一的等等,当朝定为公历1月1号)

腊八节(腊月初八,佛教中释迦牟尼佛成道日)

祭灶节(腊月二十三,俗称“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

除夕(正月初一的前一天)

春节(正月初一)(狭义指正月初一,广义指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守岁放鞭炮贴春联拜年吃饺子)

上灯日(正月十三,庆祝宗族新出生男婴)

元宵节(正月十五,也称上元节)(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古代情人节)

春耕节(二月初二,也称龙抬头农事节春龙节龙头节)

社日节(分为春社日和秋社日,春社是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秋社是立秋后第五个戊日,详细算法见下面)

上巳节(三月初三,姑娘回娘家,黄帝的诞辰,道教中真武大帝诞辰,神话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

寒食节(清明的前一天)(一种说法是清明前两天,现大多和清明寒食一起过的习俗)

清明节(春分后十五日,一般为公历4月5号前后)

端午节(五月初五,又称龙舟节)

半年节(六月初一)

七夕节(七月初七,也称乞巧节)(以前不是情人节)

中元节(七月十五,儒家俗称鬼节,道教称中元节)

中秋节(八月十五)

重阳节(九月初九)

祭祖节(十月初一,也称寒衣节,也是儒家鬼节之一)

下元节(十月十五)

冬至日(冬月的某一天,不稳定;公历较稳定,为12月22号前后。又称日南至,亚岁;仅次于新年)

正月:指农历一月

冬月:指农历十一月

腊月:指农历十二月

中国七大传统节日

中国七大传统节日: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

楼上说对一般 一般保家仙 是自己家故去的先人组成的小团体因为横死的不往生,等机会轮回所以要有好久的时间。有堂子人马要是齐全可了不得 有狐黄白柳灰五大家族,混在一起 有堂主有教主 等级分明呀 一般老大都是 狐天什么的 黄家的都叫黄大什么的。出马的人一般叫弟子 也叫地马 烧香就能看病的叫武仙 不烧香一样看的更厉害 叫文仙!正是出马前叫搬杆子但是要是办不下来可惨了 保家仙会烦死弟子的。

  鲁班本姓公输,名般,又称“公输子、公输盘、公输般”。先秦古籍《礼记》、《世本》、《战国策》、《吕氏春秋》等为“公输般”,《墨子·公输》为“公输盘、公输子”,《孟子·离娄》称“公输子”。此后的《说文》、《后汉书》等为“公输班”。“般、盘、班”古代通用。“子”是先秦时期对名人的尊称,如孔丘称为孔子、墨翟称为墨子,公输般称为公输子。

  公输般既然不姓鲁,为什么人们又叫做鲁班呢?东汉经学家赵岐在《孟子》注中说:“公输子,鲁班,鲁之巧人也;或以为鲁昭公之子。”东汉经学家高诱在《吕氏春秋》注中指出:“公输,鲁班之号。”南朝学者薛综在《文选·西都赋》注中也充分肯定了这一点:“鲁班,一云公输子。”明朝午荣等编的《新镌京板工师雕镂正式鲁班经匠家镜》(通称《鲁班经匠家镜》,以下简称《鲁班经》)卷一“鲁班仙师源流”记载:“师讳班,姓公输,字依智”。据《鲁班书》记载:“鲁班是鲁国人氏,姓公输子,法名班。”从以上史料可以这样理解:公输般是鲁国人,般与班同音,人们又称他为鲁班,后以鲁班名世。

  鲁班是鲁国人,这没有什么争议,但家在鲁国何地?则是一桩悬案。著名哲学家、中国国家图书馆原馆长、中国墨子学会名誉会长任继愈教授多年考证,得出结论:“鲁班故里就在古代小邾国、今之滕州市。”任先生说:“滕州市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春秋战国之际曾为鲁国附庸,除了史书记载墨子与公输般的一些交往之外,从鲁班的身世、生活的时代背景和地理环境,滕州的古地名史志资料和考古文物,鲁班的发明创造与滕州古代的科技成果,滕州的民间传说,当地保留的一些遗迹,墨子与鲁班的关系等等多方面综合分析,可以论证滕州为鲁班故里。这些年在研究墨子里籍的同时,我发现墨子与鲁班不仅是好朋友,而且还是地地道道的老乡,他们都是滕州人,其故里都在滕州市。在前几届墨学国际研讨会上,我曾提出'鲁班故里在滕州'的观点,得到与会多数学者的支持。”(见“任继愈教授在第六届墨学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1999年,任老为滕州题词:“鲁班故里”。

  任老的这一结论与鲁迅先生的观点巧合,鲁迅先生在《故事新编·非攻》中说:“墨子说道:'我们的老乡公输般,……造了钩拒,教楚王和越人打仗还不够,这回是又想出了什么云梯,要怂恿楚王攻宋去了。宋是小国,怎禁得这么一攻。我去按他一下罢。'”当代著名墨家传人张知寒先生“墨子故里在滕州”的考论,已得到国内外广大专家学者的赞同。据《滕县乡土志》记载:滕县城内有鲁班庙,城外有鲁家寨,县境西北有鲁桥,东北有公家堂门,东部有卞庄,这都与鲁班故里有关。任继愈先生是当代著名学者,著作等身,治学严谨,他的“鲁班故里滕州说”,是鲁班里籍研究的重大成果,揭开了鲁班研究的新篇章,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根据任老“鲁班故里在滕州”的结论,查阅了滕州地方史志资料和鲁家寨的《古鲁国鲁氏族谱》等有关的家谱。《滕州乡土志》记载:滕州城内有鲁班庙,城北有鲁家寨,县境西北有鲁桥,东北有公家堂门,东部有卞庄,这都与鲁班故里有关,证明任老的“鲁班故里在滕州”是可信的。

  鲁班故里在滕州明确之后,再来看他的生卒时间。《鲁班经》记载,鲁班生于鲁定公三年(公元前507年)甲戌五月初七日午时。《鲁班书》记载,鲁班生于甲午年五月初五午时,卒于五月初五辰时,初七送葬,因而“鲁班会”的日子是每年的五月初七。梁启超认为鲁班约生于鲁哀公初年(公元前494年前后),约卒于公元前440年前后。据古史记载,鲁班最早参与的大事是鲁国季康子之母的丧葬,季康子之父桓子死于鲁哀公三年(公元前492年),其母之死不会太远,如此推算鲁班应出生于鲁昭公与定公之间。鲁班最晚参与的大事是为楚国制造攻城的云梯,据《墨子·公输》记载,此事在楚惠王四十年(公元前449年)以后,楚惠王五十年(公元前439年)以前,那时鲁班六十岁左右,而墨子四十岁左右。根据这些资料,当代学者卢南乔、赵凯球先生认为鲁班生活于公元前510年~公元前440年前后。这是较为正确的。(文/李广星)

  鲁班对人类的贡献

  鲁班生活在春秋末年到战国初期,这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为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社会的建立创造了物质基础,铁器的推广和使用,给农业和手工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高效率工具,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这一时期风起云涌的奴隶与平民的反抗斗争和起义,给奴隶主贵族以沉重打击,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日趋没落,官府手工业独霸天下的局面终于被打破,出现了私营手工业和独立个体手工业;不少世代为奴的手工业奴隶因此获得了解放,有了游走各地、到处做工的自由和施展才华的机会。鲁班有可能就是这个时期获得自由的奴隶工匠。 鲁班出生在鲁国一个世代以工匠为生的家庭。家庭的影响和熏陶,使他从小就喜欢上机械制造、手工工艺、土木建筑等古代工匠所从事的活动。小时候他跟随家人参加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在劳动中,他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傅和家人请教,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并悉心观察他们在各项劳动中高超的操作技巧。长期的生产实践和他本人不断地努力,使鲁班逐渐掌握了古代工匠所需要的多方面技能,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成为当时有名的能工巧匠。

  公元前450年以后,鲁班从鲁国来到楚国,帮助楚国制作兵器。他曾创制了威力较大的攻城器械云梯,并准备以此来进攻宋国,他为此与当时的著名学者墨子发生了辩论,俩人展开了一场攻城与守城的演习,鲁班想尽各种办法进行攻城,都被墨子—一化解。墨子主张制造实用的生产工具,以造福老百姓,反对为战争制造武器。鲁班接受了墨子的这种思想,于是便把精力投入到木工工具、机械等各种实用技术上,埋头从事各种发明创造,留下了很多美丽动人的传说和故事。

  例如鲁班发明锯的故事,千百年来就一直流传在民间。相传有一年,鲁班接受了一项建筑一座巨大宫殿的任务。这座宫殿需要很多木料,鲁班就让徒弟们上山砍伐树木。由于当时还没有锯子,他的徒弟们只好用斧头砍伐,但这样做效率非常低,工匠们每天起早贪黑拚命去干。累得精疲力尽,也砍伐不了多少树木,远远不能满足工程的需要,使工程进度一拖再拖,,眼看着工程期限越来越近,这可急坏了鲁班。为此,他决定亲自上山察看砍伐树木的情况。上山的时候,由于他不小心,无意中抓了一把山上长的一种野草,却一下子将手划破了。鲁班很奇怪,一根小草为什么这样锋利?于是他摘下了一片叶子来细心观察,发现叶子两边长着许多小细齿,用手轻轻一摸,这些小细齿非常锋利。他明白了,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细齿划破的。后来,鲁班又看到一条大蝗虫在一株草上啃吃叶子,两颗大板牙非常锋利,一开一合,很快就吃下一大片。这同样引起了鲁班的好奇心,他抓住一只蝗虫,仔细观察蝗虫牙齿的结构,发现蝗虫的两颗大板牙上同样排列着许多小细齿,蝗虫正是靠这些小细齿来咬断草叶的。这两件事给鲁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也使他受到很大启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想,如果把砍伐木头的工具做成锯齿状,不是同样会很锋利吗?砍伐树木也就容易多了。于是他就用大毛竹做成一条带有许多小锯齿的竹片,然后到小树上去做试验,结果果然不错,几下子就把树皮拉破了,再用力拉几下,小树杆就划出一道深沟,鲁班非常高兴。但是由于竹片比较软,强度比较差,不能长久使用,拉了一会儿,小锯齿就有的断了,有的变钝了,需要更换竹片。这样就影响了砍伐树木的速度,使用竹片太多也是一个很大的浪费。看来竹片不宜作为制做锯齿的材料,应该寻找一种强度、硬度都比较高的材料来代替它,这时鲁班想到了铁片。于是他们立即下山,清铁匠们帮助制作带有小锯齿的铁片,然后到山上继续实践。鲁班和徒弟各拉一端,在一棵树上拉了起来,只见他俩一来一往,不一会儿就把树锯断了,又快又省力,锯就这样发明了。在鲁班之前,肯定会有不少人碰到手被野莫划破的类似情况,为什么单单只有鲁班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锯,这无疑值得我们思考。大多数人只是认为这是一件生活小事,不值得大惊小怪,他们往往在治好伤口以后就把这件事忘掉了。而鲁班却有比较强烈的好奇心和正确的想法,很注意对生活当中一些微小事件的观察、思考和钻研,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甚至获得某些创造性发明。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留意生活中许多不起眼的小事,勤干思考,会增长许多智慧。 锯发明以后,鲁班又发明了许多木工工具,古书对此有很多记载。

  鲁班在长期的木工实践中,需要经常与木头打交道,发现了许多可以进行改进的技术问题。如怎样才能使木板既平整又光滑,在鲁班之前,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影响了木工技术的进一步提高,鲁班根据工作需要,经过反复多次试验,发明了刨子。有了这种工具,就可以把不平的木头刨平,把不光滑的木料创光滑了,对提高水工技艺很有帮助。其他如钻(打孔的器具)、铲、凿于、墨斗(木工画线用的)和曲尺等,传说都是鲁班发明的。其中曲尺,后人称之为鲁班尺,是木工用以求直角的,直至今人仍为木工所使用。鲁班发明的这些木工工具在当时有很大影响,它使许多木工工匠从比较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并且成倍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时也使木工工匠的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改变了以前许多工匠全凭手工和经验进行操作的落后局面,使木工技术的很多方面可以凭借比较简单的工具提高工艺水平和质量。 鲁班在木工工具的发明创造上,得到家人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尤其是他的母亲和妻子对他的帮助更大。例如,鲁班在做木工活、用墨斗放线的时候,都是由他的母亲拉住墨线的一端,他自已拉住另一端,以便弹墨放线。这样每次放墨斗线都需要他母亲帮忙,很不方便,鲁班也觉得有必要想出一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后来经过他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探索、反复试验,鲁班设计了一个小弯钩,拴在木头的一端,这样放线的时候就可以用这个小弯钩钩住木头的一端,以代替原来的手工操作,只需一个人就行了。从此以后,弹墨线就不用再让母亲帮忙。后来木工就把这个小弯钩称为“班母”,以纪念他的母亲对他的帮助。又如,刨木料时顶住木料的卡口,人们称之为“班妻”。据说这是因为鲁班以前刨木料时候,都是由他妻子扶着木料,后来他发明了卡口,才不用他妻子帮忙了。

  史书记载,鲁班还发明了石磨。自人类进入农业社会以后,去掉谷物壳皮和破碎豆麦就成为人们必须的一种烦琐劳动。为此广大劳动人民进行了长期探索,作出了不懈努力。相传在6000年以前人们就开始用石头将谷物压碎或者碾碎,4000多年以前,人们发明了一种称之为“杵臼”的碾米工具。这种工具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称之为“杵”,它是一个用木头或其他材料做的律枪;另一部分称之为“臼”,它是在石头上凿出一个圆坑。操作时将米放在“臼”中,然后用“杵”宋春捣。这种装置比起直接用石头来碾碎谷物已有很大进步,但仍然存在不少缺陷,如比较费时,每次只能春少量谷物;比较费力,它全仗手工春搞,时间一长难免腰酸背痛。因此人们迫切希望有一种简单的机械装置,以代替手工赛捣。鲁班出身于劳动人民家庭,非常了解老百姓的需要和疾苦,因此他决心解决这一难题。为此,他经常到人民日常生活的实践中去观察、思考,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后来在劳动人民智慧的启发下,经过他的刻苦努力,鲁班终于发明了一种更为简单实用的磨粉工具。他用两块比较坚硬、厚实的圆石谷凿上密布浅槽,合在一起,用人力或畜力使之转动,就能够把谷麦磨成粉末,这就是我国两千多年以来在广大农村地区广泛使用的石磨。石磨的出现是我国古代粮食加工工具的巨大进步,它将“杵臼”的上下运动改造成旋转运动,将“杵臼”的间歇工作变成连续工作,并且可以使用畜力等作为动力,这就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从此,将谷物磨成粉就不再是一项非常繁重的劳动,而成为一项比较容易的日常简单操作,对于改善老百姓的生活,起到非常有益的促进作用。

  鲁班还是一位杰出的机械发明家,发明创造了多种简单机械装置。如鲁班曾对古代的锁进行了重大改进。锁在我国奴隶社会的周代就已经出现,其形状象一条鱼,构造比较简单安全性比较差;经过鲁班改进后,其形状、结构均有较大变化,锁的机关设在里面,外表不露痕迹,只有借助配好的钥匙才能打开,具有很强的安全性和实用性,能够代替人的看守。史书记载,鲁班曾用竹子做成一只木鸟、能够借助风力飞上高空,王天不落地,在当时引起很大震动。还有一种传说,说鲁班曾制成机动的木车马,这辆木车马由“木人”驾驶,装有各种机关,能够在路上自动行走,一直到汉代还在流传。后世不少能工巧匠,如三国时的机械发明家马钧、晋朝的区纯、北齐的灵昭、唐朝的马侍封、清朝的黄履庄等,都受到这个传说的影响,对木车马进行过研究、探讨。史书还记载,鲁班曾制作了一种称之为“机封”的装置,可以用机械的方法进行下葬,具有很高的技巧,人们对此很佩服,但由于当时盛行厚葬,这种方法未能得到实施。 在兵器方面,钩和梯是春秋末期常用的兵器。史书记载,鲁班曾将钩改制成舟战用的“钩强”,楚国军队曾用此兵器与越国军队进行水战,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越船后退就可以钩住它,越船前进又可以进行阻挡,既能攻、又能守,颇具威力。鲁班还曾将梯改造成可以凌空而立的云梯,用以越过城墙攻占城地,非常有效。 在雕刻和建筑方面,鲁班也有很多发明和贡献。

  古书记载,鲁班曾在石头上刻制出“九州图”,这可能是我国最早的石刻地图。《列子·新论·知人篇》中记载了鲁班雕刻凤凰的故事,从中我们可以学到鲁班刻苦钻研、勇往直前的精神。传说有一次,鲁班雕刻一只凤凰,当他还没有雕成时,就有人看了讥笑道,你刻的凤凰一点都不象,脑袋不象脑袋,身体不象身体。鲁班听了非常生气,但并没有灰心丧气和停止工作,他决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答他人的讽刺。因此他更加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经过他的木懈努力,最后终于将凤凰刻成。他刻出的凤凰栩翎如生、非常逼真,赢得了众人的赞誉,那些曾经讥笑他的人也不得不佩服鲁班的高超技艺和刻苦精神。史书还记载,他曾制作了安装门环的底座,也深受人们的欢迎。 鲁班的妻子也是一位出色的工匠,据史书记载,伞就是由她发明的。她看到鲁班和很多工匠成年累月在外给人盖房子,经常是风吹、雨淋、日晒,没有什么东西遮挡,很是辛苦。于是她决心帮助他们解决这一问题,经过她开动脑筋,反复试验,终于做成一把伞,让鲁班出门做工的时候带上,这样不论走到那里,也不论是刮风下雨,都不会受到风吹雨淋的袭击了。

  直至今天,伞仍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具。 关于鲁班发明创造的故事和传说很多很多,千百年来一直在民间流传。这些传说和故事虽然不一定全部真实,却表达了人们对鲁班的敬仰和怀念,歌颂了中国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鲁班被人们现为技艺高超的古代工匠的化身,成为我国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象征。

  后世对鲁班的评价

  鲁班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优秀代表,也是智慧和力量的化身。鲁班生活的当时经济发达的东方著名的“君子之国”鲁国为鲁班的成长准备了必要的条件。鲁班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非凡的聪明才智,使他成为一个多才多艺的伟大发明家。先秦及汉初的文献记载他发明了钻、锯、磨、碾、机封、铺首、机动车、木鸢、云梯、战船等生产工具和武器,对工具、工程、粮食加工和陆空交通、军事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被誉为“机械之圣”(《抱朴子内篇·辨问》)。

  鲁班之名在神州大地上家喻户晓,千百年来一直被人民传颂,历代工匠尊称他为鲁班仙师、公输先师、巧圣先师、鲁班爷、鲁班公、鲁班圣祖、鲁班祖师等等,近现代史学

有关春节的197左右的作文

家庭春节联欢晚会家庭春节联欢晚会今天,是大年初二,我们家举行了一场家庭春节联欢晚会。来参加我们晚会的有:爷爷、姥姥、奶奶、大姨、姨...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